自然景观范例6篇

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范文1

关键字:生态设计;景观设计;自然辨证法;系统观;辨证观;科学技术观

LandscapedesignneedcomplywithTheNatureDialectic

ABSTRACTION:Anydesignformswhichcanmoderatewithecologyandwillmakeitsdestructiveaffecttotheenvironmentasleastaspossible,canbecalledecologicaldesign.Itisarguedthatecologicaldesignofmodernlandscapereflectedthemankindanewdream,anewideologyofaestheticandvalue:Therealcooperationandkindrelationshipbetweenpersonandnature.Intermsofpracticeandtheory,itisinclude:locale,reservationandeconomyofnaturalcapital,lettingthenaturefulfillitsownfunction,anduncoveringthenatureetc.severalbasicprinciples.TheNatureDialecticisscienceconcerninggenerallawsofdevelopmentofnatureandscience&technology,andgeneralmethodsbywhichhumancouldidentifyandreformthenature.Thepurposeofstudyingistodealwiththeconflictrationallybetweenhumanandthenature.LandscapedesignasanactionofmoderatetherelationshipbetweenhumanandthenaturemustcomplywiththeNatureDialectic.SystemView,dialecticviewandScienceviewconstitutethetheoreticalsystemofthenatureDialectic.Thispaperwillcarriesonthethinkingofthephilosophytothelandscapedesignfromthesethreeaspects,toinspirethethinking,tobroadenwayofthinking.

KEYWORDS:ecologydesign,landscapedesign,TheNaturalDialectic,SystemView,DialecticView,ScienceView

引言:

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农业时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不敢有违天地之格局与过程,便用心目中的宇宙模式来设计神圣的景观,以祈天赐福;中世纪的欧洲,神权高于一切,万能的上帝成为人类生活和设计的中心,因此有了以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和乡村布局形式。文艺复兴解放了人性和科学,因为有以人为中心和推崇理性分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才有几何对称和图案化的理想城市模式和随后的巴洛克广场及园林设计,甚至于将自然几何化。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设计美学,机器成为万能的主宰,因此,才有了柯布西埃的快速城市模式,城市为机器而设计,并最终也变成了机器。

20世纪60~70年代开始,RachelCarson的“寂静的春天”把人们从工业时代的富足梦想中唤醒;LynnWhite揭示了环境危机的根源来自西方文化的根基,即“创世纪”本身,而GarrettHardin的“公有资源的悲剧”则揭示了资源枯竭来源于人类的本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DonellaMeadows则计算出地球资源的极限,警示了人类生存的危机。所有这些都把设计师们从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的关注,引向对其他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在此背景下,产生了InMcHarg的“设计尊重自然”,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包括建筑的生态设计、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工业及工艺的生态设计等等。自然辨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景观设计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辨证法。系统观、辨证观和科学观组成了自然辨证法理论体系,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景观设计进行哲学的思考,以启迪思维,开阔思路。

一.系统观

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

这一观点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然界没有废物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

第二、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一个花园当无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Gaia理论告诉我们,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的。一池水塘,如果不是人工将其用水泥护衬或以化学物质维护,便会在其水中或水边生长出各种水藻、杂草和昆虫,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与其如此,我们不如开启自然的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过程。如景观设计师MichaelvanValkenburgh设计的GeneralMills公司总部(位于Minneapolis,Minnesota).的项目中,设计师拟自然播撒草原种子,创造适宜于当地景观基质和气候条件的人工地被群落,每年草枯叶黄之际,引火燃烧,次年再萌新绿.整个过程,包括火的运用,都借助了自然的生态过程和自然系统的自组织能力。

自然是具有能动性的,几千年的治水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对待洪水这样的自然力,应因势利导而不是绝对的控制,古人李冰父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设计的成功之处,也在于充分认识自然的能动性,用竹笼、马槎、卵石与神为约,造就了川西平原的丰饶。大自然的自我愈合能力和自净能力,维持了大地上的山青水秀。生态设计意味着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

第三、边缘效应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如海陆之交的盐沼是地球上产量最高植物群落之一。森林边缘、农田边缘、水体边缘以及村庄、建筑物的边缘,在自然状态下往往是生物群落最丰富、生态效益最高的地段。然而,在常规的设计中,我们往往会忽视生态边缘效应的存在,很少把这种边缘效应结合在设计之中。在城市或绿地水系的设计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水陆过渡带上生硬的水泥护衬,本来应该是多种植物和生物栖息的边缘带,只有曝晒的水泥或石块铺装;又如在公园里丛林的边缘,自然的生态效应会产生一个丰富多样的林缘带,而人们通常看到的是修剪整齐的草坪;又如,建筑物的基础四周,是一个非常好的潜在生态边缘带,而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则是硬质铺装和单一的人工地被。除此之外,人类的建设活动往往不珍惜边缘带的存在,生硬的红线把本来地块之间柔和的边缘带无情地毁坏。所以与自然合作的生态设计就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来创造丰富的景观。

第四、生物多样性自然系统是宽宏大量的,它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含意,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生态设计的最深层的含意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不但是人类自我生存所必须的,也是现代设计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城市绿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曾一度被观赏花木和栽培园艺品种和唯美价值标准主导的城市园林绿地,应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最重要的设计指标。每天都有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的今天,乡土杂草比异国奇卉具有更为重要的生态价值;五星瓢虫和七星瓢虫是同样值得人们珍爱的,勤于除草施肥、城市绿地管理者的形象不应是打药杀虫的小农。通过生态设计,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境的园林绿地系统,才是未来城市设计者所要追求的。转贴于

二.辨证观

辨证思维是现代科学实践的思维形式,它要求我们看事物要一分为二,不能只注意到其有利的一面,同时还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

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生态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

与传统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但是,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作为传统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景观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景观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其一极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其二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这种由来已久的分异到生态设计中应得到溶合。

三.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是“第一生产力”,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具有交叉性科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新兴的交叉学科来拓展生态景观设计的实现途径,提高景观设计的质量。

其中景观生态学就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作为一门学科,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土地利用规划和评价一直是其主要的研究内容。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景观生态学在北美才受到重视,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很有朝气的学科,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与参与。景观生态学和地理学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已成为生态学和地理学的前沿学科之一。它把地理学家研究自然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家研究一个生态区的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及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

随着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迅猛发展,他们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各个研究领域中,尤其是与地理空间密切相关的学科。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学科,分析各种景观现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分布特征、演变规律、空间镶嵌关系及其对不同景观格局的模拟研究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核心,而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分析和空间模拟上的强大功能,为在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基础。

合理规划和管理景观,对生态系统、区域乃至全球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要借助于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人的经济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同进化。

四.结论

景观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辨证法,景观设计者要学习自然辨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景观的内在自然规律,早日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然王国的飞跃,使景观设计开发由传统迈向现代。

参考文献:

[1]关士续,申仲英等.自然辨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vol.12(6):23-30

自然景观范文2

关键词:工业发展;生态危机;景观设计;自然

1.工业革命下的生态危机

在工业革命发展的趋势下,国内的生态危机日益严峻。通常情况下,生态危机的原因有2种:一是自然界自身形成的生态破坏;二是工业发展导致的生态破坏,这2种破坏都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由工业革命发展导致的生态灾害分为非蓄意的和蓄意2种。非蓄意的生态灾害指具有潜在危险性的设施,如核电站、水电站、燃料能源综合体、化学工厂、军事设施、弹药库及矿产开采、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下沉等。其安全性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设计的合理性。另外,还有一种是人类不当行为所导致的生态危害,就是因工业生产、能源转换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且还能导致一系列生态系统变化,从而引起的灾害性后果,这或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贴近的部分,因此设计师要更加重视这一方面的责任与要求。如今很多建筑防灾设计、节能设计、生态城市设计、绿色设计也均是为了减少这方面的危机而努力。

2.设计结合自然

20世纪60年代,随着卡森《寂静的春天》的出版,美国环境保护运动虽然表面上风起云涌,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只有少数科学家和学者意识到这种环保意识。随后,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诞生,它成功唤醒了美国社会主体力量较为清楚地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就这样,《设计结合自然》成为全社会的行动纲领。

麦克哈格详实、生动地表达了以下观点:(1)用生态学的观点从宏观方面研究自然、环境、人口的关系。阐明了在工业、交通等技术高度发展的过程中,违抗自然及其掠夺性的开发对人类带来的灾难。提出如何适应自然的特征来创造人类生态环境的可能性与必要性。(2)对东西方的哲学、宗教和美学等文化进行了比较,说明了2种文化各自的优缺点,揭示了各自的建筑形式和造园艺术等方面的差别和根源。(3)阐明了自然演进过程,总结了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应用生态学等理论,证明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并且批判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4)提出“适应”原则。在研究大自然中生命与非生命物质形式的同时,进一步指出城市和建筑等人造形式的评价与创造应以“适应”为标准。

在麦克哈格思想中的“设计”,则意味着“第一是负熵,即秩序水平的提高。第二是感知,即把能量转化为信息,并对这种能力做出反应。第三是共生,即合作的约定,这种约定使秩序水平的提高成为可能而且需要感知来实现。第四是适合性和适合环境,也就是选择一个适合的环境并适应那个环境,指有机体实现更好的适应。最后的标准是健康状况和病症状况――证明创造性的适合需要负熵、感知和共生”。

此外,也有一些学者对麦克哈格的观点产生了质疑,例如以斯坦尼兹、福尔曼为代表的新一代景观规划学者。他们从生态规划理论和技术角度,认为在麦克哈格的设计思想中存在着唯环境论、唯技术论、局限于垂直生态过程分析等缺陷。但是综合而言,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从生态学的规划思想出发,为整个景观设计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道路,引发了人们对人地关系危机的反思。与此同时,《设计结合自然》使得当代景观生态设计有了基本的理论依据,进而在很大意义上拓展了传统“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角度与视域,并将其提升至环境科学的高度,使人类物质形态的营造真正能以一种包容万物的雄心向着多学科综合的方向发展,并且最终走向了拯救城市乃至拯救地球和人类的前沿。

3.不能盲目地被西化

自然景观范文3

激动的心情时时刻刻跟随着我,一路上,大家笑着、说着、闹着,个个都是那么的自由欢快!经过了短暂而又漫长的1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太湖度假区。

紧张又带点激动地下了车,撑起手中的伞,跟随着李老师一同去观赏这雨中的美丽景物——太湖风光。

走在泥泞而窄小的小路上,心情有说不出的高兴:跳一下,跃过一块石头,跑一会,又休息一会。雨,越下越大,淅淅沥沥。似珍珠的晶莹剔透的雨滴打在橘中带褐的木屋上,嘀嘀嗒嗒,像在弹奏一曲优美的钢琴曲,让人从痛苦中脱离,奔赴快乐的海洋。带着不一样的惊喜,来到太湖边,湖水清澈见底,雨水“无情”地打在湖面上,泛起丝丝涟漪。对岸的树木挺拔有力,不畏寒冷,不畏风吹,不畏雨打,丝毫不动,坚强地“站在”地上。

粗略得看过这些美丽的风景后,我们来到了吃饭的地方。向四周望去,并不大的餐厅中人头攒动,大家聊天的聊天,拍照的拍照,吃零食的吃零食,休息的休息……个个都精神抖擞,专注地做着自己的事。上菜了,果然不出预料,这是食物都是那么的美味可口,有著名的太湖三白,鲜嫩的鸡肉,与众不同的青菜……这些美味的食物,使人看了都垂涎三尺。

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午饭时间,我们上车赶往西山去看梅花。

刚下车,就闻到了阵阵清香。是什么?让人这样陶醉于其中?

一步一步地慢慢走进,哦!原来是梅花,怪不得那么清香,让人沉醉于其中呢!

进入了梅园的大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去观赏那一朵朵被雨水润湿的梅花!

远远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梅花就好像成千上万的粉色珍珠挂在珍珠树上一样,花上有那滴滴晶莹剔透的雨水。透明又朦胧,就好像在做梦似的。

跟着导游,我们来到了天下第九洞!刚进这个洞的时候是那样的黑暗,慢慢往里走,才渐渐明亮了起来,只是并不是因为有光,而是因为有那一盏盏五颜六色的照明灯。早就听说水滴石穿的故事,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的看到了这不可思议的一幕。虽说这个洞不是很大,但是想到这个洞是千滴、万滴、甚至上万、上亿滴水滴冲蚀而成的时候,心中又多了一份敬佩和感动之情,这小小的洞浸透了雨滴们的牺牲与坚持不懈。

带着感动和敬佩之情,我踏上了上山的路途,路途虽艰苦,但我仍希望学习梅花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用自己的努力战胜了困难!当到山顶的时候,我欣慰一笑,因为,我成功了!我做到了!虽然速度不快,但我仍然战胜了自己!从山顶向下望去,天空灰蒙蒙的,增添了丝丝神秘之感,往远处看去,朦朦胧胧的,好似梦幻般的场景。

夕阳夕下,看了手表,时间不早了。是啊,该回去了。

带着依恋之情离开了这座世外桃源,在走的那一刻,我从地上捡起一珠梅花,我惊奇得发现,这竟然是一朵绿色的梅花!我悄悄将它放入口袋,一同踏上了回苏州的路途……或许,这一朵小小的梅花能给我带来数不尽的回忆……

自然景观范文4

1.1中国传统园林的自然观

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思想、造园宗旨、园林设计、园林意境风格,都遵循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天人一体”的自然观,形成了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造园风格。

1.2写意山水画与中国园林

中国受传统哲学思想及山水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以文人画派为主流的写意山水画。这些写意精神的山水画成为中国传统园林创造设计的蓝本。许多园林在建造之初,都以写意山水画构图作为参照,并通过建造者主观建造,利用人工的手段,叠山理水、花木配置,将园林创造成具有浓厚山水画的境界。因此,山水画的艺术观念为中国园林的设计奠定了哲学基础并从而影响了整个东方的景观设计观念。

1.3西方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观

由于受灌溉农业的影响,西方园林从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庄园和庭院,到中世纪的修道院园林,都是对自然的模仿。西方园林是以生产为目的种植园,如蔬菜园、果树园等,后来随着园艺等科学的发展逐渐有了供观赏之用的园林。西方传统园林中的要素,如花坛、水渠、喷泉等都是从农业景观中的种植畦和灌溉设施发展来的。西方园林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序、理性的自然。

1.4写实风景画与西方园林

西方园林的构图以西方风景画为蓝本,是对西方风景画的模仿和再次加工。西方园林按照写实风景画描绘事物的方法对大自然作真实的模仿,并把场地当作整体的景观“面”来考虑,在实践中通过对“面”的使用,增强画面的体积感和真实感。

1.5中西方园林自然观的比较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并延绵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稳定发展的农业文明之中,长久以来具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大自然有着实践性的依赖,人们关注自然事物与现象的关系和作用。中国园林起源于对第一自然的模仿和借鉴,并沿着自然风景式的方向发展了几千年。西方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埃及,那里的自然环境雨水稀少,没有大片森林,更无秀美的山川。不断泛滥的尼罗河带来的肥沃的冲击平原是富庶的象征,只有在这片土地上经过耕作的农田的果园才是美好的。因此,古埃及的园林是从对农业景观的模仿开始的。古埃及最早的园林——树木园、葡萄园和蔬菜园都是实用性的花园,展现的是经过耕种的农业自然景观。西方园林是以规则的几何式形式发展起来的。

2中西自然观对景观园林要素的影响

2.1石景要素比较

中国传统园林以山水为景观园林的骨架,园林治理极为重视筑山。假山堆叠手法和构图是对天然山岳形成规律的概括、提炼,一般作为园林或景区的主景。另一类为叠石,以较小的体量作为屏障或对景。规模较小庭院空间,多以稀疏散落石块加三五玲珑剔透的石峰点缀,可获良好效果。范围有限庭院,以大规模堆山叠石作为空间核心,借有限空间与山石对比,制造犹在山林的气氛。较大园林,大规模叠石,营造峰岩嶙峋之感,亦可分割空间阻挡视线。“叠石”艺术创作与结构技术的结合,显现出于中国古典园林高于自然的特点。西方传统园林中对石的应用以雕塑为主要表现形式,多以人物雕像为全园的核心,一般布置在规则式广场、花坛、林荫道上,或点缀在自然式景观的山坡、草地、水池中心。在布局上,与园林整体的规则对称相符合,与园林其他要素一同构成轴线上的空间序列。在西方园林中,古典雕塑形象完整、具象,有独立具体的故事情节,比例真实,无变形。因此,西方雕塑很早就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发展起来,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2.2理水要素比较

中国园林中水在布局上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从形态上分为动态和静态。整个庭院以水池为中心集中而静面的水,增大空间开阔宁静的效果,一般中、小型庭院多采用此方法;还有些景观园林,水池偏于庭院一侧,形成山水环抱的格局,这种布局方法适合大、中型庭院。与集中用水相对立的是分散用水,使水产生来去无源,隐约的理水效果,采用此方法增加环境的幽深之感。西方园林主要是动态水,各种各样的喷泉把水的美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喷泉和水的各种形式错杂使用达到“水为庭院的灵魂”的效果。

2.3建筑要素比较

建筑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筑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着两点突出的作用,其一,建筑作为“点景”、“观景”,即利用建筑物来点缀整体空间环境,甚至成为空间的构图中心,同时借助建筑物观赏园内和园外的风景。其二,组织园林空间,由建筑物配以山石、花木维和组织而成的半建筑空间,既不同于纯建筑空间,也不同于山石、植物维和的空间,许多优秀的园林作品,由一系列的自然空间、半建筑空间和建筑空间整合而成。西方园林注重主从关系,强调中轴和秩序,突出雄伟、端庄几何平面,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园林从属于建筑。西方古典园林建筑以石头为主,建筑的主题突显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宗教建筑的空旷、内部封闭的空间使人产生宗教神圣感。西方园林建筑取法于西方古典建筑,把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房间集中在一幢砖石结构建筑物内,追求内部空间构成美和外部形体雕塑美。建筑体积庞大,重视其立面实体的分划和处理,从而形成一整套立面构图的美学原则。但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古典园林以自然风景园为主。

3现代景观园林设计

现代景观园林设计要继承发扬以自然为本的传统景观园林设计理念,同时必须辩证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自然观,通过建造者的主观升华、再创造,利用人工手段,叠山置石、筑山理地、配置花木,将景观园林建造成有山有水的山水画境。在学习借鉴西方传统景观园林设计理念过程中,重点认识理解西方景观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和民族文化,借鉴西方园林的本质和精神,学习西方人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方式。

4结语

自然景观范文5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原理;自然做功;格局;自然过程;自然界面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1005605

1引言

无论是景观规划还是景观设计,生态都是现在工作中规划设计对象的重要特征,是人类生存与生活环境中的有机构成,也是达到可持续景观以及规划设计途径的创新。而风景园林与自然不管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发生这密切的联系。从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问世以来,生态主义的浪潮使得人们开始站在科学的角度上来看待景观生态规划行业。自然有其自有的演变和更新的规律,自然过程中所蕴含的巨大能量、自然的多样性与丰富性都是任何人为力量无法比拟的,而通过自然过程所形成的景观系统与人工构建的景观系统相比较而言,自然做功所形成的景观系统更为健康和更为具有活力。一些敏锐的风景园林师和生态规划师认识到了这点,他们往往通过在场地建立框架,使其发挥自然系统的能动性,并且形成一种与辽阔的自然联系更加紧致的风景园林[1]。

2让自然做功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2.1自然格局的整体性规划设计

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基础是自然景观格局的整体性,而自然景观格局也是景观生态规划中最基本的宏观把控。其自然景观格局的整体性主要包括了地域连续性、物种多样性、生物组成的协调性、环境条件的匹配性等。景观连续性是基于生态系统连续性,是生态系统存在和长久维持的重要条件。岛屿生态系统是不连续的、脆弱的以及不稳定的;物种多样性的自然形成是环境和长期的生物学作用;动物之间、植物之间和动物与植物之间长期形成的组分协调性,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维护系统整体稳定性的重要条件;景观可以直接反映环境的土壤、水分等自然环境特征。

自然景观格局的整体性是景观的本质特征。在景观生态格局整体性规划时应该坚持以下几条原则:生态系统整体性与空间整体性统一;完整性与异质性的统一,景观格局是景观异质性具体体现,也是适度景观干扰与景观完整性的统一;景观过程与景观格局的高度统一。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所涉及区域较广,具有高度综合性,这意味景观规划设计不再是将工厂、住宅、农田、道路等这些单一景观元素作为其规划设计的对象,而是将组成景观的所有元素以整体的形式来考虑,将其作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变量和目的来进行研究,使得最终达到景观系统功能和结构的整体优化,促使景观稳定、持续的发展。景观规划的最终目标是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不会因为外界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力求改变人与自然相对抗的局面。延续和继承便是景观格局的整体性。整体性规划基于原有景观格局的基础上,根据自然格局和自然过程的特点,合理地规划相应景观空间,确定景观类型、位置、规模、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

自然景观格局的整体性规划需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设计作为最初基础。生态景观的整体性是在特定的景观空间中多样化的生境相互的镶嵌形成的具有内在性的整体的生态景观。生态上的依存性以及空间上的连续性是自然格局整体性规划的主要体现。在自然格局的整体性规划设计中相邻地域空间的基本格局和规划区的基本格局的连续性是整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2.2自然过程的完整性规划设计

自然过程强调过程、现象或发生发展的动态特征。自然过程的引入与引导作为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一种思想,主动且意识地将风景园林作为动态的发展过程,最终形成不断发生变化的景观。自然过程的引入与引导将风景园林视为个处于动态变化中的生命系统,推崇的是一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中的美学。在规划设计中注重自然过程的引入与引导其目的在于能够更自觉地建立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一成不变的凝固景观。通过对自然过程的完整性规划设计有助于规划设计师在理解、规划和管理景观变化,以及为预期空间规划方案的生态后果提供了线索。

景观结构、景观格局以及景观尺度三者都与景观生态过程有着密切联系。景观结构决定景观的生态过程,而景观生态过程又反作用于景观结构。两者之间随时间而变化,其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核心问题。而景观格局在生态过程进行规划还没形成可行的理论与方法。从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层面上来看,在规划生态过程体系时,影响地带性主导生态过程、以及区域性主导生态过程和场地性主导生态过程的因素也各不相同。

2.3自然界面的延伸性规划设计

自然界面生态理解是“生态交错带”,又称生态脆弱带和生态过度带。在生态交错带的地方容易形成边缘效,同时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交错带分为水―陆、陆地、海洋以及海―陆生态交错带四类。中小尺度的规划设计中通常涉及到河岸规划设计、海岸规划设计、湖岸带与湖岸生态交错带的规划设计、森林―森林交错带的生态规划、以及湿地生态较多带和高山树线的规划设计[2]。

3引导与引入自然的原则与方法

引入与引导自然过程的设计方法首先是通过对场地自然过程的分析,选择可以其可以利用的自然过程。在深入研究自然过程的同时,科学地引入自然过程的方法。尽可能的使少量人介入,引导自然过程按照预期发挥作用,从而影响景观生态规划的形态与发展,使其向更好方向发展。

3.1影响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基本自然过程

影响景观的自然过程可以分为生物过程与非生物过程两大类。生物过程是由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等各自生命形态综合作用而形成。非生物过程是由如水、阳光、风、电与火、重力、氧化、结晶以及其他物质的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等各种自然界有形或无形力形成。这种自然过程的影响力是无处不在的,自始至终都贯彻园林的发展,时时刻刻都影响着景观的形态和发展。景观是自然的一部分,只要自然不停的运动,园林就随时都在接受自然界所带来的影响。而正是因为自然界所带来的内在影响才使得持续发展和相对稳定的自然界得以形成。此外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则体现了自然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发展。

在景观生态规划引入与引导自然过程时,自然的丰富性、能动性以及自然自我设计能力等往往被规划设计师们所忽略。自然系统包含丰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物种、生态系统和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3]。人类曾试图建立一套人工系统―生物圈2号来模拟自然的丰富性,然而结果却是大多数植物无法正常的生长或繁殖,其灭绝的速度远远超过预期的速度。最终生物圈2号宣布失败,其证明了在已知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无法模拟自然系统并保持其健康的发展。证明地球是人类目前唯一可以信赖与依赖的维生系统。自然往往是通过土壤的自净与肥力补充,水体通过自然流动、过滤沉淀等自净,空气通过森林、湿地等净化,洪涝灾害通过滩地、植被和水生植物等自然元素的共同作用来减缓,虫害通过食物链之间的复杂关系来得以控制,以及种子巧借自然的力量传播和调节局部气候来体现其能动性的。自然具有自我设计能力[4]。开启自然的自我设计过程或自组织,发挥自然的能力,更加有利于景观生态的健康发展。

3.2引入与引导自然过程的原则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引入与引导自然过程,需要克服固有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束缚,通过最少的人为介入,让自然的力量发挥其应有的效力[5]。除此之外,要注意场地特征的延续,并且用艺术化的方法来提高其景观生态规划的感染力。

3.2.1过程意识与过程之美

首先应该肯定的基本价值观,即景观是具有生命的,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改变,因此景观生态应该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很少改变甚至一成不变的景观已成为落后的观念。在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中,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主动建立这种发展的过程。在设计中主动地追求变化与过程,就形成了一种景观生态规划的过程意识:不再追求持久与稳定,而是建立因时间的变化景观也随之变化的一个过程,例如季相变化的景观。在引导和引入自然过程产生作用,使得风景随着自然过程的影响而发生持续的改变。规划设计师们应该意识到,景观作品都是不断变化的,而变化的这个过程也是一种美,是一种丰富的动态之美,一种蕴含生命的暂时性和自然转化可能性之美。这种审美观是探求消逝与变化,而不是追求永恒的价值[6]。

3.2.2突破传统审美的限制

正视未经修饰的自然之美。在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时,突破人工痕迹过重的审美观点,对未经修饰的大自然之美重新审视,在景观生态规划中,要尊重场所原有的自然过程,发扬和保护原有自然资源,建立真实而非矫揉造作的景观环境。直面消逝与侵蚀之美。人们往往倾向于对新生的渴望与期待,而总是忽视原本事物的消逝与腐朽,但没有消逝就没有新生,改变之前原有的观点,重新对消逝与侵蚀这一过程重新审视,其实这个过程也是一种美。

3.2.3让自然做功

麦克哈格的“设计遵从自然”的规划理论和设计实践,其尊重并依从自然过程的规划设计方法和理念被国际风景园林界普遍接受和应用。善于利用自然的力量,通过合理的途径让其力量发挥出来,是当今景观规划设计所发展的趋势。在自然做功的过程中,自然的力量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人的目标得以实现,园林景观形成了发展的动态过程,其自然的规律也在景观生态中得以最好的体现。

3.2.4最少干预

满足人需求的基础,达到最少的人为干预。面对自然的场地,尊重其场地上的生物和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尽量不去改造它,或最少地改造与介入。最少干预就是更加简约,这简约不是形式上的极简而是在生态意义上的极简,做到基本不破坏。

3.2.5保持场地的延续性

设计往往根植于所在的场所。场所的各种特质,包括场所自然过程,景观特征、生物多样性以及材料等都是需要在设计中延续的对象。

3.2.6艺术的再现

设计在注重生态原则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强调景观中的艺术性。艺术的再现通过从场地自然过程和景观特征中寻找艺术的景观形式,以及景观的形式借鉴艺术的语言。

3.3自然过程的引入与引导的方法

(1)发现场地中的自然过程。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引入与引导自然过程的基本前提便是要发现场地之中的自然过程。自然过程往往是和场地紧密地联系一起的。不同环境不同条件的自然过程往往不同,因此在介入场地的时候,应该首先挖掘场地自然过程的特质性。场地上的自然过程根据其可见性,可分为潜在的自然过程与明显的自然过程。潜在的自然过程如沙洲和河漫滩的形成,植被群落的演替,以及河岸改道等往往其作用缓慢而不容易被人们发现。而如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明显的自然过程往往都是容易被人们观察到的一些自然过程。

(2)分析自然。从景观实际情况分析,依据可以被引入与引导的自然过程情况分为三类即是可利用、可恢复以及可被@现的自然过程。

(3)制定引导机制。在引导机制时,分为引导自然做功以回顾自然过程的运作。前者首先要分析可利用的动力性自然过程的运作机制,科学的引导自然过程发挥效力的基础。然后确定自然过程引导的基本目标。最后制定希望达成的目标并且在规划设计时所运用方法和措施从而使自然过程的发展按照其预定的方式进行。而在奠基恢复自然过程的运作时,往往首先要了解受收干扰之前的这些自然过程的运作情况,尤其是要了解自然过程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性要素。然后现有的状况分析这些自然过程之所以被破坏的原因。由此制定相对应的对策。而在制定显露―显示自然过程的运作机制是方法也与以上的两种情况类似。

4无锡太湖生态博览园概念规划项目分析

自然景观范文6

关键词:城市景观 自然辨证法自然景观和谐统一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聚居于大都市圈,大量建筑项目的建设使城市空间越发演化为钢筋混凝土的丛林。在某种程度上,便捷、时尚、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反而加强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向往。在近几年的城市景观建设中,各地涌现出了不少优秀作品,让人们尽情地享受到人工与自然高度统一所形成的和谐美。但也有一些城市景观由于设计上的失误和施工上的质量问题,造成植物景观效果低劣,不但影响了视觉的舒适度,不能给人们提供美的享受,而且浪费了资源,达不到有效改善居住环境的目的。

一,目前在我国城市景观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本文仅从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出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作初步的探讨。

首先,过分偏重景观的视觉效果,忽视其生态效益。将景观作为城市的点缀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和视觉冲击,不考虑其生态效益。高密度地“设计”异域景观;大量的占地绿化,过度的装饰性的绿化,过度的堤岸的硬化,大面积的地形改造;园林建设材料方面追求豪华,铺设大量高档硬质铺装建设大广场、堆砌各种景观小品;景观照明过多过密,浪费惊人。重形式,轻功能,降低了城市绿地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

其次,不遵循自然与生态规律的设计和建设。在现行的景观建设中,如反季节移植、剪树冠、制造假植物、逆境栽植、填湖造景、大树古树移植、盲目引进高档树种等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些建设方式忽视植物的生理特点,违背植物配置的原则,造成土地、水、植物等资源的严重浪费,是破坏性的建设。

再次,城市景观建设中破坏原有生物生境。

城市中原有的山坡林地、河湖水系、湿地等自然生态敏感区域容易受人为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在城市景观建设过程中大面积或者过分改变自然形态的人工化、城市化严重破坏了城市生存所依托的自然生态系统对城市的环境净化和气候调节作用。如建设中有可能将一片林地改造成为草坪,甚至仅仅出于管理不便就强行改变原有生境。

二、如何防止和杜绝目前城市景观建设中出现的以上问题,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和人地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园林设计的重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要建立正确的景观设计理念。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场地和空间的设计理念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2.注重空间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一些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针对视觉空间领域进行整体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3.注重时效的设计理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园林景观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是有生命的,是处在不断地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风景园林师必须认真研究时间性和时效性因素,注重园林景观随时间变化的效果,以塑造随时间延续而可以更新的、稳定的园林景观。

4.注重地域景观的再现

所谓“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的。园林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场所。

5 .注重简约的设计理念

“少即是多”,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却是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是简约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

6 .注重生态的设计理念

生态学的本意,是要求风景园林师要更多地了解生物,认识到所有生物互相依赖的生存方式,将各个生物的生存环境彼此连接在一起。这实际上要求我们具有整体的意识,小心谨慎地对待生物、环境,反对孤立的、盲目的整治行为。不能把生态理念简单地理解为大量种树、提高绿量。此外,生态学原理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以自然为师,研究自然的演变规律;要顺应自然,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减低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要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营建园林景观类型,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要尊重场地中的其他生物的需求;要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等等。

7. 对立统一的设计理念

自然与人工,是贯穿整个园林景观发展史中的对立统一体,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是改造自然,还是顺应自然,既是某种园林景观形式、风格、类型的衡量准则,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状况和使用要求来决定的,不能片面地加以肯定或否定。一般来说,在城市环境中,应较多地考虑到人工与自然结合,考虑到自然的人工性手法,而随着离城市环境的远去,自然的作用在逐渐增强。

8. 注重科学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边缘性学科,与多门学科交叉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如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美学等等。因此,风景园林师应采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研究和了解各个学科特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调科学的设计方法。

但是,园林景观设计又是统筹和综合的技艺,任何一门单一的学科都取代不了园林景观设计。因此,就某一个项目而言,我们可以重点突出某一学科的特点,但是就整体而言,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特性并不可取。在一个复杂而充满变动的社会,单一性的景观设计趋向是难以为继的。现在这种不分场地、不分环境的强调绿廊、湿地的做法,实际是对生态学的误解,是在破坏生态环境,也造成园林景观的单一性和趋同性,

其次,我们要做好景观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1.选择好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企业。

业主单位要积极介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招投标等工程前期工作,认真对施工单位真实情况的抽查摸底,主动了解平时所掌握的一些施工单位的资质与实力情况,切实贯彻实施《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 ,尽可能选择素质好、实力强的施工单位,并协同制订现场管理的一些特定办法,如“五大员”考勤制、书面通报,制订处罚条款等等,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另外,业主组成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机构,实行目标责任制,对工程建设过程实施动态控制,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

2.制定完善的园林绿化专业的标准

对于地方政府方面,及时制定园林绿化地方标准。随着园林事业的迅猛发展,制定园林绿化专业的标准势在必行。通过制定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园林绿化地方标准,使园林施工、监理、验收有据可寻,明确设计和项目经理、施工队伍之间在施工过程中的职责、关系,规范树木调配、种植、养护和验收,可协调好设计和施工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完成园林项目,提高园林景观质量和效果。

3.进行先进的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整个施工管理工作的基础 因此 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施工现场工作主要包括 施工准备 正式施工 养护管理和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

四. 结论城市景观建设必须遵循自然辨证法,景观设计者和景观施工者要学习自然辨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景观的内在自然规律,早日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然王国的飞跃,使城市景观建设开发由传统迈向现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