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起步范例6篇

小学生作文起步

小学生作文起步范文1

关键词:小学生 起步作文 观察生活

三年级的起步作文在整个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可是大多数学生都怕写作文,常常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不善于观察,缺少习作素材,所以无话可说,甚至害怕作文;二是不善阅读,缺少好词佳句的积累,不会表达;三是缺少鼓励,对写作没有热情。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赢在写作的起跑线上,让起步作文的教和学充满生机呢?就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学会观察,体验乐趣

实践证明,不会观察是学生无话可说的重要原因。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在教学时也经常指导学生学习范文(包括范句、范段),学习通常的几种观察方法(次序观察法、综合观察法、重点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和观察想像法),用心设计练习,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使他们逐步形成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丁老师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教会学生观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十分注意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如在上《找春天》之前,笔者带孩子们走入大自然去寻找春天,让孩子注意用眼睛观察。另外,还让孩子们用手去摸摸自己喜爱的植物、花草,用鼻子去闻闻大自然的气息,用心去感受一下春风的和煦等。孩子们都陶醉在大自然中,乐而忘返了。此中,学生学会了观察,也体验到了乐趣,更激发了说写的欲望。此时,他们有话想说,有感想发,有情想抒,他们怎么还会怕作文呢!

二、走进生活,丰盈素材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中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因此,作文应源于生活,到生活这个泉源中去挖掘素材、积累素材。这就要老师指导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因此,只有让孩子走出自我的城堡、学校的围墙、父母的目光,让孩子真正参与到生活中来,把眼睛解放出来多看看,把耳朵解放出来多听听,把脑袋解放出来多想想,把各种感官都参与进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全面了,见识面广博了,作文时也就有了丰盈的素材,当然也就不会感到无事可写了。

三、开展活动,以境激情

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儿童生命的本性就是活动,他们在活动时有愉快的心 情,积极的投入,创造的冲动,奔腾的激情,合作的愉悦。”因此,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失为一条捷径。作文课上,在各种富有情趣的活动中,以境激情,必然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就会有感而发,写出真情实感。

四、指导阅读,学以致用

如果说学会观察是基础,走进生活是泉源,开展活动是催化剂,那指导阅读、积累好词佳句、学以致用也相当关键。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多读书不愧为一个好办法。作为教师,要精心指导好学生的阅读,让他们随时注意积累,并且指导他们把自己积累的优词佳句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五、重视鼓励,培养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的要求就有“让学生乐于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这一条,因此,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他们习作的兴趣,增强对习作的信心,笔者注重多用鼓励。如对于平时口头表达能力欠佳的同学,只要发现其作文中哪怕一个好词、好句,笔者都会在批改时做上记号,旁批写上:“写得真棒!”“这个词语用得妙!”“你作文中的语句比原先通顺了,老师真为你高兴!”“不错,继续努力!”“有进步,继续努力!”“你的好词佳句真多!”“你的想像力真丰富!”“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很高兴,因为你进步很快”等字句,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时时在关注他。

小学生作文起步范文2

关键词:作文教学 起步 兴趣

当前素质教育对小学生的习作提出的阶段性目标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上述目标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就是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本文就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十要十不要”浅谈粗浅看法。

1.要树立信心,不要畏惧厌烦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彝族学生刚进入写作的门槛,部分孩子茫然不知所措,易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和畏难情绪。因此,老师要十分注重作文“起步教育”,要利用多种形式,让彝族学生对作文写作有认知、认同,产生共鸣。每节语文课前,我常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彝族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的新鲜事物表达出来,说一段话或讲述一件小事。起初,彝族学生羞红着脸小声说或不敢说,我就带头示范。渐渐地,他们争着说、有话说,教师由扶到放,树立了彝族学生的写作信心,形成写作文开始难,而又难不倒的理念,营造热爱写作、主动写作的良好氛围。

2.要激发兴趣,不要满堂灌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习作强大的动力

只要彝族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就能喜欢写作,爱好写作,也就能自发地写,开心地写。老不能单纯地在课堂上给彝族学生一股脑地灌输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从而让彝族学生因老师的章法上的指导而遇到禁固。只有“趣”字当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只有实行激发兴趣与传授技巧有机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有时会布置半命题作文,激发彝族学生写作兴趣。如:《我第一次》,我提醒彝族学生:“生活中处处都是题,只要你细心找就能找到。作文也一样,要选择你有而别人没有或不知道的事来写。”彝族学生们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写作兴趣浓厚。于是,《第一次流泪》、《第一次放风筝》等有新意的选材呈现在我面前,这正是我所期待的。

3.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三年级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高一个层次,老师宜选择简洁明了的题目,浅显易懂的素材和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指导彝族学生习作。不宜讲述一些深奥的术语、华丽的词句和不着边际的要求,使彝族学生感到深不可测;宜由低年级的口头作文向三年级书面作文过渡,循序渐进,不宜夸大作文的难度,甚至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宜带着浓厚的感情,站在彝族学生的角度,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搭建学生倾诉喜悦、建议的平台,不宜对学生过多挑剔、过多训斥,压抑彝族学生的天真活泼、积极向上的欲望;宜从“自由写作”开始引导,让学生打开思路,不受束缚、乐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宜设置 “这样不准、那样不行”的条条框框,束缚彝族学生的思维,产生思想压力;宜引导彝族学生自发自觉地练笔,通过熟读所学课文、多读课外书籍,在读中学写,以读促写。

4.要鼓励为主,不要批评指责

三年级彝族学生初学写作,水平不高,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多予鼓励,让每个彝族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个性张扬。鼓励应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在习作前,选用优秀作文示范朗读、全班交流;习作以后批改作文,给予有针对性的评语,让学生有“我能写”的积极性和“我能写好”的自信心。对极少数或个别文不对题、杂乱无章的作文,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甚至全盘否定。要心平气和帮助彝族学生分析,并以商量的语气提出修改意见,让彝族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有不少的缺点,但非一无是处,只要认真去写,用心去写,就会不断进步,获得成功。

5.要留心观察,不要为作而写

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为了写好作文,老师要加强作文前的指导,鼓励彝族学生留心观察,选用学习生活中感人的、有趣的、新颖的人和事来写作。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观察,认真记录最真实的生活情景和生活感受,获得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写出的文章也就比较真实生动。老师要走出局限课堂为作文而教,为作文而写的误区,引导彝族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体验到观察在作文中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指导彝族学生运用细致观察、反复观察、对比观察等观察方法,自觉养成仔细观察和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6.要日常积累,不要急用先学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彝族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彝族学生,大多数缺少自觉性,教师必须加以鼓励,并施以督促。鼓励彝族学生养成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督促彝族学生积累语言的情况。课后写出的作文,也内容空洞,缺少活力,习作水平很难提高。

7.要挖掘素材,不要脱离实际

有生活实际的作文,才显充实,内涵丰富。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中挖掘写作的素材。要把生活搬进课堂上来,给彝族学生以真实的感受,让他们体验生活。例如三年级下册《习作三》,写自己眼中的发现,先让彝族学生交流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内容,畅谈所见所闻,教师再进行讲解,让他们从自己生活的体验写起、从自己的见闻写起、从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写起,这样也就写得言之有物,比较真实。要下意识的培养彝族学生在校独立学习、在家独立生活、在社会独立社会实践的能力,只有让他们在自立中体验生活、陶冶情操,才能 在作文中尽情表达内心的世界的独特感受,下笔成文。

8.要真情实感,不要空洞说教

作文教学中,老师要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年龄特征、社会实际等素材来指导习作,引导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要让学生在“两走”实践中把耳闻目睹的场景、有趣的事件、好奇的现象等写进文章,这样就会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充分表达“真情实感”,真正体验到“生活处处皆学问”。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克服空洞说教,言之无物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上下功夫、在让彝族学生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上做文章、在让彝族学生发挥自由想象空间和引发想象思维上求实效。

9.要创设情景,不要束缚思维

指导三年级彝族学生习作,应特别注意“减少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老师要创设情景,让学生发挥想象,激趣。可以运用录像、投影等创设情境,为彝族学生提供直观形象,引导学生听、说、想、写;可以在社会交往中实行语言交流、情感交往,把农村的孩子接到城里,感受城市生活,把城市的孩子送到农村去体验农村的辛苦,从而产生独特的体验。

10.要交流互动,不要堵塞言路

小学生作文起步范文3

小学作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启蒙阶段,学生作文写的好与坏除与孩子的天赋、家庭教育环境、学前教育环境有一定关系外,主要与作文老师安排写作时的指导密不可分 。小学生写作文(特别是中低年级小学生)常常是看到作文题目或作文要求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任务式的写作(因为知道必须完成)。有的绞尽脑汁,想一句写一句;有的滔滔不绝,想到哪就写到哪,结果是时间和精力耗费了,作文任务是完成了,却乱七八糟:有的是主题没突出,有的是偏离主题,甚至文不对题……显然,只要一出现这些问题就会受到我们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责怪,这是小学生最烦恼的事情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呢?

我们知道,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有所选择地写出来,并且所写的东西必须围绕着一个主题,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不能我行我素,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前不久我安排我们班的同学写《童年趣事》。大家一见到题目,都不由自主地笑开了。原来同学们一看到这作文题,脑海中自然而然地就浮现出自己快乐无忧的童年,童年往事也就有如黄河滔滔之水涌上心头了。有些同学甚至没有再听老师的要求就拿出了纸笔准备动手了。看到大家乐滋滋的样,我忽然打消了指导的念头,把作文要求交代了一下,就让大家开始写了。学生很快写好了作文,我收上来迅速地浏览了一遍,其结果真让我哭笑不得。这哪是作文啊?不就是同学们的童年记事匣子吗?他们不就是在竹筒倒"豆子"吗?同学们把自己的童年往事像记流水帐般一件一件地记录了下来。更好笑的是有些同学甚至设置了一个表格,把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填在了表格里。看着这些"杰作",我并没有批评大家,而是开始了这篇文章的写法指导。

首先我带领同学们走进了童年的画卷里。每个人的童年都曾经有过自己的梦:也许是家乡的那一条小河,曾经充满着我们儿时的许多梦;也许是家乡的那座高山和山里的美丽传说,曾经让我们的童年充满过神奇的想像和向往;也许是在那牛背上曾托负过我们童年的梦;也或许是在城市的繁华和喧嚣、汽车的川流不息里曾让许多同学用那份天真无邪的童稚描绘过自己的美好未来……仰望神奇的宇宙,勾起了我们多少童年的无限遐想,……。童年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画,画里有我们七彩的阳光;童年像一首动人的诗,诗里写着我们的天真快乐;童年更像一首清脆的儿歌,唱的是我们生活的无限美好和纯真。因此童年在我们的记忆中是永恒的,童年的件件趣事是我们记忆锦盒里最珍贵的东西。《童年趣事》不就是要我们各自用不同的色彩把我们童年的快乐写出来吗?

接着的我主持了一场小小的童年"卖弄"赛。

童年是《清平乐.村居》里的"亡赖";童年是《童年的发现》里的"胚胎发展规律";童年是《童年.冬阳.骆驼队》里的"看骆驼吃草,学骆驼咀嚼"……班长得意扬扬地站起来:"我的童年像首快乐的歌…..";学习委员毫不示弱:"我的童年是美丽的风筝……"一向胆小怕说话的杨兴媛居然也起来了,她嫣然一笑:"我的童年是《祖父的菜园》里爷爷屁股后的'小淘气'"……

一场小小的"卖弄"赛很快地让学生有了心里准备:我的《童年趣事》要写我快乐地像一只鸟;我的《童年趣事》要写我自由自在像天上的风筝;我的《童年趣事》要写我神奇的想象……同学们有了自己写作的思想,也就给自己的作文确定了主题。

最后我和同学们一起打开他们的记忆匣子开始收拾"美丽的贝壳"。

小学生作文起步范文4

1 扎实字、词、句教学关

万丈高楼平地起。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搞得是否成功,基础打得是否扎实,对学生今后的作文水平影响极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小学生一进校门就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对学生进行作文起步训练。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汉语拼音、识字、学词学句、阅读”等为主要教学任务,教师要把握好这些教学内容与作文起步教学的内在联系,注重教学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拼音、识字、学词学句、阅读等教学为作文起步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任何文章都是有字、词、句组成的,只有把每个字都写对了,每个词都用好了,每句话都写通顺了,整篇文章才能清楚明白,这样文章才可能越写越好。在作文起步训练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过好识字、学词、写句关。在构成学生表达能力的各项基本功中,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基本功。所以在作文起步训练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都要十分重视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的训练。只有通过严格的词、句训练,使学生学会不管写什么都能做到:用词准确、句子通顺,才能真正逐步把作文写好。 

2 重视训练,为写作打基础

作文,实际上就是写在纸上的话。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因此,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得从说开始。学会说话,哪怕口头不说心里也要有数,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开口说话并非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有的学生遇事没话说,有的说话过于简单,有的怕在人前说,声音小,有的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在训练说话时有目的有侧重的去培养,给予恰当的引导。

2.1 是做听写练习。开始先听写学过的词语、课文,然后听写教师编撰的句子、短文,或书报上的一段话。这种训练在一二年级几乎可以天天进行。二年级第二学期,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可摘录优美句子、篇段,这样做,不但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而且能为说话、写话积累素材。

2.2 是从造句、写见闻到记观察日记。用词书面造句,先说后写、一词多用。在练习书面造句的同时,还可让学生写见闻。开始要求把今天看到、听到、说的、做的各写一句话,叫写见闻。要求每天或隔天写一段,这样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也感兴趣,学生写的内容也慢慢地丰富起来,就成了日记。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3 培养阅读习惯,积累写作的素材

语文的学习更强调积累、内化,而阅读是最好的积累。二期课改提倡的新课程观强调:现行语文教材内容仅仅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例子而已,它不是也不可能是学生语文学习内容的全部。那么,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应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探索如何有效训练低年级作文时,作为语文教师,应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习惯,进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并最终达到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目的。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因为识字不多,阅读的能力有限。我也探索了一些有益的做法。在学生学习拼音时,开展了亲子阅读。要求家长和学生一起读课外学生感兴趣的书,在学生遇到拼读、理解障碍时,家长适时点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感受阅读的快乐。随着拼读能力的提高,识字量的增加,学生基本能独立阅读了,教师可指定一些学生喜欢适合的读物。例如童话寓言故事书,像《安徒生童话》、《365夜故事》等。同时注意评价监督,让学生体会阅读的成就,体验阅读的快乐,为写作提供语言素材。

4 激发兴趣,引导写作

4.1 多一些扶,少一些放.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语言积累少,他们在倾吐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语言不规范的现象,甚至语无伦次。这也难怪学生,他们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怎么会能做到规范的表达。我在要求学生扩充阅读量的同时,让学生从简单的句子入手,先学会说完整的、规范的句子,然后把这些句子写下来,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无从下笔了。在要求学生写句子的过程中,采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举几个例子来说明:(1)把课文中学过的词语写出几个,让学生串词成段,在运用中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种作业虽然有一定难度,但避免了单调性,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学生还是很有热情的。(2)仿写。我们的教材有很多文章的格式很规范,学生可以仿写。(3)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或改编故事。(4)给词语编写童话故事。例:小兔、树林、花猫、小河和小船。(5)即兴说话写话。老师给话题或正好有话题,引发学生兴趣,即兴讲话,随即写下说话的内容。这种形式在课堂上应该还是挺有效果的,哪怕学生说的时间不是很长。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学习的活动中,学生更愿意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由于没有内容的限制、形式的约束,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自由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能得到充分展示。

4.2 多一些练笔,少一些分析.我们低年级的课文比较浅显易懂,有些课文不必有太多的分析,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语言文字,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练笔。我们不妨创设轻松愉悦的写作情境,把精彩的课本剧表演、激烈的小竞赛、有趣的游戏、活生生的小动物搬入课堂,让学生亲身参与,在活动中获得写作素材,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感。把喜欢的动物、人物写下来。

小学生作文起步范文5

[内容]

    一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要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打下一个宽厚而坚实的基础,这就必须把大纲的要求科学有效地落实到起步教学之中去。为此,教师须对起步教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进行正确操作。

    首先,教师必须心怀全局,从本质上把握拼音、识字、学词学句、阅读、说写句子等教学与作文起步教学的内在联系,全面培养和提高一年级儿童的语文素质,使拼音、识字、学词学句、阅读等教学为作文起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1.要教会儿童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工具

    教儿童学习、掌握、运用语言工具,是作文起步教学的第一个重要任务。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有关字、词、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内容不同、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训练,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儿童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工具。在这里,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儿童对语言工具的熟练掌握和运用是依靠着教材中字、词、句各种训练所产生的合力作用,绝非某种单项训练所能奏效的。因此,要认真地搞好各项训练。如果认为作文起步教学只是造句、说话、写话等个别训练项目承担的任务,那就太狭隘了,势必要影响作文起步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让儿童获得大量的知识

    一年级儿童处在启蒙阶段,让他们获得大量的知识,是作文起步教学的第二个重要任务。对一年级儿童来说,获得知识首先意味着认识外部世界。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使儿童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语言和思维、进行说话和写话的基础。一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物候、动物、植物、节令、生态、历史、传统、民族、人文、道德、礼仪、生产、生活、器皿等等方面的简单知识,而且绝大多数配有彩图。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学习知识的时候,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此,首先要让儿童对客观事物建立起形状、大小、颜色、质料、气味、声音、位置、动态、静态等方面的感性认识。这是非常重要的,是儿童认识外部世界,获得知识必须经过的第一步,是儿童形象思维和发展语言的基础,也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文字内容,也要充分发挥图画和实物的作用,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去观察感知事物,在此基础上图文结合,学习、理解和运用文字,就会收到更佳效果。

            3.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感情

    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感情是作文起步教学的第三个重要任务。对一年级儿童来说,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分辨事物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花红叶绿、春种秋收、鸟儿唱鱼儿游、东西南北、前后左右、根茎叶花果、鸡鸭马羊牛……这许多教材都能培养儿童分辨事物的能力。在拼音、识字、学词学句教学中,教儿童辨音、辨形、辨义也是在培养儿童分辨事物的能力。不过,这种分辨能力是初步的、最基本的能力,大多是凭借感性认识的。在此基础上,使儿童的分辨能力向深层发展,那就要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农民种玉米和小猫种鱼、小白兔种菜和小灰兔吃菜、友爱的小鸭子和不听话的小公鸡、懒惰的狮子、不专心钓鱼的小猫、掰玉米的小猴子、喝水的乌鸦、送羊羔的巴特、不要金斧银斧的穷孩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沙洲坝乡亲……这些教材中包含着是与非的道理,教学中要引导、启发儿童搞清其中的道理,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同时,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丰富多彩的认识事物和辨别是非的教学中,可以逐步培养儿童热爱真、善、美,憎恨假、恶、丑的思想感情。他们喜欢蓝天、青草、鲜花,热爱大自然,热爱五星红旗,爱劳动,爱学习,团结友爱,尊敬师长,乐于助人……这些美好的思想感情不仅为作文的起步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也可为今后的做人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其次,在借助识字、学词学句、阅读、观察、说话、写话等教材,教儿童学习掌握语言工具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儿童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抓住主要矛盾,选好强化训练的着力点。

    大纲规定一年级作文的要求是“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学习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练习写句子”。学生学会用“部分词语”说话写句子,这是在学习运用语言工具。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是句子的建筑材料,学会用词造句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学习掌握语言的重要而且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我们在这个着眼于学生理解词义“会用词”的训练基础上,增加一层着眼于学生掌握句式“会用句”的训练,而且把用词与用句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用词的基础上把掌握句式会用句当作强化训练的着力点,作文起步教学的效果就会更好些。比如学生学习了“小山羊和小牛一同吃青草”这个句子,理解了词义,可以用“小山羊”“小牛”和“一同”“吃”“青草”等词去造别的句子,这当然是很好的。但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和××一同×××”的句式,学生能说出或者写出“老师和我们一同唱歌”、“我和妈妈一同看电视”、“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同去玩”这样的句子,不是比学词学句、掌握语言工具的效果更好吗?

    基于上述认识,我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经过认真比较筛选,提出了一年级两册语文作文起步教学应该强化训练的着力点。

    第一册

    1.在说话、写句时会用:“一、二……十”等数词和“一把、一头、一口、一只、一个”等数量词;“上、中、下、东、南、西、北、左、右、前、后”等方位词;“进、出、来、去、大、小、日、月”等词和重叠词(如“青青的草”“蓝蓝的天”)。

    2.仔细观察简单图画和事物后,练习说写句子时,着重说写:

    (1)图上(或事物)有什么物,它们在做什么,或者它们怎么样。

    (2)图上(或事情中)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或者他们怎么样。

    3.在学词学句、看图学文、课文、基础训练、看图说话等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下列句式,能在说写中运用:

    (1)我(我们)是……(例:我(我们)是小学生)

    (2)谁(会)做什么……(例:老师(会)讲故事)

小学生作文起步范文6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3、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标:

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设计:

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内容回答,可七嘴八舌地议论,也可插话。)《在山的那边》的作者一次次翻过无数座山,战胜困难,才看到全新的世界。如果联系你的学习生活,你又是怎样做的?当在生活中战胜了困难,你想过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吗?如果把这道理推而广之,就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整体感知:

默读文章,组织学生复述课文。(大屏幕投影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

[学法指导]

a.默读要求(时间、内容)

b.复述要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即五个“w”)

复述抢答: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采取小组加分的奖励方式,激励学生进行思考探究)

学生讨论、交流、补充、评论(先小组交流,后大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要突出重点,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阅读的氛围,重点可放在“脱险”的过程。

合作探究: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既是“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

b.这件小事给你哪些启示?

学生朗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体验反思:

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后,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学生练笔,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只要学生联系自己,无论体会大小,教师都要真诚鼓励)。

[教师小结]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学生朗读《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重点片断,感受文章内容

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你还获得了哪些启示呢?假如你是“我”,将怎么办?假如你是“我’’的同学,将怎么办?杰利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教“我”自己下来?

以上作业,请同学们在课间讨论交流,整理在练笔本上。

拓展延伸二:

比较阅读谈中美德教育方式:

学生朗读《迷途笛音》回答问题:

上一篇祝福中国

下一篇李白送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