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投放范例6篇

媒介投放范文1

宝洁公司在2004年的广告投入呈“爆炸式”增长,借助其强大的规模攻势抑制其他竞争品牌,抢占国内日化市场,成为整个媒体行业的一大看点。以往几年,中国广告投放前十位排名中多半为国产品牌,然而2004年宝洁公司独占四席:玉兰油第1位、飘柔第3位、佳洁士第4位、海飞丝第8位。其中,玉兰油作为一个经过宝洁公司重新定位后在中国地区全力推出的成熟品牌,其2004年的广告的投放量比2003年翻了一番,力图通过密集的广告攻势,提升玉兰油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并带动宝洁旗下的其它品牌,进一步巩固其在国内日化行业的领先地位……

今天的中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变化的环境对需要生存下去的企业,提出了向市场投入更高资源的要求。今天的中国企业,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凭借着市场大把的机会,随意的在市场将资源一撒,就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成长了。对于企业的媒介资源投放也是如此,环境变化的要求让企业的媒介投放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和理性化,企业生存的压力对媒介投放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本文的媒介投放现象部分,笔者接触过很多企业高层,企业规模并不小的本土发展企业有共同的感慨,大费用支持,媒介当然可以科学预算啊!?

这番话看来褊急,实际上我认为代表着中国企业的难路虎,企业在发展中,发展是重要环,中小企业的营销广告战略意识还在提高。

高速成长的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一直都处于一个急剧的转型期,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急剧的转型,决定了营销广告媒介投放的复杂性。而复杂的程度决不是纵勇之言。掀开这层市场的复杂的面纱后,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决定媒介投放的规律呢?到底又是什么样的力量决定着今天企业的媒介投放呢?

我以为,中国市场媒介投放选择决定力量呈现几类特征,道来共勉。

媒介投放选择乃是执行企业战略的战术动作

案例:战略决定金六福公司中秋媒介投放

2005年中秋前,在机场安检处,我们发现,金六福在利用一种创新的媒介——过安检时存放物品的安检篮,在安检篮里,被贴上了“中秋团圆金六福酒”的平面广告。与此同时,在高速公路两旁的户外广告牌、全国主要城市的公交灯箱,也都有金六福气势夺人的“中秋团圆金六福酒”的平面广告。CCTV一套、湖南卫视的重要时段,也有“中秋回家金六福酒”的电视广告投放。

那么,是什么力量在决定着金六福此次广告投放的媒介选择呢?

这要回到金六福公司的战略上来。以“福”文化的塑造作为金六福酒品牌战略的金六福公司,在2005年,需要采用创新的战术动作,来继续演绎“福”文化战略。通过调查,金六福公司发现,一年中酒类的销售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两个阶段是春节和中秋节,另外一个阶段是除了春节和中秋节之外的平常人们有喜事时的日子。按照这个销售的分类划段,金六福公司决定全年开展三场新的品牌运动,这三场品牌运动组合是“春节回家金六福酒”、“我有喜事金六福酒”、“中秋团圆金六福酒”。

在中秋节这场品牌运动中,金六福的媒介投放,就是要通过“中秋团圆 金六福酒”的主题,继续加强消费者对金六福的“福”文化情感认同,扩展金六福品牌“福”文化的外延,使传统的“福”文化继续嫁接到金六福的品牌中来。

选择什么样的媒介通道,能把金六福所要表达的战略意图传达给消费者呢?也就是说,在中秋这个时节,是一个团圆的时节,时节有了,在何地以什么样的方式能触发游子思念家乡,盼望亲人团聚的那颗敏感的心灵呢?金六福公司选择了上述的媒介通道,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这样,让我们常可以想象到这样的场景,在高速公路奔驰的汽车里,游子的猛一抬头,看到“中秋团圆 金六福酒”的口号时; 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碌劳累的商旅客,在机场穿过安检时猛然看到“中秋团圆 金六福酒”口号那一刻时,游子和商旅客心灵的震颤……

因为正确的媒介选择,加上品牌运动策略的得当,金六福酒的“福”文化品牌内涵一次又一次的随着中秋传统佳节的气氛,植入进消费者大脑,金六福的品牌资产得以累加。金六福酒的销售额也在品牌的驱动下,不断的得以提高。

至此,我们看到,金六福的媒介投放选择是成功的,这背后的决定力量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清晰的路径,那就是企业品牌战略决定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战略决定市场的战术活动,战术活动决定着媒介投放,媒介投放要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和企业的整体战略保持一致。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媒介投放选择,乃是执行企业战略的战术动作,这在传统经典的营销理论里,是再也简单不过的道理了,然而,在中国市场,这往往是行不通的一条路径,这是因为大约90%以上的中国中小企业都没有自己的战略,或者没有自己的清晰的战略,或者自己已经在奉行某种战略,只是这些企业没有将这种战略明确的提炼出来。

这时,对媒介起决定作用的,是企业老板的战略性思维或者是企业核心的战术动作。因为在这些企业比较小的时候,这些企业也许已经行成了战略雏形,只是这些一定还仅仅是老板脑子里的一个想法而已。但是,这些企业老板的战略思维和战术动作的形成,往往是过市场机会发展而来。这些企业在发现市场机会的时候,往往会抓住机会、放大机会,没有过多的选择。当企业通过聚焦资源,通过这一机会让企业形成某一核心优势的时候,往往企业会将此形成自己的战略。红军革命时期,发展出来的游击战术,发现很有效,通过经验积累,后来游击战术就变成了游击战略,从而指导着反围剿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活动。实际上,中国已经导入战略的企业,往往从战术中来。因此,这一时期,决定媒介投放的力量,往往是在企业占主导定位的战术动作,但企业的战略已经隐约可见。

在艾里斯和特劳特的著名《营销革命》一书里,他们把战略定义为具有一致性的市场营销方向,其中关键词是一致性,所谓一致性是指以选定的战术为中心,从这个中心去发展和确定战略。艾里斯和特劳特把战术比喻成钉子,把战略比喻作锤子,钉子是企业的某种竞争优势,战略是整合企业所有的资源,去扩大这个优势,即把钉子砸进去。在实际营销活动中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成功的企业,包括大量的中小企业,它们实际也是这么做的,虽然做法是不自觉的,但是对市场的感觉却是正确的,如果有理论的指导他们也许能做得更好。

这种尚没有提出明确战略的企业,但有明确战术动作的企业,他们的媒介的选择投放,就是要和企业的主要战术保持一致,这时,主要的战术,是媒介投放选择的决定力量。

我们合作过区域媒体媒介策划的福建企业,雅客V9借着央视高端投放这一战术动作,经过本土策划强者叶茂中的打磨后思路后,迅速的成就了雅客V9在维生素糖果第一品牌的地位,这已经形成了雅客的核心优势,雅客完全可以把在维生素糖果领域发展,作为自己的竞争的战略。当时我们不知道雅客有没有在自己的公司章程里写明,也不知道雅客的陈天奖总裁有无意识地执行这个思路,将此作为自己的战略,后来经过时间验证,雅客公司后来的确在行动上将此作为了自己的战略方向,那么,这个时候,雅客的媒介选择策略将应与原来的发生变化,将应当在“新的战略”指导下进行战术的媒介选择,比如是否把资源转向重点的地方市场,重点市场,发展潜力大的市场,来避免媒介资源投入之浪费。

媒介环境的变化的力量主导部分广告主的选择

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市场营销战略,决定了媒介的选择投放,这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稳定的市场经济及稳定的媒介发展环境下,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然而,中国远没有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国的媒介环境相比于发达国家的媒介环境又有其特殊性及不稳定性,媒介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又有垄断性之特征,并且由于相对于中国市场其他行业的发展,中国的媒介市场市场化的程度要起步晚很多年,因此,近几年来,中国媒介市场市场化的程度加快,竞争激烈,呈现爆发式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仍旧会向后持续多年。媒介环境的这种快速的变化,呈现出许多市场的机会。

而在市场经济下发展起来的中国企业,绝大部分依靠市场机会成长起来,这部分企业现在尚无一个清晰的战略,经验的惯性让这大部分企业依然奉行“机会主义”战略。相对于有清晰战略,市场运作计划性强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优势是对市场反应灵敏,决策速度快,不受太多条条框框的制约,能快速的抓住市场所产生的大部分机会,因此,这部分企业总能在市场上占领先机。

案例: 银子弹啤酒利用区域市场特殊市场媒介环境分割高端啤酒市场

2003年底,来自美国130年历史的康胜胜公司银子弹啤酒准备大势进攻啤酒高端市场,在02年试水杭州市场后的举措,作为国外的高端品牌,面队的行业压力竞争还是非常巨大的,因为竞争的对手很多,起初的银子弹的市场定位和价格方面均与百威啤酒很接近。行销售手法也主要是首先将从高档夜场入手打开市场,然后再慢慢扩大范围。这样节约成本,还可以缩短投资回收,使企业快速走入良性循环。

作为企业,要的是只能成功的期望!?

客户的广告投标会上,我代表的广州穗广媒体公司,还有国内盛名的实力媒体,上海野马公司最终入围,在经过三轮激烈的媒介整合投标后,有幸最终我们取得了这次的机会。紧接着就进入策划实施阶段了,我们经过市场分析发现,银子弹啤酒从产品特征上来说,是完全具备竞争优势的,产品品质超出其他高端品牌,而价格是同样或者更低的行销策略,媒体整合策略思路确定后,在媒介手法上定位的主要媒介策略为体育类媒介首选,其他大众类目标关注高的媒介作为接触,在其他城市和省份,媒介主要集中在各别强势媒体上,但作为媒介非常复杂的广东市场,不光是消费者理智程度高,销售渠道建设难度大,市场竞争品牌多,企业进军高端并分割市场,这也是决定企业在中国布局“关键按钮”。媒体整合策略采取广东体育+广州竞赛+阶段性翡翠插播+报纸+目标杂志 的媒介整合方法。因为在目标类接触媒体研究分析中,广东体育频道等的相关忠诚度是最高的。在媒介执行阶段,我们还协助企业的媒介计划在执行上大大强与对手,企业在整合上也非常配合我们的策略,非常到位地执行配合的跟进销售执行,在04年夏季,广东销售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中超速崛起。完全超越了最初期望。

上面例子中,在企业整合战略意图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的时候,是媒介市场的变化,驱动了他们对于媒介投放的选择。这就是中国特色。中国市场中存在大量的类似于仁和这样的战略意图尚处于游弋间的企业,媒介从业者完全可以站在广告主市场开发的角度,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此通过媒介力量的良性主导,让广告主根据媒介市场的变化,改变他们尚未定形的市场营销决策,来影响广告主的媒介选择,以此为广告主带来更好的市场收获和发展。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国特色的市场,中国市场媒介投放选择决定力量呈现二元性之特征,一种由企业内部自上而下决定,另外一种市场媒介环境的变化,自外而内,也能主导媒介的投放选择。

媒介投放范文2

媒介投放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负责媒介投放的管理者不仅要有将媒介投放、公关、活动与销售整合起来的大局观,还需要有极强的品牌管理意识。

媒介投放选择上需要具备相当的计划制定、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善于制定媒介预算与预算分配比例、跨媒介整合投放计划、单一媒介内的媒体组合投放,善于媒介购买谈判、招标与竞价,善于组织广告效果的ROI调查与效果评估分析等。

更重要的前提是,管理者本身应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在面对各种直接与间接“糖衣炮弹”轰炸时挺得住。

国内很多本土公司之所以在媒介投放上一盘混局,归根到底是因为决策者用错了人,将一个不能胜任的人放在一个关键而敏感的岗位上,导致了广告费的大量浪费。由于是花钱部门,一些企业决策者要么亲自披挂上阵,要么交给自己的家族亲信,很少会授权给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打理,这种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与越俎代庖的盲目操刀使得企业的媒介投放作业过于随意。

外行们常常是手头宽裕了就多投些,手头拮据就勒紧腰带少投;哪个媒体业务员巴结得好,看上去很便宜就多投些,反之就一分钱也不投,完全没有科学细致的媒介投放规划。

外部媒介专家解决不了企业媒介难题

中国的媒介圈子是一个很有趣的格局,广告主与专业媒介投放公司之间大有井水不犯河水之势。

很多国际4A媒介公司动不动就喜欢在客户面前用花哨的PPT和数字图表等卖弄自己媒介投放技术的专业,但广告主就是不满意,他们觉得这些外部的媒介专家们是雾里看花。

曾经有家全球知名的国际4A公司给我们的某个新品牌上市进行媒介投放提案,提案内容让我们啼笑皆非。几乎所有媒介公司均号称要将“提升客户价值”作为自己的首要使命,但企业管理者经常碰见的是,媒介公司无不以赚钱为第一要义,他们所推荐的媒介与媒体,所提报的刊例价与折扣,投放的时间与区域无不以获取自我最大利润为目的,客户价值恰恰被放在了其次。

媒介专家们是看不懂广告主的,广告主也不会轻易把自己的核心机密数据透露给外部专家们,让他们把自己的家底摸个底朝天。如此之下,专家们所模拟出的缺乏核心销售份额数据、市场增长数据与竞争对比数据支持的媒介投放计划,又有多大意义呢?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由于不了解企业核心市场数据,外部专家们所模拟出的媒介投放计划,很可能选择的投放产品根本就不是企业想要大量投入的产品,选择的媒介受众可能根本就不是该产品所面对的核心目标人群。

计划挠不到广告主的痒处,广告主当然不会轻易买单。

尴尬的内部广告审计

这种现状让广告主不得不对媒介公司们心存警惕,即使是高举着国N4A广告名头、佯称以数据、专业与强大的谈判购买力见长的洋媒介们。无奈之下,部分广告主开始动用政治权术,不惜在原广告部门之外设立一个由决策者直管的部门,专门负责评估原广告部门制作出来的媒介预算、投放计划、广告效果监测与评估,以及刺探竞争对手的媒介投放策略。

广告主期望在企业内部设立一个类似于第三方专业媒介公司的智囊机构,以权力制衡的方式抑制原广告部门,使得他们在广告投放时心存忌惮,不可否认,这是足够天才的想法。决策者直管的监管部门相当于企业内部的广告审计部,它所谓的广告策略研究职能,其实就是广告审计。

然而,由于决策者授权不够,对核心市场数据的共享仍然过于保守,不肯对广告审计人员开放,以至企业内部广告审计人员同外部媒介专家们几乎没有区别,皆是在进行着一场没有市场数据基础与产品策略方向的无米之炊。他们所提出的媒介投放建议终将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他们存在的价值可能仅仅是政治上对原有广告部门的权衡牵制作用而已,也许最起码可以让原广告部门的管理者不至于明目张胆地“关系投放”。

处于政治牵制角色的广告审计人员相当尴尬。他们能在企业做到这个位置,是因为他们在广告预算制定与分配、媒介计划制定、媒介招投标购买、媒介投放执行与广告效果评估的整套媒介投放作业上均有完整而丰富的经验。他们原准备利用自己丰富的媒介作业经验让企业的广告策略与投放更上层楼,可是由于信息的不透明与企业原广告部门角色的对立化。他们一方面不能获取上游的销售与产品策略数据,另一方面不能获取下游的媒介投放计划、收视数据与广告效果评估数据,他们空降在了企业的夹缝中,满腹才华得不到施展。他们似乎成了摆设的花瓶,对原广告部门起着微乎其微的暂时威慑作用。

加强媒介投放内功才是正途

在电视广告效果评估上,大多数公司选用的是GRP值达成率,即预计的GRP与实际达成GRP的比率,所采用的是央视或AC尼尔森的媒介收视数据。应该说,这个极度无聊并且无用的数字游戏,被大多数公司所采纳是广告界的悲哀。因为GRP只能说明可能有多少人看了这个时段的节目,但并不能说明有多少人看到了自己的广告,看到广告后是否产生了认知影响,并进一步产生购买行为。用GRP值衡量广告效果的好与坏是相当粗放并无用的数据行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实力传媒是业内一家比较有影响力的媒介公司,它是率先提出广告ROI(投资回报率)概念并积极尝试细化执行的。凭我的经验与直觉,ROI指标很可能成为今后广告界衡量广告效果的一个关键指标,将在大多数公司的媒介部得到普及。

ROI指标真正将广告投放与实际产生的销售行为连接了起来,以实际购买者为抽样对象,反推他们是否受广告影响,看的广告类型与时间,记忆与影响程度等,然后联立该广告效果周期内的各类媒介投放金额,即可通过数据处理获得任意媒介与媒体的ROI值,以及媒介组合计划与媒体组合计划的ROI值,从而进行媒介投放效果优劣好坏的比较,并通过ROI值反推各媒介的投放计划过失,作为下一轮投放的参考。

媒介投放范文3

一、媒介的评估与选择

企业做广告得找媒介,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然而,该找什么样的媒介发挥更大的效用,却有很大的学问。

一般来讲,企业选择媒介做广告,要结合当前与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做出决定。比如新产品上市时,为了吸引社会关注和打动经销商,就要考虑选择主流的财经媒介。如果要拉动终端销售,则应考虑选择目标市场的大众媒介,比如当地强势的电视、报纸。在确定了选哪种媒介这个大方向后,要对同一类型的所有媒体进行评估,具体参考指标有:发行量、受众总量、有效受众、受众特征、媒介本身的地域特征、广告的单位成本、广告的时段等等。这里着重有效受众、广告的单位成本和广告时段进行分析。

1.有效受众。指在媒介的所有受众中,那些对自己广告诉求内容比较关注和敏感的人群。在媒介的总受众人群里,特定的广告针对特定的人群进行诉求,而这些人群只占总体受众的一部分,这才是有效受众。一些企业的广告之所以收效甚微,主因是自己的目标受众仅占媒介总受众的小部分。例如:凤凰卫视每周三晚的“军情观察室”很多年轻人爱看,如果插播越野摩托车、游戏软件之类的广告,肯定效果会奇佳。但如果插播“蚁力神”“钙中钙”之类的保健品广告,相信广告效果会大打折扣。对同一则广告而言,如果媒介受众大部分是自己的目标人群,那么,它所获得的效益就好,反之,则低。

2.广告的单位成本。广告费用一般包括广告制作价格和广告媒介价格。与其他媒介相比,电视广告由于制作过程复杂,保存相对困难,所以制作成本会比报纸、电台、杂志高。另外,同一类媒介之中,由于有效受众数量的不同,价格也会有天渊之别。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千人成本来衡量他们的价值。

所谓千人成本,指某一媒介的广告接触1000个受众所需要的费用,一般的计算公式是:广告费用除以媒介的受众总量再除以1000。这个尺度可以明确的显示出在某一媒介广告的直接效益,因此常常作为评估媒介的重要量化标准。从理论上说,媒介的每千人成本低,企业宣传费用自然降低。例如:在甲报投放一次广告需要10,000元,其有效受众数是200,000,则甲报的千人成本为 50元;在乙报投放需要 6,000元,其有效受众数是100,000人,则乙报的千人成本为 60元。很明显,企业选择甲报投放广告比选乙报获得的效益高。

3.广告时段/版位。有人认为,只要所投放的媒介足够强势,投放的频次足够多,广告一定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其实不尽然。因为对于同一媒介,选择在什么时候投放广告,什么时段和版面投放广告,效果迥然不同。比如电视广告,每晚七点左右为黄金时期,报纸广告则是每周四、五的效果最佳。对于报纸,选择投在什么版面,投在版面的什么位置,效果差距也很大。下面着重谈谈报纸。

就广告效果讲,报纸的头版和最末版,无疑是最好的,其他如新闻版、财经版、特稿版,也不失为理想的版面。确定了版面以后,要争取的位置具有吸引力,而且周围不出现品牌地位比自己低、内容恶俗的其他广告,以免受众混为一谈,损害自己的品牌形象。如果自己的品牌地位不高,就要争取与地位高的品牌并列,这样既能吸引更多的关注,又有助于提升品牌地位。

二、广告投放的几个原则

一些企业投广告喜欢狂轰滥炸,或“多管齐下”,即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媒介对同一则广告密集投放,企图达到“1+1+1﹥3”的效果。那么,是不是广告投放选择的媒介越多、投放的频次越多,广告效果就与投入的费用成正比呢?答案是未必。

要使广告组合投放的收益最佳,必须掌握以下原则:

1.有效受众扩大原则。任何一种媒介的受众都不可能与企业产品的目标消费群完全重合,因此,企业组织投放广告应该最大程度地互补挑选媒介,即选定一个媒介后,要针对它没有包含在内的那一部分消费群,借助其他媒介来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满足广告覆盖最大的有效人群,即企业产品的目标消费群。

2.巩固提高原则。消费者对广告信息产生兴趣、记忆、购买欲望,需要广告有一定的频率反复提醒和巩固。因为受众对一则广告在一个媒介上重复刊播的注意力会随时间而减少,因此需要多种媒介配合,延长受众对广告的注意时间。

3.信息互补原则。不同的媒介有着不同的传播特性,比如电视广告对于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有所帮助,但不能传递太大的信息量,报纸、杂志就可以传递较大的信息量。一般促销活动的信息可以由电视或报纸,但促销活动的详细规则可以由店头海报传递。(很多企业做促销广告会这样写明:详情请见店头海报!)

媒介投放范文4

无论新媒体如何声嘶力竭地喊自己“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新媒体与广告主的地位永远是对立的,因为双方都在盘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广告主眼中,可供选择的媒体实在是太多太多,光一个中央电视台就有16个频道,加上全国几十个省、市电视台,每个电视台就有几个甚至十几个频道,仅仅投放电视广告就已经让广告主力不从心了,何况还有那么多报纸、杂志、电台、户外、灯箱,以及不断涌现的新媒体。

如何区分和选择最有效的媒体

广告主时刻在想,针对自己品牌当前的现状,最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向目标人群传递怎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应该选择怎样的媒体进行最合适的表现?哪些媒体能够用更低的相对成本,更快更好地影响目标人群?广告主不会在意你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更不会因为你是新媒体而乐意投放广告,广告主的眼里只有两个字:有效!

但是一哄而上的新媒体业务员们太不成熟,新媒体刚刚诞生,远远没有传统媒体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服务客户与跟踪客户的经验。新媒体不懂得分析客户的真正需求,它们往往认为客户需要自己,自己能解决客户的所有传播问题,自己与广告主的目标人群太匹配了,广告主需要自己,于是便死缠滥打。可事实上,以上这些仅仅是广告主媒介整合传播战略里的一部分,并且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对广告主来说,每个媒体都有其价值,广告主乐意肯定任何一个媒体的价值,但并不会因为一个媒体有价值而盲目投放广告。管理者在进行品牌的广告投资时,他会有自己的媒介目标:能够以最低成本,最有效地向目标顾客传达信息。将这个目标分解一下,衡量指标便有两个:阶段时间内的接触频次、接触成本、有效覆盖人数,以此求得各媒介的单人单次接触成本,这个指标是定量的。还有一个是定性的,便是媒介在传递信息方面的权威感、可信度、表现力(可参考示例表格里的计算方式)。

定性的指标便于评价,能够很直接地作出判断。比如报纸,在权威性和可信度方面就要高于电视,并且可以通过大版面的文字表达一些复杂信息。而电视则不同,电视营造了一种感觉和气氛,人们在看电视的时候,不像看报纸那样有着专注的思考力,所以电视广告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必须简单,同时对声音、图像和文字的运用上要更为灵活。这就是一些化妆品和洗发水更愿意用电视媒介表达品牌体验感的原因。

与定性指标相比,衡量媒介是否有效的定量指标,也就是单人、单次成本的得出,必须依赖调查数据,并且大量是一手数据。广告主通过调查必须很确切地知道,顾客在三天内,接触公交车和地铁的频次各是多少,只有知道了这个,它才能通过实际购买成本、该媒介的有效覆盖人数,算出单人单次的平均成本。

在所有媒体都有效的情况下,

如何分配预算

然而,在实际的媒体广告投放中,很多问题并不是仅仅依靠技术方法就能解决的。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管理者可以知道,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该优先选择哪些媒体投放广告,该进行怎样的媒体组合。但是技术方法并没有告诉管理者,在所有媒介都有效的情况下,到底该怎样分配预算。

广告媒体的预算分配,是一个困扰了管理者多年的问题。一开始,全国就中央电视台一大,并且就一个“新闻联播”时段收视率最高,于是所有的广告主没有多余的选择,集体疯抢,造就了一个个历史上的“标王”。可事异时移,今天传统的媒体,加上如雨后春笋般蹦出来的新媒体,早已让人眼花缭乱,究竟什么媒体最有效,如何以更高的效率进行媒体组合,让绝大多数广告主突然失去了方向感。

于是,一些自恃专业的媒体公司出来搅局。在掌握了相当多媒体的权后,媒体公司希望将自己的媒体用一个概念整合起来,打包卖给广告主,谋求更大的广告收益。于是,“整合传播”这个词汇的出现,让这些投机取巧的媒体公司很受用,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以一个专业、前沿的时髦概念,将自己的媒体打包兜售给广告主,并且煞有介事地捏造出大量经不起推敲的数据与评估方法,忽悠广告主。

不可否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广告主对这些媒体公司,特别是来头不小的国际4A们是心怀敬畏的。但是,随着合作期的延长,伴随着广告主企业内部专业势力的崛起与成熟,一直将媒体广告投放外包给4A们的广告主感觉到了不对劲:凭什么每年要花这么多钱?凭什么在投了电视、报纸广告后,还要投放户外广告?凭什么不交车身广告而投地铁广告?最重要的是,广告主开始反思:所有这些钱花出去后,是不是解决了品牌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些广告主甚至有了极端的想法:如果明年一年不投放广告,会怎么样?

媒体无新旧之分,只有作用大小之别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广告主对媒体广告投放的作用和科学性将疑心更重。对于媒体公司提出的预算制定与分配方法,不管是所谓的SOV/SOM(媒体投资占有率),还是GPRS(总收视点),都有着一定的不科学性-要么是对成熟品牌投资过多,忽略了对新品牌的扶持;要么是考虑预算的角度过于单一,只考虑品牌的曝光度,没有考虑品牌综合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广告主发现,在很多销售增长和市场占有率数据不便透露给媒体公司的前提下,媒体公司所采用的方法再怎么先进,都将是纸上谈兵。

可怕的是,这种现状持续了很多年。如今广告主意识到,不能再让广告费平白打水漂的状况持续下去了,媒体广告投放策略必须由自己制定,只是让媒体公司负责媒介购买、监督与评估执行。这种明确分工让广告投放的混乱局面大有改观,广告主的冷静会让浮躁的新媒体也冷静下来。广告主开始对媒介预算进行严格控制,对传统媒体之外的新媒体广告投放,意识显得更主动了。

之前,对新媒体的广告投放,媒体公司更倾向于简单地给广告主一个比例界限,在总预算中分出一定比例给新媒体进行尝试性投放。一般情况下这一比例在10%~20%,这几乎成为行业共识。例如美国广告联合会在2007年广告趋势调查报告中说,有75%的广告主会将20%的预算用作新媒体试验性的广告投资。

媒介投放范文5

一、方兴未艾的直企客户营销

直企客户指的是媒介销售公司在销售广告版面时面对的直接企业客户,“直企”是对直接企业客户的简称,是一个行业术语。这类客户没有自身的公司或并不委托公司购买广告媒介版面,而是由企业内部设置的某些部门或企业高层领导直接决策购买。这一现象在我国传媒学术界由丁俊杰先生在《中国广告业发展及未来趋势》一文中略有提及。他指出:“如今广告主更愿意直接与媒介销售公司接触,自主进行广告媒介投放。广告主研究表明,广告主不通过广告公司而直接投放媒体的广告费用占到总媒体购买费用的43%,将近一半,这还是相当保守的一种估算。”我国广告业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广告制发展并不完善,加上成本、服务等方面的原因,正如丁俊杰先生所说的“企业越过广告公司,直接通过媒介进行广告投放,这一趋势从目前来说是不可逆转的。”

二、初具轮廓的直企营销策略

目前媒介销售公司已经根据经验摸索出一套针对直企客户的营销策略。直企客户业务的完成可分为开拓、维护、销售、监督反馈这四个时期。

(一)找到客户――开拓期策略

开拓期是初次联络企业,使其成为潜在客户的时期。这一阶段任务是收集有潜在需求的企业名单,找到该企业负责广告投放的人员,就所销售的媒介进行报价。

开拓期的第一步是获得企业名单。通过黄页电话簿获得客户的联系方式最为常用。黄页电话簿按行业划分企业,通过黄页电话簿可以选择特定行业和规模的企业。另外也可通过同类媒体已经刊登的广告来获得客户联系方式。其优点在于销售人员可以通过已经刊登广告的位置、样式估算该客户的广告预算,和投放本媒介的可能性,有利于在初期沟通时准确把握客户投放意图。第二步要找到企业负责广告投放的人员。直企客户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媒介总监,所以找准负责人是至关重要的。第三步是向客户传达媒介销售公司的信息,包括公司名称、主要业务、相关联系人。这一阶段要尽可能多地把媒介销售公司的信息传递给客户。

(二)建立联系――维护期策略

维护期是开拓期之后进一步熟悉客户的时期,是建立良好客户关系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销售期的成功率。这一阶段要了解客户以往的投放习惯、目前的计划、现有的折扣,并使企业对本媒介销售公司有一定印象。这一阶段可分两步:首先是上门拜访。即销售人员与广告主负责广告投放的人员预约然后拜访。如果客户无意接受拜访,销售人员就采用陌生拜访,即直接上门拜访。当然,陌生拜访因为事先没有征求客户时间,又是在客户没有见面意向的情况下进行,容易引起客户的反感。所以陌生拜访只能打个照面,留一个印象,至于建立良好关系,需通过长时间地回访慢慢建立。第二步是定期回访。这是在上门拜访过后,采用询问、问候的方式进一步同客户建立良好关系。询问是指结合适当的时机,询问其近期的投放意向。问候则是避开销售主题,以朋友的立场进行问候。回访时应注意询问和问候的结合,过多的询问显得目的性太强,过多的问候则显得虚假,都容易引起客户反感。

(三)正式合作――销售期策略

销售期的重点是广告版面折扣谈判。和直企客户进行价格谈判要比和广告公司客户难度更大。广告公司的盈利点在于媒介销售公司的折扣和给客户的折扣的差价,只要不超出总体预算,广告公司对于折扣的要求都不会很高,而且广告公司经常大批量地购买广告版面,在年终可以获得返点。而直企客户的利润点并不在此,且每年购买数量较少,没有返点。所以直企客户对于版面折扣要求比较高,目前采取的策略是用较低折扣吸引直企客户加大购买量。

(四)保证售后――监督反馈期策略

直企客户营销中的监督反馈工作是:确认已经并正确刊播了广告内容。报纸广告直企客户营销的监督反馈是由媒介销售公司在发稿后向刊登广告的直企客户派送样刊,广告效果的评估则由客户根据其广告前后的经营状况自行评估。电视广告媒介直企客户营销的监督反馈工作都由媒介销售公司完成,包括监播、制作刊播效果报告。

三 、亟待解决的直企营销策略问题

(一)成功几率低

媒介直企客户营销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营销的成功几率低,这一情况在目前的营销过程中十分普遍,这个问题的出现可以归因于客户开拓的盲目性和滞后性。

在直企客户开拓期,销售人员获取客户名单最大的渠道是黄页电话簿,对企业不加甄别盲目撒网,收效不大。而通过已刊登的广告寻找客户的方法虽然盲目性有所减低,但存在滞后性。直企客户的业务存在一个维护期,直企客户的广告预算存在周期性。也就是说,当前有广告投放需要的直企客户已经投放了广告,新的广告计划只能等下一个周期。这使媒介销售公司错失销售时机,又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维护该客户。

(二)手段问题

直企客户营销的第二个问题在于销售人员的销售手段问题。目前媒介销售主要是依靠电话联系,但很多媒介销售人员在销售时不尊重客户作息,不管什么时间,不管客户是否方便,一味地推荐版面或者贸然拜访。这样一来,因为没有好的交流环境,使得沟通很难进行,而且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影响了客户正常的工作,给客户带来很大不便,也不利于媒介销售公司形象的提高。

(三)不规范的环节

直企客户营销中最大的不规范环节就是破坏企业和广告公司的合作关系,使得当今原本就面临零费挑战的广告公司更难生存。丁俊杰指出:“这两年,广告公司地位迷失,媒体直接与广告主接触投放广告的量占媒体总广告额的56.4%,这是广告公司与媒体搏斗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由于直企客户的成本优势,媒介销售公司倾向于把只委托广告公司做媒体购买的而非全程策划的客户转变为自己的直企客户。对于广告公司而言这类业务的盈利就是媒介费,但是媒介销售公司用比广告公司更优惠的折扣吸引这类客户。这种做法首先损害了广告公司的利益,使夹缝中的广告公司更难生存。第二,这种做法向企业灌输广告公司谋夺企业利益的错误思想,扰乱了广告市场的秩序,阻碍了我国广告制的发展。

四、正视环境,直面问题――直企客户营销对策和建议

第一,转变现有的消极推销的运作方式,将媒介产品和普通商品一样品牌化运作。在直企客户营销中首要问题是降低营销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媒介销售公司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现有的靠关系求客户做广告的局面,利用整合营销传播优势,发掘媒介自身价值,将直企客户被动投放广告转变为积极主动投放。专案是发展直企客户营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

第二,提高销售人员的素质。销售人员的工作态度、对业务的熟悉程度都对销售结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销售人员应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在当今媒介竞争极端激烈,媒介产品消费者稀缺的情况下,销售工作有一定的难度,销售人员应当在压力下保持积极的态度,提高销售业绩。其次,销售人员需要熟悉现有的媒介销售情况,还要了解客户所属行业,这样才能在谈判中准确地抓住切入点,提高成功率。

第三,保持销售团队稳定性和高度协作精神。由于直企客户业务有一个较长的维护期,保持销售团队内部人员的稳定性有利于直企客户业务各时期工作的连续性开展。高度协作性体现在销售团队分工明确,切不可出现同一客户多人重复联系情况,这样客户不胜其扰,而且会留下该媒介销售公司管理混乱的印象。再者销售人员为了业绩造成恶性竞争也不利于媒介销售公司的长期发展。

第四,做客户喉舌,促进媒体质量的提高。媒体本身的特点直接影响到销售人员与客户沟通的效果,李方毅曾指出:“成功的媒介销售的基础是做一家好报的商。”媒介销售公司应当适时向媒体反映客户需求,促进媒体质量的提高。

第五,维护广告制推广,引导广告经营向整合方向发展。媒介销售公司在开拓直企客户业务的同时应当维护和广告公司客户的关系。破坏广告公司媒介业务是短期的不经济的行为,会使广告市场竞争混乱,阻碍我国广告行业的健康发展。媒介销售公司可以在媒介销售时逐步为直企客户提供策划、设计服务,引导直企客户接受广告概念,利用媒介优势走整合之路,这样有利于在媒介销售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保持竞争力,也一定程度推动了我国广告行业的健康发展。

五、结语

直企客户营销在我国是一种新的媒介销售方式,是我国广告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现象。这种运作模式的确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也将长期存在。从媒介销售公司角度来说:转变现有消极推销的运作方式;提高销售人员的素质;促进媒体质量的提高;捍卫广告制推广,积极引导媒介广告经营向整合方向发展,可以为我国广告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①丁俊杰、杜国清:《中国广告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思考》,国际广告,2004.9.27,28

②张金海、龚轶白:《走向理性的新坐标》,现代广告,2005,7.26

③丁俊杰:《媒体经营增长乏力,突破的出路在哪儿?》,现代广告,2005年7月21日

④李方毅:《广告业务员培训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版,36

⑤梅迪:《从4c理论看电视广告的销售》,中国广告,2005,10.212

⑥邵培仁、刘强:《媒介经营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53~58

⑦许正林:《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广告发展对策分析》,中国广告,2006,2.107

媒介投放范文6

当然,企业做广告总希望以有限的广告费用开支来获得最佳的广告效果。在保证广告效果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应是企业选择广告媒体的一个原则。

打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宣传产品知名度,提高销量,但并非所有人都会接触到宣传产品的媒体,看广告的也并非都会是顾客,这就需要企业选择合理的媒体投放广告。

一般来讲,企业选择媒介做广告,要结合当前与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做出决定。比如新产品上市时,为了吸引社会关注和打动经销商,就要考虑选择行业媒体或主流财经媒介,可以是报刊,也可以是网络。如果要拉动终端销售,则应考虑选择目标市场的大众媒介,比如当地强势的电视、报纸。在确定了选哪种媒介这个大方向后,要对同一类型的所有媒体进行评估,具体参考指标有:受众总量、受众特征、媒介本身的地域特征、广告的单位成本、广告的时段等等。这里着重有效受众、广告的单位成本和广告时段进行分析。

不同媒介具有不同范围的局限性,因此,需要通过媒体整合运用来达到准确传播,增强广告效力。传统媒体长年积累下来的品牌,使得它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公信力是新媒体短期之内无法取代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传统媒体远离,关注网络等新型媒体。传统媒介跟新媒介之间,有各自的受众。在策略上,以整体协同、相互配合的战略发挥广告职能。

很多企业关注起新媒体的优势,开始在网络上打广告或者开设网店,不放过每一个推销产品的机会。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的影响力已经发展到了不可忽视的阶段。

集数种广告媒介来传播同一产品,广告效果是补充的。由于不同媒介各有利弊,因此媒介整合还要兼顾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广告形式,帮助市场迅速实现盈利。

一定程度上讲,传统媒体代表了面,而新媒体代表了点,这些点比面具有更强的黏着度。当媒体形态多样的时候,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来选择诉求重点和覆盖面。

企业在选择广告媒体时,首先就应在确定目标顾客的基础上根据目标顾客接触媒体的习惯,选择合适的媒体及传递方式,使广告讯息能够有效地覆盖企业的目标顾客。

在媒介的总受众人群里,特定的广告针对特定的人群进行诉求,而这些人群只占总体受众的一部分,这才是目标顾客。一些企业的广告之所以收效甚微,主因是自己的目标受众仅占媒介总受众的一小部分。例如:凤凰卫视每周三晚的“军情观察室”很多年轻人都爱看,如果插播越野摩托车、游戏软件之类的广告,肯定效果会奇佳。但如果插播“蚁力神”“钙中钙”之类的保健品广告,相信广告效果会大打折扣。对同一则广告而言,如果媒介受众大部分是自己的目标人群,那么,它所获得的效益就好,反之,则低。

对于新兴市场和陌生领域的广告投放,在搜索引擎的广告更容易被检测。与以往的简单包时的广告策略方针不同,越来越多的营销经理意识到,以实际效果为导向更能测量和评估广告投放的价值。因此,针对效果为目标的一系列广告投放方式,比如,以点击率为广告费基准、以注册行为为广告费基准、以解决方案文档的下载量为广告费基准的众多方式开始为营销经理所青睐。

媒体选择与投放同时应做到重点市场重点投放,次重点市场有效投放,在战术上完成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略动作,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佳广告效果和经济效益,发挥广告传播作用的价值最大化。

总体来说,以市场作为媒体宣传导向的广告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市场的竞争力,稳定经销商,迅速培育消费者的产品及品牌的购买忠诚度、信任度和美誉度,以此确保市场的稳健拓展,力争实现市场销售新突破、高提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