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设计范例6篇

电子电路设计

电子电路设计范文1

关键词:可进化硬件遗传算法电子电路设计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在人类的科学研究中,有不少研究成果得益于大自然的启发,例如仿生学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许多的科学研究越来越与生物学紧密相联。在人工智能方面,已经实现了能用计算机和电子设备模仿人类生物体的看、听、和思维等能力;另一方面,受进化论的启发,科学家们提出了基于生物学的电子电路设计技术,将进化理论的方法应用于电子电路的设计中,使得新的电子电路能像生物一样具有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免疫、自我进化及自我复制等特性,用来实现高适应、高可靠的电子系统。这类电子电路常称为可进化硬件(EHW,EvolvableHardWare)。本文主要介绍可进化硬件EHW的机理及其相关技术并根据这种机理对高可靠性电子电路的设计进行讨论。

1EHW的机理及相关技术

计算机系统所要求解决的问题日趋复杂,与此同时,计算机系统本身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而复杂性的提高就意味着可靠性的降低,实践经验表明,要想使如此复杂的实时系统实现零出错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人们寄希望于系统的容错性能:即系统在出现错误的情况下的适应能力。对于如何同时实现系统的复杂性和可靠性,大自然给了我们近乎完美的蓝本。人体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最复杂的生物系统,通过千万年基因进化,使得人体可以在某些细胞发生病变的情况下,不断地进行自我诊断,并最终自愈。因此借用这一机理,科学家们研究出可进化硬件(EHW,EvolvableHardWare),理想的可进化硬件不但同样具有自我诊断能力,能够通过自我重构消除错误,而且可以在设计要求或系统工作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自我重构来使电路适应这种变化而继续正常工作。严格地说,EHW具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方面是把进化算法应用于电子电路的设计中;另一方面是硬件具有通过动态地、自主地重构自己实现在线适应变化的能力。前者强调的是进化算法在电子设计中可替代传统基于规范的设计方法;后者强调的是硬件的可适应机理。当然二者的区别也是很模糊的。本文主要讨论的是EHW在第一个方面的问题。

对EHW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进化理论中的进化计算(EvolutionaryComputing)算法,特别是遗传算法(GA)为设计算法,在数字电路中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媒介,在模拟电路设计中以现场可编程模拟阵列(FPAA)为媒介来进行的。此外还有建立在晶体管级的现场可编程晶体管阵列(FPTA),它为同时设计数字电路和和模拟电路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台。下面主要介绍一下遗传算法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相关知识,并以数字电路为例介绍可进化硬件设计方法。

1.1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模拟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遗传和进化过程的一种自适应全局优化算法,它借鉴了物种进化的思想,将欲求解问题编码,把可行解表示成字符串形式,称为染色体或个体。先通过初始化随机产生一群个体,称为种群,它们都是假设解。然后把这些假设解置于问题的“环境”中,根据适应值或某种竞争机制选择个体(适应值就是解的满意程度),使用各种遗传操作算子(包括选择,变异,交叉等等)产生下一代(下一代可以完全替代原种群,即非重叠种群;也可以部分替代原种群中一些较差的个体,即重叠种群),如此进化下去,直到满足期望的终止条件,得到问题的最优解为止。

1.2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

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是一种基于查找表(LUT,Lookupbr)结构的可在线编程的逻辑电路。它由存放在片内RAM中的程序来设置其工作状态,工作时需要对片内的RAM进行编程。当用户通过原理图或硬件描述语言(HDL)描述了一个逻辑电路以后,FPGA开发软件会把设计方案通过编译形成数据流,并将数据流下载至RAM中。这些RAM中的数据流决定电路的逻辑关系。掉电后,FPGA恢复成白片,内部逻辑关系消失,因此,FPGA能够反复使用,灌入不同的数据流就会获得不同的硬件系统,这就是可编程特性。这一特性是实现EHW的重要特性。目前在可进化电子电路的设计中,用得最多得是Xilinx公司的Virtex系列FPGA芯片。

2进化电子电路设计架构

本节以设计高容错性的数字电路设计为例来阐述EHW的设计架构及主要设计步骤。对于通过进化理论的遗传算法来产生容错性,所设计的电路系统可以看作一个具有持续性地、实时地适应变化的硬件系统。对于电子电路来说,所谓的变化的来源很多,如硬件故障导致的错误,设计要求和规则的改变,环境的改变(各种干扰的出现)等。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当这些变化发生时,个体的适应度会作相应的改变。当进化进行时,个体会适应这些变化重新获得高的适应度。基于进化论的电子电路设计就是利用这种原理,通过对设计结果进行多次地进化来提高其适应变化的能力。

电子电路进化设计架构如图1所示。图中给出了电子电路的设计的两种进化,分别是内部进化和外部进化。其中内部进化是指硬件内部结构的进化,而外部进化是指软件模拟的电路的进化。这两种进化是相互独立的,当然通过外部进化得到的最终设计结果还是要由硬件结构的变化来实际体现。从图中可以看出,进化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其中是根据进化算法(遗传算法)的计算结果来进行的。整个进化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设计的目的,产生初步的方案,并把初步方案用一组染色体(一组“0”和“1”表示的数据串)来表示,其中每个个体表示的是设计的一部分。染色体转化成控制数据流下载到FPGA上,用来定义FPGA的开关状态,从而确定可重构硬件内部各单元的联结,形成了初步的硬件系统。用来设计进化硬件的FPGA器件可以接受任意组合的数据流下载,而不会导致器件的损害。

(2)将设计结果与目标要求进行比较,并用某种误差表示作为描述系统适应度的衡量准则。这需要一定的检测手段和评估软件的支持。对不同的个体,根据适应度进行排序,下一代的个体将由最优的个体来产生。

(3)根据适应度再对新的个体组进行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挑选一些个体。一

部分被选个体保持原样,另一部分个体根据遗传算法进行修改,如进行交叉和变异,而这种交叉和变异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更具适应性的下一代。把新一代染色体转化成控制数据流下载到FPGA中对硬件进行进化。

(4)重复上述步骤,产生新的数代个体,直到新的个体表示的设计方案表现出接近要求的适应能力为止。

一般来说通过遗传算法最后会得到一个或数个设计结果,最后设计方案具有对设计要求和系统工作环境的最佳适应性。这一过程又叫内部进化或硬件进化。

图中的右边展示了另一种设计可进化电路的方法,即用模拟软件来代替可重构器件,染色体每一位确定的是软件模拟电路的连接方式,而不是可重构器件各单元的连接方式。这一方法叫外部进化或软件进化。这种方法中进化过程完全模拟进行,只有最后的结果才在器件上实施。

进化电子电路设计中,最关键的是遗传算法的应用。在遗传算法的应用过程中,变异因子的确定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它的大小既关系到个体变异的程度,也关系到个体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而这两个因素相互抵触。变异因子越大,个体更容易适应环境变化,对系统出现的错误做出快速反应,但个体更容易发生突变。而变异因子较小时,系统的反应力变差,但系统一旦获得高适应度的设计方案时可以保持稳定。

对于可进化数字电路的设计,可以在两个层面上进行。一个是在基本的“与”、“或”、“非”门的基础上进行进化设计,一个是在功能块如触发器、加法器和多路选择器的基础上进行。前一种方法更为灵活,而后一种更适于工业应用。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化细胞机(CellularAutomaton)的神经网络模块设计架构。采用这一结构设计时,只需要定义整个模块的适应度,而对于每一模块如何实现它复杂的功能可以不予理睬,对于超大规模线路的设计可以采用这一方法来将电路进行整体优化设计。

3可进化电路设计环境

上面描述的软硬件进化电子电路设计可在图2所示的设计系统环境下进行。这一设计系统环境对于测试可重构硬件的构架及展示在FPGA可重构硬件上的进化设计很有用处。该设计系统环境包括遗传算法软件包、FPGA开发系统板、数据采集软硬件、适应度评估软件、用户接口程序及电路模拟仿真软件。

遗传算法由计算机上运行的一个程序包实现。由它来实现进化计算并产生染色体组。表示硬件描述的染色体通过通信电缆由计算机下载到有FPGA器件的实验板上。然后通过接口将布线结果传回计算机。适应度评估建立在仪器数据采集硬件及软件上,一个接口码将GA与硬件连接起来,可能的设计方案在此得到评估。同时还有一个图形用户接口以便于设计结果的可视化和将问题形式化。通过执行遗传算法在每一代染色体组都会产生新的染色体群组,并被转化为数据流传入实验板上。至于通过软件进化的电子电路设计,可采用Spice软件作为线路模拟仿真软件,把染色体变成模拟电路并通过仿真软件来仿真电路的运行情况,通过相应软件来评估设计结果。

电子电路设计范文2

【关键词】 电子电路 设计与辅助 传统电子电路的设计问题

计算机电子电路技术对于各行各业来说,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明显,不仅能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还能对设计的电子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实验,以方便解决实际电路搭建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该文就电子电路的具体原理以及计算机辅助系统中一系列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电子电路的具体原理,对计算机的辅助设计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以满足我们的日常工作需求。下文,将对电子电路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联系展开铺设,以解决难题。

1 电子电路原理以及计算机的辅助设计

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在电子基础中,电就像是水一样,电路类似于俗称的水路,将各种电子元件连接成相应的通路,以实现特定的功能。任何电子产品都是由电子元件组成的,所以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电子电路的原理,需要对电子元件进行一系列的辨析,也就因此掌握了电子应用。对电子电路的原则基本认识之后,能够应用一系列的电子工具,进行一系列的产品设计。

电场这个概念对于电子电路来说并不陌生。电场通常是指电产生作用力的一个范围。磁场就是磁产生作用力的一个范围,其他类似。导体就是电容易通过的物体。绝缘体,就是电比较难通过的物体。导体与绝缘体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决定化的定义,这两者的导电能力相差好几倍。有些物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下,比如电场,磁场,温度,光照等方面的影响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导电状态,我们称这类物体为半导体。对导体、绝缘体以及半导体的具体应用就能组成各种的电子元件,我们就能对电能进行方便简单的检测与利用,开关是一个类似短路器与开路器系列的东西,电阻在零欧姆与无穷大的两个阻值上相互变化的元件,它与自来水开关的效果原理类似。任何时候,只要电流流过,就会产生一个闭合的通路系统。也就是电流回路,如果不考虑电源内部的问题,电流一定是从正极流向负极。电源类似于特殊的电子元件,在闭合通路下,才有可能产生电流,如果没有导体以及电子元件连接就不能形成闭合的通路也就不会产生电流,并且没回路就一定没有电流,有电流就肯定有回路。并且实际中对于交流电流的运用并不需要物理上的通路、真空、空气也能形成电流回路。两个不同水位线之间存在一个水差就是水压。水压之间如果存在一根管,水就会因此流动,水流动就会受到阻力。越细的水管,其阻力越大,水流进越小。如果水压越高,其水流越大。

在一系列工程设计中,计算机担当的角色是计算、制图、信息存储的功能角色,在应对不同的行业中,通常利用不同方案进行大量计算、分析与比较,以确定出其最优方案,其设计信息所谓计算机技术的一种应用,能够随时迅速的被使用者找到,有些设计人员自己构建草图,而对草图的进一步完善,需要通过电子计算机的渲染。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一些图片的操作,对其进行加工工作,利用计算机的辅助设计电子电路技术能够提升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并且在企业的实际运用中起到了不可缺少的关键作用。

2 计算机系统的系列构成

电子电路辅助计算机的应用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比如其基本图形功能应用,系统中起作用的设备为:电子计算机的主机,图形的输入板,图形显示终端,打印机,扫描仪以及给类绘图处理件等。一般来说,工程工作站指的是具有超级小型功能与三位图形处理能力的单用户交互式计算机系统。它有比较强的计算能力,比较高端的图形软件,具有高分辨率现实,并且可以在网上办公。完善的CAD系统对于日常生活的帮助是显然易见的。

图形输入输出设备不仅仅包括计算机主箱以及其他的外在连接设备,也包括其他的一系列内在软件。图形的输入输出设备主要应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图形输入设备的作用,是把平面上的点坐标投射到电子计算机里。软拷贝与硬拷贝组成了图形的输出设备,前者是对于各种图形的显示装备,有利于人机互动。后者经常用作图形显示的附属设备,主要进行复印的作用。以实现整体环节中的分工协作等。

CAD软件是运用比较广泛的软件,它应用于各个行业,比如建筑业,广告设计业中,它除了具备可操作性,编译程序外,还有对一系列交互式图形显示软件,以及CAD应用软件与数据管理软件使用。交互式的图形显示软件应用于图形显示的编辑,开窗,观看与图形的变换修改,人与计算机之间的良好互动。CAD软件能够提供制图,特征计算与几何造型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各个专业领域。构造应用软件的四个主要组成是,算法,用户界面,数据结构以及数据管理等。数据管理软件应用于存储、检索以及大量数据的处理,其中包括对文字图形信息的编辑处理。为了方便其进行处理,需要建立工程数据库系统。与一般的数据库系统相比,其拥有以下的特点,比如多样化的数据类型,实体关系的复杂管理,频繁变动的数据结构与库中数值。实际上,设计者的操作是一种具有实行性的交互处理行为。其基本的技术包括交互技术、曲面造型以及实体造型技术等。

3 对于仿真软件的举例分析

3.1 电子工作平台的应用(Electronic Workbench)

Electronic Workbench是一种比较高效的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它使用的是windows的平台,能对一系列信息进行模拟,数字以及模数混合电路的设计,其具有一系列的特点,比如高精确度,强悍性能,友好的界面,方面的操作等,以其虚拟仪器而闻名,它把系统管理者放在一个虚拟的电子实验室里,弥补了当面一系列高档仪器数量不足,元器件耗费等的缺陷。

3.2 MultisimX系列的仿真工具

Multisim X适用于数字电路的设计工作,基于windows平台的仿真工具。它具体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以及一系列硬件描述语言的输入,具有非常强大的仿真分析能力。通过具体操作可以进行电路图的输入以及编辑信息等的电路搭建。对于元器件挑选界面的应用,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对电路进行相应观测和分析。对于Multisim X的电路仿真来说,以仿真软件作为其平台进行一系列模拟电子电路设计,从接收任务以及到获得最终的设计结果,电路仿真软件都能够仿照前期模拟电子电路的设计进行一系列的电路的可辅助设计。可以实现硬件实验环境的具体模拟,并且对模拟过程中的现场进行记录与分析。

3.2.1 对于电路的具体分析,及其说明

对条幅电路进行模拟电路的仿真设计以及分析。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先将待搬移的信号和参考信号之间进行时域相乘,获得两者的混合频率分量,再用其滤波器滤除无用的频率分量就行。在实际运用中,由于模拟乘法器IV芯片的优点,比如小体积,低功耗,高可靠性,高性能等对于整体电路具有稳定的调整性能等。设计的时候,可以选择模拟乘法器芯片和一系列电路之间形成振幅调制等线性频谱搬移的完整电路。

3.2.2 针对整体电路的仿真设计和电路的调试

在具体的电路设计中,单纯性阻值不是电阻选择的唯一方面,在选择的时候对于高频特性也要考虑进去。在仿真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提升其工作频率,元器件分布参数也会相应变大,并且还会出现电路失控、波形失真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想要防止因工作频率升高而导致的电路工作失常的现象,就必须使用特定规格参数的金属氧化膜电阻器,比如其很小的分布参数,这一系列都能说明仿真电路确实能够实现实际电路的模仿。在实际的硬件运行的条件下,如果出现三极管故障,就会导致工作出现问题以及整个电路工作不正常的事例。在一系列的仿真过程中,要选择各个方面性能都比较优秀的晶体三极管比如2N910以及二极管1N1204C等一系列元件,来搭建MC1596芯片内部电路,使其具有很好的电气性能。

4 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电子电路传统设计的联系

在早期的时候,模拟电路设计步骤都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分为电路形式与元器件型号,进行元件参数的大致计算,确定电路形式以及元件参数值的硬件电路实验环节,进行电路图的绘制,印刷电路板的制作,进行焊接并调制投入等,电路仿真的具体应用。这就是传统电子电路设计制作的步骤。它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随意的实现对电路形式和元器件参数值的修改,使其满足高性能指标,这样不仅增大了实际工作的效率,而且还减少了实际元器件的消耗问题。电路的仿真设计,能够分清电子电路的一系列具体功能作用,基本分析方法与设计方法,还可以以仿真软件作为实验的平台,使用库中的电子测量仪器观测值、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相应的结果,设计的电路是否能满足性能指标,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调整元件的参数进行电路优化。值得注意的是在电路的仿真设计中其仪器库里的测量仪器不过是理想性的东西,无法实现对实际电路设置的完全模仿能力。并且由于仿真软件商利用分立元件进行电路的搭建,其集成程度也会受到限制。

5 结语

根据该文所陈述的,电子电路设计必须要重视两大方面,一是对于硬件的设计,二是对于软件仿真的运用。前者是电子电路的物质基础,一切的前提,软件设置能够充分发挥硬件的功能,对于软件仿真的运用,能实现在现实环境中无法实现的一系列实验设计,从一个侧面来看,软件仿真引领电路电路的前进方法。对于电子电路中设计周期的缩短,降低成本,只有通过一系列软件仿真才能达到,软件仿真对已整体性能的发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于软件仿真进行深化剖析,找到更好的切入点,促进技术更新,完善我们的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Bassam Halabi.因特网的路由选择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电路设计范文3

为了能更好地利用微课,高郊完成《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微课视频及学生参与微课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10min,基于微课的课堂内教学活动设计过程如下。

1、微课的制作。(1)微课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min,使学生可以利用课后的少量时间进行学习,从而有郊克服长时学习给学生带来的疲惫感。(2)微课内容要与所讲的知识点紧密结合,不同的知识点应分布在不同微课中,且越细越好,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选择性地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3)微课的难度要适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微课最后要说明的问题,不要太多,可以围绕一个问题展开,但解决方案要有多种;难度要适中,不要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因为太简单的问题不能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太难的问题会使大部分同学产生畏惧感,进而影晌同学们的参与程度。

2、围绕微课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微课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从微课实施的环节来设计,包括分组、讨论、汇报等阶段,微课教学课堂活动各阶段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到微课学习过程中。在设计分组时,可以采取就近分组方法,即相邻的3到6个人组成一组,并尽量考虑层次均匀搭配。对微课教学中小组讨论的设计要点是:就微课中提出的观点进行探讨时,讨论的时间要合适,小组讨论的时间一般为3到6min,因为有些小组会迅速得出讨论结果,而有些小组则很长时间得不出结果,这会使他们失去耐心、产生挫败感;且讨论时间过长,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汇报阶段,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汇报讨论结果,也可教师指定小组进行汇报,具体要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讨论情况,决定汇报形式。若是争议很大的问题,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进行汇报;容易的问题,则可由教师指定汇报的小组。但千万不要总是采取辩论的形式汇报,这可能使参与意愿不高的同学永远置于学习之外。感觉讨论与自己无关,而不参与讨论过程。

3、坚持在每周利用微课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一次教学活动。刚开始,可能有部分同学参与意愿不强,这时一定要多鼓励。实验表明,比起仅仅通过讲、听和看,通过课堂讨论获取知识会更容易、信息量也更大。加入课堂讨论设计的课堂,将更有活力和激情,学习的效率也更高,坚持一段时间定会有意外收获。

二、结束语

电子电路设计范文4

关键词:LabVIEW程序设计;电子电路模拟;仿真设计;

引言

LabVIEW是以虚拟器,即VI作为应用设计中的硬件资源,并提供数据分析的功能。其作为一种图像化的编程语言的开发环境,集成了电子电路模拟机仿真设计所需的全部工具,帮助开发者完成从设计到测试等一系列步骤,使得仿真系统能够快速便捷地采集、分析和可视化访问所有数据,并直观、真实的再现电子电路运行情景,模拟和仿真电子电路运行过程,加深学生对电子电路的理解、记忆和运用。本文就将LabVIEW引入电子电路模拟及仿真设计中,应用LabVIEW开发软件在图形界面、扩展功能、编程语言、虚拟仪器上的技术优势,明晰设计原理和步骤,并以负反馈放大电路为设计实例,推进模拟与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1电子电路模拟仿真中LabVIEW的设计原理

1.1LabVIEW的主要功能操作

LabVIEW是美国NI公司推出的图形化编程软件,也即实验室虚拟仪器工作平台,在开发程序中,一般将LabVIEW界定为虚拟仪器,也即VI,其扩展名默认.VI。LabVIEW是世界上首个采用图形化编程语言也即G语言、技术的面相仪器的32位编译程序开发系统,其支持数值型、文本型、字符串型、布尔型等多种数据类型,且改变了传统的文本语言编程形式,简化了程序开发、设计流程。LabVIEW软件以应用程序VI为核心,每个VI又由多个更底层的VI构成,底层VI为最基本的计算,具体可实现以下功能:一,可以通过I/O接口设备来采集、测量相关电子电路信号,并完成操作与界面设计功能;二,LabVIEW中集成了现代计算机计算,可运用计算机强大的软件功能来运算、分析与处理信号数据;三,可借助于计算机的显示功能来模拟仿真传统仪器的控制面板,将电子电路信号进行输出显示,及利用计算机硬件和数据采集卡来采集、监测信号数据,而后通过计算机的相关软件对其进行运算、分析、处理之后将其结果传递给显示界面,予以显示测试结果。LabVIEW中的VI由图表/连接器、框图程序和程序前面板构成,其中程序前面板主要是用来模拟仪表的前面板,结合实际要求设置数据来检测输出量,输出量在模拟电子电路中称之为显示,而输入量则可以看作是对系统的控制,无论是显示还是控制在程序前面板上均是以图标的形式呈现,或开关、或按钮、或图形等;框图程序:每一个程序都有相应配套的程序跟随,与程序前面板配套的则是框图程序,框图程序主要是通过LabVIEW编写程序,本质上是一种传统程序的源代码,其包含节点、端口、连线以及图框,端口是传统程序前面板中命令的下达,节点主要是保证系统功能的实现,图框确保程序控制命令的下达,连线是程序执行过程中的数据流,并指明了数据流的动态方向;图标/连接器端口可将一个VI在其它VI的方框图中作为子VI应用,为虚拟仪器向子仪器的数据传输提供条件。

1.2LabVIEW程序设计步骤

其一,创建前面板,前面板主要是仪器操作界面,实际工作开展中用户通过操作前面板实现对仪器的操作,所以创建前面板时需要考虑到仪器界面内容是什么,根据设计仪器的功能需要来设计器见面板。在前面板中加入数值输入空间、现实空间以及波形显示控件等,甚至可以结合用户实际需要自定义功能。其二,创建程序框图,程序框图主要就是创建仪器想要实现的功能,等同于仪器内部电路,结合程序框图特点,做好各部分连线,完成程序设计;程序框图对象包括接线端、子VI、函数、常量、结构和连线,创建前面板后,需要添加图形化函数代码来控制前面板对象,程序框图窗口中包含了图形化的源代码,其基本程序框图,如图1所示。其三,对前面板和程序框图设计完成后,进行调试,通过加亮执行、单步执行等方法,每次调试同相配套理论进行分析,直到确定调试结果同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二基于LabVIEW的电子电路模拟及仿真系统设计鉴于LabVIEW软件的功能优势性,本文在结合电子电路模拟及仿真的应用需求,遵循相关设计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电子电路模拟及仿真系统,主要涉及演示实验模块和实操实验模量两大主模块,同时,因电子电路教学中,常包含晶体管单管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RCL串联谐振电路、一阶动态电路、二阶动态电路、信号产生电路、基本运算电路等模拟及仿真。本文所设计的电子电路模拟及设计系统是以NIELVIS教学实验室虚拟仪器套件作为硬件平台,其是一种模块化平台,在单个小巧的组成结构中集成了12款最为常用的测量仪器,为系统搭建实验电路和调理电路;在电子电路模拟及仿真系统中,首先要检测拟实验对象的状态,如电子电路输入输出数值、电子电压信号的频率和幅值,RMQ震荡波形及单调衰减波形等,并将这类信号数值转换为符合实际数值的信号,以此作为模拟及仿真实验的根本出发点,应用LabVIEW图形变成软件为开发工具和其相应的DAQ数据采集卡,围绕信号的采集、分析和处理,设计出系统的主要模拟及仿真模块。基于LabVIEW的电子电路模拟机仿真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构成,其中,硬件系统主要负将电子电路实验中所测得的模拟信号,并运用信号店里电路的放大、隔离、滤波,使得输入的电子电路信号符合LabVIEW的DAQ数据采集设备预先设定的数值,将采集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由计算机的数据总线传输给计算机系统,通过LabVIEW中的VI面板显示测试结果;软件系统主要由驱动程序和多种用户自定义的虚拟仪器构成,运用LabVIEW软件的多层次化结构,可以将创建的VI程序作为子程序调用,以此实现系统复杂程序的扩展,并借助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存储以及数据传输能力,得到电子电路实验参数,在其内存缓冲区来进行电子电路的实际操作。

2基于LabVIEW的电子电路模拟及仿真的应用实例

就LabVIEW本质特点来看,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能够通过模拟仪器实验获得教学需要,为了进一步探究LabVIEW实际应用成效,本文在客观分析模拟电子电路的应用特点的基础上,以LabVIEW为开发集成环境,并采用数据采集卡,以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模拟及仿真设计为研究实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总体程序框图如图2所示。多功能信号发射器设计的目为模拟电子电路实验,而在传统的负反馈放大电子电路模拟及仿真设计中,主要是选择元器件,并借助示波器来测量信号的强度和频率,结合实际需要增加其他元件,这样的设计存在较大局限性,造成最终设计的电路结构更为复杂,一旦某一元件出现问题极易造成整体电路出现故障,而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为模拟信号,输出信号不准确,甚至信号中掺杂着过冲、杂散等一系列问题,影响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效果。而较之传统电子电路实验方法来看,LabVIEW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方法优势较为突出,可在LabVIEW的控制模块中加入相关的开关和按键,实现系统控制的灵活性,且因控制模块自由度较高,在设置显示器时应选择3个为最佳,以此对3中不同类型的电路波形进行显示;同时,可增设频率选择、幅值选择、开关等控件设置,频率选择控件简化为数值输入控件,便利了电子电路频率和幅值数据信息的直接输入,并可通过计算机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在计算机外观选项中重新命名这些标签。在前面板中加装数字滤波器相关控件,以此多功能信号发生器与滤波器连接在一起,经过在虚拟面板上的操作,实现信号波形的输出、数字滤波器在时域上的功能分析。为验证LabVIEW软件在负反馈放大电路模拟及仿真设计中的应用失效,本文设计了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其主要由两级放大子电路构成,并通过一个电容相连,可在前面板中设置电路电阻阻值,输入信号频率、电压数值以及三极管放大倍数等参数,并加入其它的输出信号和工作点,在程序框图中反映出来;同时结合模拟电路知识与输出结果可知,仿真结果验证了负反馈电路对整个电路的影响,串联反馈增大输入电阻,并联反馈减小输入电阻,电压反馈稳定电压放大倍数,电流反馈稳定电流放大倍数。

3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基于LabVIEW的电子电路模拟及仿真设计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LabVIEW软件是以VI虚拟仪器为应用程序的图形编程软件,以数字化的编程形式替代了传统文本式编程,使得电子电路模拟及仿真系统可视化、创建和编程设计更为简单、灵活,且支持多样化的操作形式,为系统各类模块设计提供更多选择。

参考文献

[1]李燕龙,蔡春晓,周巍.LabVIEW在模拟电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例[J].大众科技,2015,07:133-135.

[2]唐辉平.LabVIEW在电类课程实验仿真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曹秀爽,刘鹏.基于LabVIEW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远程实验平台的设计[J].科技信息,2014,05:36-37.

[4]王秀梅.LabVIEW在模拟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8:4328-4330.

[5]张坤,秦翠亚,乔宇.基于LabVIEW和Multisim的模拟电路实验虚拟仿真平台的设计[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55-58.

[6]周艳,陈永建.基于LabVIEW和Multisim的虚拟电子实验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11:70-73.

[7]王铁流,黄景燕,潘云,孟庆宇.基于Labview的电子设计竞赛模拟电路自动测评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05:61-65.

[8]向学军,杨盛,刘平.两种LabVIEW、MATLAB结合的控制系统数字仿真方法比较[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6,05:83-85.

电子电路设计范文5

【关键词】电子工程设计;高频电路;教学研究

1.引言

《电子工程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和必修课。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对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综合实践训练。通过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基本知识,常见电子电路的设计,综合电子应用电路的设计,电子线路板元件布置与布线基本知识,元件焊接技术,硬件电路的调试技术,电信号的检测技术。

课程内容中高频电路设计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高频电路设计包括各种调谐电路的设计、高频振荡器的设计以及实际电路的制作和调试。学生在进行各种参数选择和电路调试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本文针对高频电路设计和调试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教学研究,结合课程讲授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此部分教学内容做了详细分析,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调谐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研究

调谐放大器是一种选频放大器,即从所输入的信号中选出有用信号并进行电压放大。调谐放大器在各种电子设备、发射和接收机中被广泛应用。在调谐放大器中由L、C元件组成并联谐振回路,对信号进行选频[1]。放大器件可以是双极型晶体管,也可以是场效应管。

2.1 原理电路

图1 原理电路一

图2 原理电路二

RB1、RB2、RE提供管子的静态工作点,使管子处在放大状态。电路之一中的L、C组成并联谐振回路,决定谐振频率。电路只对谐振频率及其通频带内的信号进行电压放大,而对通频带以外的输入信号不放大,从而实现选频放大。电路之二的直流偏置与电路之一相同。电路中的C、L1、L2决定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放大的电压信号经L1、L2之间的互感耦合,由L2两端输出。上述电路在发射和接收设备中被广泛应用。如超外差收音机的中放电路、电视机的中放电路等普遍使用上述电路。

2.2 电路的设计方法

(1)按所需谐振频率选择LC参数

谐振频率由L、C参数共同决定,在设计中一般先固定电容的参数,选择电感元件的参数。在设计高频谐振回路时,由于管子的结电容和元件分布电容影响谐振频率,选择电容参数时适当将容量选的小些。电感最好选用具有磁帽的电感,以方便电路调试时微调电感量。如果选用有骨架电感,可通过增减匝数来微调电感量;如果选用空心电感也可通过改变匝与匝之间距离来微调电感。

(2)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设计

电路属于小信号放大电路,设计时参照中频段单管放大电路的设计过程。其实就是通过设计使管子具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并具有合适的动态范围。如UCEQ≈1/2VCC。注意:对直流来说LC回路相当于短路。

2.3 电路的调试方法

(1)静态调试

调试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使电路中管子的静态电流和有关电压达到设计值。UCEQ最好接近1/2VCC。

(2)动态调试

在信号输入端输入接近LC回路谐振频率的频率可变的信号,用毫伏表测试LC回路的电压。将输入信号由低到高改变频率,观察毫伏表读数,当毫伏表读数最大时,所输入的信号频率就是该电路所放大的信号频率。

上述毫伏表可以用示波器代替。当示波器显示波形幅度最大时,所输入的信号频率即为该LC回路的谐振频率,也就是该电路所放大的频率。在没有毫伏表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管子的UCE,在LC谐振时UCE最小。如果电路的谐振频率偏离设计频率,可以通过微调电感量进行谐振频率的微调。如果谐振频率偏离设计值太多,可先改变电容的容量,然后再微调电感量。如果有条件最好用扫频仪调试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3.高频正弦振荡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研究

所谓高频正弦振荡器是指产生几百kHz以上正弦信号的电路(几赫兹~几千赫兹正弦信号由RC正弦振荡器产生)。

高频振荡器按选频网络分为LC正弦振荡器和石英晶体正弦振荡器[2]。LC正弦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为10-2~10-5,石英晶体正弦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为10-7~10-9。

LC正弦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可通过改变电感量实现微调。如果需要使振荡频率该变量较大,一般先改变谐振回路电容的容量,然后微调电感量。当石英晶体的标称频率选定后,石英晶体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基本固定,虽然理论上可通过改变配谐电容的容量来微调振荡频率,但由于配谐电容的容量很小,在实际中通过改变配谐电容容量对电路振荡频率的改变很很小。只要应用场合对振荡器振荡频率稳定度的要求不是很高,实际中高频振荡器大多是LC正弦振荡器。

3.1 LC正弦振荡器的电路设计

从理论上讲,LC正弦振荡电路有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电容三点式、改进的电容三点式(克拉拨电路)。实际中的LC正弦振荡电路上述四种形式都有,但最多的是电容三点式和改进的电容三点式[3]。这是由于电容三点式电路管子的结电容和元件分布电容对谐振频率的影响小。电容三点式电路原理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由管子和RP、R1、R2、R3、R4、C1、C2组成的电路是小信号放大电路。显然它是阻容耦合共基极放大电路。电阻决定电路中管子的直流偏置,由于整体电路为振荡电路,管子在处于放大状态的前提下,应尽量使直流偏置小些,即静态工作点靠近截止区,如管子的静态集电极电流一般在(1~2)mA。电容C1、C2为隔直通交电容,它们的容量视振荡频率决定[4]。

振荡频率计算公式近似为:

在选择C3和C4容量时,要注意C4对谐振频率的容抗决定正反馈的大小,其容抗越大则正反馈量就越大,电路容易起振[5]。但正反馈量过大会使管子退出放大状态,反而电路不能振荡。在设计中先选择C的容量,然后计算L的电感量。振荡频率在几MHz以下时,C的容量选几百pF;振荡频率几十MHz时,选C为几十pF。在C的容量选定后,根据振荡频率f0确定L的值。

3.2 电路的调试方法

先调试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先将LC谐振回路用短路线短路,则整体电路仅为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调试仅调节静态工作点即可。即通过调节RP的阻值,改变管子的静态工作点,使其达到设计值(一般小功率振荡电路,静态ICQ=1~2mA)。

静态调试完成后调试动态:即将原跨接在LC谐振回路的短路线去掉,通电后用示波器观察振荡波形。在LC回路元件参数选择合理时,只要电路的静态合适,接通电源后一般都能振荡。

振荡频率的微调:振荡频率的微调一般通过改变电感量实现。如果使用无骨架电感,通过增减线圈匝数或改变匝间距离改变电感量;如果使用有磁芯电感,则通过调节磁芯与线圈的距离改变电感量;如果使用无磁芯有骨架电感,只能通过增减线圈匝数改变电感。

电路不起振可能是下列原因之一:

(1)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过低,或管子的β值太小

解决的方法分别是通过减小RP阻值来提高静态工作点。这个工作可在用示波器观察着振荡波形的情况下微调RP阻值。

如果是管子β值太小引起的不起振,则应更换β值大一些的管子。一般β值在几十以上就可,β值过高会使电路工作不稳定。

(2)电路中LC回路的Q值太低

解决的办法是增大L/C的数值,即在LC乘积为常数的情况下增大L/C的比值。或减小线圈的损耗电阻(改用线径粗的绝缘漆包线绕制电感),或减小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前两个原因往往是LC回路设计时元件参数选择的不十分合理。

(3)正反馈量过小或过大

解决的办法是在保证总电容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改变C3、C4的比值。C4对振荡频率的容抗越大,正反馈就越大。

4.小结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对高频调谐电路和高频振荡电路设计的设计方案,参数选择方法和电路调试方法进行了总结,根据理论计算数据调试电路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关键,采用了上述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付家才.电子工程实践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戴伏生.基础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3]吴慎山.电子线路设计与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姚福安.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电子电路设计范文6

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应用广泛———广播通信、网络、航空航天、工业、交通、医学、消费类电子领域都离不开电子技术。众所周知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水立方建筑运用50万颗LED灯构成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照明工程。学习电子技术基础是适应时展之必须。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指导思想都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重点调研了长三角地区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及从业资格证书等问题,应用电子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有: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产品装配工,电子产品调试员,电子产品工艺员。通过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归纳出职业行动领域,然后根据我系的实际教学条件,实训条件,将职业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构建了《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同时,我们制定了课程标准。

2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电路原理、常用电子元器件、模拟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其中包括:(1)知识目标:掌握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会计算电路主要参数;掌握电路波形图画法、建立电路模型的方法;会判断器件类型、电路工作状态;(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常用仪表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元器件的能力;培养学生检索与阅读各种电子手册及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识读与分析电路的能力;培养学生安装和焊接电路的能力;培养学生电路测试方案的设计能力和对测试数据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排除电路故障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电路设计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趣味案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学习情境挖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树立学生自信心。

3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本门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最根本的出发点,理论学习以必须,够用为度,同时进行课证融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探究法、启发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4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施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进行了学情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能力欠缺,急于求成,缺乏持久性。虽然学生对电类专业课入门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不够稳定,需要教师创设适度的情境,适时地激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做到将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课程的重点难点是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负反馈。教师对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有:(1)传统的讲解法;(2)直观式教学;(3)配合flas演示;(4)通过万用表测试加深理解;(5)创建学习情境。例如:在半导体器件的讲解部分,可采用直观式的教学法,带领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二极管,三极管。对于三极管的讲解,配合万用表测试加深理解。下面以一次课实验课———三极管电流放大特性为例,来说明课堂的教学组织。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特性这节内容是深入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第一道难关。学生只有深入到心里层面去理解了这节内容,才可以举一反三去理解后续学习的电子元器件。教师采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把启发式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探究实验操作和多媒体仿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难度降低,达到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愉快充满信心地完成学习。

5考核方案

课程的考核方案根据学院教务处的要求,期中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4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核,课后作业,单元测验。在学期结束前另有为期一周的教学实习,教师根据维修电工的考试内容结合实际情况申报,并由系部统一采购实习耗材。实习的考核分为:优———电路功能完全实现,性能优良,工艺精美。良———电路功能基本实现,性能优良。中———电路功能基本实现,性能不够稳定。及格———在教师辅助制作下,电路功能基本实现。不及格———电路功能未实现且学习态度有问题。

6教学评价

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校内督导评价,同行专家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

7课程特色及展望

上一篇啤酒品牌

下一篇施工安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