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知识范例6篇

儿童知识

儿童知识范文1

关键词:儿童家长;儿童保健知识水平;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61-01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启蒙教师,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掌握程度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家长掌握的儿童保健知识越多,越能够保障儿童的正常生长。但是,我国家庭中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一般不高,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生长。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儿童保健的要求越来越看重。儿童家长必须从知识、意识等方面提高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水平,以便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儿童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并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儿童家长200例进行调查分析,200例儿童中男118,女孩82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6.32±0.38)岁;200例家长中男140例,女60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26.36±2.36)岁。

1.2 方法

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儿童保健知识问卷实施调查,有1名或者2名儿保医师进行现场询问填写,此问卷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般情况、儿童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期望获取知识内容、期望获取知识途径。所有搜集资料均录入数据库实施统一分析,而后采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

此次调查中,涉及到的儿童保健知识有7项:感冒、腹泻、腹泻护理、贫血预防、生病处理、母乳喂养。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总知晓率为29.8%,其中生病处理是家长知晓率最高的题目,占91.5%,;对儿童感冒、腹泻原因知识知晓率比较低,分别占6.5%、8.0%,见表1。

2.2 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7道题目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题目的积分情况:答对1题得1分,总分7分;按照儿童年龄、性别、家长年龄、文化程度、学习态度等6个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各组家长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得分最高的情况为: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家长、家长年龄在30-40岁之间、儿童年龄在3-5岁的情况,经分析发现不同文化程度对儿童保健知识的影响比较大。

3 讨论

儿童是家庭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是儿童养育的主要实施者,儿童的发展与家长有着重要的关系。而在我国大多数家庭中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低,基于此,必须加强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3.1儿童保健知识分析

本次研究中,发现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比较低,仅为29.8%,特别是对儿童感冒、腹泻的知晓率比较低,分别占6.5%、8.0%;说明儿童父母知晓的儿童保健知识的总体水平比较低,关于儿童腹泻、感冒等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很低。肺炎和腹泻是引起儿童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引起家长的重视。父母是儿童健康生长的重要实施者,家长的态度及育儿知识是保障儿童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据有关研究显示,儿童生长发育与家庭喂养有着直接的关系,家长缺乏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喂养知识很可能造成儿童影响不良、发育迟缓等情况,所以必须重视儿童疾病预防,积极宣传儿童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疾病预防的积极性,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3.2 儿童保健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发现影响家长掌握儿童保健知识的主要因素有家长文化程度、儿童年龄。其中儿童年龄越大,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道了解越高,说明随着儿童的成长,父母的育儿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越多。另一方面来说,儿童保健部门对父母育儿指导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在加强儿童家长育儿经验和育儿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家长育儿知识的指导。根据儿童及家长的需求对儿童保健知识有针对性的实施指导,提高家长儿童保健知识水平。

从文化程度方面来看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对儿童保健知识了解越多,特别是母亲在哺乳方面了解的知识越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越有利。所以,母亲是儿童保健知识的主要接受者。父亲文化知识程度高低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文化程度高的男性社会接触面比较广,有更多的学习、吸收健康知识的机会。所以必须加强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向各个文化阶层的家长宣传育儿知识,鼓励儿童家长多参与家庭教育。

综上所述,儿童年龄、家长文化程度是影响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的重要因素,医务人员必须加强这两个方面的宣传与教育,采用科学、创新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提供多种知识传播途径和丰富的育儿知识,促进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了解,从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万梅远.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1):106.

[2] 王梅.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3):252-253.

儿童知识范文2

【关 键 词】儿童课堂;隐性知识;缺失;重建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049-03

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ynyi)在1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针对人类知识的哪些方面依赖于信仰的问题,偶然发现这种信仰的因素是知识的隐性部分所固有的。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能够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被称为显性知识;而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被称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相对显性知识而言,具有默会性、个体性、非理性、情境性、文化性、偶然性与随意性、相对性、稳定性、整体性九大特点;可分为技能方面的隐性知识和认识方面的隐性知识,前者包括难以表达的技能、经验和诀窍等,后者包括洞察力、直觉、感悟、价值观、心智模式等。隐性知识在儿童课堂中的缺失将直接导致儿童求知兴趣减退、动手实践意识削弱、观察力及创造力的窒息性剥夺,在教育的终极目的上表现为学生后劲不足。

卢梭在《爱弥儿》中讲过:“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1] 自古希腊时,就对知识有了分类,人为追求知识获得自由成为教育起源并绵延下去的根本动力。亚里士多德著《形而上学》开篇第一句话便是“求知是人类的本性”。[2]“需要是人的本性,求知是人的本性,自由是人的本性”。[3]在追求人的自由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力求实现每一个体的全面发展,实质是个性发展,然而现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往往脱离“以儿童为本”的自由教育理念,由于教师只关注整体教学的效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隐性知识,这样的课堂缺失了儿童生命的精神张力和创造力,此导致了课堂内容的单调模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控制行为长期存在。探析儿童课堂中隐性知识的缺失问题,可为实施儿童自由天性教育提供可能。

一、隐性知识缺失的现实观照

在作为崇尚儿童自由发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点滴细节都会对学生品格的养成和健全心智的启蒙产生无可忽视的影响。然而实际课堂中存在大量限制儿童天性自由的教学行为,严重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最为普遍的就是课程内容模式化,教学目标简单化,教学过程人为控制过度化,教学评估体系单向且固化。

(一)课程内容模式化

开设课程的目的就是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服务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课程内容不按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去安排,而是被固定或者有意更改。儿童一到期中考试便被告知取消文体课或是增加语文、数学等考试科目,这种更改在乡镇一级的学校尤为显著。针对个体随意更改课程的现象,对在课堂上说小话、开小差或者故意违纪吸引同学注意的学生,老师会用罚写作业的方式给予警告甚至是取消体艺课作为惩罚为的是以儆效尤。教师自作主张增减课程,其实有违相关教育法的规定,而根本原因就在于应试教育的逼迫。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学校对教师业绩的评估往往凌驾于教育法规规定,弃教育教学目标于不顾,更会给儿童带来负面情绪,比如逃课、厌倦学习。与学生成绩挂钩,相应的成绩也就成了衡量教师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这关涉到教师自身福祉像职称晋升、加薪。教师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删减体艺课、增加文化课来延长教学时间以保证考试出成绩,只注重显性知识的传授,忽略隐性知识带给儿童的主体感受和情绪体验,久而久之,这种不正常的课程规划也变成了正常的形成模式,以致学校管理层也只是默许。

(二)教学目标简单化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教学目标达到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并非这样做。首先,在知识与技能维度。教师围绕着“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开展教学工作,使主科科目学的僵硬、死板,学生被老师牵着走,强制性的被灌输,少了问“为什么”多了记“是什么”的静态知识。强调考试技巧训练,忽视学生对隐性知识主体建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课堂内容单调乏味。其次,过程和方法维度。教师引领学生在重复、强调、背诵的机械训练模式中度过每一个课时、每一学年,对知识的传授性胜过对知识的启发引导性。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好动、模仿、游戏、观察、想象、发问的精神等天性备受压制和挫伤。在残酷的应试教育面前没有丝毫生机和活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方法可谈,有的只是倦怠和不满。第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在考分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指引下,学生头脑中大片的空白场地本来急需接受各种新鲜信息激发探寻生活世界和生命世界的兴趣和动力,此时却被考试笼罩了一层阴影。他们的心时刻在紧张着、在恐慌着,怕被淘汰出局,但同时对于最基本的个性自由、价值判断自由(隐性知识)却又望而却步,对待学习任务、对待同学友谊、对待老师素养态度已经不够端正、不够正视、不够尊重。

(三)教学过程人为控制过度化

在“以人为本”核心教育理念盛行的今天,儿童课堂本应“以儿童为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如果仅仅以儿童获得知识为本,必然会落到知识本位的境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业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扮演着知识垄断者的角色,对教学进行过度控制,忽视学生独立自主探究式学习精神和习惯的养成。第一,课程目标的限定导致了学生学习内容的僵化。教师规定主科科目的学习内容、考试技巧,客观上限制可供学生接受和吸收的知识,在狭隘的教学目标压制下和繁重的考试压力下,学生的阅读面受限制,阅读意识淡薄,阅读能力止步不前从而进一步阻碍其获得知识的兴趣、信心和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认知水平、伦理道德、审美情操等自由品性的培养。夸美纽斯提出,儿童与生俱来拥有知识、道德和虔诚的种子。[4]在知识为本的教学目标控制下,儿童生来对美、知识和德育美好追求的种子就这样被无情的扼杀在摇篮里。第二,教学时间的过度控制。正值儿童期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游戏、玩耍,与同龄伙伴沟通交流作朋友,以此发展他们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与人相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均对学生以后的成人生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教师刚性的课堂管理严重干涉到儿童课外的自由时间,这种隐形控制实则损耗学生精神与心力,剥夺学生自由成长的契机和独立自主学习的权力。本质是对学生生命力、创造力的束缚和摧残,实属严重的隐性知识教育缺失行为。

(四)教学评估体系单向且固化

教学评估体系主导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又影响着学生潜能发展。时下通行的仍是书面考试,以成绩论成败,它主导的教学行为必然是以记忆、背诵为主的认知模式,而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大脑仅仅通过考试是不能被测试到发展潜能的,且非考核型的潜能培养在教学评估中被忽略,这样以来隐性知识的教育价值就得不到验证。加之教育公平和效率理念的引导,试卷命题人倾向加大客观题型的比例,减少主观题型,学生在考高分的压力下追求标准答案,而对自由发挥题目则懒于、怕于动脑筋,久而久之,学生探寻真知的发散性思维必定要遭受遏制,如此又何谈创新精神呢。与此同时,在试卷评改过程中,因多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参考便准答案,不参照学生个体发展和实际情况,这样以来评分结果便是学生在校学习表现的唯一证明。评分结果的高低预示着学生学习的好与坏,优秀生和学困生便有了定性之分。优秀生会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一致肯定,而学困生迎来的则是失望无奈甚至是打击。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入了不公平、不人道的评价氛围。以考分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只能导致老师单一机械的讲授知识点,而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这些非考核型潜能的发展则百害而无一利。这种单一教学评价模式会将生动活泼的儿童课堂引入死胡同,泯灭儿童的兴趣点、求知欲,脱离儿童主体受教育的真正需要,有违人身心全面发展的客观规律,更扭曲了教育发展的一般原则。

二、隐性知识重建之思考

儿童课堂中隐性知识教育的缺失是教师发展不够专业化的表现,是对人文情怀的遗忘,更是对教育理想的摧残,违反教育事业作为发展完善人的原则。因此,重建课堂隐性知识教育体现时代内涵,顺应教育改革规律,为民族振兴夯实根基。

(一)给传统的儿童课堂注入时代内涵

在我国传统的儿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乃课堂的中心、主导者,教师决定了课堂的秩序与氛围,有“教不严,师之惰”之说。在这些传统观念的主导下,儿童课堂的教学实践行为必然会产生诸多不快。首先,教师也应与时俱进,积极回应国家教育改革政策,做到体悟与身体力行。传统课堂中重视教师地位的权威与学生主体意识的服从,而当今时代则应是教师退居幕后,倡导给儿童展示天性与表达求知欲的平台;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儿童是课堂的中心,尊重儿童的身心解放与自由,成就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威严,鞭策教师加强自身人格素养的修炼与提升,更好地言传身教。其次,教师要勇于善于解读“以人为本”、“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体验时代内涵的承担者去从事课堂教学活动。比如,研究儿童课堂积极行为的案例,丰富自己的教学技能知识,在面对实际课堂情境时可以随机应变。加强对儿童课堂隐性知识教育的哲学思考,克服现有的思维定式,去除传统教学习惯的僵化,将儿童课堂置于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去理解,去践行,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保持为人师的风格与情怀。

(二)消除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陶行知在论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时讲过,我们要负起责任来,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天堂。[5]长期的应试教育养成了教师单一的职业思维,引发课上、课中、课下追求成绩的功利性教学习惯。而隐性知识所代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则被置若罔闻,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观念,隐性知识教育才得以重建,人文知识情怀才得以回归。而在素质教育观念的解读与重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考试型考核在儿童课堂教学中产生的综合影响加以条分缕析,厘清个中关系、利害,利用其积极因素,规避其消极影响,根除其恶患,实现真正的课堂隐性知识教育。再者,各级教育部门则应对学校的应试教育管理模式进行积极有力的引导。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规范教学多元评估体系,引导向上校园文化,营造多元发展课堂教学氛围,敦促学校管理者对儿童课堂隐性知识教育缺失的教学行为进行引导与纠正,避免应试教育影响的恶性循环,注意锻炼儿童的品格培育儿童的德性,体现创造性的课堂教学精神,建设引人向上,教人向善的人文课堂、人文校园。同时,教育改革当解除学生成绩与教师业绩、办学实效的利益链,尝试多种人才选拔机制,为课程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课堂隐性知识教育的缺失,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权力与义务为重建公平、正义、责任、良心、人格等隐性知识教育价值观的儿童课堂而努力。

(三)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

理论研究为实践教学指明方向,而实践教学依赖理论创新具体措施。儿童课堂隐性知识教育的缺失从某一侧面说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程度有待提高。将教师这一职业作为专门职业看待的说法,早在1966年《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就有提出,在这样的国际背景影响下,教师队伍建设应向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一方向转变。

第一,教师队伍应秉承终身自我素养提高的理念。古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者必当给学生树立师德师风师范之榜样,给儿童以启发效仿与规训。这就要求教师队伍不论男女长幼、资质深浅都要以身作则,时时留意处处皆在的学问,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与时俱进,保持信息、知识的更新与融合。为人师者还应当对学生抱以平等友好循循善诱之姿态,以助人之心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从而了解儿童、了解师生相处之道,为启发儿童大胆独立思考引导儿童主动发现起到助推作用,从而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素养前提。

第二,学校作为用人单位应完善教师队伍的选拔评估体系,提高教师待遇。教师作为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也应有专门的考核体系进行职业资格认证,从而为潜在人员进入教师行列提供有效保障。这就要求学校以及教育监管机构为从业人员取得教师资格改善单纯的学历教育,整合教师资格评估体系来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同时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待遇,形成竞争上岗,吸引优秀人才进军教师行业,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从而使教师行业真正成为吸引人的、有行业引领性的一种高尚职业,最终为落实儿童课堂隐性知识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

[2]亚里士多德著.形而上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7.

[3]张楚廷.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38.

儿童知识范文3

【关键词】 城市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现况分析

为了解东阿县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评价预防接种宣传效果,提高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质量,促进儿童计划免疫工作,2009年4月笔者对东阿县部分儿童家长进行了预防接种知晓率现况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别在东阿县预防接种门诊、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及公共场所随机抽查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共400名,其中男114名,女286名。

1.2 方法 统一制定调查方案,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对所得的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调查内容包括:家长的基本情况、有关预防接种知识、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及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城市家长对预防接种基本知识的了解 见表1。城市家长对预防接种基本情况的总的知晓率为71.2%(1429/2000),家长对每次预防接种的时间和每种疫苗所对应的疾病比较熟悉,但是有近63%的家长对全程接种的情况不清楚或是不知道。

2.2 城市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 见表2。有24%的家长不能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由于某种原因没能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93.3%的家长会给孩子补打;98.7%的家长即使是忙时也会请假或是托亲戚朋友等带孩子去接种疫苗。城市家长对预防接种总的重视程度为90.8%。表1 城市家长对预防接种基本情况的了解

2.3 城市家长对疫苗知识的知晓程度 见表3。97.5%的家长知道孩子在发热时不能接种疫苗,对麻疹、乙肝、水痘及糖丸的口服方法熟悉程度比较高,但是对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等疫苗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表3 城市家长对疫苗知识的知晓程度

2.4 对预防接种的影响因素

2.4.1 不同文化程度的儿童家长对五苗(卡介苗、糖丸、麻疹、百白破、乙肝)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

2.4.2 不同性别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差异无显著性 见表5。表4 不同文化程度儿童家长五苗知识知晓率表5 不同性别家长对预防接种重视程度

3 讨论

预防接种作为预防保健门诊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儿科临床和公共卫生保健的基础,是计划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1]。通过实施计划免疫,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人们对预防接种的关注已从过去担心孩子是否患传染病,转移到如今的是否会因为预防接种引起孩子健康危害[2]。

调查表明[3~5],不同文化程度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熟悉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文化程度越低知晓程度越差,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家长能认知这些疫苗能预防相应传染病未达到50%。这说明部分儿童家长不了解某些疫苗的作用,不能认知这些疫苗能预防的相应传染病。所以,在今后的卫生宣教工作中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特别是对文化程度低的儿童家长。宣教可通过简单的文字、图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强化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帮助其解决儿童接种的实际问题,对免疫决策加以选择,以确定他们自己的目标[6~8]。本次调查发现,虽然家长对每次预防接种的时间和预防何种疾病比较熟悉,但是有近63%的家长对全程预防接种的情况不清楚或是不知道,所以有关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全程接种知识的宣传教育,以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家长对疫苗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78.7%,但对卡介苗问题的正确回答率不到60%,说明有关卫生部门在结核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00年我国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结核病疫情仍很严重,特别是近几年结核病有出现抬头的趋势。卡介苗接种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儿童结脑、粟粒性结核的预防和成年后续发性结核的预防起重要作用[4]。所以应加强对结核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结核病的认识,加强结防机构和医疗机构的配合,减少结核的发病率。调查显示,有24%的家长不能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原因可能是孩子发热感冒不能接种或是没有接到通知等,并且大部分家长会给孩子补打,可见家长对预防接种是比较重视的。本次研究发现,家长性别对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无统计学差异。儿童家长对卡介苗、百白破等疫苗知识的了解较少,文化程度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9],建议在以后的预防接种宣传工作中应进一步宣传预防接种基础知识,特别是对家长不太熟悉的疫苗;重点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者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各层次群众积极参与预防接种的主动性,使预防接种工作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10]。

参考文献

1 沈叙庄.重视儿科感染性疾病关注疫苗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中华儿科杂志,2002,40(4): 194.

2 薛秋月,王爱华.2004年莘县预防接种安全现状调查.预防医学论坛,2006,2(1):13-15.

3 熊晓红,李翠芝,黑映雪.十堰市儿童母亲预防接种知识的调查.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4, 20(1): 20.

4 游永红,端木宏谨.我国儿童结核病流行和防治重点.中华儿科杂志,2006,44(4):243-245.

5 燕军,孙荣彬.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调查.中国期刊方阵,2004(10):5-6.

6 曹艳华, 罗汉宏,刘丽.婴幼儿预防接种认知情况调查.中国健康教育, 2002,(14):127-128.

7 刘顺华.易门县375名贫困山区儿童家长计免知晓率现状调查.现代预防医学, 2006,(9):56-58.

8 范幼兰.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调查.浙江预防医学,2006,(7): 97-98.

儿童知识范文4

尽管接种疫苗对幼儿的身体有好处,但接种疫苗的时间、接种者的身体条件、有何禁忌症等,都对疫苗的功效以及接种后可能产生的不适反应有着影响。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疫苗接种知识_疫苗接种有什么种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宝宝注射哪种疫苗对于每一位宝宝来说,注射疫苗是有效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方式。对于每一位妈妈都知道要给自己的宝宝接种疫苗,但是究竟要接种哪种疫苗,相信很多妈妈都是很混乱的,甚至不是很清楚。那么究竟小孩应该注射哪种疫苗呢?我们快来看看吧。

1、卡介苗:这个对于每一位宝宝来说都是要接种的,作用是来预防结核病。

宝宝刚刚出生就需要借助,一般来说,一生只需要接种一次;

2、乙肝疫苗:作用是来预防乙肝的,宝宝刚刚出生之后1个月以及6个月的时候,各需要接种一次;

3、百白破混合制剂:作用是来预防百日咳以及破伤风的。

在宝宝3个月、4个月、5个月以及2岁的时候都需要接种一次;

4、麻疹疫苗:作用是预防麻疹的。

宝宝8个月以及6岁的时候都需要接种一次。

什么情况下宝宝不能接种疫苗很多妈妈们都认识到在宝宝出生以及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接种疫苗对于宝宝来说十分的重要,可以有效地提高免疫力。其实不是全部的宝宝都是适合接种疫苗的,那么究竟什么宝宝是不能接种疫苗呢?我们快来看看吧。

1、如果宝宝患有各种疾病,是不适宜接种疫苗的,例如发热、腹泻、感冒等情况,都是不适合注射疫苗的;

2、如果宝宝患有肝炎、严重心脏病等疾病的情况下,身体免疫力会有所下降,如果这时候还去接种疫苗就有可能承受不了接种之后会带来的疫苗反应,甚至可能会导致宝宝的病情加重;

3、注意对于患皮肤病的宝宝也是不能进行接种的;

4、对于过敏的宝宝,很容易有不良反应产生,是否要接种疫苗要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幼儿疫苗的注意事项新闻上时常出现新生儿接种疫苗死亡的案例,听起来让人胆战心惊,但是这毕竟是少数,如果疫苗本身没问题,只要注意新生儿的各种身体状况,一般是不会出现这种意外的。一般对于疫苗的接种,新生儿是会有一些反应的,一种是接种反应,也就是生物制品本身所引起的接种反应,一般比较轻微,会自然消失,另一种是异常反应,这与新生儿的体质有很大关系,过敏体质的宝宝容易发生异常反应,可能出现晕厥、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接种疫苗后全身感染等,这时候父母和医生就要特别注意了。对于宝宝接种疫苗中可能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具体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1、及时让医生知道宝宝的各项身体状况,比如是否是早产儿,是否营养不良等,这些情况是不适合接种疫苗的,应该咨询医生后再商量对策。

2、患有感冒、腹泻、发热等疾病的宝宝是不可以接种疫苗的,应该在病情痊愈之后再行接种,而肝炎、结核等传染病以及严重心脏病等疾病会导致宝宝免疫力下降,也不可以注射疫苗。

3、患有皮肤病或者过敏体质的宝宝不宜注射疫苗,应该咨询医生的建议。

4、刚刚接种疫苗的宝宝不应该急着回家,而是需要在医院等候20~30分钟左右,一旦宝宝发生不良反应可以及时就医。

5、宝宝出生后,医生会给父母一个小册子,上面会详细写出宝宝需要注射的疫苗和注射时间表,爸妈们一定不要粗心,要严格按照小册子来接种疫苗。

6、宝宝接种疫苗之后,爸妈要注重宝宝的卫生,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以免引起局部感染。

给宝宝接种疫苗要注意什么在接种疫苗的时候,如果宝宝有发热或者其他一些特殊情况的,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疫苗接种的。另外,在给宝宝接种疫苗时还需要注意下面这些事项!

1、先了解自家宝宝的健康状况。

宝宝近几天是否接触过有传染病的人,有没有发热、拉肚子、咳嗽等症状,这些问题在给宝宝接种前都需要告诉医生,作为能否进行预防接种的参考,以免造成反效果。

2、查看宝宝有无禁忌症和过敏史。

心脏疾患、肝肾疾病、活动性肺结核、皮肤化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以及有过敏史、惊厥史等都属不能进行预防接种的范畴。此外,如果宝宝正在接受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或抗代谢药物治疗也应推迟接种时间。

3、需详细了解要接种的疫苗。

接种前,父母不但要事先准备好《预防接种证》以便让医生凭证接种,而且自己也要了解接种的是什么疫苗。如果宝宝在上次接种这种疫苗后出现过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出现过敏反应,都要告诉医生,看这次能不能再接种这种疫苗。

4、接种前的护理。

儿童知识范文5

【关键词】 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知识;儿童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58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0-0888-02

肥胖不但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可延续至成人期,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1]。肥胖已成为儿童青少年常见的营养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2-5]。为了解漯河市城乡肥胖儿童家长的相关健康知识状况,笔者进行了本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在漯河市某医院门诊或住院、配合调查的420例肥胖儿童[2]父母中的一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按“城市儿童”和“农村儿童”分为A,B组。A组儿童252例,年龄4~14岁,其中男131例,女121例;家长252人,其中男119人,女133人;年龄28~52岁,平均(36.1±1.6)岁。B组儿童168例,年龄4~14岁,其中男93例,女75例;家长168人,其中男101人,女67人,年龄28~53岁,平均(37.2±1.7)岁。2组儿童及家长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本研究中,“城市儿童”系指在城市生活时间超过4 a,且目前仍在城市生活;其余为“农村儿童”。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专人负责问卷的发放、解释,问卷当场答完检查合格后回收。每项答案正确得1分,错选或未选得0分。题型均为填空和选择题。

问卷调查内容分为3个部分:(1)一般情况,共18项。文化程度仅统计父母中的最高学历。(2)健康知识,涉及肥胖症的基本知识、肥胖症的危害、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与肥胖症联系密切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本知识,共45项,其中肥胖症20项,高血压9项,糖尿病8项,冠心病8项。(3)儿童肥胖治疗情况,包括是否治疗和治疗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分别采用u检验和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健康知识来源 由表1可见,2组儿童家长健康知识的主要来源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P

2.2肥胖相关疾病知识 2组家长总体得分均未超过总分的50%,但A组家长有关肥胖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知识及合计得分高于B组家长(P值均

2.3 儿童肥胖治疗情况 全部肥胖症儿童中,接受正规治疗91例,占21.67%,其中A组67例(26.59%),B组24例(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

3 讨论

当前我国居民获得健康知识的来源有:(1)家庭,主要是家庭成员间的知识传授;(2)学校,以课堂教育、宣传栏为主;(3)社会,包括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书籍、报刊、杂志、专家讲座、他人传授及社区宣传栏等。本研究显示,漯河市城市肥胖儿童家长健康知识的主要来源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家庭和学校,而农村家长则为学校、社会、家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家长的学校健康教育和农村家长的社会健康教育。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城市和农村家长均普遍缺乏有关肥胖症及相关疾病的一般知识,易导致儿童营养态度、饮食行为的偏差,这在农村肥胖儿童家长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多数家长认为肥胖症不是病,或是可以根治的,对其最重要的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知之甚少。医务人员很难得到其配合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这也是当前广大儿童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对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不规则的治疗及用药,往往给患儿及家长带来身心更大的伤害,这同样是当前广大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难题[6]。

肥胖正逐步取代营养不良,成为青少年首要的健康危险因素之一[7-8]。研究表明,45%~80%儿童肥胖可过渡到成人肥胖,而肥胖又使成人期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发病率显著提高[9]。由于与肥胖相关的慢性疾病在儿童期较少见,儿童肥胖与成人期相关疾病的密切关系并未引起社会的普遍认识和足够重视。

充分认识儿童肥胖与成人期诸多疾病的密切关系[10],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及早防治,减少和避免进一步发展为心脑血管疾病,已显得刻不容缓。笔者建议:(1)加强立法管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借助法律的威力消除和减少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的不利因素,如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不合理,公众对肥胖危害的低知晓率等[11],进一步提高广大家长的健康意识,是减少儿童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发生的有力措施,尽可能减少由此造成的成人期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发病率升高等不良后果。(2)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应该坚持不懈的基本措施。不良生活方式的形成主要责任在父母[12-14],必须摒弃传统的“越胖越健康”的陈旧观念。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各种形式,加强预防儿童肥胖症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15],不断提高儿童及其家庭成员、专业工作者及全体公众对儿童肥胖症的自我防护意识。学校教育对提高儿童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有重大作用,还应注重综合性的营养宣传教育,以提高城乡儿童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

4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学.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5-87.

[2] 李文益,主编.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4-45.

[3] LEUNG SS, COLE TJ, TSE LY, et al. Body mass index reference curves for Chinese children. Ann Hum Biol, 1998,25(2):169-174.

[4] 张晓萍,王树杰,张瑜,等.沈阳市3~6岁集体园所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抽样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07,22(5):638-39.

[5] 姜培珍,施爱珍,宋峻,等.上海市部分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分析.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19(1):24-26.

[6] 屠月珍,孙兰,姚经建,等.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2):130.

[7] 万燕萍,张晓敏,陆丽萍,等.上海地区7 326名在校学生高血压分布趋势及相关因素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07,25(12):1 005-1 008.

[8] 邱钟燕,王予川,刘君实,等.青少年儿童体质指数与血压关系探讨.临床儿科杂志,2007,25(7):564-566.

[9] 吴迪,薄志毅.2000~2002青岛市市南区小学生肥胖状况.现代预防医学,2004,31(1):8.

[10]FREEDMAN DS, KHAN LK, DIETZ WH, et al. Relationship of children obesity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adulthood: The bogalusa's heart study. Pediatrics, 2001,108 (3):712-718.

[11]沈丽琴,陈希宁,李昌吉,等.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 758-759.

[12]唐咏梅,关维俊,宁鸿珍,等.学龄儿童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2,3(4):275-277.

[13]王莉,王祝欣,白淘,等.超重及单纯性肥胖儿童81名生长发育及饮食情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 28(9): 796-797.

[14]王莉,白淘,王芳芳,等.83名体质量超标及肥胖儿童生活方式KAP现况调查.中国校医,2005,19(3):244-246.

儿童知识范文6

【关键词】社区 家长 免疫规划 态度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50-01

免疫规划是指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计划和策略。为了解现阶段大同某社区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知识的需求及态度,笔者展开了此项调查,以期为后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1 国家免疫规划的发展

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大家都习惯使用计划免疫的提法,目前我国预防接种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为适应我国预防接种工作发展需求,并与国际接轨,我们引入了免疫规划的概念。

目前我国实施的免疫规划5种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麻疹等7种传染病,儿童接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全部免费。

2007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提出把预防15种传染病的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也就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扩大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也全部免费。这些疫苗可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麻疹等15种传染病。

2 对象与统计方法

2.1 对象 选取大同地区的21个社区为调查现场,以社区儿童的家长为调查对象。

2.2 方法 采取填写问卷的方式,问卷参考有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现场向各位儿童家长讲明调查的目的和要求,由家长自愿在问卷上填写答案。

2.3 统计方法 调查表包含3大内容:第一部分为家长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有关免疫规划知识的问题21个共计100分,以60分作为合格;第三部分为家长对免疫规划的态度,不计分。资料整理和分析用Epi 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影响免疫规划知识水平的因素用SPSS13.0 进行单因素分析和t检验。

3 结果

3.1 家长的基本情况

本次共发放调查表472张,收回有效问卷415张,415名接受调查的社区儿童家长中,父亲213人,母亲202人,本地人口224人,外地人口191人。

3.2 免疫规划知识认知情况

社区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识平均得分56.21±11.35分,<60分235人,>60分180人,合格率为43.37%。

3.3 家长对免疫规划的态度

在被调查的家长中其中有381人认为打预防针对社区儿童的健康成长很重要,占总调查人数的91.81%;391人表示会带孩子打完规定的预防针,占总调查人数的94.22%。

3.4 对免疫规划知识的获知渠道统计分析

家长获知免疫规划知识的渠道是多样的,大多数家长是通过医院发放的书面通知、医务人员的讲解、亲友同事的交流、电台和电视的宣传和医疗单位的宣传讲座等渠道。

对免疫规划知识的获知渠道统计分析表

从上面的统计表中可以看到,医院以及医护人员在儿童家长的免疫规划知识的传播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医院的宣传海报与书面通知以及医护人员的专业讲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普及、推广社区儿童家长对于免疫规划知识的了解与认知。而亲友同事的交流在免疫规划知识的获知中也扮演着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通过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家长之间的交流这种自发宣传的渠道也在较大程度上获得对于免疫规划知识的获知。另一方面社会公共媒体对于免疫规划的宣传稍显不足,建议可以通过专栏板块、听众观众互动等方式增强这种渠道推广的作用与效果。

3.5 影响免疫规划知识水平的因素

年龄≥38岁的家长得分最高,≤27岁的家长得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管理者得分最高,无固定职业者得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家长得分明显高于大专以下学历的家长。本地户籍的家长得分高于流动人口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由上述调查结果可知,深入开展免疫规划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医院的免疫规划宣传方式往往偏单一,难以形成与儿童家长的互动交流;同时部分儿童家长由于知识层次等各方面原因未能利用这一渠道获得相关的知识;再次医护人员的相关免疫知识讲解往往随意性、专业性较强,这就使得部分家长很难完整的真正的了解相应的知识。建议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对于儿童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途径与方式,以更为浅显、生动、丰富的表现形式进行宣传,同时加强对于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增加健康免疫教育的投入。

儿童家长接触免疫规划知识的渠道与方式选择较多的有书面通知、咨询热线、健康讲座及口头告知等,而大众媒体仍是家长欢迎的传播方式。因此建议公众传媒增强儿童免疫知识的宣讲普及力度,通过开设丰富多样的宣讲栏目与板块增强与儿童家长的互动交流;同时利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的优势,利用网络信息,如在线问答、专题分享、博客等等方式扩展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覆盖面,增强社区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识的获知,进而提高儿童免疫水平,增强儿童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立新,王革新,谢淑霞,等.孕产妇计划免疫知识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5,3(12):1674-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