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议意见范例6篇

图书馆建议意见

图书馆建议意见范文1

我馆认真按照市纠风办关于《**市20xx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对20xx年行风评议“回头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在市纠风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图书馆工作的实际,扎实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使全馆干部职工的素质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工作上了新水平,**分馆再次被评为“广东流动图书馆先进集体”、妇女文明岗获“广东省巾帼文明岗”称号,**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成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图书馆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行风评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就我馆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报告如下:

一、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在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中,我馆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核心,以公正评议促进有效整改为手段,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预防和纠正部门不正之风,加强作风建设、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为目标,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基层图书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群众文化生活不够丰富,以及流动图书室、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力度不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正是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开展工作,从而确保我馆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使全馆干部职工受到了一次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增强了对做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服务质量提升。通过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使全馆干部职工受到一次深刻的服务方针、服务承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了“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理念,增强了宗旨意识、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明确了服务方向,端正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在这次政风行风评议服务对象问卷调查中,服务对象的综合满意度达95%。

3、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强化了监督管理。通过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党纪、政纪、法纪观念和廉洁从政、优质服务的自觉性,提高了依法管理、文明服务意识,健全各种监督机制和服务方针、承诺,馆务公开得到进一步落实。

4、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了岗位责任制的落实,规范了服务行为,提高了服务质量,图书馆业务建设得到创新发展。今年1至9月,图书馆共接待读者近30万人次,开办借书证2500多个。开办图书馆假期兴趣班、辅导班近20个班次约20xx人次接受教育。在农村新建连州大户村、船步红马村、太平丽塘和古龙等**图书馆流动图书室6个,建设素龙埇表、罗镜镇中心等共享工程信息服务点6个,帮扶农家书屋5家。

5、认真为读者做好服务工作。通过开展行评活动,增强了全馆工作人员的宗旨意识和群众意识,能主动深入室组、深入基层、深入服务对象,提供图书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最近,还推出了外来工免费公共文化服务,爱到了广大外来工的赞扬。

6、认真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一是美化馆容馆貎。今年1月和9月,我馆组织力量,对图书馆进行一次全面的排险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墙体裂缝、天花脱落、渗漏等现象逐一记录,并请市规划设计院的同志认证鉴定,出安全检查报告。同时,对馆的花卉等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葺和剪裁,使馆门前的花圃、馆内盆景得到一次全面的修剪,绿化美化后图书馆焕然一新,环境顿感舒适。二是切实加强图书馆大楼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从整治图书馆一楼大厅读者摩托车和单车入手,除了在显著位置张贴警示牌,让读者切记锁好自己的自行车和摩托车外,今年还抽出2名专职、1名兼职治安人员24小时巡查图书馆。通过这些措施,防治并重地减少了失窃情况,成效显著,群众也感觉称心和满意。三是加快图书馆流动图书室和共享工程信息服务点的建设,积极拓宽渠道,扩大服务领域和服务人群,尽快实现图书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今年以来,先后组建镇、村流动服务点12个,服务人群近5万人。

8、争当排头兵取得新荣誉。今年以来,我馆出色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肯定和好评,其中,广东流动图书馆**分馆再次被评为“广东流动图书馆先进集体”、妇女文明岗获“广东省巾帼文明岗”称号。**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挂牌成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

二、行风评议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为建设文化大市、传播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 设,在省、市图书馆工作中赢得了多项荣誉。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和服务水平还有不足之处,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次在图书馆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是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图书馆的重视和关心。为此,我们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把行风评议工作认真抓实抓好。

主要的做法和体会有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才能确保行风评议工作取得实效。

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是我馆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到能否促进图书馆事业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为此,我馆高度重视,把行风评议活动作为工作重点,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落实责任,保证行风评议活动的顺利开展。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具体要做到三个“落到实处”:领导主抓落到实处。馆领导班子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始终做到把加强领导贯穿于行风评议活动全过程,确保抓出成效;人员到位要落到实处。成立了领导机构,由馆长任政风行风评议领导小组组长,其他领导成员任副组长,下设了办公室,日常工作有专人抓,全馆人员积极参与,评出好作风,评出工作的好成效。二是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落实人员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做到行风评议和日常工作两不误。三是制订我馆《20xx年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方案》,把政风行风工作与文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馆务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构建健康蓬勃向上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氛围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更好地坚持正确的导向、更好地推动体制改革、更好地促进文化的发展、更好地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更好地推进勤政廉政建设。

(二)抓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认识,才能使行风评议工作人人自觉参与。

自4月下旬开始,我馆按照市纠风领导小组和市文广新局的部署,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通过动员和学习,使大家深刻领会政风行风评议的目的、意义和政风行风评议与加强作风建设的关系,政风行风评议与促进图书馆建设的关系,引导大家提高对开展行风评议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形成人人了解行评、人人参与行评的氛围。同时,全馆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以高度责任感投身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

(三)抓好自查自评工作才能找准存在问题促整改。

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走访服务对象、设立政风行风评议专用意见箱和电子邮箱(e-mail:ldlib@xxx.com)、评议电话0866-3823469 以及在图书馆网站开设“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专栏等,广泛收集对本单位政风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将社会各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及意见归纳整理,找准本单位在政风行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照政风行风评议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自查自评自纠,按“边查边评边改”的原则,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围绕本单位、本岗位和个人存在问题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认真抓好自查自评阶段工作的开展。一抓好科室和干部职工的自查自评工作。自转段动员大会以来,各科室和全馆干部职工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摆正思想,端正态度,积极参与自查自评工作,各科室和全馆干部职工都结合本科室、本岗位实际,进行认真的自查自评,写好科室和个人自评总结,共收到自评总结22份。在此基础上,我馆组织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共6人,对各科室进行了严格的评议,通过听科室汇报,查看资料,发放问卷调查,并对照评议内容综合评议打分,我馆流动分馆等5个科室,均被评为满意。二抓本单位的自查自评工作。通过召开各种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走访服务对象、设立意见箱和投诉电话等形式,广泛听取和收集社会、群众对我馆政风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对照行评的内容进行自查自评打分。自开展自查自评以来,我馆先后召开了干部职工、读者座谈会各1次,走访服务对象35人次,发放《政风行风评议问卷调查表》近200份,共收集到群众意见、建议10条,经综合,社会群众和服务对象对我馆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总体上是满意的,并给予较高的评价,服务对象综合满意度达95%以上,自评分96分。

(四)认真抓好整改,才能确保行风评议取得明显成效。

整改是整个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重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切实抓好这一阶段的工作。针对行风评议活动中评出的存在问题,如图书馆大楼亮化不足,墙体出现部分脱落、开裂等现象,使群众读书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图书管理人员服务读者观念还比较淡薄、服务意识有时还不够强;服务态度有时还比较冷硬;治安保卫工作仍需加强,读者失窃单车摩托车现象仍常有发生;个别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读者反映图书更新速度比较慢,跟不上时代步伐,满足不了阅读要求等等,经过核实有条件整改的,能迅速改坚决改;对整改条件不成熟的,要研究解决办法,拟定整改方案,做好反馈和解释工作:

——针对图书馆大楼亮化不足,墙体出现部分脱落、开裂等现象,使群众读书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的问题,我馆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抓好馆容馆貌建设,努力构建布局合理、优美、舒适的读书环境。积极做好各阅览室的美化、绿化、净化工作,为读者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对“图书管理人员服务读者观念还比较淡薄、服务意识有时还不够强,服务态度有时还比较冷硬”的问题,我馆以提高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为目标,切实加强服务建设,一方面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干部职工的职业培训,切实转变服务理念,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针对“治安保卫工作仍需加强,读者失窃单车摩托车现象仍常有发生的问题,我们以构建安全、稳定、放心阅读的图书馆为中心,加大巡查力度,抽出2名专职、1名兼职治安人员24小时巡查图书馆,大力加强图书馆的治安保卫工作。通过这些措施,防治并重地减少了失窃情况,成效显著,群众也感觉称心和满意。经咨询有关防盗报警专业公司意见、提交计划书,现已向市政府和财政申请拨款,尽快安装防盗监控系统,实现图书馆大楼的治安工作防治并联。

——针对“个别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专科业务建设,强化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读者的水平,积极实施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努力构造全民共同学习型的公共图书馆。每年定期选派1——2名图书管理人员参加省级图书馆的进修学习,同时,多邀请馆同行来交流学习指导。每年定期开办兴趣班、辅导班,让青少年在图书馆都能得到再学习、再教育、再进步。

——针对“图书更新速度比较慢,跟不上时代步伐,满足不了阅读要求”的问题,我们努力争取省、市地方财政的支持,确保定期定时划拨购书经费,购买新书、更新馆藏。今年初,又争取到省图书馆赠送的八千多册图书,已用于丰富馆藏和组建村级流动图书室。

(五)建立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巩固和发展行风评议的成果。

在开展行风评议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寓评于建,纠建并举的理念,不断巩固和发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的成果。能针对这次评议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及时修订完善管理规定、工作人员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促进政风行风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行风建设的努力方向

在市府纠风办、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具体指导下,在全馆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馆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收到了预期效果,达到了上级的总体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为契机,突出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做好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图书馆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进一步抓住存在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深刻剖析,强化宗旨教育,加强馆务管理,改善服务态度,确保服务成效。

进一步抓好整改。我们要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高度出发,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整改,勤奋工作,把政风行风建设引向深入,让党和人民群众满意,为推动图书馆事业全面向前发展。

进一步抓好广东流动图书馆**分馆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的工作,为更多的群众提供服务。

图书馆建议意见范文2

关键词: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建议

本文系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数字化时代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系统研究”系列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52WT1116

图书馆在用户服务中引入用户满意度(CS——customersatisfaction),是“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具体体现,是指用户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用户服务、设备与环境、人员素质等综合指标的实际感受程度或超出其期望值的一种心理状态。其机理是“建立在用户的知觉和期望之间的差距就是满意程度的大小——满意度”,即用户在接受图书馆各项服务过程中实际感知值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

在对读者满意度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图书馆读者满意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资源满意度、服务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资源满意度主要包括读者对纸质资源(学科范围、学术性、休闲娱乐性等)、电子资源(学科范围、学术性、更新速度、下载速度等)等的满意度;服务满意度主要包括读者对服务态度(尊重、热情、责任心)、服务广度(导读服务、咨询服务、检索技巧、定题服务、文献传递服务等)、服务深度(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等)等的满意度;环境满意度主要包括硬环境(馆舍布局、设备等)和软环境(办馆理念、文化氛围、服务环境等)的满意度。

本部分以此三种满意度为宗旨,设计了以下几个分类,分别从读者对服务满意度的态度、读者的阅读偏好极其原因、读者对馆服务的意见建议以及读者对本馆讲座培训的态度四个部分,对本馆的用户满意度做出了一个全面的分析。

1 对图书馆服务不满意时态度的调查

在图书馆读者满意的具体实践和学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读者满意指的是读者认为图书馆的办馆理念、服务行为、建筑和布局视觉已经达到或超过他们预期的一种感受。国际著名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认为:“满意是指一个人通过对一个产品或服务的可感知的效果与他期望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感觉状态。”

读者满意度是读者在接受图书馆服务后产生的对其服务质量的一组评估数据,是读者对图书馆办馆理念资源建设、服务行为、建筑和布局视觉满意程度的一种评价指标体系。当满意度较低的时候,读者可能会采取抱怨等方式来表达。我们对读者面对不满意服务时的通常态度做了调查,调查结果如图1:

由图1可见,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感到不满意时,只有38.6%的读者会采取给图书馆提建议的方式,49.3%的读者采取的是听之任之慢慢适应的态度,占了近一半的比例,这很不利于我们及时得到服务反馈的信息,应该采取措施鼓励读者多提建议多反映,还有少数读者会慢慢减少来馆次数(7.9%),还有读者会把不满意的服务传播给周围的同学和同事(4.1%),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改进和协调自身的工作,增强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进而保持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改进图书馆工作,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

2 读者最喜欢的阅览区调查

图书馆有很多阅览区,读者出于个人的年龄、专业和兴趣爱好等,对不同的阅览区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对此我们做出一个调查,了解读者对哪个阅览区更加偏好极其原因,以便对馆藏资源做出更合理的分配。调查结果如图2:

由图2可见,第七阅览区(文学类)和期刊阅览区是读者最偏爱的两个区域,分别占到了问卷调查人数的21.5%和16.3%,说明读者对文学类、期刊类的书籍比较偏好,我馆应加大这两类阅览区的书籍数量和流通速度,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其余专业类书籍读者偏好分布还是比较平均的,馆内书籍应该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另外很大一部分读者提到了自习室的问题,希望馆里开辟专门的自习室甚至是通宵自习室给同学专门用来学习,这也是

馆里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由图3可见,读者对某个阅览室偏好的原因中,“有专业类书籍”占了23.7%,说明本馆读者来馆还是以专业课学习为主;“有兴趣类书籍”占了19.2%,说明读者的兴趣爱好还是比较重要的;而“安静、有学习氛围”和“环境好、光线好”这两条分别占到了16.4%和12.5%,说明宽敞明亮安静的硬件环境对读者的吸引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有9.1%的读者选择了“服务好、方便”,说明本馆人员的服务质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3 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建议调查

The United States Office of Consumer Affair杂志调查表明:(1)当一个消费者不满意时,企业就会丧失40个新顾客;(2)当消费者不满意时,只有 4% 的人会表述他们的不满,96% 的人则什么都不说;(3)不满意的消费者会以8-16的倍率传播他们的不满;(4)91%的不满意消费者不会再接受该机构的产品或服务。

所以,读者意见反馈十分重要,将读者意见的收集贯穿于图书馆日常的每一项工作和服务中,据此来改进工作,这是关系到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大事。

对于读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都会予以充分的重视,图4和图5是本次问卷调查中对读者建议的搜集结果,图4是读者最希望增加的服务,图5是从馆藏资源、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以及本馆服务等几个方面来对读者的大部分建议进行的归类汇总:

由图4可见,在1800多份有效问卷答案中,有1664个读者把增设局域无线网作为第一选择,可见读者对wifi的需求十分迫切。另外,增设座椅、开设书店和超市都是读者最希望增加的服务选项,选择人数都达到了半数以上。这几项服务是目前我们最需要解决的难题,是决定读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5 分析与结论

针对这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5.1 建立读者意见反馈机制

图书馆可以设立读者意见平台,使读者可通过意见箱、意见簿、馆长及各部室主任电子信箱、网上留言板、来访、参加座谈会等方式,对图书馆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针对读者意见,应认真研究,依具体情况将处理结果及时地以当面回复、电话回复、网上回复和公示栏公示等方式进行反馈。

5.2 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建设对读者的满意度有决定性影响。为了增加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图书馆必须在考虑学校专业发展的前提下,把有限的经费用好。可以通过网上公布采访资源、设立参考馆员、成立采访委员会等措施,收集读者需求信息,确定馆藏建设计划和目标,从而保证馆藏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及特色性,满足读者的基本需求。

5.3 提高服务质量

馆员要善于观察,注意读者的阅读行为、心理变化,捕捉与挖掘读者服务工作中的亮点,用自身厚实的知识基础和娴熟的服务交流技巧,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应该开展咨询、导读等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服务,如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输服务、电子论坛及多媒体浏览等服务。

5.4 营造宽松和谐、人性化的借阅环境

在硬环境上 馆内书架、阅览桌椅等的摆放应以最方便读者利用为前提,尽可能地做到美观典雅,以保证读者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学习。馆内的绿植、超市、垃圾筒等基本设施要齐全,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在软环境上 要以读者满意为出发点构建图书馆办馆理念,营造人性化的信息服务环境,要塑造出团结协作、读者服务型的文化氛围。

读者满意度的提高是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需要图书馆这个整体的动态系统通过内部机制和结构的不断创新,通过重组业务流程、整合资源与服务、塑造良好的馆员素质、改善读者关系等各个环节协调运行,进而实现读者满意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 静.高校图书馆客户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J]. 情报杂志,2006(2)

[2]任红娟, 赵伯兴. 论图书馆用户满意度评价体系的建构[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6(3)

[3]喻志娟.读者满意度是衡量图书馆服务绩效的首要标准[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1)

图书馆建议意见范文3

摘要:文章分析了有效管理图书馆建议簿的作用,阐述为实现建议簿作用,馆员需要做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提出以有效沟通管理实现图书馆服务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2-0024-03

图书馆建议簿是图书馆与读者间以文字方式交流思想信息的一种传统沟通工具,馆员既是图书馆与读者间沟通的桥梁,也是维护沟通渠道畅通的管理者。笔者以流通阅览工作实践为例,分析管理建议簿的作用,阐述为实现建议簿作用馆员需要做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同仁重视对图书馆与读者间沟通方式方法的具体探讨,以有效沟通管理工作实现图书馆服务育人功能。

1管理建议簿的作用

1.1信息服务、信息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所谓信息管理,即通过周密的计划与控制来收集信息并实现良好的沟通。信息管理是为了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本文信息管理是对信息内容的管理,它涉及信息的整个生命周期――确定信息需求、开展信息收集或生产、加工处理、存储检索、提供传递、使用吸收、处置等。作为图书馆流通阅览馆员,通过建议簿进行信息管理工作,既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也为领导完善图书馆发展决策提供充分信息依据,以信息传播交流顺畅,提高工作效率。

1.2思想信息的沟通增加读者在图书馆的愉快体验

读者的沟通行为是建立在对图书馆服务功能的一定认同和对馆员一定期望的基础之上。馆员与读者间思想信息的沟通,真情的互动,馆员为读者提供的良好信息服务,增加了读者在图书馆的愉快体验和对馆员的信赖情感,有利于提升他们对图书馆工作的满意度。

1.3实现图书馆服务育人功能

1.3.1开展知识信息宣传教育活动,为读者弥补某些知识的缺失。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现代人对于“授人于渔”的相关知识信息尤为关注。馆员解答读者咨询时有针对地宣传介绍读者所需的相关知识信息,把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推向读者,引起读者兴趣,使其产生学习新知识、新信息的动力及相关行为。

1.3.2诚信的思想沟通和良好的信息交流满足人们求知求真心理,激发读者读书欲望。

思想沟通促进情感交流,思想沟通过程也是信息传播交流过程。信息沟通中馆员对读者的信任及其为读者“排忧、解难、释惑”的负责行为,体现馆员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尊重。这种信任与尊重成为激发读者读书欲望,产生文明借阅行为的情感基础,有利于避免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求而不得、心生怨气而导致的管理阵痛。

2对建议簿信息内容的管理

2.1信息的收集、整合、沟通与反馈

对信息的收集、整合、沟通与反馈是信息管理主要内容。对建议簿的信息管理内容主要有馆员收集整合读者对图书馆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读者推荐的相关书目等信息,将有关信息沟通交流于领导,在解答读者咨询或质疑的同时,有主次、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信息宣传教育活动。如宣传介绍馆藏资源、图书馆知识、图书馆服务新举措、针对事实开展相应的思想教育等内容。

反馈是沟通的重要环节,也是维护信息渠道畅通和有效信息沟通交流顺畅的前提。信息反馈的内容一是为读者反馈领导决策信息,以信息共享推动情感互动;二是为组织反馈决策信息所产生的实际后果,以吸取过去经验,更好规划未来活动。如馆员反馈于领导的信息之一是图书馆在完善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扩大服务范围等举措后,是否激活更多读者利用图书馆,是否提高文献利用率等内容。

2.2信息效应的引导

2.2.1及时纠正不良信息的负面效应,避免其传播造成消极思想和沟通失败。

信息效应是指信息内容对人的行为、认知和态度产生的影响效果。如当读者因图书乱架而在建议簿上表达其不满情绪时,馆员要反省工作问题,在建议簿上解释乱架原因;采取纠正错误的行为,避免在读者心理引起“破窗效应”,造成错误现象扩散。呼吁读者遵守阅览规则,尽量减少对阅后图书的错放。

2.2.2科学引导读者对图书馆的认知与行为,唤起读者对服务的要求,形成图书馆服务与读者要求之间良性循环。

“有事询问图书馆员”是写在建议簿上馆员对读者的承诺。馆员以发现的“问题”为中心,有主次、有针对地开展相应的图书馆知识信息宣传教育活动,科学引导读者对图书馆的认知与行为。同时利用建议簿自由、平等、开放、易保持的特征,让更多读者在信息交流中受益,对工作提出要求,形成图书馆服务与读者要求之间良性循环。

2.3鼓励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监督与评价

接受读者对工作的监督与合理评价,是馆员反省工作并提升工作品质的动力之一。一时错误不可怕,就怕连续错误;馆长将部分管理权交给馆员,馆员就要负责任。读者的监督与评价,也会唤起工作环境中馆员与读者更多的自律与他律行为。如有读者留言“环境相当好!只是请老师们有时说话声音小点,谢谢老师的辛苦工作!书排放得很整齐”。这说明当初馆员虽然较好地完成阅览与书库的日常管理,但疏忽了自身说话声音对读者阅览环境的影响。知错就改,馆员的工作依然热情,阅览环境保持了安静,由此可见工作品质的提高离不开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监督与评价,离不开馆员对工作的细节管理。

3实现建议簿沟通功能的管理方法

3.1以管理的科学艺术美吸引读者关注

3.1.1宣传介绍并保管好建议簿,以形式的艺术美吸引读者。

首先,艺术美来源于宣传介绍的技能。馆员要把握人际交往中的“首因效应”,努力使自己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产生积极作用。如在恰当时间、场合,以整洁外貌、文明朴实语言面向读者宣讲设置建议簿的目的、作用,鼓励读者留言,并且在建议簿上写下这些内容,让更多读者随时浏览从中受益。其次,将建议簿放在读者易于发现、便于留言的地方。建议簿沟通方式不受面对面交流环境、气氛、身体语言等诸多限制,可以无记名的自由表达,满足部分读者不愿留名的心理。再次,保持建议簿完整、整洁,要求馆员文字表达朴实简洁、规范易懂、字体端正等,以形式的艺术美给人以视觉美感。

3.1.2以信息管理内容的科学美吸引读者。

首先,科学美来源于实践、重在求知求真。建议簿的生命力来源于工作中馆员对读者意见、建议等思想信息的管理,来源于馆员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内容的针对性、有用性、时效性,是信息管理科学美的原因之一。其次,科学美又是一种揭示客观规律、满足人需要的理性美。信息管理科学美原因之二是馆员对信息收集和信息沟通过程的科学管理,是馆员对自身专业知识、图书馆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正确运用。 如有读者问“图书馆的过期杂志可以卖给学生吗?”对此负责该阅览室的馆员回复为“图书馆过期杂志不可卖。将在工作人员系统整理后装订为合订本,成为供读者借阅的文献资源”。还有些读者根据自身需要向图书馆推荐优秀书刊目录,如《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音乐》等内容。馆员了解信息后立即排查确认读者所推荐书刊为馆藏没有,再将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反映给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3.2反馈是沟通的重要环节

第一,反馈信息于读者,维护信息渠道畅通。

馆员根据读者需要将领导的决策信息反馈于读者,既维护信息渠道畅通,同时也树立了读者眼中馆员的诚信形象。

第二,反馈信息于领导,支持图书馆工作发展。

行动是最好的沟通, 解决问题是信息效应的直接体现。在第二年的文献采购中馆领导采纳了馆员提供的信息,补充了《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音乐》、《开发实战宝典》等内容的书刊。图书馆以有效行动弥补了工作中的不足,提高了读者对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也激发了读者与图书馆更多的信息交流,为领导完善图书馆发展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依据。

3.3掌握一定沟通技能

3.3.1馆员以一定的人际沟通技能与读者达成沟通观念的共识与思想情感的共鸣。

技能主要有:学会促进与读者对话的行为和技巧;学会换位思考,为读者谋最大利益;馆员增强在沟通中的主导意识、控制力和对问题的灵活处理能力。

现代图书馆对期刊的现刊管理多为全开放式开架阅览,因为馆藏各类现刊与其本年度内期刊放在一起管理,期刊种类多、数量大、内容丰富,深受读者喜爱,结果是读者人数多、文献利用率高,期刊时有乱架现象,因而有读者提出“杂志的位置经常错,应当改正”;“请工作人员在整理杂志时动作轻缓些(书架是铁皮的),否则我会上网向馆长反映”的意见。对此馆员应立即增加巡库与整架次数,纠正乱架现象,并在建议簿上回复读者,引导信息产生积极效应。

3.3.2读者与馆员形成目标相对一致的共同管理行为。

思想共识、情感共鸣产生了行为的共识。思想信息的有效沟通,唤起更多读者对沟通行为的共识和参与图书馆管理的热情,他们需要沟通、愿意沟通、甚至与馆员形成目标相对一致的共同管理行为。如针对现刊乱架问题,有一位读者在建议簿上写道“作为图书馆的常客,第一次留言请同学们在阅读杂志时记住位置,准确还原杂志,以免影响后面同学造成‘汽车追尾事件’万般无奈找不到位置后乱放,建议管理员作一下宣传”。读者的热情让我们感动,激励我们想出改进工作的方法:①上班期间勤于巡库,发现乱架及时纠正,避开读者阅览高峰期大规模整架,把彻底整架放在每天读者人数少时进行,不因翻动书架的声音影响读者阅读。②坚持馆里为读者开放阅览时间的规定,不因整架工作提前闭馆,保证读者阅览时间满时满点的权利。③改变书架标签的设置,使之位置更醒目、内容更清晰规范。④做相应宣传工作。

4小结

沟通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观念和思想,是对建立一种关系的认同。馆员以建议簿为思想沟通平台,管理图书馆与读者间“生生不息”相为呼应的信息沟通,彰显图书馆独特的文化精神。然而要构建图书馆与读者间沟通文化,还需要将建议簿管理与开展图书馆网上咨询服务、图书馆宣传等工作结合起来、互补有无,才能更方便、更广泛的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实现图书馆服务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美)多丽斯・A・格拉伯著,张熹珂译 .沟通的力量――公共组织信息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

\[2\]谢阳群.关于信息管理\[J\].图书情报工作.2011(2):6.

图书馆建议意见范文4

关键词 国立北平图书馆 委员会制度 法人治理结构

分类号 G259.29

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16.04.017

1 引言

本世纪初,我国图书馆学界开始进行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的理论研究。2007年之后,深圳图书馆等开展了试点工作。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重点任务之一便是文化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即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机构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随后,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也把稳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试点作为2014年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文化体制改革进入了实施阶段。

对于主管机构和广大文化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法人治理结构是一个新事物,其理论依据、运作方式都与既有管理体制有明显差异。如何设定理事会的职能与权限、如何确定理事会的人选、如何界定理事会与政府主管机关的关系、如何协调理事会与馆长的权责,诸多问题摆在决策层的面前。近年来,图书馆学界从多角度探讨了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问题,介绍了国外图书馆理事会(董事会)的成功范例,也总结了国内各图书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试点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打下了基础。

返观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史,民国时期中国图书馆界曾有过非常成功的法人治理实践,1930年代的国立北平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委员会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总结这一本土案例的历史经验,对于当前探索并健全图书馆理事会制度,无疑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2009年出版的《中国国家图书馆馆史》对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有比较概要的介绍,但限于史书的体例,未能进行深入剖析。本文拟对该委员会的成立、章程、人员、运作情况,作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以期为当前的实践提供参考。

2 运作机制

早在1925年,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基会)便与教育部订有合办京师图书馆的协议,但因教育部无法如约拨付经常费,协议暂缓实行;中基会转而自办北京图书馆,后更名为北平北海图书馆。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以后,此事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1929年7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与中基会董事会议定《合组国立北平图书馆办法》(以下简称《合组办法》)、《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组织大纲》(以下简称《组织大纲》)。同年8月,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成立,当月31日接收国立北平图书馆与北平北海图书馆,将二者合并重组为新的国立北平图书馆。

2.1 职权与组织

《合组办法》第二条规定:“国立北平图书馆一切进行事宜,由教育部及董事会合组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主持之。”《组织大纲》则规定,委员会“每年应将会务经过报告于教育部及董事会”。也就是说,北平图书馆委员会是该馆的最高决策机构,有关该馆的一切事务均由委员会决定。作为该馆主管机构的教育部,与提供该馆事业发展经费的中基会,都没有直接干预具体馆务的权力,但委员会应向教育部及中基会汇报馆务。

《组织大纲》第三条规定了委员会的职权,共计9项:审议办馆方针及进行计划;向教育部与中基会推荐馆长、副馆长人选;审核预算决算;保管馆产;筹划经费;审定馆章;审查馆长推荐的职员;审定合同与契约;审议或提议其他重要事项。这九项囊括了发展规划、人事、财务等所有重要馆务。

《组织大纲》第四条规定了委员会的组织办法:设委员长、副委员长各一人,代表该会处理一切事务;设书记一人,掌管一切文件;会计一人,掌管经费收支。以上四位职员,都从委员中选举产生,任期各为一年。

《组织大纲》第四条规定,该委员会因事务需要,可设置分委员会;并可酌情聘用雇员,协助处理相关事务。

2.2 委员当选与更新机制

委员的选任与更新机制,是关系到该委员会能否有效行使职权的重要因素。《合组办法》第三条规定:委员会设委员九人,馆长、副馆长为当然委员。《组织大纲》明确规定了当然委员以外的其他七位委员的选任办法:第一任由教育部聘任,并分别指定其任期,其中任期一年者二人,二年者二人,三年者三人;此后委员缺额“即由委员会自行推补”;自第二任开始,委员任期均为三年。

该委员会的成员更新机制有着鲜明的特征:首先,缺额自行推补,意味着包括教育部、中基会在内的其他机构,都无法干预其成员组成,不能向委员会安插人手,这使得该委员会自成立之日起便成为一个独立的、自足的机构实体。其次,每年改选二至三人(约三分之一)的制度设计,使得该委员会的成员在不断更新的同时,保持相对稳定,这对于办馆方针的延续与稳定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组织大纲》明文规定“委员皆属名誉职”。换言之,委员们并不在北平图书馆领取薪酬,与馆方没有利益纠葛,出任委员完全是出于推动学术文化事业的热忱。

2.3 议事程序

《组织大纲》规定,委员会至少每三个月开常会一次,由馆长报告馆务;可不定期召开临时会,由委员长召集;开会以五人出席为法定人数,未出席者可用通信方式投票。

3 运行实践

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自1929年8月组建,平稳顺畅地工作到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抗战期间,馆务播迁,委员星散,无法正常开会,但事关该馆存续与发展的重要事务仍由委员会决定。抗战胜利复员之后,委员会的活动不见于记载,馆内则建立了由各组主任参加的馆务会议制度。从目前所见资料看,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的运行时间长达十四年(1929-1943),其中比较稳定的为全面抗战爆发前的八年。

3.1 委员人选及其更替

1929年两馆合组时,教育部聘任的9位委员是:陈垣(委员长)、任鸿隽(副委员长)、马叙伦、傅斯年、刘复、周诒春、孙洪芬(兼会计)、蔡元培、袁同礼(兼书记)。正副馆长之外的7位委员中,由教育部提名者4人,中基会董事会提名者3人。

此后至1937年,委员会成员及其职务屡有变更,综述如下:1930年秋,马叙伦担任副委员长;1931年10月,委员会职员改选,周诒春任委员长,刘复任副委员长;1932年9月,马叙伦任满,委员会选举胡适继任;同年10月,以通信方式改选委员会职员,胡适任委员长,傅斯年任副委员长;1934年7月刘复病逝,同年9月推举蒋梦麟继任;1935年10月,委员会职员改选,蒋梦麟任委员长,傅斯年连任副委员长;1936年春,任鸿隽转任国立四川大学校长,不能兼顾馆务,辞去委员职务,委员会公推秦德纯继任;1937年11月,公推任鸿隽接替秦德纯。

目前所见抗战期间的委员会会议记录仅有3次,其中1938年3月11日、1940年4月16日会议出席人均为抗战前担任委员的人士,1943年6月2日的会议则另有叶企孙、翁文灏2人出席,表明抗战中期委员会曾经改选。

十四年间,担任过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委员的人士共14人,对于一个员额9人的委员会来说,因改选、逝世、辞职而离任的委员人数所占比例非常小,委员组成保持相对稳定。这使得委员们能充分熟悉馆务,且能关注北平图书馆事业的长远发展,颇具积极意义。

3.2 委员会的运作

根据《组织大纲》,委员会应每3个月开会一次。委员会成立之初的1929年8月至1930年6月,共开会5次,平均2个月一次。又据1931年6至1937年3月(共70个月)的会议记录,委员会共开会25次,平均2.8个月开会一次,完全符合《组织大纲》的要求。

从目前刊布的文献资料看,《组织大纲》规定的委员会职权在运作实践中都得到了良好贯彻。下面逐项各举数例,以略见委员会实际运作方式的概况。

3.2.1 审议办馆方针及进行计划

这方面比较突出的事例是抗战初期国立北平图书馆何去何从的抉择问题。卢沟桥事变之后,袁同礼感到在敌占区难以继续开展工作,遂率部分同仁南下长沙设立办事处,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组的长沙临时大学合作,创办长沙临时大学图书馆。后来长沙临时大学西迁昆明并改名为西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图书馆亦随同西迁,在昆明设立办事处,1939年起遂以之为馆本部。

这一过程经历了诸多波折,各方对办馆方针的意见存在较大分歧。中基会董事会最初坚持袁同礼必须回北平主持馆务,不同意馆务南迁、西迁;而以袁同礼为代表的馆方则坚持南下、西迁,坚决反对返回北平,教育部对此持支持态度。在卢沟桥事变突起之际,委员会成员大多数随国立机关南撤,仓促间无法正常召开会议,作出决策,袁同礼率领部分馆员南迁,最初并没有得到委员会的授权,这是此后发生争执的重要原因之一。双方争执过程中,北平图书馆委员会作了大量工作。

卢沟桥事变之后不久,馆方即向各委员发函,征询对善后办法的意见;委员们则积极回应,如傅斯年在当年10月4日向委员长蒋梦麟、副馆长袁同礼回函,阐述他的看法。1937年11月至次年1月,委员孙洪芬与袁同礼有多次通信往来,主题均为馆务。1938年1月,委员会作出决议六条,接受中基会关于授权司徒雷登负责维持在平馆务的决定,并建议中基会同意馆方与临时大学的合作。1938年3月11日,委员会在香港召开谈话会,决定在平馆务维持办法、与临时大学合作办法、北平以外书籍存置办法等馆务方针。

委员会的这些决议陆续获得教育部和中基会董事会的认可,此后国立北平图书馆立足西南拓展业务,在搜集西南文献、搜集抗战文献、争取海外援助、出版图书期刊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委员会对办馆方针的把握,对抗战时期北平图书馆事业的延续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2.2 向教育部与中基会推荐馆长、副馆长人选

1940年3月,蔡元培馆长去世之后一个月,北平图书馆委员会在香港九龙召开会议,议决在馆内为蔡馆长立碑纪念,并建议教育部与中基会将袁同礼副馆长升任馆长,同时取消副馆长职务。这一决议终获教育部采纳,1943年任命袁同礼为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长。

3.2.3 审核预算决算

抗战前,北平图书馆的预算决算都由委员会审核。比如1931年6月6日第一次会议,第一项议程便是“审核下年度预算”,即1931年7月至1932年6月的年度预算;议决事项的前三项,分别为下年度经常设备费、出版费、购书费预算。同年9月21日的第五次会议,其第一项议程即为“审核图书馆上年度经常费及建设费决算”。此后直至1937年夏,无不如此。

3.2.4 保管馆产

1929年8月,国立北平图书馆与北平北海图书馆合组,当月27日教育部根据《合组办法》连下两道训令:其一致北平图书馆,指令该馆将“所有图书及设备”移交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其二下达给该委员会,令其“于本月内前往接收”。9月2日,该委员会致函教育部,呈报8月31日接收情形:“按照图书目录将各种图书分别点收,并将收支簿记、银行往来存款折据及各项设备一一检查,接收清楚。”可见国立北平图书馆的馆产,从合组之日起,便处于该委员会的监护之下。

1933年,日军步步进逼,华北局势日益紧张,国民政府决定将北平文物精品南运避祸。当年1月12日,馆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决定馆藏善本“应暂寄存于安全地点”,需寄存者为善本罕传本、唐人写经、方志稀见本、四库罕传本、内阁大库舆图等五类,并议定了装箱手续:“各箱一律贴本馆专条,并由装箱人负责签名,开列装箱清单,以备存查。存放时应将存放人(公推胡适、任鸿隽、袁同礼为存放人)签名印鉴送交保管之银行,凭签名信件提取书籍。”三位存放人均为委员会委员,而以委员长胡适居首。这种安排,明确体现了委员会保管馆产的职责。

3.2.5 筹划经费

委员会多次为北平图书馆筹划经费。比如第十一次会议讨论了“请教育部拨给购书费案”,决议第二年“由本委员会示请教部将购书费列入中央教育文化预算”。又如1937年3月29日第二十五次会议,决议“由委员会函请教育部自下年度起在国家文化事业费预算项下每年拨付购书费两万元”。

3.2.6 审定规章

比如1930年11月25日委员会向教育部报告会务,罗列的十项议决议案之三,便是“通过《图书馆组织大纲》及各项暂行规则”。又如1933年5月26日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讨论了北平图书馆提出的出版品流通办法,决议“原则上赞成通过”。1933年12月6日第十一次会议,又通过“借印馆藏图书规则八条”,并增加“凡借印本馆图书者须于卷端声明底本为本馆藏书”一条。

3.2.7 审查馆长推荐的职员

北平图书馆新聘员工,均由馆长提出推荐,提交委员会审核。如1931年6月6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议决事项第四项即为“审查馆长推荐之职员,编纂委员刘节、王庸,馆员陈贯吾、张秀民、徐俊”。馆内部门主管的任免也由馆长提案,委员会审核。如严文郁回国后担任编纂部兼阅览部主任,即由1933年12月6日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参与对外交流、业务培训的馆员人选,也经由同样的程序确定。如委派汪长炳前往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任交换馆员,便经过1932年2月16日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讨论并作出决定。

3.2.8 审定合同与契约

比如第十一次会议议决事项的第一项,便是“审定北平C与商务印书馆影印善本合同”,通过了该合同,同时要求对第六条进行修改。又如1934年袁同礼赴海外考察期间,“拟与俄德两国订立交换书报合同”,提交委员会审核,1934年11月27日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议决该案暂予保留,俟袁副馆长回国报告详细经过,再行讨论”。到1935年2月8日第十七次会议,此项交换书籍合同方才审核通过。

3.2.9 审议或提议其他重要事项

比如善本南运。1933年1月12日,馆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决定馆藏善本“应暂寄存于安全地点”,需寄存者为善本罕传本、唐人写经、方志稀见本、四库罕传之本、内阁大库舆图等五类,还议定了装箱手续E34]。同年4月27日,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定,再装箱善本一百箱寄存。5月26日第十次会议,又决定将四库罕传本、全部方志、西文整部专门杂志装箱寄存。当年5月,233箱善本分别寄存在平津两地的安全地点。这些善本最终南运的决定,则是1935年11月23日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作出的。

北平图书馆与教育部之间关于善本南运事务的交涉,也大多由馆委员会承担。如1933年5月2日,教育部向蔡元培、袁同礼两位馆长发出密电,指令精选馆藏珍本南迁避寇。次日,委员长胡适致函教育部次长段锡朋、国防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钱昌照,说明珍本寄存北方、暂不南运的理由。1935年11月23日教育部指令善本南运的密电,抬头为“蒋校长亲译教密K转傅孟真先生、袁守和先生鉴”,其时清华大学校长蒋梦麟为馆委员会委员长、傅斯年为副委员长。两天后,馆委员会即致函教育部,报告运书情形,并请拨装运经费。

又如暂代主持馆务。1934年2月至12月,袁同礼奉命赴欧美考察图书馆事业。出访期间,委员会推举委员孙洪芬担任副馆长,代替袁同礼主持馆务。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当时袁同礼正好在港办理运书事宜,不幸数月间音讯全无,馆务工作主持乏人。北平图书馆遂经中基会董事会商议后,于1942年3月5日呈文教育部,“在袁馆长未有消息以前,公举本馆委员会蒋委员长梦麟暂行主持馆务”。

3.2.10 设置分委员会

北平图书馆委员会先后设置过两个分委员会:建筑委员会与购书委员会。这两个委员会都承袭自北平北海图书馆。建筑委员会成立于1927年9月,主管文津街馆区新馆建设事宜。合组之后,该委员会进行改选,周诒春任委员长,丁文江、袁同礼、刘复、戴志骞、任鸿隽、孙洪芬任委员。1931年新馆舍建成之后,建筑委员会随即解散。

购书委员会的职责为:制定购书方针及计划,审核购书费概算,介绍及审核图书。1931年10月,北平图书馆委员会决定购书委员会分为中文、西文二组。先后担任购书委员会中文组委员的有陈垣、陈寅恪、傅斯年、胡适、顾颉刚、徐鸿宝、孟森、赵万里(兼书记)等,西文组则有丁文江、胡先骗、陈寅恪、傅斯年、任鸿隽、孙洪芬、王守竞、张子高、叶企孙、陈受颐、江泽涵、严文郁、梁思永、顾毓L、谢家声、张印堂、姚士鳌、叶公超、顾子刚(兼书记)等,均为各学科最优秀的学者。他们在北平图书馆的购书事务中,发挥了咨询与决策的重要作用。

如上所述,国立北平图书馆的重要馆务均由委员会作出决定,其执行过程受委员会监督,与教育部的相关磋商也多由委员会承担。委员会在一系列事关国立北平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大事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对国立北平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贡献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百年发展史上,20世纪30年代是第一个事业大发展时期,不仅在馆藏建设、目录索引编纂、学术服务、人才培养及学术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奠定了该馆此后的业务格局,为后来的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这些成就的取得,固然与馆长选任得人、经费来源较有保障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然而更重要的是,这与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这一管理机制的建立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注意到,北平图书馆快速稳健发展的20世纪30年代,正好是委员会运作顺畅而有力的时期,二者的重合不是偶然的,它提醒我们注意委员会制度对该馆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从中总结历史经验。

4.1 确保国立北平图书馆的专业机构地位

北洋政府时期,京师图书馆作为教育部的直属机构,馆长照例由教育部次长兼任。当时政局动荡,政府更迭频繁,馆长也随之频繁更换。1912年至1929年的18年间,京师图书馆共经历了17任馆长,平均在任时间仅1年;更换最频繁的,要数1922、1925两年,分别更换了4任馆长;而任馆长次数最多的马叙伦,3个任期加起来仅有11个月。领导层如此频繁地变动,使得京师图书馆馆务无法走上正轨,屡屡陷入困境。

教育部与中基会订定的《合组办法》,明确规定“国立北平图书馆一切进行事宜”由馆委员会主持。在至关重要的人事制度方面,《合组办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馆长、副馆长“由委员会推荐,经董事会同意,由教育部聘任之”,将馆长人选的选择推荐权赋予委员会,中基会仅保留审核权,教育部则保留聘任权。种种制度设计,其目的都是使“图书馆行政避免政潮”。

根据该委员会《组织大纲》,委员会初次聘任时的人选由教育部与中基会推举,而此后委员出缺即由委员会自行推补。这就是说,委员会一旦成立,便成为一个独立机构,其成员任免不受其他机构支配。作为主管机关的教育部与中基会,都无法干预委员会成员的更替。它们的主管权主要体现在委员会初次聘任时的人选决定权,而没有直接干预馆务的权力,对馆务的指令须通过委员会方能下达馆长执行。这一运作模式在善本南迁等一系列重大事务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这些制度设计最重要的意义,便是从法理上确立了该馆作为专业机构的地位,使之独立于政治波澜,降低政府变动与官员更替对北平图书馆的影响,从而避免政局动荡干扰馆务发展。这在国家政令尚未统一的当时,是颇有针对性的。对政局稳定的时期来说,这种制度设计也不无参考价值,因为它能够限制行政力量对专业事务的干预,为专业机构依照事业发展规律、秉持专业精神开展业务工作提供制度上的支持。

4.2 确保国立北平图书馆的正确办馆方针

如上文所述,十余年间担任过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委员职务的,计有陈垣、任鸿隽、马叙伦、傅斯年、刘复、周诒春、孙洪芬、蔡元培、袁同礼、胡适、蒋梦麟、秦德纯、叶企孙、翁文灏等14人。他们中,陈垣、傅斯年为历史学家,马叙伦、胡适是文史研究名家,刘复是语言学家、文学家,任鸿隽、孙洪芬为化学家,叶企孙为物理学家,翁文灏为地质学家,袁同礼则为图书馆学家,都是当时的知名学者。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的便有叶企孙、翁文灏、胡适、陈垣、傅斯年等5人,委员们的学术水准可见一斑。不仅如此,他们中还有多位教育界、学术界的领袖人物,如陈垣曾任教育部次长,又长期担任辅仁大学校长;任鸿隽曾任东南大学副校长、四川大学校长,还是中国科学社的创办人之一;马叙伦曾任教育部部长;傅斯年是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创办人,后来担任过北京大学代校长、台湾大学校长;周诒春曾任清华学校校长;蔡元培历任教育部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加入委员会时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蒋梦麟曾任教育部部长、北京大学校长;叶企孙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理学院院长。多位委员曾出任政府要职,除几位任教育部部长、次长之外,抗战期间翁文灏任经济部部长、周诒春任实业部部长、胡适任驻美大使,他们在政界也颇有影响力,具备为北平图书馆寻求外部支持的条件。

14位委员中,只有秦德纯一人不是知名学者或文教界领袖。秦德纯出身西北军,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北京陆军大学,受过完整的军事教育。1935年11月任北平市长兼二十九军副军长,期间对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刊载批评言论持宽容态度,得到文教界人士欣赏。1936年任鸿隽辞去委员职位时,北平已经三面被日军包围,成为一座危城,北平图书馆的善本书业已装箱寄存稳妥地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推选地方当局的最高长官兼任委员,实有借重其在军政界的地位为北平图书馆谋求安全生存环境的意味。秦德纯的当选,实为特殊情况下的权宜之计。

委员人选以知名学者、文教界领袖为范围,与北平图书馆作为学术服务机构的性质是非常切合的。他们因自身从事学术研究或长期领导学术机构的缘故,对学术服务的需求颇为熟悉,因而在主导北平图书馆发展方针时,必然会从便利学术研究的角度开展规划、制定计划。不符合学界期待的提议,很难在学者主导的北平图书馆委员会中获得支持。这一机制保证了学者办馆的正确方向。

委员们在这方面的作用与贡献,可以1934年否决采购出土楚国铜器提议一事为代表。当时,北平图书馆有意购买安徽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墓被盗掘而流落市肆的部分铜器精品。9月7日,馆委员会委员兼购书委员会委员陈垣致函北平图书馆,反对馆方挪用中文购书经费购买这批铜器:“此项古物应否保存是一事,本馆应否购买又是一事。如果此项古物值得保存,中央博物馆及安徽博物馆应先购置。区区贰千四百元,中央及省府何至无办法,而必欲售归本馆。本馆经费并不充裕,且系图书馆,非兼办古物馆。古物日有出土,此端一开,本馆恐无此力量。在中文购书费内挪购,理由亦似不充足。……拙见如此,仍请公决。”陈垣明确地阐述了他对图书馆性质与功能的观点:图书馆以书籍为主要收藏范围,铜器等文物的保存保护则为博物馆的职责,两者有着清晰的职责分工。这一坦率而深刻的论述,对于北平图书馆作出符合自身事业发展需要的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决”的结果,否决了馆方挪用中文购书经费购买这批楚铜器的提议。后来,中基会出资购得这批铜器,连同该会旧藏明清陶器佛像,一并寄存北平图书馆。

5 结语

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是以美国制度为蓝本建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吸收了欧美发达国家图书馆董事会制度的成功经验。西方世界的图书馆理事会制度起源于美国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创立时间是1848年,到20世纪20年代已经实施了八十年左右。理事会制度被视为比较合理的图书馆管理体制,当时已广泛应用于美国。

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的主要制度设计承袭自北平北海图书馆。该馆由管理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建立,其管理制度与运作方式比较多地借鉴了美国的成功模式。北平北海图书馆开办三年有余(1926-1929),在扩充馆藏、延揽人才、建筑新馆、学术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证明其管理方式是非常成功的。合组后的国立北平图书馆沿用并发扬了这一制度,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图书馆建议意见范文5

[关键词]CIC图书馆联盟 电子资源 集团采购

[分类号]G253.1

集团采购是指在行政上有隶属关系或在业务上有合作关系的信息资源机构,为了避免资源重复浪费、提高信息资源采集效率、节省资金和共享信息资源而结成统一的联盟,共同采购信息资源。随着电子资源种类和购买费用的日益增加,图书馆联盟大都选择组成集团的方式购买电子资源,目的是以联盟集团的力量同数据库商进行谈判,用尽可能优惠的价格争取到更优质的服务。国内外许多图书馆联盟都成功运用了集团采购的方式,如OhioLINK、CIC、ICOLC以及我国的CALIS,它们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本文就以CIC的图书馆联盟为例,分析其集团采购电子资源的方式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1 ClC及其图书馆联盟

1.1 CIC

CIC全称为“机构性合作委员会”(committee 0n Insfitu―tionalCooperation),成立于1958年,是跨美国中西部8个州的12所研究型大学联盟,其成员包括芝加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印地安那大学、爱荷华大学、密歇根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西北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普渡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中心设在伊利诺伊州。

CIC的使命是通过资源共享及各种合作活动来提升各成员大学的学术水平。主要工作有合作开展海外培训项目,合作购买资源及获取电子资源的使用许可证,为教职人员的发展制定计划,合作获取图书馆资源以及建立资源共享网络。因此,CIC各成员大学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被看成是一个典型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联盟。

1.2 CLI

CIC成员图书馆的合作历史由来已久,但直到1994年才在CIC,总部建立了一个“图书馆先导活动中心”(The CIC Cen-ter forLibrary Initiatives,简称CLI)来统筹、协调、规划联盟图书馆的所有合作活动。CLI由15个职能不同的工作部组成,他们有各自的行动计划,阶段项目和研究议题,负责开展不同领域的图书馆合作活动。其中,电子资源的集团采购工作主要由馆藏发展和电子资源主管工作部(Collection De―velopment Officers/Electronic Resource Officers,简称CDOs/EROs)负责。从1994年起,CLI代表其成员馆向各大数据库商购买和引进了数百个数据库,为联盟节省了3000多万美元。

CLI的目标是联合各成员图书馆的资源,实现资源获取的最优化;使图书馆的成本、时间、空间节省最大化;为图书馆员创造一个合作环境,解决他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2 ClC的电子资源集团采购

2.1 集团采购的组织和管理

CIC拥有一套严密的管理组织来负责电子资源的集团采购工作,大致可分为四个层级:CIC办公室一CLI―CLI的电子资源主管工作部(EROs)一采购行动协调人(coordinator),每个层级负责采购过程中的不同工作:CIC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CIC的各种采购活动,促成大学中的不同团体在采购上的合作,CLI是连接数据库商与CIC成员馆的桥梁,主要负责谈判与签约工作,具体包括审查采购建议书、与数据库商谈判、代表联盟签约、向成员馆筹集采购经费、开展后续服务等,EROs由各成员馆的电子资源主管(ERO)组成,主要负责评估采购建议书,包括向成员馆和CLI各工作部征求意见,随时跟踪并向成员馆最新谈判信息等,采购行动协调人的主要工作是发起某次采购活动,收集成员馆意见并撰写采购建议书。

为保证集团采购工作能长期有效地开展,CLI还制定了一个包含多个子项目和服务的“联盟协议计划”,对电子资源的采购活动进行规划部署,并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

2.2 集团采购的基本原则

CIC在电子资源集团采购上的原则和规范在它的多份官方文件中都有明确的阐述。《CIC联盟图书馆合作采购电子信息资源指导方针》中指出:采购的电子资源应该有利于大学科研目标的实现并与图书馆的使命相符,电子资源必须经过每个成员馆的评估,计划采购的电子资源最好是某一学科领域内的关键性资源,该资源对其相关学科的发展能够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cIc电子馆藏特别工作组近期先导任务的指导原则》第三部分专门论述了联盟在许可谈判中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包括授权用户的权利、资源的使用范围、图书馆应享有的服务、数据库商的义务等等。在《CIC电子资源许可贸易的首选实践》中还细化了集团采购过程中的各项规范,包括电子资源的选取原则、价格原则、内容原则、获取原则、许可原则和管理原则。

2.3 集团采购的步骤

CIC电子资源集团采购大致可分为6个步骤(见图1):

・提出荐购清单。CIC组织采购的电子资源一般来自三个途径:某一成员馆的采购计划,学科专家的推荐,电子资源馆藏特别小组的推荐。

・调查后做成建议。包括发起采购行动,提出申请,开展调查,撰写采购建议书,搜集成员馆反馈意见。这些工作都由协调人完成。

・整理调查结果并评估。EROs会根据成员馆和CLI各工作组的意见对采购建议书进行评估。

・CLI审核。协调人与其所在馆的ERO会将最终的采购建议书和参购馆名单提交给CLI进行最后审核。

・CLl与数据库商谈判,并将谈判好的许可协议交给EROs做最后的定夺和签署。

・CLI代表成员馆与数据库商签约。

2.4 集团采购的许可协议

电子资源的许可协议是出版商与图书馆间就电子资源使用及服务上的相关问题所达成的契约,它实质上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协定,用于界定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于现行的知识产权法不完善,在规范电子资源的使用和知识产权保护上常常显得无所适从,使得围绕许可协议签订的谈判常常遇到难题。因此,许多机构和组织开始研制一种许可协议的理想范本――模型许可证(model licence),来规范许可协议的内容,指导谈判。它将许可协议中各项条款的规范及谈判的原则事先制定出来,作为每一次谈判使用的蓝本,买卖双方可以就这个文本中的每一条内容进行协商,来完成最终的协议。

CIC制定的《标准化协议语言》就相当于一个许可协议模型,对谈判中的常规性问题和一般许可协议中应该包含的内容和条款进行了规范。它由九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授

权用户的界定,第二部分对产品的授权使用与合理使用的规定,第三部分是对解决法律纠纷的规定;第四部分是关于赔偿的说明。第五部分是对违约和协议终止的说明;第六部分是对数据库商责任的规定;第七部分是非侵权保证;第八部分是对图书馆因经费问题中途退出协议的说明,第九部分是对电子资源使用信息处理的规定。

2.5 集团采购的合作伙伴

CLI在集团采购中拥有众多合作伙伴,合作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图书馆之间,集团采购的对象也扩大到了电子资源之外。在电子资源采购上,CLI最主要的合作伙伴是CIC的首席信息主管工作部(cIOs)及CIC采购联盟(cIc PurchasingConsortium,简称CICPC)。

CIOs开展的集团采购活动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领域,它与CLI的合作最早开始于解决远程获取电子资源的问题。自从CIO采购许可贸易特别工作组(Clo Licensing Task Force)成立以后,该小组就与CLI进行了更为紧密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合作购买电子资源的配套软件以及获取相关技术的集团许可证上。而1998年成立的CIC采购联盟则在多次电子资源的集团采购活动中给予CLI有力的协助。此外,CLI和CICNet还合作建立了一个“联盟协议跟踪”站点,专门记录和保存每一次集团采购的许可协议信息,并随时更新和补充正在谈判的许可协议内容,以便成员馆及时了解和跟进。

此外,CLI还曾与威斯康星大学合作,为联盟中的所有图书馆购买了Beilstein公司的Crossfire数据库。CIC办公室也曾促成密歇根大学与美国数学学会合作,使CIC所有成员的图书馆能够通过密歇根大学图书馆的联机公共目录获取数学学会的档案和最新资源。

3 CIC电子资源集团采购的成功之处及其启示

早在1998年,CALLS就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电子资源采购集团,成功引进了美国的EiVillage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也是较早组织集团采购的机构。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图书馆联盟的集团采购活动已逐渐走向成熟,但也依然存在着一些有待改善之处。如强化联盟间及联盟内部成员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细化对谈判程序及协议文本的规范,丰富集团采购的组织及合作模式等。而CIC的图书馆联盟在集团采购中有严格的组织管理机制、合理的采购原则、规范的运作过程和广泛的合作伙伴,它的这些成功经验足以给我们提供许多有益启示。

3.1 制定合理的原则优化集团采购工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工作没有合理原则的指导其成效都会大打折扣。图书馆联盟在采购电子资源时应遵循需求性、协调性、实用性的原则。在对资源种类、引进方式、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价格模式进行选择时都应该充分体现这三个原则。CIC就据此制定了多份原则性文件,对集团采购工作的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例如,国外数据库商的“捆绑出售”是许多图书馆遇到的头疼问题,这样购买来的数据库常常是违背实用性和需求性原则的。我国的图书馆联盟应该像CIC那样,在制定采购原则时明确提出反对购买那些全套销售或捆绑销售的电子资源,主张单种资源的购买。

自愿、平等、互惠是信息资源共享的三大基本原则,同时也是以资源共享为最终目标的图书馆联盟在集团采购中得以成功的基础。CIC允许成员馆在资金不足时退出集团或终止协议,允许任何成员馆向数据库商争取有利于自己的价格或服务,而其他成员馆不能阻碍。这正是自愿、平等原则的体现。在不损害其他成员和集团利益的前提下,自愿加入和退出集团,在购买数据库时享有同等的服务是每一个参与集团采购的图书馆应有的权利,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集团的凝聚力,最终达到互利互惠的目的。

3.2 建立科学的管理组织和运作机制

在电子资源的集团采购中,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组织层级和运作机制,有利于加强对采购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规范资源采选的程序,确保采购运作的透明性,有利于增强成员馆之间的信任关系以及与其他集团的协调合作。

图书馆联盟首先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决策机构对集团采购的各种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和规划。像CIC办公室和CLI那样,能够为集团制定各种计划和规范标准,对采购方案及合作方式进行合理地选择和对谈判进行引导:其次要建立一套职能完备的组织,组织的各个层级有明确细致的分工,能够各守其职、各尽其能,使集团采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再次,要在联盟内部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沟通机制,使成员馆的意见能够及时向上级表达,使采购工作中的各种信息能够及时,使各成员馆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意见交流。CIC就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使集团采购的整个过程透明可见。在每次采购行动之初,CIC办公室会设置一个电子邮件列表供成员馆交换意见,从需求调查、建议拟定到资源评估,每个环节都要参考各部门各成员的反馈意见。在谈判中,负责人要随时把谈判信息向各馆电子资源主管公布。CIC还设立了专门的站点,跟踪和记录有关许可协议的最新信息。像CIC这样,采购集团内各职能组之间,各成员馆之间经常进行策略性的沟通是化解信任危机的最佳方式。

3.3 重视许可协议的规范性问题

1996年,耶鲁大学图书馆的Ann Okerson在一次会议上提出要为规范电子资源许可协议制定一种标准化的模型。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欧洲研究型图书馆协会(LIBER)、图书馆联盟的国际联合会(ICOLC)、图书馆协会国际联合会(IFLA)等机构都先后制定和了自己的电子资源许可协议规范。

许可协议模型是规范许可协议内容、指导谈判、减少法律纠纷的有效工具。CIC是较早拥有许可协议模型的图书馆联盟,它的每一次谈判都以《标准化协议语言》为蓝本,逐条和数据库商进行协商。我国的图书馆联盟也应该尽快建立起一套合适的许可协议规范,并以此为根据同数据库商谈判,从中获取更多有利于自己的服务。数据库商通过许可协议模型也能清楚了解到图书馆将如何使用电子资源,从而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

3.4 在集团采购中加强跨部门跨机构的合作

图书馆的任何一个工作环节都不是孤立的,更何况是拥有众多成员馆、众多部门组织的图书馆联盟,联盟的任何一个举动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资源采购并不是馆藏发展一个部门的事情,它需要对资源的内容价值进行评估,需要相应的网络条件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支持,需要申请预算和筹集经费,需要与数据库商谈判,还需要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培训。因此,CIC在每次集团采购的活动中都会征求和参考各成员馆及不同职能部门的意见,力求购买的资源在使用中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CIC图书馆联盟是大学联盟的组成部分,因此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与大学中其他非图书馆机构进行合作。CLI长期的合作对象包括计算机中心、大学出版委员会、信息技术委员

会,远程教育部,CICNet等等。他们共同合作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服务项目。像CALLS这样的图书馆联盟完全可以借鉴CIC的经验,把合作的视野放到高校背景下,寻求同高校其他部门的合作。比如,图书馆可以邀请各学科专家对电子资源的内容进行评估,可以在校园网络中心的技术维护、支持下进行数据库的试用,收集试用期间的反馈信息等。同时,注意同其他联盟或采购集团进行协调与沟通,互通有无,把集团采购放置到一个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中,让合作发挥更大的效用。(上接第110页)文存放到个人网站和机构网站,包括瓜中。但公开后遭到了著名出版社CellPress的反对,表示该刊不会刊登已经发在Web上的论文。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瓜一方面应该在当前知识版权框架下,防范可能引起的知识产权问题,如在瓜网站首页发表免责声明,让作者申明是否拥有该学术作品的版权,对商业资源只能免费提供访问这些内容的元数据,全文则需要经过版权所有商许可后才能提供等。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完善,争取瓜在知识产权利益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4.3 关注IR内容的长期保存

图书馆建议意见范文6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资源

1.图书馆读者资源建设的意义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新要求,为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实现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图书馆珍藏人类的文化财富,以知识为纽带拉近读者,让读者在更广泛范围、更深层次上获得所需的知识。读书是提升读者综合素养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平台,达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读者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

读者资源是读者的知识、智慧、能力、信息等资源的总称。读者是图书馆的真正创造者,读者是图书馆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图书馆是读者的图书馆,没有读者,就没有图书馆。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基点,应是以读者为本。失去了读者,图书馆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读者不仅是图书馆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图书馆资源的供给者。读者资源建设就是通过对读者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挖掘、利用蕴藏其中的可用资源。而图书馆建设读者资源的过程,是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过程,是取得读者知识、智慧、能力和信息支持的过程。读者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中来。通过这种双向互动的交流,图书馆通过借用读者知识,深入挖掘读者需求,将其信息资源建设得更加完善,同时读者通过向图书馆提供自己拥有的知识,其自我价值得到最大体现。

2.读者资源建设的原则

2.1 共建双赢原则

图书馆那些科研能力强、学术成果多的读者,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他们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旺盛,特别依赖新的文献信息,因而更注重对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图书馆借助他们开发文献信息,就要密切结合他们的学科专业、研究课题和学术交流进行,使文献信息的开发紧密贴合他们的研究方向,并从中获益,如此才能引起开发者的兴趣和共鸣,调动他们对开发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注意这种开发又要有利于图书馆的文献建设和发展,并通过图书馆使更多的读者受益,使图书馆借助和利用读者开发文献资源具有共享意义。读者乐于奉献自己的才能,改善图书馆的现状,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同时,自己也得到更高质量的服务,达到共建双赢的局面。

2.2 激发激励原则

就图书馆读者资源开发而言,激发激励是调动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和有关活动积极性的过程。即运用各种积极手段,把图书馆的激发激励变成读者自觉的参与意愿。读者的工作成绩、研究成果得到肯定与承认,是读者较为关切的问题,也是其作为读者价值的体现。激发激励那些科研能力强、专业造诣深且又热心于开发工作的读者和那些信息意识强、业务过硬的馆员进行合作。对成绩突出的、表现优秀的、有研究成果的读者予以表扬、展示和奖励,如设立“读者贡献奖”,授予“荣誉馆员”称号,颁发“荣誉证书”等,既鼓励读者的工作热情,也会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

3.图书馆读者资源建设的路径

3.1 信息时代读者知识的分享

读者知识的分享在信息时代不单是在实体图书馆提供智慧知识,更多的时候是在网上分享他们的认识和见解。网上专家导读系统的建立:图书馆在网上建立读书小组,并设置专家导读系统,指导读者深入阅读。这些专家由学科馆员、外聘学者组成,覆盖各学科领域,做网络时代的知识导航员。专家们可以根据热点话题或者专题设置,定期在网上推介经典图书、网络资源。将推荐书目、网站等介绍给读者,引导读者进行深度思考。网络提供了人人可以为意见领袖,草根发表话语权的大平台,通过微博、博客、论坛、QQ等展示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思想。图书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分享读者知识,提供新服务。图书馆不仅需要专家的智慧,也需要草根读者的智慧和参与。允许他们书写评论,吸纳读者的智慧来补充和改进图书馆服务。通过读者的参与丰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提升图书馆的学术生态能力,改善图书馆的服务环境,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使图书馆由藏书馆向文化馆、研究馆、学术馆方向发展。

3.2 建设活人图书馆

活人图书馆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图书馆界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它以人作为“图书”出借。图书馆请那些有特殊兴趣、信仰或经验的人担任“图书”,他们可以是退休教师、学生、残疾人、宗教人士、难民、社区工作者等等。他们在一个相对舒适、安全的环境中,通过切身经历、经验来回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达到相互沟通、增强理解和消除偏见的目的。

例如图书馆可以联合图书馆读者委员会,开展了“以人为书!分享智慧,传承你我”为主题的“Living library”校园活动。利用互联网发起活动,招募拥有不同职业、经历、爱好的人作为“真人书”,通过与读者的交流一起“阅读”人生,“真人书”打破了以往图书默默无语单向的信息传播,读者和“书”可以双向互动,读的“目录、篇章”可以灵活地转变,随时就读者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和对话。为不同群体搭建了互动交流平台,改变以往图书馆服务形式比较单一的局面,提高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

3.3 在读者中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

征集读者对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建议和计策,以逐渐形成一个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促进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争取有更多的读者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参与到图书馆的环境营造、服务提高中来,用广大读者的智慧和热情支持和鼓励图书馆工作,促进图书馆的发展。通过大力宣传,积极鼓动,并有重点地组织“合理化建议”读者与图书馆见面座谈会,共同探讨交流,深化征集活动,使“合理化建议”在互动中进一步提升应用价值。在征集活动中,图书馆将对收集到的建议与计策进行梳理和筛选,根据其内容的创意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认真采纳,积极推广运用,并给予建议人一定的奖励和表彰。把集中读者智慧的“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作为推动图书馆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读者座谈会、馆长信箱等形式广泛征集读者意见,群策群力共建美丽图书馆。

3.4 读者参与图书馆决策

图书馆在决策之前要通过问卷调查、读者信息资源研究、召开读者座谈会等方式,掌握更多的资讯,力求使决策建立在真实、客观的基础上。然后,对客观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整理,作为决策的依据。并建立激励或奖励机制,吸引和鼓励读者主动参与图书馆的决策。建立读者评判决策的长效机制,成立决策的读者组织,不但要有决策执行后评判,更要在决策方案付诸实施之前,接受读者的评判,避免执行后评判“亡羊补牢”之弊端。

3.5 利用读者捐献丰富图书馆的馆藏

名人们对图书馆事业的钟情往往至死不渝。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他们在世时留下遗嘱,令后人来把自己精心收藏的图书捐献给图书馆,象梁启超、胡适、荣德生、陈垣等人都是这么做的。除了名人、机构的捐赠外,更有许多的普通读者向图书馆捐献爱心图书。图书馆鼓励读者将使用过的仍然很有利用价值的闲置图书捐赠出来,从中精选入馆藏,广大读者和捐助者无私的捐款、献书行动,丰富图书馆的馆藏。

图书馆要积极建设利用读者资源,建立和完善读者参与机制,争取读者广泛的参与和合作,这是图书馆读者工作的一种新模式。把读者作为资源进行定位,是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图书馆广大的读者群体无疑是一座宝藏,对其进行可持续性的建设、利用,不仅可以增强图书馆的活力,而且可以更好地增强图书馆的竞争优势。读者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建设读者资源是图书馆寻求自身发展新的增长点。充分开发读者资源,图书馆实力不断提升,促使图书馆的服务品质进一步提高。也和谐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双赢”关系。

参考文献:

[1]汤骅.分享读者资源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品质[J].新世纪图书馆,2013(1):38-40.

上一篇西游后传

下一篇描写山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