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课教案范例6篇

安全课教案

安全课教案范文1

五年级安全教育教案第1课 不要轻信可疑的陌生人

教学目标

1 、树立初步的防范意识。

2 、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3 、引导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观看情景表演“小红没上当”,教师在主要部分给以提示。

二、 1、导讨论:小红如果轻信了陌生人的话,会出现什么后果?并说一说如果自己遇到了这样情况时应采取怎样的做法。

2 、观看并讲述录象内容,引导明白遇事要动动脑筋,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3 、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单记录,教师将学生的记录进行整理、张贴、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 、开展“有奖竟猜”游戏,可分为男女两方,提问问题,迅速且较完整的说出想法,答对的一方可奖一朵小红花。

( 1)在商店里,不小心和家人走失里,你该怎么办?

( 2)在家门口玩,有不认识的人要带你去玩或去买东西吃,你该怎么办?如果有人强迫你走,你该怎么办?

( 3)你一个人在家时,若有人敲门或门铃向了,你该怎么办?

( 4)在校园里玩,有不认识的人来接你,你跟他走吗?你该怎么办?

三、总结

请学生说说活动中的感受。

五年级安全教育教案第2课烟酒我不沾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学生自己周围人的吸烟状况和有关资料的学习,了解我国面临着“烟民”人数多,危害大的问题。

2、通过学生的环境调查 ---选择学校附近的某一区域或某一公共场所,看一看有多少烟头,了解可能造成的危害,并学会思考如何解决这种问题。

3、懂得酗酒的危害,吸毒的危害,并学会抵制一切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的行为,并能对自己周围的人产生良好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结合书本资料及课前调查情况讨论“吸烟的危害知多少”。

1、学生阅读书本资料P8-9。2、同座位同学相互讨论。

3、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多---你知道吸烟有哪些危害吗?

4、说一说:(1)课本第9页的漫画是什么含义?(2)如何看待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二、画一画,你能将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或对环境的危害画出来吗?1、分小组讨论、设计。2、展示设计结果,并向全班同学说明设计意图。

三、谈一谈,吸烟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

(1)阅读课本第十页小资料---危害知多少,(2)同学自由发言谈感受。

四、模仿表演

1、阅读P11,由一组学生扮演走进吸烟误区的学生,另一组同学扮演心理医生。

2、互换角色表演。

3、比一比,哪组同学心理处方最有效。

4、教师总结,引导。

五、怎样帮别人戒烟

1、阅读课本中有关资料。P12-13

2、比一比,看谁知道的方法多。

3、说一说:你有帮助别人戒烟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做的?

六、世界无烟日的宣传

1、阅读课本收有关世界无烟日的小资料。P14

2、设计“无烟学校”宣传语。

3、在班级的宣传栏里贴上禁烟标志。

4、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禁烟标志的?

七、课后作业。

根据课文中提供的戒烟方法,帮吸烟的爸爸(爷爷、外公)戒烟,帮身边的人戒烟

五年级安全教育教案第3课喝水的学问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展示生活中的场景,养成学生健康、科学的饮水习惯和行为,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喝水的良好习惯。

2.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是构成人体的最重要成分,让学生了解: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不能喝生水;一次喝水不能喝太多;运动后不能马上喝水等常识。

教学过程:

一、兴趣谈话,了解为什么要喝水

1.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特殊的声音,小耳朵仔细听。(课件播放“咕嘟咕嘟”的喝水声)

2.猜的对不对,让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公布答案:呈现图声结合的小孩喝水的画面。)

3.老师描述:小男孩大口大口地喝水,小肚子都撑得圆圆的,我猜啊他肯定非常非常的渴!

二、活动晓理,知道应该喝什么水

1.水对于我们人体真是太重要了!平时我们喝的水可多了,一个正常人每天都需要喝8杯水来维持体内的水分。在前段时间学校组织的绿色秋游活动中,我就看到同学带了干粮和水。有些同学把带的水喝完了,还又去买水。来说说看,你带了些什么好喝的?

2.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喝饮料,我就满足大家的愿望,在这里摆上一个“饮料超市”吧,我就是导购员了!欢迎大家来超市选购自己喜欢的饮料。不过在选择顾客的时候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上来选购饮料的小顾客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它是什么颜色,摇一摇观察,还要能说一说它是什么味道。

3.原来多喝饮料有那么多的害处,我们一定要少喝饮料!(板书)如果现在再让你选择一次可以带去秋游的,你想喝些什么呢?导购员向大家推荐白开水(板书)!它水质清纯,不含任何有害物质,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物质,同学们可以放心饮用。

三、辨析明理,我们该怎样喝水

瞧!想要身体健康,喝水的学问还真不少!

A直接喝井水(不喝生水,把水煮开了,喝温开水最好)

B一次喝大量的水(每天要喝5~8杯水,要分几次喝,早晨起床一杯水特别好,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

C激烈运动后大量流汗时大口喝饮料(大量出汗后应休息一会儿,慢慢地喝温开水)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一些不太恰当的饮水方法。看照片和录像。说说错在哪?

(1)人在吃饭时,口腔中的唾液、胃里的胃液和肠道中的消化液共同消化这些食物。如果一边吃饭一边喝水,会减少唾液分泌,并冲淡胃液,而影响消化。容易患肠胃炎。

(2)运动后不要大量喝水,要分次少量喝水。

五年级安全教育教案第4课谨防食物中毒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特点和种类,掌握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食物中毒,是指由于经口进食了正常数量的含有致病毒,或生物性及化学性毒物和某些植物天然毒素的可食性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或中毒。某些已知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寄生虫病或食物过敏和暴饮暴食等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并不属于食物中毒的范围。

通常可以把食物中毒分为两大类,即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了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或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常是由于食品污染的致病的微生物,这些致病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水分、PH和营养条件下,大量急剧繁殖,或者产生毒素,如果在食用食品前,不对食品进行加热,或者加热不彻底,就会发生中毒。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奶多,常见的有沙门氏菌属、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梭毒素、蜡样芽抱杆菌等。

生的肉类和动物内脏中变形杆菌的带菌率较高,在烹调过程中,如不注意,生熟食品使用同一案板或容器时极易造成交叉感染,而被污染的熟食在2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放置较少时间,变形杆菌便大量繁殖。含水分、蛋白质和淀粉较多的食品更容易使葡萄球菌繁殖并产生毒素,如一些乳类、奶制品及含奶糕点,另外还有糯米、凉糕、凉粉、米饭都是适合于葡萄球菌产毒的良好培养基。有人做过实验,葡萄球菌在奶类和碎粥麦中于20℃-37℃下,经过48小时即可产生毒素;而在新鲜的马铃薯羹中只要45小时即可产毒。

(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凡不是由于细菌等微生物所致的食物中毒,均属于非细菌性食物中毒。有些人甚至将亚硝酸盐误当食用盐炒菜,这类食物中毒的事例,在我国已有多次报道,其后果相当严重。

各类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不同。一般在吃下食物后,短则数十分钟,长则数十小时,就会发生上吐下泻等急性胃肠道反应或发烧等中毒症状,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发生食物中毒固然可性,然而食物中毒是可以预防的,具体的预防措施见教材。

1、可结合实例讲解食物中毒的种类和症状。

2、结合教材有毒植物中毒预防简表及五种动物食品质量鉴别,计述细菌性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3、结合实例,说明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中人”关。

五年级安全教育教案第5课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呼吸道传染病的种类,以及如何预防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春天是一个疾病流行的季节,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流行。我们该怎样预防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它吧。

二、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种类

1、哪些可以称为呼吸道传染病呢?出示:感冒、百日咳、白喉、麻疹、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是几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2、 吸道传染病是怎么引起的?

这些呼吸道传染病是通过空气传播引起的。

3、小结:小朋友的身体比起大人来,显得很脆弱,所以特别容易被传染到呼吸道传染病。我们如何做可以预防呢?

三、了解预防措施

1、小组讨论。

2、交流:要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应该做到:(1)家中、教室常开窗换气。(2)天冷及时加衣。(3)不去传染病人家玩。(4)疾病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电影院、广场、商店、菜场……)。(5)房间进行消毒。(6)经常锻炼身体(跑步、跳绳、打乒乓……)。

四、学习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顺口溜。

五、总结:小朋友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五年级安全教育教案第6课安全文明网上行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的重要作用,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学会健康上网,趋利避害,并在活动中充分利用人与人、人与网络之间的互动性。

2、培养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上网),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安全文明上网,争做文明健康小网民。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

你们课余时间都喜欢做些什么?有什么爱好?

学生自由发言。

二、小心网络“陷阱”

1、同学们,平时你们上网吗?利用网络做些什么?

2、学生交流

3、师总结: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已走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文化在为青少年带来更多文化、学习、娱乐方式的同时,其中的不良内容又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4、出示老师收到电子邮件。

5、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6、教师总结:远离网上危险邮件。不要理睬带有攻击性、危险性、诱惑性的电子邮件及不健康的交流请求。

三、做安全文明的小市民

1、教师与学生一起模拟QQ聊天场景,探查网络陷阱。

2、学生总结:1别将自己的私人信息在网上轻易透露给他人。2不要轻易与网友见面。如果见面,要选择人多的公共场所,或者请父母当你的“保护神”。

3、出示安全文明上网须知。

四、远离网吧

1、同学们,你们去过网吧吗?(了解情况,网吧的环境,以及网吧中有什么样的人,他们都在干什么)

2、配乐出示青少年沉浸在网吧的图片。学生谈感受。

2、出示一则“青少年因沉迷与网络而荒废学业”的案例。

3、你有什么办法帮助他远离网吧吗?

4、现场签名活动:

师:同学们,我们青少年是网络文明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网络文明的建设者。自觉实践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成为文明网民;要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倡导和建设网络文明新风;要开展网上的学习和创新,更要注重网下的学习和实践。为此,我们要齐心协力,自觉远离网吧,弘扬网络文明、倡导健康生活,为营造绿色网络环境作出我们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贡献。

发出倡议书:

1、不进营业性网吧。营业性网吧是面向成年人开设的,缺乏必要的安全屏蔽。

2、不浏览色情网站。

3、不沉迷网络游戏。网络游戏能丰富我们的生活,但又容易沉迷其中难以自拔。我们是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游戏永远只是我们业余生活的点缀。

五、教师总结

让我们信守倡议,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携手共撑网络蓝天,为争当网络“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而努力学习吧。让我们积极响应号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尊、自律、自护,上文明网,文明上网,做一名文明、健康的网民!

五年级安全教育教案第7课、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一、教育目标

了解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有些气象灾害既有自然的因素,也与人类活动有关,并不断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的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气象灾害的危害和预报。

2.难点:台风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引入:台风和寒潮灾害是短时间内发生的,而长时间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就是我们常见的水旱灾害。

资料:1.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的特大洪水使我们记忆犹新,其中,嫩江特大洪水是超百年一遇的,给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区)人们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空前的。仅齐齐哈尔市农田受灾面积达79万多公顷,冲毁房屋60多万间,转移灾民72万多人。许多工厂被迫停产,全市经济损失达61亿多。而整个嫩江流域及由嫩江洪水形成的松花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所造成的灾害损失,更是以数百亿计。

2.干旱是非洲近代最大的灾难,近二十年来,非洲有2/3的国家遭受大旱,国民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全非洲严重缺粮的灾民达1.5亿人以上。

讨论:为什么我国经常发生水旱灾害?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

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水分配极不均匀,且年际变化大,所以经常发生水旱灾害,有时南涝北旱,有时则北涝南旱。

我国洪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自然方面:气候异常,降水集中、量大: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 变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两个月,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资料:齐齐哈尔在1998年七、八两个月,就降了500多毫米,创历史最高记录!从6月中旬至8月中旬,嫩江共发生四次大洪水,前次未退尽,后次又叠加。8月14日嫩江第四次洪水,使齐齐哈尔水位高达149.30米,超警戒水位2.30米,流量达14800米/秒,成为超三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2.人为方面:植被破坏严重

资料:(1)森林过度砍伐。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森林宝库。原有木材蓄积量为6亿多立方米,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不善,重采不育,使今日的木材蓄积量已不足1亿立方米,森林资源日益加速退化衰竭。

(2)森林火灾严重。仅1987年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大火,横扫百里林场,吞噬县城一座,毁掉39万公顷原始森林。

(3)毁林垦荒严重。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使6万多公顷林地化为乌有。

(4)林区生活烧柴量大。一个林场一年要烧掉一万立方米的好木材。

转折引入:而每年给我国带来的损失居各种气象灾害第一位的是干旱。

看书提问:什么是干旱灾害?它有什么危害?(读书第115页)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干旱是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严重的干旱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学生讨论:人们应如何防御旱涝灾害、减少损失呢?

教师补充:

1.修建各种水利工程,提高防洪能力

我国正在建设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工程,建成后将发挥五大效益:防洪、发电、灌溉、排沙和减淤。如小浪底工程竣工,可使黄河防洪标准由防御60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1000年一遇,且通过滞浑排清可保下游20年不淤,使千年黄河水患得到有效治理。

2.植树造林,水旱兼治

森林是“绿色水库”,林地的树冠能截留20%的雨水,7%的水分能被树干、落叶吸收

3.利用气象卫星加强监测和预报

总结提问:以上我们讲述了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防治等内容,归纳起来,气象灾害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气象灾害的特点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持续时间长;群发性;连锁反应。

教学反思:

气象灾害影响了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的许多方面,“减少气象灾害”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于1993年第一次把减灾列入到了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中,建立了相应的减灾管理系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8年我们还战胜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希望也能够做到成功地防御气象灾害,将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减为最少。

五年级安全教育教案第8课面对洪水如何自救

教学目标

了解洪水的危险,了解洪水带来的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

认识洪水来临前的准备及洪水中的自救和洪水后的预防。

学会在洪水中保护自己。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洪水来临前的准备及洪水中的自救和洪水后的预防。

难点:洪水来临前的准备和洪水中的自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视频播放——洪水来了

2、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3、质疑:关于洪水,你有什么问题吗?

4、讲述: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洪水的秘密。

二、新课

1、认识可怕的洪水

课件出示受灾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观看洪水受灾地情景

教师提问:你认为洪水会给人带来怎么样的危害?

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点名提问。

师依靠图片讲述洪水暴发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2、认识洪灾发生时

了解洪水来临前的准备

学生分组讨论——洪水来临前要准备些什么?

小组汇报,师指导并给出评价。

观察课本——来临前的准备

师小结:洪水来临前,我们要做好防洪准备,要及时收看天气预报,要准备好应急物品,要注意往高地转移。

3、学会洪水中自救

观察图片,他们是如何自救的?

看洪灾中如何自救

他们是如何自救的?

学生自己观察汇报。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师讲述:洪水来临时,不要恐慌,应该向高处;要趴在木板或门板上,等待救援;服从救援人员的安排。

4、了解洪水过后的的处理

小组讨论:洪水过后我们应该做什么?

小组汇报。

安全课教案范文2

1、 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 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 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教学过程:

1、 导入: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2、 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a、公路上、公共场所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有的人安全意识不强。

b、 班级举例: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c、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

小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 学生讨论。

2、 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课外不玩火,不玩水。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 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

(4) 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四)、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五)、教师小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小朋友们好: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后的天,我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小学生应该记住的一些安全知识。

人们常说:“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小朋友们接下来你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平安是吉祥,健康是幸福,良好的身体才是学习、工作、生活的本钱。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的学生生活。我们一定要牢记以下几点:

、做好课间活动的安全。楼梯口是我们的重点安全防范部位,不少学校都发生过楼梯拥挤造成的安全事故。在课间休息时,教室里、走廊上、楼梯间到处都是走动或者站着的同学,如果追赶打闹,一是可能由于跑的速度过快而使自己扭伤手、脚、腰或跌得头破血流;二是可能撞倒其他同学,造成意外事故。

第二、做好劳动活动时的安全。学校或班级都要组织一些公益劳动和打扫卫生的劳动,这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劳动中,也极有可能出现一些危险,小朋友们要注意了解劳动场地的特点,做好安全防范;注意劳逸结合,累了就休息一会再劳动;不要在高空和有危险的地方劳动;不要在劳动时间打闹嬉戏。

第三、注意交通安全。

马路不是游戏场所,不能在道路上玩耍;不仅自己要遵守交通规则,还要互相提醒,相互监督,相互照应,当一名维护交通安全的“宣传员”;不坐“三无”车辆;过马路时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靠右行;在城市里还要注意走斑马线,走人行道。

第四、提高食品卫生安全和自我防范意识。不在路边小摊点、无证无照的商店买东西,不买“三无”过期变质食品,不暴饮暴食。在校外不能随意的相信别人,碰到有人问路时我们只能指路不能带路,不能和不熟悉的人一起玩,遇到坏人时应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

安全课教案范文3

一、案例分析

2010年12月5日中午,甘孜州道孚县发生草原火灾,在处理余火时突起大风,导致火灾加剧。火灾发生在道孚县鲜水镇孜龙村呷乌沟,距离道孚县城直线距离6公里左右。火灾发生后,当地部队、武警和干部群众前往扑火,火势于15时左右得到控制。15时10分在清理余火时,突然一阵大风将余火吹燃,扑火的战士和群众被围困在沟中,造成15名甘孜军分某部战士、5名群众、2名林业职工共22人遇难。

存在问题:

1.对灭火安全常识不掌握,不熟悉危险地形;

2.指挥员指挥能力不足;

3.装备保障欠缺。

3.02达拉林场灭火案例,是一个典型的由于没能有效的组织前期处置而造成的特大森林火灾。

时间:

探知起火时间为3月2日上午,

3月3日5时总队接到省森防指命令,5时30分总队第一梯队陇南支队70人前往扑救,

兰州大队接到命令时间4日14时开进,

平凉支队7日接到开进命令。

数据:

接到通报时快速蔓延达230余公顷(卫星监测显示最高达16个像素)

两会期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汪洋副总理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尽快扑灭森林火灾,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武警部队1300人,800+300+200

直升机2台

前期处置:

管护局发现火情后派出6人前往扑救,至下午起风,火势失去控制。然后才逐级上报。

从整个过程看,一直在用添油战术。

存在不足:

1.信息获取慢

2.前期处置重视程度不够

3.重兵投入力度不够

结论:

1.前期组织快速处理是关键

2.掌握灭火安全常识是基础

二、林火的快速扑救

(一)快速扑救的条件

1.信息

火灾监测的准确和及时是减少火灾发生的关键,也是贯彻我国“打早、 打小、打了”扑火原则的前提。从50年代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火灾的监测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科技不断被应用到火灾监测中。火灾监侧正在由单一的地面火灾 监测向地面、航空与航天遥感立体火灾监测转变,这种立体监测包括地面巡护、了望台监测、飞机巡护监测和卫星监测4个层次。但总体来讲,我国的火灾监测技术仍比世界发达国家落后。在国外,特别是 近几年新的火灾监测技术如红外线探火、电视探火、地波雷达探火、雷击火监测系统、微波探火和卫星探火等发展相当迅速。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火灾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如美国部分、德国全部火灾监测了望台己被自动监测系统所取代;波兰植被区己经全部使用闭路电视观察火情;加拿大各主要植被区空中红外探火与地面红外探火己连成网络,成为各主要植被区火灾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澳大利亚火灾监测主要靠飞机完成;前苏联90%的植被区被飞机监测,直到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仍然保持了60.70%的植被区飞机监测,很多国家己广泛重视卫星监测火灾的利用,并已经开始利用卫星进行火灾预报。

2.人员

人员数量:

保证人员的在位率或者能够及时召回,组建专业灭火队。确保人员在位率,召集率。

人员技术:

虽然每年都举办短期扑火指挥员培训班,但事实上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其原因一是时间短,不可能系统的学习防扑火知识;二是多数为防火办的领导,由于事务性工作太忙,不可能回去后做普及工作;三是真正参加扑火的人员不可能听到系统的,针对性强的授课。

具体做法是:

(1)建立防扑火教员培训基地

根据参加扑火人员的实际情况,可分为军、地两部分进行培训。

一是依托森林部队教员,为当地防火职工培训灭火技能。二是建立地方防扑火教员培训基地。

(2)组建专家教授教员队伍

依托两个学院并抽调全国最优秀的专家教授、实战经验丰富的扑火指挥员,组建专家教授教员队伍,并使之常态化。各军兵种部级防扑火教员可根据部队要求组成教员培训组到住林区部队为广大官兵巡回举办防扑火讲座,提高官兵的实际扑火能力。

3.装备

灭火装备要更新,满足前期扑救需要,尤其装备要向以水灭火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及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观念的认知,国家有能力也应该加大防扑火资金的投入,变被动为主动,采取多种形式为经常参加扑火的林区驻军、职工群众配备扑火装备,解决“无火时钱袋朝上打火时钱袋朝下”的问题,从而杜绝或减少扑火人员持续发生伤亡事故。

扑救森林火灾属于人与自然灾害的高强度对抗,随时伴随着危险。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扑火人员使用原始简单的扑火工具,又没有专用防火服,险情到来时无异于飞蛾扑火。四川道孚火灾发生后,我们看到了牺牲15人的独立营官兵,扑火时拿的是铁锹、脸盆,穿的是作训服,戴的是作训帽,脚下是易被树茬穿透的普通胶鞋。采访中省军区政委的话很值得让人回味“这支部队经常参加扑火,我们应该配备一些扑火装备”。

4.机制

建立防扑火指挥员等级制度

防扑火指挥员等级制度可参考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欧美国家的成型做法,由各级国家相关防火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考核,颁发指挥员等级证书,并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使之担任扑火队长、防火办主任等职,力争多年后整个防火系统的领导干部,都由经过严格培训并获得相应级别的防扑火指挥员等级证书的人员担任。彻底解决扑火中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

加强林区基层群众职工扑火常识培训

目前林区基层群众职工的防扑火培训基本处于空白。通过严格培训的专业队或半专业队队员,在非防火期要对本地区的林区基层群众职工进行防扑火知识培训。利用熟人熟地熟情的有利条件,要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单位与个人家庭相结合讲清火灾带来的危害与传授防灭火知识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听者能够入脑入心便于接受。

(二)扑救指挥

1.原则

打早打小打了

在实践中应遵循以下两点:

一是“杀鸡用牛刀”,就是重兵投入。

毛主席的话: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指的就是要重兵投入,红军作战一直坚持这一原则,基本上用两倍以上的兵力作战,少数牵制。火场作战也应坚持。

多年火场实践证明,灭火时限一般是当天有火当天灭,当天不灭三天灭,三天不灭半月灭,半月不灭靠天灭。因此,要把林火消灭在初发期,一个重要时机和时限就是在火灾发生后24小时以内。如果这个时限不能将其消灭,必将失去灭火有利战机。要抓住这个战机,就要集中力量,重点用兵,力争当天有火当天扑灭,防止小火因扑救不及时而蔓延相成大火。

二是“打蛇打七寸”,即科学用兵。要实现“打早、打小、打了”,首先是处理好抓战机打难段、打险段,先控制、再消灭的用兵关系问题。道孚火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战法

总结多年来扑救森林火灾的实践,可把灭火作战的基本战术总结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多点突破,分段扑灭战术,也称速决战术

速决战术,体现的是快速灭火,主要是利用地空两线运兵,多点投放兵力,同时选择多个突破口,将火线分割若干段,分别歼灭。其具体行动包括:一点突破,两翼分击;多点突破,分段消灭;紧贴火线,递进超越;先灭明火,再清余火,后灭暗火;跟进快打细清,巡护看守等。此战术适用于在有优势兵力的情况下,便于机动的火场上灭火作战。

(2)两翼推进,追歼火头战术,也称追歼战术

追歼战术,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灭火队伍从侧翼火线突入,两个侧翼向火头(火发展的主要方向)实施夹击和合围;二是从火线尾翼突入,沿火烧迹地内侧直插火头,先将火头控制,后兵分两路侧翼火线向火尾扑打,最终实现合围。其具体行动方法包括:暂避火峰,侧翼迂回;首取要害,攻克火头;两翼并进,呼应合击等。此战术适用于火蔓延速度较快、火场兵力不足时使用,也适用于扑打急进地表火灭火作战。

(3)烧打结合,以火攻火战术,也称火攻战术

火攻战术,主要是指人工直接靠近火线采取点烧攻火与直接扑打相结合的灭火方式直接灭火。此战术适于火势较弱的火线,也适于灭侧翼燃烧较规则的火线,而当火势较猛、灭火人员无法接近和灭下山火或在燃烧火线不规则区段灭火时,应采取间接的以火攻火的战术,即利用依托点烧攻火的方式以火攻火达到控制火势最后彻底灭火的目的。这种战法既可阻击火势又可进行防守,是灭火战法中的“双刃剑”。其主要行动包括:直接点烧,打清配合;利用依托,迎火点烧;分组实施,多线点烧;攻守结合,全线点烧;打烧结合,边打边烧等。

(4)阻打结合,阻打攻火战术,也称阻打战术

阻打战术,主要是指采取开设隔离带与直接靠近火线灭火相结合的灭火方式灭火。开设隔离带是指在火线前方适当地段利用人工或机械开设生土隔离带,带状砍伐树木,清理地表植被或对地面可燃物采取喷水、洒化学药剂、碾轧等方法形成不燃的阻火隔离带。具体行动包括机耕、人工或机械开设隔离带,喷洒化学药剂隔火以及火烧除法等手段,清除地表可燃物形成隔离带阻火,加之人工直接扑打清理灭火最终达到灭火的目的。这种战术适用于地形复杂、植被繁茂,灭火人员无法直接接近火线的区域和灭树冠火和地下火时的灭火作战。

三、灭火安全

灭火行动中,不管专业、半专业力量,还是非专业力量,在扑救上要按照“情况不明先侦察、气象不利先规避、地形不利先隔离”把握。

(一)火场危险环境因子

(1)特殊危险地形

(2)特殊的地形。当燃烧火线遇到有利于火势发展的特殊地形时,火势会突然增大,瞬间形成高危险环境。历次火场伤亡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90%以上的灭火人员被烧伤烧死,都发生在特殊地形中。这些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30度以上朝阳山坡的中上部,朝阳迎风的狭窄山脊线上,山脊上的谷地和鞍部区。

迎风、朝阳、狭窄的沟谷处,朝阳沟底处的V字型区域。

丘陵山地朝阳坡上的平台处,宽阔草塘沟的中心区,石塘、石崖与植被交汇处。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在这种区域内迎火、堵火和开设隔离带阻火,以火攻火也要讲究方法,严防大火回烧危及灭火人员自身安全(表2-2)。

表2-2地形与人员伤亡比率关系

地 形

山坡

山谷

山脊

鞍部

沟塘

其他

人员伤亡比率

49%

35%

6%

5%

3%

2%

(2)易燃植被类型

可燃物种类和分布与人员伤亡的关系

轻型可燃物干燥,含水率低,燃烧速度快,并且轻型可燃物燃烧容易被轻视,往往大部分人员伤亡就发生在这些区域。

植被成立体分布,下层植被着火后上层预热快,垂直燃烧后形成火环境,危险系数非常高。

(3)恶劣气候条件

任何火场由于地形的变化,植被的分布不同,都有局部小气候,这些与周边环境不同的小气候区温高、湿度低、风速平稳,在没有外来因素的影响时,局部环境比较稳定。但是当燃烧火线侵入时,会迫使这一局部相对稳定的小气候区环境发生变化。在火线燃烧产生的高温作用下,会形成较大的温度差,瞬间使这一局部地域内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风力增大,导致火势增强,引发局部区域内出现火旋风和火爆,形成高危险环境,这些地段的基本特征是:

局部小气候区风的变化引发险情。局部小气候区的风向、风力变化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当山风、谷风与高空主风方向不一致时,极易形成火旋风和火线回烧现象。当山风、谷风与主风方向一致时,就会形成烟道效应,火势会突发性增强,迫使燃烧速度加快形成爆燃火。

火场主风的风力风向变化引发险情。火场上主风的风力风向变化决定着火的发展方向和火的蔓延速度。火场上空主风方向的变化也决定着火场空气、湿度、温度的变化。而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又会直接影响火的行为变化。经验证明,如东北风时天转阴,东风时天阴雨,东南风时天转晴,南风时天气暖,西南风时天干热,西风时天气凉,西北风时天寒冷。由此而知,最有利于火线燃烧的风是南风和西南风,其次是西风和西北风。实践证明,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多发期大部分都是在西南大风的天气条件下形成的,这就说明在西南风天气条件下灭火的危险性大,特别要掌握好4~5级风火藏险、6~7级风有火爆、7~8级风火狂燃的规律,这一规律在东北和西北地区较为明显(表2-4)。

表2-4风力与人员伤亡比率关系

风 力

1~2级

2~3级

3~4级

4~5级

5级以上

人员伤亡比率

4%

8%

76%

9%

3%

火场温度和空气湿度变化引发险情。据资料统计分析,当火场平均气温在10~30℃,空气相对湿度在30%以下时,火的行为变化最为强烈,灭火人员伤亡率最高,并且在12~16时是火场燃烧最为猛烈的时段,是发生灭火人员伤亡的最高时段(表2-5,表2-6)。

表2-5 气温与人员伤亡比率关系

气 温

0~5℃

5~10℃

10~15℃

15~20℃

20~25℃

25~30℃

30℃以上

人员伤亡比率

1%

20%

34%

17%

14%

11%

3%

表2-6湿度与人员伤亡比率关系

湿 度

60%以上

60~50%

50~40%

40~30%

30%以下

人员伤亡比率

0%

2%

22%

29%

47%

(二)火场紧急避险方法

(1)避开危险火环境

灭火作战中要主动避开危险地形和高强度地表火、树冠火。火场局部产生火爆、火旋风、飞火时,通常不要轻易接近火线,不直接灭火。在密灌丛中和复杂地形条件下灭火时,不盲目接近扑打,应注意观察火场情况,主动避开中午12至17时高温、大风时段。

(2)快速转移避险

灭火行动展开后,遇有风向突变、风力较大,灭火人员无法以人力控制火势,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如火场附近有有利地形或撤离路线,且时间足够,应立即组织灭火人员快速转移至安全地带避险。

(3)点顺风火避险

如火场周围没有依托条件或虽有依托条件,但不具备点烧迎面火的时间或距离时,迅速组织点烧顺风火,并顺势进入火烧迹地内避险。点烧时,风力灭火机手以弱风跟进助燃,水清理火烧迹地内较大的火星或倒木,灭火弹手集中灭火弹随时准备对袭来的火头实施压制,确保在较短时间内烧出较大的避险区域,确保灭火人员在火烧迹地内安全避险。

安全课教案范文4

    关键词:公安特色;信息安全;学科建设

    中国刑警学院信息安全专业是伴随着全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普及和提高,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的形势下,于2002年2月26日申办成功的,成为继武汉大学后的第二批获批的信息安全专业,也是公安系统第一个具有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院校。2002年7月开始招收学生,目前该专业已招收六届本科生,2006年7月首批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和二学位学生已经毕业,2007年7月第二届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就业率为100%。用人单位无论是网警还是刑警反馈的信息都表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办案能力强,业务全面,上手快。

    目前我们的信息安全专业已经发展成以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为主干,以刑侦和法律为两翼的学科专业教育体系。形成了一个专业特色鲜明、教学计划科学合理、教学内容新颖实用、教学科研办案紧密结合,具有相当规模效应的特色专业。2007年被学院推荐为部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这样的结果得益于我们制定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

    1 特色的培养目标

    专业建设之初,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上,我们也走过了一段弯路。我们把培养合格的网络警察作为培养目标,而教学计划主要是在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参考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而制定的。经过大家的冷静思考我们认为,搞计算机专业我们和普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相比没有优势,做以密码学为核心课程的信息安全专业我们和地方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相比也没有优势。网络警察出口面太窄,而且目前网络警察主要从地方高校引进计算机和法律专业人才,我们的毕业生从竞争角度也没有优势,这样不利于专业的长远发展。为此,我们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大刑侦平台上,培养掌握计算机犯罪侦查理论与技能,能熟练进行涉计算机案件的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的刑事警察。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刑警学院的专业优势,而且学生毕业分配出口广泛,到网警部门他们具有懂刑事办案、懂法律的优势,到刑警部门他们有计算机专业特色,懂涉计算机案件侦查和取证方法的优势。为所培养的学生受社会欢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教育理念上,我们占据了优势。有了一个科学的培养目标,才会有合理的教学计划。

    2 特色的教学计划

    2004年,计算机犯罪侦查系对信息安全专业全面修订了教学计划。新计划以培养目标为指导,把“宽出口、实战型”作为教学质量控制的标准;把“点线面体”(主干课程是点、其前导后继构成线、主干课程线之间构成面、专业方向间构成体)作为讨论计划的过程控制,使新教学计划专家组的讨论意见空前的一致。这一教学计划也得到实战部门的好评,他们只听了教学计划就已经开始“订购”两年后的学生了。

    该教学计划,把培养学生作为“大学生”、“警察”、“计算机专业人员”、“刑警”和“计算机案件侦查和取证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模块进行设计。

    “大学生”模块,这是教育部规定的所有大学工学本科生必须学习的课程集合。主要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概论、军事理论等课程。

    “警察”模块,这是作为警察必须学习的课程。如,公安学概论、擒拿格斗、射击、犯罪心理学、犯罪情报学、公安应用写作、逻辑学等课程。

    “计算机专业人员”模块,本着教学性大学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这一目标,根据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的特点和工作需要,对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进行筛选和调整。如,适当减少原理性课程门数或学时,增加应用性强的课程的设置,特别要强调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因为在计算机犯罪案件现场勘查时,如果不知道所遇到的文件类型和基本含义,会极大影响案件侦查的成功,也会丢掉很多线索。在教学计划中,我们先后共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ASP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等多门语言课程。但在强调语言的同时,也不能放弃能代表计算机专业特点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功底。如,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等课程。

    “刑警”模块,该模块是学生作为一名刑警应该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我们把刑侦的专业主干课程均纳入了该模块。如,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事证据学、犯罪现场勘查、刑事案件侦查、预审学、查缉战术、侦查措施、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治安案件查处等课程。

    “计算机案件侦查和取证人员”模块,该模块主要是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人员所需要的知识。如,信息安全基础、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含密码学) 、计算机司法检验学、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计算机恶意代码原理与识别、常见操作系统分析、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法规、信息卡技术与安全等课程。

    该教学计划以计算机专业理论和法律应用为基础,以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技术为重点,以刑事案件办理为特色的实用型教学计划。培养即懂传统刑事案件的办理,又具有涉计算机案件办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 特色的课程建设思路

    为把信息安全专业办出刑警学院特色,我们将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划分为独有课、特色课和共享课。

    独有课就是我们学院有,其他院校没有或非常薄弱的,如“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计算机司法检验学”和“计算机恶意代码原理与识别”等课程;特色课就是其他院校有,我们学院有特点的课程;共享课就是计算机及法律相关的课程,各院校开设的内容基本类似。

    对各类课程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思路。对共享课和特色课中的非特色部分,向重点大学靠拢,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派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青年教师到在这些课程方面全国领先的重点大学学习,听一轮课,从中学习和了解他们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理论教材、实验教材、实验设备、实验方式等内容;特色课中的特色在于我们比地方大学有与公安实战联系密切的优势,比其他公安院校有刑警学院在刑侦和刑技方面的优势。要把握好以公安需要、应用办案为教学出发点,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的总体方向;而独有课是我们专业的拳头,要加大力量,选精兵强将,以老中青结合的方式,划分成课程攻关小组,甚至不惜重金聘请专家来共同搞好。

    由于信息安全专业是刚刚兴起的专业,一些教师还没有进入角色,新课多,专业性强,任务量大,因此,提出“以课程建设促学科发展,全体动员,学生参与,加快发展”的课程建设总体思路。

    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划分成课程小组,采取组长负责制,定时间、定任务、定目标。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到重点大学进修加强理论基础,学习教学模式;到公安实战部门锻炼和听专业系的课程,了解公安一线需要,并学习涉计算机案件的办案方法。遇到难点形成科研课题,与各方面的专家共同进行攻关。再将办案方法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这样就很好地实现了以课程建设促教学、科研和办案的发展,即实现了学科发展的目标。

    由于教师数量少,工作任务重,有许多入门操作阶段的工作,以学生参与科研的模式,充分调动在校生特别是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方面已经在毕业论文和志愿者学生中进行了较成功的尝试)。在学生中成立“信息安全俱乐部”,教师为之提供理论和实战需要方面的指导,并提供适当的上机条件,让他们学会使用现有大量信息安全方面的软件,然后以讲座或交流的方式给全院师生讲解。这样不仅使教师摆脱了大量基础操作软件的调试,也极大地调动和提高了全体警院学生办理涉计算机犯罪案件的意识和能力。

    为保证教学质量,所有新开课程上课前,课程组要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共同讨论,提出意见。在信息安全专业正式讲授前如果条件允许要在全院进行讲座或选修课,这样一轮教学过后专业教学就会较为成型。

    4 特色的实验室建设

    根据我院信息安全专业以计算机犯罪侦查、电子物证检验和网络监察与监控为方向的特点,我们建成了全国高校第一个“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和全国公安院校第一个“网络攻防实验室”。

    “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采用与公安实战无缝对接的思想,即公安实战单位用什么设备我们就学什么设备。这样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上手快的特点得以保障。这里不仅包括计算机取证专用机、还包括各种取证平台和取证软件。如图1所示。

    “网络攻防实验室”重点解决在涉网案件中,网络痕迹的搜索以及网络监控、网络攻防技术演练等需要的实验室条件。该实验室不仅有核心交换机、路由器,还有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无线网络环境。单机上的主机与虚拟机、小组内的成员之间和小组间的攻防演练均可以实现。如图2所示。

    这两个特色实验室的建成为专业课教学、为科研和办案提供了物质保证。

    5 特色的教学科研办案模式

安全课教案范文5

关键词: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1-0296-02

发展信息安全技术和产业,人才是关键。人才培养,教育是根本。到目前为止,我国设立信息安全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70多所。江西警察学院的信息安全本科专业2010年批准建立,2011年开始招生。在本院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信息安全人才不但要精通计算机及信息安全技术,而且应掌握我国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执法能力。《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如何有效地、整体地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环境和信息安全新形势下涌现的法律领域新问题的分析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每一所普通高校不得不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1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不受学生重视。本门课程属于信息安全管理类课程,学生刚接触这类课程的时候往往理解为死记硬背的法律法规课程,和技术培养毫无关系。从而把兴趣都放在信息安全技术类课程(如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技术等)的学习上。因此,先入为主的观念使得本门课程容易被学生们轻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1.2 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技能脱节。本门课程主要介绍国内外信息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背景知识、发展状况,并对较有影响力的标准和法律法规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由于涉及的条文都比较抽象,教师如果就条文讲条文,就制度讲制度则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完全按照大纲照本宣科显然不是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备课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1.3 课程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更新频繁,教师备课压力大。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法律体系初步构建,但体系化与有效性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形式上看,有法律、相关的决定、司法解释及相关文件、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部门规章及相关文件、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及相关文件多个层次。我们作为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师,对于信息安全技术的掌握是强项,但是相关的法律专业的知识,不仅仅是现有的法律条文,也包括随时更新的法律法规,这方面的学习几乎是随着每个案例的出现来进行的。所以,教师的法学知识需要随时的更新。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易让学生感觉正在学习陈旧过时的知识。

2 课程教学的改革

2.1 使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计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法。在《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贯彻公安教学紧贴公安实战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实施“战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把公安一线实践作为学校教学的生动课堂和不竭源泉,在基层公安实践中收集典型信息网络安全违法犯罪案例,用案例讲解法理,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融入到鲜活的案例情景之中,使学生能够从真实的案例中感受法理,学习法理。如在讲授“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这一节内容时,选用“哈尔滨某大学学生用黑客入侵学校网站修改成绩案例”进行讲解,发生在校园内的案件更贴近学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同时他的答案随时要求教师给予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2.2 使用模拟法庭教学。模拟法庭的设置对成功举办模拟审判活动而言非常重要。学校应当设置专门的模拟法庭实验室,配备必要的器材和物品。首先通过新闻、报纸、互联网等媒体,选择有典型性的最新案例;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各个小组自由选择案例。小组内自由安排法官、控方和辩方,由小组组长担任审判长,具体安排小组内各方工作;第三是庭前准备。各小组人员讨论案情,拟定审判方案。正式开庭前,学生要准备好诉讼文书和证据资料。从开庭公告、进行开庭准备到作出判决,均要做到有法可依;第四是开庭辩论。陈述案情,控、辩双方激烈辩论,审判组给出判决结果。这一部分体现出学生提前所做的工作,是给出课后评价的主体;最后是案件答疑和提交结案报告。关于法律知识以及相关的技术知识,教师和其它同学可以自由提出问题和见解。鼓励大家进行自由讨论。小组以案例为核心,将法律知识以及技术知识写成书面报告形式。

2.3 削减部分理论课时,加大实践学时。加强实训教学,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起草的《普通高等学校信息安全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建议了四种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课间实验,课程设计,课外实习。比如我们在讲解“有害数据及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这一节内容时,可以通过实验首先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病毒感染后计算机显现的特点,然后选用“熊猫烧香病毒案件”进行讲解,最后在取证机房让学生完成案件的司法鉴定流程。实际上,实践教学环节远不止以上四种,各学校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达到锻炼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2.4 注重立体化建设。第一是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的结合。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能够优化教学过程。但多媒体不恰当的使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利用文字表达困难或者难以理解的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播放案件的相关视频文件,对于案例分析则发挥传统的教学优势,进行课堂讨论、板书讲解、结合提问将问题层层剖析、层层深入;第二是创建丰富的网络资源环境,方便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博和微信等新兴手段反映对社会上一些信息安全事件的认识,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拉近师生的距离;第三是课程的案例库建设。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库建设为基础。案例库是学校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的成果表现形式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案例库建成后,教师应当将该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订和补充案例。

2.5 考核方式的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下学生为被动的学习状态,应付考试的心理,课程的学多集中在期末考试的突击阶段。本门课程的考核由平时成绩(出勤率、课堂表现成绩、实训报告成绩等)和期末笔试成绩综合评定,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在期末的笔试试卷中,重点考核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用所掌握的法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3 结束语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别具匠心的钻研教材,重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们的兴趣及爱好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案例,努力营造与人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萌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就一定能大幅度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王隆娟.探讨《信息安全标准与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方法[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0,10.

安全课教案范文6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安全教育;工程力学;事故案例分析

一、工科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工科大学生毕业之后多数直接服务于生产建设,无论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还是作为工程管理者,都将是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者和管理者,他们的安全素养对于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工科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技术型群体,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对他们提出了很高的安全要求,可以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相关。因此,在他们还处在学校教育阶段时就要开展深入的专业安全教育,培养他们的安全思维、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使之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技术人才。高校要重新审视现有的课堂安全教育体系,反思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和完善。安全教育是一个大话题,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个人、学校、家庭、社会都负有不同的责任。这里主要探讨高校的安全教育问题。对于常规的安全教育,高校已经安排了不少,主要由校方的行政系统,特别是教辅人员组织安排相关的安全教育内容。其余和专业教育密切相关的,如金工实习时的安全教育、专业认知实习时的安全教育、生产实习时的安全教育、毕业实习时的安全教育等,都突出地表现在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且有专门的教师在实践教学课程中承担教学任务。与这些环节相比,正式的课程教学,如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其中也涉及很多安全问题的内容。教师需要从安全角度进行剖析和解读,以便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安全问题,让他们更有针对性地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当然,不同的专业课程承担的安全教育内容和责任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贯彻安全教育的责任,通过课程明确各自的重点,共同做好安全教育。

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安全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一)课程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内容

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科学生接触较早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内容包括理论力学(静力学部分)和材料力学。理论力学部分主要研究物体平衡时作用力所应满足的条件。材料力学部分主要研究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或失效)的规律,为合理设计构件提供有关强度、刚度与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显然,这两个部分的内容都直接与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密切相关。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直接与工程安全相关。传统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播,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教会学生进行相应的计算。学生通常满足于计算结果的正确,对其中的安全问题重视不足,这对他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极为不利。为此,教师结合工程实践,将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引入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在讲解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在理论力学部分一般力系的平衡章节增加一到两个事故案例分析,比如,门式起重机垮塌事故、救援吊车连续落水事故等;在材料力学部分弯曲应力章节增加几个事故案例分析,比如,吉林省302省道锦江大桥垮塌事故、湖南省凤凰县吊桥倾斜事故。为了说明问题,笔者列举几个案例的简介。门式起重机垮塌事故。2001年7月17日,上海某船厂600吨造船门式起重机吊装时,有人擅自解开刚性腿一侧缆风绳,引发起重机整体垮塌,导致36人死亡。刚性腿在缆风绳调整过程中受力失衡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吉林302省道锦江大桥垮塌事故。2010年6月8日,吉林省省道302朝长公路194公里+100米处的锦江大桥突然垮塌,一辆行驶在桥上、装满沙子的大挂货车连同桥面坠入锦江,一辆出租车驶到垮塌大桥处时坠落桥下,货车与出租车上共有7人,其中6人受伤,无人死亡。载重126吨的货车严重超载酿祸,这是典型的强度失效案例。湖南省凤凰县吊桥倾斜事故。2013年5月1日,凤凰县沱江镇棉寨村距县城3公里处桃花岛篝火晚会散场后,游客经过水吊桥时因桥头受力桩断裂,出现桥面倾斜导致游客落水,因落水点水位较浅,所幸没有出现伤亡情况。钢绞线拉索的拉钩、受力立柱断裂是导致凤凰古城吊桥倾斜事故的主要原因。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教师可以精选其中的典型案例,使之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以便于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认识到工程安全的重要性。

(二)工程事故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结合上述案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事故现场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明白: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和正在学习的工程力学课程有什么关系;假如我们都是当事人,该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事故发生后,作为专家该如何分析事故原因;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课堂讨论,把事故的前因后果分析清楚,找出安全隐患,以达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对湖南省凤凰县吊桥倾斜事故进行分析时,教师要让学生总结以后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在分析救援吊车连续落水事故时,要让学生讨论假设自己在现场指挥救援应该怎么做。考虑到课堂时间比较紧张,类似的课堂教学讨论每学期可以安排2—3次,主要针对该课程的典型内容做出安排。还有一些不便于或者没有时间在课堂上讨论的内容,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链接或者索引,便于有兴趣的学生做些必要的拓展。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学校可以增设工程事故仿真模拟实验室,使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在时间和空间上再现,帮助学生对工程事故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工程事故仿真模拟以其直观、生动、警示作用突出的特点,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教学中安全教育的实施效果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纯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理论性强,需要计算的内容很多,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教师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将现实中发生的各种工程事故视频及图片进行编辑裁剪,形成多媒体课件,并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体系,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扩充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笔者已经开展的课堂教学看,这么做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奥尔夫教案

下一篇大班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