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信范例6篇

孩子不自信

孩子不自信范文1

[关键词]自信心 心理 培养 赞扬与鼓励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长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促使一个人充满信心去面对困难,努力实现自己愿望而自觉采取行动的心理动力源泉。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在人生的阶梯上能爬多高,在人生的战场上能取得多大成就,除了其他因素外,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他的自信心,没有自信心,就无法开发人的智能,也就无法取得什么成就。一位哲人说得好:“谁拥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但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从小培养起来的。作为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

一、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1.善于发现并时常肯定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自信心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就算是最胆小怯懦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活动是非常投入、愉快并十分自信的,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别人看来这微不足道,但做父母的必须了解孩子的特点,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及时必要的表扬和肯定,让孩子充分感到:我行。这是孩子充满自信,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

2.把赞扬和鼓励作为教育孩子的主导方法,促进孩子树立自信心

几乎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观念,教育孩子就是不断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对孩子不正确的地方提出批评,这样孩子就会逐渐进步。事实上,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在人们的孩童时代,我们是通过自己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对我们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当孩子不断被父母批评时,他会感到自己是如此无能,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于是会看不起自己,失去勇气与自信。因此,每个家长,应采取信赖、欣赏的态度,只说鼓励话,不说泄气话,更不说抱怨挖苦的话,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应及时表扬与鼓励。因为父母的每一声赞许犹如一束阳光,温暖孩子的心田,会使他们兴趣盎然,信心百倍,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

3.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树立并增强自信心

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个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该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允许孩子尝试错误,放手让孩子去想、去做,让他们在尝试或探索中了解事物性质,增强自身能力,而且事情成功之后也会使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为建立自信打下基础。

二、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与挫折

我们在人生的历程中,都会遇到失败与挫折,每当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安慰、理解、支持与鼓励。但很多家长在自己的孩子遭遇失败与挫折时,或是劈头盖脑一顿训斥,或是阴阳怪气的嘲讽,极大地损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对于承受失败打击的孩子幼小心灵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时家长最应该做的是冷静地对待孩子的失败与挫折,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心,找出孩子失败的原因,理解孩子的心情与苦恼,让孩子知道,失败与挫折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是一个人成功之前必不可少的过程,并且作为父母,不会因为此事就会减少对孩子的爱。同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恢复孩子的自信心。

三、避免拿别人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较

孩子不自信范文2

关键字:家庭教育随机表率榜样信任自信赏识鼓励

在平常和家长的交流中,曾听到不少这样的问话:“老师,你说我那孩子是怎么回事,我从来都没说过他笨,可他就是那么不自信,让他去做点什么事,他总是说:‘我不行’,你说急不急人。到底怎样才能让他自信起来呢?”其实这些家长的共同点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而从来不曾想过:“孩子的不自信和我有没有关系呢”。其实孩子的不自信的根源在于家长身上,是家长心理,素质有欠缺而对孩子往往过分不信任或挑剔所造成。

信任,其实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字眼。可是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年纪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相信孩子。当孩子迈出独立生活的步伐,要求自己吃饭时大人往往怕孩子弄脏、浪费而喂他;当孩子满心欢喜地自己穿衣服时,大人却为了赶时间而麻利地给孩子穿上了;当孩子和小伙伴为抢玩具而发生争吵时,大人总会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而挺身而出。这此致父母自然是爱孩子的,但这种不信任的爱却让孩子丧失学会照顾自己,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甚至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从而学会生存的机会,并造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人格的不自信孩子。那么,家长在平时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自信起来呢?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榜样。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孩子的模仿性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孩子面前,做父母的要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特别是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决不能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畏难情绪。因为孩子像是父母身边的一面镜子,孩子最初的自信来源于父母言传身教。

二、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过:“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孩子到1岁时,便已有了强烈的要求“我自己来”的愿望,家长应势利导,尊重孩子的愿望,相信孩子虽小但是具有巨大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

(一)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做好自我有服务,如3—4岁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鞋袜、入厕、依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等。到5—6岁可以进一步让孩子自己盥洗、洗小件衣物,如袜子等。放手让孩子去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千万不要嫌孩子这干得不好,那干得不对,甚至干脆不让孩子插手。否则不得剥夺了孩子学习,发展机会,更是无异在向孩子暗示:你没有能力做好这些而丧失信心,甚至造成孩子处处依赖别人的不良心理。

(二)让孩子分担适当的家务。

孩子虽小,但也应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帮妈妈擦擦桌子、摆摆碗筷、摘菜、洗菜、甚至洗碗等等。不要把孩子当作温室里的花朵,更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或搞破烂而扼杀了孩子的学习潜能。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婴幼儿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常常“不自量力”,但这种“我自己来”的愿望却体现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只要家长认为他行,相信他行,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并主动去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尝试、从而获得较快的发展。因此基于信任孩子这一点,家长应常说“你能行”这句话,并尽量满足孩子“我自己来”的需求。中央电视台在《生活空间》中曾报道过一名3岁幼儿,她看见妈妈在用拖把拖地,她也抢着去拖,聪明的妈妈便让她扶着拖把的一端,也来拖了几下,满足了她的要求,并使她感到“我行”。这种信任的感觉对孩子很重要,是自信的基础。两年后,中央电视台在《生活空是》又一次报道了那个幼儿,这时5岁的她已表现出高度的自信。思维活跃、胆大、有主见、活泼开朗。

三、多给孩子一些赏识、鼓励。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出倒海、势不可当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婷婷聋童学校校长周弘就是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把自己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说,他第一次让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她只做对了一道。按说作为家长应该发火了,可是他并没有发火。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勾,错的地方却不打叉,并发自肺腑地对她说:“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哟!”8岁的小女儿听了这些话,自豪极了,于是越做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对得多。升初中考试时,数学居然考了99分。10岁那年,还写出了6万字的科幻童话并出版。消息见报后,不少残疾儿童被送到周弘门下,周弘用“赏识”教育的方法,使这些儿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周弘常说的一句话是:“哪怕所有的人都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先生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家长很忧伤地向请求说:“我的孩子傻乎乎的,什么也不会,怎么办呢?请先生到敞舍教教他吧。”铃木先生去了,请孩子随便拉一道曲子。实际上,孩子什么曲子都不懂,但总算是拉了。铃木便夸这个孩子“拉得好”。孩子用惊奇的眼光盯着铃木。铃木又对他说:“这个曲子我们一起拉一遍。你会吗?”“会的”“那好哇,我们俩就一块儿拉吧。”合拉一阵之后铃木又说:“现在你一个人拉一遍吧。”孩子又认认真真地把整首曲子拉完了。铃木觉得他是个很认真很老实的孩子,就夸他说:“拉得很好哇!”可是孩子母亲说:“铃木先生,真令我吃惊,你还夸他,怎么可以对孩子说慌呢。”其实,铃木并没有说慌,他是在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过了许多年后,这个孩子真的成了当地有名的小提琴手。

周弘的“赏识”教育与铃木先生的“鼓励”教育、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应多多给予孩子赏识、赞美、肯定、鼓励。这样才能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勇气,大胆地往前走。

参考文献:

1、《幼教博览》2003年6月

2、《卡尔·威特的教育》

孩子不自信范文3

关键词:幼儿自信心;培养;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5.1

自信心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及适当的教育形成的。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在实践中积累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才能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

在幼儿园里也有不少孩子缺乏自信心,胆小,不够活泼。家长们都非常担心,但又无从下手,只有干着急的份,“老师,你说这孩子是怎么回事,我从来都没说过他笨,可他就是那么不自信,让他去做点什么事,他总是说:‘我不会’,你说怎么办呢?”其实,这些家长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而从来不曾想过:“孩子的不自信和我有没有关系呢”。孩子缺乏自信心有很大的原因,都是在于家长给了孩子太多的约束、照顾,不舍得让孩子动手去做。那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不用过分保护和溺爱、包办代替;要给孩子实践的机会。

二、不能过多批评;不要让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赞扬和肯定的环境;否则,孩子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倾向于形成一种“自我无能感”,久而久之,心情忧郁,产生无助与自卑感,缺乏自信。

三、不要期望过高,要求过高;不要让孩子难以达到父母过高的要求而否定,这样会使孩子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从而由经常的自我怀疑转为自卑。

四、不能拿孩子缺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这样使孩子自卑。

五、要让孩子有动手、动脑、操作、探索的机会。如果缺乏积极思考、实践的机会,孩子无从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否则,会影响其自信心的树立。

自信,其实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字眼。我作为一个老师兼妈妈,扪心自问我有没有给予孩子自信?那么,应该怎样帮孩子建立自信呢?

一、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榜样。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孩子的模仿性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孩子面前,做父母的要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特别是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决不能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畏难情绪。因为孩子像是父母身边的一面镜子,孩子最初的自信来源于父母言传身教。

二、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过:“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相信孩子虽小但是具有巨大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

(一)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做好自我有服务,如3―4岁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鞋袜、入厕、依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等。到5―6岁可以进一步让孩子自己盥洗、洗小件衣物,如袜子等。放手让孩子去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千万不要嫌孩子这干得不好,那干得不对,甚至干脆不让孩子插手。否则不得剥夺了孩子学习,发展机会,更是无异在向孩子暗示:你没有能力做好这些而丧失信心,甚至造成孩子处处依赖别人的不良心理。

(二)让孩子分担适当的家务。

孩子虽小,但也应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帮妈妈擦擦桌子、摆摆碗筷、摘菜、洗菜、甚至洗碗等等。不要把孩子当作温室里的花朵,更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或搞破烂而扼杀了孩子的学习潜能。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婴幼儿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常常“不自量力”,但这种“我自己来”的愿望却体现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只要家长认为他行,相信他行,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并主动去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尝试、从而获得较快的发展。因此基于信任孩子这一点,家长应常说“你能行”这句话,并尽量满足孩子“我自己来”的需求。中央电视台在《生活空间》中曾报道过一名3岁幼儿,她看见妈妈在用拖把拖地,她也抢着去拖,聪明的妈妈便让她扶着拖把的一端,也来拖了几下,满足了她的要求,并使她感到“我行”。这种信任的感觉对孩子很重要,是自信的基础。两年后,中央电视台在《生活空是》又一次报道了那个幼儿,这时5岁的她已表现出高度的自信。思维活跃、胆大、有主见、活泼开朗。

三、多给孩子一些赏识、鼓励。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婷婷聋童学校校长周弘就是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把自己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说,他第一次让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她只做对了一道。按说作为家长应该发火了,可是他并没有发火。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勾,错的地方却不打叉,并发自肺腑地对她说:“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哟!”8岁的小女儿听了这些话,自豪极了,于是越做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对得多。升初中考试时,数学居然考了99分。10岁那年,还写出了6万字的科幻童话并出版。消息见报后,不少残疾儿童被送到周弘门下,周弘用“赏识”教育的方法,使这些儿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周弘常说的一句话是:“哪怕所有的人都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先生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家长很忧伤地向请求说:“我的孩子傻乎乎的,什么也不会,怎么办呢?请先生到敞舍教教他吧。”铃木先生去了,请孩子随便拉一道曲子。实际上,孩子什么曲子都不懂,但总算是拉了。铃木便夸这个孩子“拉得好”。孩子用惊奇的眼光盯着铃木。铃木又对他说:“这个曲子我们一起拉一遍。你会吗?”“会的”“那好哇,我们俩就一块儿拉吧。”合拉一阵之后铃木又说:“现在你一个人拉一遍吧。”孩子又认认真真地把整首曲子拉完了。铃木觉得他是个很认真很老实的孩子,就夸他说:“拉得很好哇!”可是孩子母亲说:“铃木先生,真令我吃惊,你还夸他,怎么可以对孩子说慌呢。”其实,铃木并没有说慌,他是在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过了许多年后,这个孩子真的成了当地有名的小提琴手。

周弘的“赏识”教育与铃木先生的“鼓励”教育、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应多多给予孩子赏识、赞美、肯定、鼓励。这样才能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勇气,大胆地往前走。

而作为一个老师兼家长,更应该做到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的能力;对幼儿的保护要适度;懂得勉励幼儿;创设机会,培养成功意识;重视幼儿的每一个成绩;以适当的标准,正确评价幼儿。

参照文献:

孩子不自信范文4

2、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周末带孩子出游,征求他的意见,如果你已经有了目标,可以采用二选一法,比如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博物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3、不要嘲笑孩子,如孩子刚学说话,你教他“大西瓜”,他却说“大西抓”。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当时刻意强调,换个时间再教他。在孩子语言学习期,你的嘲笑会使他丧失学语言的信心和兴趣。

4、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孩子提出问题,你要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妈妈也不知道,我们去查字典或者用其他的方法,千万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回答。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5、让孩子感觉自己被需要,用商量的口气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请把报纸拿给妈妈,好吗。”让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6、在家陈列孩子的作品,让孩子在家中最醒目的墙面上张贴他的涂鸦之作;在柜子上为孩子做个陈列架,陈列他的小制作。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7、给孩子属于自己的一个领地。给孩子一个房间,没有条件的,可以给他房间的一部分,让他有一个自由玩耍、不受束缚的小天地。因为拥有自己的“领地”的他心中充满骄傲感,这会让他平添自信。

8、妈妈的宽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土壤,不要总是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孩子,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玩具,并且跟他一起做。妈妈的宽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土壤。

9、不要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不对孩子说:“妹妹已经会数数了,你还不会,你可真笨!”哪怕他真的比别的孩子差。总是拿比他强的孩子和他比较,最能挫败孩子的自信。

10、让孩子偶尔当当家,带孩子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里,让他交给收银员。他还不会算账,但至少让他知道钱能买东西。逐渐让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钱,让他当家,会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11、让孩子选择自己的衣服,给孩子购买衣物,让孩子自己挑选颜色和款式。也许他选的颜色你并不喜欢,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孩子的意见被尊重是他自信的开始。

12、和孩子平等相处和交流,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和他讨论喜欢的人物和台词,对他的观点表示感兴趣。平等的相处和交流是给他自信的阶梯。

13、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独立清洗自己的小袜子、小手帕,哪怕洗不干净。孩子的自信来自于每件小事中你对他的认可。

14、鼓励孩子表演特长,当孩子表演背诗、讲故事和唱歌的时候,给他打拍子,表示应和。锻炼他敢于从容登台表演,就是锻炼他的自信心。(要分年龄而定)

15、让孩子多和同龄人玩耍,让孩子接近陌生小朋友,积极鼓励他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他的自信心。

16、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提醒他执行,比如帮孩子制订读经计划,制订计划时和他协商时间。执行时提醒他“宝宝,我们现在该读经了,对吧。”让他养成按计划做事情的习惯。做事胸有成竹,做人才能充满自信。

17、不要制止他探索他感兴趣的东西,孩子玩可乐瓶、鞋盒等各种废弃物,不要武断制止他。孩子喜欢探索他感兴趣的东西,你制止他的兴趣,也就挫伤了他探索的信心。

18、帮助孩子发挥个性中积极的方面,帮助孩子发挥个性中积极的方面,让他成为有个性的人。孩子是急性子,就锻炼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锻炼他的条理性。强迫他改变秉性会让你对他失去信心,更让他失去自信。

19、教他从小认可自己的长相,比如告诉他虽然他不是大眼睛,但小眼睛只要有神就很好看。很多不自信往往源于对自己相貌的不认可。

20、尽量让孩子在生活中脱离依赖,上幼儿园要准时,争取让闹钟叫醒他而不是妈妈一遍遍呼唤。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才能在没有依靠的处境中充满自信。

21、和孩子平等相处和交流,带孩子旅游时多给他讲述所遇到的动物、植物、地理、典故等各种知识。见多识广才能自信倍增。(知识面也很重要)

22、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帮他分析,孩子遭遇挫折,用缓和的语气同他一起分析这次经历,下次就不会有同样的错误。重新鼓起他的自信心,尤其重要。

23、玩游戏时遇到困难,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孩子在拼七巧板时遇到困难,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困难。实在想不出办法时,你可以侧面指点。战胜困难可以让他自信倍增。

24、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要具体表扬,和孩子相处时,经常寻找值得赞许的具体理由,用赞许的语言鼓励他,但不要空洞地表扬孩子。可以说:“宝宝知道自己小便了,有进步嘛。”不要说:“宝宝你真聪明,妈妈好喜欢你。”具体的称赞给他自信,空洞的表扬会让他自大。

25、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承诺,本来并不想带他去麦当劳,却随口答应他去,承诺了却不去实现。你的失信让他失去自信,也失去对你的信任。

26、支持孩子的梦想,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支持他干自己梦想做的事。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才干和能力,他才会更有自信。

27、不用打骂来惩罚孩子的过错,打骂不仅打击孩子的自信,还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不自信范文5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今的父母竭尽精力与财力让孩子接受各式各样的教育,孩子们则应接不暇地穿梭于各类学科的辅导中。父母旨在让孩子“先知先觉”,孩子稍不如人,就心急如焚,对孩子大加呵斥:“这么简单,怎么还不会?”“别人都会,你不会,真笨!”“你上课是怎么听的?”等等。舐犊情深的父母也许从未想过,在孩子看来,这些不经意的言语意味着父母对自己的否定。孩子在被否定中否定自我,那弱不禁风的自信心的嫩芽在一次次的否定中被扼杀了。自卑、怯懦随着自信心的减弱而滋长。而对外面的世界,孩子的内心总有一个声音:“我行吗?我会吗?”这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悲哀。那么,这一切的根源在哪里?在于“自信心”的丧失。而这又是谁造成的?是那些声声说爱孩子而又不会爱的父母们!

那么,如何让孩子“相信自己、所有的行动都经过自己的判断力”?以下归纳两大类培养法,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去锻炼自信。

Part1.培养孩子勇于“表现自我”

服从性高又听话的孩子,虽然受到大人的称赞,但相对也可能造成孩子的“乖孩子症候群”产生,自己真正想做的、想说的,都无法通透表达,将来长大虽然已有自己的思想,但碍于长期无法表达自己,而内外在不平衡。与其教孩子顺从,不如教孩子表达想法,做自己的主人。

制造让孩子能够坦率表达想法的环境

当孩子上了幼稚园,开始团体生活时,会发现有的孩子,即使自己的东西被抢夺占有,也不知如何表达愤怒而产生挫折;或者,平时在家“水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王子、公主,一旦接触团体生活,没有了妈妈就近“体察心意”,也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而手足无措。无法将自己的感受传达给他人的孩子,总是如此压抑无助,渐渐的,也就失去信心。

因此,平常在家里就该制造让孩子“率直坦言勇于表达自己”的环境,给孩子无畏无惧、畅所欲言的勇气,父母不但能了解孩子内心想法,也增加孩子的勇气与说话能力;其次再从孩子的说话中判断,给予正确的教导。

记得,“听孩子说话,比让孩子听你的话还重要”!

孩子发问的无聊问题也不漠视

切勿因为孩子年纪还小,所问的问题很无聊或没意义,就给予漠视或不回答,常常得不到答案无法满足好奇心的孩子,长期下来只会造成“思考萎缩”,对他人、不信任或对自己失去信心。

若孩子拥有“即使被嘲笑也敢说”的勇气,这得归功于父母们平时对于孩子问不停的“?什么”都能耐心回答,这不但让孩子信心与智力增强,长大后还更能“不耻下问”的发挥在做学问上。

自己的意见常被听纳,孩子就能更积极的表达自己的主张。

不介入孩子之间的争吵

孩子的吵架,是积极表达自我的方式之一。不过,这里并非鼓励孩子去吵架,而是指吵架的方式,是孩子对外表达内心反映的方式之一。

实际上,不敢跟人吵架,连主张都尚未表明就先妥协的孩子,倾向所谓“乖孩子症候群”,为了表现的好,反而不容易真正爱自己,自信心也比较低落,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等负面认知。

因此,与其教孩子“不可以吵架”、“吵架的是坏孩子”等观念,不如给孩子吵架的空间与机会,让孩子从与别人的摩擦中,学着认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同想法。

所以,别轻易介入孩子们的吵架吧。

总之,年龄越小的孩子,就更该让他们体验各种各样不同事物的经验,比长期上同一种补习才艺,还能刺激他们的多元发展,并且因为视野的开拓而更有自信。

Part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所谓有独立性,是指孩子能自己思考判断来行动。会自己整理玩具的摆放,自己安排游戏的方式等,除培养独立性以外,也有助于创意力的发展。

·让孩子尽情的玩

·给孩子分配任务

·给孩子冒险的机会

·给孩子决定权

·告诉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

孩子不自信范文6

关键词:体育活动 培养 鼓励 增强 自信心

自信心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及适当的教育形成的,自信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地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动力。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地参加各项活动,并经常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他们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人正是因为有了自信心,才会确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我在体育活动中采取积极、适宜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对培养幼儿乐观向上、积极上进的人格品质,促进幼儿自信心健康发展这一方面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让孩子在挑战中认识自我

在幼儿园中,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面对困难通常手足无措,大多选择放弃和逃避。因此,我们在体育活动中,要让孩子充分的认识自我,展现自我。以前,大班幼儿从高处往下跳的距离是60厘米,而对今天的孩子来说,这是很容易达到的要求。但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事并不能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强烈的成功感,也不利于自信心的树立。因此根据现代孩子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提高要求,让孩子面临挑战,在不断战胜挑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每一个新高度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次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孩子就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从成功中,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渐渐产生信心,逐步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

二、为孩子创设成功的机会

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孩子要区别对待。小班幼儿的个体差异更明显地体现在动作要领上,有些孩子动作掌握得好,在活动中能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而有些幼儿动作掌握得差,在同样的活动中却常常遭到失败,久而久之,他们会认为自己能力差而失去信心。于是我有意表扬一些勇于参加活动的孩子,以引导能力低的孩子向好的学习。并创设条件,让幼儿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就拿大班从高处往下跳的高度来说,如果以120厘米的高度来要求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有可能使他们遭遇失败,失去信心。如果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努力为不同层次的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同时安排100厘米、80厘米、60厘米等不同的高度,孩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并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又如在练习纵跳触物时,如果全班幼儿同一高度,那些长得高、弹跳力好的孩子,会很容易就把东西触到,而那些身体条件较弱的孩子却不能如愿。如是我把幼儿分成几组,并同时安排几个高度,让孩子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取得成功,当他们不断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时,就会逐渐相信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三:多鼓励孩子,让孩子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取自信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孩子尝试做一件事没有成功,这并不表示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是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如果我们指责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并放弃努力。而在鼓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懂得接受挫折和失败,他们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努力。

如在小班体育活动中练习平衡木时,我不是一开始就讲解走平衡木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而是借助生动形象的儿歌(平衡木像小桥,小朋友们来过桥;看看谁的本领大,一二一二走过桥)引出活动,让幼儿边念儿歌边走平衡木;这种方法既能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能减轻幼儿的恐惧心理,从而鼓励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尝试。对那些失败过的孩子,我就帮他们分析上次是不是走得太快了,鼓励他们重新尝试,并请小朋友去拉着他们的手在平衡木上走,这样经过几次后,他们心理上逐渐放松,能自己在小桥上自如地走了。当孩子在全班幼儿热烈的掌声和加油声中,一次次地战胜困难并得到教师的赞许时,他们便会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从而激起更大的克服困难的愿望,自信心也就油然而生。

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孩子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以激发孩子的荣誉感,强化成功感。鼓励孩子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胜不骄,败不馁"。一是不要讽刺他们,以免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二不要过分赞扬他们,以免使他们产生骄傲情绪。鼓励的目的是让孩子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由此发现自己的能力。"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成功"、"勇敢些,老师相信你会做得更好"等鼓励性语言可以使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同时告诉孩子,只要肯尝试,肯努力就会感到乐趣无穷。

四、让孩子有主动探索的机会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当活动器具展现在孩子面前时,教师应让孩子自己想出玩的办法,如"大家动动脑筋想一想可以怎样玩,想的办法越多越好","除了这样玩,还可以怎样玩?"。在孩子进行跳绳练习时,我将绳子交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动脑筋想"绳子可以怎样玩?"然后引导幼儿学习双脚跳,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跳法?让幼儿自己探索得出单脚跳、行进跳、带人跳、定位跳、绕花跳、跑动跳等等。再以玩球为例,一开始,我不是马上作示范,而是让幼儿拿着球进行拍球,或者做球操等。随后,启发幼儿动脑筋:"球还可以怎么玩?要和别人玩得不一样。"由此,孩子们便会想出各种饶有童趣的玩法(滚球、传球、抛接球、两人夹球走路等等),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一次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五、给予孩子正确的评价

人们总是根据他人的评价和期望来认识自己的长短优劣之处,幼儿对他人评价更为敏感,尤其是教师和家长的。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主要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向孩子传递赞许和反对的信息,而孩子则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因此教师:一是用语言形式对孩子进行评价时应做到:(1)有丰富的评语。孩子的动作做的好,教师应作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如说:"你真棒"、"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等。既可加深教师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也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2)评价要用肯定性词语。肯定性词语能明显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否定性词语只告诉孩子不应该怎么做,却无法表达应该怎么做。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就比用"不要胆小"更有激励作用。用:"我已看到你在进步"比用"你的进步不快"等更能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二是用非言语的方式,通过面部表情、声调、身体动作等非言语性的评价来表示赞同、否定、或期待。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给予孩子正确的评价,更有利于孩子克服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自信心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有了自信心,孩子将来就会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

上一篇汽车标志设计

下一篇细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