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教育范例

孩子心理教育

孩子心理教育范文1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生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发生各种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件,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那么,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呢?

一、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子女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家长的影响和感染,有一句俗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父母对子女发展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要时刻以身作则,注意言传身教的巨大影响力。家庭生活内容要丰富多彩,教育方式多样灵活,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温馨的生活环境,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家长不要以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孩子的生活,不要违背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孩子的发展是有自身规律的,身体、心理、智力等的发展也是如此,许多家长因为不懂家庭教育的真正含义,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往往采用了不恰当的方法,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困惑和心理问题,家长往往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孩子,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权威性、丰富性、感染性和灵活性是家庭教育优势所在。孩子在家长面前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不需要在家长面前来掩饰自己的不足、缺点,他们期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赞誉。家庭也是孩子的天然避风港,当孩子在社会上遇到困难和疑惑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与家长进行沟通,以获得理解和支持。这就要求家长能够准确、全面地了解孩子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的成长状况,以便于及时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二、做好孩子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教育

作为家长必须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抓好关键时期的教育。孩子心理发展关键期:一是儿童时期(小学阶段),二是青春期(中学阶段)。在儿童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对孩子的心理早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在青春期阶段父母不能帮助孩子处理好一系列冲突,最容易使孩子发生各种心理障碍。家长的沟通和对孩子的尊重很重要,不听孩子的任何解释、偷听孩子的电话、翻看孩子的日记、对孩子的早恋只会管而不去疏导、很多事情从不与孩子商量,在这样狭窄的空间里长大的孩子心理是不会健康的。有的孩子父母离异,由于各自组建家庭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造成了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环节的严重缺失。例如,我校有位学生父母早年离异,谁都不愿管他,认为他是累赘、是负担,致使孩子对谁都没有任何感情可谈,到了最后谁的话也听不进去。长大以后更是无人管教,每天出去和社会上的人在一起,有钱就花,没钱就抢,更别提学习会怎么样了,他是我们班上的“老大难”问题学生,每天为了他,教师多操了不少的心,可收效甚微,你看,家庭教育不好的“威力”是多么的大呀!到了后来,他索性就不来学校了。我们作为教师,在言语上感动他,在行动上温暖他,在思想上教育他,在知识上帮扶他,可就是挽救不回来他学习的心,真的很可惜。所以说,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作用。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快速发展时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其内心深处常常充满各种矛盾。他们与外界也常常发生各种冲突,处于不稳定状态,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这是家庭教育中要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显然,他们的问题不是突如其来的,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也总会有一些表现。如过分自卑或孤僻、经常与父母及同伴发生争执等。如果在初期予以注意,防微杜渐,就可以使这些儿童获得重新适应生活环境、发展良好品德和性格的新的有利因素。

三、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应是民主教养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父母不任意干涉孩子的活动,但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爱护和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疏导和引导。实践证明,营造民主教育的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气氛对孩子性格有很重要的熏陶作用。通常有两种类型的家庭气氛:一是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二是小吵不断,但有一定的感情依恋。生活在不同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在成长中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宁静和谐的家庭气氛,会使孩子生活乐观,信心十足,待人和善。而气氛紧张的家庭,则会使孩子长期处在提心吊胆、极度不安中生活,形成忧郁和情绪不安等性格特征。我们呼吁这样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要努力营造宁静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未成年孩子的精神支柱,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用以模仿的榜样。因此,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父母起着主导作用:一是要注意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对世事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平常的心态,乐观豁达,积极进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注重与人和睦相处,尤其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影响。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形成了良好的性格。二是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父母要以身作则,常读书看报,追求新知识,用勤学精神影响孩子,为孩子营造家庭读书学习氛围。父母文化素养的高低与孩子在校学习成绩的优良与否成正比。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父母,大都懂得并善于以正确的教育态度和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这些父母一般都勤奋好学,有一种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在这样的家庭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钻研的氛围,在这种氛围的长期影响和熏陶下,孩子很容易养成爱好学习、追求知识的良好习惯,这对推动孩子成长进步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父母不仅要以正确的教育态度和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去教育孩子,还要努力以自己爱好学习、刻苦钻研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和感化孩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来自父母的“无声的教育”,它能起到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家长还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并给予孩子较大的空间。很多时候父母过多的爱所带来的不是孩子的健康成长,而是一种发展空间的缩小和压抑。一份尊重孩子的态度,一个适度放松的心情将会给孩子和自己带来较大的呼吸空间,从而换回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他们思想中出现的某些偏见随时随地进行疏导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就能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身心健康。

四、家长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孩子的发展有各自的独特之处,存在个体差异,有发展速度的差异、思想类型差异、兴趣爱好差异等,有些家长盲目地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用自己孩子的弱点与其他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甚至用贬低孩子的方式去刺激孩子的自尊心。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不可取代的优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家庭教育的弊端就是存在着局限性。一般情况下,家长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家庭教育受教育者总体质量的高低。并且由于大多数家长没有接受过专门系统的科学教育方法培训,不懂得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只是以感性和经验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同时,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度投入,一旦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父母心理形成落差而心情失控,就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不利影响。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比较粗暴,只懂得惩罚、讽刺、挖苦,认为这样才能使孩子不再犯错误,对孩子的优点往往轻描淡写、甚至视而不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导致惩罚多于表扬。其实惩罚是及其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长的,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教育方法,孩子犯错误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并给予更多帮助,才会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基础,是整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从每一个家庭开始,期盼父母们将那些无助的孩子睡上用爱铺设的甜蜜温床上,将孩子带入开满亲情花朵的辉煌之路,让爱的暖流充满孩子的整个人生,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迎接属于他们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沈德立,傅安球.青少年常见心理生理障碍及其矫正[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孩子心理教育范文2

关键词: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一、农村青少年心理教育的现状

(一)家庭忽视,缺乏沟通

《2017年中国儿童人口状况———事实与数据》显示,中国农村0—17岁的留守儿童已经超过2800万,其中13—17岁的留守少年超过600万。这个惊人的数据背后是家庭对青少年教养的忽视。父母在外打工,对孩子不闻不问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家长只是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不重视与孩子情感和思想的交流,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这无疑是对青少年行为的一种变相的纵容,也使他们从童年走向少年、少年走向青年这些关键的转折期所遇到的心理困惑,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二)师资不足,缺乏指导

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其教育水平是成正比的。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落后于城市,教育设施、教师资源也相对匮乏,没有余力单独开设心理教育课程、配备专业专职的心理教师。但是国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一系列文件中都规定,学校必须配备单独的心理教师,因此农村学校只能安排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和训练的教师兼职这项工作。这些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虽然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心理问题,但是在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也不能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行政力量,不予支持

尽管国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但是很多地区的相关部门或是意识不到位,或是物质不支持,没有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落实到课堂与活动中。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德育教育的附属品,导致学校在思想政治课上对心理健康教育浅尝辄止,或是在德育活动中一带而过,最终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解决对策

(一)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了解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最重要的场所,家长是青少年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采取直接面对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对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明察秋毫”。家长也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做出榜样。外出务工的家长,虽不能每天和孩子见面,也要尽可能地通过视讯设备和孩子保持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心。这样建立起的融洽关系,可以让家长有更多机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当孩子犯错误或是存在困惑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获取家庭的支持,而不至于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二)强化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建设

借助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得到了国家更多的支持,因此学校要从中拨取一部分作为专款,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保证专款专用、物尽其用。在现有条件不能短时间得到改变的情况下,学校可以求助社会,或是和城市学校结成帮扶对子,请他们派驻专业教师进行支教,指导农村学校心理教师队伍建设,督促教师们学习相关的知识,提升专业素养,逐渐能够独当一面。

(三)加大农村地区的心理教育宣传力度

农村地区对心理教育存有偏见,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有密切关系。学校作为实施心理教育的主阵地,应该主动承担起宣传心理教育的任务,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办家长学校、发放教育传单、设立开放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组建学生社团,进行心理剧排练,在节假日走向社会,为广大群众进行表演。在潜移默化中,让大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这个新兴的事物,正确地认识它对个人成长的积极作用。

(四)教育行政部门大力开展实效工作

农村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把国家的号召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工作。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和学校协同开展各项工作外,还应该为学校提供师资、为现有的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培训机会。为了让学校真正重视起这项工作,教育督导部门应该下到基层,了解学校的实际困难,指导并帮助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列入课程表中,同时在学校的年终测评工作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一项。通过自上而下的落实,促进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农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三、结语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他们能不能身心健康地顺利成长,和家庭、学校、社会都息息相关。因此,所有的教育主体都应该立足现实情况,正视心理教育,不断探讨和完善实行农村心理教育的方法,为农村青少年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景欣,刘霞,申继亮.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抑郁、孤独之间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1).

孩子心理教育范文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深入了解孩子,才能使心理教育有针对性,起到激发其内在的动力。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双重教育管理,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有所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把被动的讲授式变成学生喜于去探究,乐于去学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孩子成为社会型人才,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提高认识;主动探究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现在很多的社会现象也告诉我们对于孩子们的心理是值得关注的!我们教育的成功与否并不是再看这个孩子的成绩而是越来越倾向于对这个孩子的性格,态度,品行的考察。作为一名班主任,平时和孩子接触的也非常多,接触了各式各样的孩子,也让我更加的认识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1深入了解孩子,才能使心理教育有针对性

对于班级的每一位学生,我们是否真正的了解了每个孩子的特点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在孩子纯真的外表下,我们又是否能看到他们内心的脆弱那?可能因为你的不小心的一句话就会给一个幼小的心灵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那?那年是我上班的第一年,年轻我有些自以为是,认为粗暴的管路就可以摆平一切,可是事情就不是我想的那样。这一天我让同学们把父母的联系方式写下来,有事我可以及时和家长沟通,可是她只写了姥姥的联系方式,不假思索的我便很严厉的问她“你怎么没又写父母的联系方式那?”,她一句话也不说开始掉起了眼泪,此时的我不知所措,一个这样简单的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要哭?我过于严厉?还是我伤害到了她?上百个问号在我头脑中瞬间闪过。事后我才了解到孩子的,父母离异,由爷爷抚养,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母亲的工作环境也不好,从来不会向外人提及到自己的父母,而且对这类话题非常的敏感,性格偏执,喜欢攀比,总是和同学说不到几句话,有时还会在角落里偷偷掉眼泪,在描写妈妈的作文中更也只是草草几笔。对于这类孩子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首先我们就要先走进他们的生活,深入去了解她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做到无所不知,有的放矢,而不是对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发生而一无所知。其次我们就要谨言慎行,注意自己的言辞,保护他们易碎的心灵,我们要着重培养他们自信、自强、独立,从而克服自卑、自责,鼓励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走出来,让他们感受到身边的爱是无处不在的,并且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被需要的,从而培养他们自尊心。此时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乐于看,善于说、喜于听,敢于做。除此之外,还要耐心细致的说教,不厌其烦的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最后我们应给予美好的期待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对自己有期望值的,从而起到激发其内在的动力,努力改变自己,在老师期盼的目光中逐渐走出困扰。

2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双重教育管理,争取家长的支持

同学、老师之外接触最多的就数孩子的父母,他们是否给孩子传递出正能量也是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因数之一。但是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吃的好,睡的好就是健康,这是狭隘的认识。事实上,孩子身上存在心理问题,如说谎、狡辩、不承认错误、避重就轻等行为。但是,现在很多的家长都是因为工作或活计忙而顾不上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曾经有一个这样的男孩,在我看来是一名不爱说话,性格内向,但从不给班级和老师带来麻烦的孩子,可是,这个孩子突然有几天居然没有来学校上课,孩子的父母焦急的找到我,告诉我说孩子没去学校的几天不知道孩子去了哪里了,他们找了好几天也没找到,三天之后孩子回来说在一个网吧呆了三天三夜。这出人意料的结果,谁也没有想到孩子会在网吧呆了三天三夜,事后我对这个孩子进行家访发现家里面给配了一台电脑,家长十分无奈的说:“唉!老师,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什么也听不进去,在家上也比出去上强,管不了了!不敢说也不敢管!别再跑了!”听完这话,真是有了几分无奈,我深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对于孩子这样的行为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却什么也不能做那?问题的关键就是缺乏有限的沟通,家长不能够掌握对孩子疏导心理问题的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一味的打、骂是根被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会使问题更加的严重!所以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还要定期为家长们开展这样的讲座、宣传让家长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有所提高。

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

其实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未必是这一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把每一节课都渗透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孩子们时时都接受到书本、老师、同学的正能量。比如在我的语文课《长江之歌》中,课文有些枯燥、无趣、孩子们也没有见过长江的磅礴气势,更难理解作者的所要表达的感情。这个时候就要克服掉孩子厌学的情绪状态,我便找了一些有关长江的视频,孩子看到了、听到了也感受到了长江的雄伟,自然而然的打消了他对这节课消极的心理,这节课的气氛变得热烈、宽松,孩子们你一句我几句的谈感想,把被动的讲授式变成了学生喜于去探究,乐于去学。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的孩子不仅仅要看他的成绩,那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我们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将家长以及各个学科的教师联合起来在实践中使我们的孩子成为社会型人才,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4总结

总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深入了解孩子,才能使心理教育有针对性,起到激发其内在的动力。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双重教育管理,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有所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把被动的讲授式变成学生喜于去探究,乐于去学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孩子成为社会型人才。

作者:李叶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青华小学

参考文献

[1]孙利芳,马艳艳.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双重教育管理[J].心理健康教育,2014,(8):255.

[2]童立君.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

[3]张青青.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双重教育管理的创新[J];成功(教育);2012年05期.

[4]黄源华;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1期.

孩子心理教育范文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深入了解孩子,才能使心理教育有针对性,起到激发其内在的动力。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双重教育管理,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有所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把被动的讲授式变成学生喜于去探究,乐于去学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孩子成为社会型人才,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提高认识;主动探究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现在很多的社会现象也告诉我们对于孩子们的心理是值得关注的!我们教育的成功与否并不是再看这个孩子的成绩而是越来越倾向于对这个孩子的性格,态度,品行的考察。作为一名班主任,平时和孩子接触的也非常多,接触了各式各样的孩子,也让我更加的认识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1深入了解孩子,才能使心理教育有针对性

对于班级的每一位学生,我们是否真正的了解了每个孩子的特点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在孩子纯真的外表下,我们又是否能看到他们内心的脆弱那?可能因为你的不小心的一句话就会给一个幼小的心灵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那?那年是我上班的第一年,年轻我有些自以为是,认为粗暴的管路就可以摆平一切,可是事情就不是我想的那样。这一天我让同学们把父母的联系方式写下来,有事我可以及时和家长沟通,可是她只写了姥姥的联系方式,不假思索的我便很严厉的问她“你怎么没又写父母的联系方式那?”,她一句话也不说开始掉起了眼泪,此时的我不知所措,一个这样简单的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要哭?我过于严厉?还是我伤害到了她?上百个问号在我头脑中瞬间闪过。事后我才了解到孩子的,父母离异,由爷爷抚养,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母亲的工作环境也不好,从来不会向外人提及到自己的父母,而且对这类话题非常的敏感,性格偏执,喜欢攀比,总是和同学说不到几句话,有时还会在角落里偷偷掉眼泪,在描写妈妈的作文中更也只是草草几笔。对于这类孩子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首先我们就要先走进他们的生活,深入去了解她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做到无所不知,有的放矢,而不是对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发生而一无所知。其次我们就要谨言慎行,注意自己的言辞,保护他们易碎的心灵,我们要着重培养他们自信、自强、独立,从而克服自卑、自责,鼓励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走出来,让他们感受到身边的爱是无处不在的,并且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被需要的,从而培养他们自尊心。此时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乐于看,善于说、喜于听,敢于做。除此之外,还要耐心细致的说教,不厌其烦的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最后我们应给予美好的期待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对自己有期望值的,从而起到激发其内在的动力,努力改变自己,在老师期盼的目光中逐渐走出困扰。

2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双重教育管理,争取家长的支持

同学、老师之外接触最多的就数孩子的父母,他们是否给孩子传递出正能量也是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因数之一。但是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吃的好,睡的好就是健康,这是狭隘的认识。事实上,孩子身上存在心理问题,如说谎、狡辩、不承认错误、避重就轻等行为。但是,现在很多的家长都是因为工作或活计忙而顾不上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曾经有一个这样的男孩,在我看来是一名不爱说话,性格内向,但从不给班级和老师带来麻烦的孩子,可是,这个孩子突然有几天居然没有来学校上课,孩子的父母焦急的找到我,告诉我说孩子没去学校的几天不知道孩子去了哪里了,他们找了好几天也没找到,三天之后孩子回来说在一个网吧呆了三天三夜。这出人意料的结果,谁也没有想到孩子会在网吧呆了三天三夜,事后我对这个孩子进行家访发现家里面给配了一台电脑,家长十分无奈的说:“唉!老师,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什么也听不进去,在家上也比出去上强,管不了了!不敢说也不敢管!别再跑了!”听完这话,真是有了几分无奈,我深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对于孩子这样的行为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却什么也不能做那?问题的关键就是缺乏有限的沟通,家长不能够掌握对孩子疏导心理问题的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一味的打、骂是根被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会使问题更加的严重!所以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还要定期为家长们开展这样的讲座、宣传让家长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有所提高。

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

其实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未必是这一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把每一节课都渗透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孩子们时时都接受到书本、老师、同学的正能量。比如在我的语文课《长江之歌》中,课文有些枯燥、无趣、孩子们也没有见过长江的磅礴气势,更难理解作者的所要表达的感情。这个时候就要克服掉孩子厌学的情绪状态,我便找了一些有关长江的视频,孩子看到了、听到了也感受到了长江的雄伟,自然而然的打消了他对这节课消极的心理,这节课的气氛变得热烈、宽松,孩子们你一句我几句的谈感想,把被动的讲授式变成了学生喜于去探究,乐于去学。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的孩子不仅仅要看他的成绩,那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我们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将家长以及各个学科的教师联合起来在实践中使我们的孩子成为社会型人才,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4总结

总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深入了解孩子,才能使心理教育有针对性,起到激发其内在的动力。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双重教育管理,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有所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把被动的讲授式变成学生喜于去探究,乐于去学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孩子成为社会型人才。

作者:李叶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青华小学

参考文献

[1]孙利芳,马艳艳.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双重教育管理[J].心理健康教育,2014,(8):255.

[2]童立君.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

[3]张青青.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双重教育管理的创新[J];成功(教育);2012年05期.

[4]黄源华;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1期.

孩子心理教育范文5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教师依然秉持知识教育为本的育人观念,却对幼儿心理健康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视而不见,甚至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严峻形势缺乏科学预判和专业疏导;有些家长还是一味地追求高分的教育观,却把因儿童心理问题导致的各类问题全部归咎为“不听话”或“调皮捣蛋”。

(二)教育设施不够齐全

一家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对某省100家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设备配套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发现:81%的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65%的学校没有放松躺椅,60%的学校没有多感放松仪(生物共振音乐治疗系统-01,带功放,床垫〈含换能器〉,75%的学校没有XZT多感心理放松系统(生物共振音乐治疗系统-02)多感放松仪、Ⅱ型专用音乐放松沙发,86%的学校没有多感心理放松系统(生物共振音乐治疗系统-03)多感放松仪、Ⅰ型专用音乐放松床。面对如此严峻的心理健康教育设备短缺问题,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根本无法开设。[1]

(三)专业心理教师十分短缺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加之对专业教师的早期培养缺乏预见性和计划性,导致心理健康教师资源十分短缺。据调查发现,某县目前专业心理学教师仅有10余人,一个心理咨询教师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还有学生家长和其他学科的老师,以及从其他学校转过来的学生。靠这么少的心理教师资源来维护全县师生的心理健康安全,几乎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由此可见,专业心理教师短缺是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困难。

(四)没有健全的心理教育培训制度

就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制度建设问题,笔者对某市八县区100所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有《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规章制度》的学校3所,仅占比3%;有《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制度》的学校5所,仅占比5%;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学校2所,仅占比2%;有《心理教育设备管理制度》的学校2所,仅占比2%。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制度不够健全的问题,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校要把心理健康课程开起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幼儿园必须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教学计划的重要位置来安排部署,竭力克服各种困难,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还没有开设心理咨询教育课程的学校,一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筹措资金,努力解决心理咨询教室布置、器材购买、师资配备等各种困难和问题,力争每校每园都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起来。

(二)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专起来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目前,专业心理教师缺乏是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开展的最大障碍,各校在设法引进人才的同时,要加大对现有教师资源的整合、培训和转化力度。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的合理布局与优化提升,另一方面还可以解决新兴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问题。

(三)家长要把心理健康知识学起来

家长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一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学会从科学的视角关照孩子,并对孩子的心理、行为能够准确预判、科学疏导。比如,让胆小、害羞的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与性格开朗、阳光的孩子交往,多为他们创造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经常能给予适当的赞赏和鼓励,使他们的心理水平向着自信、自强的方向发展。比如,给孩子讲什么样的故事,听什么样的音乐和歌曲,让孩子从小接受艺术熏陶和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冠琦.幼儿园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探析[J].学周刊,2019(22).

孩子心理教育范文6

1.综合表现

如果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关注和有效地解决,肯定会影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更会影响学生们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小学时期是儿童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心理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受到的教育将会对一个人的一生起到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这个时候儿童的心理教育就一定要做好,健康的心理教育会让一个人受用一生。目前我国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也不断下降,种种问题迫切需要对中小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厌学、逃学

在小学里,总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厌学逃学情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是受到他人的排遣;有的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对课程有排斥;有的学生面对长期的、繁重的学习压力;有的学生受到家里负面情绪影响等等这些都会造成小学生发生逃学厌学的情况。

3.心理承受能力差

孩子们的心往往是敏感而又脆弱的。在面对一些难以承受的事情时,由于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做事件做出一个合理的对待,非常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心理问题一旦形成带给孩子们的伤害将是巨大而深远的。很多自闭、抑郁的孩子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一方面他们瞧不起别人,一方面他们又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4.人际交往能力差

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只有通过彼此间的交流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孩子们往往出于天生的自我保护感,对于陌生的人和环境难以适应,更不愿意主动交流。这种情况下,孩子们之间缺乏相互的了解,在对待在对待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上容易极端,同时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要向前发展就必须要有头脑灵活和心理健康的人才储备。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里人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将来社会的接班人必须是那些有着艰苦奋斗精神、坚韧不拔毅力、善于合作、适应力强、积极开朗、团结友善的优秀心理素质和完善品格的人。这些人的教育工作就是要由现在的小学生教育开始做起,由教育这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始做起。一点一滴,跬步相积,以至千里。

(二)有利于青少年自身发展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儿童教育在人一生的教育里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我国在发展中,长期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学校里只重视学习成绩,心理和德育的发展相对缓慢。小学的教师多数都缺乏心理教育的意识,对学生中间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能早发现,早帮助,直到其行为上发生了严重的问题。社会里每天都有在犯错和犯罪的人,但是这些人不是天生下来就是有问题的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童年有着异于常人的经历,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最终形成了现有的人格。

(三)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孩子心理教育范文7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途径

一、引言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一部分源于遗传,一部分源于对外界环境的反射。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其对于外界环境的反应比较强烈,而学校、家庭作为其活动的主要空间,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都扮演着主要的角色。那么如何让这两个角色实现有效的合作,从而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形成合力,让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则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中的重点研究内容。

二、家校合作的基本概述

家校合作,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配合,来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教育互动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它不是依托具体的知识内容,而是通过环境的构建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熏陶和心理引导。对于小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构建其教育环境的两个主要角色,因此开展家校合作也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1.克服学习障碍,尤其对于刚进入小学生活的学生,教师、家长要帮助其尽快熟悉学校环境,以顺利渡过心理上的转换期;2.注重对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打破传统教学中片面注重学习成绩的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3.及时发现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并帮助其做好不良情绪的宣泄和引导,以提高其应对不良情绪的心理素质;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克服自卑、怯懦等心理障碍,同时引导其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纠正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5.培养学生的社会性,认识、理解、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的主要途径

1.强化家校合作观念

家校合作能否发挥作用,其关键在于家庭和学校能否从思想理念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重视。实际上目前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教师都存在一定的误区,如一些家长片面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上学之后,所有的教育责任都应该由学校和教师承担,自己可以逃避教育责任;而一些学校、教师在实践中也只是将“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学宗旨,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这些陈旧的思想观念必须要进行纠正,一方面家长、学校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学生成绩,甚至学生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将心理健康指导与文化知识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学校、家长应该明确各自在心理健康指导中的责任,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完善家校联动机制

家庭、学校、学生是家校合作中的三个主要因素,如何在合作中实现这三者的有效互动,从而为小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则成为教学发展的关键。在完善家校联动机制的过程中,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互动,利用亲子活动,稳定与家庭的关系,并提高家长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与家长沟通,做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调查,如一些小学生为什么学习成绩不理想,沉迷游戏、动画片等,通过有针对性的分析,制订家校合作方案。

3.构建家校协调结构

学校要想将家校合作发展成为一种长期、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就应该利用完善的组织机构形成家校合作的管理制度,并通过管理责任落实家校合作的具体策略。在构建家校协调结构的过程中,学校首先要从服务的角度出发,建立家长委员会,并选出主要负责人,作为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桥梁,以确保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能够切实符合孩子的利益;其次,完善监督制度,公开家校合作开展的细节,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监督管理中来,以帮助学校纠正教育中的错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4.共同做好心理指导

家长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有些家长基于种种原因,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有限,而这时学校、教师就应该通过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对家长给予心理指导。在心理指导中,一方面要扭转家长片面注重成绩的陈旧观念,提高对孩子的心理引导;另一方面还应该提高其心理教育的水平,指导家庭教育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统一、健康的心理教育环境。

四、结束语

总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培养和增强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未来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基于此,学校、教师为实现教学育人的教育目标,应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联系和交流,构建有效的教育协调机构与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联动活动机制,以稳固家校合作关系,并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亚君.小学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4,(26):20-22.

[2]王文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3):112+114.

孩子心理教育范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思政教育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和生活环境有密切联系,幸福的家庭,良好的教育,都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但屡遭不幸打击,父母离异的家庭,因为缺少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对未来总是充满担忧,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目前我国社会处在转型期,很多家庭夫妻离异,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农村家庭中,很多夫妻外出务工,常年不回家,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亲情和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很多爷爷奶奶只管孩子生活,对孩子的未来、道德观念从未做正确引导。还有的爷爷奶奶护犊心重,孩子不学习,老师批评也要找老师吵闹,结果孩子不爱学习,不遵守规则,成为问题学生。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中,很多来自离异家庭和留守儿童。来自离异家庭的,无论跟随父母哪一方,在父母组成新家庭后,自己成为多余人。这样的学生容易自卑,自闭;来自留守儿童的学生,很多缺乏必要的生活礼仪,不懂与人相处,自私,容易被孤立,也容易产生心理疾患。还有一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在中小学,可能因为家庭不允许,无法参加补课,成绩得不到提高,所以对未来没有信心,担心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找不到好工作,买不起房子,结不起婚。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影响着他们的人格形成和学习就业心态,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

高职院校教学中,思政教育的目标是树立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关联。两者区别是,理论基础不同。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核心,旨在培养意识形态;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理论和心理健康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心理疏导,让学生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平衡人际关系。两者的教育方式也不同,思政侧重于思想、道德、政治方面的教育;心理健康主要侧重心理健康知识、保持心理健康的方式教育;思政教育可以面向全体进行,而心理教育具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心理进行不同的教育。思政教育在课堂进行,但心理健康教育通常需要面对面进行交流。心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相同点在于,两者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代人才培养,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生存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坚强意志,来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优良品质需要通过思政教育来培养,而坚强意志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自信心。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是互为前提的,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教育也受到心理的支配。高职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不能客观认识社会,所以产生心理问题,因此要通过思政教育来让学生了解社会,认清自我,这样才可以进一步进行心理教育。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地接受思政教育。针对这种现状,高职院校应该要改善教学方式,将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在思政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两种课程互相补充。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一)教材上的结合。我国的思政教育,一直以来具有脱离生活的弊端,充满教条、空洞说教。将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可以弥补这种不足,使思政教育具有实效性。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更关注心理层面,具有细致性和微观性,而思政教育具有宏观性。因此在教材编著方面,要注重两者结合,在宏观中渗透微观,这样使教材更生动,具有生活性。也便于在思政教育的同时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在学习道德的同时,来反省自己的心理状况,得到及时改正。可以避免因心理压抑产生的问题。

(二)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心理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需要教师具备疏导能力。将思政教学和心理健康相结合,首先要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师必须具备专业心理学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这样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人文社科知识来向学生传播如何克服心理障碍。利用历史名人的成功经验来启发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渊博的人文知识的教师,才能将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完美结合。

(三)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和思政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来自网络。在教学中,也要利用网络来进行心理健康和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网络中国的聊天软件,让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根据不同状况,开展不同的教育;思政教育,可以利用网上的热门话题,结合书本知识来进行教育,只有多方面入手,才能让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和优良的道德观。

(四)利用校园文化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专业教师,还需要良好的氛围。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可以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例如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各种专业的艺术兴趣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通过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观。

参考文献:

[1]李艳华,赵玉红,朱俊香.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补策略[J].智库时代,2019(12):92-93.

[2]余蕾.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