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的劣势范例

新媒体运营的劣势

新媒体运营的劣势范文1

一、缺乏目标市场细分

笔者通过考察研究该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发现其近两年来的内容都以新品推广为主,而且内容千篇一律,并没有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分析,缺少增加平台黏度的内容。笔者认为,农资企业应通过市场细分对不同的目标群体推出不同的新媒体传播策略,注重不用地区农户朋友的真实需求,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战略目标。

二、线上线下未深度融合

从源头上来看,该公司是一家没有互联网基因的传统公司,采用传统的经营模式管理企业,旗下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都在传统背景下成长起来,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与当下流行的互联网思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渠道越来越火爆,即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该公司农资产品的线下渠道销售规模仍然高达95%以上,实在是不符合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同时,该公司的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是分开运营,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和数据共享,造成很多资源浪费。

三、新媒体渠道未增顾客价值

现阶段,该公司获取线上粉丝的渠道为“活动+转发(评论)+奖励”,这种方式是大部分生产型企业在实现新媒体渠道与传统产业融合时采取的方式。这种方式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其好处在于在传统企业转向互联网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粉丝基础,通过活动激励的方式能够扩大粉丝规模。其劣势是以奖品为目的的粉丝难以成为平台的忠诚用户,一旦活动结束,可能导致粉丝大量流失。新媒体传播除了带给消费者利益外,更重要的是传递顾客价值,而顾客价值除了产品本身传递给客户的价值以外,还包括配套服务价值。消费者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不仅查看企业的商品,还希望了解农资产品购买后的相关知识,通过新媒体平台参与有关产品知识、耕作知识的深度学习,才能实现顾客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四、粉丝规模不够大

新媒体运营的劣势范文2

关键词:大众综合类文摘期刊;核心竞争力;融合发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纸质刊物普遍遭遇发行量下滑、广告收入锐减、读者流失严重等困境,行业下行,增长乏力。新媒体领域却屡创新高,其产品形式、运营方式和收益形式创新的节奏和效率都相当耀眼。数字化浪潮中,全媒体融合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与新媒体内容产品相比优势、劣势都较为显著的大众综合类文摘期刊,必须适时升级办刊思路,迭代运营方式,有效对接行业态势,以期在全媒体产业环境下赢得接续发展。

一、从“一元”到“多元”,“大众”用户定位期刊要以细分思维重塑吸引力

(一)从被动“分流”到主动“引流”。移动互联网重构了知识消费的商业模式[1],对大众定位的综合类文摘期刊来说,新的行业形势带来的用户分流压力尤甚。截至2020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7.0%,网民规模达到9.40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高达9.32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2%[2]。手机已成为普及率最高的上网设备,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深入。技术的持续进步和上网成本不断降低,为文化产品的价值创造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土壤,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分享效率都大幅提高,使得读者的注意力被大量即时可得、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新媒体内容产品掠夺。与此同时,纸质刊物出版周期较长、信息较为滞后、携带不够方便、有特定场景要求、编读双方信息不畅、读者群体接续不力等劣势也更为凸显。如果说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阅读选择,那么移动互联网则在此基础上将阅读体验又一次升级。以微信公众号为例,那些传播广泛的文章,已不仅仅是图文的结合,而是文字、图像、音频、视频镶嵌为一体的阅读体验。这让小小的手机屏幕提供的阅读空间活泼生活,也让阅读更为快速、直接,更便于被理解和接受,也因此,更容易占据用户碎片化的时间。所以,抓住手机客户,才能吸引基数庞大的读者群体。但是,当人们很容易就能通过手机看到各类资讯信息的时候,当人人都可以使用微博、微信、手机电台等应用成为信息的筛选者、制造者和传播者,也就意味着,人人都有机会将自己所使用的某种手机应用发展为类似文摘期刊甚至原创期刊的存在,自主地主导阅读内容选择。同时,庞大的信息流将人们的阅读审美锻炼得越来越挑剔,市场细分愈发明显,对以大众为受众目标的期刊来说,“大众”定位对细分市场个性化需求的对接已不够顺畅,一部分文摘期刊甚至已经濒临边缘化的境地。但是,巨大的挑战与巨大的机遇也是相辅相成,对整个行业而言,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而侵入的更深层的洗牌,也是对行业结构的一次调整与重建。纸质刊物的大量读者被新媒体内容产品分流,人们分配给纸质读物的有效阅读时间被不断压缩,导致当前订阅量普遍下滑的行业局面。而年轻读者更愿意选择新媒体内容平台的趋向,无疑使得纸质刊物的未来发展压力陡增。因此,想要在移动端分一杯羹,首要之举是通过有效“引流”,吸引读者回归纸质刊物,稳定用户基数。

(二)以细分思维有效覆盖读者需求。大众综合类文摘期刊要适应新媒体业态下的传播模式,创新思路,实现更广泛、更高效的内容分发,重塑多元吸引力,稳固读者群体。老牌文摘期刊《读者》历年来经由集团化运作,依托“读者”品牌,通过创办《读者》(原创版),发展原创内容资源,弥补文摘期刊原创策划力的不足;通过创办《读者欣赏》,开拓高端读者群体对艺术欣赏内容的需求;通过创办《读者》(校园版),发展初、高中生读者群体;通过创办《读者》(大字版),维护老龄读者群体,又根据市场需求,改版为《读者》(海外版),满足读者群体对高端内容的阅读需求;通过研发中、高考作文辅导产品,在细分领域开发历年积累的内容资源,增强内容的功能性。这一系列举措,试图通过分解“大众”定位下的细化阅读需求,弥补“大众”定位的广而模糊之处,综合提升杂志的用户覆盖率,稳固老牌《读者》的市场占有率。新形势下,这种从“一元”到“多元”,通过分解“大众”目标,分步实现广泛的影响力的办刊思路,也适用于在新媒体业态下扩大用户覆盖率,实现多平台用户互通和向核心产品引流。以《读者》杂志为例,《读者》强国号在“学习强国”平台的订阅量达3600多万人,“学习强国”的“每日一读”系列文章自2019年6月上线以来,阅读量达4.13亿人次。《读者》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今日头条”和“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都开设有账号,并发展为新媒体平台矩阵,凭借纸刊树立的品牌影响力覆盖600多万用户,有效服务移动端用户,并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率,维护纸质刊物品牌的发展动力。

新媒体运营的劣势范文3

1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优势

1)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具有大众化特征。学术期刊的主要特征是专业性强,具有严格的专业化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术期刊的受众。因此,专业的学术期刊一般每期印量较少、读者较少、影响范围较小。而微信公众号利用互联网技术,降低了运营成本,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扩大影响受众。学术期刊内容呈现方式比较单一,且内容比较深奥,传播性不足。微信公众号可以利用层次性强的传播方式帮助学术期刊传播[1]。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可以通过改编的方式将专业的文章以易懂的方式呈献给普通读者,同时,还可以将微信公众号轻松、趣味的特性融入学术内容,将立体化的内容呈现给读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公众号的发展也会更加成熟,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受众可以在手机上阅读到学术期刊的相关内容。2)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具有与受众互动的优势。传统学术期刊与受众的互动很少,甚至基本没有。这与学术期刊出版周期长、内容专业深奥及互联网技术不成熟息息相关。微信公众号的出现能够解决这一劣势。微信公众号能够实现期刊编辑与受众的直接互动,可以在后台直接交流。对于一些出版周期长的文章,编辑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提前出版,呈现给读者,保证内容的时效性。另外,微信公众号可以图文并茂,给读者可视化和立体化的阅读环境,打破传统学术期刊呆板艰涩的阅读感官。同时,微信公众号的碎片化阅读能够让读者选择某一主题阅读,这有利于读者与学术期刊之间持续有效的交流。

2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分析

1)著作权保护意识较弱。从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使用情况来看,学术期刊的著作权保护意识较弱。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术期刊在制作微信内容时候违反著作权法使用没有版权的内容。这样的问题比较普遍,如有的学术期刊将网络上的内容整合后在微信公众号推送,有的学术期刊对微信公众号的图片随意使用,有的学术期刊甚至将其他微信公众号内容复制粘贴后再推送……这些都是未经著作权人同意而发生的使用行为,都是违规的。更重要的是,学术期刊使用自己期刊的内容在微信公众号推送,也应该告知作者并取得其同意。从著作权法上看,这一点是学术期刊常常忽略的。另一方面,学术期刊自己的版权保护较差。很多学术期刊任由期刊上的内容被其他微信公众号随意使用,有的使用者还不标注来源。这样的行为让学术期刊内容失去了版权保护,更没有起到任何传播价值。

2)原创能力不足。微信公众号作为网络新媒体的主要阵地,说到底,最终的竞争还是内容的竞争。原创能力是衡量内容的重要指标。目前,多数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还是将纸质媒体内容照搬到微信公众号,缺少内容整合,更缺少原创。原创能力不足也是导致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侵犯著作权的主要原因。甚至有很多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还未将自己的内容加上原创标识。学术期刊应该鼓励论文作者根据论文内容创作一些相关的、便于阅读的内容,在微信公众号独家推送,增强原创能力。

3)复制纸质媒体,缺少特色。由于各方面原因,多数学术期刊申请微信公众号较晚,而且基本是将纸质媒体内容原文复制推送,缺少微信公众号自己的特色。微信公众号的碎片化阅读特点被这样的行为遮蔽。本应颇具特色的微信公众号也变得像学术期刊本身一样枯燥晦涩。很多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没有固定的栏目,未形成特色,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未充分发挥互动优势。不管是互动渠道还是互动频率,微信公众号都要远远优于传统学术期刊,但是多数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并未充分发挥互动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运营者对微信公众号的评论及消息回复不及时,甚至不回复。评论和消息是最佳的互动渠道,但很多学术期刊并不重视此项功能,这就丧失了很好的互动优势。另一方面,运营者并未对微信公众号读者流量等信息进行分析。微信公众号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可以提供读者数据,如阅读量、阅读人群、阅读时段、受欢迎文章等。对这些信息分析有利于运营者后期推送什么样的内容,可以说,分析数据是一种深层次的互动,有利于微信公众号优化。

3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提升策略

1)充分与学术期刊纸媒融合。尽管传统学术期刊具有一些传播上的劣势,但是传统学术期刊在内容上却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推送内容上,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应该与关联的学术期刊充分融合,寻找到适合受众阅读的内容。相对来讲,学术期刊内容比较“高大上”,能够保证质量,微信公众号可以对这些内容筛选,然后通过重组、改写等方式,生成新的内容,推送给受众。从学术期刊内容传播上看,微信公众号能够帮助传播。学术期刊出版时间较长,有的前沿文章在收稿时候还比较前沿,但是等出版后就没有了时效优势,成了滞后的学术内容。微信公众号可以对确定将要出版的学术论文做优先出版,与数据库、官方网站同时。学术期刊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大众化、传播快的优势,将前沿论文及时快速推送给受众。微信公众号在与学术期刊充分融合的基础上,还要与学术期刊一起从作者处获取文章的著作权授权,以免在后面的使用中引起版权纠纷。

新媒体运营的劣势范文4

【关键词】媒体融合;电视新闻编导;创新策略

一、基于媒体融合的电视新闻发展现状

媒体融合的实质可以说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结合,二者彼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将不同媒介所具有的优势有效融入传统媒体,弥补其短处而实现资源的有效融合,最终打造成全新的传播形式。而基于媒体融合的电视新闻发展既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机遇,又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考验。从机遇的角度来讲,一方面,电视新闻获得新闻线索的途径逐渐多元化,也就是说网络平台、聊天软件、电话等都能成为获得新闻线索的途径之一。另一方面,电视新闻采编到播出的时限得到缩短,也就是说媒体技术为采编工作带来一定的便捷,极大的提升了采编工作效率,整体的工作时间得到节约,继而提升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在媒体融合不断深入的趋势下,电视新闻节目及编导同样面临着极大的考验。一方面,电视新闻节目仍就无法赋予受众选择新闻内容的权利,受众仍就以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得电视新闻内容,这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弱化受众的观看感受。另一方面,电视新闻与受众之间欠缺互动性。在受众利用新媒体观看新闻节目或资讯的时候,大都希望可以参与到互动环节,将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而电视新闻的互动性较为欠缺,甚至缺少互动环节,这不仅成为电视新闻的劣势,更是媒体融合下电视新闻发展面临的一大考验。

二、媒体融合为电视新闻编导带来的优势及新要求

(一)媒体融合为电视新闻编导带来的优势

对于媒体融合而言,其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而衍生的传播形式的改革。而从电视新闻的角度来讲,对媒体融合可诠释为针对新闻资讯结合传递的需求予以编辑或加工,借助多元化的途径实施再次的传播,如新闻APP、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基于媒体融合的趋势下,多元化、多样化的传播载体与途径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新闻的传递与制作,也就形成了自媒体。而与之相比,电视新闻编导拥有专业的知识储备、软件与硬件设备等,所制作的电视新闻更加专业化、优质化。此外,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时间久远,在广大受众的心中具有一定程度的权威性、知名度,这也就让受众对电视新闻编导产生极大的信任,故也就成为了媒体融合为电视新闻编导带来的巨大优势。

(二)媒体融合为电视新闻编导带来的新要求

在媒体融合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各种类型的电视台不断探寻更加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融合方式以实现创新,而5G时代的到来更是促使媒体融合步入关键的阶段,这也就给电视新闻编导带来诸多的新要求:第一,在5G技术、新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的影响下,未来将进入视频时代,也就是说电视新闻内容,或其他内容的传递都将以视频的方式,而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导要掌握各类新技术,以能够快速制作与编辑出完整的新闻视频。第二,从电视广告的角度来讲,电视媒体的市场空间逐渐被新媒体平台压缩,相应的广告收益更是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在媒体融合的契机下电视新闻编导如何最大程度上发掘新闻资讯传递过程中的广告服务价值,继而实现广告收益的增长,这既关乎电视媒体的长久发展,也关乎其生存,更对其是一种全新的考验与要求。

三、基于媒体融合电视新闻编导的创新策略

(一)树立媒体融合意识

从媒体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媒体融合不单是国家发展与治理的战略性目标之一,还是传统媒体行业技术创新与改革的助推剂。从电视媒体的角度来看,媒体融合已经不是有没有必要开展的阶段,而是一定要推进融合,并且一定要获得成功的阶段。电视新闻编导作为电视新闻的制作者,应当明确认识到媒体融合对电视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媒体融合下电视新闻受众不在被动接受新闻资讯,这就需要电视新闻编导时刻树立媒体融合意识。只有树立媒体融合意识,才能够在思想上打破传统电视媒体带来的思维模式的限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来弥补传统电视媒体的劣势。

(二)提升电视新闻节目质量

对于电视新闻节目而言,在媒体融合下其节目内容的质量仍就是最关键、最核心的,这也是电视新闻节目长期以来的发展优势。可以说在融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新闻资讯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参与者自身素养所存在的差异性,也就让新闻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还会充斥着大量的虚假或杜撰的新闻内容。同时,在媒体融合下的新闻资讯大都是未经加工的、较为粗略的,甚至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欠缺完整性。这就需要电视新闻编导不断提升电视新闻内容的深度、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推进新闻生产,优化媒体内容制作、存储、分发流程,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为内容生产和传播提供强大支撑。这会让受众看到电视新闻节目与其他新闻资讯之间的区别,继而实现对电视新闻节目权威性、公信力的不断强化。

(三)构建电视新闻传播平台

在媒体融合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的影响下,各个电视媒体不断拓宽电视新闻传播的平台与载体。如一些电视台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第三方传播平台,还有一些电视台构建自己专属的网站、APP等,不管以何种方式都在对传播的渠道进行拓宽与构建。而从电视新闻编导的角度来看,此时其不能只把目光局限于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这就需要电视新闻编导跳出电视来看待电视新闻,需不断加大对新媒体技术的利用与运营。而商业网站在移动客户端、手机浏览器、应用商店等方面技术比较成熟,要积极关注、善加利用,借助他们的技术和平台,扩大在移动终端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也就是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积极构建电视新闻传播平台,继而提升电视新闻的传播效率、影响力,最终实现媒体融合下电视新闻节目的改革与创新。

(四)强化自身素养与专业能力

社会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期望与要求并不会始终保持不变,反而在媒体技术、科学技术不断更新与升级的影响下会不断提升期望值与要求的标准。所以,这也就要求电视新闻编导应当在媒体融合持续推进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各类媒体技术,探寻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的深入结合,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不断对自身的视野进行拓展,保持对各类新媒体技术的关注与了解,继而对自身综合实力予以强化,实现对电视新闻节目质量与形式的不断创新,以吸引更多的受众保持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关注。

结语

新媒体运营的劣势范文5

关键词:社交媒体;企业市场营销;变革与创新

在近几年发展中,社交媒体成为企业市场营销中最常使用的方式。通过社交媒体的应用,加强了企业与客户及潜在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了彼此的信任,同时也为产品宣传、形象树立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其实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一个平台软件。在该平台上,人们可以将自己编写的东西分享出去,也可以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且不会受到时间、空间及地域的限制,大大提升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效率。目前,最常用的社交媒体有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社交媒体也在不断完善,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社交媒体的发展属于网民的一种自发形式,其需要技术的有效支撑才能衍生出更多产品,进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帮助。如果没有技术的合理支撑,社交媒体只不过是信息传递的一个平台,无任何实际意义。

二、社交媒体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优势

(一)提高企业产品销售额

传统媒体在企业营销中只能起到产品宣传和信息传播的作用,无法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客户对产品的相关评价。但是通过社交媒体的应用,能够在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交流平台。平台上,企业不仅能够及时将产品信息传输出去,还能够及时收集到客户对产品的评价及建设性意见,了解客户对产品的认可度,进而调整营销方案,增加企业的销售额。同时,通过社交媒体的应用,可随时进行产品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为客户解答产品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增强客户的体验效果,这样既改善了宣传效率,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且在客户的口口相传中,产品销售量也会逐渐增加,为企业积累更多资金利润。

(二)降低营销成本

传统媒体营销中大多都是以电视广告的方式来达到宣传效果的,且不说其效果是否明显,企业为其投放的资金成本却是最高的。但广告宣传时间较短,很难达到企业营销需求。而使用社交媒体后,可以通过各种免费社交软件的应用,通过互联网实现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企业只需进行产品设计方面的资金投入,即可利用网络来达到营销宣传目的,这样不仅加大了产品的推广力度,也降低了营销成本,实现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准确定位营销

社交媒体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用户注册自己的ID完成相关信息的浏览和搜索,这就为企业更加全面的了解用户需求提供了便利。企业在分析用户浏览信息过程中,可掌握不同用户的喜好,进而向用户推送相应的产品,以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例如,新浪微博的广告推送,就是通过后台数据的分析,有针对性的向客户推送相关信息数据,避免了无效广告的投放。现阶段,很多企业都将社交媒体应用在市场营销环节,以此来增强营销的针对性、灵活性,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提高销售水平。

三、社交媒体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一)合理选择社交媒体及目标用户,优化营销水平

为了发挥社交媒体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作用,企业应在营销方案制前开展相应的市场调查工作,明确用户群体特征,且合理选择社交媒体方式,以提高企业营销水平。如果使用了不恰当的社交媒体,虽然企业能够获得较高的点击率,但销售额却未得到显著提升。所以企业需慎重选择社交媒体,从而保证营销目标的实现。例如,对于汽车类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可通过微信、SNS等社交媒体方式进行产品宣传和推广,以此提高用户的认可度和体验效果,增大销售量。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新型的社交媒体软件应运而生,其中抖音是目前深受大众喜爱的软件,不管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可以通过该款软件进行视频资源的和共享,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而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一软件的应用,实行产品小视频的,从而增加转发量,达到产品宣传和推广的目的。

(二)加强社交媒体日常运营效果

社交媒体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应用虽然带来的很多优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劣势。由于社交媒体言论的自由性,负面评论也是企业不可避免的一种情况,这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为此,企业应该加强社交媒体日常运营管理,及时收集用户反馈的信息数据,及时解决负面评论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交流,优化企业的形象。对于存在的恶意评论,企业可以运用合法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保证后续的良好运营。

(三)实现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有机融合

虽然社交媒体的应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传统媒体同样有其可取之处。就比如广告营销,其受众面较广,覆盖范围较大,产品信息讲解较为全面,可以让用户更加直白的了解产品优势。而社交媒体则具有成本低廉,灵活性高等特征,如果能够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则会将企业推向另一个高度,有效促进企业的快速运营发展。

(四)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客户信任度

一份优秀的营销方案,如果产品质量不合格,就无法提升客户的购买欲望,相反还会降低企业的信任度。为此,企业应加大产品质量的重视力度,对各生产环节予以严格把控,从而减少问题的产生,为用户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消费体验。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产品宣传时,多吸纳消费者的意见,改善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交媒体对于现今企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条件,合理应用社交媒体,以此提升营销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茂.社交媒体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应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7(02).

新媒体运营的劣势范文6

关键词:大数据;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

一、引言

新媒体是大数据背景下所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媒体形式,主要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以手机、电脑等设备为终端,向大众传播信息和提供服务的传播模式。而传统媒体主要是指电视、报纸及广播等形式,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普及化等特点。相比之下,新媒体具有内容多样化、信息获取便捷化等特点,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将各类新闻报道传送到用户手中。再加上随着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大规模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在许多领域内都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这对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内容上仍存在一定问题,如缺乏严谨性、深刻性等,不利于媒体的长远发展。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必要性,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二、大数据背景下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必要性

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大数据元年”。现阶段,大数据技术已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发展当中,并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颠覆了传统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方式,推动了传媒行业在数据处理、用户体验及内容制作等方面的变革,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不仅有利于促进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提升新媒体的影响力,还有利于媒体行业实现长远发展。基于此,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主要受众人群是中老年群体,依赖于广播、电视以及报纸等形式传播,在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而新媒体主要受众人群是年轻一代,借助于一些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应用等形式传播,内容较为丰富,但信息传播欠缺必要的深度。因此,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不断融合,既可以丰富当前媒体平台的内容和信息来源,又可以扩大受众人群,提高新媒体的发展活力。除此之外,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具有雄厚的品牌资源优势,甚至一些著名的新闻栏目早就在公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新媒体平台不时会出现一些虚假诈骗信息,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对此,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有利于提高新媒体自身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有效避免垃圾信息的侵入,进而扩大新媒体的影响力。第二,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丰富的经验以及专业化的工作人员队伍,而相比之下新媒体的准入门槛较低,每个人不仅可以在平台上浏览信息,也可通过信息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这就导致在新媒体环境下偶尔出现一些血腥暴力信息。对此,传统媒体必须不断加强对新媒体的正确引导,从而更好地使新媒体适应媒体规则。因此,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不仅有利于双方实现优势互补,还能促进整个传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人与人之间交往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特别是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性,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形式与内容,甚至会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对此,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有利于满足新时代下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扩大传媒产业边界,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传统媒体需要新媒体提供更多的技术与方法支持,创新媒体传播内容与方法,增强传统媒体的吸引力,进而在媒体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与此同时,新媒体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已成为政府机构、各大官方平台宣传和报道的主要场所,聚集了大部分的媒体资源,但却缺乏足够的舆论引导力。由此可见,要想在公众中更好地实现新闻传播,必须不断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除此之外,在我国媒体规制改革的过程中,专门强调了媒体转型发展对我国传统媒体数字化的促进作用,但单纯的促进传统媒体数字化从根本上未能解决我国媒体行业发展滞后的劣势。基于此,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不仅是新时代下媒体行业转型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三、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工作路径

(一)促进资源整合,打造媒体精准化服务。大数据背景下,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工作,必须促进资源整合,打造媒体精准化服务,提高媒体信息传播质量。一方面,传统媒体在传播内容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特点为权威性、客观性及真实性,且内容影响范围较大。而新媒体在传播内容上主要表现为趣味性、互动性和个性化,且对用户使用习惯及信息偏好等掌握较为精准,技术性较强。但新媒体在内容上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缺点,如人文内涵不足、原创内容较少等,难以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走向。因此,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应将双方的优势进行有效整合,促进资源配置,取长补短,实现合作共赢。比如,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应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力度,有效借鉴新媒体的运营模式,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技术优势进行用户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并将其运用到传统媒体新闻放送的过程中,丰富新闻播报内容的种类和内容,让其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需求,满足用户多元化的精神需求,提高受众群体的满意度。除此之外,手机已成为广大社会公众浏览信息的主要工具。信息时代下,媒体可借助于大数据技术来提取有价值的用户信息。基于此,传统媒体应结合新媒体的优势,以数据为导向,利用大数据对用户的偏好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传播内容,构建个性化的媒体传播方案,进而提升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丰富广大社会公众的精神需求。

(二)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公众参与度。大数据背景下,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工作,必须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公众参与度。一方面,为更好地发挥出媒体的影响力,扩大受众群体的范围,应充分利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所在,时刻关注用户的节目体验,提高对受众参与的重视程度。比如,当下大热的选秀综艺采用的观众投票制这一形式,就较为符合现今年轻受众的娱乐需求,为公众提供了较多的选择机会,实现了节目受众和制作平台的良性互动,从而极大地调动了观众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相较于新媒体,传统媒体在运营模式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采用多元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并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推出不同的宣传政策,进而实现信息内容的精准投放,为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大监管力度,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大数据背景下,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工作,必须加大监管力度,提升媒体的公信力与影响力。一方面,只有建立完善的媒体监督管理体系,才能充分保障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高质量水平,进而促进媒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面对市场上媒体内容的良莠不齐,相关部门必须通过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动态化的实时监管体系,对一些不健康的媒体内容进行及时整治,从而有效遏制暴力、血腥等不良信息内容的传播范围,为广大受众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媒体环境。具体来说,传统媒体可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对信息传播的内容定期进行核实,及时对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违规违法行为进行警告,并通报批评,以此约束好相应媒体从业人员的各项行为。另一方面,媒体作为现代社会中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更应主动承担起引导舆论导向的社会责任。信息化时代下,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工作,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和变化趋势,充分发挥好新媒体的互动性优势,提升广大社会公众参与的热情,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同时,在网络信息日益繁杂的今天,传统媒体更应始终坚持新闻媒体的道德底线,利用新媒体制作出更加优质、专业化的信息内容,更好地担负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进而提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四、结语

新媒体运营的劣势范文7

关键词:微信营销;房地产;SWOT分析法;成本控制

引言

微信从2011年开始作为一种媒介传播方式进入大众视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超过10亿用户,由于微信支持语音、视频、图片、文字、群聊甚至支付等功能,商人从中发现了商机,利用这种线上营销方式来推广产品,微信营销主要有信息迅速、内容多样化、定位精准化、渠道多元化、电子化、曝光率高等特点。

1、微信营销与房地产行业

微信营销模式是地产行业营销方式的改革与探索,房地产微信营销模式具有以下几大价值点。第一,案场管理规范化;第二,判客制度标准化;第三,用户需求精准化;第四,宣传推广成本低廉化;第五,用户体验优化。外部宣传时,客户可以通过扫描楼盘宣传单页上的二维码关注楼盘公众号,或添加楼盘置业顾问微信,及时了解楼盘动态,获知最新开盘信息。客户第一次来到售楼处,前台咨客岗会及时录入客户信息,准确判别客户来访途径,因为不同的来访途径会对应不同的佣金点数,避免产生纠纷。客户也可扫码下载开发商的全面营销APP,推荐他人购房也会获得佣金奖励。微信公众号特点在于可以一键推送消息至所有关注本号的用户,文章未读状态下会一直有提示,直到用户阅读本文为止,无形之中给用户一种心理暗示,推动用户点开推送内容。同时,借助朋友圈强大的传播功能,比如说转发楼盘信息至朋友圈可以获得一定额度的优惠券,微信用户的整个关系圈子在地域、工作、收入各方面都会有很大相似性,无形之下形成连环带动效应。有的楼盘开盘会采取微信在线选房的方式,极大缩减时间、人力、物料铺排等成本,从而达到降低营销成本的效果。

2、房地产微信营销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S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W是指企业内部的劣势(Weakness),O是指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Opportunities),T是指企业外部环境中的威胁(Threats)。

2.1优势(S)。(1)项目前期阶段微信营销成本控制在项目前期阶段,团队会进行市场调研,分析项目可行性。在作出预测报告之前,会对项目整盘运作利润进行核算,主要以营销收入为基础,核减土地出让金与契税、开发报建费、工程建筑成本费、营销费用与销售管理费用、财务成本与企业缴纳税金等。经过严密的分析、对比、调整得出最优方案。(2)项目销售组织管理阶段微信营销成本控制项目销售组织阶段囊括了销售、销售物料、景观示范区、售楼处、样板房、案场销售管理等6个阶段。企业把微信公众号关注率也放在了考核的环节,每天通过分析后台数据了解到用户的关注度和活跃度。用户在微信平台上通过VR模拟展示技术可快速浏览到售楼处和样板房图片,通过微信位置共享功能及时准确了解到项目所属位置,通过线上展示可吸引到很多客户前来售楼处详细了解楼盘信息。(3)项目宣传推广阶段微信营销成本控制首先,微信营销具有点对点接触功能,效果强于一般的广告宣传。其次,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企业通过搜集客户的意见也可以做出相应的改善和调整措施,优化整体营销方案。最后,微信营销是一种复合型营销,微信本身具备的多功能可以多方位帮助企业传递信息至客户,扩大营销力度。

2.2劣势(W)。(1)微信营销存在安全隐患微信营销模式下,扫码方式被广泛应用,可是会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偷换二维码传播不良信息,盗取用户个人隐私,严重者甚至威胁用户的财产、生命安全。(2)缺乏战略意识微信营销是一种新兴的营销模式,目前尚缺乏一套可供借鉴的成熟的运营体系,很多企业只看到利好的一面,盲目跟风模仿。如何搭建完善的微信平台架构,增加高质量又精准的粉丝群至关重要。如何在企业微信平台与项目微信平台之间找到平衡,建立关联,做到精准的推广,现阶段来看,大多企业还停留在微楼书阶段,内容有局限性。(3)缺乏微信内容管理机制微信平台为消费者与企业建立了沟通交流的桥梁,但是交流的内容应该被有效管理和监督,一般都是统一对外的销售说辞,一旦内容太过随意,就会出现客服人员乱答复而企业无法兑现,随意输出不实信息等问题,严重的则会引起客诉、群诉等问题。应该杜绝一切不负责任的虚假宣传,内容要从企业品牌的树立,产品的销售,企业的信誉等角度来考虑。(4)缺乏突发事件管理机制任何一场会,一场推广活动都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同样的,微信营销也是如此,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小事衍生成大事,爆发群体事件。

2.3机会(O)。(1)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行业与新兴科技、大数据、云计算的结合,必然会为传统行业带来新生命。房地产微信营销就是抓住了互联网的利好性,为广大地产企业提供更为宽广的“红海”。(2)传统企业的转型需求加入互联网发展浪潮是当代企业的必选之路,这是时代赋予每一个行业的选择,也是房地产在当前大环境大背景下的必选之路,充分利用微信营销这一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省时省成本,大势所趋。(3)消费者的需求网络化时代,大家都对手机的依赖性很强,很多人每天闲暇时都习惯阅读所关注的微信公众号或者订阅号的文章,有的也会转发到朋友圈引起大家共鸣。从简单的在网络平台购买食品、衣服到如今的线上购房,网络消费贯穿了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电子化的消费方式是企业和消费者共同的选择。

2.4威胁(T)。首先,同行业之间模仿跟风,如何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营销和盈利模式,是当前众多房地产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其次,微信营销重视技术开发成本,忽视运营成本。在初期,企业为了顺应市场不得不采取微信营销模式,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当中,公众号运营和维护所增加的隐形成本超出预期,导致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第三,费用控制执行不到位。房地产微信营销缺乏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和专业的微信营销运营团队,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更多依赖于第三方技术,网络环境当中任何的不安全因素都会增加企业的费用支出,企业不得不想法设法从其他途径降低费用。第四,从微信公众号入口或者小程序端进入微店进行线上交易的方式虽然方便又高效,但是产品质量差、虚假广告、客户维权困难等事件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最后,微信营销的发展已经触动到运营商的利益根本,他们也在想方设法对抗。

3、房地产微信营销策略建议

3.1制定微信营销战略。首先,要做好营销战略规划,有一些关键点需要注意。第一,企业对潜在的机会要有识别的意识;第二,要有积极的竞争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三,提高企业的格局高度,从更高的层次看待问题,第四,善于反思总结,不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第五,注重企业品牌传播力,第六,善于利用各方面资源。其次,需要搞清楚几个问题,企业做微信推广想要达到的目的,采取什么方式,具体针对什么群体,如何变现,如何将线上与线下推广方式相结合等等一系列问题。

3.2微信内容管理机制。(1)推送信息频率的适度性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固然重要,但是也要学会管理推送内容的合规性,有时候信息推送过于频繁或者内容质量太低,会让用户感到反感,不适,所以对于内容管理要做到在战略上重视,战术上轻松,学会控制好节奏。(2)推送信息内容的可读性我们还应该关注推送内容的可读性。不可像以往的房屋推送广告一样,满眼看去千篇一律,单调又乏味。比如说像户型图、楼盘所属位置、购房热线等信息都是固定的,无需反复推送。推送的重点更多应该是在企业文化的传播上,从企业文化理念等方面着手,深入人心。

3.3提高微信客服服务意识。实施微信客服服务分为三个方面,首先需要了解客户需求,其次,微信可以充分发挥交互功能,从线上先了解到客户需求,耐心解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是当今时代主流的一种服务方式。最后,线上线下需要相结合,仅仅客服人员线上进行解答是不够的,还需要构建全方面多角度的服务模式。对于某些可以线上解决的问题,解答即可,但是有些必须通过线下解决的,也要应客户要求,予以解决。高质量的客户工作,可以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客户忠诚度,相反,则会使企业信誉受损。

3.4微信应对突发事件机制。首先要做到持续关注,快速反应。要建立一套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当事件发生时,要第一时间知悉并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化。其次,要以人为本,客户至上。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做到让客户百分百满意,在负面事件发生后,企业的处理态度至关重要。企业应该要求员工将客户的诉求放在第一位,员工在处理事件过程中需耐心且真诚。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动员企业各个条线的部门经理一起参与进来,与客户面对面交流。最后,要善于利用微信平台,企业通过微信平台可以快速搜集到一些负面的反馈意见,经过逐一分析处理,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会提升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虽然比较难,但也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另外,通过这个平台,也可以了解到客户发泄不满的其他渠道和方式,便于及时采取补救和保障措施,及时化解危机。

3.5加大国家监管力度,提高企业信用。微信营销是基于社交平台发生的交易行为,更多的是利用熟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关系,营销模式有其特殊性。很多企业为了提高销售量,花钱雇水军刷单,冲销量,虚假好评,很多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一旦发现上当受骗之后,发现退货退款难,无处维权。而我国目前的法律条文当中又没有对这块领域有明确的处罚条例,很多企业正是钻了法律的空子,牟取不正当利润。国家需要加大网络环境监管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也是提升自身企业信用的必经之路。

4、结语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依托微信平台,搭建多元化营销模式,降低产品同质化,是适应新的媒体环境、提高市场营销能力、降低传统推广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重要保障。在本文探讨中,企业在微信营销的构建中,降低了营销成本,盘活了营销渠道。

参考文献:

[1]蔡群峰.我国房地产企业微信营销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李敏,刘江.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微信营销策略[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52-56.

[3]孙志阳,齐梅.房地产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8(26):91-95.

新媒体运营的劣势范文8

关键词:新环境;华为企业;营销;渠道策略;运营商

目前华为企业的渠道营销战略分为两种销售模式,第一种是运营商直销模式,根据运营商请求定制研发手机,随后运营商根据自身的销售渠道售卖手机;第二种是华为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创造一个集服务、培训、销售于一身的分销商供应平台。本文以理论探索为基础,了解当前手机营销渠道的相关信息,精准把握目前华为企业在手机营销方面的方式和方法,基于当前新环境下,了解目前华为在中国市场的竞争环境和营销渠道结构优化,涉及国内市场中华为手机的营销渠道,希望立足于华为手机自身的发展经验,结合手机发展密切相关的企业营销,提出营销策略和营销发展建议,推动产品的销售。

1新环境下华为营销渠道环境分析

1.1政治环境

当前国家为促进华为公司的发展,提出了多项政策来推动华为手机的建设。虽然如今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打压日益增多,但是我国历来重视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明确提出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三大任务。中国政府在多次会议报告中对信息化发展的推动不言而喻,尤其是现阶段华为已经建立起5G技术的布局。在现有国内政策的规划下,以5G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力,而政府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手机厂商的发展,也给当前国内手机厂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2经济环境

2020年是改革开放42周年,我国从过去贫困落后的时代不断逾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在当前的新环境下,截至2020年我国GDP已经达到990000亿元,相较于2019年GDP同比增长6.1%。截至2020年末,电信业务收入已达1.31万亿元。以飞快的速度进行建设和发展,并且发展步伐覆盖了多个主城区。华为和小米等都实现了5G网络,而且5G网络如今已经不断进行深层次的覆盖,涵盖了多个千元机。

1.3技术文化环境

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用户规模不断增大,已达到8.41亿。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形形色色的App种类繁多,一部手机就能解决人们的学习生活购物等多种生活方式,移动互联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学习强国App官媒等入驻手机平台建立起了客户端,使得当前手机行业的发展更加迅速,5G以最快速度支撑移动设备的体验为手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产业链,推动了当前智能手机的发展。

2新环境下华为手机营销渠道的分析——SWOT分析

中国市场目前的营销既存在优势又存在劣势,只有把握住当前中国市场营销的优势、机会,理解威胁、弱点,才能推动华为企业营销的发展和战略的建设。

1机会

目前,随着国内5G纵向发展和2020年34亿元新基建的投入,5G步伐加快,随着产业链的发展使得5G发展取得了先机。想要推动华为手机销量的增长,还需要不断扩宽市场空间。现如今华为手机的市场范围和市场空间不断扩展,但是从华为手机整体发展来看,经济上需要不断加强结构调整,尤其是如今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打压增速降低,市场需求不如从前。但是庞大的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场也给华为的海外市场扩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现如今鸿蒙系统和芯片的完美结合,使得华为近年来的实际核心芯片和操作系统虽然受制于供应链上游,但是华为也在不断加大自身系统的研发,这为华为本身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市场发展机会,能使华为将来的营销渠道日益广阔。

2.2优势

相较苹果手机来说,安卓手机本身缺少核心的竞争动力,华为在中国的发展属于中高端市场。虽然在国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国内其市场份额还较小。从科研技术来说,华为每年投入的科研费用占营业收入的10%,拥有专业的科研团队。从品牌建设环节来说,华为现如今是民营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并不断加强移动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如今华为手机的销量与日俱增,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中占比达27%,有较为强烈的品牌优势。从华为企业整体的营销方案建设来看,华为企业没有依靠美国、欧盟等供应商,其材料完全自主研发,整体发展布局和整合能力极强。尤其是在5G技术研发方面,华为自主研发使得美国不再一家独大,这为华为本身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优势。

2.3威胁

随着高端机的竞争日益激烈,华为P系列、M系列虽然和三星苹果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从定价方面来说华为也不是三星和苹果的对手,虽然华为近年来在推动折叠屏等相应的屏幕。但是随着美国的打压,华为在芯片和系统设置方面相较于苹果和三星较为落后。华为企业在行业发展环节更适合打价格战,针对高端机不断提高价格来进行产品销售,同时也会通过促销方式进行产品销售,这主要体现在购买者对于华为产品本身存在信心不足。除此之外,与国内的小米、vivo、OPPO手机相比,华为制定的价格相对较高。尤其是消费者对于价格较为敏感,价格的上涨会使消费者选择其他的品牌,这就会使华为手机流失很大的客户群。定价往往是以打折促销的方式进行,这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品牌价值。目前华为手机品牌销售环节存在明显的问题就在于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办法有效提升销售力度。近年来,我国多个手机厂商借助综艺和相应的电视节目进行广告植入,尤其是OPPO和vivo不仅进行了综艺节目植入,还邀请了众多流量明星进行代言,但华为品牌宣传上没有特定的人物作为代表符号,当前部分90后、00后年轻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华为产品的销售。

2.4劣势

营销渠道方面,以苹果、三星为首的手机厂商终端机更新发展,拥有极大的优势。和本土的手机厂商步步高等相应的中国手机的中高端市场相比,影响覆盖面较广。增加了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小米手机之后vivo手机也在网络营销上进行布局,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建立起了多维布局模式。通过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华为手机在中国市场上还需要不断扩宽营销建设,建立起营销渠道构架,一方面需要加强营销渠道管理,另一方面还要明确当前华为手机在营销方面存在的不足和营销地位。

3新环境下华为手机营销渠道优化策略

3.1优化设计目标

优化设计的目的是使华为手机品牌能够更快速覆盖到消费者,增强消费者的接触,使消费者更全面地了解手机品牌和手机产品,在实际销售环节能够满足现阶段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和体验需求。想要做到对华为品牌的销售,首先要建设和管理销售渠道。为了达到市场营销的目的,对于渠道成员建设环节需要不断加强合作和协作,保证渠道成员自身利益,避免职员之间存在竞争冲突。渠道成员在与华为手机合作的同时要加强和其他手机的合作,并且明确手机市场的发展目标和建设目标。需要结合华为手机本身的品牌优势。随着近年来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当前中国市场的销售渠道日益广阔,华为手机要不断突破原有的销售渠道,设置营销方案和营销规划,制定优势互补的营销方案。相对传统的营销渠道管理来说,华为企业近年来需要扬长避短,保证渠道稳步建立,适应当前手机市场环境需要,对渠道建设进行小幅度的调整,不断缩短产品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的时间、空间距离。华为企业在渠道营销环节,首先需要自身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需要加强宣传和服务,建立起口碑营销,对当前国内华为手机市场的营销现状进行分析。但本文在实际研究中发现,目前华为产品在国内的销售占比,主要取决于渠道营销的能力,这就使得营销环节的销量和销售额至关重要。华为手机在进行宣传环节需要不断优化营销渠道,加强品牌的号召力,同时针对华为企业如今的手机市场销售来说,在渠道控制和管理上需要不断减少投入的费用,设计渠道管控方案。

3.2拓展现有渠道的宽度

华为目前存在渠道结构混乱问题,因此,需要不断规范华为手机市场的渠道管理。针对现如今的渠道激励和业务规模,需要不断扩宽现有渠道的宽度,要通过市场活动合理规划进程,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扩宽当前营销渠道的收入。同时还要和省级商共同制定营销计划,推动华为品牌本身营销渠道建设,建立起激励机制,从而达到市场营销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多渠道建设,不断完善当前渠道结构混乱问题。现如今华为手机在中国市场的渠道包括运营商、渠道商和优质零售商。目前华为手机和手机终端普天泰力、中邮普泰、爱施德、天音通信等多个商合作进行营销,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能够保证在中国市场的覆盖率。对于部分优质客户来说,需要建立起线下的零售商,并不断增强分销商和商的合作,使华为手机把握好产品流向,制定营销策略。

3.3优化零售途径

线下销售渠道多是终端零售集团为主,包括国美、苏宁易购、京东等。全国多个所在的省市地区也存在着大量的零售,就拿北京为例,北京的大中电器、国美电器等手机销售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也成为手机较大的卖场,有着一定的客流量。华为手机需要与零售商建立起相应的合作关系,并且对渠道层级产生的利润进行分摊降低,从货源价格优势上让渡给零售集团,不断建立起快速流通的渠道和分销渠道。与此同时,除了线下的销售渠道之外,线上渠道也是华为企业在手机销售时所需要关注的电子渠道。虽然手机线上渠道销量覆盖面较广、附带效率较高,从当前中国市场的覆盖面来看,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手机销售量占比超过了9成。其中京东、天猫销售额超8成,从销售情况来看,目前京东、天猫、苏宁易购平台的销售额比重在不断加大。近年来,华为手机和其他的电子渠道合作,建立起线上线下联动的销售模式,通过大型电子渠道的建立在全国多个城市分布了相应的网点,并不断降低销售价格。

3.4优化分销渠道

近年来,华为手机在不断扩展运营商渠道,与其他的传统营销商和商相比,华为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分销渠道和其他商合作,并分散于各个商之间,但这种销售模式存在的问题在于无法整合资源进行相应的营销。渠道覆盖时加强了各产品之间的把控,在通信科技方面建立了扁平化的渠道发展模式,并与各大零售商、直营商建立起了共识。目前华为手机在全国市场不断扩展直供渠道,并且对大型的零售商加强了合作,弱化了商的地位,从而有效把控了分销渠道。

3.5营销渠道资源整合分析

当前华为企业在手机销售过程中,建立起非运营商定制和运营商定制两个渠道,使得客户可以有更多的途径去选择和挑选商品。渠道是从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形成的。现如今随着运营商的运营渠道不断扩大,华为手机本身的销售中心也在不断延展。运营商为留住客户,把控市场的占有率,在销售过程中获取丰厚的利益,不断拉拢销售渠道,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去购买相关产品。华为品牌本身具有一定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优势,其品牌地位竞争优势日益增高,运营商更愿意选择华为产品,和华为销售团队合作实现共赢。因此,在营销渠道资源整合方面,目前各省市的运营商需要不断加强市场规划,建立华为手机同运营商合作的相应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省市各区域之间华为销售团队的资源,并建立起公开合作渠道,不断调整渠道布局。

3.6确立社会化媒体营销评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