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如何教育范例6篇

幼儿如何教育

幼儿如何教育范文1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独立生活 集体教育 沟通情感

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人类美好的家园都要靠他们创建,因此要把他们培养成性格健全的人。如何搞好幼儿教育就成为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我对所在幼儿园的部分学生及家长的调查谈谈他们的看法。

一、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目前,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到父母的严密保护和无限宠爱,缺乏生活技能,比如存在不会自己吃饭和穿衣等问题,这对孩子以后的生活都会造成一些不利影响。所以,教师要在幼儿刚踏入幼儿园时就注重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技能训练。这是幼儿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对刚入园的幼儿更需要加大训练力度。

我在带小班幼儿时,发现很多孩子都不会自己穿衣服,尤其是一些外套,都要求助于老师。对于幼儿一日活动而言,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使幼儿过于依赖教师,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部分幼儿教师认为在幼儿园教师只要照顾好孩子就行,让孩子吃苦家长会不高兴,还有的教师认为孩子大一些自然就会了,何必强求所有孩子都会呢?这样只是把幼儿园当做幼儿托管机构,并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呢?我曾经手把手教幼儿穿衣服、刷牙,但是效果并不显著,甚至遭到了幼儿乃至家长的抵制。与其让幼儿不情愿地学习,不如把自理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活动、游戏之中。对于幼儿而言,最好的教育方法便是寓教于乐,通过形象有趣的活动获取知识。我和其他教师合作将穿衣服的步骤编排成一首充满趣味的儿歌,在幼儿学习儿歌的过程,配以形象的图片进行解释。和幼儿沟通需要多多重复,所以在幼儿掌握儿歌的基础之上,我采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参与实践。比如请幼儿表演儿歌,同时请会穿衣服的幼儿根据儿歌表演穿衣服的过程或者请大班的同学表演穿衣服的过程。幼儿在学习儿歌的过程慢慢掌握了穿衣服的要领,当其他幼儿都可以自己穿衣服的时候,他们就有了要自己穿衣服的意识,教师要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第一次的尝试教师要给予协助,但是慢慢教师要放手,让幼儿一次次进步,最终学会自己穿衣服。其他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可用这种方式进行,幼儿的学习能力是惊人的,只要方式合适,他们很快就能掌握。

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关键在于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特点展开教学。幼儿的关注力并不是特别强,如果教师能将生活自理能力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以身示范,那么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就会有长足进步。

二、针对幼儿心理开展课堂教学

就我国现在的幼儿教育模式而言,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便是集体教育活动,即课堂教学。部分幼儿教师很苦恼,幼儿很难像小学生那样乖乖地坐在座位上听教师讲课,甚至会扰乱教师讲课,进而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秩序。

我认为,幼儿如果能很好地坐在座位上听教师上课,那么对于幼儿而言也许并不是好事。因为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期,如果过早地束缚他们,则不仅扼杀了他们好动的天性,还限制了他们思维的发展,教学效果不佳。幼儿课堂教学应该是特点鲜明的,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主动、快乐地学。幼儿时期的个性对于其长远的个性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幼儿教师要在尊重幼儿个性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切忌强迫教学。

下面以音乐课为例谈谈如何展开课堂教学。现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主要为四段式教学,即幼儿背诵歌词、教师示范演唱、幼儿学习、独立表演。这个过程从某个角度来说符合教学规律,但是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更多的是为学习而学习。因为没有学习动力,所以很多幼儿无精打采,长长的尾音说明他们存在排斥心理。我进行了一些大胆尝试。背诵虽然是幼儿的强项,但是规定记忆并不能培养他们的记忆能力。幼儿的发散性思维非常好,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个特点,在教学初请幼儿编写歌词。因为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非常出色,所以他们能根据教师设定的主人公编出非常有趣而且生动的歌词。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帮助幼儿修改歌词,这样他们自己创作的歌就出炉了。因为是自己所写的,幼儿往往对之后的学唱和表演充满了期待。

改进教学方法,幼儿在短暂的课堂时间获得了收获,并且是在快乐和轻松中学到了知识。对于教师而言,既拓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又培养了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方法运用于其他课程同样有效。

三、加强与幼儿的情感沟通

幼儿如何教育范文2

关键词:教育理论;教育活动;教育理念;营造环境;生活习惯;心理状态

如何帮助农村幼儿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如何确保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如何启发孩子心性、陶冶孩子情操等,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农村幼师的深思和警醒,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些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农村幼师要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

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这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科学的教育理论可以为教师教学发挥重要的导向和指明灯作用,可以使幼儿教育更加与时俱进、更具成效性。因此,从这个层面而言,幼师务必要高度重视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幼儿园纲要、幼儿园指南等,并据此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比如不断努力增强自己的六大基本功:说、唱、弹、跳、画、工,全面提升自身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与此同时,日常还要有意识的多阅读一些幼儿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以此从更深层面来把握和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等,教师只有熟练地掌握了这些技能,才能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做到游刃有余。

二、幼师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教育活动

幼儿虽然年龄很小,但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持尊重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放下师者的架子,把自身置于和小朋友平等的地位,尝试和幼儿做朋友,对幼儿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之切身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和温暖,进而获得心理的放松和安全感,这对幼儿天性的解放和真实个性的展现无疑是很有裨益的,不仅如此,农村幼师还要努力提升自身绘画等操作技能,这样在带领小朋友上手工课的时候,可以与他们打成一片,迅速融入其中,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让幼儿增长技能,获得学习的乐趣。

三、教师要努力创新幼儿教育理念

根据教育部2012年最新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南,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切实从幼儿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实现教育理念的创新,具体应用到实践工作之中就是要把握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1.教师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幼儿的发展具有全面性、协调性等特征,因此,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要重视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是把精力单纯地投放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要树立幼儿全局发展的理念。

2.教师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由于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兴趣特点等的不同,致使其个性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幼儿在持续、渐进发展的过程中,还会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面对幼儿的这种状况,教师一定要秉持充分尊重和理解的态度,从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出发开展教育活动,切不可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儿。

3.教师要尽可能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幼儿由于本身年龄和思维限制,致使其学习都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和亲身实践的心理诉求和需要。

4.教师要重视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引导和培养

众所周知,人在童年时期形成的良好学习品质会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意义,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和尊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如:好奇心、认真专注的精神、敢于探索、尝试和创新的精神等,总之,教师要坚决摒弃以往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传授,而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做法。

四、教师要努力为幼儿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师要为幼儿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首先就要对幼儿一日生活做科学恰当合理的安排,保障幼儿有充裕的娱乐、学习、阅读、休息的时间,其中,午睡时间可安排在2小时左右,也可随年龄、季节的变化及个性差异做适当的调整,与此同时,还要保持被褥的干净整洁,床铺不宜过软,那样对孩子骨骼发育不利;桌椅高度要适中,椅子的高度以幼儿写画时双脚能自然着地、大腿基本保持水平状为宜;提醒幼儿保持正确的站、走、做姿态,一旦发现孩子有不良习惯或是骨骼发育异常,要及时予以矫正或与家长沟通就医矫正;告知孩子不要用脏手擦眼睛,吃饭之前要养成洗手的习惯,在孩子吃饭的过程中,教师切忌一味地催促,要指导孩子养成吃东西细嚼慢咽的好习惯;要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幼儿正处于身体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补充充足的营养元素,因此,在膳食上,要为他们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肉、蛋、奶、豆制品等多样化的食物,使之能够得到均衡的营养。

五、教师要对幼儿的心理状态给予足够的关注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南中明确规定要重视和关注幼儿心理状态和特点,使之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下健康成长,而要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就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教师要秉持温和、宽容、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

教师要注意发现幼儿身上的优点,并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表扬,不在幼儿之间做横向对比,公平和蔼的对待每一个幼儿,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温暖、轻松的外部环境,进而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2.发现幼儿犯错误时,教师一定要保持冷静的态度,理性地进行处理

教师发现幼儿犯错时切不可大声训斥、更不能对幼儿厉声责骂,因为那样很可能会对幼儿心理造成阴影和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对幼儿进行耐心指导和教育,使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加以改正。

3.教师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情绪榜样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表达情绪的方式幼儿会无意识地进行模仿,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一定要注意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情绪帮助,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等,同时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鼓励幼儿把高兴或生气的事情与小朋友分享,在幼儿乱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而是等其情绪稳定之后再做深入沟通。

4.化解幼儿消极情绪

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负面情绪,当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如不能解决,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双方共同努力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帮助幼儿化解消极情绪。

六、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幼儿教育

农村是与大自然最贴近的天地,农村幼师可充分利用自身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们与大自然玩耍和亲近,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知识,比如:鼓励孩子们利用烂泥巴进行美工活动,又或者指导孩子们辨识麦苗和小草、红薯和土豆等,这对孩子们眼界的开阔和知识的增长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教师要巧妙应用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陶冶孩子的性情、开阔孩子的眼界等。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要发展好农村幼儿教育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需要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等等的相互配合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注意在实践中总结方式、方法,同时做好相互之间的配合和沟通,就一定可以有效推动农村幼儿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青.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3).

[2]李涛.公平视野下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弱势及其归因[J].学前教育研究,2006(2).

[3]刘秋泉,周程宏,黄志刚.高楼万丈平地起:安化县大力发展幼儿教育纪实[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9(4).

[4]张娜.发展乡镇中心幼儿园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发展[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4).

幼儿如何教育范文3

关键词:幼儿园;创新教育;能力培养

幼儿教育的创新是依据创造学原理、运用现代教育观、以幼儿学习经验的重新组合为主要途径,旨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启迪幼儿创新思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的新型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保护和萌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和独立性等,从而为他们和谐幸福成长创造条件。

一、幼儿园创新教育的立足点

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中,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社会对其要求,以及本身思维特点的差异,都决定了对他们进行创新教育应各具不同的立足点。如何在这许多差异中找到最适合幼儿创新教育的立足点呢?首先,打破传统教育中束缚幼儿思维的不利因素,针对幼儿的天性,支持鼓励幼儿萌芽式的创新精神。其次,正确理解幼儿“创新”能力的特殊性,进行具有幼儿特色的创新教育。另外,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人的心理能力有内隐、外显两种形态。外显创新能力,很容易从创新结构中体现出来,而内隐的创新能力则体现在幼儿的思维意识中,也就是教育者易忽略的地方。幼儿的一切生活游戏中都蕴含着创新能力的因素。因此,将创新能力的培养寄予刻意设计的游戏本身或游戏结果的作法,是不可取的,它必须融于幼儿的生活实践。教育者要鼓励幼儿在一切活动中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刨根问底,鼓励其、激发其无穷的想象与联想,帮助其以自己现有知识经验去寻求获得新的知识,这才是其逐步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正确途径。

二、幼儿园创新教育的误区

在创新教育研究的热潮中,有的幼儿园将创新教育走向了误区,有的将科学教育、艺术教育等同于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一些幼儿园开始投巨资建设科学宫,对教师开展科学培训,搞娃娃发明创造展览等等,一些幼儿园开展了歌唱、舞蹈、绘画等活动,以为就是实施了创新教育,也有的将个性等同于创新能力。因此,在社会上、幼儿园里,特长班泛滥,美术班、钢琴班、武术班、书法班、舞蹈班等等,不一而足。应当看到,科学教育、艺术教育乃至特长培养对儿童主体性、创造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无论如何,它们均不是幼儿园创新教育的根本与全部,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了幼儿园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幼儿自主活动、探索的兴趣与意识。

三、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

1.树立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培养儿童创新能力

“幼儿创新教育”的前提应该是“幼儿教育创新”,包括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更新,注重幼儿身心特点、年龄特点是创新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幼儿教育领域相对约束度较小,是冲击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最好的突破口。教学方法要由知识灌输型转变为思维激励型,由被动倾听转变为主动探索型,使儿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活动知识,从而使儿童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发展。

2.帮助儿童贮备大量知识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丰富幼儿的各种知识,加大知识的信息量,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兴趣,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3.将创新教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中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发展儿童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发展儿童创新能力的意识,是否有能力发掘出普通环节中潜在的创新教育内容,是否能把握住教育的契机。只要教师具备这些意识和素质,就能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发展儿童的创新能力。

4.游戏是幼儿创新教育的设计主线和最佳活动载体

儿童教育心理学早就指出,游戏是学前儿童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活动,它贯穿于整个学前儿童的生长和发展之中。文学巨匠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他甚至认为,艺术和游戏的产生,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一个最后标志,也是最重要的标志。哲学家马丁・海德格也指出:“儿童为什么要游戏呢?儿童游戏就因为他们游戏。‘因为’二字在游戏中消失了,游戏没有‘为什么’,儿童在游戏中游戏。” 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最残酷的行为之一,在于我国学生自幼儿阶段起,就开始被成人逐步剥夺了游戏的权利和乐趣。既使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也没有“玩与不玩”的自由选择,游戏也成了课堂作业,成了枯燥的功课。创新教育作为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需要走出“成人化”的思维误区,将游戏真正还给幼儿,让他们充分游戏,快乐学习;使孩子们主要通过游戏来了解自然、探索社会、体验人生,同时在游戏里学习认知、学会关心、学会交往和合作,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创新教育的基本宗旨。

5.创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

(1)物质环境。我们墙饰的布置、活动区的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创新教育的因素。如:开设结构游戏区、讲述区、娃娃家、手工区、音乐区等活动区域。并可在活动区中投放大量半成品材料供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将各种联想加以具体化。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多变的活动材料,为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幼儿如何教育范文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每人都应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朋友等。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我们做教师的更应该教育孩子从小知道感恩。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同时也应对其他的需要帮助的人奉献自己的爱心。在当今社会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许多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把孩子视其为“小

皇帝”,要什么给什么,在孩子心中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为他们提供的方方面面的照顾,偶尔有一点不如意,还要大哭大闹。当前的幼儿教育,家长又侧重于培养孩子的知识、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而忽视了孩子良好情感的培养,尤其是爱心和感恩心的培养。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孩子缺乏爱心,表现出自私、狭隘、霸道、脆弱、敏感、任性等性格。因此,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尤其是幼儿园更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感恩教育,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二、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1.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应成为孩子感恩教育中的启蒙教师,要将家庭视为孩子获得感恩教育的第一个平台。因此,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要积极地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

一是在家里开展礼貌教育。要让他们学会感恩,首先要让他们学会尊重家人。老师要指导家长教孩子学习使用礼貌用语打招呼,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要重视家人的存在,知道长幼之分。

二是要让孩子学会表达“谢谢”。孩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他跟在大人的身边,在接受别人礼物或帮助的时候,都要及时提醒孩子说“谢谢”,让孩子知道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要感谢帮助我们的人,使“感谢”成为孩子的一种日常用语。

三是要让家长对孩子进行谦让教育。在孩子逐渐有了一定的意识后,教师要提醒家长切忌向孩子灌输自私的观念,让孩子在同伴之间、邻居之间、家人之间学习谦让,让孩子在谦让的氛围中长大。

四是要让家长对孩子进行互助教育。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后,要提醒家长不再给孩子包办代替所有事情,指导家长让他们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家长帮孩子穿衣服,孩子帮家长拿拖鞋,家长帮孩子盛饭,孩子帮家长拿筷子,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孩子在一种“互相关爱”的环境中长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成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伙伴。”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家庭教育入手,使幼儿形成初步的感恩意识。

2.幼儿园教育是感恩之心形成的关键

幼儿感恩之心的培养是幼儿教师应尽的责任,作为幼儿教师就要将感恩教育有效地融入到幼儿的日常教育之中,让孩子在感受别人爱的同时,也尝试着去爱别人。幼儿园该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呢?

一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的偶像和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在接受社会各界帮助时应表达出自己的感谢之情,在幼儿表现出的关爱帮助行为时,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幼儿天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潜移默化中他们也会做出类似的行为。

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二是抓住日常生活环节培养幼儿的感恩心。“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都拥有爱心,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可以看出,孩子是渴望爱心教育的,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作为老师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要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随机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三是抓住节日活动环节培养幼儿感恩的心。中华民族现有许多节日,如春节、清明节、妇女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劳动节等等中就包含了“感恩教育”的内容,因此,我们要结合这些节日庆祝活动,积极地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幼儿的感恩心。如国庆节,跟孩子们讲讲他们的革命故事和英雄业绩,让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是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让孩子们树立对革命先辈的爱戴和感恩之情。还有“三八”妇女节,我们也可以请来孩子们的妈妈,让她们谈自己的工作,谈谈是怎样含辛茹苦养育孩子的,使孩子们切身体会妈妈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和拳拳之情,从而让孩子们心存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进一步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长辈的关心和呵护。通过这些节日感恩活动的开展,可不断强化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感恩的种子,让他们在成长的岁月里潜移默化地将感恩的种子长成一颗感恩的大树,回报家人和社会。

四是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仅把眼光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还要凭借这教材内容,随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五是充分利用各种活动作为感恩教育的载体,并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如情境表演“今天我做小主人”、“感恩、坚强、团结亲子游戏”、“童心感党恩,快乐庆六一节目演出”、“党是太阳我是花歌咏会”、“颂祖国,迎中秋,感恩歌曲大家唱”等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3.发挥榜样的作用,进行感恩教育。

幼儿感恩心的培养除了家庭、学校外,社会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强化幼儿感恩心形成的重要平台。为了让幼儿能真正地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一些适宜孩子们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爱心捐资捐书、赈灾义演等。老师可以让孩子将他们省下的零用钱或者是压岁钱以及家里旧的书籍捐出来帮助那些因受灾或边远乡村家庭贫困的小孩,让他们去学习主动地关爱和帮助他人。通过社会实践教育,进一步强化培养了幼儿的感恩意识,使孩子真正地学会了关心人、帮助人。老师要注意收集、积累孩子身边典型的感恩教育素材,选择时机进行教育,这样可让幼儿通过身边可知可感的事迹增加感恩意识。

4.借助好书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幼儿如何教育范文5

【关键词】 幼儿;德育;教育;舞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1

著名的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育人必须要从小的时候便开始进行。因为小孩子就类似我们的幼苗,只要得到较好的培养,便能够逐渐的成长壮大,开花结果,否则便会半路夭折,难以成器。而对人才从小培养时最应当注意的便是道德教育的培养,这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为幼儿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良好环境

由于幼儿的心智发育尚未完全,因此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便应当利用这一特点,改变传统的环境布置思想,由仅为了美观向富有教育意义转化。例如,在对墙壁进行布置的时候,可以张贴中国的地图,让小朋友知道要爱国;在墙角处设置自然角,布置各种各样的花卉,小动物,让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从小培养善良、爱护自然的好品格。另外,除了为小朋友创设一个事宜学习的物质环境外,还要创设出一个具有较高教育意义的人文环境,对于幼儿园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应当进行要求,必须要为幼儿们树立良好的榜样;鼓励教师多跟小朋友们沟通交流,共同参加课外活动,带动小朋友们积极向上,培养出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如何在各项幼儿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

幼儿园的生活丰富多彩,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和课程,如何才能够将德育融入到这些生活当中,是教师们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看法,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幼儿园的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也存在一定的规律,久而久之,这些生活中大量出现的情形便会深入到幼儿的头脑意识当中。所以开展好幼儿的德育教育,最需要做的便是从日常的生活做起,从每一个习惯做起。例如,在午餐的时候,教师除了要照顾好幼儿吃饭的问题,还要告诉幼儿们食堂的叔叔阿姨是如何把美味的饭菜做好的,要幼儿们学会感恩,珍惜每一个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甚至在讲述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带着孩子们参观叔叔阿姨具体工作时的情形,对于整理餐具或者是拖地一类的工作,还可以让其亲身尝试,这样小朋友们将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二)利用节日活动,渗透的德育教育。在现阶段我国有很多的节日,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幼儿园便可以利用在对这些节日庆祝或者纪念的活动来传达良好的道德品格以及人生哲理。例如,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可以对幼儿们开展爱妈妈,爱身边的阿姨的教育活动;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要让幼儿们了解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们都是怎样劳动的,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样辛苦劳动来供其上学吃穿的;在“十一”国庆节的时候,教育幼儿们要从小树立起爱国的思想。每次节日到来的时候,幼儿园便可举办主题活动,既然幼儿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也让其在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更多的道理。

(三)组织幼儿体育活动,巧妙地渗透的德育教育。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这也是融入德育教育的一大途径。幼儿们在这一阶段十分好动,对体育活动的喜爱程度也非常的高。因此,在体育活动当中融入德育教育是十分明智的选择。例如,在竞赛性质的体育活动当中,可以培养幼儿们团结一致,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格;在玩跳绳或者皮球时培养幼儿们互谅互让,团结友爱的相处之道。这些品格能从小得到培养,幼儿们将会终身受用。

(四)充分围绕主题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关于德育教育,除了融入到孩子们的课堂,生活中去,还可以单独的进行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在组织爱劳动的主体活动时,便可以让幼儿们参观成人的劳动过程,尤其是较为辛苦的工作,让其感受到成果的来之不易;还可以让其亲自动手,随手捡拾幼儿园的垃圾、回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在组织爱妈妈的活动时,可以让幼儿们画出自己的妈妈,或者是为妈妈唱歌,跳舞,为妈妈制作大红花等。这些主题活动可以加深幼儿对主题的印象,逐渐形成习惯。

(五)做好学科教育,融进德育教育。在幼儿园的学科教育处于初级阶段,内容也较为简单,因此更容易融入道德教育。让幼儿们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当中感受不同的道德品质,坚持寓教于乐的做法,促使幼儿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幼儿课程来说,一般都是贯穿了游戏的,游戏能够激发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可以学习课堂知识,可以扮演各种角色,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这些行为都有利于幼儿性格的塑造。

三、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舞蹈教学中

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舞蹈教学当中是非常创新的一种做法,同时也会是非常有效的做法。教师在选择舞蹈教学内容的时候应当尽量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做作品。既可以将舞蹈的技巧交给幼儿们,还可以为幼儿们讲述舞蹈背后的故事,让其领略我国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渗透。第一,规范舞蹈教学中幼儿的行为,让幼儿明白从小便需要遵纪守纪;第二,在舞蹈教学当中,适当性的反复练习,让幼儿们学会吃苦,培养起吃苦的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第三,开展小组练习,使幼儿之间学会交流和关心别人,形成团结一致的好风气。舞蹈教学中还有很多方面都可以融入德育教育,都将会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教育要从小抓起,尤其是德育教育,一个人的道德品格的好坏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幼儿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要大力的推进,此外,还要注意探索在该领域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如何能够让幼儿有效的接收是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明华.德育教育探析[J],教学研究,2013.06.

幼儿如何教育范文6

关键词:德育 情感教育 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 社会资源

古往今来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德育是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新时期德育应该包含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即学会做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劳动,具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适应社会;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帮助幼儿主动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现实社会以及自然、环境和人类未来,从而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有神圣尊严、有丰富情感,更有不可遏止的创造力量的人。而针对天真烂漫的孩子,德育启蒙不能是枯燥无味的说教,也不能是简单的走形式,更不能严厉的制止孩子不能这样或不能那样。那么如何开展幼儿德育?

一、注重幼儿情感教育。

情感是认知的动力,要使幼儿获得对人对事的正确认知和态度,必须唤起幼儿积极的情感经验,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少,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暗示,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幼儿德育要特别注重从情感

入手。

一利用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故事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千万不要小看讲故事的作用,它是最能够也是最容易吸引、打动幼儿并能让幼儿受之影响的文学载体。在带班组织幼儿时,每天我都会利用生活中一些零碎的时间,给孩子们讲一个童话故事,而每次讲完故事,我都要和幼儿分享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受。如给幼儿讲《青蛙王子》的故事,引导幼儿明白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做人做事要诚实守信;讲《七色花》的故事,使幼儿了解自己有了快乐,有了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也会从中感到分享的快乐;讲《大姑与小姑》的故事,让幼儿明白,只有勤劳的人才能得到幸福;讲《公主与织布女》的故事让幼儿学习勤俭节约;在国庆节、清明节、还给幼儿讲些英雄的故事,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听故事时,幼儿是全神贯注的,他们深深地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此时也是最易于调动幼儿情感积极性的时候,他们时常会将自己引入童话故事的情节之中,将自己的情感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外显,从而通过故事引发了幼儿潜在的道德共鸣,使他们用心去体会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用心去感悟什么是正义与勇敢。在每次讲完故事后,我都会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讲一讲,说一说,通过故事情节对幼儿的德育熏陶,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实践行动,这样既帮助幼儿走出故事角色又非常巧妙的教给了他们日常生活中怎样接人待物、与人相处,也是对幼儿进行了道德启蒙教育。

(二)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调动幼儿情绪情感。记得一次,我组织幼儿做户外采集时,有一个孩子手突然被树枝划破,当时我和保育员都没带任何医疗救助物品,其他的孩子看到受伤小朋友痛苦的神情,看到老师焦急的神态,突然有一个孩子大声地说:“老师,我有手绢,用我的手绢给小朋友包伤口。”好多小朋友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小手绢,情景非常感人,后来那块为小朋友包伤口的手绢,被我们班誉为“最漂亮的手帕”!此外,日常生活的一些细小环节也可以利用起来,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从小事入手,培养幼儿道德情感。如:激发幼儿给生病的孩子搬椅子,帮助年龄小的伙伴穿衣服,关心植物生长,帮助老师做值日,小朋友生日的时候自己做手工表示祝贺,给老师端水……这些看似琐碎的事,却点点滴滴浸入孩子幼小的心田,在使幼儿深受感染的同时,进行道德启蒙教育。

二、注重养成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失时机地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注重品德教育的随机性。因为日常生活对幼儿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为幼儿提供了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机会。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吃饭、入厕、洗手、睡觉、整理日常用品等要占去一半时间,这是向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最佳良机。并且养成教育身教重于言教,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例如,在组织孩子带班时,我有一个习惯,当孩子为大家做了什么事情,我会由衷地说一声“谢谢”。比如,小朋友帮老师摆椅子,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小朋友为大家发勺子、发书,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其他孩子也跟着很自然的说“谢谢”,渐渐的我发现小朋友也会说“谢谢”了,哪个孩子尿裤了,我帮他换好衣裤,他会说:“谢谢老师!”给小朋友梳完头,她会说:“谢谢老师!”给孩子们讲完故事,他们会说:“谢谢老师!”就连伙房叔叔给我们班送饭添菜,孩子们也会主动地说:“谢谢叔叔!”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模仿别人,老师的言行很容易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点滴印迹,这些印迹日复一日的积累,就会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潜在的道德萌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实施“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

对幼儿进行德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同时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大力支持、协作。因为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的教育素质,道德水平直接制约着幼儿道德发展的水平。幼儿教育的实践及科学研究证明,家长如果重视孩子的德育,并配合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幼儿的道德发展水平则较高,反之亦然。我们的调查表明,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应该是教师和家长,应有两者各司其职,共同配合来对幼儿进行德育。

(一)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构建以幼儿园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道德为依托的立体化德育网络。这其中,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德育目标,并让家长尝到家园合作的快乐。如:以前带班时班里有位孩子“个性”特别强,老爱和别人对着干。家长告诉我他在家里总是不听话,特别倔,早晨起来不吃饭,为了喂他吃饭,害得孩子的妈妈每天都顾不上吃早饭。针对这个孩子,我在班上进行了一次“妈妈真辛苦”的谈话活动,首先,专门把孩子母亲一天的工作概况录制下来,让孩子们看,并请每个孩子讲一讲自己妈妈的每日工作有多么辛苦。再开展“上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把孩子上幼儿园的情景搬到游戏中,让她亲自体会做母亲的辛苦,又与家长联系好,让孩子帮妈妈做事情,让她体会大人的辛劳。几天下来,孩子真的变了,变的懂事了,能体谅大人尊敬老人,家长显得特别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激动开心。这个孩子的转变,其实是幼儿园与家庭双方努力的结果。老师帮助孩子理解家长的苦心,体验家长的爱意,并引导家长思考自己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如何教育孩子……引导家长与老师共同进行卓有成效的道德启蒙教育。此外,作为幼儿德育工作者,教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德育目标应有一致性。而且,目标的实现有其场合、时间的特定性,家长和教师应利用各自的优势有所侧重,以便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以便一致性、侧重性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利用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网络道德启蒙教育。例如,为了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劳动意识,我带着孩子们进行了“我是环保小卫士”的活动,请孩子们自己制作环保图,引导幼儿将一些废旧的瓶瓶罐罐消毒处理做成各式各样的装饰品布置教室,让幼儿亲自体验变废为宝、勤俭节约及体验劳动的快乐,家长们告诉我:“ 我的孩子现在一扔东西就要找果皮箱,还时时监督大人呢!家里喝过的一些奶瓶、空盒子,我们和孩子一起做成手工,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增进了与孩子间的感情,同时还潜在进行了德育教育,真好!”由此可见,幼儿德育工作需要教师与教师协调、沟通,教师与家长协调、沟通。因此,我们要创造一些定期与随机相结合、交流与研究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沟通和协调的工作模式,以便使幼儿德育工作整体的、有序的进行。

四、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