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范例6篇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摘要:宣传思维导图,使它能够很好地在大学生中推广和使用;同时帮助大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工具来改善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也是本项目的研究主题。

关键词:思维导图;大学生;创新

引言:大脑先生托尼.布赞的无数实践应用证明,思维导图能够训练人的发散思维,能够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但是前期研究发现,思维导图工具还未能很好地在大学生中推广和使用。因此,我们着力于更深一步的研究,从而能够将思维导图为大学生使用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何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地图,是由英国的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托尼・布赞于上个世纪八十年明的。它糅合了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以及人脑机能、思维模式、潜能开发等众多命题而形成的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革命性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链接,并以此来辅助记忆,以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已取得的成绩

在思维导图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公司和企业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他们利用思维导图来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美国波音公司在设计波音747飞机时就使用了思维导图,据波音公司的人说,如果使用普通方法,设计波音747要花费六年的时间,但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他们的工程师只用了六个月就完成了设计,并且节省了一千万美金。

在我国,已经有一大批的教育工作者着手相关研究,它的推广和普及工作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思维导图已经逐渐进入常规教学模式。例如北京蓝靛厂中学副校长杨艳君女士就把思维导图学习法引入学校的整体教学中,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绘制思维导图并习惯用大脑来思考问题。上海师范大学的教授也在信息化研究型教师培训班中大力推广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但是,目前的研究对于思维导图在大学中的应用还不够深入,前期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同学还从未听说过思维导图工具就跟别说在学习、日常生活中运用思维导图了。因此,我们立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试图研究思维导图在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的应用。

三.相关培训

1、为何培训

F在的大学生对于创新没有很大的概念,对于如何创新更是知之甚少。而思维导图,是一个能够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无限潜能的一种工具。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相关创意能力,我们对于思维导图在大学生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培训

2、培训准备

首先,我们组员对于思维导图工具进行了全面的了解,购买了相关书籍进行欠缺知识的补充,并且对思维导图工具的相关运用和在大学生中的应用展开了讨论,对一些研究人员进行了采访和探讨。在我们深入了解之后,对思维导图工具在大学生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接着,我们讨论了培训的流程等,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内容。我们对一些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邀请他们作为我们培训的对象,约定了时间。和学校有关人员商量借到了教室进行培训。

再接着,我们在约定好的时间,进行了培训,

3、培训过程

我们首先用了一些话题引出了培训的主题:头脑大风暴――思维导图。其次我们给出了一张图,并对其进行了相关介绍即对思维导图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也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托尼・布赞。再接着,我们对思维导图的相关应用进行了适当的介绍,然后,讲解了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即准备好纸笔等相关操作工具,纸要横着放,显得空间比较大,用数字表明顺序,合理布局,运用相关线条、图形 、箭头等进行绘制,运用关键词进行填充,也可以带上自己个人的独特风格。

绘制成功之后,培训的学员都上台展示了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我们针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表扬和修正。

在用笔结束绘制之后,我们也介绍了思维导图也是有软件可以运用的,比如:mind manager、x-mind、free mind、百度脑图等。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下载体验。

最后,我们对培训的学员进行了简单的采访,询问他们对于思维导图的个人想法以及这次培训的收获。

4、培训结果

这次的培训相当成功,我们完成了培训计划中的内容,培训的学员也了解了思维导图并且接受了它,他们也觉得思维导图对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很大帮助。相信对于思维导图的推广和使用有一个良好的铺垫。

四、总结

思维导图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用并且实用的工具,对于人们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起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培训,使得大学生了解思维导图,学会运用思维导图从而开发思维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陈云辉,谢百,赵丽。思维导图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1):10-11。

[2]杜学允,吴秋凤。思维导图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浅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

[3]John W Budd.Mind Map as Classroom Exercises[J]. The Joum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04,35-46。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语文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时展要求,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而服务呢?尤其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呢?近年来,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作文时套搬现象较为严重。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教学中注意探索、发掘,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收到了一定效果。

1 拓宽训练时空,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1.1 从训练时间上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利用多种方式方法展开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1.2.1 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①绘画。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先出示“小桥、花卉、动物、游人、天空……”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象画成图画,然后要求将这些图画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爱的图画,最后让学生把这幅图画的内容写下来。②表演。好动、好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小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学生表演的过程也是对教材语言进行再创造性的过程。因此,要提供学生表演的机会,在表演中提高创新能力,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表演后的感受和发现写下来。

1.2.2 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主要形式有:①情节扩展式。②文尾续写式。③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④图文转换式。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

2 强化创新思维创新,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思维的广度而言,具有发散性;就其思维的灵活性程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思维的个性而言,具有独特性。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根据创新思维的这三个特征来安排系统的作文训练。

2.1 冲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2.1.1 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作文教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多种角度选择材料。例如,写《我的妈妈》,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2.1.2 同一中心多种选材。有些作文题目由于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习作时更容易出现雷同。这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写出各具特色的习作来。

2.1.3 同一材料多种立意。为了克服学生习作思维的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挖掘同一材料的多义性。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登山》这篇习作时,可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立意:①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把中心写为“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对家乡美好的赞美”;②受《挑山工》一课的启发,通过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努力”;③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

一、学纲研题,把握高考新动向

从今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统计分析可知,高考试题整体特点是“结构比例合理,强调稳定性;控制试题难度,体现公平性;立足主干核心,注重基础性;坚持能力立意,凸显综合性;展现思维过程,倡导探究性;强化图表运用,突出学科性;关注社会现实,彰显实践性”[1]。今后的高考命题思路会坚持能力立意,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高考地理考虑到中学教学实际,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考纲及其说明地理部分作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命题。教师在学习时要“纲本对照”、“纲题对照”,同时,要研究新课标,研究教学,研究“两题”(高考题和训练题),其目的是领会命题意图、思维过程等,准确获取其考查的知识能力目标,建立分析高考试题思维模式,把握高考新动向。

二、转变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高考命题已经从以“知识立意”为主导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它不仅是高考命题的准则,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指南。因此,教师要坚定基础意识,强化能力意识,牢记学生意识。虽说高考考题在书外,但理在书中。复习时,教师要以考纲为统领,整合教材,构成框架,既要用好用足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引导学生绝不猜题押题,以不变应万变。

教师应把握《考纲》提出的考核目标中的四大高考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是审题的重要环节,“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是决定考试水平的关键因素,“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是前两种能力的结果,也是其程度、水平、能力的表现,“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处于最高层次。教学中教师应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的教能让学生乐学,但不要迷信自已的讲,多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探究地理问题,对地理重体会、有思考、会运用。

三、强化学法,指导能力训练

1.创新教学,注重学法指导

(1)经验传承。在高考复习教学之初,以往届考生有效复习方法的心得为例,结合自身多年复习经验感悟,与学生交流高效学习方法。如关注地理时空、地理要素的差异性与关联性,养成良好的地图学习习惯,学会从地图中发现知识,学会正确的区域分析思想,形成科学的地理观念,强化比较法、归纳法的研究,勤于实践等。让学生先学通法,用通法引领复习,在复习中实践通法。

(2)引导总结。在高考复习中,有机渗透点滴学习方法,让学生注意领悟,多思考“我怎样学习”,如“如何判断各种类型的地图和地理统计图表,如何从各种资料中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优化,如何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等。多总结、摸索适合学生自己的求实灵活的地理学习方法,理清解题思路,形成准确而简洁的书面语言,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3)专题交流。复习区域地理之前,以“好的方法是成功的捷径”专题讲座形式与学生探讨总结高考地理(总)和区域地理(分)学习方法,强调分析区域特征的思路与要点。

(4)临场指导。临近高考,关于方法论最后一课,略论临考之法,强调高考时要镇定自若、通览全卷、但求少丢、处变不惊……培养临场能力,让学生充满自信,稳操胜券。

2.加强练习,培养学习能力

(1)选(设)用妙题,力求新颖。精心选择(设计)习题,力求立意新颖、独到,难易适度,设问巧妙,具有梯度,启迪思维,训练“信息获取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习题中注意设置激活思维的情境,并用好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贴近生活实际,巧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注意对好题可以“一题多用”:学生做好题并订正讲评、引领学生对该题的命题思想进行剖析、考前再体会以发现题目背后所蕴涵的学科思想。

(2)广开思路,促进练习建模。笔者曾大胆尝试,在今年“全国十城市教研协作体高考研讨会”献课“比较类综合题答题思维建模”专项复习时,秉承“以生为本,激趣激思激情,追求激活的富有生命力的美丽课堂”教学理念,用“审美化地理教学”模式指导教学;据所授课题需要,采用“展示好题(教师)―尝试解决(学生)―暴露问题(学生)―发现问题(师生)―纠正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师生)―提炼有效解题策略(师生)―思维建模达成共识(师生)―对点突破提升能力(师生)”教学策略。其间笔者不断激发学生在判断、推理时抓关键词,广开解题思路,帮助纠正错误、巩固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整个课堂学生角色有序转换(即应试者―评卷者―命题者),教学达到高潮。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答题、命题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3)用好地图,培养多向思维。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显性和隐性地理知识,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考查学生地理核心能力的主要手段。在练习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好各种类型的地图,图文结合,图图、图表(文)转换,以图导学,引导学生多视角识图、绘图,培养读图技能,学会对地图信息加以分析运用,提高读图能力,提升地图意识,培养地图素养。

教学中可采用“正向思维(抓课本重要概念、原理、公式,抓图表,抓知识内在联系,扎实掌握课本知识)―逆向思维(所学知识倒过来想,结论与条件可否对换等)”培养,训练学生脑筋急转弯,增强应变能力,特别是当习惯性思维束缚头脑时,逆向思维有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采用“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培养,既在解题中进行多题归一训练,使学生在学习中多寻找知识点背后的内在联系,又训练学生对典型习题能一题多解,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思维。

3.吃透命题,及时做好讲评

(1)评前充分准备。讲评要有典型事实、有数据、讲出道理。因此,需做好统计(可按错误类型、错误或遗漏点、错误率等),正反典型材料收集整理,详细分析工作(特别注意分析命题意图、导向价值、侧重点、相对难易程度、不足、常见错误或问题及其原因和努力方向),确立讲评主题,把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整合,设计讲评教案,使讲评有所侧重(重难点、地理能力、解题技巧、错误原因等),提高讲评效益。

(2)创造参与机会。一堂成功的讲评课,教师应给予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可采取分小组先组内学习后大组代表交流的小组合作式,教师引领与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相结合,自愿与指定相结合,并可提出讲题要求和限定讲题时间,人人参与、相互倾听,在合作、质疑、分享中学习,培养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采用多种方法。讲评倡导自我发现、自我总结,重视创新、研讨多样化思路及方法等,可用学生问题展示(以题带面,对学生存在的系列问题进行归类、并用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实例现身说法)、试卷考点串联(学生对发放的试卷只写相关考点、延伸考点,不具体答题)、解题思维记录(学生记录整理解题思维,课堂表达对该题的理解过程)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剖析问题的效率,引导学生拓展思路。

(4)激思碰撞技巧。在讲评过程中,让学生说题(命题意图、审题、解题思路角度等),加强对学生从想到说,从说到写的转化过程的有效训练,与学生一起探知审题方法,激活思维,碰撞解题技巧,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以明确答题方向,找到答题“切入口”,圈定答题范围,打开解题思路,把握不同题型的答题关键,组织答题内容等,使学生的知识、视野、思维、地理能力等都能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得以拓展、深化。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学习方法 创造性思维 图象图景教学

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已经习惯了程序化的模式,习惯于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及物理模型,习惯于抽象的逻辑推理及数学运算,而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应该对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加强疏导,在学习方法上加强指导,在教学方法上加强研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想象得出情景、找得到突破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阅读物理课本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像、插图、阅读材料、注释都不放过。更重要的是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2.指导学生听课。

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要边听边想、边听边忆。要注意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3.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

总结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物理教学中要注重概念、推理、判断等一系列逻辑思维过程的分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尽管物理学中的概念通常很抽象,但是通过巧妙的构思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例如:烧杯中盛的是水,水中漂浮着一个小盒,盒中有铜、木两个小球,把铜球放入水中,水面怎样变化?把木球放入水中,水面又会怎样变化?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我进一步提出了几个问题:如果烧杯的水面上漂浮着一块冰,当冰完全融化后,水面怎样变化?如果冰中有气泡,冰融化后,水面怎样变化?如冰中有一石块,冰融化后,水面怎样变化?如果冰漂浮在盐水面上,冰融化后,水面又怎样变化?通过上述习题训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思维能力。

三、重视图像图景教学的策略

在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图像图景的教学,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抽象的物理规律与形象的实际情境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1、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

要充分利用实验、图形图片、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物理思想寓于情境的建立和分析过程中,促进学生开展分析问题的思维活动,自然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和规律,从而潜移默化,使学生掌握分析物理过程、建立正确的物理情境和模型的方法,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

2、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序训练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序大体可分六步,即“审题文字信息(排除干扰因素)抽象出物理对象和物理情境寻找问题所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建立模型求解”。

第一步,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与问题有关的文字信息,并用相应的图形或符号表示,使复杂的变化过程代码化。

第二步,确定物理对象,建立物理情境,运用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寻找变化规律,建立各物理量的联系。要边审题、边画图,并一一把条件和问题用字母符号注在图上,使问题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不致于因忘记条件或问题而中断解题过程的思维去重新审题。同时,示意图能使解答问题所必需的条件同时呈现在视野内,图像成为思维的载体,视图凝思实际上是视觉思维参与了解题的过程。

再后建立模型关系,立式求解。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思维训练;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学生具有怎样的思维直接关系着他们以后的发展,由此,从这个程度上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切实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一、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针对小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这一特性,充分创设情景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然后用英语进行简单描述,这样,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促进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教学情境,以达到上述目的。

小学英语教材中都配有插图,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这些插图来创设情景,有效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这些插图,然后用英语描述插图内容,从而引发其思维的积极性。如,教学“At the weekends ”的相关内容,教师就可以充分将插图作为情景创设的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然后根据插图内容“talking about their weekends”,之后再结合自身实际谈谈“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这样,通过插图的启发,相信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激活,从而必定能更加积极、精彩地谈论之后的问题。

二、激发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都是极为重要的,只要学生愿意自主进行思考、愿意自主进行学习,就能使其思维得到有效训练。而促进学生思维主动性的有效途径无疑就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唯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及学习,最终使其主动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

如,教学“A busy day”的相关知识,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的主动思维:让几个学生站到教室前排,然后教师报时间(如早上七点、十点,中午十二点,下午三点、五点,晚上八点、十点等),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报的时间用动作告诉大家自己所做的事情,之后让学生评选出谁的一天最繁忙。这样,学生都会兴趣大增,从而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必定是活跃的,他们尽量告诉大家自己繁忙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得到了有效训练,从而为其发散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借助听、说、读、写,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及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借助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来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的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比如,学生多听、多读之后,语言掌握能力就会随之增强,其运用能力也是如此。那么在学生掌握了相应词汇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开口说,由单词到短语、由短语到句子、由句子到段落、由段到短文。并在此基础上自己写,写小作文、编写小故事等,充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确保学生在达到学以致用的同时,使自身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认为开展多种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在踊跃参与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勇于创新,从而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进而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培养。

如,教学了“An English friend ”之后,鼓励学生给自己的English friend发一封电子邮件或者写一封信等,其内容可以是丰富多彩。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己确定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在努力地思索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往后的发展。因而,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并力求通过思维训练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娟娟.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5).

[2]白继梅.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主动思维训练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7).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 图形创意 教学 创造性 思维

图形创意是图形设计的核心,它指利用我们的想象思维,通过联想、比喻、象征、幻想、仿生等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赋予原创主题新的概念和生命。在图形创意中,创意不仅是表现形式的变化,而且是通过以上方法借题发挥的创造与思考。所以,要使得图形创意课程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行之有效,则要求教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真正利用图形创意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于此过程中探求创造性思维的共同规律。

图形创意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方向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对图形的创新来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而“创”则是创意的核心,也正是图形设计中所强调的视觉创新,即体现在创造力的表现上。一个杰出的创意作品中,绝对不会缺乏图形创意的创造性思维,也必将发挥出图形设计应有的感染力和创新力。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并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的课程环节,来激起学生创意的欲望和想象。那么,如何在图形创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现大致归纳总结出以下方法:

1 重视创造性思维的表象储备

所谓创造性想象,是指创造者针对一定创造的目标和任务,对目前已掌握的表象形象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和重组,从而获得新形象的过程。要培养这种想象力,一方面要扩大知识范围,增加生活中、思想中的表象储备;另一方面还要培养习惯于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进行深度的想象加工的能力,使之形成一定表象的能力。图形创意要求学生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具备一定的写实能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并能挖掘表象下的本质属性和引申含义。学生可多进行对自然界的写生训练,可以是有针对性的命题式写生训练,如花卉、水果、动物等;也可是自由式写生训练,在进行了大量的写生训练之后,学生一方面对图形的敏锐力会增强,另一方面,会对图形特征的把握越来越精准,这就为图形创意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提高扩散思维的应用性

扩散思维即发散思维,它是以多个可能思维指向,非单一思维程式、非确定性目标和多种可能思维结果为特征的思维模式,它通过多方向多途径的思维扩展,能够取得一个或多个不同的设想或猜想的结论。在图形创意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对常见物象的多向发散的思维形式,对旧有的形象概念进行有意识的打破,通过多向观察,多维构思、横纵比较来认识图形,理解图形,这实际上是一个破坏与重构的过程,最后产生和图形有关联但本质不同的最具创造性思维的特性。例如:在引导学生运用扩散思维做专项训练的时候,我们可以列举一个在学生生活中最常用或是最常见的生活用品来做比喻,如电视机屏幕的设计。在做这个题目的时候先要让学生知道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也不象从前那样,仅对生活物品有实用的要求,他们还要求消费品的人性化的设计,要求摆脱以往电视机屏幕的厚重和方正的造型。大家可以看到市场上所有的电视机屏幕,它们在造型上没有突破,除了方形还是方形。学生了解这一背景后,我们可以提议选择人性化的设计来改观电视机屏幕的外型。可以设计提包式的屏幕,以便拿放自由,可以设计成圆形,多边形或各种动物形,水果形等来吸引消费者,满足不同消费层次对电视屏幕的喜好与要求。这样的例子也就是告诉学生创意思维来自于生活的,同时也告诉了学生在拿到一个题目的时要多方面分析问题,围绕题目的中心意思展开一切与这个题目相关的物体上去想象。

3 图形创意“形”的联想和“意”的生发

美国著名视觉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在图形创意的训练中可以启发学生多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培养对形象的敏感度,从而在图形创意的训练中,激发联想和想象,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具备设计者的基本素质,以便日后从事设计时能尽快的发挥出优势。

在同一主题的图形创意表现中,可多方位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意思维。一方面,可以从形象的角度,如圆形这个主题,可以让学生思考圆形的事物有哪些可以联想出许多表现圆形的事物的图形,如西瓜、月饼等图形;另一方面,可以从相关的含义展开想象,如圆形具有团圆、圆满等含义,由此可生发出多个方向的思考,进行图形的创意训练创作出表达中秋赏月、花好月圆等意象的图形。

4 在图形创意中由单一事物激发出多元想象

最简单的形元素包含最无限的空间及内涵,最基本的创意表现包含最根本的法则与美学价值。在这个创意表现中,要激发学生对一个特定的元素生发出多层面的想象,在由规定的事物出发进行图形创意表现时,可以在平面空间的范畴,也可以延伸到三维空间的范畴。如以方桌为例,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分析方桌的构成元素,分析方桌最有特点的部位:桌面与桌腿,进行对二维空间三维的想象,思考如何使桌台,作为可动部分,对于次元素桌腿,则可以想象此空间具有延伸的可能性,梯子、台阶、椅子是延伸的载体,由此看出,设计中只要有空间就有设计生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