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论文范例6篇

建筑行业论文

建筑行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建筑企业培训员工

建筑行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而建筑施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多数工作都需要人工来完成,员工的素质和思想意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速度,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形象。因此,建筑施工企业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强化员工的教育培训,不断追踪日新月异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使企业人力资本持续增值,从而促进企业科学、安全、和谐、持续发展。

1建筑施工企业员工培训的必要性

1.1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员工培训一方面可以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员工队伍,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将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满足了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了企业战斗力。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要实现员工素质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匹配,则必须通过员工培训这个体系将员工个人发展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让员工在服务企业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发展,获取个人成就。

1.2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的客观需要

员工培训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岗位培训,其中岗位规范、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被视为岗位培训的重要目标。岗位人员上岗后也需要不断地进步、提高,参加更高层次的技术升级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培训,使各自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达到岗位规范的高一层标准,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建筑企业的施工作业员工大约有3/4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其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高低不一,这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速度。企业只有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让他们接受一些先进的理念、养成良好的自觉性和负责任的态度,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3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当前企业愈来清醒地认识到培训是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人本投资”,是提高企业“造血功能”的根本途径。美国的一项研究资料表明,企业创新的最佳投资比例是5:5,即“人本投资”和硬件投资各占50%。人本为主的软技术投资,作用于机械设备的硬技术投资后,产出的效益成倍增加。事实证明,员工培训可以培养企业的后备力量,使企业更加适应市场变化、更加具备竞争优势,更加持续保持企业生命力。

2建筑施工企业员工培训的作用

员工培训,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是组织人力资源资产增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组织效益提高的重要途径。

首先,员工培训可以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不少企业采取自己培训和委托培训的办法。这样做容易将培训融入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对全体职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的微观文化体系。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认同企业文化,不仅会自觉学习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而且会增强主人翁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大家的敬业精神、革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上上下下自学科技知识,自觉发明创造的良好氛围,企业的科技人才将茁壮成长,企业经济实力将明显增强。

其次,员工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美国权威机构监测,培训的投资回报率一般在33%左右。在对美国大型制造业公司的分析中,公司从培训中得到的回报率大约可达20%-30%。

第三,员工培训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最佳手段。学习型组织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是企业职工培训开发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企业要想尽快建立学习型组织,除了有效开展各类培训外,更主要的是贯穿“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素质的培训思路,建立一个能够充分激发职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成功的企业将职工培训作为企业不断获得效益的源泉。学习型企业与一般的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永不满足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来提高效率。

3结合建筑行业的特点,不同职能员工的培训重点及方式有差异

3.1普通员工的培训

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企业中体力劳动占有很大的比例。从事此类工作的多为农村进城务工的外来劳动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性很大。此类员工从事的工作多为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因此培训的重点在于企业规章制度、岗位责任教育、基本技能学习和安全文明生产等。

3.1.1新员工上岗前培训。由公司相关人员组织讲座,讲授企业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安全注意事项等。

3.1.2现场操作培训。由熟练操作人员对新员工进行实地指导,上机训练,协助新员工掌握工作技能。

3.1.3安全培训。

3.2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建筑行业中有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工作职责是对建设工程的质量、造价、工期、安全等方面进行把关,确保工程建设有组织,有计划的顺利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绝大多数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部分人员的培训重点应放在对行业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对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的学习上。

3.3项目管理者的培训

建筑工程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与多工种、多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对现场突况的处理,对安全和质量的控制,对工程预算和工期的把握等。因此作为项目管理者仅仅具备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备一定的执行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建筑企业中,项目管理者多从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这类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但综合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项目工程管理人员除需要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之外,还应该有选择性的参加以下学习。

3.2.1参加行业内相关管理性讲座的培训。

3.2.2参加企业管理类专业的系统学习。

3.4企业决策者的培训

卓越的企业决策者是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成功的企业决策者就没有成功的企业。往往决策者的平庸、无能是断送企业发展前途乃至使企业走向衰败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决策者们更需要接受培训。决策者的培训应着重对市场洞察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决断能力等方面进行训练。

3.4.1对行业内成功企业进行考察,总结经验,并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研究学习。

3.4.2参加MBA、EMBA等管理类课程班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吴晓,李立轩.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建筑行业论文范文2

建筑行业中级职称论文字数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建筑行业中级职称论文

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建筑业发展的力量和源泉对建筑业的发展起着举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也在逐步走向科技创新之路,在原有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一些新的建筑施工行业技术被引进,本文首先来分析建筑施工的原有技术,然后再次基础上简单的介绍几种建筑施工行业新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在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初具了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水平,在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我国建筑业出炉的一批一批规模大、结构牢、水平精湛的建筑物中,足以窥见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发展的进步,本文主要来探讨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研究。

1.传统的建筑行业施工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主要有桩基技术和基坑支护技术两种,下面我们分别来看。

1.1 桩基技术应用

桩基技术作为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一种传统技术,在建筑施工行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桩基技术主要有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预制桩技术产生的噪音较为严重,所以,预制桩的使用范围较为狭小。最常用的桩基技术是灌注桩技术。灌注桩技术施工方式较为灵活,不但可以自行设计桩长、桩径以及数量,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地质地貌的施工。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其使用范围比较广,利用率比较高,但是灌注桩技术由于受自身桩径和桩攀的限制,其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克服此种缺陷主要运用桩侧后注浆技术和桩底注浆技术。

1.2 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多,基坑支护技术应用的较为广泛,因为高层建筑中必须做好建筑深基础的施工,否则,建筑物的质量很难保证。基层支护技术适应了这一要求,解决了高层建筑深基础施工难度大这一问题。基层施工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整体工程,施工时要综合考虑到挡土、防水、降土、挖土等多种因素,所以在施工时要综合考虑施工技术、施工环境以及施工安全等各个方面。我国采用的基坑支护技术主要有逆作拱墙技术和土钉墙技术两种。逆作拱墙技术主要适用于土壤较软的地层,主要运用分层挖土的方法。土钉墙技术适用于低水位的非软土层,实现在分层开挖基础上的分层支护。

2. 建筑行业施工新技术的引进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步,但其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具体表现如下:缺乏技术创新,对技术的创新力度不够。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加上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新技术不被引进,没有引起建筑行业足够的重视,导致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创新缓慢或缺乏技术创新。企业缺乏创新人才,加上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建筑行业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被不断引进,譬如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钢结构技术等等,下面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几种建筑行业新技术。

2.1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个人占用的空间日益缩小,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充分发展。高层建筑施工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主。清水混凝土技术作为建筑行业的一门新技术将原始浇筑面直接作为装饰性表面,不但使用方便,而且可以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成本,保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2 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艺术感觉越来越重视。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艺术效果的需求,在建筑行业中引进了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通过在普通砼中掺入适量钢纤维,两种原料拌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不仅增强了砼构件的抗裂能力、抗剪能力,而且克服了砼抗拉强度低的缺点,增强砼的耐延性。此外,钢纤维砼具有较好的能量吸收能力,抗冲击能力很强,所以利用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建设出来的高层建筑不但质量可靠,而且具有很好的平面感和立体感,给人们一种视觉冲击力,满足了人们对艺术效果的追求。

2.3 防水材料的施工技术

科学技术和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得防水材料的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随着防水施工向冷作业方向发展,防水材料中出现了许多高效弹性材料,譬如高分子卷材、新型防水涂料以及密封膏等等,这些材料运用于建筑施工,使得建筑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防水技术分为对屋面的防水和对墙外的防水两种。对屋面的防水会采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这种技术关键在于做好基层、板缝以及节点处理。涂料时一定要做到仔细认真、涂抹方向要做到相互垂直;对于墙外防水一般采用加气砼砖墙施工技术。两种技术综合运用,提高了我国建筑施工水平,有效预防了水渗漏以及裂缝等公害的出现。

3. 结语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竞争性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建筑施工是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任何一个建筑企业都要从自身的优势出发,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不断研发创新建筑行业施工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文胜. 谈建筑施工企业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管理. 科学之友,2009.

[2] 周云. 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

[3] 赵志绪. 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与展望[J]. 施工技米,2009.

看了“建筑行业中级职称论文字数”的人还看:

1.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字数

3.2017年建筑中级职称论文

建筑行业论文范文3

1.1部分企业太看中经济效益

机械设备作为一种重要的施工工具,其实与经济价值相辅相成。一项工程的施工,离不开机械设备的运转,在机械设备进行运转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上的收益。可是由于有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只讲究施工的进展和技术,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及更新重视不够,甚至有些施工企业,低价买进一些即将报废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不仅毛病百出,还埋下了安全隐患,而部分企业对机械设备的反复使用以及在管理上存在很多不足,只单纯为了降低企业的资金投入,在机械的使用和管理上重视不够。

1.2安全设施管理的现实

建筑施工公司较多的机械设备管理机关变弱,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的建设机械操纵价格下跌和设施管理制度,而是吉、机械维修设备机械设备和资料不足、机械设备安全事故上升的趋势。出现的征兆,部分建设施工公司的缓解设施管理、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经营企业的生产的人员伤亡损失的发展带来影响。

2建筑行业设备管理技术水平的现实

机器的管理技术人员在没有经过专业性很强的桌子宇管理业务的系统训练、装备的管理者基本项目派遣的单位。机械设备、原材料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的记录、尖端技术的电算网管理不使用的技术。1、技术(原机械设备、技术的状况下降或人力运用组复杂技术修理下的资质脆弱修理配件的质量和毫无关系。2、管理水平来说,“机械装备租赁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机械装备租赁市场扭曲着,建设机械装备租赁缺乏专业人才。

3加强提议建筑行业设备管理

3.1正确选择,合理安排

在了任何一种机器本身的性能的结构等方面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技术。严格限制进行合理的机械、低效率性充分发挥机器的减少、机械、使用寿命延长的使用费。掌管机器的分配问题早已掌握各项目的事业的珍岛、机械装备等的需求在退场的信息的斡旋下,机械装置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的汽车保养维修工作顺利的使用和补水功能的矛盾的海上犀利的突破。

3.2正确使用及时护理

可以培养的结合意味着机械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和指挥家一定安全相关设备的运营规定是否使用得当观测装备。另外机器的人力运营保证的施工现场指挥者的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基础上,为了预防事故发生“管理领域的机器,好阳修理成套设备同时推进了危险评价工作。

3.3特殊装备进行安全检查

特殊装备及人身安全的财产,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压力和诱导总-成和生产过程中,通常的生产设备将会受到更大的潜在的可能性很大。特殊装备的游乐设施没有表现出本人和南崛起、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项目的财产损失。因此,正常运行的巡回检验的定期检查,,,生产的安全和生命安全保障问题。

3.4人气颇旺投入培养人才

工作人员培训在内的功能的训练和人员的安全教育研修离开了。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的计划,正确的审查、检查项目:机器关门,运营人力的人将在接任仪式前一天3级的安全教育的工作,在正常;其次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的知识和安全手册和笔记本,现场的工作人员;3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员研修业务。另外的有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全部安全教育研修”的理念。即使怎样的人也直接或间接地介入了生产成套设备、安全教育行动应该接受训练,从上到下的指导,普通职员也要我的家庭,生产者的生产劳动安保的重要性、防护意识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办法救的历史的源头安保的重要性,控制机械装备的安全事故。

4建设机械设备管理的发展方案

4.1建筑行业施工公司的设备管理体制改革

集中管理设备的中大型租赁公司设备的公共企业改革的深化大厦的身体条件费用的工作。装备租赁管理模式而形成的企业的经济,以此提高效率,一方面产品生产的增加和设备的使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另外,减少消耗的成本。建筑工程的流动性,生产条件的变化等的特点是,机械装备出租的这些必须实施的要求建筑降低成本,产品的企业的经营效果”。①进行集中管理的出租设备,进一步加强后装备的专门管理、装备汽车状态良好还进一步,设备的利用率、设备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实行国内设备合理地筹集及加强管理宏观经济实力资源分配的实现共享装备反复设备如果具备充分游戏,减少现有设备的尽可能减少;巴士挖掘要消耗能源和原材料。零件修理费用支出减少,降低生产成本,各子公司的经营班子,统一(压缩管理水平、数理工厂和仓库的人数减少了分配资源。公共企业的设备,考虑到大工程管理非常严格的规范,而且因强有力的特征标准等,加强技术支援服务意识很强的竞争力提高使用率,提高设备、经济效果。

4.2完整的建设机械装备租赁市场

建设机械租赁业在海外已经发展的30年间,中国也在15年的发展时发生的事。然而,外国人租赁使用建设机械,总体的机械量的80%以上,中国的只占30%,建设项目管理的成熟和成本计算精密建设机械租赁的分析中国的萌芽,“建设节约型亲环境社会”的国家产业的趋势。实际上,各企业受到内外的租赁等市场上,深化,很难遵守建设公司和真正的改革推进事业本金管理业务真正意义上的设备租借公司的筑施工业者管理体制改革的道路。例如,建筑施工企业主动装备租赁公司一起多种资产束缚的经济条件相比,通过财产权次郎、虚拟主机单以租赁机的企业的融资的人,股票的股东等形式活性化的经营管理体制中摆脱出来,更进一步的活性化,导弹推进器是积极性的管理者大建筑发展的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编。

5结语

建筑行业论文范文4

行为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指引,以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调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行为导向教学主要包括材料的采集、计划的策划和方案的制订、执行、检测、评价等全套的行为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要指引学生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注重团队合作的精神,共同解决问题,及时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来修改制定的计划,让教学方法更加完善,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特色

(1)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最主要特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教学主体,教师则是辅助学生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运用开展项目、展示案例等方式,使学生清楚学习目标,合理控制教学进度和把握好方向。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色,因材施教,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多给予学生肯定,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全面提升职业能力。

(2)教学过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行为导向教学法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求按时完成制定的行为目标。因此,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单单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而完全抛开理论知识的指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实践是理论的践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对学生能力的锻炼产生正确的导向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依据正确的思路来学习知识。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建筑教学中的应用

(1)采用实地考察教学法。教师要带领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并且直接进行讲解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直观地学习建筑知识。教师和学生可以到建筑工地上课,一边理论解说,一边实际操作,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2)采用仿真情景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法是制造一个仿真的、特定情景的课堂,经过教师的安排和学生的练习,在真实的、轻松的情景中讲解和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不但锻炼了学生临场应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而且活跃了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3)采用引导问题法。引导问题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以解决问题和决策行为为对象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它的宗旨不是简单地教授原理,而是通过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针对案例中产生的问题,来共同讨论其解决的方法,教师再对其归纳总结,得出解决这个问题的结论。

建筑行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中职院校 建筑专业 实践教学 体系 创建

【中图分类号】G712;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12-01

引言

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能直接反应学生对相关建筑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体现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就对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进行了探讨,为实践教学的规划和建设出谋划策,以期能不断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一、 明确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建的目标

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为了树立实践教学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运用能力,为建筑行业提供专业的技术人才,所以实践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能力,如工程定位放线的能力、分项施工工艺要求及质量验收的能力、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能力、组织现场施工的能力、处理施工中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分析常见质量事故原因的能力等;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建筑工程管理能力,如编制建筑工程招标和投标文件的能力、编制工程预决算和进行合同管理的能力、进行工程审计的能力等。依据这些建筑专业工作能力要求,中职建筑专业教育应将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

二、 制定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制定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计划,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起来,建立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的教学计划。当然,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以中职建筑专业培养目标为前提和基础,遵循实践教学的一般规律,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同时,在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建筑行业相关企业的交流与联系,调查建筑行业的市场发展动态,把握建筑行业整体发展的方向,严格依据社会以及建筑行业的需求来制定相关的时间教学计划,并完善中职建筑专业教学大纲体系,彻底改变传统的繁杂的理论教学,及时的更新教材,丰富实践内容,从建筑结构基础知识、工程质量、分析管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出发,建立具有针对性的适用于中职专业实践教学的完善的课程体系。例如,针对建筑施工技术以及工程测量和工程管理方面的实践教学,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要求,丰富实操内容,及时的删减一些过于理论化的课程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

三、规划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的实训基地

中职建筑专业实验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类型,其中校内实训基地由专业的实验室、施工模拟室、施工设备以及器具展示区、施工技术练习区以及施工演示区等等,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并辅助以相应的施工项目多媒体演示,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整体的认知,对具体的施工方法、组织以及施工管理的措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便于中职建筑专业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建筑专业技能。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学习,熟悉建筑行业工程项目一线施工环境,在实践学习中逐渐的完善自身的建筑专业知识和技能,锻炼自身的建筑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使得中职院校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吻合,不断的改善实践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综合型的建筑行业专业人才。

四、加强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整体效率,所以,加强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一方面,需要加强建筑专业教师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提高教师整体的教研以及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建筑专业教师相关的专业实践技能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专业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让相关的实践教学教师深入工程项目实践,接受建筑企业专业的技能培训,或者是聘请建筑行业有关的技术人员和专家来学校开展专业研讨会,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当然,还可以通过聘请企业教师来充实中职建筑专业教师队伍,通过企业教师与建筑专业专职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坚强理论与实践在教师队伍的融合,为中职建筑专业培养出一支“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需求。

五、完善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机制作为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评价准则,无论是对于中职建筑专业的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实践教学评价机制需要充分结合中职建筑专业的特点,将与专业课程相关的论文答辩、课题设计以及基础知识和工艺技能等各种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引进社会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等综合评价机制,以全面的评定实践教学的效果,保证实践教学评价结果的公平、公众、公开以及合法性,便于依据相关的实践教学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促进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

六、结语

综上所述,创建科学合理的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按照具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开展教学工作,顺应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满足行业市场人才需求,全面的培养实用型建筑专业技术人才,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毕丽红,战启芳. 谈精品智能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1:20.

[2]王晓冰. 浅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中学时代,2014,14:20.

[3]张云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教育教学论坛,2013,02:79-81+270.

建筑行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SWOT分析法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039-0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中国园林行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进入21世纪,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日益丰富,对生态文明的向往也越来越迫切,园林专业成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学科,高等院校的园林专业也面临迅猛发展的机会与挑战。

据统计,1990年全国设置园林本科专业的院校有21所,到2006年已达104所,单从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美国(60所)、日本(38所)和韩国(27所),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风景园林升级为一级学科,经过这一里程碑事件,全国开设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的院校已增至150所。学科发展过快过热的现象给风景园林学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改革、探索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

一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目标定位、教学现状

园林建筑设计作为园林专业的必修课,是诸多高校本科阶段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学生考研的常考专业课。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训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户外空间的尺度感、提高设计能力、强化专业技能。然而,作为建筑学的分支,由于涉及艺术和工程的知识,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同时,本学科开设时间较早(20世纪50年代),所用教材与现行需要分离,导致学生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因而,突出学科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SWOT分析法的特点、原理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最初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应用于企业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是战略管理和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析工具。

SWOT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法具有分析直观、使用简单的特点,迄今为止已被应用在许多领域,如学校的自我分析、个人的能力自我分析等方面。

三 园林建筑设计的SWOT分析

本文以SWOT分析法原理为依据,以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为对象,分析课程内部所具有的优势、劣势,以及在当前学科发展和社会大环境下的机会、风险等外部因素,旨在明确学科优势,最终探讨本课程的改革策略。

1.优势

第一,学科特色鲜明。园林建筑的设计是以园林为背景,通过人工方法营建户外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过程。追求与景观环境和谐,融入并强化景观环境固有的肌理与特征,重组、建构园林建筑与环境之间和谐的新秩序,是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准则。园林建筑不仅具有传统建筑的功能,提供人们休憩、停留的场所,同时也起到点景、观景、组景等景观作用,是真正实现建筑——环境——人三者互动的设计。

第二,文化意境浓厚。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园林建筑更以文化著称。矗立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条件下的园林建筑不胜枚举,无论是皇家宫殿还是私家园林,秦砖汉瓦、古墓寺塔、宗堂祠庙,无不体现着人类社会璀璨的历史文明,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门窗光影,无不叙述着悠远曼妙的故事。可以说,中国建筑是中国文化中最具独特魅力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和象征。研习园林建筑设计便似拜读一本全景式展现中国文化意境的百科全书。

第三,训练效果突出。建筑思维方法和园林不尽相同,园林建筑设计者需具备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设计出美观、经济、功能完善的园林建筑。值得肯定的是,与传统建筑学相比,园林建筑设计在结构、功能、技术等方面,都容易很多。只要经过长期、持续、系统的训练,即使天赋一般,仍然能够掌握设计的方法。

2.劣势

第一,专业综合性强,教学难度较大。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既是艺术又是科学,也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学科,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艺术创意,这就意味着它们在风景园林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中都是不能偏废、不可或缺的。课程对师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如历史、文化、语言、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等知识,都是建筑设计思想产生的源泉,因此,学好该课程难度相对较大。

第二,课程内容极广,导致深度不够。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园林建筑既包含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相关技术、建筑材料、设计规范,又涉及园林制图、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的内容。可见,涵盖的知识非常广泛,体系相对复杂,这往往导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一些知识点只能删除或者点到为止,无法深入讲解,学生便出现一知半解、理解不到位的情况。

第三,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效果欠佳。园林建筑设计课程通常包括理论课与实践课,其中绝大部分为理论课。理论课以多媒体集中讲授方式为主,实践课则多在制图室完成。由于实践课课时较少,且多为两学时,在上课期间学生往往难以完成设计草图,教师不能及时指出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第四,教师队伍较弱,难以达到要求。园林建筑设计对教师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要有扎实的建筑学基本理论,熟悉建筑规范、技术,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思维,而且需具备规划设计的知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然而,高校中讲授园林建筑的教师通常为园林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在上学期间研究方向较单一,担任此课程教学必然工作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专业技能完善、长期研究建筑学的教师往往不担任本课程的教学,所以出现教师队伍相对薄弱的现象。

3.机会

第一,园林行业发展推动学科进步。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园林行业迅速崛起,风景园林学一跃成为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与建筑、城规学科进一步融合。2010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副司长赵琦指出:未来十年我国风景园林专业将进入最快的发展时期。据统计,2011年全国约有市级园林管理局680个,1200个园林规划设计院和设计公司,45000个物业管理公司,整个学科的发展,给园林建筑设计带来更多的机遇。

第二,古今资料全面提供参考依据。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建筑学同样文脉悠长,两门学科的交融,给园林建筑设计提供了广泛的资料来源。以建筑学为例,现存大量文献就包含了三个层面,其一为保护理论及其课程(以建筑、城市与景观的理论与历史为基础);其二为保护设计及其课程(包括建筑、城市、景观等方面,以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为基础);其三为保护技术及其课程(以结构、材料的现代技术应用为基础)。这些都是园林建筑可以借鉴的资源。

第三,设计理念更新带来生机活力。创新是时代的特色,新的设计理念同样影响着园林建筑的发展。自早期强调“统一、均衡、比例、尺度”,工业时代柯布西耶创作萨伏伊别墅提出的“新建筑五点”、赖特“流水别墅”倡导的有机建筑理论,体现功能主义的格罗皮乌斯“包豪斯学院”校舍,直到后工业时代,个性、矛盾、变化、拼接的表现形式,建筑已经经历了从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演变。不同时期的设计理念影响着艺术界,也给建筑设计注入了无限活力,如今的建筑已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4.风险

第一,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近年来,园林发展过快、过热,与其他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许多从事园林工作的都是非本专业的毕业生,如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等。尽管侧重点不同,仍给园林从业者带来了更多挑战。园林建筑设计作为园林设计的方向之一,与上面所提到的几个专业关系密切,因此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第二,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建筑是必不可少的园林要素之一,园林建筑设计的社会需求较大,小到亭子、小品,大到楼、阁、桥、塔,都离不开建筑设计。与广泛需求形成对比的是,毕业生建筑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不足,故很多毕业生不能承担园林建筑设计的工作。

四 在分析基础上的改革探索

通过以上SWOT分析,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革策略,以期利用学科优势,把握时机,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1.扭转战略(WO)

第一,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实践训练。以建筑规划为重点学科的同济大学,在设置规划设计课程时,理论讲授一般不超过八学时,大量时间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到景观工程设计中去。作为教师,应运用一切手段增加学生的实践训练。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假期时间,继续增强制图基本功;定期布置作业,及时讲解示范,由简单到复杂地锻炼建筑设计的思维;增加随堂练习,培养应用技巧和表达方式;通过课程设计,提供学生的空间构建能力。

第二,增强理论研究,深入研究课程。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国内外的经典著作,如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彭一刚的《建筑空间组合论》,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等,丰富建筑理论、历史、文化、技术等不同层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钻研精神,弥补教材知识量的不足。

第三,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教师队伍。教师应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的教学大纲要求。同时可以借鉴名校经验,注重师资构成的质量和多样性,使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充满活力。仍以同济大学为例,其建筑系全系119名在职教师的平均年龄不足40岁;近70位有博士学位;多数教师有长、短期进修的国际留学背景;50%左右的教师有包括“老八系”(除纯粹的同济毕业生外)在内的一个或多个外校建筑院系学历。

第四,更新设计理论,扩展学生知识。提倡设计的共通性,将其他艺术领域融于建筑设计中。如在讲授建筑从平面转换为立面方法时,以著名绘画作品《红黄蓝构图》为例,通过不同颜色、位置、面积的局部,分析构成不同功能、不同形态的空间(如图2)。又如,讲授雕塑时,对比园艺中的盆景、规划设计中的大地景观,使学生理解,对于植物、建筑、地形的塑造只是尺度不同,美学原理和方法却是相似的(如图3)。

2.增长战略(SO)

第一,体验式教学,加深学生空间感受。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安排1~2次室外教学考查,能很好地加深学生对于户外空间的感受,反映较好。如讲授公园大门设计时,可带领学生参观某个公园的大门,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对于大门的功能、位置、组成等理论课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安排学生分小组测量大门尺寸,绘制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训练了学生对尺度的把握,也培养了同学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回校后自行设计方案,并完成建筑模型的制作,熟悉整个设计的过程。

第二,自主式教学,表达建筑文化意境。教授学生如何查阅资料,鼓励学生课下自学。如讲授建筑选址时,适当补充中国古代风水理论,因该知识涉及内容较广,且学生对建筑文化兴趣浓厚,故布置机动作业课下完成。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图书、网络等资源自学,并搜集大量与此相关的实例,并在实际设计中加以应用。

第三,互动式教学,锻炼建筑设计思维。及时与学生互动,使教学生动活泼,成为发散性思维的课堂。例如,在建筑平面方案设计时,提倡同一命题多种思路的“头脑风暴”,引导学生思考并寻求最佳设计方案;讲评时,可选择一两名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其他同学可随时提问,打破了以往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防御战略(WT)

第一,运用多学科知识,补充本专业不足。注重与本专业其他学科的衔接,如早期开设的设计初步、园林制图,同步设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后续园林规划等课程,应不断巩固已学知识,利用手工和软件制图,帮助理解建筑空间的形成,为今后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调整课程的体系,完善考核的制度。调整理论课、实践课比例的同时,完善考核制度。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考试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设计水平。因而,将成绩分为平时成绩(20%)、实践成绩(20%)、考试成绩(60%)进行评定,不同比例的设置基本能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水平,也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4.多种战略(ST)

第一,发挥景观作用。与其他建筑相比,园林建筑在满足功能、技术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其景观功能。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培养学生注重建筑的体量、造型、色彩、质感等因素,使建筑遵循美学法则,更好地服务园林,与环境融为一体。

第二,突出地域特色。和植物要素相同,建筑同样是地域文化的体现。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已是世界范围内建筑设计遵循的重要原则。在这个原则下,或是探寻地方建筑技术、地方建筑材料在现代条件下的运用;或是运用现代材料、技术、构造方式加以创造性的发挥、发展,定能创造出具有个性的地域建筑创作之路。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在当前园林专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对其进行课程改革意义重大。本文结合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讨论改革方法、模式。无论采用哪种策略,最终都要从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本身特点出发,发挥优势,减少劣势,从而才能使机会得以利用,降低风险。作为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使学生从本课程中获得更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推进园林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边新丽.高校园林专业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9

[2]王新政、王立峰等.基于SWOT分析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3]成玉宁主编.园林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4]王蔚、恩隶编著.中国建筑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5]牟晓梅、华颖.建筑设计教学的体系、方法与手段改革[J].低温建筑技术,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