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课程范例6篇

建筑学课程

建筑学课程范文1

一、建筑院校法学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考察我国建筑院校法学课程教学方法,虽然在某些教学环节和手段上有所创新,然而对比法治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规格与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要求却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一)沿用传统政治理论课的灌输教学模式。一方面,尽管法学课程和政治理论课是截然不同的两类课程,但建筑院校法学课程中的《法律基础》课程是传统“两课”的组成部分,由于将《法律基础》课程简单视同于政治理论课以及教学师资多由从事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老师承担等多种原因,其教学方法基本沿用了传统政治理论课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缺乏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教给学生法律思维和法律方法的必要深度,难以起到开启学生法律智慧之门的应有作用。

(二)片面移植传统建筑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法律和建筑都强调面向社会需要解决实际社会问题,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所以法学课程教学和传统建筑专业课程教学应有某些相通之处。然而部分建筑院校夸大法学课程和传统建筑专业课程在教学上的相同之处,实践中常见的也是任课老师仅为案例而讲案例、仅为实践而进行实践,缺乏对案例背后的深层原因和法律规范背后深层的法律理念以及法律规范的漏洞和存在的问题的评判。

(三)夸大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在建筑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给教学方法带来了深远影响,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多媒体教学在弥补传统面授教学方面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然而法学课程教学首要的是法律理念的引导和法治观念的塑造,法学教学应从根本上塑造“法律人”而不是仅仅培养能机械记忆和使用现成法律规范的建筑专门人才,何况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要因时因地不断发展和变化,相对不变的是其背后的法律精神和法律原理。

二、建立科学的建筑院校法学课程教学方法体系

我们认为,适应建筑院校法学课程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并非仅仅是一两种传统或现代的教学方法、手段的使用,而应是立足于建筑院校法学课程作为传统法学课程在建筑教育领域的延伸和发展的本质特征,适应时展和高等建筑专门人才规格、培养模式转变的需要,以启发、训练学生法律思维为目的,以课堂理论讲授为基础,综合采用案例、问题、实践、比较等等多种教学手段传授学生法律知识,不同法学课程或同一课程的不同内容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重在培养学生学法、守法和用法能力的教学方法体系。此处主要介绍在建筑院校法学课程教学方法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方法论意义的课堂讲授教学法和课堂讨论教学法。

(一)课堂讲授教学法。课堂理论讲授在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各种法律现象,训练法律思维等方面有着别的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法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基础。建筑院校法学课程的课程数、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时数均十分有限,往往仅能教给学生法律入门知识和医疗卫生领域的主要法律制度,因此课堂理论讲授更凸现其主导地位。法学课程课堂理论讲授对任课老师的法律素养、教学艺术等均有很高要求,它要求任课老师必须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形成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讲授法律知识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联系相关的建筑专业知识与卫生工作实际等背景知识,指出法律与建筑、法律与卫生的相互渗透、影响和法律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效用和保障机制。

如前所述,部分建筑院校对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在法学课程教学的认识和应用存在许多误区,但实际上课堂理论讲授并不排斥案例、多媒体及其它任何有效教学手段的使用,例如无论是解释法律规范还是利用法律制度分析社会现象均需要使用大量案例、尤其是热点案例的采用;在案例事实的叙述、法律推理过程的演示、大量文字材料的出示等场合都可以通过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等等。不过,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都是而且也只能是课堂理论讲授过程中采用的辅助教学手段,无法取代课堂理论讲授在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基础地位。(二)课堂讨论教学法。法学既重理论又重实践,法学课程任课老师在传授学生法律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法律思维和法治观念的同时,还应该教会学生从法律视角自主认识各种社会现象与运用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解决具体问题或案例的方法和技巧,所以组织学生对具体法律问题或案例进行分析、思考,通过讨论、争辩得出问题或案例分析答案的课堂讨论教学法也是建筑院校法学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课堂讨论教学法根据讨论对象的不同可分为问题讨论教学法和案例讨论教学法两种:

1、问题讨论教学法。问题讨论教学法是任课老师围绕某一特定法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教学应依一定的方式和步骤进行:(1)提出问题。一般情况下,讨论的问题直接由任课老师指定。在时间充裕的条件下,也可以由任课老师布置隐含或反映一定问题的课程内容或课外材料给学生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后自主提出问题点。(2)充分准备。指定讨论的问题或布置阅读材料后学生应进行充分的准备:自主查找、收集并阅读相关的材料,结合个人对问题的认识和对讨论过程的预见准备讨论提纲,必要时可深入实践进行调研以获取第一手资料。(3)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问题讨论教学的中心环节,具体的讨论可以分小组进行、分辩论式双方进行,也可以进行全班集体讨论,其中以第二种较为适用。讨论过程中任课老师及参与指导讨论的其它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启发学生,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创造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条件,使学生在争论中开展交流与合作。(4)进行总结。讨论发言结束后任课老师应对讨论情况进行全面性的总结,既要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和看法做出讲评,也要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做出讲评;既要肯定学生关于问题的正确认识,也要指出学生认识上存在的不足与片面性;既要就讨论的问题本身进行总结,使学生掌握讨论涉及的法律概念、制度、原理和方法,也要就问题涉及的其它法律及法律以外的相关背景知识作必要的补充和介绍,必要时还应该指出与讨论的问题有关的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建筑学课程范文2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

装配式建筑是预制装配式建筑或者预制装配式住宅的简称,它表示部分或者全部的建筑构件的完成是在预制工厂生产,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以机械吊装或其他的可信任的手段连接,用零散的预制构件组装成整体,以此形成具有使用功能的房屋[1]。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能够缩短施工周期,极大提高施工过程的机械化程度,提高工程效率,减少施工现场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量,降低施工过程中污水、噪音、粉尘等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模板和脚手架等支撑构建的消耗,减少资源的浪费。总体来说,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利于解决建筑施工过程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的弊病,是推进我国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发展新动能。发展装配式建筑体现了我国推进建筑行业向工业化生产方向转型的决心,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房屋建筑学课程特点

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正处于蓄力发展的阶段,需要高校培养具备装配式建筑知识的工程类人才投入到装配式建筑的实践中。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课程中仍主要以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进行教学,而对装配式建筑的识图、设计和施工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较少。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等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的后续课程,是工程结构、工程施工等课程的先导课程,在教学培养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房屋建筑学主要向学生讲授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建筑构造的原理,进行一般的建筑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能力培养[2]。从课程性质和特点上看,将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构造原理适合融入房屋建筑学的课程中,向学生讲授装配式建筑的基本知识,有利于学生打开装配式建筑的新视野,了解掌握装配式建筑,并为下一阶段的装配式建筑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2房屋建筑学课程现状分析

2.1缺乏装配式建筑教学师资

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进步的方向,近年来在政策的大力引导下工程实践逐渐增多。但目前课程教学的教师长期处于教学工作一线,缺乏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实践经验,对装配式建筑工程一线的需求和发展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3]。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对装配式建筑实践的讲解只能相对浅层表面,而做不到非常的细致透彻。

2.2缺少装配式理论引导

房屋建筑学的教材内容滞后于工程实践,如建筑构造的内容主要是现浇混凝土结构,部分内容如实心黏土砖、瓦屋面等构造,明显滞后于行业施工建造水平的发展,无法给学生反映行业的新技术。同时房屋建筑学教材中缺乏对装配式建筑基本设计原理和基本施工构造原理的引导和讲解,不能使学生与后期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施工实训等内容建立较好衔接。

2.3缺乏装配式建筑实践环节

房屋建筑学课程通过手绘和CAD制图完成建筑设计图、重要节点构造图以及课程设计等,使学生融汇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工程实践中的构造特点。但不论是手绘还是CAD制图,学生仅通过二维图纸的绘制,不足以直观感受并灵活掌握所需的实际工作技能。由于理论层面对装配式建筑的学习不足,也影响对装配式建筑实践运用的理解和掌握,更缺乏实践的创造力,不能适应未来行业在装配式建筑层面上的要求。

3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思路

3.1培养师资队伍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师前往企业参与实践锻炼,学习装配式构件在工厂制作的工艺、在施工现场安装的技术,以及装配式建造过程中的使用的新知识、新设备等,为房屋建筑学课程拓展装配式教学知识点提供实践支撑。邀请装配式建筑一线工作的技术骨干作为课程的兼职教师,开设1-2次案例教学,介绍工程实践中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模式、管理模式、操作方法等,丰富课程的教学形式。通过校企联合组建并培养适应装配式教学的房屋建筑学课程团队,使学生在课程中更全面认识并学习装配式建筑知识。

3.2加强认知实习

与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传统钢筋混凝土现浇建筑相比,学生对新推广的装配式建筑缺乏基础的认识和感知。认知实习是使学生接触新建筑、获取感性认知的重要环节,通过参观装配式构件生产工厂、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等,学生可以对装配式建筑建立基本的概念。同时,结合装配式建筑的拓展资料,引导学生探索思考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加深学生对装配式建筑的认识。

3.3更新教学内容

在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常用建筑结构体系章节的教学中融入装配式建筑的介绍、国内外发展状况的讲解以及基本的运用原理,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装配式建筑的学习兴趣,为课程学习打下铺垫。进入到建筑设计原理部分的学习后,可以将装配式建筑的平、立、剖设计与现浇混凝土建筑平、立、剖设计结合在一起讲解,学习两者的共同的原理,也区别两者在设计中所要注意的不同要点,并阐述不同特点的建筑类型适合什么样的设计方法。最后结合装配式建筑的图集、制图标准和设计规范,使学生了解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表达和施工图绘制方法。在建筑构造等章节学习中,可以在各个结构组成部分的教学环节里增加该组成部分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介绍,如墙面、屋面中运用到的结构、保温、防水、装饰一体化的复合构件等。并且可以通过介绍这些构件的生产制作、安装过程的规范要求,使学生对装配式建筑有充分的理论认知。

3.4搭建可视化学习平台

装配式建筑的一体化复合构件相较传统建造的单一构件要更加复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仅通过书本和课件的图片和视频等方式,不能够很好地完成装配式建筑的学习。运用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分层立体展现装配式复合构件的细部和做法,把抽象复杂的构造形式直接具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装配式建筑概念。

3.5建立教学互动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房屋建筑学课程可结合BIM技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互动实践教学模式[4]。例如在装配式建筑某个构件学习前,由学生先收集该构件的资料初步掌握该构件知识,课堂中由老师借助已建立的BIM可视化学习平台详细讲解,最后学生能够在实践环节中,依据相应的图集设计并建立该构件BIM模型,并完善至学习平台。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

3.6调整课程设计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综合了课程的理论内容,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公共建筑的建筑设计并完成相应的施工图的绘制。当课程增加了装配式建筑的内容后,也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增加相应内容的实践训练。学生通过设计装配式建筑构件,掌握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要求与设计的方法,能够与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做出对比,深入理解两者在设计与施工中的不同。同时,制图方式也不仅限于手绘和CAD制图,要允许学生充分利用BIM建模技能进行课程设计图纸的绘制,综合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用新技术分析和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

4结语

在建筑产业转型和绿色建造模式的推广下,装配式建筑是国家未来建筑行业的必然发展方向[5],为社会培养具有装配式建筑设计及应用技能的创新型人才是对高校的新要求。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师应提高自身对装配式建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增加工程实践经验,以房屋建筑学课程为起点,结合以BIM技能应用,将装配式建筑的知识融入到学生知识结构体系中,为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后续相关课程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徐雨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5.

[2]陈颖.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64+66.

[3]王逢朝,楼瑛,雄.应用型本科装配式建筑方向人才培养探索[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3):89-91+94.

[4]曾在平,胡志明,李斌.装配式建筑在建筑结构课程的“BIM工作室”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8(16):54-55+58.

建筑学课程范文3

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整套教学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并对学习内容进行模型构建,这对于学习建筑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建筑学的基本特点,对建筑设计进行针对性探究,进而帮助学生进行建筑学方案设计,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以及质量。基于此,探究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方式对于学习建筑设计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建筑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建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建筑构造设计》,这门课程基本都是以建筑结构为基本研究点。在建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了解掌握建筑的基本组成以及构造特点和设计原则,来帮助学生学习建筑设计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操作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对建筑设计的观点,能设计出有自己思想观念的设计图。因此,对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方式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1结合建筑学教学体系理论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设计

1.1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绘图

因为建筑学的学生在刚入学或者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一部分的公共见着基础知识,对于设计建筑方案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这时候学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方案设计,对每一种新颖的想法进行创新设计,这样对于学生来讲也有效的防止了设计重复的现象,对于学习的理论知识也是很好的应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2根据教师的教学理论体系进行建筑方案设计

在学习楼房设计的时候,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知道要求,在基础的设计图上进行进一步加工完善,这套设计理论是严格按照教学体系进行的。例如在设计基础、墙面部分的时候,是在完成第一节教学体系来时,进行大框架你构图设计,学生跟课堂上学习的基础知识进行基础方案设计,并对墙面的立体结构进行设计,在设计楼梯的时候就按照第二节学习的制图计算来准确计算,不但满足楼梯的基本设计要求,还需要对整个设计相符合,在楼梯框架与墙面立体框架设计完成以后,再进一步对楼梯的扶手以及护栏等部分进行局部的设计。这样的一节建筑学设计课自始至终都与课堂教学的理论体系相一致,学生在这样的设计课上不但完成了设计,还有效的学习到建筑学结构设计的基本要素与设计重点。有效实现教学目的。

2收集不同类型房屋设计图,课堂上让学生相互交流

对于建筑系列专业的学生来说,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是迈入建筑领域的第一步。作为一名新手,切不可盲目设计,要善于借鉴前人的设计成果。搜集各种相关资料是课程设计的第一步。老师要帮助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然后统一拿到课堂上共同学习。作者觉得先自己搜集资料,然后与老师同学共同交流会更有感触。对于一名新手来说,对建筑很陌生,有些人空间利用不合理,白白浪费了地方,还有些人考虑不到房屋的朝向和各种管气的接入,导致房屋住了人之后出现许多不便,如果老师带学生实地考察、对成品进行详解就会解决许多问题。

3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名胜古迹设计思想

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建筑领域也与高科技接轨,近几年,一栋栋参天大楼出现在人们眼中。时代进步,科技进步,楼房建筑变得更加美观、更加独特。经过一项访问研究,学生们很喜欢新奇的建筑设计,例如“比萨斜塔”、“悉尼歌剧院”,只不过学生毕竟知识有限、经历有限,只能看到“名筑”的外观漂亮,却不知道斜塔为什么不会倾倒?歌剧院的外观为什么那么高雅?而这些疑惑老师就应该来讲解,让学生们知道设计细节、设计理念等等,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效率就会很高。

4参加实践,感受真实建筑设计

现在学生的书本很多都是彩印的,也有很多老师会采用幻灯片来讲课,提前从网上下载与课程有关的媒体软件、视频演示、设计图稿等,这些媒介都能帮助学生更明了的学习知识,但是,相片图片只能展现建筑物的一面,不能让学生们看到所有的边边角角,也不能让学生知道是怎么用砖砖瓦瓦垒出了一座大楼的,为了解决这些缺陷,就可以让学生参加实践,走进施工现场,参观建筑物,学习如何打造边边角角。为了达到有效的实践效果,老师需要提前为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再去做相对应的实践活动,就能让学生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要做到及时性,讲了新知识就带学生去实践,有着对新知识的好奇和疑惑,学习效果会比较好;在实践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不解和见解,并结合实地,进行分析和回答。实践活动结束以后,要求学生做一份实践报告,一来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二来,也能让老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5将建筑设计抽象问题具体化

要想在建筑方面有所造诣,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打开思维,大胆想象。因为学生都是刚步入建筑领域的,上课的时候,如果只靠手脚来比划来形容,学生是学不会什么知识的。所以老师应该结合一些道具、模拟房屋样品给学生讲解,让学生观察,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才能让学生明白。

5.1鼓励学生边动脑边动手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动手实现自己的设计,用简单的材料做一些道具,在组装的过程中可以清楚细节设计、衔接设计;当拿到自己的设计成果后,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一些小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5.2在学校设立实验室

在实验室里陈列出建筑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构型,确保学生能够随时观摩构型的操作方法。还要有模拟的建筑工地,要从最基础的开始展示,不放过任何细节,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验室将自己的设计作品模拟演示出来,让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建议指导,这样就能对自己设计的不足进行补充。

6完善建筑设计方案

现在人们买房子优先考虑的就是房子的质量和户型设计,在现念中,大多数家庭的选房标准就是房屋牢靠坚固,设计实用美观。之前灌输给学生们最多的就是安全问题,在设计中将安全排到第一位。只不多房屋设计理念会随时段发生变化,所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是很有必要的,在生活中,任何建筑的设计都有预算,在节省支出的同时还要设计出性能良好的房屋。在设计建筑材料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材料预算,不能照着书本的比例来做实际生活中的预算,在进行施工时要根据实地情况进行相应设计,不能照抄照搬书本上的理论,学透书本理论,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做出完美的设计。

7对建筑设计进行有效的评估总结

对于学生来讲任何一个成果得到教师的认可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学生之间思维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完成设计之后,学生对设计结果进行展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设计进行有效的评级阿和知道,对于不足的地方及时进行更正,在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让学生在电脑荧屏上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老师和自己的同学,这时候也能调动学生表现的积极性,虽然学生的设计不完美,但都是每一位学生智慧的结晶,在学生讲述完成以后,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指正,对于优秀的地方进行表扬,不足之处尽心指正,一次来提升学生建筑设计的能力,也能给学生的建筑设计思维增加更多新颖的观点。通过对学生建筑设计的有效评价,能使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总之,新世纪的人才,要求的是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建筑学设计这么课程中显示的尤为明显,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呆板,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采用有效的方式对建筑学设计课堂进行改善,能帮助学生提升创新能力,有效的完成各种类型的建筑设计。

作者:孙力杰 单位:延边大学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资料》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1-1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建筑学课程范文4

1.1沉闷的课堂氛围建筑法规所讲述的均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法律法规条文,虽然不深奥,但是对这些习惯了图表、公式、计算、绘图的工科学生来说,纯理论的法规条文就显得抽象枯燥,再加上传统的照本宣科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大多数按照教材中的法律条文来讲,讲课的内容就会单调沉闷乏味,假如教师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学就变成明显的单向性,学生被动接受,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性思考,也就造成学生对法律法规的理解肤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不愿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1.2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把握由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的局限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建筑法规课程大多数教师为了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但在案例教学中,复杂案例知识面覆盖太广,学生分析讨论不全面,随着课程的进展,加入的案例如果比较复杂,讨论和分析的时候就会出现较大的障碍。这是因为复杂案例涉及的问题会涵盖整个工程建设的过程,一个有关工程质量的案例中可能会同时存在合同法律规范,安全生产,监理等相关法律问题,课堂上如按进度加入案例,会出现学生还没有学习到的知识点,这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就带来了无法解决的障碍。若选择简单案例难度过小,达不到应用和巩固知识的效果,同时降低案例难度,就会导致背景材料过于单一,学生不用过多的思考就可以立即讲出案例症结所在,这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帮助并不是很大,案例教学的优势就无法很好的体现出来;教师搜集法规案例主要通过互联网,互联网上资源丰富,但大部分案例来源复杂、专业性较强,案例之间连贯性不够,造成教师虽介绍了很多案例,但由于案例的深度不够,学生无法留下深刻印象。若选取历年注册证试题作为建设法规课程案例教学的案例来源是理想的办法,但往往案例单一,主要集中在工程造价管理、施工、监理三方面,远不能满足现有建设法规课程内容对案例类型的要求。

2《建筑法规》课程教学

根据近年从事建筑法规教学的经验和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性强的特点,针对建筑法规教学过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调查研究,以及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较合理可行的《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方法。

2.1明确教学目标针对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高校改革的要求:“培养应用性的人才”这个战略思想。建筑法规依照这个战略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目标就是首先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纠正认识的误区,工程建设活动不仅是一个技术劳动的过程,其成败不仅取决于技术,法律对于工程建设活动的程序,工程建设参与者的资格、相互关系以及工程建设中各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都有明确的规范,仅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远远不够,熟悉建设法律知识是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必备前提。现在的工程建设活动都要求持执业资格证上岗,取得这些执业资格证,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让学生重视法规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然后在教学工程中通过优选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法律知识,能签订工程合同,解决基本的工程纠纷,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守法维权。

2.2优选教材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多多少少存在崇拜教材的心理,而法规教材的编写往往滞后于国家颁布的最新的同时又是最实用的法律法规,所以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首先注重教材内容的实效性,教材内容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同时选择带有实用背景的工程案例分析的教材,这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利用法律知识来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查阅相关的法律颁布的背景资料以及相关案例的出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克服学习法律知识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

2.3“研讨式”教学方法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放弃传统板书式,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完全依赖案例教学法,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及法规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二者结合的,经实践教学证明教学效果比较好的“研讨式”的教学方法。1)研讨主线的确定。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找到课程研讨的主线,对于法规课程的主线主要是按照工程项目建设工程中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立项计划部门审查可行性研究选择建设地点勘察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和审批勘察设计文件的编制施工安装竣工验收。按照上述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课前预习时首先给研讨小组布置相应的研讨提纲,学生查找相关的案例,找出相关的法律知识点,提出问题,课堂上每一个研讨小组根据自己案例,分别讲述自己案例中相关章节的知识点,等每个小组讲述之后,由教师联系书本理论知识结合学生的案例讨论加以强调总结,给出每一阶段的相关法规知识。2)研讨案例的选择。除了课下学生自主选择案例,课堂上教师的课前研讨案例的选择也很重要,因为只有教师选择了合适的案例,才能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果就有了好的开端,所选择的案例最好是新近发生的,当前报纸媒体的,广大群众都在关注的;上绪论课时,就选择了2012年8月发生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被四辆重载货车压塌,四辆货车冲下桥体,造成人员伤亡这样的事件,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思索事件发生的原因,学生很快就进入热烈的讨论中,并积极发言,最后教师引导学习法规的重要意义,学生很快就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行学习,其他章节的学习也是如此,查找到最近的相关案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更深入细致的理解法规的含义和学习的意义,在接下来的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相关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同样教师和学生在课下都有查找相关的法律案例来加深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把握,学生案例的查找是根据教师在课前给的研讨主题和相关的内容来确定查找的方向,并且研讨小组要根据查找的案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阐述的观点要紧扣教师给的主题以及要学习的法律基本原理,教师查找的案例是总结性的、综合性的,能对要学习的建设工程相应阶段的法律知识有一个系统连贯的把握。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研讨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教师的总结性的引导案例,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对枯燥法律条例的理解和掌握。3)研讨小组的确定。为了对比研讨课的效果,在上课时摒弃了法规传统的大班课的做法,以小班授课的方式进行,每班的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研讨小组确定也相对比较容易,5人~6人一组,5个~6个研讨小组,研讨小组的确定是根据学生的意愿自由的组合,并且鼓励他们给自己的研讨小组命名,鼓励各组之间的竞争,这样每一组都很齐心协力,上课的热情很高,学生的研讨兴致更高,研讨时每个人都积极发言,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每次讨论时出现不同观点时,大家都争得面红耳赤,发言时更是激昂慷慨,真正锻炼了学生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学生查找的相关案例也成为了教师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补充,大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经过两学期实践证明案例式研讨教学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实践动手的能力,通过用往年的建造师考试真题进行测试,学生法规专业课的过关率达到86.5%,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4课程的考核方式本课程主要采用“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因此考核时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考核,平常课堂参与研讨的积极性,案例讨论时的发言是最终考核时的重要参考,平常的成绩占总考评成绩的70%,最后还会优选历年一、二级建造师考试的真题对学生进行理论考评,这个成绩占最终考评成绩的30%。这样的考核方式,同样会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会更加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3结语

建筑学课程范文5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建筑学;设计类课程;过程教学

一、建筑学专业设计类课程特点

建筑学专业课程中的设计类课程,主要是指别墅,幼儿园、宾馆、住宅、商场、办公楼等不同类型空间的建筑与室内设计。设计类课程在教学与考核等方面与普通专业课程有着很大不同。普通专业课程教学一般采用课堂集中讲授,学生课堂记笔记,完成课外作业,考前辅导答疑的方法,考试命题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而建筑学专业设计类课程,设计命题是统一的,而每个学生的设计方案是迥异的。教学中课堂集中讲授时间较少,一般只用4学时左右讲解设计任务书和相关设计原理,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对其设计方案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设计任务常采用分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过程教学管理的具体内容

过程教学管理是控制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根据建筑学专业设计类课程的实际特点,对过程教学管理的评分项目进行了适当调整,以满足专业课程需求。设计类课程评价体系一般为:平时设计草图(40分)+最终绘制成图(60)=100分。1.设计草图(40%)其中建筑设计方向:调研报告10分,(总)平面10分,立面10分,剖面10分;建筑装饰设计方向:调研报告10分,平面(含地面)10分,天棚10分,(剖)立面10分。2.考勤不作为评分项目,但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缺课1/3没有资格参加考试。迟到或早退3次计一次旷课;同一次课中既迟到又早退计为旷课一次。考勤作为考试成绩升降档的重要参考依据。3.课堂表现不作为评分项目,但作为重要参考依据。课堂提问积极回答的学生,积极找老师辅导看图的学生,教师在点名册上及时标记(),课堂表现作为同档成绩差异化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设计类课程过程教学管理的特点

1.过程教学的严格化管理

(1)考勤每次课进行2次。刚上课时1次,快结束时1次。上课点名未到记迟到(∕),下课点名还未到记旷课(╳);上课点名到记正常(√),上课点名到而下课点名未到记早退(\╳);事假记();病假记()。迟到或早退3次计一次旷课;同一次课中既迟到又早退记为旷课一次。事假和病假必须拿年级主任签字的假条。对于考勤表现不好的学生及时与其班主任和年级主任沟通,进行批评教育。(2)上交过程设计草图时严格控制时间和质量。不在规定时间内交图,逾期哪怕1小时均不计成绩,该项过程考核成绩为零。批改评分过程严把质量关,草图上教师批语及图示要清晰明确,全面详尽。按草图质量严格控制分数,不搞“大锅饭”、“一刀切”。以10分满分为例,起评分为5分,交图即得,以鼓励学生配合过程教学。评分从5分至10分不等。质量高的设计可以给10分满分以示鼓励,质量差的即使交图也可能只得5分不及格。(3)课堂表现差,虽然能按时交草图,但在授课过程中不找老师辅导的“自学成才”学生,教师可拒绝为其评分,以督促其配合过程教学管理。

2.过程教学的精细化管理

(1)考勤每次课进行2次。刚上课时1次,快结束时1次。这样能够精确地掌握学生迟到和早退的情况,避免出现刚上课都在,课间休息和快下课时逃课的现象,第二次点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让逃课学生抓住规律。根据学生出勤实际情况,如上课或下课之前,默点人数,若全员出勤,可不点名,并及时表扬鼓励学生,以体现人文关怀。(2)草图评分中的精细化管理。对于同档评分可通过加减号的形式又细分为3档(如8-、8、8+)。8-是指同为8分,但有较多细节性错误,如不加注意,可能划入7分档,以此告诫学生用心;8+是虽为8分,但只是个别细节工作不到位,否则可划入9分档,以此鼓励学生向上。(3)对于课堂表现有较明显进步的学生,教师可采取主动优先为其辅导的方式,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帮助其树立起自信心。

3.过程教学的差异化管理

(1)不同类型的设计课,采用不同的过程评价项目和评分标准。设计类课程的两大重点分别是方案设计与方案表达。比如:《建筑及装饰设计》课程中,过程草图采用手绘的形式落实在草图纸上,重点考察方案设计能力;最终绘制成图是在方案设计构思完成的基础上用尺规或计算机制图的形式落实在正规绘图纸上,重点考察方案表达能力。评价体系为过程草图40分+打印成图60分=100分。《施工图技术设计》课,因所有施工图图纸均在计算机中用ACAD软件绘制完成,阶段过程图纸表达效果与最终完成图纸相差不大,最终完成图纸仅检验其打印效果和图纸完整性,所以成图的分数比重降低。评价体系为过程草图80分+打印成图20分=100分。(2)同一门设计课程根据不同实际情况,也可灵活调整评分项目和分数比重,以达到教学进度与质量要求。比如遇到节假日两次教学时间间隔较长时,可适当提高某项过程教学分数,以引导学生重视,不至于因间断时间过长而影响衔接。

4.过程教学的公正化管理

(1)考勤及课堂表现及时准确记录,作为考评重要参考时有理有据。评图过程中减少主观评价误差,建立客观评价体系。首先采取不记名方式,依据图纸效果进行分档,避免看过几个好的再看差一些的是因产生落差而评分过低的现象,反之亦然。其次在每个过程项目评图时建立采分点或扣分点,以此评价学生图纸,并先期在辅导过程中明示采分点或扣分点,使学生对被扣分数信服。(2)过程考核结果定期公示,接受学生监督。当学生对评分产生异议时及时耐心解答,并明示采分依据,使其信服。当发现确有失误时应及时更正。

5.过程教学的人性化管理

(1)考勤:上课开始点名时未到,但在整个点名过程结束前到者,不记为迟到,仅给予口头警告。这样对于学号靠前的同学也更加公平公正。(2)过程设计草图评分后,得分低的学生若针对教师评语认真修改完善并重新提交可酌情加1-2分,以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四、实施过程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过程教学管理与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方向相结合

设计类课程的两大重点分别是方案设计与方案表达。比如:《建筑及装饰设计》课程中,过程草图重点考察方案设计能力;最终绘制成图重点考察方案表达能力。应用性本科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一定设计素养和设计能力的熟练工程技术人才。就此评价体系为:过程草图(设计)40分+打印成图(表达)60分=100分。把方案设计表达和施工图规范制图作为重点训练,为学生就业找准定位打下良好基础。

2.过程教学管理与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相结合

过程评分项目要紧扣教学大纲,与课程的人才能力培养目标相结合。《建筑及装饰设计》课程是培养设计师和设计师助理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课程学习应具备如下能力指标:信息采集能力、主题定位能力、空间造型能力、材质搭配能力、视觉表达能力和成果展示能力等。在过程教学评分项目中,调研报告培养学生信息采集能力;平面草图培养学生主题定位能力;立面、剖面草图锻炼学生空间造型能力、材质搭配能力等;最终成图结合评图,重点锻炼学生视觉表达能力和成果展示能力。在草图辅导与学生推介自己方案的过程中也同样锻炼了学生视觉表达能力(手绘草图)和阶段成果展示能力(PPT方案宣讲)。

3.过程教学管理与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相结合

过程教学过程中的评分不应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收上来阶段作业批改、打分再发下去。而应是一个师生互动反馈,共同完成的过程。这其中要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配合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比如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在批改草图时故意不明示其错误和修改意见,而是在图面相关处圈上并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思考过后必定要找老师来探讨,这样的互动反馈,共同完成过程教学的效果更好。在阶段性草图完成后,可要求学生将其加工制作成PPT,在全班宣讲自己的方案设计,由同学们共同点评,教师总结的方式互动教学。不但能够培养锻炼做汇报的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和成果展示能力,同时对设计类课程一对一辅导容易产生的知识点辅导不全面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五、结语

过程教学管理是控制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建筑学专业课程,尤其是设计类课程,有着不同于普通专业课程的自身特点,对其过程教学管理的具体内容和举措进行改革创新与大胆实践,力求通过提高过程管理水平,以更好地为“应用性、开放式、职业型”的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同时,为应用技术大学相关专业课程的过程教学管理提供相应参考与指导。

参考文献:

[1]茅艳.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4

[2]唐红,孙洁,程建民.建筑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6/6

建筑学课程范文6

关键词:建筑设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监理专业、物业管理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辅助课程,它与建筑工程是相辅相成的,课程内容包括建筑给水排水、供暖工程、热水及燃气供应、通风与空气调节、建筑电气等,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专业课程。本门课程的目的是掌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综合考虑和合理处理各种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之间的能力,从而做出适用、经济的建筑设备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掌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设计与施工安装,正确读解施工图,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具备建筑设备方面的必备知识和施工设计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本门课程,在《建筑设备工程》的教学过程必须进行一些改革。

1 目前《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太合理,本课程主要是一种实际“应用型”课程,而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本教学时,有些内容安排不合理

(2)教学内容没有与新规范、新技术、新成果较好结合,仍然停留在旧的甚至落后淘汰的产品、技术和施工方法上进行讲解。

(3)教学方法大部分还停留在讲授法上。与本课程强调应用性、实际性没较好结合起来。

2 《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针对以上一些主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设计和施工现场指导经验,根据《建筑设备工程》职业学院教学要求,提出该课程在教学改革中一些建议。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学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理论教学要少而精,在上课之前,首先要了解各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据此来设计课程的内容,调整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兼顾学生不同能力层次的学习,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反应来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

笔者所教为高职院校建筑专业的学生,在高考中属于低分数层次的学生,其理论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一味的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堂根本就听不懂,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学,甚至旷课、逃课。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必须因材施教。在学时偏少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理论知识的输入,以够用和必须为度。

例如在第一章流体力学基本知识中,尽量减少各种概念和公式的讲解,只讲静水压强基本方程式、流量公式、恒定总流能量方程式以及水头损失的组成等即可。将重点放在讲述设备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讲清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而对基础理论则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详细讲解。同时在讲课过程中,注重与生活实例结合, 让学生有感观上的认识。

譬如在讲解静水压强时, 以大家熟知的三峡大坝为例, 大坝横截面为什么做成梯形, 以此引出基本方程式。在讲述设备选择、布置; 给排水方式、采暖通风方式的选择;设备层的设置等方面时, 与建筑设计紧密结合。譬如在讲解建筑物的通风时, 则以郑州市为例, 讲述对建筑设计间距的要求, 同时联系到通风、采光、建筑防火等方面的要求。与建筑设计的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增强了学生如何将建筑设备知识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的能力。

(2)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工程应用中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规范相结合。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建筑设备更新极快,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目前的《建筑设备工程》教材,虽然历经多次修订,但是仍然相对滞后,因此在《建筑设备工程》的教学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的查阅资料,及时将相关的新产品和相关施工方法、注意事项讲解给学生,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时相关知识不“落伍”。同时注意国家新规范,如在热水中目前新规范开始要求利用太阳能供应热水;在电气中综合布线和建筑智能化是一种发展趋势。因此,在讲课中,要结合国家新规范、新产品和新施工方法讲解,使学生工作时知识不滞后。

(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互动学习,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对于《建筑设备工程》课程的具体内容,教材上只是叙述设计理、计算公式、设备及配件的主要构造特点、施工操作的基本要求等,对学生而言既抽象又枯燥,致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利用学生可以接受的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

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合在一起,通过实例来分析理论知识。如在授课建筑给排水前,让学生观察家里、宿舍, 教学楼等的卫生间管道设备及其布置、消火栓系统,先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课堂上再进行系统的讲解, 学生的理解就加强了。条件允许时, 可选择在卫生间、楼道上课, 现场讲解。如在学习采暖工程时,针对有的建筑,由于采暖方式采用不当或者排气设备设置不合理致使建筑内部垂直失调现象突出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等,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此类问题指导学生分析工程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处理意见,让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教学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起来的一种教学形式。既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源泉。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特殊作用。为培养出应用性人才,应把实践教学环节和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实践环节,使学生有机会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到实践中去理解、深化、掌握,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现在好多的独立学校开设了专业实践,让学生在学完专业课程之后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去社会上参加专业实践,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就业做好准备。为了更好的满足实习的要求,达到教学目的。应开发实习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在实习中熟悉今后的工作环境及方向,对专业有更深的了解,还可发现一些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专业问题,以激发专业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邹国荣.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1):72-74.

[2]毛前军.对工程热力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J].制冷与空调,2007,(2):l2l一122.

[3]童钧耕.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中国电力教育,2O02,(4):7O一72.

[4]廉乐明,谭羽非,吴家正,等.工程热力学(第五版) [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7.

上一篇高一课本

下一篇故乡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