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事故范例6篇

煤矿事故

煤矿事故范文1

1.1煤矿地质条件恶劣

首先,开采条件恶劣。我国煤矿数量多,大、中、小并存,且分布极为分散。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煤矿资源呈现西多东少、北富南贫的特点;煤田总体构造居于中等偏下,特厚煤层少,煤层深,开采条件较差;即便是像神华大柳塔,兖州济宁三矿自然条件很好的矿井,仍存在一系列不利于安全生产的问题,如地质构造复杂,倾角大,煤层薄,并且不稳定,灾害严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其次,瓦斯问题严重。瓦斯是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源头之一,我国矿井瓦斯含量较高是普遍现象,重点煤矿中有26.8%的矿井为高瓦斯矿井;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比例也达到了17.6%。除山东、内蒙古地区的煤矿瓦斯含量较低外,其他地区都表现出了高瓦斯含量的特点。最后,水文地质问题。煤炭资源所在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比较恶劣,水害是煤矿企业安全事故又一大诱因,而我国各大中型煤矿中,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矿井比例达到25.04%。而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水文地质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其治理技术也将更加复杂。

1.2煤矿安全事故防御系统不完善

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与自然条件恶劣有关,但若建立完善、高效的防御系统,能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当前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诱因是瓦斯、煤尘、水体、火、顶板等,有规模的煤矿企业针对以上几项诱因制订了安全事故预防系统,如通风系统降低了矿井中瓦斯的含量;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可对矿井中的瓦斯含量进行实时监测;以上措施在预防安全事故,保障安全生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防水、防尘、防火、机电运输等方面却没有建立有效的预防系统,给企业的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另外,规模较小的煤矿,在缺乏资金的支撑下,更是缺乏完善的安全预防系统的保护。

1.3煤炭行业缺乏专业人才

煤炭开采是一项复杂、危险、专业的技术性活动,国外从事煤炭开采的人员中,60%以上为大中专程度,而我国仅为5%,大部分从业人员来自于农民工,专业人才的匮乏成为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另一原因。虽然我国各中高职院校或者高等院校都设立了采矿、地质类专业,但每年毕业的学生去煤矿或其他矿山工作的并不多;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煤炭院校开始采取对口招生的办法,但学生能否在毕业后到煤炭生产一线去工作,仍然是个未知数。专业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现代机械设备的使用,也制约了煤矿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2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2.1技术方面的改进

2.1.1提高地质勘探水平。地质勘探是矿井生产、建设开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勘探工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将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有直接影响。煤矿各类安全事故中,冒顶、瓦斯爆炸、突水等恶性事故占总数的60%-70%,这些事故都与矿井地质勘探有着密切的联系。提高矿井地质勘探水平,可有效预防和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增强煤矿防灾抗灾的能力。

2.1.2依靠科技提高安全事故预测能力。煤矿安全事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共性特点,加强科技攻关,提高对煤矿安全事故的辨别能力、监测能力和预测能力;利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矿井对安全事故的防治和控制能力;对已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查找危险源,制定该类事故的应急预案,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

2.2管理方面的改进

2.2.1专业人才的管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基础,在企业承受范围之内,改善技术人员的待遇,利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加强对技术人员和专业人才的科学管理。企业可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适当提高技术人员的收入水平;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赋予他们一定的职权和责任;制定有利于稳定人才的管理制度,如可通过提高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比例的方式稳定职工。

2.2.2工作环境的管理。除薪资福利方面的改善外,还可通过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的稳定性。工作环境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员工的身心健康。煤矿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多变性不受人为因素的控制,但可以通过人为加以改善。通过先进设备的引进和使用、工作现场环境的改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2.3管理体系的完善。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保障,安全生产管理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首先是管理制度的制定,制定完善的工作规章制度,使工作人员的操作有据可循;然后是责任划分,将各项安全责任划分到每名工作人员身上,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最后是制定有效的监督体系。安全制度是否有效,关键是执行力度,而有效的监督可为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提供保障。

2.3重视安全生产投入

企业应对安全生产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安全防护系统和安全设备的投入力度。企业可按照相关规定提取安全费用,在特殊情况下可将安全费用的标准提高;加大对安全资金的监督力度,确保安全资金的合理使用,防止资金被非法挤占或挪用;组建专业的安全资金管理部门,制定科学的资金管理、使用、监督制度,确保煤炭企业安全资金被管好,用好。

3结语

煤矿事故范文2

1、前言

2011年,山西某煤矿发生了安全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事后发现问题就出在机电之上。事实上,煤矿事故中有极大一部分都是机电造成的。究其根源,既有机电自身突发因素也有操作人员因素。因此,如何降低煤矿机电事故发生是相关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种形势下,探析减小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策略具有实际意义。

2、煤矿机电事故原因

要探析如何降低机电事故的发生,必然要弄清楚事故发生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的作出相应的措施。从各种现状来,煤矿机电事故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机电设备老化;无论是哪种煤矿企业,煤矿设备都要成套投入,投入的资金比较大。很多小企业缺乏投入资金,对机电的更新极慢,导致煤矿中使用的设备老化;

2)设备造型缺乏科学性;目前煤矿使用的设备水平低、品种少及质量差,尤其是高技术产品与机械产品和煤炭发展不匹配,例如采煤机、液压支架以及掘进机等都是进入其他技术基础中完成,存在适应工程。比如某公司引进一套国产的智能化综采机器,因果生产环境极大限制了设备发挥,只能发挥70%左右的功效。

3)维修不到位;现在煤矿中大都使用运输机、采煤机以及支架等各种先进的采掘设备,几乎都朝着自动化方向上发展,但是因为维修不到位,存在各种操作失误而损坏设备。依据有光统计,煤矿机电事故中有80%左右根源在于检修、操作不规范导致的。

4)配件的质量和规格不过关;机械化的程度越高,对各类配件要求越高。事实上目前很多煤矿使用设备配备结构散而小,在规格、尺寸以及性能上根本就没有标准;因为各个厂家之间必须有差异,还有一些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降低成本,都将影响到机电正常运行。

3、减少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策略

煤矿中一旦发生事故但会影响到正常生产,还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必然不能轻视,从上面可以看出来机电事故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要悠针对性作出相应改进策略,具体方式如下:

1)加强管理特殊工种用工制度煤矿机电各种工种具备较强技术性,因此各个工种操作员不能疏忽大意,一定要端正思想,拥有过硬技术才能胜任。而且操作人员尽量不使用临时工,就是必须更换特种工位操作人员,也应该严格考核,必须要持证上岗。

2)加强安全思想教育煤矿企业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强化职工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机电事故危害性,不能带着侥幸心态上岗。在培训之中,其一要多播放典型事故案例,并且分析这些案例根源,让职工通过观看此类事故影片从中得到教育;其二采用说服教育方式,让职工认识到三违之危害,进而强化安全防范的意识;其三定期或不定期请在事故中受伤的家属来做报告,进而引发煤矿职工思想共鸣。而且煤矿企业要安排人时刻了解职工心态和思想,一旦发现有异常现象就要及时疏通,不能让职工带着情绪上班可能出现突发事故。

3)加强机电操作业务培训除了具备较强思想素质还必须要具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因此企业就要以岗定人,要在各个岗位上限定管理层与工人名额,依据新形势采用新对策:①构建出竞争机制,比如对管理人员与技术操作人员实施竞争上岗,薪资上使用岗位技能工资并划分出工资等级,引发职工主动去学习安全、技能知识;②定期组织相关职工开展技术比武,对于技术过硬的优胜者要给予重奖,进而来提升职工学业务、学技术的积极性,让他们按照岗位标准及规程操作机电;③运用“三结合”形式进行培训;重点与业务培训有机结合;外培与内培有机结合;新职工与老职工相结合;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推进三结合,才能收到预料效果。

4)加强机电设备日常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①科学检修;相关维修人员要具备事业心及责任感,不能机电设备那里出问题就维修那里,井下井上适应设备一旦送达到修理车间,就要从轴承、螺丝检查起,对设备做一个全面检修,查出隐患及时处理,要做到手勤、嘴勤以及眼勤,而且还要时常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②健全完善的维修台账;对于设备的维修要做好台账,而且每台设备都要制定一个,这样便于日后对设备维修进行查询,掌握其使用的周期,台账包括了出厂日期、检修部位、使用年限以及检修时间等;③建立设备责任制;要将设备管理落实到人,一旦发生了机电设备事故之后,就要由分析小组带头,探究设备损坏的原因,查找责任人,包括使用责任、检测责任、只要责任以及次要责任等。

5)加强设备的投入与改造对于设备而言,必须要依据国家相应规程和制定来完善与维修。而且要加强机电设备的投资,引进先进与节能降耗新型机械设备,同时还要安排专家与技术人员合理改造设备,降低设备的环境噪声污物及高能耗,增强设备效率及性能。同时还要使用先进的工艺流程,科学控制作业面与作业点的个数,降低发生事故的源点,实现机电设备的高产、安全以及高效性。

6)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优秀的操作模式都是依据制度来实施,这样才具有真正的约束机制,同时也是机电设备工作尺度。也只有完善的制度,到位的管理、责任才能够确保机电设备正常运行。而制定中尤其是安全生产制度较为重要,是机电管理制定之核心。因此必须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制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做到层层有人去抓,人人有责任,机机有人管理。

煤矿事故范文3

关键词 煤矿采矿业;常见事故;原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X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6—0043—01

煤矿采矿业的发展关系到正常的社会市场秩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煤矿采矿业的安全问题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因为煤矿施工现场出现的事故比较多,所以直接给煤矿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煤矿在采矿作业时常出现的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就是以下几个方面,然后根据事故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且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一定的防治对策以及应对措施。保障煤矿业的长久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1煤矿采矿作业的常见事故以及事故发生原因

我煤矿采矿作业的最常见的事故就是冒顶片帮事故,下文主要讲述了冒顶片帮事故发生的原因。在煤矿采矿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冒顶片帮事故,它引起的事故发生率在40以上。冒顶片帮事故发生的原因有:

1)采矿作业现场的检查不到位。冒顶片帮事故发生大都是因为浮石伤人以及局部的冒落伤人,而且一般都是煤矿在爆破的短时间内,也就是一两个小时以内,因此在爆破以后一定要对采场及时进行处理并且认真检查,如果停工的时间比较长或者是节假日的前后,再恢复采矿时,要加强对顶帮处理和检查;2)顶板的管理方法以及采矿方法不恰当。比如说在矿床的地质条件与采场的布置方式不适应,矿块太长或者是采场的阶段太高,顶帮暴露的时间过长或者是面积过大,放顶时间或者是顶板的支护选择上不恰当,就容易发生冒顶片帮事故。漏斗以及天井的布置在切割的巷道以及矿体的上盘过宽等等都会破坏围岩以及矿体的完整,造成冒顶片帮事故;3)浮石的操作方法处理不当。处理前对煤矿的顶板没有进行细致、全面地检查,也没有掌握浮石的情况,而且有些事故还违反了正常操作的过程和规则,冒险进行空顶作业,回收支柱时违章进行。

2煤矿采矿作业的常见事故的应对策略

对冒顶片帮的事故提前做好预防。要加强采场的顶板检查和观察,对于煤矿现场顶板的管理上一定要加强,还要对采场的矿岩进行高频率的检查,要及时采取预防冒顶片帮事故的措施。比如说当发现岩石比较松软时要及时地进行支护,还要尽量不要空顶作业。

1)加强煤矿采矿顶板的检查和观察。对于现场的顶板的管理上一定要加强,对采矿场的矿岩也要经常进行监督和检查,要根据煤矿采矿场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做好预防。比如说:当我们在采场现场发现岩石出现松软现象时,应该及时做好支护措施,要尽量避免空顶下进行作业。煤矿采场以及附近的作业点在进行爆破以后,应该对采场顶帮支护以及岩石进行及时地观察和检查。观察人员和检查人员都要站在采场现场安全的地理位置,由外向里用带着矛头长竹竿或者尖头的长钎子撬比较松动的岩石。观察和检查以及处理完成以后,再通知相关施工人员进行采场进行施工作业;

2)在采场进行施工前一定要先对矿床的地质条件进行观察,要合理地选择采场的布置以及采矿的方法。漏斗、天井等应该布置在矿床下盘,要尽量避免给上盘造成破坏,以免造成片帮。在实地进行采矿时,一定要严格按照采掘的顺序进行采掘,由远及近、自上而下,有计划地进行开采,要尽量减少采矿场顶板的暴露时间,要加快采矿的速度,并且适当缩短回采的时间;

3)要尽量注意观察和预测顶板在冒落之前的预兆,要尽量防止在采矿现场发生大面积地冒顶事故。因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采场的顶板在冒落之前都会有一丝征兆,比如说:支架会发生折断或者是发出爆裂的声音、顶板的岩石出现下沉、顶板的岩石有碎块脱落、淋水量增大、涌水等等现象。一经发现采矿场有大面积地冒顶征兆,就要立即停止煤矿采矿作业施工,对采矿区内的施工人员应该立即进行疏散或者是撤离。

3结论

煤矿业的发展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煤矿采矿作业时的安全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煤矿安全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煤矿业涉及到的行业比较多,范围比较广,安全问题也就成为全社会以及全人类的问题。在煤矿采矿时,要明确采矿作业的安全责任,要保障煤矿的整体经济效益水平和社会价值,煤矿事故每天都在发生,给人类造成很多无法弥补的灾难和损失,要想悲剧不再重演,就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维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凯.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鹤煤十矿.河南鹤壁.浅谈煤矿采矿作业事故发生原因及防范[J].理论前沿,2010,9,9(23).

[2]徐辉.中煤集团公司大屯煤电分公司姚桥煤矿采煤二队.沛县.浅议煤矿采矿作业事故的原因及对策.价值工程,2010,10,12(21).

[3]崔四龙.神华新疆公司大洪沟煤矿综采队.浅谈煤矿采矿作业主要事故成因及预防措施,2010,12,26(21).

煤矿事故范文4

关键词: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事故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072

据统计,我国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故,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顶板事故不仅对煤矿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社会也产生了极大不良影响。因此,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是煤矿生产中的重中之重。影响顶板事故的因素很多,包括人为因素、围岩以及支护等各个方面。现阶段,想要完全杜绝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发生还只是理想,因此我们只有针对事故原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及经济损失。

1 采煤工作面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引发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采煤地质条件的影响

在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一些地质构造对回采工作面的影响较大,它可以改变回采工作面正常的应力分布规律,比如一些地质破碎、地质断层、断层节理等。其中断层节理是最常见也是对回采工作面影响最大的。断层的节理内经常夹杂大量泥层,极易造成围岩破碎,稳定性较差,严重制约着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及支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破碎岩体对采煤工作面顶板的安全性也具有一定的隐患和制约,采煤过程中多少都会对岩体结构产生一定破坏引发岩体变化,当层面滑移达到一定的极限时,这时整个岩体就会解体发生冒落。

1.2 矿山压力的作用影响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开采工作面的上覆岩层会发生一定的形变,致使覆岩应力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在这一变化过程也是应力的释放过程,应力主要是通过煤层顶板直接传输到工作面支护支架上面。矿山压力主要表现在煤矿开采下出口附近,发生的比较激烈,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采煤工作面中部顶板,所受压力较大下沉速度非常快。此外,在初期来压和周期来压时也会对整个回采工作面产生较大的压力,如果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的话极易发生冒顶事故。

1.3 煤矿作业人员粗心大意

通过对一些煤矿顶板事故进行归纳和分析,可以看出顶板事故的发生,还与人为主观因素有关:第一,部分煤矿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认为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很低,对一些小的安全隐患不以为然。第二,在煤矿开采之前,没有对采煤工作面按照程序进行依次检查,没有执行“敲帮问顶”排除安全隐患后就进入工作面作业。第三,缺乏专业的安全知识,对顶板出现一些故障不能够清楚的认识,没有专业的处理技能,例如顶板松石的变化,在处理过程中很容易会造成撬小落大或撬左落右引发安全事故。

2 采煤工作面事故防范措施

2.1 加强矿井地质研究工作

加强矿井地质工作,尤其是煤矿采煤工作面顶底板勘查方面,做好该工作可以为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预防措施,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只有通过对围岩的变形特点和覆岩移动规律进行分析,并结合开采煤层的条件,才能制定出科学的策略,有效地调整和改进开采方法和安全措施。

2.2 煤矿顶板管理工作

(1)周期来压前和来压时的顶板管理工作。周期来压前。首先,加强对采煤工作面周期来压的预测、预报,并将矿压情况及时传输给采煤区队。第二,对井下采煤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尤其是综采支架,并加大工作进度。第三,重视上下顺槽超前支护管理方面,保证综采支架具有充足的工作阻力。

另外,如果在采煤工作周期硌怪前发生顶板破碎和片帮事故时,应及时对采煤工作面顶板破碎以及片帮区域进行超前加固后,方能通过。

周期来压时。当周期来压时,我们可以利用工作面自身的压风系统,通过应用注浆泵将马丽散经自攻钻杆加注到破碎顶板及煤壁内,将煤壁和顶板进行胶结,故而可大大降低顶板事故的发生率。

(2)顶板加固方案实施。针对煤矿采煤过程中出现的片帮及漏顶情况,为加快推进速度,我们根据采煤工作面的现场实际情况可以制定如图1所示的钻孔布置方案。针对破碎顶板进行加固过程中,为防止推进移架时破碎碎矸石垮落可以实施如图2所示的片帮漏顶区矸石加固方案。

在加固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空位设计方面。要根据具体的注浆设计合理的注浆参数;钻孔方面。要严格依据空位设计参数进行,针对部分塌孔严重的地方可以直接采取自钻式注射管进行钻孔和注浆;注射管安设方面。注射管和注射花管的连接要依据封孔深度的多少安装封孔器;注浆过程。在注浆过程中要遵循注浆原则及时调整且要仔细观察注浆区域的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现象要及时处理。

3 结束语

由于井下采煤环境十分恶劣且不断变化,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其中尤其采煤顶板事故发生率较高。因此,对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规律、发生原因等进行归纳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提高顶板管理水平,进而可有效降低顶板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煤矿事故范文5

一.心得体会

2020年7月15日早班,煤矿综采队在右四片安装工作面上巷2600m处吊卸移动变电站时,移动变电站失衡侧转,挤伤移动变电站与巷帮之间作业的人员,后经组织施救、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1.现场措施落实不力、现场违章作业。吊装大型设备作业现场没有专人统一指挥,吊装现场旁站监护不到位。吊装现场要设立警戒人员和警戒线,禁止任何与作业无关人员靠近吊装物波及范围;起吊过程中,在起吊点不许有其他闲杂人员。现场吊装作业过程中没有按规定设立警戒人员和警戒线,没有对吊装危险区域进行封闭警戒。

2.职工安全意识淡薄、自保、互保、联保意识不强。职工在现场作业时,对周围环境、作业工序掌握不清,没有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3.现场管理人员风险辨识不到位。对吊装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且没有落实相应管控措施,作业人员吊装作业前没有进行安全确认及风险辨识。

4.区队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培训不到位。区队对当班作业人员作业内容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现场作业时管控措施含糊不清。

5.现场盲目蛮干、赶急图快现象没有杜绝。现场作业时,临近交接班期间,现场急着完成任务,没有采取相关措施,作业人员有赶急图快的现象。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煤矿公司上半年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工作整体较为平稳,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奋斗目标,但根据目前公司实际生产情况,下半年面对采掘生产接续持续紧张、大型设备检修、零星工程施工等工作安全压力还是较大,作为公司一名中层管理人员,为确保公司下半年安全持续稳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坚守安全生产红线的思想不动摇,严格执行公司“1366”的工作思路。在自行岗位上,严格按照上级及公司的相关规定,坚决杜绝违章指挥、盲目指挥等不良恶习。

2.紧紧围绕“学法规、抓落实、强管理”活动,认真学习宣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7月1日颁布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和评分方法,不断巩固提高本身专业知识,力争做到按标准要求开展工作。

3.加强雨季“三防”及应急管理,确保各项应急工作有序进行。

4.加大反“三违”力度,确保生产安全。在作业现场,严查“三违”行为及“三惯”作风,对一些习惯性违章、装置性违章,从严从重追责查处,确保作业现场无违章行为。

煤矿事故范文6

近年来陕西省煤炭产量持续增加,但在目前煤炭经济下行背景下,煤矿生产仍然存在很多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本文从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两方面统计了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陕西省发生的70起煤矿事故,系统分析了煤矿生产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

陕西;煤矿事故;统计;原因分析;预防对策

1前言

陕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和生产大省,现有各类煤矿523处,从业人员近19万人,煤矿安全对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近十年来(2006年1月至2015年11月),陕西省原煤产量呈逐年增加趋势,2014年突破了5亿吨(见表1),且安全形势基本较好,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百万吨死亡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1),2015年降到了0.1以下。但在当前煤炭市场低迷,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煤矿安全生产任务依然艰巨。2014年5月14日,中煤大海则煤矿发生溜灰管坠落事故,死亡13人;2015年7月6日,韩城桑树坪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4人;2016年1月6日,神木刘家峁煤矿发生井下坍塌事故,死亡11人。惨重的教训时刻敲响着安全的警钟。系统分析已发生事故的原因,对于改善陕西煤矿安全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陕西省近三年煤矿事故统计

本文详细统计了陕西省近3年(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发生的70起煤矿事故(见图2),共死亡94人,其中运输事故21起(占总事故的30.0%)、死亡22人(占总事故的23.4%);瓦斯事故3起(4.3%)、死亡9人(9.6%);顶板事故27起(38.6%)、死亡29人(30.9%);机电事故8起(11.4%)、死亡9人(9.6%);火灾事故1起(1.4%)、死亡2人(2.1%);放炮事故1起(1.4%)、死亡2人(2.1%);其他事故9起(12.9%)、死亡21人(22.3%)。在这七类事故中,顶板事故和运输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均较多,合计占总数的68.6%和64.3%,是威胁陕西煤矿安全最严重的两类事故。国有重点煤矿发生事故17起(24.3%)、死亡35人(37.2%);国有地方煤矿16起(22.8%)、死亡16人(17.1%)乡镇煤矿37起(52.9%)、死亡43人(45.7%)。其中,乡镇煤矿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在三类煤矿中均最多。在这70起事故中,一般事故共发生67起(95.7%)、死亡74人(78.7%);较大事故2起(2.9%)、死亡7人(7.5%);重大事故1起(1.4%)、死亡13人(13.8%)。

3陕西近年煤矿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

3.1煤矿生产系统特点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及开采方式的多样性,煤矿生产具有鲜明的特点。煤矿生产系统的安全状况受到煤矿固有风险、人的不安全行为、恶劣环境及管理不当等多因素的影响,且生产过程存在明显的动态变化性。由于煤矿井下存在多种危险源,某种危险源在引发事故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其他危险源的影响,有的会与其他危险源共同作用增大事故发生概率[3]。

3.2陕西煤矿生产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及预防对策虽然目前陕西煤矿安全状况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存在很多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通过统计近年来已发生的煤矿事故,总结出影响陕西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1)煤矿地质构造复杂,赋存规律性差,导致某些矿区发生瓦斯事故、冲击地压、冒顶、煤自燃的危险性较大。应完善矿井通风系统和设施,加强通风管理,做好煤尘防爆、自然发火的预防措施,严格落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加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维护和使用。(2)全省小煤矿数量依然偏多,且生产工艺和设备水平差,采掘技术落后,安全投入不足,事故隐患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应积极推行科技兴安战略,加大安全投入,改善生产工艺,提高机械化水平。(3)煤矿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全省煤矿从业人员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且煤矿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采矿、机电、地质、测量、通风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制约了陕西煤炭安全生产与发展。以后应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培训,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逐步提高员工的素质。(4)安全监察监管力度不够。目前全省煤炭管理专业人员不到总数的20%,人数少任务重,导致煤矿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生产安全隐患重重[1]。应逐步提高煤矿安全监察监管人员的比例,加强煤矿日常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且避免流于形式。(5)部分矿长重生产、轻安全,不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三违规现象普遍存在[4]。加之当前煤炭经济下行给安全生产带来新的压力,导致大部分煤矿效益下降,安全投入减少,隐患不能及时得到治理。应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矿长责任制,强化煤矿主体责任落实督查。

4结论

统计分析了陕西省2013年1月~2015年11月发生的70起煤矿事故,结果表明顶板事故和运输事故是陕西省主要的煤矿事故类型,发生次数及死亡人数均较多,且乡镇煤矿安全生产形式最严峻。陕西省煤矿安全状况近些年有了很大好转,但由于地质构造复杂、赋存规律差、小煤矿偏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监管力量不足、经济下行带来较大压力等原因,煤矿生产仍然存在很多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应综合采取加大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监察监管力度,推行科技兴安、重视专业技术人员,强化煤矿主体责任落实等措施逐步提高陕西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姜锋副省长在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陕政通报,第19期.

[2]陕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

[3]杨大明.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级模型及应用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5.

上一篇精品课件

下一篇买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