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实习工作计划范例6篇

软件测试实习工作计划

软件测试实习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职业能力;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软件测试课程

中图分类号:TP311.53-4

1 研究现状

随着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软件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软件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相应的对软件测试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社会上对专业软件测试人才的数量需求也快速提高。

同时《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软件产业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软件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批熟练掌握程序设计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需要大批软件测试的专业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与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支撑。增强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软件测试职业能力对软件产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相关专业较多,软件程序设计专业课程也很多,而且地位重要,但是软件测试课程开设还较少,对软件测试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还比较少。本人认为,企业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而且软件测试工作的门槛相对程序设计而言会低一些。我们能早一步研究和开发“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软件测试课程”能显著提高高职高专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质量,同时能使我们的毕业生具备软件测试工作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毕业就能成为企业合格的软件测试技术人员。

“项目导向”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企业项目为导向,模仿相应工作岗位,使学习过程和真实企业项目融合,学习过程就是完成一个项目的过程。通过这种实践性教学,学生能掌握对应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任务驱动”是在项目导向的基础上,把项目按照企业工作过程,划分成一项项的工作任务,教学过程中是按照企业要求的工作任务实施教学,强调的是职业性、专业性和严谨性(项目的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工作性、实际性),力求教学过程就是完成实际工作中的项目任务的工作情景,以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教学目的。

目前软件测试课程还是以“边讲边练”为主,任务驱动已经有所体现,但“项目导向的任务驱动”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显著体现。本人有多年企业项目管理和软件质量保证经验,对于软件测试项目的实施有丰富的经验。本人考虑结合自己的企业项目经验和企业新人培养过程的经验,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软件测试课程”研究和开发,希望对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有所帮助和提升。

2 研究方法与进度(含教学试验的措施)

2.1 研究思路和方法

以软件测试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分解具体的项目,项目分解为工作过程任务。确定实施教学试验的班级,设计试验方案和思路,在班级教学过程中试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在试验过程中不断修正问题,完善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首先制定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要求。其次,选择符合学生现状和教学需要的项目,项目要求难度适中,尽量覆盖主要的工作技能需求,周期和教学课时能尽量匹配。项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项目中所学习的工作技能是通用性的技能。然后,设计合适的教学进度表,把项目过程划分成具体工作任务,知识学习和任务完成同步开展,以任务驱动学习。之后,制定教学方案。最后,在选择试验的班级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软件测试课程”。

根据班级教学实施效果,修正改进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方案设计,完成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2.2 研究的安排和阶段性成果

阶段一:资料收集与分析,理论研究,制定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大纲,选择教学过程中需要实施的企业项目。

阶段二:结合企业的软件测试项目工作过程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大纲,设计合适的教学进度表,并制定初步的教学方案。

阶段三:在选择的教学班级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研究课程,并修订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案。

3 主要研究内容和解决的问题

3.1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项目导向的任务驱动的软件测试课程开发,根据软件测试工作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软件测试课程大纲,把项目实施过程和教学过程融合,建设特色的软件测试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软件测试技能,一方面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培养职业的软件测试人才。

研究第一项:软件测试课程大纲。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同时调研多家企业的软件测试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企业对软件测试工作人员的招聘要求,确定软件测试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需要学习的技能。进而制定出符合企业和学校及学生的软件测试课程大纲。

研究第二项:选择合适的企业项目,合理划分任务。项目导向的任务驱动的软件测试课程的研究开发,对于项目的选择,任务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选择的项目要求符合学生的特点,能适应学校的教学,项目的难度,代表性,覆盖的知识面,需要涉及的工作技能等都需要认真研究和考虑。而任务的划分也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接受程度,需要先易后难。

研究第三项:如何设计好的教学进度和方案,把项目过程和教学有效的结合。这个过程的研究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试验,尤其是要研究新技术的学习,项目任务的理解,任务的完成程度,客观教学进度限制,项目任务的完成质量,如何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修养、工作习惯等。

研究第四项:开发课程体系。根据研究和试验,开发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软件测试课程。

3.2 解决的问题

(1)通过对企业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研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制定符合软件测试岗位需求的教学大纲;(2)通过对项目选择和任务划分的研究,选择合适的项目,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实用性的项目教学任务;(3)课程中每个任务都按照“工作任务――要求的技能――学习理论知识点――练习――完成项目工作任务――检查工作任务质量”的结构进行组织。

4 研究成果

通过本人在4个教学班级的试验和研究:基于企业需求制定教学大纲,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导向,深入剖析项目工作任务,针对项目工作任务的特点,划分教学任务设计,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项目的实施过程,同时提高了职业工作技能。

经过试验证明,软件测试课程在基于项目导向的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学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围绕工作任务要求开展实践探索,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督促、协助、评价的作用。

采用这种课程教学,可以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洪,刘晖,周明君.论软件测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6):86-87.

[2]库波.基于工作过程软件测试体系构建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6):95-96.

软件测试实习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高职;软件测试;教学改革

软件测试是伴随IT产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工作岗位。不论目前还是将来,人才市场对软件测试人才都有很大的需求量。《软件测试》课程是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一门新课程。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如果没有实验、实训环节的支持,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枯燥地讲解测试理论和测试方法,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和厌学情绪。《软件测试》课程使用的工具和测试的对象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产品,实验与实训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有较大的难度,容易造成实验的随意性。我院在开设这门课程之初,按照学院确立的“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企业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的办学思路,在办学模式、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与软件公司合作办学

经过调研发现,IBM软件学院推出的高校软件人才教育伙伴计划,旨在利用IBM公司在软件技术和开发工具上的优势与中国高校合作,培养软件人才。该计划中的《软件测试》课程是与高职院校合作,培养软件测试人才。经过沟通和协商,我们决定同IBM软件学院合作。我院通过选拔的方式对软件专业的学生组建软件测试班,IBM软件学院为我院提供师资培训、测试工具软件、课件和技术支持。通过这种合作,我们可以利用IBM公司在业界的领先地位,引进最先进、最实用的测试理论和方法,使用最流行的测试工具软件。软件测试班的学生除了系统地学习学校规定的公共基础课以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掌握软件开发的技能以外,还要学习软件测试理论和实践课程,掌握软件测试的岗位技能。学习结束之后参加IBM公司测试工程师的认证考试。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口径,还可以使学生在毕业的同时获得学校的毕业证书和IBM公司颁发的测试工程师证书。

(二)改革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我们摆脱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将《软件测试》课程划分为四个模块分别组织教学。《测试理论》课程是理论模块,占64个学时,《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测试管理》等课程是实践模块,各占32个学时。

其中,《测试理论》课程系统地讲解软件测试的理论和方法。为了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安排了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的UML建模、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系统集成测试等五个实验。理论课以一个软件项目的开发和测试实践为主线进行讲解,实验课选取了开发和测试该软件项目中的关键实践部分展开,帮助学生从软件开发和测试的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理论。这种安排使所有的测试理论和方法都能找到实践的依据。理论指导实验,实验验证理论和方法,实验与理论在同一个软件项目中融为一体。《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测试管理》等课程分别要求掌握IBM公司的功能测试软件(Rational Functional Tester)、性能测试软件(Rational Performance Tester)和测试管理软件(TestManager)三个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这三种测试工具对应软件测试工作的三种重要岗位。通过学习和实训,学生将掌握如何录制、回放脚本,如何执行自动化测试和回归测试,如何设置和使用验证点,如何使用数据驱动,如何分析性能测试报告,如何设计测试用例以及如何管理测试过程等基本的软件测试岗位技能。

经过这种划分,理论模块集中讲解理论知识,为实践模块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实践模块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实践模块的课时超过了理论模块的课时,反映了“实践为重”的思路。

(三)建立软件测试实训基地,实验和实训课采用项目教学法

为了确保实验课和实践模块的教学效果,在IBM公司的帮助下,我院建立了软件测试实训基地。IBM公司为我院提供了UML建模软件(Rational Rose)、功能测试软件(Rational Functional Tester)、性能测试软件(Rational Performance Tester)、测试软件(Rational Robot)和测试管理软件(TestManager)等。我院安排了专用机房,所有计算机的内存升级到1G以上。实验课的教学和实践模块的教学实训全部安排在专用机房进行。除了建立完善的软、硬件环境之外,我院还组织专业教师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编写了实验、实训指导教材。

为了确保项目教学法的效果,我们开发出一个简化的学生选课管理系统。作为贯穿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实践项目,系统采用J2EE(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标准技术,通过Web访问。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我们编写、整理出开发过程的所有文档,包括用例图、用例描述文本、时序图、类图、源代码以及单元测试和系统测试的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等。由于学生熟悉选课管理系统的应用背景和业务流程,以该项目贯穿《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指导、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贴于

《测试理论》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两部分。理论教学以选课管理系统的项目开发和测试实践为主线。理论教学开始时安排两个关键的实验,指导学生对选课管理系统做出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的UML建模。学生通过这种开发实践,可分析、评估在开发模型过程中的错误,可以认识到软件测试在整个软件开发中的重要地位,从而避免对测试理论产生枯燥、反感和厌烦情绪。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和系统集成测试实验都是针对选课管理系统或其中的子项目设计并执行测试用例。由于理论和实验在同一个项目中贯穿始终,理论和实验的教学自然得以统一。实践模块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我们安排选课管理系统作为《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课程实训的测试对象,《测试管理》课程也以该软件系统作为实训项目。采用同一个软件项目贯穿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灵活地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企业实习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

学生企业实习是我院确立的BPMM(Basic Platform and Model Menu,即基础平台+模块化菜单)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学生完成全部的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校内技能训练之后,根据学生本人自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审查的原则,经三方认可后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书,学生参加企业的工作实习,按照企业选定的模块或企业修正后的模块进行学习,培养岗位技能,实现人才的职业能力与企业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在此期间,学生还要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我院先后与常州、苏州、南京、上海等地的软件园、中科院软件所、北京和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南京联创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富深协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OKI冲电气(江苏)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企业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实习环境。到目前为止,我院软件测试班2004级学生已经全部安排到软件公司实习。

教学改革的效果

充分发挥了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实现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统一选择合适的项目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我们之所以选择选课管理系统是因为该项目来自学生的选课实践且具有较强的启发性,有足够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和运行测试用例,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测试理论》的教学中,以该项目的开发和测试过程为主线,一步步引导学生思索,探究软件开发和测试实践,在实践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在《实践模块》的教学中,通过使用软件测试工具对该项目的软件进行测试,使学生掌握岗位操作技能。理论和实践教学在同一个项目上实现了统一,有利于学生自觉地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强化了实践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改革以后,实验实训等实践课的课时超过了理论课的课时,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也贯穿了软件开发和测试实践等内容,体现了“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原则。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经历了软件系统从无到有的开发过程,领悟到软件测试在这个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对这门课的理论和方法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是主动地思索、探究和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三个实践模块的实训使用的是软件测试行业应用最广泛的测试工具,熟练使用这些工具可以大大增加就业的优势。学生通过认证考试之后,将获得IBM公司颁发的测试工程师证书。这些措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实现了就业岗位“零距离”实行分模块教学,凸现了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重要性。理论模块只讲解测试实践中实用的理论和方法,为实践模块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实践模块使用软件测试行业的主流测试工具,可使学生熟知的项目软件执行测试并使用测试管理软件对测试过程进行管理。这种实训是对真实软件测试工作的模拟,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这三种测试工具的用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到企业实训时,学生进入软件公司参加生产实习,在软件开发队伍中从事真正的软件测试工作。经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企业实习等一系列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毕业之后不需要培训就能直接上岗。

深化了教学改革,为高职其他专业和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通过与IBM软件学院的合作,我们在短时间内跟踪到了最先进的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技术,掌握了主流的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并顺利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成功地使用了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把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岗位技能放在首位,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学校周边的软件公司合作,建立了众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密切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这些改革措施为软件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对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史国栋,等.BPMM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软件测试实习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项目;软件测试;黑盒测试

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测试被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重视,很多软件企业还设立了专门的软件测试部门,对软件测试人员的需求量非常大,而真正能符合软件测试的人员却很短缺。所以,软件测试技术作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传统的软件测试课程以测试的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软件企业中真实测试岗位的要求,造成课堂教学与测试岗位需求的不一致。本课程以企业软件测试工程师作为主讲教师,将企业中实际测试项目作为教学项目,为学生提供个尽量真实的软件测试环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测试中来。通过学习该课程,让学生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过程,掌握单元测试、功能测试、系统测试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能够进行相应测试。

1 测试项目的选择

在基于项目的课程设计中,测试项目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本课程确定以项目作为载体的设计思路后,选取企业中实际测试的项目作为教学项目,这样的项目既有在企业中应用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本课程中选择“能力验证样品软件”作为测试项目。

2 测试项目的实施

2.1 测试环境的搭建

在软件测试企业中,测试人员作为软件项目开发的一分子,为了及时、有效的与程序设计人员进行沟通,通常应用BugFree来实现缺陷管理。BugFree是基于PHP和MySQL开发,免费、开源的缺陷管理系统,通过该软件能很好的协调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需求三方的关系,规范软件的研发流程。

2.2 测试小组的确定

在项目测试过程中,以教师引导、学生自愿为原则,每五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总体能力、水平相当,并保证每个小组至少有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负责协调教师与学生、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小组之间的关系等工作。测试组成员一起讨论本组的测试计划,根据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制定详尽的测试计划,一起搭建测试环境,同时测试组长对测试小组成员的工作进行分工,测试组长负责本组测试的全面工作,并且严格地按照测试计划执行。

2.3 测试的执行

(1)测试项目引入。在测试开始前,教师演示预测试项目,并对照“需求规格说明书”,明确此次测试的任务:完成对系统的功能测试,并通过BugFree来实现测试用例的管理和缺陷的管理。任务实施前,教师先演示一个缺陷的查找过程,让学生看到真实的“缺陷”,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然后让学生在没有掌握查找缺陷的方法情况下,用自己的常识进行缺陷的查找。

(2)黑盒测试知识的导出。黑盒测试的两个关键技术:等价类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法。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方法,它将不能穷举的测试过程进行合理分类,从而保证设计出来的测试用例具有完整性和代表性。边界值分析法通常是作为对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这种情况下,其测试用例来自等价类的边界。

(3)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缺陷查找。在黑盒测试理论的指导下,科学、有效的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为便于学生的学习讨论和测试用例设计,课程教学直接在有职业氛围的软件技术实训室进行。

(4)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该课程的考核重点放在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上。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待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成果进行点评,并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作为该部分教学,会让每组同学展示其缺陷列表,通过查找到的缺陷的数量和级别作为评判标准,同时结合平时表现,综合给出项目任务的成绩。最终的考核评价成绩由4个部分组成:平时表现10%,每次完成项目任务的情况25%,课程实训25%,综合技能考核40%。

3 项目教学的效果

3.1 采用项目教学法,提供学生专业技能

项目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典型项目的过程,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解决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项目教学注重的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

3.2 采用分组教学法,提高学生团队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班级同学分成若干个项目组,每个同学在小组中担任不同的角色。

3.3 采用企业管理模式,促进学生零距离就业

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的运行模式引入到课堂中来。请企业里有经验的软件测试工程师作为主讲教师,将企业里有代表性的真实项目作为测试项目,并搭建企业中的测试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融入到真实的测试环境中,从而促进学生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朱雷.软件测试技术课程项目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辽宁高职学报,2011年第9期,52-54.

软件测试实习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课程体系;测试;专业

作者简介:侯霞(1976-),女,天津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刘建宾(1963-),男,山西阳城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北京?1001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项目(项目编号:PHR201108256)、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划-软件工程教学创新团队(项目编号:PHR200907220)、北京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试点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068-02

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和用户对软件产品质量意识的逐步提升,不少企业因软件质量问题而遭遇产品失败、企业亏损的问题,迫使软件企业开始逐步加大软件测试的力度,以提升软件质量。与软件开发相比,我国的测试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存在大量的就业需求,但是行业现状和人才储备还存在一些问题。[1]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测试相关课程。

课程的设置是与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关的,目前很多高校的相关专业仅将测试作为一门课程放置在专业课中。这样可以为学生在测试行业的就业提供所需的基础知识,但是,目前将测试作为专业方向的高校并不是很多,可见,设立测试方向来培养专业的测试人才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如果将测试作为专业方向,如何设计课程体系才能培养能力更全面的测试人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2010年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用以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发展。[2]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培养合格的软件测试工程师是很多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和探讨的问题。[3,4]

一、测试的不同层次需求

很多人认为,测试比开发要容易。测试只是分析代码并寻找软件缺陷,只是进行黑盒测试,甚至不用分析代码。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而且,测试不再仅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广义地讲,测试贯穿了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高素质的测试人员可以在软件需求、设计、实施各个阶段发挥作用,尽早发现问题而降低软件修正和维护的费用,有助于改善软件质量。可见,测试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也是相当复杂的。完全掌握软件测试所付出的努力和投入不亚于编写程序,两者所需要的技术也极为相似。

测试包括规划、设计、执行等不同层次的工作。而每种层次的工作对测试人员具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可做如下分类:

1.测试规划

对具体的测试活动给出宏观的指导与预算,如制定测试项目的高层策略、方案,进行测试项目的风险分析,负责进度和人员安排等。要求对测试技术的整体把握良好,具有软件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2.测试设计

制定出针对于测试项目及每个测试活动的测试策略、测试方案及测试用例;要求理解并掌握常用的测试方法和技术,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采用正确的方式设计测试用例。当进行白盒测试的设计工作时,需要分析软件架构和程序代码,因此需要具有软件开发技术。

3.测试执行

按照测试设计产生的输出,执行相应的测试活动,查找并报告相应错误和缺陷。可分为两个层次:

(1)基本手工测试。仅是测试用例的手工执行,如实记录测试结果即可。这是测试中最简单、对技术要求最低的工作。

(2)自动化测试。利用测试软件进行测试。要求掌握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并根据测试用例的设计编写自动化测试脚本。要求有一定的编程能力。

实际工作中,上述各种层次的工作可能界限并不是很清晰,但是不同工作对测试能力的要求一定是存在差距的。分析各种层次工作的具体能力需求,对于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设置是至关重要的。

二、测试方向课程体系

虽然上一部分提及的各种工作,需要工作经验的积累,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但是如果将测试作为一个专业方向来设置,培养出的学生不能仅满足于从事手动的测试执行,而应该有更高的定位,这样才能为学生在测试行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更好的提升空间。

从事层次稍高的测试工作是需要了解甚至掌握开发技术的。因此培养测试方向的学生同样需要像传统的计算机人才培养一样,需要开设“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编译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除此之外,为了培养知识和能力更为全面的测试人才,还需要设置测试方向的系列课程,来为不同层次的测试工作提供知识储备。笔者建议为测试方向开设“测试方法与技术”、“测试平台和工具”、“软件测试过程”三门课程,分别侧重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同时配备企业实践环节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测试方法与技术”课程介绍

本课程主要讲授软件测试的背景和发展、软件测试的基本术语、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常用方法和技术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充分了解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中的地位和必要性,掌握测试的基本知识,最主要的是学会使用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常用方法和技术,掌握缺陷记录的方式和方法。

该课程是高校中常见的一门专业课,主要通过课内教学和实验,锻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测试用例设计,执行测试并进行缺陷记录的能力。该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和实施测试的基本技能。

软件测试实习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 软件测试 实践教学 测试工具

中图分类号:TP311.53 文献标识码:A

1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及分析

1.1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介绍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在本校的课程设置中为5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32学时,上机实践为24学时,由于软件测试的各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软件工程的相应环节,使得软件测试课程的内容庞杂,而其实践环节也相应地具有内容杂,任务重的特点。

软件测试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论及实践教学,让本科生熟悉软件测试的工作流程、常用软件测试方法及常用工具的使用及软件测试过程管理。

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参考书目为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原著为Paul C.Jorgensen,韩柯等译的《软件测试(原书第2版)》,原书的英文名为《Software Testing A Craftsman''s Approach(Second Edition》。授课基本流程基本也是依据以上教材的流程,首先介绍软件测试的概论,介绍什么是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的意义、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概念等内容。接着介绍贯穿全书的软件测试需要的示例以及软件测试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测试人员使用的离散数学及图论相关知识。介绍完以上知识以后,按照软件测试流程依次介绍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的测试用例开发方法和技术。其中在单元测试部分分别介绍单元测试部分的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内容,黑盒测试部分包括边界值测试、等价类测试和基于决策表的测试,在白盒测试部分介绍路径测试、数据流测试等结构性测试方法的测试用例开发技术。介绍完以上内容以后,又介绍了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方法。

课程的上机实践基本上也是配合上课的流程进行安排,在相应的知识点介绍以后,安排学生按照指定的技术开发测试用例以进行测试活动,附带掌握相应的软件测试的各种管理和自动化工具。

1.2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以上教学流程的描述结合以往毕业生工作以后反馈,可以总结其教学过程的特点为:通过系统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能掌握软件测试用例开发的各种技术要点,对所有的知识点都有所触及,通过学习同学们基本上能够掌握各种实用的软件测试用例的开发方法,也能将各种方法应用于实际软件测试中。

而在实际软件测试实践中,软件测试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依据测试工作越早开展越有利的原则,软件测试一般从开发的初期就开始介入。例如在开发初期,需要编制测试计划进行时间人员和物力上的计划;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进行软件测试的系统测试用例的开发;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集成测试用例的开发,随着设计粒度越来越细,相应的路径及数据流集成测试用例也向下扩展;到达软件编码阶段,主要依据相应白盒技术进行单元测试用例的开发。其次,现代化的测试管理技术需要利用软件全面管理软件测试过程中的环节,包括测试计划的建立及管理、测试用例的管理、测试过程评价管理等。最后,因为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及各种技术限制,各种自动化的软件用例的运行软件的使用越来越多等。

通过比较教学过程及实际软件测试的开发过程很容易发现以往教学过程具有以下限制:

首先,没有将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的有机部分进行介绍,而是将软件测试过程从软件开发过程中割裂开来。知识点没有按照实际应用过程展开,容易造成同学们掌握各个知识点,却无法形成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其次,缺少相应的测试管理软件的介绍和实践,影响了同学们对软件测试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最后,教学课程缺乏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各种软件测试自动化工具的介绍。降低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讨

通过上文的现状介绍和分析,针对以上教学方法进行改造,同时本着扬长避短的原则,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软件工程专业2009级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的契机为本校软件工程专业和IBM公司开展教材合作编写项目,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的重要部分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良机。

具体的有利因素可以概括为:首先,学校向IBM公司购买JAZZ开发平台及相应的专业软件测试管理软件。通过和业界领先的最新的软件测试管理软件接触,了解了最新的软件测试管理理念;其次,通过IBM公司对教工的业务培训,了解了IBM公司的各种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情况;最后,通过本文作者共同努力,将平时用于开发的实际应用软件例如体育公共课管理软件等进行整合,用于软件测试用例的案例教学。

有了以上基础前提以后,结合以上有利条件,教改的主要做法如下:首先进行案例化教学,通过自己开发的软件这样生动的实例向同学们介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和各种原则,避免了介绍知识的空洞和乏味,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案例化教学的指导思想下,重新安排各个教学点的教学顺序,主要脉络为依照软件开发的实际流程,首先介绍系统用例开发技术,然后介绍继承测试用例开发,到最后介绍单元测试用例开发方法。在运行测试用例的过程中,充分结合IBM公司提供的各种软件测试用例运行工具,使得学生能够活学活用。最后,充分利用IBM的软件平台,介绍业界领先的软件管理工具的使用,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提高。

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理顺了教学和实践的关系,使得教学过程紧密联系实际软件的开发过程,同学们对软件测试课程的理解得到了加深。

3 结论及下一步工作

通过上文对教学现状的总结,以及针对教学现状的利弊进行分析,本文充分利用外部优势大胆进行了软件测试的教学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改革目标。同时也注意到改革工作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接下来的工作主要包括:进一步丰富用于软件测试教学的案例及密切关注业界测试技术的最新发展以用于教学。总之,本文的教改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使得同学们对于软件测试的理解较之以前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和实用化。

参考文献

[1] 匡青.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0.3.

软件测试实习工作计划范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5-0187-02

作者简介:成淑萍(1988-),女,四川达州人,硕士,四川文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计算机教育。

0 引言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和2011年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计算机及相关专来发展研究报告暨基本要求》[2]等政策性文件都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出了要求。CDIO工程教育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方向和思路。尤其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建设以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本文针对当前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借鉴CDIO教育模式、理念,软件测试岗位市场需求,进行课程改革和实践。

1 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的简称。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及课程之间有机联系。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类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分为工程类基础知识运用能力、个人职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工程系统建设能力4个层面,通过综合培养使学生在这4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3]。它设计了基本环境、学习目标、一体化教学计划、工程导论等12条标准和技术知识运用能力、个人职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及工程设计、实施4个方面的能力大纲。经过10余年的发展,CDIO已演变出适合不同学科、不同学校的CDIO 模式,如EIP-CDIO[4]、KSR-CDIO[5]、TOPCARES-CDIO[6]等。在计算机类教学实践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提出了更高知识水平、更强技能、更大社会责任的KSR-CDIO;大连东软件信息学院实施了面向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设计反向推导流程的TOPCARES-CDIO[7]。TOPCARES-CDIO除在构思、设计、实施、运行4个方面进行工程教育外,还结合计算机类学科的特点细化了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开放式思维与创新、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态度与习惯、责任感、价值观和创造社会价值等评价体系。

2 软件测试岗位需求与教学现状

实际工作中,软件开发所采的技术再先进、算法再高效,软件缺陷难以避免,如果在用户使用时发现问题后再进行程序修改,带来损失将不可估计,所以软件投入使用前的测试是软件开发的工作重点之一。为适应市场需求,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软件测试专业。对软件测试专业毕业生而言,要求熟悉软件测试流程,掌握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能发现关键性Bug,了解Bug管理系统;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一般包括黑盒测试技术、白盒测试技术、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测试管理工具等内容,这仅仅是软件测试技术岗位所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16学时。软件测试岗位所要求的各种能力更多的是在实践环节中培养。本文借鉴TOPCARES-CDIO模式对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从知识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3 CDIO理念下软件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3.1 教学内容改革

借鉴TOPCARES-CDIO所涉及的能力大纲,结合软件测试技术课程特点和软件测试人员岗位要求,减少理论教学学时,加大实践教学学时,调整教学内容。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如表1所示。理论教学中,先在软件测试概论章节对软件测试的过程、特点、方法以及重要性进行讲解;然后,安排黑盒测试技术和白盒测试技术的多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讲解,指导学生合理设计测试用例;最后,完成测试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回归测试讲解,让学生掌握软件测试每个阶段应完成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配合理论教学进行实验,加强综合测试,突出工程实训。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4个阶段。

3.2 教师培养

一方面加强“双师型”培养教师;另一方面,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当兼职。双师型即教师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为专业方向的工程师或准工程师。可通过暑期集中培训和到企业挂职培养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

3.3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TOPCARES-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必要的条件之一[8],也是大多高校转型发展的方向。目前,校企合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企业方教师与学校教师缺少交流,导致教学效果不佳;②学生到企业实践教学的时间较短,以至于大部分学生以完成作业为目标;③校企合作重在软件开发的程序设计,忽视软件测试。为此,应在软件测试技术的校企合作中加强双方教师的交流,尽可能选取本地合作企业,同时增加学生在企业实践的时间,建立长效机制[9]。

4 考核评价方法

目前,软件测试技术课程评价方式较单一,以闭卷考试或者项目考核为主,过于注重结果。可采用如表2所示方式,课堂考核和实验考核各占50%;课堂考核主要由项目成绩、出勤以及课堂作业构成,在项目成绩中增加组内评价和自评;实验考核主要由各章节实验成绩组成,其中综合测试和工程实训成绩所占比重较大。该方式重在体现评价的过程,并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的体系中,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上一篇区域规划方案

下一篇红围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