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论文范例

软件技术论文

软件技术论文范文1

1.1研究现状及不足分析

通信、电子等硬件类专业都在着手构建电子技术综合教学体系,而目前国内众多的软件学院中,还没有一所提出构建“软件学院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改革活动。北京大学将软件工程与微电子两个专业放在同一学院办学,但也没有面向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嵌入式等多专业的模拟与数字电路实验课程。因此,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构建“软件学院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改革实践能够起到“示范性”的作用。

1.2研究意义

软件学院的办学宗旨基于“精英型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一般软件学院通常开设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为了强化“精英型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本科二年级开设了嵌入式和物联网两个专业方向,学生要学习这两个方向必须具备很好的硬件基础,这也是我们面向本科学生开设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的原因之一。很多人认为,软件学院的学生只要学好软件即可,学习硬件没什么用处,因此建议从培养计划中取消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但根据以往的经验,硬件知识扎实的学生毕业后很容易自学软件开发,而仅会软件开发的学生很难靠自学熟练掌握底层硬件知识。很多软件学院在培养计划中取缔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教学但保留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这一硬件课程。组成原理的知识很抽象,作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前导课程的电子技术基础如果没有学好,会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在软件学院的教学建设中普遍存在硬件综合实践环境建设不足、教师引导不够等现象,导致学生仅对开发工具、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课程感兴趣,而对硬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望而生畏,这对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应用性示范性软件人才是极为不利的。

2构建课程体系教学模型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要求,学院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课题组积极探索实验教学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采取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模式,由浅入深、从简单到综合,以基础实验教学为主,辅以开放式提高性实验教学;通过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立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构建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新构建的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教学体系以基础模拟实验教学和基础数字电路实验教学为主,以开放式实验课程为辅,其中3门开放式实验课程(单片机硬件电路实验、通信原理硬件实验、FPGA编程实验)作为提高性、综合性实验来培养高水平硬件人才。实验园地建设能够为开放式实验课程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硬件的兴趣。虚拟实验仪器教学响应全球各大高校提出的“足不出户上大学”的号召,借助虚拟实验仪器,让学生通过网络完成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这是软件学院电子技术综合实验体系独有的特点。开放式电路实验教学由单片机硬件原理实验、FPGA编程和通信原理实验3门课程构成,主要从组织形式、实验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体现了办学的灵活性,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课程体系建设

构建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体系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具体体现在实验园地建设、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开放式实验教学建设和实验考核方式探索建设等。

3.1实验园地建设

建设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园地是本课题要实现的基础目标,是构建学院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实验园地的所有素材由实验教师承担建设,素材建设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形成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等层次化实验教学。实验园地建设分为以下几大组成部分。

1)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园地。

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园地主要包括:查找参考资料完成实验预习;总结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电路设计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单片机原理硬件实验中嵌入式C、汇编语言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FPGA设计中VHDL、Verilog的ISE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电路板原理图、PCB板图的设计;电路焊接的基本技能等。

2)专用仪器设备园地。

参考设备使用说明书和设备介绍课件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示波器、万用表、函数信号发生器、电子技术实验箱等设备。

3)基础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园地。

按照基础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通用的理论教学,实验园地可分为常用电子元器件、模拟电路模块、数字逻辑和数字电路模块以及可编程逻辑器件模块四大模块。

4)演示实验教学园地。

演示实验教学园地分为实物演示实验教学、虚拟仪器实验和电路仿真实验三大模块。演示教学园地由各个模块的演示视频组成,例如数字电路模块在实验箱上的实物功能演示视频截图。虚拟仪器实验教学演示介绍虚拟实验仪器的使用;仿真实验教学演示展示采用EDA仿真实验结果,并与实际电路结果进行比对,验证正确性。

5)提高性实验园地。

提高性实验园地的建设是构建“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关键,是将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教学与软件学院的教学体系和培养目标联系起来的重要环节,体现硬件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关联性。

3.2虚拟实验教学仪器研发

虚拟实验教学仪器的研发响应教育部提出的积极推广大规模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的号召,实现“足不出户上大学”的远程在线教育模式。虚拟实验教学平台采用C/S架构,用户可通过本地客户端选择登录的角色(包括学生、教师和管理员),输入学号、姓名和密码连接远程服务器。连接远程服务器之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电路设计进行电路搭建。每一个电子元器件都被设计成控件,可采用拖拽的方式搭建电路。该软件支持视图的切换,点击元器件图标可以从电路整体视图切换到该元器件的单独视图。上边是学生登录之后搭建的简单电路,下边是点击示波器之后的示波器视图,虚拟示图模拟实物示波器,通过点击示波器上的按钮进行波形获取、调试和测量。

3.3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主要包含单片机硬件实验、FPGA编程硬件实验和通信原理硬件实验3门课程。3门实验课以“开放式”实验为依托,以项目驱动模式进行,学生自行分组,根据兴趣自选题目,然后上报任课教师;通过教师审核后,学生开始实施项目,根据项目需求购买相关的电子元器件实现项目设计。开放式课程的教学方式不拘泥于“先理论教学,然后实验验证”的传统模式,而是采用“先实验,后理论”的方式,让学生带着实验验证的结果和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去听理论课。开放式课程的考核采用分组答辩的形式,学生借助PPT讲解自己的设计,配合实物演示,任课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综合评分。

3.4实验考核方式

针对目前电子技术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不足,该实验教学采取考试考核方式。题目采用A、B卷形式,考试题目是六路流水灯的设计与实现,A卷和B卷的实验结果是一样的,但采用了不同的芯片组,核心芯片74HC161、74HC154、74HC00、74HC106和CD4050都一样,而与非门芯片分别采用74HC10和74HC20。考试总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阅读试卷,并根据实验要求和提供的芯片组进行设计,第二阶段学生参考设计好的电路图,借助导线将元器件搭建起来,使用示波器观察现象,并在实验箱的八位逻辑电平显示区域观察实验结果。考试的最终成绩包括设计和实验操作两部分:设计按点评分,每个设计点都事先规定具体的分数;实验操作根据完成实验的快慢分等级,而未完成实验的同学,则根据完成电路的部分给分,电路的每一部分都事先规定具体分数。

4结语

软件技术论文范文2

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于以往软件故障发生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规避,并且在出现工作站故障时可以有效地减少损失,降低对网络用户的影响。通过合理的软硬件共享,可以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和传输效率。例如通过互联网、卫星电视等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我们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所需的信息,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网络技术中,计算机软件资料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windows终端软件的安装。通过在服务器上安装相关软件,可以让用户对于服务器中的信息数据进行调用,通过相关软件完成数据的管理。这种服务器统一管理的方式,实现了服务器内软件资源的共享,并且更好地提高了整体信息服务能力。网络管理者只需要对于服务器进行统一的维护,并且采取定期的数据管理与备份手段,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系统问题、外界环境问题所造成的信息数据安全问题。但是这种软件资源共享的方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那就是一旦服务器产生故障和问题,就会影响用户的实际使用。针对于这种问题,可以结合网络技术的应用,采取服务器下挂接光盘镜像文件、移动硬盘、U盘以及Windows网络共享和UNIXNFS网络共享等方式,给予其他用户使用软件的权限。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数据的远程调用,并且有效地缓减了硬件资源短缺的问题,并且可以突破工作站距离的局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这种网络软件资源共享的方式,其对于网络稳定性要求较高,如果网络中存在较多的丢包现象,就会造成数据传输中丢失、信息调用速度慢等问题。

2网络技术应用下计算机硬件资源的共享

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计算机硬件资源进行有效的共享,降低了设备的闲置率,提高了整体计算机设备的工作效率。在以往计算机硬件设备中,大多数采用单机挂机的方式来进行运行,如果有其他人需要对于硬件设备进行应用,则需要从原设备上进行拆卸,再挂接到另外的电脑上。这种经常的拆卸,会对于设备的寿命和质量造成影响,并且相关计算机管理者的工作量较大。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让计算机硬件资源得到有效的共享,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设备的共享效率和效果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网络化的磁盘管理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硬盘的利用效率,并且不同用户通过网络来对于系统资源进行访问,也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电脑设备的利用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现阶段用户网络存储的管理上,主要采用了虚拟磁盘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调用的服务。在服务器中,网络管理员对于磁盘进行初始化配置,用户只需要连接到磁盘地址,并且经过相应的身份验证,就可以对服务器中粗盘所存储的数据进行使用。磁盘管理者可以对于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在提高磁盘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用户的规范化管理,减少了磁盘购置需求,对于提高计算机硬件利用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日常的工作来说,扫描仪、打印机等是常用的办公学习硬件之一。在用户产生使用需求时,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打印与扫描功能。这种网络下的硬件共享,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作成本,并且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一些工作中对数据拷贝需求较大的用户来说,采取网络化的输入硬件设备共享,可以实现统一化的数据管理,并且由专人进行数据控制,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可以更好地对生产、科研等多方面的需求进行满足。

3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的运用

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的出现,是对于网络中软硬件资源共享管理的重要控制举措。随着计算机服务器功能的不断完善,合理地对共享行为进行控制,这对于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效率,提高软硬件共享管理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通行证管理模式的运用,可以在用户不具有软件与硬件共享需求时,对于共享资源进行关闭,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行为的出现。随着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通过对于服务器与工作站上安装相关许可证,可以实现专项管理,并且在网络范围内实现实时调动与控制。我们都知道,由于用户需求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刻,计算机服务器必须保持24小时开启,并且对于任何时间的访问行为进行处理和服务,将软硬件资源随时提供给用户进行调用。通行证管理机制中,对于用户的访问行为进行观察,进而制定不同的软件使用策略,并且通过释放未用通行证,可以为其他用户提供更多的访问资源。如果某一个特殊的软件和硬件控制需求,需要特定通行证,则这种通行证释放机制的重要性就得到更进一步的突显。用户在进行模块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不在服务器上进行操作,通过网络调度即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达到随心所欲操作的目的。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的应用,对于网络资源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较强的推动作用,并且让软件硬件的使用得到了合理的配置。在专业网络软件的应用上,管理员只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相关软件的服务端,在用户电脑上安装客户端。客户就可以通过客户端软件来进行操作,软件的处理和运算都在服务器上进行,有效地减少了客户端的计算机作业压力,减少等待服务的时间。这种网络化软件的运用,有效地缓解了当前用户配置紧张的情况。通过配合通行证管理技术,可以对于不同版本的软件中存在的差异性问题进行解决,并且提高整体资源的处理控制速度。对于一些数据占用空间较大的文件来说,通过网络共享,可以减少数据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特殊软件使用中,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数据文件,并且数据文件的挂接过程,如果采用自行拷贝的方式,则容易出现一系列的数据差异问题,并且不利于文件的安全保管。通过网络共享的方式,配合校验码技术,可以实现异地的文件共享和处理。通过配合远程网络控制技术,也可以实现对用户的远程指导,提高用户对软硬件资源的利用能力。

4结束语

软件技术论文范文3

认知学徒制理论自提出以来,便在教学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推行和应用。认知学徒制继承传统学徒制的核心要素,融入现代学校教育中重视认知能力培养的理念,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职业教育;认知学徒制;教学环境设计;软件技术专业

一、认知学徒制的概述

所谓认知学徒制(CognitiveApprenticesship),是一种将传统学徒制的核心技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将重点转向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即专家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的过程以及处理问题所需的思维、问题求解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可以将“认知学徒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尤其像办公应用、软件编程、软件设计、软件技术服务等技能要求高、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有必要根据培养计划需要,结合社会产业发展现状,设立与实际操作环境相一致的教学环境,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便有机会接触到实训操作,最大限度的与实际行业需要接轨,从而在毕业之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二、认知学徒制教学环境设计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认知学徒制重视理论知识与事实知识在问题解决和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应用。因此,这就要求在学校教学中,要把基本理论知识与复杂多变的真实情境相结合。这时,我们就要强调情境环境的真实性。所谓真实性,就是要求学校为学生创造的任务环境与学生未来实际接触到的,并将所学的概念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其中的实际环境的相结合程度。学校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一个与实际操作环境尽可能相似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未来进行实际操作时能够尽快适应。

(二)互动性原则

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个别化的学习使学生获取知识,同时结合合作式学习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运用。认知学徒制强调学习是有目的的模仿活动,注重培养学习主体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思考方式。

(三)以人为本原则

职业教育是一种专门教育,是针对某种职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与职业要求相辅相成。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专门知识并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认知学徒制正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个人发展放在第一位,了解学生的个性,明确社会发展需要,以学生个性发展、社会需要以及教学环境提升三者协调发展为教育思想。

(四)主动性原则

认知学徒制下的教学情境中,反思处于核心的位置。这是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和问题求解过程与专家、同伴或某专业的内在认知模式进行比较,以修正、完善自己的问题求解和任务完成的过程。学生要对观察到的专家活动进行反思,思考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然后将总结到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与自己完成的任务成果做比较,之后继续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存在怎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和完善。

三、认知学徒制教学环境设计方案

(一)建模。

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专家将完成某个任务的过程展现给学生,将其运用基本概念、事实知识以及控制过程显现化。(二)搭建脚手架。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但是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应逐渐减少对学生的支撑,将学习的主动权和操作权还给学生,逐渐拆除脚手架。

(三)情境模拟。

经过前两个阶段,学生学习的热情已经被调动起来,这时候,教师需要将概念知识转入到情境化学习中,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

(四)独立探索。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脱离教师的支撑作用,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和制作工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好内容的难易程度,突出重点,变化形式,使学生经过独立探索之后,对整个项目任务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五)反思探究。

这一阶段的学习已基本接近尾声,是展示任务完成情况的阶段。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项目任务进行总体客观的评价,将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与项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复杂性作为综合考虑任务结果的标准。

四、职业教育认知学徒制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过程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工作,需要设计人员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技能和经验,而这样的隐性知识与技能需要使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通过观察、模仿专家的操作过程,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获得。因此,本专业在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软件编程、软件测试等环节中有必要运用认知学徒制,将专家在软件设计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显现化,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将知识社会化,最后内化为每个学生的隐性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设计实施步骤

1.案例观摩,引入项目。

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和客户需求,将专家案例,即专家对项目进行的需求分析、软件概要、程序编码等系列文档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这其中包含大量的专家隐性知识,之后教师通过虚拟学习社区提供的文档注释工具,对软件设计中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思维过程进行标注和解释,提供学习资源,分发任务书以及评价表,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架和个性化学习服务。

2.任务实施,技术突破。

学生案例剖析之后的设计方案,由教师查看指导,评审之后,学生可通过小组形式实施计划。教师继续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软件设计的具体任务,同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针对不同的设计文档给予适当的“脚手架”支撑。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方案和任务成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使显性化的知识社会化,结合学习任务,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教师继续不断提供新的任务情境,并加大复杂程度,引导学生借助学习支架不断提升自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支架,逐步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结合“做”与“学”统一的方式,培养自身的反思能力,在不断的修正、完善过程中发展问题求解策略,提高技能,逐渐拜托学习“脚手架”。

3.深入探究,反思评价。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和探索,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软件设计的知识与关键技术,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任务进行研究和开发,让每个学习者都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具体问题与指导老师或小组同伴进行深入讨论,并引导学生逐步拜托学习支架,独立完成。任务完成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成果,展开组与组之间的互评,通过教师教师的逐一点评,学习者可以将之前学习到的概念知识与实际操作过程进行整理提炼,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指导学生未来的实践活动。

五、结束语

认知学徒制的提出为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并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将认知学徒制与职业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不仅需要教师队伍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更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认知学徒制重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结合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大大提高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将认知学徒制教学设计理念的精髓更好的贯穿于职业教育中,这依然是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者:郭妍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琦,杨素君.论情景学习视域中的认知学徒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4):42-45.

[2]杨卉,王陆,马如霞.远程职业教育中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及其支持环境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11):45-48.

[3]杨海存,夏金星.认知学徒制在高职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1):62-65.

软件技术论文范文4

将工程教育理念引入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从重构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改进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基于工程理念的项目驱动等教学法,实施“做中学”、“学中做”,注重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

工程教育;教学改革;软件;做中学

《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高职院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也是学生毕业后能否满足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互联网正在与更多的传统行业进一步融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的结合,对软件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以及职业技能,笔者以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江苏信息学院的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重组、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改进等四个方面探讨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工程教育模式

工程教育模式作为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以培养学生具备在现代工程环境下生存和成长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为主要目标。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获得KnutandAliceWallenberg基金会近2000万美元的巨额资助,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相应的国际合作组织。工程教育改革是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它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与学、实践场所、教师能力提高、学生能力评估和改革质量评估等全方位进行,倡导的是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工程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程教育理念,与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主动学习、做中学、产学研合作等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它以工程项目实现为教育的组织原则,将企业的需求与工程教育紧密结合,在技术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工作知识,成为在社会与外部工程环境中,新产品、新流程或新系统创造和执行过程的劳动者,符合产业和人才市场的需求。

二、课程现状分析

《Java程序设计》作为我院物联网系软件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几年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课老师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项目驱动法等,还采用了机考加笔试的多种考核方式,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学生不知用人单位对软件人才的要求,也不知相应岗位的需求和职责,对自己职业生涯没有进行很好的规划或设计,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比较模糊,甚至于产生学习此类知识有何用的想法,故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内容以课堂讲解为主,理论教学的内容太过繁杂,抽象概念与语法讲解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会严重挫伤原本有兴趣学生的积极性。

3.实践教学的比重太少,动手机会受到限制,而且受课时的限制,各知识点分散讲解后间隔时间较长,没有及时地有机地联系,影响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影响了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系统工程能力的培养。

4.考核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概念和语法等为主要考核内容,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就会死记硬背,不能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综合评价。

三、用工程教育理念改革该课程的教学

(一)重构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目标注重对知识点的讲授,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加以灵活应用,但现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除了知识与技能之外,更看重应聘者是否具有良好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系统工程能力,所以在教学目标的重构过程中,除了构建好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外,还要增加其他目标,如:素质教育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根据工程教育理念,将知识目标与工程项目基础知识相对应,将技能目标与工程教育的个人能力相对应,将素质教育目标与工程教育的人际团队能力相对应,将职业技能素养目标与工程教育的工程系统能力相对应。

(二)重组教学内容

在制定课程标准时,积极听取行业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根据课程与市场需求以及技术岗位的关系,考虑该课程与本专业前后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采取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同步进行,以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学中做”。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优化组织(简称重组),融入工程教育理念,把该课程的全部内容设置场景并精心设计为6个项目,每个项目又由若干子任务组成,这些项目与子任务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联系,学生在完成它们的同时来构建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并能逐步加深理解,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在实施这些项目前,事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的原则是好坏搭配、男女搭配,这样就可以让组员之间相互协作、互相配合、互相学习。通过项目的一一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能力,锤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人际团队能力。最后再通过一周综合实训,通过再实践再学习,让每一位学生熟练掌握与理解该课程的所有知识点的程度。

(三)创新教学方法

为了在教学模式中融入工程教育理念,促使传统教学模式改进创新,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以课本为中心到以项目为中心的转变,笔者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将工程教育理念引入本课程的教学中,以项目和任务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进行培养作为目标,以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与运作的全过程作为载体,结合软件开发岗位需求,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事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每一个项目与任务;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讨论、自学、查阅技术资料或操作手册等方式来完成项目,老师除了以予指导和启发式提示外,最后还对各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做法进行点评,指出需完善之处。同时尝试让学生在课余完成相关章节知识点的学习,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把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改进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考核方式是通过卷面考试,课程成绩由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卷面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这样会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学生的实践技能并没有得到有效训练。运用工程教育理念,改进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并注重过程考核,逐步建立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方式过程化、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新型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形式多样化。工程教育模式主张不同的能力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采用不同的有效方法来考核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主要考核形式有项目测试验收、报告或论文、笔试、机考、答辩、成果展示等。

2.考核方式过程化。传统的过程化考核主要有出勤、作业、实验报告、期中考试等,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如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工程素质、创新能力等。这就需要对过程考核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如小组讨论、态度与责任感、项目分解合理性、使用工具的熟练程度、沟通表达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小组凝聚力、项目答辩、开放式思维与创新等。对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对任务书、需求分析报告、概要设计报告、详细设计报告、测试报告和总结报告的撰写质量、系统运行情况、配置文件规范化、答辩时讲解和回答问题的情况都要进行详实记录和打分。基于过程化的考核方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很高;对老师而言,它要求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言行及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并详实地进行记录和评价;对学生而言,平时不仅要面对老师的考核,还有小组成员的考核,从而打消投机取巧的念头,只能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按项目要求去做,来不得半点含糊,直到熟练掌握为止,从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

3.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课程考核评价的主体主要是任课教师,随着工程教育理念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课程考核评价的主体也应该多元化,除了任课教师考评外,还可以采取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等方法,并结合企业软件技术人员考评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价学生核心能力的掌握情况。

四、结语

运用工程教育理念,对江苏信息学院软件技术创新班《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试点,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协同政、校、企、学等各方力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二年来的实践证明,将实际软件工程项目引入课堂,结合企业对此类人才的岗位需求与职业技能要求,重构教学目标、重组课程内容为一个个工程项目,并创新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式,较好地融入了工程教育的理念,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正权 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钟金明,李苑玲.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6):67-69.

[2]刘道广,史玲华.基于CDIO理念下的高职教学改革[J].教学与职业,2013,(35):106-107.

[3]齐灿,邓维.CDIO模式下《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52-53.

软件技术论文范文5

1化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化学专业英语作为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以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为前提的,一般安排在整个大学学习的中后阶段,如大三上学期或下学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如部分打算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他们基本会持有毕业时用人单位只看四六级证书,学不学专业英语无所谓的错误态度.在完成大学公共英语的两年学习后,基本摒弃了对后续专业英语继续学习的热情.据统计学生毕业时的英语水平与基础阶段英语学习刚结束时相比,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普遍下降;另外部分打算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却将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考研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学习上面,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亦是漠不关心,大部分持有应付的态度,考试能及格,修到学分即可.按教育部关于21世纪人才需求及培养的要求,鉴于很多已经完成化学专业英语课程学习的学生,专业英语的读、写、译能力较低,不能顺利阅读和理解英文化学文献资料,甚至在毕业论文中写不出一篇比较规范的英文摘要,化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授课教师在化学专业英语课程30左右学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从实际出发,不断地完善教学方式与形式,最大化地提高教学效果.

2化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

实践探索经验基于近年来我校化学专业英语课程的实际教学,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新就业形势下化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专业英语课程的积极性,实现自主学习;(2)多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3)改革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适应新就业形势;(4)完善化学专业英语教师队伍;(5)改革化学专业英语课程考核方法,以期在传授化学专业英语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既具备化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又熟练掌握化学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全面技能的21世纪复合型人才,提高就业率.

2.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专业英语课程的积极性,实现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悦的情绪和体验.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学习,所以对化学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具有头等重要的作用.另外,如前所述,由于该课程通常安排在整个大学学习的中后阶段,不管是打算考研或者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基本缺乏对化学专业英语课程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加之化学专业英语的学时一般较少,针对这些情况,在化学专业英语课程刚开始的几节课,任课教师必须对专业英语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进行强调,让学生明白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将强迫学习变成自觉自愿的主动过程.具体来讲,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讲授一些英文简历的写法与注意事项、让学生试做一些研究生复试时或一些企业招聘时常出的化学专业英语试题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化学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实现自主学习.

2.2多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传统的课堂一般都是以任课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相应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调,效果非常不理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多年来,我们化学专业英语课程组均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之中.除了常用的课堂提问,分组讨论外,学生每个学期都要自由组合做一次较大的专题训练,要求学生查找相关的英文资料(可以是化学英文专利、化学仪器英文说明书、或化学类英文期刊上的最新文献等),将其内容做成一个英文课件,并在课堂上用英语做演讲报告,同时接受同学或老师的提问.此外,我们还可以邀请一些企事业等用人单位负责招聘的人员,来给学生做相关就业报告并进行一场招聘时的专业英语考试模拟.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活跃学习气氛,寓教于乐.

2.3改革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适应新就业形势

化学专业英语是一门非常富有活力,实时更新与发展的课程,严格来讲并没有统一的指定教材.所以,任课教师必须认真负责地备课,既体现基础内容的重要地位,同时又要将国内外化学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动态融入课程讲授之过程中.例如,我们可以从化学领域的权威英文杂志中选取一些难度适中的文章作为教学内容.这些新鲜的知识信息不但可以使课程更加生动丰富,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内容.学生接触该课程之初,由于专业词汇量大,新词不断涌现等,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情绪,因此,在教学初级阶段,教师必须给学生讲解基本的专业词汇及相关的构词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互动教学法.可以先给出一些词汇,让学生通过自己尝试找到有关前缀、后缀等的变化规律.当学生掌握一定的构词方法并具备一定的专业词汇量以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文献翻译、文献检索、文献报告、科技论文摘要写作等内容.总之,化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由单一性向多样化逐渐转变,实时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世纪复合型人才.

2.4完善化学专业英语教师队伍

化学专业英语是大学公共英语与化学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任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化学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因此,目前高校内担任该课程的教师通常不会选英语专业的教师,而是首选那些有丰富的化学专业课教学经验且英语水平较高的年轻教授或博士.授课教师在熟谙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学、高分子化学、化学文献专利、仪器检测等多方面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熟知英语的构词方法及语法结构等,具备较强的英汉互译能力,英语口语较好,参加过大型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这样才能够胜任新就业形势下化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

2.5改革化学专业英语课程考核方法

严格合理的考核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化学专业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制定与采用与之相匹配的有效考核方法.学生的总评成绩绝不能简单地由期末考试成绩单独来决定,而应该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有机组成共同决定,尤为重要的是要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出勤率、小组活动、专题练习、课堂综合表现等都记入平时成绩,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学生明白课堂上每个环节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最终成绩,这样会引起学生的重视,课堂上才能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种以过程考核为主,注重能力的综合考核方式,将有效减少那种平时不努力,临考靠突击的弊端,能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情况。

3结论

化学专业英语是一门旨在提高英语这一语言工具在化学领域实际应用技能的课程,在新的形势下,通过该课程的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可以培养出既具备丰富的化学专业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砝码,提高化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作者:邵从英 熊赛霞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第二篇:专业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探析

一、改革教学观念

首先,确立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整个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发展。其次,高职院校的教育是具有双重属性的,这双重属性是指一方面高职院校具有高职教育的功能,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具有职业教育的功能,将这二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实现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全面发展。再次,创新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高职院校培养优秀的、高质量人才的依靠,正因如此,高职院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创新教育制度,实现教育制度的不断更新,为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指明培养学生的方向。最后,应当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教学的客体逐步向教学的主体转变,还要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避免一言堂,不要照本宣科的讲述书本上的知识,要做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教学的全面发展。

二、改革高职院校软件技术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将“教”与“学”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拓展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述以及学生的学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操作实例讲述给学生,并在此基础上适当的穿插学生的动手实践。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制造相应的、教学需要的情景教学模式。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方式,是以往教学方式中所不能够达到的。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篇的贯穿项目教学,进一步培养软件团队的合作开发的技能。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全国IT企业的、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而实用型人才的典型特征是其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具有非常熟练的操作技能。那么如何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呢,他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贯穿项目教学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毕业后,以零磨合的条件下,迅速的投身到工作岗位当中去,满足企业和社会对高职院校软件设计专业学生的需求。在软件设计专业中,将相关的多门课程划分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是在模拟企业实践项目,这种方式,有效的实现了“学”与“用”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再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单一的教学模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将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多多鼓励教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技能模拟训练法等等,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积极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如此,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还能够打破传统授课模式的时空限制,使学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够学习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高职院校软件设计专业的所有课程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这对于进一步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在教学过后,推行“顶岗实习”制度。应当在整个高职院校的学习接近尾声的时候安排相应的企业实习,有学生和企业双方签订正式的录用证明,证明该学生正式被企业接受成为顶岗实习的工作人员。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公司应当派专门的、经验丰富的员工对学生进行指导,进一步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能够让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深刻的明白行业需求,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当撰写相应的实习报告,记录自己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实习结束后,企业的工程师应当以学生在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班主任应当根据实习情况给出实习成绩。

作者:朱蕾蕾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分院

第三篇: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有声语言艺术人才在社会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紧缺,缺口量大

重庆市渝中区、北碚区是部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笔者走访调研发现,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语言艺术类专业人士非常稀少,占所有专业业务干部的比例不到10%;而且各级需求量大,上到省部级的专业艺术院团,到地区一级的艺术馆、再到乡镇一级的文化站,大量缺乏经过专业训练的有声语言艺术人才;现有的人才结构不对称,乐器干部、声乐干部、美术干部、舞蹈干部众多,语言业务干部非常少,比例不协调。

2、能力不足,专业模糊

现有的有声语言艺术人才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专业配比不合理,专业技能不拔尖、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及复合型人才。专业能力显得尤为不足,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知识结构不完善、学历普遍偏低。有些业务干部是民间艺人,复员军人、自学成才的工作者,文化基础薄弱。现有人才队伍存在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

二、高校“有声语言艺术人才”培养在《播音创作基础》中的教学问题

1、偏重理论阐释,忽视能力掌握

传统《播音创作基础》课程,分为理论阐释和录音两部分。在理论教学中,往往将“备稿六步”、“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停连重音”、“语气节奏”、“语言复述”、“即兴口语表达”等理论条目的阐释置于重要位置。而忽视了实际方法技巧的掌握环节。往往是:能够明白“重音”的定义是:根据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而给人以强调。但是却无法在稿件表达与创作中,找到语句、文本的重点,选择重音、传递思想加以呈现。动手操作掌握的能力不足。

2、学生人数较多,参与实战量少

分析学校、专业的实际情况后发现,一个年级的播音学生在百人左右,各个班级的实际人数在26~28人之间。相较于音乐学院的声乐5人左右的小课教学指导,播音班的学生人数偏多。在录音课教学中,分配给学生的任务,学生也只是“任务性”的录完,即使布置课后的录音作业,也难以有高质量的作品呈现。加之环境的闭塞,大部分学生更是无法在播音创作录音中得到提升。

3、教学场地封闭,辅导人数受限

现有的《播音创作基础》的课程教学,基本依托于录音实训室,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录老师听,课堂教学显得死板,困顿于录音室,教学气氛死气沉沉。加之学生人数较多,辅导落实到每一个同学的时间有限、精力亦有限。

4、学生底蕴欠缺,教学内容单薄

学生在经过一年级的核心专业课“普通话语音发声”后,进入到二年级的播音创作专业课训练。主持人比拼到最后,是“文化综合实力”的较量。学生在《播音创作基础》中的学习,对稿件的感受、体会、认知非常浅薄,情感的传递做作而且肤浅,表现呆滞、木讷、空洞,这是源于对稿件的理解不深刻,追根溯源是学生文化底蕴的缺失。在《播音创作基础》中,传统的教学内容核心是“有稿播音的表达”、“无稿播音的表达”,更多是论述技巧及方法,内容显得单薄局限。

5、视野范围狭小,脱离行业教学

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播音学生处在极为尴尬的处境。视野不开阔,呆板,没有表现力,比试表现力和才艺难超音乐学子,PK文化底蕴难敌文学院和历史学院同学。播音系同学人数众多,专业能力良莠不齐,实践机会极少,感受到的专业见习氛围少,与行业接触也不多。教学脱离行业,大部分学子恐难胜任媒体工作。

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1、课堂主题演讲。

每节课的重心下降至学生,每次专业课要求2名学生自选“题目”、“角度”做5分钟的主题演讲,并依据表现打分,算入学生期末的课程考核成绩。帮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练习口语表达的能力。演讲结束,其他同学点评,训练学生归纳观点、学会赏析的能力;老师做最后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我观点,并进行有效的传播。

2、指定书目阅读。

每月指定阅读书目,并定期开读书交流、分享会,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积累口语表达素材,让学生明白,在有声语言艺术的表达中,“说什么”比“怎么说”更加重要,成为一个“有内容”的人。

3、完成课堂作业。

布置的课堂录音作业统一上交,公放视听,查找学生录音作业存在问题,答疑释惑,调整状态。让学生明白自身专业问题所在,并把问题落实到可以解决的层面。给出修改调整意见,再次录音,听改变。掌握“有声语言艺术”表达的“有稿表达”、“无稿表达”的创作方法、作品演播的能力。

4、单元作业评比。

每单元的的课后作业,进行全班评比,挑选最有代表性质的作品,进行颁奖。例如“最佳进步奖”、“最佳用声奖”、“最佳作品”等,调动学生积极性、认真对待实战作品。

5、多元教学内容。

只会用声播,远远不够。在此项目中,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加入舞台教学,舞台演绎、表现等的相关内容。加入“戏剧曲艺”艺术的熏陶学习,感知中国传统艺术文艺、提高学生语言艺术表现的能力、改善播音学生呆板、不善表现的状态。加入“讲解员”的口语表达训练,将学校展览馆、校史馆、风景点等都可以作为依托地点,培养“有声语言艺术”的应用型人才——讲解员;加入拟态“人际传播”的训练方式,运用新媒体、自媒体等方式,辅助教学、练习。

6、完善考核方式。

组织实施期中期末的舞台考核,课程成绩构成由“出勤”、“平时作业”、“课堂演讲”、“期中展示”、“期末汇报”等综合构成。用舞台展现表演的形式,增加学生的现场实战感,不仅了解理论定义、更要会面对镜头、面对话筒将“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演绎。

7、树立“三颗心”。

教学改革也是学生重新养成习惯的过程,培养学生耐心;强调技术训练,培养学生信心;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恒心。

8、坚守“三个多”。

让学生多练、多听、多记。

9、团学合作创新。

加强与校团委学生会的合作,整合平台资源,积极创造实践平台,举办“主持人大赛”、“朗诵大赛”、“演讲大赛”等专业活动,利用校艺术团、协会等团体,团学一体,创造学生校内专业实践平台。

四、总结

软件技术论文范文6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计算机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国各领域都开始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但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方便,而且还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效率。深入研究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既有利于实现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共享信息资源,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将会促进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1研究网络技术的应用

1.1互联网络

Internet作为世界上最大型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它不单能够为人们提供各种查询信息的方式,比如WWW、Gopher,方便人们访问其他信息。同时还能够为人们带来形式多样的网络服务,例如电子邮件服务、远程登录服务、文件传输服务等等,可以这样讲,Internet具备很多功能,因此能够得到迅速发展,并且得到普遍的应用。

1.2LAN网络技术的应用

LAN网络已经在国内外得到普遍的应用,具备投资少、见效快等特征。当代,LAN产品包括如下几种:①以太网,在当展形式下,在局域网中,以太网还是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在生活中常见的以太网结构是支持如下几种结构的,包括粗同轴电缆组网结构、细同轴电缆的组网结构,在20世纪90年代,以太网所支持的结构是支持双绞线的10BASE-T组网结构,我们不得不讲,这种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同时也具备灵活的结构,不但方便管理,也方便扩展,随着网络服务以及高速传输对以太网的要求越来越高,随后诞生了100BASE-TFAST以太网组网结构,它的传输速率相对来讲是非常高的。②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也被称之为城域网,它作为双环网络环境体系中基本结构形式,通过光纤、网卡分布式数据接口与计算机相连接,然后在令牌的方式下与分组交换实现光纤容量的共享,既保证了传输距离,也保证了传输速率。③令牌环网,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IBM公司与TI公司所共同设计的,它具备了以太网与城域网所不具备的优势,具备优先访问控制权,能够很好的适用网络高负荷现象,同时也能满足人们对网络系统的需求。这三种网络各有各的优势,因此在运用过程中,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运用哪种类型的网络。

1.3无线网络技术的优势

在当展形式下,家庭使用无线网络、个人通信、无线LAN这三种是当代最流行无线网络,射频无线网络技术、红外线技术是无线通信的两种技术。红外线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抗干扰能力较强、速度较快、成本较低,它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的,但是存在的缺点,它不能穿越底板或者墙壁等等,所以适用范围是受到限制的。在现代,医疗领域、军事领域是无线网络技术所主要应用的领域,不但满足现代人们上网的需求,而且在互联网发展的形式下,无线网络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线网络所具备的优势是红外线技术所不具备的,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无线网络可能会取代红外线技术。

1.4ATM网络的应用

ATM网络是一种传输信息与交换信息相互结合的格式,也称之为异步传输模式,既支持广域网,也支持局域网,为城域网与广域网之间提供连接。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ATM网卡,并且可以通过系统通信环境或者专门电话线路最终实现远程传输,同时也可实现近程传输,在当展形势下,ATM网络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国外以及国内很多国家都建立大型的ATM网络,同时也已经制定相关国际标准,ATM网络技术在各领域中都得了应用。

2其他网络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兴起

随着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对网络产生一定了冲击,尤其是广域网范围内以及局域网内部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集中式网络管理体系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局域网、广域网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都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虽然影响了发展,但是这对于其他网络来讲,却是一个好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网络形式下,诞生了分布式网络管理。目前,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电信网这三种类型网络被称之为三网合一,当前网络技术主要发展形式就是想要实现三网合一,这样既可以不同程度上减少费用成本,也方便应用,同时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自从三网合一形式诞生后,不单单促进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也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3结语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日益完善。所以,在网络完善的同时,我们需要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不但能够很好的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而且也需要抓住相应的发展机遇,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取得更好的发展,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用户。

作者:肖贵灯 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

1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企业的影响

现阶段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许多企业已经发觉到传统的管理模式、信息反馈机制以及管理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企业必须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1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发展的影响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常用的通信软件:QQ、MSN、飞鸽传书等;通过这些软件可以加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来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2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企业传统的成本及资金核算都需要会计人员手工劳动来进行操作,如果广泛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就可以极大减少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以及工作量,减少由于人工操作而导致的错误,以便于高层领导更好地通过财务信息进行决策。

1.3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企业管理结构的影响

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管理人员可以更加自由、方便地处理各种信息,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并且由于网络传输技术已经替代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基层执行者可以直接与高层决策者联系,因此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也由等级型转变为了自由型,对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1.4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为更加准确地对采购部门、生产车间、仓储部门以及销售部门进行科学考核,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材料消耗以及工时消耗等数据的收集整理。因此,企业决策者必须及时掌握企业的各项工作、经营状况以及各种资源的配置情况,根据市场情况迅速做出反应。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应用中需注意的事项

2.1加大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的投入

现阶段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并未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予以足够的重视,使企业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年久失修、更新缓慢,不仅影响了使用效率,还容易造成企业核心资料的泄密,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因此,企业应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的方式,获得更好的使用效率以及安全性。

2.2提高员工计算机技能水平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较为普遍,但是大多数人仍旧只能简单操作,对于其中的常用软件并不熟练,特别是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小窍门、小工具不会应用,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计算机技能培训,使其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出错几率。

2.3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虽然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比较成熟,但是仍旧有很多网络漏洞存在,已经有很多不法分子在利用这些漏洞进行非法活动。为了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企业必须通过加强计算机管理、定期更新、升级杀毒软件以及病毒库的方式来保证防火墙的安全平稳运行,此外,定期聘请专业人士进行优化管理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可以大幅度降低核心数据或资料泄密事件的发生,而且在必要时,可以针对性地对重要文件进行加密,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的信息安全。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推动企业的不断进步,必须要加强企业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定期更新检查,唯有如此才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完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促进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宋亚磊 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第三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应用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

1、虚拟网络技术

虚拟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随着计算机虚拟网络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使其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运作当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也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沟通和交流,使人们在工作工程中可以更加快速的传递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2、虚拟专用拨号网技术

利用虚拟专用拨号网技术,计算机能够通过公共网络平台,将信息资源和网络信号进行共享。这样就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对计算机的不同要求,使用者不会受到空间的束缚,计算机网络的服务范围也更加广阔,传输效率和速度也得到了提高。此外,在虚拟专用拨号网技术的应用当中,其便利性得到了很大的体现,并同时提高了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和高效性。确保了信息的安全,让使用者能够放心的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工作或娱乐。同时,该项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对网络资源的过度占用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利用效率。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

1、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应用

相比与租用线路来说,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具有更为低廉的信息传输费用。同时,由于VPN的作用,使得加密的数据在通过公共网络进行传递时,即使被截获,也无法被解密,从而保证了隐私信息的安全性。而信息认证和身份认证功能,也使得用户的身份和信息的完整性、合法性等的得到有效的鉴别和保障,可以为不同的控制用户提供不同的操作访问权限。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可以被应用在网络管理当中。例如,网络管理员在进行账单数据编制的时候,需要了解哪些人曾经使用过网络系统,使用了多长时间等信息。如果出现异常,可能说明系统使用不正确或是系统资源不足。而通过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可以向管理员及时发出警告,便于管理员进行网络维护。

2、虚拟专用拨号网技术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该项技术,可以建立虚拟加密隧道,从而使企业或单位的驻外机构人员能够也企业总部进行网络连接。同时,可以防止公共网络中的其他用户穿过虚拟隧道访问到企业的内部信息资料。而企业用户只需一次登陆操作就能够接入企业网络,企业网络会对用户进行认证和地址分配,而无需占用其他公共地址。这种应用方式需要NAS支持VPND协议,而认证系统需要支持VDPN的属性,网关则通常采用路由器或VNP专用服务器来提供。

三、结论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利用这项技术,人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利用计算机网络,人们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沟通交流、信息传递、资源共享等活动。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必将会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在社会当中起到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

作者:陈建树 单位:红河卫生职业学院

第四篇:物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

1物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优势

物联网时代的计算机技术,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装置等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理对象整合成网络,对我们影响巨大。首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信息化程度,还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达到能源节约的效果。另外物联网有着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优势可以对物体实施更精密及时的控制,这种及时精密的控制和管理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效率。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通过“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2物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发展现状

2.1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质量不高

面对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跟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由于紧张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为了教学任务忽视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此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从而使知识不能成系统的传授给学生。由于物联网科技的进步速度太快,学校难以有足够的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新科技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的自学,理论知识不扎实的学生在面对专业性极强的物联网新技术、新理论学习时,根本达不到自学效果。

2.2教材更新缓慢,教学内容滞后

联网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新应用、新技术不断涌现,同时也要求技术人员能动态更新网络知识。虽然现有的网络教材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其更新的速度远不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与物联网相关的网络新技术如Adhoc网络、传感器网络、体域网知识等都未能及时补充到教材里,造成计算机网络教材在内容上的滞后性与局限性,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及时调整补充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前瞻性、系统性与实践性必定无法得以保证。

2.3实验条件受限,理论与实践脱节

网络设备由于其有着较高的科技附加值,因此普遍价格比较昂贵,作为教学主体的学校由于设备仅仅用来教学不能产生直接的利润,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对网络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一套理论,但进行理论实践时面对的却是已经淘汰设备的尴尬现象。这样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刚学习的抽象的知识很快就会被学生忘记。

3物联网时代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改革

面对物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严峻任务,如何对现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就成了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进行教学改革时,一定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我们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目前的问题,对相关课程进行彻底的改革。

3.1加大对硬件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学力度

在当前软件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大量的数据都来自于手工输入或从文件导入的现成数据,这就局限了软件系统的应用领域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如果能多元化的接收数据,就可以扩大软件系统的使用范围。进入“后硬件”时代后,我们关心的不再是硬件产品的研发,而是在硬件产品后的软件开发,但绝大部分都对硬件产品缺乏必要的认识,导致硬、软研发脱节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身边对物联网应用的案例进行分析,比如说对超市的射频扫码系统,通过一定的理论技术学习将硬件的教学融汇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将数据采集任务下放到超市的日常运营当中,从而增进学生对数据来源和物联网应用的认识。在现今的软件技术教学中就准备对感知层技术应用的教学,一旦物联网技术发展成熟,软件技术便可以顺利的过渡到物联网时代,否则的软件技术教学又将滞后3-4年。

3.2配备软、硬件结合的物联网软件开发实验室

如今我们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主要运用PC机和对应软件产品的模拟进行教学实验操作,然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所收到的教学效果是不够的。今天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不再是只凭借编写代码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代码编写和硬件设备的系统集成才能实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针对这种特点,我们就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建立软、硬件结合的物联网软件开发实验室,让学生在编写软件的过程中融入硬件使用的相关特性,并且提前掌握物联网的信号收集、传输和处理等知识,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做准备。

3.3加大教职员工的培训力度,抓好教学工作

物联网毕竟是近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大多数人都还不是很了解。对于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的概念是接触了不少,但许多学校都缺乏物联网实验室及能指导做物联网实验的技术人员,这也是使学校软件技术跟不上物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介于此,可以每学期利用空闲或专门去企业学习锻炼,把先进的技术带入校园。不能闭门造车,落后就要被淘汰。

4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已经做出了很多改革,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教学困难仍然存在。面对物联网技术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今天,我们教学机构需要在保持原有良好教学体系的前提下,对相关课程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并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原理为指导,做好物联网技术的人才培养工作。

作者:于剑光 孙海龙 范美娟 单位:哈尔滨华德学院

第五篇:电视节目中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

1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可以在新闻编辑系统中收集、审核、检索及播出无线、有线等新闻材料,并将上述数据资源整合为完整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加速新闻素材处理及新闻资料查询、编辑工作;前期拍摄所得的各项新闻材料已经将数据存储至服务器的磁盘内,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可以随时依靠任意网络端口对新闻材料进行后期制作,相比传统的纸质交流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电视新闻的编辑效率。

1.2传送电视新闻

电视节目具有较强的时间性和现场性,新闻记者在现场获得新闻材料后,均需快速采编所得材料,并将草编后的材料及时传回电视台,确保新闻信息的及时性,以获取一手新闻资料;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到电视新闻传输中,可以方便新闻材料的数据传输工作。我们经常能在电视上看见记者在采访后,会即刻拿出手提电脑,依据无线或者有线网络处理新闻素材,或者把收集到的素材下载至安装有编辑系统的电脑上,在现场进行录入、编辑、制作,并将初步完成的新闻条目传至电视台演播室,以完成新闻事件的即拍、编、发等条目制作。

1.3增强节目互动性

近几年,微博已逐步成为社会大众的常用信息交流媒介,众多电视节目均相继开通了在线观看、微博互动等环节。例如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春晚节目均进行网络同步直播,这体现了网络已经在电视节目中普及,于无形中拉近了观众和电视节目的距离;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改写了“你看我演”的传统电视节目模式,当前,观众通过微博书写的留言能够被直接传至节目演播室的播控台上,节目主持人能够解读该部分热点问题,并和网友进行在线讨论。例如当前大家比较喜欢的《快乐大本营》节目,湖南卫视使用微波滚动和网络直播的方式,在播出《快乐大本营》时,实行网络同步直播,并在屏幕上滚动播放网友微博互动内容,网络同步直播和滚动播出网友问题,能极大地电视节目的现场感、互动性及时效性,不仅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电视节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结语

软件技术论文范文7

关键词:软件工程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应用型人才

1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尤其是计算机软件发展迅速,对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增大,然而,学生就业中出现了很多因经验不足不能适应企业工作的情况,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高校培养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计划设计课程,所讲授的课程内容跟不上现代软件技术的发展,知识与软件开发实践脱节;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很难理解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感觉学习的内容枯燥无味,没有兴趣。因此,对教学计划的改革迫在眉睫,我们的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构建更合理的软件工程教学框架,并且合理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企业培训性质的实践活动[1]。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突出、应用性强,在教学改革中已逐渐被以任务驱动的案例教育教学方法所替代,新的教学模式更重视实践的意义,更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过程,体验各阶段方法和工具的应用,还有锻炼除技术以外的多方面能力[2],如需求分析时如何与用户交流、文档写作、成员间的协作与管理等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近年来,笔者及所属团队在黑龙江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讲授软件工程课程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开展一系列教学研究改革,并在今年的毕业生中取得成效,在论文的质量、编码的规范性以及软件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有了提高。

2研究内容

(1)编制符合工程认证要求的教学大纲:在专业认证的背景下,黑大软件学院实施了教学改革,明确了具体的定量的教学大纲、学生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了相关课程的调整,在原来的软件工程概论和软件工程分析与设计的课程之后,分别增加了课程设计的环节,分别为28学时和36学时,所有的案例也有大的调整,选取的案例更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借鉴。(2)编写、教学及实验讲义———案例驱动:将原来以传统软件工程方法为主线的软件工程课程,改为以面向对象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讲授重点,所有的案例也有大的调整,选取的案例更切近于实际,制定了教学大纲、实验讲义、实验模板等,为了让学生在开始接触课程时就有一个规范和正确的思想方法,我们从管理项目和游戏软件项目中选取一个例子,按照软件工程过程实现出来,用于学生借鉴。(3)自主学习,翻转课堂:在实践类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让学生演示讲解,从学生的角度理解问题并展示出来,学生会更容易接受,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有助于相互切磋,共同提高。(4)团队建设:建设软件工程系列的实验教学团队,调整人员结构,增加人员数量。从原来的一位或者两位老师指导70~80名学生,增加到三位老师,并且调整了人员结构,从一个任课教师加上一个实验老师,到语言课和软件工程课程的主讲老师中抽调过来组成软工实验团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工作的指导质量。(5)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软件工程的实践类课程是需要团队协作的,所以项目任务分给组,由组员配合完成,在考核时不仅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还要考虑小组内组员之间的配合情况;为避免有人滥竽充数,老师要对各组中表现较差的学生进行标记,最后由老师给分。(6)“顶石”课程建设的研究: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处理能力,软件工程实验项目选择具有创新性和一定复杂度的题目,使学生综合运用了所学的软件分析设计方法、编程语言、测试技术、软件工程管理、数据库、网络等相关知识,提高了综合能力。另外,为了能够与时俱进,每年都会更新一些题目,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和挑战性。(7)统一的PPT:软件工程课程组共同制定一套PPT,使得讲课的内容和教学大纲、实验讲义一致,保证了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和完成的阶段内容统一。

3实施方案

(1)构建优良的课程体系:为了弥补软件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不足和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笔者所在的黑大软件学院对软件工程相关课程做了重大调整,由原来的两门课程——软件工程导论、UML与面向对象分析设计,调整为一门课,在此课程后面增加了一门实践类课程,即软件工程综合设计,这门课在实验室完成,由学生自主选题做一个小项目,老师进行指导;另外,在大三开设的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后面增加了软件工程综合实践,它也是在实验室完成,但学生选题要更复杂些,要增加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相关知识的运用,通过这些调整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探讨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验讲义:将原来以传统软件工程方法为主线的软件工程课程,改为以面向对象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讲授重点,所有的案例也有大的调整,选取的案例更贴近实际,制定了教学大纲、实验讲义、实验模板等。(3)建设科学的教学团队:为每个平行班配备几名任课教师指导实验,教师应具备分析设计能力、编程能力和测试能力,所以我们通常将软件工程课程教师和语言课的教师分配到实验课堂,实际指导学生实践活动。(4)组织教学:在两门实践类的课程设计,软件工程综合设计、软件工程专业综合实践中,分别是2人及4人一组,项目题目是从规定的一组题目中选取,然后集中几周完成项目,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对项目的分析设计能力,还要有编码、测试的能力,在很多需要画图分析的地方,老师需要多次强调,但还是不能很好地完成,但每次总有几个同学理解老师的意图并能准确表达项目的需求,这样,我们找出有代表性的在前面给其他同学演示讲解他的思路,学生很快就上手了,在设计阶段,也是找两个做得比较好的同学到前面讲,学生很快理解并很快完成,这样的学生讲课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效果也是意想不到的。(5)评价体系:学生分组,根据情况2-4人一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的需求分析和设计,各组学生独立进行项目的研发和实现,最后,老师对软件分析报告、设计报告和程序实现的质量等环节给学生打分,每个部分个人独立完成的部分占10分,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占15分,三个实验环节共75分,另外25分,由其他组打分,即互评,过程如下:各组由老师抽签决定选一个学生用PPT对项目的整个过程讲解,分享观点和心得,各组打分取平均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践类课程,既能培养合作能力,也能更充分地做一些较为复杂的大系统,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容易在将来的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更快适应将来企业的工作,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6)成果:学生的培养质量有明显的提升,不仅反映在数据库等课程的课程设计上,而且在毕业论文上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得到了很多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好评。

4结束语

本项目探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方案、自主学习、评价体系的角度,分别阐述全面构建新型软件工程教学方法的三要素,并着重对软件工程实践环节的教学,讨论实践内容设置,给出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希望结合本学院的学生实际情况试点,笔者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可以逐步完善教学体系,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一直以来,教材编写按瀑布模型的顺序,我们也习惯了这样的讲课方式,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是很理想,而本项目提出的教改,我们可以尝试逆向教学模式,做到“做中学”或“习与学”的辩证统一,使学生体验理论从实践中来,然后又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陈立岩,杨丰,谭龙.以培养软件工程师为目标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4):11-12.

[2]姚红岩,马云吉.“软件工程”教学策略探讨[J].软件工程师,2014,17(8):10-11.

软件技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机械工程;应用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机械工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通过在机械工程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有效地把机械工程与新型科技进行了紧密结合,同时也促进了机械工程领域的创新发展。

2机电一体化的阐述

2.1机电一体化所需技术

机电一体化主要包括以下3种技术:(1)机械本体技术,是整个机械工程的核心部分,由于机械技术自身具有提高精度、改善性能等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整个机械本体的使用性能;(2)信息处理技术,为机电一体化的机械工程提供了一定的便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机电的稳定性与安全性;(3)软件技术,同样也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软件技术可以实现对机械的控制与操作,有助于提高机械工作效率[1]。

2.2机电一体化的优势

机电一体化的优势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范围比较广,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很多相关技术紧密融合,因此,机电一体化可以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与传统的技术设备相比,机电一体化改变了传统技术的单一化,使其功能实现了多元化,能满足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企业需求;(2)安全性能好,通过在机械工程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与此同时,机电一体化还能在机械工程中起到一定的监督与预警作用,从而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3)科技含量高,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融入了不同的新型技术,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具备了非常高的科技含量。

3机电一体化的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3.1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3.1.1节能降耗

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之一就是降低耗能。对于传统的陈旧的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对能源的利用率比较低,还不能对能源起到节约与保护的作用。例如,在使用挖掘机时,为了在操作过程中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耗、提高操作效率,采用了新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并应用新型的液压型挖掘机替代传统的挖掘机,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与新型的节能控制器相结合,二者之间的结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OLLS系统,从而使新型挖掘机在操作过程中能实现对能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资源的消耗。

3.1.2实时监督控制

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程中的另一个应用就是能对机械工程中的系统装置起到实时的监控作用。由于传统的机械工程相对比较落后,因而无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实现对机械工程的实时监控。一方面无法保证机械设备的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会对操作人员产生不良影响。随着在机械工程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机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对机械工程中的制动、传动以及执行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如果在机械工程中出现了问题或异常现象,都能通过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及时、准确地预警,并对其故障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2]。

3.1.3提高作业的精度

机电一体化有助于提高机械生产的精度,同时对保障机械工程的整体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机械工程中,往往都是依靠人力进行操作,无论是数据的计算还是工程测量等工作都比较容易出现误差与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械工程的整体质量。通过在机械工程中有效地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机械工程中数据测量的精确性,还能使机械工程中的测量环节实现自动化操作。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测量与分析,有效地避免了人为原因造成的数据误差,对提高机械工程的整体质量与数据的准确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4实现操作的自动化与半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程中的有效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操作的一致性,也实现了机械工程的自动化与半自动化,对提高机械工程的生产效率、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安全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3.2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发展方向

3.2.1自律分配化系统

只有当机电一体化达到某一程度时才能使用自律分配系统,因此,对机电一体化的要求非常高。自律分配化系统是保持独立运行的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各自互不影响,而且由于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律性,因而当所处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自律分配系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一特点可以有效地避免机械工程中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导致整个系统瘫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柔性。

3.2.2信息系统化

通过信息系统化的实现,使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通过指令达到准确的执行,这也是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所在。机电一体化通过智能技术所接受到了精准的信息,能有效地掌握整个机械工程系统中的工作状态。

3.2.3光电一体化方向

所谓的光电一体化指的是机械电子工程,属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的一种,与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相比,光电一体化技术运用了光学技术,从而实现了对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以及能源系统等灵敏性与精确度的改良,也促进了电子信息的处理技术。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对机械工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能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

4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机械工程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需要不断地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在机械工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匡民.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结构[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5(24):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