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范例6篇

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范文1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系统集成

一?数字化校园的定义

数字化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二?数字化校园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利用互联网传递信息的便利性、快捷性,基于数字化的学习资源的不断丰富,为人们提供了随时随地不受限制的学习环境,这给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数字化校园的提出,促进了传统教育在教育的手段、学习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发展,并为教学进行服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研项目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及其他一切以提高教学水平为基础的综合服务,创造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交互的学习环境。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为教学、学习、科研提供平台,但这一系列的应用中,最主要的问题,也是数字化校园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解决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独立性,即信息孤岛,使各个系统信息孤岛通过系统集成、优化、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使全院师生及校外人员提供统一的服务,使整个学院内各项业务流程统一起来,最终实现教育过程信息化。

结合国内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宝贵经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由服务器、终端、综合布线、数据库等组成。将校园网主干升级为千兆,建立与中国教育网及其他网络多样化的宽带连接,形成一个结构合理、高速通畅的教学办公网络,同时网络覆盖学生宿舍,为宿舍学生访问互联网提供方便。校园网实现全网的安全控制与管理。在校园网的硬件设施建设上满足数字化校园建设需求并为数字化校园软件应用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完成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包括共享数据平台、信息交换平台、综合信息服务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建设,完成主要应用系统与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的整合,同时选择综合性全局应用进行建设。

(三) 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库与应用系统支撑平台,提供统一的、规范的基础服务工具。建立校园内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等各种资料,形成数据库,如:学生管理数据库、教务管理数据库、财务数据库、资产管理数据库等等。在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的支撑下,逐步完善各项应用管理系统为校园各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如:财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等。

四?数字校园的建设原则

(一) 统一规划

成立数字化校园领导小组,数字化校园领导小组负责审定总体规划和重大问题决策,组织专家,根据学院建设现状以及各部门应用需求情况,制定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以及整体解决方案,经校内外专家论证后,提交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实施。各业务部门均应在学院整体规划指导下,具体规划本部门分管的信息子系统,提出详细的应用需求和管理需求上报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

(二) 统一标准

标准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标准直接影响着各部门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研制与开发以及全校基本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等工作。由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对各业务部分实行分类指导,确定各类数据的标准与格式,科学设计各业务工作的模型与流程。

(三) 统一建设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在各个实施环节,力求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更应强调整体优化、全局合理,突出发挥资源整合的整体效益。

(四) 统一管理

数字化校园建设由领导小组领导下,对相关项目、经费与应用实行统一管理。由相关职能部门组织项目论证、招标、验收和审计等程序进行施工与建设;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工程技术把关、项目施工监理和数据中心设备运行与维护;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主管的业务子系统的用户需求书、数据管理和权限分配等;全院性的网络资源服务器和控制设施原则上应与学院的中心机房整合,充分发挥设备集中存放带来的低能耗、高安全、易维护等诸多优点。

五?数字化校园建设策略

(一)抓住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优势

早在1993年,我国开始实施的“211工程”就拉开了全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序幕,各大著名高校相继提出了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和建设思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建成许多成熟的信息应用系统,但都没完整的统一起来,形成了各自的信息孤岛。成立管理机构、提高工作效率。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必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在这样的特殊性质下,各个部门的应用信息系统自己开发,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来统一规划,造成了大量信息孤岛,使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数字化校园不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是全校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协同工作。充分调研,做好前期工作

在建设数字化校园前,前期的充分调研是十分有必要的,有些高校的建设经验并不完全适合本校的建设发展,有些先进的思想要学习,有些并不如人意的要摒弃,只有充分的调研之后才能明确。校内的调研也必不可少,但必须走出去,向其它兄弟院校学习,学习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在建设中的教训。

(二)软件验收严格把关

数字化校园信息化软件系统一经验收,对于学校来说项目基本完成,系统正式上线。如系统在验收前,对软件使用的流程及功能模块不熟悉,必将留下隐患,对于软件开发来说,后期的维护就相当的困难,因此必须在验收时严格把关,避免处于被动状态。

六?结语

在各个学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实际情况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具体问题,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它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领导班子的支持,各部门的协作等重要措施才能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字化校园范文2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的重心与主要内容,指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认识误区,提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策略及可持续发展的步骤。

1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重心与主要内容

1.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的说法来源于“数字地球”.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人们对数字化校园给予了不同的诠释,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网络化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1.2数字化校园服务重心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教学是学校的本质属性,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规定着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围绕着教学进行,一切技术与手段都应为“教学服务”而展开。据美国在l999年进行的一次“信息化校园计划”的研究成果表明.有39.0%的大学认为“科技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负责该项课题研究的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这充分说明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教学服务的。

1.3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内容

硬件建设:备课和示教设备(如备课用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资源管理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等);学习设备(如计算机教室等);管理设备(如校务、教务、政工、财务、后勤等管理用计算机、打印机等);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网卡、网线、光纤等)。软件建设: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软件,课件制作平台及工具软件,示教及学习软件。理论建设:教育理念建设.教育体制建设,教育模式建设,学习模式建设,教师角色形成机制建设,教育评价机制建设。

2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2.1重硬件.轻软件,忽视理论建设

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投资少,维持基本教学必须的软件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无法使硬件的功能得到发挥;忽视软件版权问题,使用盗版操作系统等软件,埋下了潜在的危机,一旦遇到严格的维权行动。就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没有形成权威的机构和配套的政策、制度来保证示教和学习软件的开发、升级、维护以及地方化,使师生能够及时方便地得到适用的教、学软件。而理论建设研究滞后,多是零散的、初级的,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极大地制约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和健康发展。

2.2用技术提供的可能性替代现实实施的可行性

软硬件企业出于赢利的动机。其设计的各种软硬件方案,从理论上讲,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但在实际上,往往了忽视了我国学校实施的可行性。(1)忽视了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经费一直十分紧张,根本不可能拿出大笔资金满足那些先进方案的开发建设。(2)淡化了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由于数字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又使得教师无法率先获得对先进的软、硬件进行学习和演练的机会,使得这些先进的方案常常难被学校师生全面掌握。(3)模糊了学校对方案功能需求的必要性。为增强产品竞争力和方案对学校的吸引力,企业常常在方案中应用新的技术,在宣传中也大量使用带宽、升级、扩展、浮点运算、网络拓朴、资源库等概念加大营销力度,而这些企业着力渲染的功能,多数是学校根本不需要或很少能使用到的。

2.3硬件建设中的本末倒置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备课和示教设备以及学习设备是与学校中心工作联系最紧密、对教育质量影响最直接、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最大的因素。备课和示教设备、学习设备是数字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管理设备是提高管理水平,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工具。而网络设备则是将前三类设备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系统功能的工具。如果没有足够的和合理利用的前三类设备,再好的网络设备也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

由于对数字化校园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学校忽视了我国教育所能提供的经费条件、人员素质等办学实力的现状,表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有技术上的一步到位和时间上的立马实现的思想,把数字化校园建设这样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简单化,把发达地区和重点高校的特化经验普通化,盲目应用到地方学校和中小学,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失去了持续有序的发展动力。一些“校校通”工程建设也暴露出问题。2002年8月26日《中华工商时报》网络版有文章指出:教育全连接,80%没有充分利用。IT厂商们接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校园网建设大单,花费学校大量经费,苦心建起的校园网却大部分闲置起来,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3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建议

3.1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理论建设是相对于硬件设、软件建设更为薄弱、滞后的部分。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决定了理论研究应该超前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已是迫在眉睫。(1)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识别、分解.为研究的开展提供课题指南。(2)从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中小学、教育管理机构等部门遴选研究人员.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人才资源库,使研究人员结构合理。(3)以系列课题形式将已识别的问题分解到相关研究人员手中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4)对研究的结论进行有组织的验收、评估、实验、改进和推广应用。

3.2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

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即调整现行“先建网——再开发资源——最后应用”的建设步骤,按照“先从教学应用着手——通过需求达到或超过供给的内在动力促进资源和网络建设”的技术路线进行。(1)以服务教学、实现教学数字化为建设核心。将投资重点和优先项目调整到目前已经成熟和稳定的对教学起直接作用的设备上来。(2)管理设备及管理软件的建设应注意数据、接口标准的统一,并围绕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教学环境的主题展开,为后期联网奠定基础.同时注意加强管理数据挖掘功能,让管理设备成为学校及各部门领导提高决策水平的得力助手。(3)学校网络建设应在教学设备和办公设备的建设与利用达到一定水平.对数据共享与交换需求较旺盛,网络技术标准趋于成熟时加大投入;应本着先内部网络、后因特网的原则进行规划,尤其是在中小学,不应过于强调互联互通和适时交互的功能,与因特网相连可以在专线、拔号等方式中灵活选择。  3.3推出符合实际的经济型解决方案

不同地区学校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差异大.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建设进程。(1)高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可从现行企业的大量解决方案中选取适合的方案进行快速开发。(2)各地中小学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步骤.建设中注意因陋就简.在保证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经济的产品。(3)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级别、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多种建设目标、进程和评估方案.避免不发达地区和地方学校不顾自身能力与发达地区或重点高校盲目攀比现象.使建设持续有序地进行。

3-4开展教、学软件的开发模式研究及实施解决教育软件的版权问题、软件的开放性和适用性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加强选择软件平台的技术指导.把好软件学习、使用人门关。以政府批量采购的措施降低采购成本。以政府控制软件版权的策略解决教学软件的开放性问题。(2)充分利用教师队伍中科研能力强的群体自行开发实用的软件。也可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发。

4持续搞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骤

4.1认识阶段

在各级各类学校只有少量的计算机单机运行时。师生员工通过各种学习资料、媒体和参观等形式对数字技术的用途开始形成理性认识并有意识地关注此领域的相关信息。学校领导开始关注兄弟单位建设情况。咨询数字化教学对本校的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在不同层次、不同进程和使用程度上开始进行建设规划和经费、人员的安排和骨干人员的培训与人才储备。

4.2学习阶段

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有了大量增加.主要的办公场所都有了配备.人们都可以从身边直接感受到计算机应用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只要愿意还可以有一定的上机学习时间。人们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操作一些比较有名的商业教学软件和由各种渠道交流、获得的软件。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课件,参加各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竞赛。开始尝试在自己的一些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管理人员也开始运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学校与外部的数据交流大部分并不是通过专门的网络.而是以光盘等硬件存储传递。有时也通过调制解调器上网传递。

4.3使用阶段

学校计算机设备和数字化资源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大部分正常教学的需要。大多数教师也具备了驾驭设备、运用资源开展数字化教学的素养.并能够根据学校教学实际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计算机在学校Et常工作管理中的使用已经实现常规化.并能运用各种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的评估、规划、决策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的传输和交流可以通过少量的电话线上网来进行。

4-4网络化阶段

由于数字化教学已经常规化。对于数据的需求、传递、交互的要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建设校园网成了当务之急。通过校园网把已经运行的教学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构成一个统一体.形成了完整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由此。学校内部各环节工作有机地协调起来,许多工作自动完成.不再需要人工的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已经相当轻松,具有很明显的研究性质.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数字化资源的改进与完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在这一阶段。校园网已经通过宽带与Internet互连.对外数据交流的流量也渐渐增大。但总的来看。学校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对系统外部的依赖性还不是很强。

4.5信息化阶段

数字化校园范文3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的重心与主要内容,指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认识误区,提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策略及可持续发展的步骤。

1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重心与主要内容

1.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的说法来源于“数字地球”.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人们对数字化校园给予了不同的诠释,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网络化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教学是学校的本质属性,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规定着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围绕着教学进行,一切技术与手段都应为“教学服务”而展开。据美国在l999年进行的一次“信息化校园计划”的研究成果表明.有39.0%的大学认为“科技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负责该项课题研究的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这充分说明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教学服务的。

1.3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内容

硬件建设:备课和示教设备(如备课用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资源管理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等);学习设备(如计算机教室等);管理设备(如校务、教务、政工、财务、后勤等管理用计算机、打印机等);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网卡、网线、光纤等)。软件建设: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软件,课件制作平台及工具软件,示教及学习软件。理论建设:教育理念建设.教育体制建设,教育模式建设,学习模式建设,教师角色形成机制建设,教育评价机制建设。

2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2.1重硬件.轻软件,忽视理论建设

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投资少,维持基本教学必须的软件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无法使硬件的功能得到发挥;忽视软件版权问题,使用盗版操作系统等软件,埋下了潜在的危机,一旦遇到严格的维权行动。就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没有形成权威的机构和配套的政策、制度来保证示教和学习软件的开发、升级、维护以及地方化,使师生能够及时方便地得到适用的教、学软件。而理论建设研究滞后,多是零散的、初级的,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极大地制约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和健康发展。"

2.2用技术提供的可能性替代现实实施的可行性

2.3硬件建设中的本末倒置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备课和示教设备以及学习设备是与学校中心工作联系最紧密、对教育质量影响最直接、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最大的因素。备课和示教设备、学习设备是数字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管理设备是提高管理水平,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工具。而网络设备则是将前三类设备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系统功能的工具。如果没有足够的和合理利用的前三类设备,再好的网络设备也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

由于对数字化校园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学校忽视了我国教育所能提供的经费条件、人员素质等办学实力的现状,表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有技术上的一步到位和时间上的立马实现的思想,把数字化校园建设这样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简单化,把发达地区和重点高校的特化经验普通化,盲目应用到地方学校和中小学,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失去了持续有序的发展动力。一些“校校通”工程建设也暴露出问题。2002年8月26日《中华工商时报》网络版有文章指出:教育全连接,80%没有充分利用。IT厂商们接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校园网建设大单,花费学校大量经费,苦心建起的校园网却大部分闲置起来,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3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建议

3.1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

3.2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

3.3推出符合实际的经济型解决方案

4持续搞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骤

4.1认识阶段

在各级各类学校只有少量的计算机单机运行时。师生员工通过各种学习资料、媒体和参观等形式对数字技术的用途开始形成理性认识并有意识地关注此领域的相关信息。学校领导开始关注兄弟单位建设情况。咨询数字化教学对本校的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在不同层次、不同进程和使用程度上开始进行建设规划和经费、人员的安排和骨干人员的培训与人才储备。

4.2学习阶段

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有了大量增加.主要的办公场所都有了配备.人们都可以从身边直接感受到计算机应用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只要愿意还可以有一定的上机学习时间。人们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操作一些比较有名的商业教学软件和由各种渠道交流、获得的软件。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课件,参加各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竞赛。开始尝试在自己的一些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管理人员也开始运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学校与外部的数据交流大部分并不是通过专门的网络.而是以光盘等硬件存储传递。有时也通过调制解调器上网传递。

4.3使用阶段

学校计算机设备和数字化资源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大部分正常教学的需要。大多数教师也具备了驾驭设备、运用资源开展数字化教学的素养.并能够根据学校教学实际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计算机在学校Et常工作管理中的使用已经实现常规化.并能运用各种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的评估、规划、决策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的传输和交流可以通过少量的电话线上网来进行。"

4-4网络化阶段

由于数字化教学已经常规化。对于数据的需求、传递、交互的要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建设校园网成了当务之急。通过校园网把已经运行的教学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构成一个统一体.形成了完整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由此。学校内部各环节工作有机地协调起来,许多工作自动完成.不再需要人工的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已经相当轻松,具有很明显的研究性质.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数字化资源的改进与完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在这一阶段。校园网已经通过宽带与Internet互连.对外数据交流的流量也渐渐增大。但总的来看。学校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对系统外部的依赖性还不是很强。

4.5信息化阶段

数字化校园范文4

关键词:校园一卡通 数字化校园 构建管理

一、数字化校园的校园一卡通

数字化校园就是将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对生活服务、教学、技术服务、管理等校园信息的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以及应用,让数字资源能够得到充分优化和利用的虚拟性教育环境。通过从包括设备、教室等环境,比如图书和课件等的资源再到教、学、管理、服务与办公等应用的全部数字化的实现,将传统校园构建成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以实现传统校园运行效率的提升,让传统校园业务功能得到扩展,最终实现全面信息化的校园教育过程,进而达到实现校园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本实质就是学校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希望对各种校园资源进行有效地集成、整合以及优化,有效和充分的实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进而优化校务管理与服务,进一步优化教、学、生活和工作过程,提高校园各种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效益、效果、效率。数字化校园能让整个学校的数据和相关信息得到统一的管理,不浪费每一份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信息共享。

校园一卡通系统简单的来说就是指全校所有的师生员工每人都持有一张校园卡,这一张校园卡就能取代以前的所有证件,比如学生证、工作证、借书证、医疗证和出入证等具有的全部或部分功能,让师生员工在学校各处出入、办事、活动和消费均可以只凭借这一张校园卡便可进行所有活动,并与银行卡一样实现自助圈存,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最终目标,同时还可以带动学校各单位部门信息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进程。校园一卡通主要采用的是IC卡所具备的存储功能,通过存储让一卡通变为电子钱包。

二、校园一卡通的构建

1.系统总体结构

首先,校园一卡通的建立的基础是必须建立起校园一卡通的数据库,分别是为了可以在信息平台相关信息和通知和统一的身份认证;有采集前置机的圈存机,管理机的读卡器,采集前置机通过TCP/IP设备与收费机相连,或者是直接和以太网的收费机相连。

2.设计原则

在对校园一卡通进行构建的时候,一定要做卡片的安全性、实用性、先进性和扩展性。安全性是为了保证卡片中相关数据信息的保密程度,防止内部重要信息外泄,所以整个安全系统应该具备有一个完整的安全策略方案,保证服务器和网络的正常连接,进而让数据保持完整性。实用性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师生员工带来方便,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同时在设计上位机界面的时候主要是体现简单和操作简单,性能要求稳定,对其的后期维护也要全面。先进性是指在构建方面,要求使用先进且质量有保障的硬件设备,软件方面也要经过多次测试无误后才能进行使用。拓展性则是要求一卡通会随着校园的发展而发展,在软硬件上能够不更改核心部分就可以实现其它子系统的拓展,最大程度的节省开发成本,保障用户的利益,同时也方面后期的程序升级,让一卡通的使用寿命延长。

3.需求分析

校园一卡通的系统流程是:发卡中心的卡片管理员根据学生的身份信息注册新卡或者对丢失或损坏卡片进行挂失和换卡,卡片注册成功并交纳相应费用就可以进入食堂、超市、医务室进行物品的购入,如果是卡片挂失成功则该卡片不能继续使用,这是为了避免卡内的钱财被其他人使用,换卡则是将损坏卡片的信息重新转入到新卡中,学生可以用新卡继续使用。

校园一卡通的性能上应该具有时间特性、灵活性和系统安全性。时间特性,是要让服务器的底层运行待机时间应该是在24小时内,在凌晨零点时分及时的对所有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方便后期随时进行数据的查询,同时系统还应该做好核算账务工作,这是为了保证每一天的账务都能是正确无误的,一旦出现账务不清的情况出现,管理人员才能及时进行处理;灵活性是让系统每个子模块均是独立完成,设置权限的时候,可以进行管理人员的添加,数据的备份可以是手动,也可以是自动,这是为了减少人工操作,进而减少操作失误,也是让系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系统安全性,主要是对校园一卡通的整个数据库进行管理,保证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都具有可靠性、可恢复性和一致性。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时候,一定要对其进行加密,接收端将需接受的所有数据都接受完之后再进行解密,主要是为了避免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泄露和被人盗取。

4.功能模块分析和设计

卡务管理,是根据不同人员的使用建立不同权限,一般教师和学生只能进行数据的查看,相关管理人员才能进数据行信息的修改和录入。卡务管理应该是对发卡、信息修改、注销、挂失和换卡进行管理,当卡片丢失,就应该对原卡进行账户冻结和信息转录。卡片具体身份信息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学生成绩和学籍的管理。新生入学时,就将学生的身份信息等录入到卡片中,包括学生姓名、班级、学号等。成绩管理则是针对教师所设置的,教师通过特有权限对学生的卡片进行成绩的录入和汇总,还可以对其节能型更改修正,成绩查询主要面向学生,主要让学生通过学号、课程等进行成绩的查询。消费模块就是师生员工在食堂和超市中的消费,只需要在刷卡机上付费即可,其功能包括有对查询时间内消费明细和卡片充值信息进行查询;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营业额或者使用金额的统计功能。图书馆管理模块,当学生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时候,只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将图书信息和借阅人的卡片一起进行扫描,就将借阅的书籍信息记录在卡片上,借阅管理主要是对师生员工借书、续借和还书环节进行管理,减少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图书管理效率,提升其服务质量。

三、结束语

校园一卡通是数字化校园的一个基础工程,是按照校园管理层次的不同,构建一个统一、共享的校园信息环境,进而帮助提高校园内教学、生活、后勤等各部门单位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海艳.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校园一卡通构建研究[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04:48-49.

[2]张升平. 数字化校园之校园一卡通的建设[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56-59.

[3]戴莹,李坤伦. 基于数字化校园平台的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113-117.

数字化校园范文5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数字化 高校建设 探究

1 高校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内涵

1.1 高校教育信息化内涵

教育领域处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必然会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之带来的是教学手段、教学思想、以及评价教学的标准等关系到教育基本问题的巨大的革新。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就是指:高等院校着眼于现代信息化手段技术的现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自身教育水平的发展的,全面变革高等教育执行过程中的理念,最终培养出掌握与新知识经济背景相适应的人才。构建数字化校园,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要跟踪先进的信息教学手段技术,引进高效率的科研、教学模式,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经验,提高我国高校教学教育质量和全面服务范围和水平。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是高等院校发展在当今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主要方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衡量标准。

1.2 教育信息化体系的相关问题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系统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建设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关系到整个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教育信息化体可以达到不同层面的理解。从硬件建设配制的角度来说,信息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体系成功建立运行的起点; 从软件建设配制的角度来说,相关制度和机构是保证教学平台信息化和教学资源成体系的保障,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硬件与软件、设施和制度相互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相互促进,是信息化教育完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校园数字化的内涵

校园数字化是建设网络化、数字化的学校平台,该平台的使用者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便捷的教育、学习、交流活动,从而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拓展校园的领域,使其跳跃出传统教育的范畴。校园数字化的健设意味着传统校园在教学效率、校园功能等方面的提升,达到教全面信息化的新高度。

总而言之,数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广泛应用于校园,使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进行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合; 集成和管理当今的信息资源,构键科学合理的用户管理、调度权限;数字化校园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统资源一管理、统权限一控制的角色,越来越多地发挥着传统大学所不能发挥的功能。数字化校园也因此把学校的建设面向校外,面向社会,超越了时间空间的信息化虚拟大学。

1.4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

建设数字化校园,其目标与要求在某些方面是契合的。该目标的显著特点是建设能够自动化办公、应用计算机手段辅助教学、蕴含现代信息化核心文化的校园。数字化校园应该以现代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建设覆盖全校的、技术成熟、扩展性强的主干校园网网络,连接起学校的所有PC机工作站、局域网覆盖和设备终端,是全校平台的参与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资源。

2 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

2.1 平衡教育资源分配、协调软硬件发展

目前,信息化建设上,各高校过于注重投入资源于硬件设备、忽视了软件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究其原因是:硬件建设投入的财力较为直接,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较少,而且成效快,大部分学校领导只看到短期的利益。其结果不言而知,科研、教学、管理等关系到数字化校园的三大环节不能协调。因此,必须保证在硬件灵魂――软件系统的投入,保证其协调统一性。

2.2 引进高效的的管理机制

目前,建设校园网过程中,成立信息化工作指导监督小组是各高校的统一做法。领导小组是建设校园网最高责任机构,建设过程能否顺利推进,有赖于责任机构能否提升自己的领导才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引进高效的的管理机制,合理评估建设信息化的进度、预见相关问题和难度,充分利用并配置网络资源,实现数字化校园办公的自动化、教学的统一化和科研管理的公开化。对建设信息化校园有一个确定、成熟的计划,保证信息化建设攻坚克难,在相应的发展阶段有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推进工作一马平川、顺利进行。

2.3 建设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

随着校园网相关硬件建设搭建完成后,应用系统应陆续建立。这些系统包括:教务管理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科研平台管理系统。该三大系统的建立能极大提高管理、科研和教学的效率。但随着数字化校园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信息交流的密切,深化这些应用系统之间的协调成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但是选用的各系统由开不同发商、不同开发软件开发提供,导致数据库的连接共享也各异,这就在形成了“系统孤岛”,使全校内系统的孤立,导致了低水平重复的校内建设,严重浪费资金,使管理、科研和教学跟不上学校发展的节奏。此时建设访问接口使各应用系统统一管理、调度,不同的应用系统,用户能够访问不同位置时需要使用相同的用户账号和登陆密码。使高校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构想在初期就能以较高的效率展开,提现以人为本的系统建设理念,降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繁琐性。

3 结语

目前,建设数字化校园都在各高校的紧锣密鼓的开展,这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绝不是一挥手、一投足,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我们应该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发展机遇,不失时机地把握时代契机,大力推进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莎莎.教育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实现[J].科技创新导报,2012(01):33.

[2]黄锦煜.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数字化信息平台的探究[J].科技信息,2012(07):169-170.

[3]卢德江.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校园的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0):214.

作者简介

杨海艳(1980-),女,天津市蓟县人。现为天津天狮学院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信息化。

数字化校园范文6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应用 网络安全 数字教学 数字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建设和应用系统的功能开发,构建一个融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和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环境,提高学院的科学管理水平,营造学生的优良学习环境,创建职工工作生活的便利条件。

数字化校园是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以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它是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

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推进和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也产生了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需要各高校和网络使用单位建立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构建校园网络安全屏障,实现用户分级管理、网络监控、上网行为控制、网络异常报警等功能,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关键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信息时代,信息可以让企业或个人受益,一些不法分子也会盗取破坏信息来谋利。

1实现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设计目标是:建设一个包括数字环境建设、数字管理建设、数字教学建设、数字生活建设在内,能充分使用教育技术手段的数字化学校,以资源和数据共享为主导,有步骤、分层次地完成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实现校园服务一卡通系统的建设要求,实现数据、监控、广播的综合一体化通信平台。建设覆盖全校有线、无线通讯网络,实现有线及无线通讯系统。

建设智能化系统,建立相应的软、硬件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和网络信息集成。

2需求分析

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要将校园网络与教学系统、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电视系统、广播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进行合理的结合,构建成一套科学、便捷、稳定、有效的,能满足学校教学和管理智能化和数字化运行的综合系统。因此,必须建设好硬件基础平台和网络支撑平台以及若干应用系统。

3硬件平台

(1)中心机房建设。该中心往往是全校主要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放置地,是全校办公、管理、科研、教学、运营中心。综合布线系统。该系统用于传输数据、语音、影像等信息,可将教学楼、办公室、电脑、电话等的传输网络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相互连接。

(2)网络管理系统。整个校园网建成后,将有大量的交换机、服务器等网络设备,需通过一种高效的、快捷的手段来完成对网络设备及系统的安全控制、性能优化、运营管理等,同时节约人员成本。

4基础应用

(1)校园一卡通系统。主要包括POS消费机、读卡器、条码机、写卡器、水控器等,从而实现学生收费管理、校园消费、上机管理、学籍管理、图书管理、转账(银行)、会计业务、查询服务、综合业务、门禁考勤、医疗管理、水控管理、科研经费、巡更等。LED屏幕显示系统,用于显示文字、表格、动画、视频等,也可实现新闻节目、文艺晚会、运动会、体育比赛的直播或转播等。

(2)监控及报警系统。对校门、校园内、图书信息楼等要害部位和重点部门进行监控及入侵报警,只要通过该系统在监控中心就能发现校门、园内、要害部位等的情况,发现问题即时解决,不需要保卫人员到处巡逻,节约人员成本。

(3)多媒体教学查询系统。节目播出均可以实现电脑控制,可以接收并播放音视频信号,具有教学评估功能,多媒体教室也可接收并集中控制各类节目源等。

(4)计费系统。可以按流量、时间和包月计费,可以对接入的用户进行验证和控制,为数字校园的规范管理提供可靠保障。

(5)电话语音系统。学校可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协商,由运营商投资建设和管理,学校只是按照使用付给投资方使用费。

(6)信息网络安全系统。以整个校园网安全建设、管理、运行为重点,保障整个校园网络、各类应用、管理等的正常运行,降低校园网系统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5建设项目

根据以上需求情况,设置建设项目:综合布线;中心机房、计算机网络及整体网络建设;校园一卡通;监控及报警;防雷、接地;有线电视、校园广播;多媒体教学和查询;LED屏幕显示;学生机房、数字语音室、模拟导游室、电子阅览室等;办公会议室、教学多功能厅、演播室等;校园精品课程全自动录播;网络数字教学点播平台;各类教育教务、办公自动化及其他网络管理软件;楼宇自控系统、建筑智能管理等。

6网络规划

网络建设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必须放在第一位。网络建设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电系统;校园管道系统;机房:双路供电、不间断电源、制冷、防雷与接地等系统。网络环境建设包括校园主干光纤;数字结构化布线;校园网络架构;IP地址与NAT;统一储存;认证与计费;出口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管理;运行与维护;行政管理与制度。

网络应用系统建设包括网站;基于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系统;多种教学系统;精品课程等。

7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易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