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范例6篇

孔子范文1

孔庙

孔庙是祭祀孔子、表彰儒学的庙宇,始建于周,建成于明清时期,是世界上2000余座孔庙中最大的一座,在中国的宫殿式建筑中颇为著名。孔庙现占地14万平方米,三路布局,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呈对称排列。整个建筑群共466间,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堂,以及17座碑亭、门坊54座,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和民国时期。大成殿、奎文阁、杏坛及其历代碑刻是孔庙的主要看点。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九脊重檐,黄瓦覆顶,雕梁画栋,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着清雍正皇帝御书的“大成殿”三个大字。大成殿高24.8米,长45.69米,宽24.85米,雄踞在2.1米高的殿基上,为全庙最高建筑。

奎文阁,其名取自二十八星宿之一、主文章兴衰的奎星而为“奎文”。奎文阁为藏书阁,阁内原藏历代帝王对孔子的赐书墨迹。阁廊下东侧立李东阳撰书《奎文阁赋》碑;西侧立《奎文阁重置书籍记》碑。经历代战乱,阁内藏书已大部分散失。

杏坛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相传为孔子讲学之处,坛旁有一株古刺柏。杏坛周围朱栏,四面歇山,十字结脊,双层黄瓦飞檐,双重半拱。亭内细雕藻井,彩绘金色盘龙,其中还有清乾隆亲赐的“杏坛赞”御碑。亭前的石香炉,高约1米,形制古朴,为金代遗物。

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边,陈列着大量碑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恐怕也是数量最多的,其他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它们不仅是儒家文化的载体,更镌刻了中华文明的沧桑足迹。其碑刻之多仅次于西安碑林,所以它又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孔府

孔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嫡裔子孙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汉高祖刘邦曾以太牢之礼祭孔子墓并封孔子九世孙为奉祀君,代表国家祭祀孔子,后历代不断受到加封,至宋代封为“衍圣公”。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建立独立的“衍圣公”府。现在,孔府占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问,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学院,中路为孔府的主体建筑。中路以内宅为界,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后为内宅,设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再后面是孔府的花园,是历代“衍圣公”及其家属游赏之所。

孔府大门,为间五檩悬山式建筑,匾书“圣府”二字,为明朝严嵩所书。门两边有副对联,对联中“富”字上面少一点,寓意“富贵无头”;“章”字一竖通到上面,寓意“文章通天”。此联尽显千百年来“圣人”家族的非凡气派。

大堂是“衍圣公”的公堂,内有八宝暖阁、虎皮大圈椅、红漆公案,公案上有公府大印、令旗、令箭、惊堂木、文房四宝等,两侧是仪仗,气势森严可畏。府内所藏历史文物十分丰富,其中最著名的为“商周十器”,亦称“十供”,此物原为宫廷所藏青铜礼器,是乾隆赐予孔府的。孔林

孔林又称为圣林,位于曲阜城北。自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其子孙接冢而葬,2000多年从未间断,孔林遂成为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

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形成现在的规模,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围林墙长5.6公里,墙高3米多。郭沫若曾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林内现有树木10万余株,其中2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9000多株。还有各种奇花异草130余种,这里可以说是一座天然植物园。孔林中尚存有历代许多书法家亲笔题写的碑文,堪称书法艺术的宝库,故而有“碑林”的美誉。

旅游指南:

1 交通比较方便,从泰安、济宁,都有直达曲阜的汽车。游客到达曲阜后,可先游览孔庙,然后参观孔府,游完孔府后,可乘古马车游览孔林(途中可游览颜庙、万石长春坊)。

2 在曲阜每年的旅游活动主要有: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孔子家乡修学旅游、书法碑刻旅游、寻根朝觐旅游等。

3 游曲阜“三孔”,四季皆宜,但习惯上人们偏好3~11月去那里旅游,因此每年这段时间为曲阜的旅游旺季。每年的6-9月份(尤其是7月、8月),曲阜降雨集中,所以出行时要备好雨具。

孔子范文2

孔子用着陕北腔读着《木兰诗》。他边织布边呤诵。只听见“挨千刀的,喊什么喊”。孔子的妻就闪亮登厂了。孔子的妻子穿着巴黎舞裙以一个360度大转圈,转了上来,不知从那儿传出口哨声和掌声。突然,孔子的妻子穿的巴黎舞裙“咔嚓”一声,缓缓的脸也展现在眼前。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只见孔子的妻子相貌非凡,一头有着蝇子一年四季长在上面的头发(秋天和冬天蝇子顺遍在她头上冬眠),一字眉下边长着狐狸般细长的眼睛,高大的鼻子流着鼻涕,舌头不停的舔着嘴边的‘美人痣’一闭嘴就是龅牙迎外。孔子的妻子又换了一身衣服高兴的说:“小交子今年28。人称一朵‘霉鬼化’……”。孔子的妻子还没说完,只见孔子像羊角风复发,倒地抖手吐白沫……

之后,孔子起来大骂:“导演最不行叫个巩利,这种货色你也上台?”只见孔子的大儿子的弟弟的舅爷的舅舅的妹子不知从那捞出一把与红太狼平时打灰太狼的平底锅就朝孔子扔去。只见孔子再现当年体操王子李宁的身段:先腾空跳起。然后,空中3600大旋转。好的平稳降落,非常完美。孔子登上第一名的奖台,拿到奖牌、鲜花。记者、主持人们争着抢着采访,特别是l罗京和何炅。

孔子激动的说:“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俺的老爸和老娘……”

之后,孔子由于激动双来了一个凌空飞跃,又一个完美的动作。即将落下时,“吱咯”一声孔子的腿骨折断倒地,之后就晕了……

孔子渐渐睁开了眼,面前有一位美丽的护士,孔子像烧开的水两眼通红,双耳喷气。

孔子那位护士说:“这位mim是来自‘白宫’的吗?皮肤这么白。我们好像在那儿见过?”

护士说:“大爷,您真幽?。”

此时此刻孔子的心都裂成两个,一个在北极,一个在南极。,一声“大爷”让孔子流下泪,孔子照照镜子,孔子的胡子确有点长。孔子把胡子剪掉以后,你还真别说,真是一个帅哥。随后,孔子也换了一套现代人的衣服,剪短了头发……

话说,这孔子尖掉这一把带有浓重的古典气息的胡子后,穿上一身潮流服。你还真别说,还真是一个一级大帅哥。跟那啥?刘德华、周杰伦、罗志祥、胡歌……有一拼!

只见五百年前孙悟空身穿金甲战衣、腿披黄金衣、腰勒绿玉金带、脚蹬祥云金靴、头顶孔雀金冠;手拿金箍棒;脚踏金斗云;大喊一声:“老孙来也!”又见五百年后孔子西服领带一扎、牛仔裤一穿、红裤带一勒、球鞋一蹬、偏偏帽一扣。站在地球上某个角落,摆着PS(动作,姿式);左手拿着洪七公的打狗棒,右手端着当年哮天犬的狗盆盆;脚踏水泥地面;大唱一声:“你可怜可怜我吧!给我一点钱”。

孔子无法生活!只好传乘已有几百年历史的乞丐……

这天,孔子像往常一样手拿着一把笤帚当吉它,站在地球上某个角落,嘴里唱着改编的《爱情乞丐》:“你可怜可怜我吧!给我一点钱。”面前摆着打狗棒和哮天犬的狗盆盆。忽然来了一个很脏的人一手提着一桶胶,另一只手拿着一尺多张纸。走到孔子旁边的墙前面,用胶刷了刷,又贴上了一张手里拿着的纸,那人便默默的走了。孔子凑前一看:“超级男声,只要会唱会跳均可参加。如果得第一,奖金一千万而且全国巡环演唱……”孔子一看心想,心动不如行动。孔子便用自己乞讨的钱,去泳池边游边偷偷在泳池里洗澡;还在理发店整了一个酷发;又在商厂买了一套帅服。便去参加超级男声了。

“第‘二百五’号!”评委叫着第‘二百五’号参加超级男声的选手。只见孔子,头发是黄色;眼睛带着一副没镜片的眼镜;耳朵带着闪耀的假钻石;嘴里叼着假冒违列的香烟;上身穿着黑作房生产的破夹克;下身是自己改造的乞丐裤。孔子刚上到评选台,就向女评委来了一个飞吻。

又见孔子学着刘谦来了一句:“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不知从哪变出一把破吉它。下面的女孩子像疯了一般,狂朝孔子拥。本来是选拔赛,一下子变的像孔子开演唱会一样。“噔、啦啦啦啦……”那孔子一弹他的破吉他,下面的女声更为疯狂。导播一看不行了,太疯狂了。又是打120、又是打110……连精神病院的也叫来了……天上是战斗飞机、航母、导弹……地上是坦克、迫榴炮……警察多的能垒几十个长城……

最后孔子成名,比那啥?迈克·杰克逊都牛皮……

渐渐的。渐渐的。

“老公,没事吧?我错啦?”

孔子范文3

我无缘无故来到了一所简陋的房子里,突然,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穿着书生的衣服,还有许多的书生拿着一本厚厚的书,正在摇头晃脑,念着书中的话。还有的坐在椅子上,写着一些字。有的互相交谈,互相学习着道理,最令我惊奇的是,额竟然看到了历史上中所描绘的一个伟大的人物——孔子。为正看见他在教导自己的学生,看到他博大精深的样子,为整个人都充满了好奇和激动。

为小心翼翼的走向他,直到看清孔子的面孔,他长着一算大眼睛,脸上布满了皱纹,嘴边上下还有长长的白色胡子。他坐在石头上,突然看到了我。孔子有几千名学生啊!为顿时佩服孔子了。他看着我,为不由得紧张起来,朝他走了过去。当为过去的时候,便听他说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听了他的话,为的脸一红,为一直都想请教一下孔子的,没想到今天可以实现愿望了。

“孔子先生,您能教我一些学习的方法吗?”我走在他的前边,和古代人的坐姿一样,耐心的听着他的话。他告诉我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我们要对学习充满了喜爱,这样学习才能有所进步。”接着,为又听他说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不仅仅要思考,还要学习,学习的时候也要思考,这样才能学好。同时,学过的知识还要牢牢的再记住一遍,方能深记于头脑之中!”听了孔子说的话,顿时让我的思路清晰了,原来学习是要这样的!

孔子范文4

历史的大江波涛旋卷惊天,激勇起千帆英雄人物:岳飞,郑成功,戚继光,誓死守卫边疆,精忠报国;屈原,文天祥,满怀忠心为复国,泪洒热土。他们的精神继传至今,他们的崇高事迹,令人拍案惊起,感叹不已。在众多英雄人物里,有这么一位我所敬佩的思想家,他为后人驶破汹涌滚滚的浪,那前进的道路上立即展现出万道霞光,他的化身形成一股强力的风向标,那风向的尽头,光彩夺目,波澜壮阔,要驶达那里,必须学会管理自己。这风向标指引着我们人生的目标和做人的准则,这人就是伟大的孔子。

“仁”,是我所追求的。“仁,就是爱人”。无论是友人,亲族还是陌生人都要善待和尊重。诚信,本分,尊老,爱幼,这些中华美德的结晶就是“仁爱”。“仁爱”,也是“仁义”,从而“仁义”就是正义。先对人仁爱,便成仁义,成了仁义,便成正义,再之后就是堂堂正人君子。孔子的话简明却意深,总使人悟到生活以外的抽象的道理。

有人说孔子其貌不扬,丑陋不堪。不错!孔子确实是如此,但是,光凭美貌论天下,何以仁人,仁家,仁国?有人才有家,有家才有国。仁人者便仁家,仁家者便仁国,仁国者便仁人,循环至此,国泰民安。如论美,君子得五美方可治天下:“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并不是外表美。“惠而不费”指运用智慧带领人们谋生,使得安居乐业,百姓自然劳而不怨。这方是天下太平的方法!自己衣冠端正,目光尊严,仪态庄重,人望而生畏,便是不动之而惧,威而不猛。但从一面来看就像顶端的文明文化发展,所以才有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和“半章《论》语可以振兴中国”之说。

仁者,“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无言,非礼勿动”。孔子的言行举止同样遵从。心中有“仁“这一信念,做法也会遵循。在公共场合,尊重别人言论。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我反驳你的言论,但我誓死?I卫你说话的权利。”有关于孔子的故事:一次,孔子周游列国,在街上走时,天突然下起倾盆大雨,孔子措手不及,只得躲在别人屋檐下,身上淋得像只落汤鸡,一街人讽孔子如丧家之犬,亦如下井之蛙。孔子并不驳论什么,那街人很奇怪,问孔子原因,孔子只说了一个字:“仁。”街人不解,继续问,孔子说:“仁,要在生活中运用,现在我们就是仁,以仁为本,君子为人之道,以做为本分事,宽待人,心中有知识与仁爱,就不空虚,就会宽待人,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恶空虚之徒,但心中要有仁爱,要用信念去化解他。”街人听了,感到惭愧,于是马上跪下拜孔子为师,以后也成为了名士君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心存仁念,要去感化别人,不为小事而气愤,要慷慨的容纳,大方的原谅,可以辩论别人的不同观点,但是要尊重别人的权利,因为人人都有自尊,并不是因为衣着打扮,钱财富有,而身份高贵,反而往往这些人都没有修养,那些人对自己放纵,对别人则苛求贪利,正人君子则声张正义。这就是“君子求诛己,小人求诛人。”

《论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智慧与品德的精华。在滔滔的大江里,冲天波浪又涌起英雄儿女。

孔子范文5

他穿着灰白的衣服,头上用布包着,还有着长长的白胡子,手里捧着一本竹笠书,彬彬有礼。他双眼炯炯有神,紧合着嘴巴,严肃的看着前方,好象观察着大家的言行。在他背后是一座用青石雕成的山,山后面写着:孔子(公园前551年—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派创始人……

雕像的地基是黑色的,周围有四个台阶,每个台阶有四个梯子,意思是让他的学生从四面八方涌来。周围还有四个扇形的花坛,里面种有红颜色的红叶小檗,还有绿色的小草。

在雕像周围,还安装有夜灯,它的用途就是在夜间照明,把孔子像照的明明亮亮,让人们在晚上也能清楚的看见他。

孔子范文6

【关键词】孔子;君子;道德;修养

孔子认为,能够负载社会的道德理想、躬行儒家道德规范,并进而担负起匡复天下重任的现实主体就是所谓的“君子”。在孔子的眼中,“君子”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有丰富的文化和社会知识,又有崇高的道德修养;他们既是社会的道德楷模,同时又担负着引领社会风尚、为建设理想社会制度导航的重任;这些人的身上寄托着社会大众的希望,寄托着人类社会的未来。所以,孔子对“君子”的道德修养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概而言之,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首先,作为一名君子,在家里他应该是一名孝子;其次,在国家和君主看来,他应该是一名忠臣;在朋友看来,他应该是一个诚信而值得信赖的人;再次,当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时,能够做到不会因为追求物质利益而违背社会公义。

一、做人“孝”为先

孔子治学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理想的和谐、公平的社会制度。而孔子认为,任何社会制度的建立都有赖于一批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人。因此,孔子的社会学说是从改造和培养人开始着手,以塑造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格为目的的。正是由于儒家的道德实践旨在成就一种圣人的品格,因此儒家思想的落实必然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可以承担这一理想的社会群体。

孝是血缘等级社会最高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因为在宗法体制下,通行的是以亲亲为基础的家族政治体制。在这种家天下的社会制度下,家和国、政治关系和血缘关系是统一的、难以严格分开的,孝既是构筑家庭和宗法关系的基本伦理准则,也是构筑社会政治体系的基本范畴。因此,孔子非常重视孝道,并且把孝道列为君子道德修养的主要项目。他认为,作为道德高尚的君子,首先必须是一名孝子。

孔子重视孝道主要出于以下考虑:第一,孔子认为,君子承担着建设理想社会的重任。所以,君子首先必须是一个恪尽孝道的人,因为一个在家中不能尽孝道的人,是不可能担负起建设理想社会重任的。第二,家庭是社会组织中一个最基本的组成单位,要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首先必须建立一个理想的家庭。如果没有一个理想的家庭,就不可能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而要建立一个理想的家庭,首先就必须要求子女在家中对父母尽孝道。第三,恪尽孝道,也是社会发展向人们提出的迫切要求。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是一个社会规范遭到严重破坏的时代,用孔子的话说就是“礼崩乐坏”。为了重建社会道德规范,孔子对孝道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具体说来,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子女要从物质上赡养父母,保证父母吃饱穿暖,无衣食之忧,无饥寒之虑。毫无疑问,一个连自己父母的温饱都保证不了的人是谈不上孝道的。第二,子女仅仅做到赡养父母这一点还是很不够的。 孔子认为孝不但是要在物质方面赡养父母,最重要的是必须尊敬父母:“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所谓“敬”就是要听从、顺从父母的意志,维护父母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第三,做子女的应尽量争取不要让父母为自己担心。孔子告诫人们说,如果父母在世的话,作子女的尽量不要外出远游,假如外出远游一定要安顿好父母,首先要讲清去处,一旦有事可招之即回;二要安排好老人,使年迈体衰的父母能够得到照应;三,到达目的地后,要及时将自己的行踪告知父母,免得父母挂念;四,在外面要守规矩,行为合乎礼法规范,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不要有让父母丢脸的言行,要以自己的言行为父母争光。第四,父母去世后,要按礼节安葬并祭祀他们,最主要的就是要求子女为去世的父母守孝三年。因为,每个人幼年时期都曾在父母的怀中被抱养了三年,所以作为回报,在父母去世后,子女应该在父母墓前为父母守孝三年。总之,孔子为“孝”确立了必须遵循的原则,行孝必须合乎礼法,必须心存敬爱,必须和颜悦色,必须不让父母操心,还要以自己的孝行为社会做出表率。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学,而孝则是实行“仁”的根本。孔子认为,人一旦确立了孝心,便能时时处处以亲子之爱处理血缘家庭关系,践履孝道,使家庭秩序在情感的组织下变得井井有条,使父子兄弟在情感的关联中变得融融乐乐。人一旦怀抱着孝心走向广大的社会,便能时时处处以“爱人”之心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对此,孔子的弟子有若曾做过精辟的阐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正是靠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的温温脉脉的情感,以及人们对礼仪规范的依恋、渴求和尊重,才能使人类社会从个体家庭到宗族到大小宗国,从父子、夫妇、兄弟到君臣,都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

孔子关于孝的思想对中华文明总体走向的影响是绵绵流长的。崇尚孝道,以孝为荣,以孝治天下,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的价值观。更为重要的是,儒家孝道作为一种道德价值体系已经在中国社会家喻户晓,孝已经成为华人家庭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和最集中的表现;它不仅成为中华民族虽历经劫难仍薪传不息的道德传统,而且内化为一种民族精神。

二、为国事君“忠”为本

众所周知,儒家赋予君子的社会使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说“孝”是“修身、齐家”之根本;那么,“忠”则是“治国、平天下”者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在家事父、兄,在外事君、国。这是古代人两种最主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孔子认为,君子在是“孝子”的同时,还必须是一名“忠臣”。

要求人们对君国尽忠,这也是时展的必然产物。从夏朝开始,中国就建立了统一的君主制国家。君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君主拥有无上的权力和至尊的地位。随着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不断地发展变革,春秋战国之际,许多奴隶主贵族占有奴隶所创造的财富而富比王侯,并由此而生了政治野心,而一些新兴的地主贵族也要求得到相应的政治地位。于是,诸侯争霸、大夫篡位的现象层出不穷。各诸侯和大夫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纷纷养士招贤,许多与其没有血关系的人进入统治集团,这突破了传统的宗族关系的政治体制。为了适应社会的新形势,在统治者内部便产生了“忠”这种政治道德准则的需求,君臣关系便从宗族关系中独立来了,也即“ 忠”从“ 孝”中独立出来了。

关于君臣关系,《论语》对此有如下记载:鲁定公问孔子:“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在孔子心目中的“忠”,具有襟怀坦诚推诚待人和恪尽职守等多重内涵。首先,作为臣下必须尊重君主,严格遵循君臣之间的各种礼仪规定,态度上恭恭敬敬;其次,对待君主的吩咐和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尽职尽责,即使被授予的职务和工作不合乎自己的愿望,一旦接受了任命,也要尽心尽力做好,哪怕为此而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忠”与“孝”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种辩证的统一:“孝”是事亲之道,“忠”是事君之道;“孝”道的进一步扩展就是“忠”,忠君爱国、成就勋业、扬名立万,又是最大的“孝”。历来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这就说明其实“孝”和“忠”是很难分开的。

孔子关于“忠”的思想,需要特别指出的还有以下几点:第一,孔子认为“忠”是人际交往中人人必须普遍信守的原则,不仅是臣下对君主要忠,那种将孔子关于“忠”的思想仅仅理解为“忠君”的想法是不全面的。第二,孔子主张臣下忠君也是有无条件的。作为君主要想让臣下忠于自己至少必须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必须实行“仁政”;其次,必须严格按礼仪的规定使用臣下。否则,臣下也没有必要衷心服侍君主,这样孔子就将单方面的君臣关系转化为互为条件的君臣关系。第三,孔子主张的人臣之“忠”,并不仅仅是对君主个人百依百顺、绝对服从。相反,当君主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臣下要敢于当面提出批评,纠正君主的错误。无条件地盲目服从君主的旨意,那算不上是真正的忠臣。第四,孔子生活的时代,在上层贵族看来“家”与“国”是很难绝然分开的,君主就是国家的代表。因此,当时忠君和爱国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孔子伦理学说中的“忠”还具有民众与国家同存亡共荣辱的政治意义。春秋后期,随着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的国家观念也逐步强化,“忠”渐渐被赋予“爱国”的意义。

在孔子的思想中,“忠”与“孝”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种辩证的统一。“孝”是事亲之道,“忠”是事君之道;“孝”道的进一步扩展就是“忠”,忠君爱国、成就勋业,又是最大的“孝”。在孔子看来,“孝”和“忠”在人格修养中是辩证统一的,是君子必须具备的道德修养。

三、与人交往贵诚信

人是一种群居性的社会动物,正常情况下人是不可能离群索居而孤立生存的。与此同时,人还是一种情感动物,有一种本能的情感沟通的需求,可以说情感交流是人的天性。人类情感世界的构成元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亲情、爱情和友情。毫无疑问,友情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情感需求之一。因此,人生在世必须广交朋友。有了朋友,人生之路将会更宽广;有了朋友,人的内心世界将会更加丰富多彩。由此可见,朋友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是人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人所谓的“交往是一种生产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毫无疑问,与人交往是人类一种与生俱来的社会能力,也可以说是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之一。 与此相反,一个不善于与人正常交往的人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的。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与人交往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讲究“诚信”。孔子认为,守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一个准则。因此,孔子将对朋友守诚信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之一。一次,他曾对自己的学生们说,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与此相反,孔子认为一个不讲究诚信的人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的。对此,孔子明确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也正是因此,“信”作为为人处世的一种基本道德规范与仁、义、礼、智一起被列入了儒家所谓的“五常”,也就是人们应该具备的五种最基本的社会道德。因此,提倡做人要守诚信,也是孔子教授学生的主要课程之一,孔子经常教育自己的学生为人处世要“谨慎而守信用”、要“敬业而诚信”。受孔子影响,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他每天都要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得体。对此,《论语》有如下记载: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关于孔子“与人交往贵诚信”的思想,需要特别指出的还有如下两点:

第一,孔子认为,守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不仅是一种交友之道,也是“仁政”建设的一种基本准则。他曾多次强调,为政者必须讲信用。如果为官者不讲信用,便难以取得百姓的信任:“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相反,统治者只要讲信用,国家就不难治理;只要统治者守信用,老百姓就不会不尽心事国。对此,他曾说过:“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因此,孔子认为为政治国的基本要求就是诚信为政:“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甚至对他的学生们说,一个国家可以暂时缺粮,也可以暂时少兵;但是,一个国家不可一时一事不讲信用。第二,孔子不赞成无原则地守信用,如果只知道重然诺而不知分辨是非善恶,有言必信,有行必果,就往往会犯错误。所以,孔子认为,守信的前提是承诺合于道义,如发现说过的话不合于道义,即使不履行也是可以的,不必拘泥。

孔子有关“贵诚信”的思想对中国人的人格修养和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受孔子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般不轻易地向别人承诺;一旦承诺,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兑现。中国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能力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信守承诺。因此可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信守诚信的民族,是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民族。

四、见利思义

孔子认为,作为一名以天下为己任的君子必须能正确处理“利”与“义”的关系,这也是君子必须具备的道德修养。孔子这里所谓的“利”就是指“物质利益”;所谓“义”就是“合理”,也就是合乎情理――合乎法律和公共道德规范。一句话,孔子所谓的义利关系就是指“个人利益与法律和社会公共道德规范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人生在世,首先必须满足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这是维持人的生命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的需要,否则人类就无法生存,也就谈不上社会生活。因此,孔子认为一定物质财富是保证人类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

也正是因此,在管理国家方面,孔子提出了“先富后教”的理论;孔子认为,在管理一个国家时,首先应该先让百姓过上富裕的物质生活,然后才能对百姓进行教育。所以,尽管孔子很少言利;但是,孔子并不反对人们追求富贵。他说,人们总是希望富贵而厌恶贫穷,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他曾对人表示:“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所以,孔子本人也向自己的学生收取一定数量的学费,并以此谋生。不仅如此,孔子的许多学生也是终生靠薪水维生的,其中与孔子感情最深的子贡就是当时有名的大商人。孔子甚至认为,如果国家治理有方,社会安定地向富庶方向发展,作为士入仕求职的机会很多,如果仍处在贫贱的困境,那只能说个人在修养水平、能力与努力程度上有所欠缺,那只能以此为耻了。由此可见,孔子认为,人生在世追求富贵是一种正常的生命和生活需要;相反,在正常社会状态下不能以个人的能力致富并处于贫贱状态,那才是一名士人的耻辱。有人认为孔子于利是不屑一顾的,在其头脑中是不存在经济利益这一概念的 ,其实这是对孔子义利观的误解。

但是,由于“君子”是社会的道德楷模,他们肩负着为未来社会发展导航的历史使命。所以,孔子对“君子”和一般常人的要求自然不同。孔子认为,作为社会一般的“小人”,他们活着的目的仅仅是为自己。所以,他们的生命和生活的目的就是为追逐物质利益,只要对自己有利,他们可以不计后果,甚至可以不择手段。但是,“君子”则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君子”的生命价值主要是其社会价值,而不是他们本身的生存。可以说,“君子”生命的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而其生存价值则是第二位的;对于一名君子而言,其本人的生命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如果有必要,为社会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甚至是牺牲个人生命也应该在所不惜。因此,尽管就生命的生物学意义来说,“君子”的生存与“小人”完全相同,同样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但是,“君子”的社会活动还是不应该以追求物质利益为第一位,而应该以遵守和实现社会道义为第一位,这也正是“君子”和“小人”道德修养最根本的区别所在。

所以,孔子认为,“君子”在自己的社会活动中处理“义”和“利”的问题时,必须遵守的原则是:

第一,“君子”当然可以追求物质利益;但是,他必须做到“见利思义”。也就是说,每当面临物质利益时,君子首先必须考虑自己在获得利益时是否合乎社会道义,不合乎社会道义的物质利益就是白给,君子也不能要。第二,力倡以义致利,反对不义而富、不义而贵。孔子曾对自己的学生们说,如果是以不合理的方法取得富贵,当它是天空中的浮云一样,他根本看不上眼。“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三,义利兼顾,利服从义。当利益的获得合乎社会道义时,君子当然不会拒绝物质利益,用中国一句通俗的话讲,这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反之,当义与利发生矛盾时,君子自然应舍利取义,这叫君子不取不义之财。“礼以成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 第四,要甘于“安贫乐道”。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如果严格遵守社会道义,将会失去许多在物质方面获利的机会,将会使人陷入贫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孔子主张君子应该严格遵守社会道义,哪怕是暂时处于贫穷状态也不为所动,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安贫乐道”。孔子本来是一个很讲究生活品味的人,他曾说自己“食不厌精”,也就是说,饭菜做的越精越好。但是,如果为了追求真理,哪怕是青菜和很粗糙的饭,那也会乐趣在其中。他赞扬自己那位生活简陋却特别好学的弟子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的义利观,引导人们确立高洁道德、弘扬道义的精神对于人摒弃自身庸劣、卑污的生活形态具有的“春风化雨”之功。中国古代社会义利关系的历史实践表明,孔子以义制利的道德价值观,对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的铸成、个人人格的完善和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都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孔子认为,义利之辩,必须以义为上,这对于强调整体利益优先,育成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气节有重要作用。在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中,就是个人的利益必须服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利益;个人的生活应该融入民族、国家的命运之中。以义为先,以义为上的义利关系准则,还是中华民族追求、创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思想指南与精神保障。孔子义利观的精神对提高民族道德素质、培养民族精神,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义利观,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都具有独特的精神化育价值。

上一篇驾驶培训

下一篇检讨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