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小故事范例

孔子的小故事

孔子的小故事范文1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促进学生不断思考、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更多的教学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

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教学质量

自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孔子时期就对“启发”有所研究,《论语•述而》中表述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则言“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他认为教师应该懂得启发学生进行教学传授,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认知结构以及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等各方面结合,实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会举一反三以及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以下将对启发式教学实施进行具体分析,以实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用恰当的形象比喻启发学生思维

教师学会利用简单、好理解的故事引入,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故事往往能够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展现出来,无疑不是学生的学习享受过程。例如,在学习鲁迅的《故乡》这篇课文时,文章描述的社会背景、社会现状等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又如,李白的《送友人》创作的背后也有一段亲密友谊的佳话,让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另外,对于那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诗歌、散文等作品都可以直接转换成故事展示给学生。比如,叙事诗歌直接转化为小故事、长篇小说压缩成小故事等,不断启发学生创作型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二、用恰当的比较启发学生思维

比较可以是同一文章中不同人物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人物不同时期的形象比较。例如,在《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与“智叟”,在名字上、行为上、观点上的鲜明对比,集中地表达了“智叟不智,愚公不愚”的思想。又如,在鲁迅的《故乡》中,少年闰土和成年闰土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笔下少年时期的闰土无忧无虑、活泼开朗、聪明伶俐,而成年后的闰土形容憔悴、神情呆滞、言语拘谨,运用这些对比的写法意在表明作者想抨击的社会现状。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思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优化教学质量,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郑重 冉武光 单位:重庆市酉阳第三中学校 重庆市酉阳县桃花源中学

孔子的小故事范文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孔子对启发式教学的阐述。在这句话里,孔子清楚干脆地指出了“启发式教学”的实质,也就是举一反三和启发。启发,关键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举一反三,实际上仍然是强调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师都绝不能用灌输代替学生自身的思考。后人是在孔子的基础上不断地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最终概括了“启发式教学”的观点。现阶段启发式教学方法包括体育教学在内的各学科教学活动中均得到了普遍推行,启发式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几项作用:

1.使教学活动具有互动性,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为了回答教师设计的问题,一般会提出各种不同角度的办法、路径,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形成;

3.坚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肯定会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注意的是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的答案是学生自己得出的,不是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创造性思维是指新颖的、有价值的思维过程。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处于“教师灌输,学生必须自愿接受”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动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学生的思维主要是记忆显性思维,非常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更新教学理念,是当前每一个体育教师面临的不可逃避的历史课题。我们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开发运用本土体育,丰富课程内容,弘扬传统文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学校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应该得到充实,我们的体育课堂引进本土体育能使学生更了解民族以及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使学生从小树立民族自豪感,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家乡。在我国地方传统体育中,既有表演性、娱乐性又能强身健体的项目颇多,并且这些项目还有着简单易学的特征,非常符合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三、积极尝试、推行快乐体育教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学习愿望。缺失掉这种力量,教育过程中的任何技巧和措施都没有任何效果。为了我们的体育教学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情景设置。为了达到设计的教学目的,创设、再现情景,教师可把课堂内容变成小故事,通过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再现故事情节。或者设计成一个或几个小游戏,体现了兴趣激发的理念,教学效果实现事半功倍,同时培养了学生团体协作的能力。

2.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能使得教学内容比较方便、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就被大大提高。例如,广播体操的教学,讲解完一节之后,紧接着安排视频播放,让学生生动地从多角度学习广播体操。那整齐的队伍,标准的动作,优美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认同感和主动性。

四、总结

孔子的小故事范文3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语言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它不仅可以作为思维交际的载体,而且可以传承文化及社会价值观。语文教学中,教师需深刻把握教材,找准德育参透的切入点,并结合教学及日常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去感知、分析、思考、自省,接受道德品格及人文素养的教育,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我国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每位语文教师要思考和践行的问题。语文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学两者承担着读书育人的职责,二者相互融合,不可分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独具优势,需要教师认真思考二者的关系并在教学中体现德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内容,包含了古今中外名篇佳作,是人类智慧的凝聚和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设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中完成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教育。本文就此进行探究,以期对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有所增益。

一、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家国情怀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融入了爱国思想的课文不少,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课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是镶嵌在我国南海中的一串明珠,文中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西沙群岛美丽的风景、丰饶的物产。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全文的同时,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西沙群岛的风光片,帮助学生从人文历史、美丽风光和物产丰美等方面立体、综合地了解西沙群岛。同时,教师可播放历史片及时事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南海及西沙群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树立祖国领土不容侵犯的爱国情怀。

二、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明礼守信品格教育

诚实守信、谦虚明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很大一部分关于尊师明礼、诚实守信教育的课文,这些文章往往图文并茂,故事精简扼要,在每个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有着良好教育意义的事例和主人公。如,《我不能失信》通过讲述幼年宋庆龄对同学信守承诺的故事,教育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应当培养自己信守诺言的品格,《孔子拜师》通过孔子自感学识浅薄外出拜师的故事,为我们描绘出孔子谦虚好学、尊师明礼的品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故事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等等内容,设置一些简单而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揣摩和领会课文中人物的一言一行,受到生动的德育教育。

三、紧密结合教材通过细节展开乡情亲情教育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每个孩子都渴望在生活中能够得到父母的爱、家人的爱、老师和同学的爱。如,《妈妈的账单》,借助一个小故事,帮助学生感悟到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父母对自己的爱,帮助学生感悟到亲情的美好以及天下父母心的深刻涵义,促使这种亲情教育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情操。再如,教师可借助《九月九忆山东兄弟》、《他是我的朋友》等课文,帮助学生体会思乡之情、朋友之情。通过感悟人世间这些美好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爱,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并从关爱他人中实现情感的升华。情境式教学因其对教学内容良好的再现,及良好的直观性、体验性,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发挥着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成为小学教学中师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可设置情境式教学,针对教学策划一些亲子活动,请家长到班级中参与亲子游戏活动,营造出温馨、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亲子活动中真切体验到与父母家人的亲情和与教师同学的友爱之情。

四、紧密结合教材对学生展开环保理念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文进行深度挖掘内在涵义,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德育教育,既能深化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又接受了必要的德育教育。如教师可结合《太阳》《月球之谜》等课文教学,拓展到人类所生活的地球,进而从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影响,揭示地球的唯一性和环保的紧迫性。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树立环保理念,提高环保意识。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而有代表性的教育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把握教材核心教学点,找到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借助语文教材内容中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深刻的道理、丰富而崇高的情感,引导学生认真领会和感悟教材主旨的同时,接受到德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人文素养,促使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卢英.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J].新课程•小学.2013,10(10):1431-1438,1036.

孔子的小故事范文4

1.1学生对历史认知具有片面性,抓不住本质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接触到与历史有关的知识。这种由影视作品、历史栏目等获取来的历史知识虽然方便快捷,但由于它经过了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往往具有片面性。它使学生容易被表面现象吸引,对历史真实的前因后果反而不感兴趣,影响学生历史知识结构的建立,误导学生判断。

1.2学生勤于背诵历史知识,缺乏深入理解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既要努力学习,也要通过思考把所学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然而,据调查,许多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仅仅为了考试过关,以致他们只是勤于背诵,对历史缺乏真正的理解。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

2.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很重要,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2.1做好情境导入,提高学生参与度

2.1.1运用故事导入

受自身成长规律和心理发展程度的影响,运用故事导入授课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初中历史老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寻找一些有意义的小故事进行课程导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老师设置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开篇《中华文明的起源》时,可以运用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进行导入,引发学生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兴趣,使学生自发地跟着老师的讲课寻找答案。

2.1.2运用诗词导入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是丰富的历史资源。它们反映着历史背景,是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可以根据所讲朝代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诗词进行课程导入,透过诗词去了解历史,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对历史产生认同感。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可以运用诗歌《示儿》进行导入,通过感悟一位父亲的爱国情怀,引发学生对该诗歌创作背景的好奇,从而使学生积极学习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知识点。

2.1.3运用歌谣导入

历史具有不可重现的学科特点,这使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不容易融入历史情境。歌谣生动活泼,反映着历史背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歌谣进行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可以通过大家齐唱《七子之歌•香港》、《七子之歌•澳门》进行导入,让学生边唱边感受两岸分离的不舍,从而引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铭记香港、澳门的回归。

2.2增强历史学科的直观性

2.2.1运用好教材插图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每一章都配有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插图,具有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图像联结,方便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记忆。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积极利用这些插图,使它们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2.2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普遍运用到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将声音、图片、影像资料等融为一体,具有直观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这一特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红军不怕远征难”这首音乐视频,让学生听、看,然后说出红军长征经历过的困难以及自身感悟,讨论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意义等,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3.尊重学生主体性,进行探究式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都获得了一定的积累,他们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历史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时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结语

孔子的小故事范文5

中国人民历来崇尚气节,注重情操。两千多年前,孔子就经常以“文,行,忠,信”教育学生。在《左传》中有“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临患不忘国,忠也”的句子。就是这个“忠”字情结,使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爱国志士、民族英雄。其中时间最早、影响最深远的当属战国时代的屈原。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他忧国忧民、矢志献身祖国。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地探索前进。陆游68岁在家乡躺着的时候,还在想着为国家保卫边疆。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近代虎门销烟、严惩列强的林则徐,勇歼敌舰、为国捐躯的邓世昌,呼唤着“少年强则国强”的梁启超,发出“振兴中华”第一声呐喊的孙中山。当代“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这些英雄志士无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后人,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后人,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光辉历史,我们是一个强大的令人骄傲的民族,在任何困难险阻前,我们绝不低头,我们也会用自己的行动捍卫它的尊严。同学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了解了许许多多革命烈士为了保卫家园而献身,他们深深感动了,在我播放视频,讲述一个个动人故事的时候,很多同学们都潸然泪下,他们在心底播下了爱国的种子。可见,把传统文化渗透到职校的德育工作中去,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何其重要。

二、从学习传统文化中提升学生的行为素养。

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古人一直崇尚“修”、“仁爱”、“礼仪”、“信”、“义”、“廉耻”、“自省”、“慎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内容,如果老师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让同学们了解其中的含义和内核,他们就自然而然地有了自己的基本生活准则,也能对他们遵守学校的日常规定和社会规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可谓事倍功半。经过一段时间的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学习,我发现我班有很多同学都能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反思,提高了自己的行为素养。大部分学生都能文明用语,相互谦让,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尊敬师长,主动问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等。

三、从传统中学习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孝”是中国社会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孝经》中,子曰:“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夫孝,德之本也”,“孝慈,则忠”。古人所讲的“百善孝为先”、“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对于尊敬师长,“曾子避席”、“程门立雪”是一些非常著名的故事。如果学生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师长都不尊敬,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爱人民、爱祖国呢?因此,我们必须以此来教育学生,在家庭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尊重每一位教师;在社会,要敬老爱幼,助人为乐。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我要求他们凡事和父母商量,多理解他们,多听取他们的意见。生活节俭,珍惜父母所给予的,在家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四、讲一些古人们刻苦学习的事例,来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成为“书圣”的故事,还有“凿壁借光”的匡衡、“负薪挂角”的朱买臣和李密、“悬梁刺股”的孙敬、“卧薪尝胆”的勾践、“闻鸡起舞”的祖逖、“程门立雪”的杨时等故事,表现了古人有一股为实现理想而甘愿吃苦的决心和恒心,这无疑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华。通过这些传统文化中一个个鲜活的成才的小故事讲解,让同学们明白了成功是要付出努力和艰辛的。在古时候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古人们都能克服一个个生活的困难最后取得成功,对于现在衣食无忧的同学们,寄予着父母们的期望,在老师们的关心下成长,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点困难有什么理由退缩呢?我所执教的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很多同学都认为努力学习和他们没有多大关系。于是我经常在德育课上通过讲传统让他们明白,学习优秀并且技能领先是职业学校学生的责任,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虽然同学们现在选择了职业学校,但是要知道无论将来在哪个岗位上,成功永远属于努力拼搏、永不言弃的人。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同学们的学习态度逐渐端正,有些同学还被评为校园之星,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

五、结语

孔子的小故事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

语文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受教学内容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教学没有太大意义,这主要是由于很多人把实践教学狭义的理解为理工科教学中的实验教学。而事实上,实践教学包含较为广泛的含义,除了实验教学外,其它学生参与的自主活动型的教学,都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今天的教学环境下,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教学活动的普遍要求,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语文教学中包含大量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更是对现在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语文实践教学的应用在逐渐增多,但是应用形式及应用内容多与传统的实践教学相同,在社会不断变化,创新需求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同样需要需要创新。

1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1.1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教育体制改革已然成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主题,社会大环境在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变,教学活动想要发展,想要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自然也必须要不断变化。教学体制改革,各个学科教学活动,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自然都需要不断的变化和调整,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阶段的基础学科,自然更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1.2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其存在的时间相对较长,可以说从孔子授学活动开始,就有了字词的教学,这些都是早期语文教学活动的雏形,而到了今天,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比其它学科教学更为成熟,但是如今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必须也要不断地发展变化才能适应这样的社会环境,而对于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教学活动的创新,不管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本政策要求,还是创新带动生产发展的实践情况,都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必然要不断创新和突破。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2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现状

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正是因为如此,今天的小学实践教学在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目前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现状主要体现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不断增多,但是其创新的内容仍然比较局限。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实现了认识到实践教学创新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很多活动中不断寻求实践教学的创新,不断常识创新,但是由于实践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教师在实践教学创新过程中多是浅尝辄止,只对个别教学内容适用实践教学的创新,而在具体的创新方式上,同样也是比较单一,一般简单的课堂讨论就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了,这远不能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

3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的策略

笔者认为,做好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创新工作,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3.1讲故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多生动灵活,与小学生的天真思想相吻合,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保留小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方式,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教学内容是一些童话故事或者其它类型的小故事,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通常可以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本文认为,针对这些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教学模式,以此来实现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创新。对于小学生而言,讲故事是比较熟悉的形式,可以说从小就是在大人的故事中度过的,所以在语文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一方面,由小学生讲故事,小学生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代入情感、表情,甚至一些简单的动作,这就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也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另一方面,对小学生而言,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个人的头脑会不断的进行思索,这样其思考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这也正是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目标所在。所以说,利用讲故事的教学模式,可以创新小学语文实践教学。3.2户外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户外教学模式也是小学语文创新实践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选择。今天我们提倡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走出课堂,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下自主、自由的学习,所以说,户外教学则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就是要通过一些实践形式,为学生创造不一样的学习环境,更新教学方式的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获得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决定了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可以采用户外教学的方式,比如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单纯的依靠教师的理论讲解,学生很难在写作中有话可说,如果采用户外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可以直接接触自然,接触生活,所以很多灵感自然而然的产生,写作的内容自然也就充实生动起来。此外,对于一些课文的学习,同样可以采用户外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参观一些纪念馆或者其它与课文有关的场所,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这比教师的讲授更生动更直接。所以说,户外教学模式也是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选择。除了以上提到的亮点创新方式外,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尝试其它实践模式,比如教师组织学生编排短剧,将一些教学内容表演出来,这样的方式同样是实践教学的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立明,张岩,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活动研究[J],教育导刊,2015(09).

孔子的小故事范文7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民阅读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国家适时提出了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力推传统文化大发展。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由思想家提炼出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并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结构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国民品性、伦理观念、思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

1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源远流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飞跃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华文化也开始走出国门,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认可。因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形成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有着深刻的意义。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室和国务院办公厅(两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实施国家古籍保护工程,完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定制度”以及“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等要求,对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体系和图书馆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开封市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

开封市图书馆是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长期以来,开封市图书馆以文化惠民为己任,以合理的馆设分区服务大众,功能完善,设施先进,满足广大读者的多元需求;以推广全民阅读为手段,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1加强古籍保护工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籍是公共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开封市古籍保护中心作为全市古籍普查保护工作的“领头人”,积极带领全市各古籍存藏单位开展古籍普查保护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开封市全市范围的古籍得到了普查登记,摸清了家底,不仅为今后的古籍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有力地配合了全国古籍的目录编纂工作。2017年11月,《开封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正式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发行,是开封市古籍普查工作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它的出版发行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揭示馆藏、反映古籍的基本信息,对开封市的古籍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2.2积极开展古籍展览交流,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自2011年起,开封市图书馆连续八年成功地举办了“开封市首届古籍珍品展”“开封市第二届古籍珍品展—东京梦华地方文献展”等系列古籍主题展览,系统全面地展示了开封市图书馆珍藏的古籍地方文献。与此同时,积极利用古籍参与“两宋论坛”。“两宋图书展”是“两宋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封市图书馆参展古籍文献和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参展的南宋文献交相辉映,成功地展示了两宋时期的历史风貌。

2.3加强地方文献工作

在传承开封本土文化方面,开封市图书馆多年来高度重视地方文献工作,于1998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地方文献书库,现存有大量清代古籍和民国时期的地方文献。例如:[雍正]《河南通志八十卷》、[乾隆]《续河南通志八十卷首四卷》等大量珍贵古籍地方文献,以及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在开封创刊出版的《河南官报》、光绪三十二(公元1906年)在开封创刊出版的《开封简报》等清末民国时期的珍贵地方文献。开封市图书馆利用这些资源在官方网站上开辟了“宋都文萃”“信息荟萃”和“开封地方特色库”“民国报纸缩微胶卷库”4个地方文献数字资源库,使之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

2.4扎实做好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基层

为了使更多的市民能够享受图书馆的公益服务,把先进的传统文化及时传播到社会各个角落,开封市图书馆积极拓展服务领域。2018年开封市图书馆新建基层服务点两个,截至目前,全市馆外服务点及分馆共计34个,24小时电子图书借阅机服务点9处。这些分馆和馆外服务站极大地促进了传统文化在基层的传播。大力开展流动图书服务,定期将开封市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开出馆门,驶上街头,走进社区、广场、乡村,为广大市民提供流动图书服务,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学习传统文化。与此同时,开封市图书馆不断深化流动图书服务,申请资金量身定做了崭新的24小时流动服务车并配置了现代化的自助借还设备,进一步改善了流动图书服务的服务环境,提高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效能。

3打造传统文化活动品牌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不断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开封市图书馆对全民阅读活动高度重视,打造了系列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品牌,有力地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3.1打造“孔子课堂”,推广经典国学文化

开封市图书馆在新馆专设国学馆,推广经典国学文化。推出“孔子课堂”活动,先后举办了《三字经》《向孔门弟子借智慧》《国学三问》等经典国学文化为专题的讲座,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国学经典为载体,采用诵读经典、讲述历史人物小故事等方式,向读者阐述经典中所承载的优秀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加深读者对经典的理解与记忆。始于经典,却非局限于经典,引导读者进行创新性地思考。同时,“孔子课堂”活动鼓励亲子共同参与,在国学的世界中引导家长学习良好的教育方法,和青少年共同学习进步。

3.2举办“开图讲坛”公益性讲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开图讲坛”是由开封市图书馆创办,为满足开封市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面向开封市民举办的长期性公益讲座。每期都经过图书馆精心策划与组织,邀请省内外各领域理论素养好、演讲口才佳,热心公益事业的专家、学者及名人前来讲座。通过讲座吸引公众参与文化交流与分享,学习知识,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讲座选题广泛,主要围绕开封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展开,将一些传统文化的精粹以讲座的方式带给市民读者。

3.3以传统节庆为依托,举办各类馆内外读者活动

开封市图书馆以传递节日内涵,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为目的,根据自身图书馆特色,相继打造了“桃符赠与读书人”春联义写、“欢乐闹元宵,开心猜灯谜”、“浓情端午,父爱同行”手工制作、“中秋节的聚会”绘本故事会、“国庆红色专题书展”等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与社会效应,在引导市民享受阅读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非凡的节日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

4利用新媒体宣传与推广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进程,互联网在人们的交际与生活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自媒体应运而生并飞速发展,微信公众平台成为公众宣传与发表观点的平台。开封市图书馆及时把握这一发展契机,开辟微信公众平台,通过线上信息推送,更及时、更新颖地向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与全面的信息。

4.1开办官方微信传统文化板块

“开图约书”栏目是开封市图书馆推出的一档定期向读者推荐经典好书的栏目,分为好书推荐与童书推荐两个板块,分别面向大众读者与青少年读者推荐主题经典书目。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开图约书”栏目会不定期向市民读者推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经典书单,例如“国学长廊”“宋代艺术”“同城共读·悦读经典”“传统节日我知道”等专题书单,引导读者们从书中品味传统文化内涵,在阅读中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宋都文萃”栏目正是依托于地方文献典籍馆得以展开,开封市图书馆在馆藏文献中精选出具有开封地方特色及以宋文化为主题的文章,进行编排,推送,定期向读者,让这些富含历史气息、城市文化底蕴的资源更加贴近市民的生活。

4.2不断丰富馆藏优秀传统文化数字资源

开封市图书馆高度重视数字阅读服务,不断完善数字图书馆建设。在开封市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我们将传统优秀文化作为馆藏数字资源的重要建设方向,以期利用馆藏数字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开封市图书馆申请到专项保护经费,对馆藏珍贵缩微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将馆藏珍贵的缩微胶卷资源实现完全数字化,保证这些珍贵文献资料的永久保存,同时也有利于广大读者更加方便快捷地查阅相关资料,使珍贵文献得以真正有效地利用起来,实现其宝贵价值。

5结语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拥有丰富文献资源的公共图书馆来讲责无旁贷。公共图书馆通过积极参与中华古籍保护工程、利用教育、培训、讲座、数字资源等多种形式,大力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共图书馆应该把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理念,以全民阅读推广为手段,把读者服务工作与其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能。

参考文献:

[1]朱芳芳.关于图书馆人才建设的几点断想[J].图书馆学刊,2005(2).

[2]赵东明.浅论21世纪图书馆青年馆员素质结构及评价体系[J].图书馆界,2003(3).

[3]周久凤.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新内涵[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1(6).

[4]吴格.近年来中国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的调查与回顾[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2(1).

孔子的小故事范文8

关键词:家训文化;诚信思想;高校诚信教育

家训文化是一个家庭及其成员在其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通过各种形式的家教或家训而流传的某些爱好或习惯。[1]家训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比如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爱国敬业等主要内容经过历史的洗礼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时代价值。家庭教育是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基础,所以,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教育具有启蒙作用。家庭诚信教育对高校进行诚信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其中优秀的诚信思想为高校诚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源泉,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为高校诚信教育提供了践行理念。在传统家训文化与高校诚信观教育的关系中,首先表现为家庭诚信教育对大学生诚信观培养的重要性;其次就两者的教育内容来看,传统家训文化为大学生提供“诚信为修身之本”的价值遵循和“诚信为处世之道”的处事原则。

一、家庭诚信教育对培育大学生诚信观的重要性

家庭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学习生活得最久的空间,所以,家庭教育相较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与持久性,因此家庭诚信教育对大学生诚信观的培育效果更为显著和持久。当前大部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较高,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在面对考试或者择业时有不诚信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有很多原因,究其根源跟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相较于社会和学校教育,父母教育更具有针对性,父母与子女的亲密关系,使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更加明显和持久。因此要想树立大学生诚信观,就要注重在家庭中从小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父母应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如古代曾子杀猪教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子女守信用,更具有说服力。万丈高楼平地起,家庭诚信教育打好大学生诚信意识基础,形成诚信意识,规范诚信行为,在进入学校后,学校教育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进一步教育,让诚信教育具有持续性。

二、传统家训文化中蕴含的诚信思想

传统家训文化蕴含的诚信教育思想旨在培养一个在生活中守时、守信和不欺人的人,高校诚信观教育是为了培养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做到讲诚信,小到平时言必行,行必果,大到考试不作弊。就家庭诚信观教育和高校诚信观教育培养目标来看,两者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因此,传统文化家训中的诚信观教育的内容是涵养大学诚信观的重要理论源泉。例如曾子杀猪教子,郭汲守信等典故中都可以在当今拿来用作高校诚信教育的教育资源。

1.为大学生提供“诚信为修身之本”的价值遵循

在中国古代的家训文化中,关于诚信一词有诸多表述如“诚”“信”,但是究其内涵都是信守诺言,不欺人不瞒人的意思。如《彭氏家训》中对诚信重要性的表述“人只一诚耳,少一不实,尽是一腔虚诈,怎得成人?”袁采在《袁氏世范》也教导家人子弟要笃敬和守信,“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处世近厚,处心诚实,所谓笃也。”[2]这两则家训都表达了在教育子女时一定要注意诚信,不管是交友、处事还是经商,都要言而有信。培育诚信人格是家训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目标一致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个健全的人格是包含德智体美劳的,而德是第一位,那么诚信也是修身之本,正如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果一个人不守信用,那么终将寸步难行。因此,深刻挖掘家训文化中的诚信教育,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让大学生吸收内化,成为修身之本的理论源泉。

2.为大学生提供“诚信为处世之道”的处事原则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仪的核心就是学会尊重他人,而尊重他人的首要一点就是诚心,有诚者才能交心。“与人相处首要之道就是虔诚。”在传统家训文化中,家长在教育子女择友时第一要义就是要诚实。“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损友也,大凡敦厚忠信,益友也。”这些家训文化都是在教导子女要交益友,远损友,并且诚信作为非常重要的择友标准,同时也教育子女要诚信待人。“勿欺以交朋友,……朋友信之,己不信而能得人之信,其谁与我?”总之,这些家训文化在待人、交友方面都强调了诚信美德,这些内容对于教育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以信待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为大学校园早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象牙塔,却是社会的缩影,所以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选择和难题,尤其是在利益面前,是否诚信便成为了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试金石。只有坚守诚信,保持初心才能走得更远,飞的更高。

三、传统家训诚信教育融入高校诚信育人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涵丰富,不但包括了认识世界的哲学思想,为人处世的人文精神还有修身养性的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3]优秀的家训文化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文化源泉。所以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一定充分挖掘家训文化中的诚信内容和教育方法,不断增强大学生诚信观培育的实效性。

1.深入挖掘传统家训文化中的诚信内涵,提升大学生诚信意识

高校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观培育时,要努力挖掘家训文化中的诚信内涵,运用其中典型的案例和名言警句进行学校教育,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传统家训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例如《工商切要》记载,进货时“赊须诚实,约议还期,切莫食言”。[4]这是一种诚信经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诚信意识和诚信经营尤为重要,不诚信者扰乱市场秩序,阻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高校学生终究会面向社会,不管是自主创业还是择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都应该诚信就业,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社会就业环境。“言必行,行必果”是一种契约精神,教导人们要坚守诺言,说到做到。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人们过上了快节奏的生活,习惯性地承诺随处可见,但是从中国古代起,就有抱柱之信的典故,教导人们不管外部环境怎样都要坚守自己的诺言。因此,在传统家训文化中的不管是商业诚信还是为人讲信用都是宝贵的思政诚信教育资源,都可以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因此,高校教师要充分挖掘和运用家训文化中的关于诚信的教育资源,使其成为培育大学生健全的诚信观的文化素材。

2.借鉴家庭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向发力

“为家长者,必以至诚待子,言不可妄发,行不可妄为。”这些家庭教育方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都强调在教育子女时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坚守道德价值底线,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因为,孩童在成长过程中习惯模仿身边的长者,尤其是模仿自己最亲密的父母,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只有家长做到良好榜样才能事半功倍。在家庭中,父母是子女行为模仿的榜样,在学校中,教师就是行为效仿的标杆。当今大部分高校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都能做到以身示范,但也不排除一小部分教师不能做到榜样。因此,要想家庭和学校同向发力,父母和教师都应该做好榜样,尤其是为人师表更应该以身正为范。所以高校教师提升自身修养,在诚信教育的教育过程中传播好诚信观知识,在校园中发挥好榜样作用,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要言而有信,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

四、运用传统家训文化,在实践中增强认同感

理论来自于实践并指导实践,诚信文化是先辈在长期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总结的文化精华,我们也理应在实践中加深对诚信文化的理解,在具体的生活实际中,践行诚信意识,做到讲诚信,说实话,办实事。高校应该开展与家训诚信文化相关的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一方面,可以开展以家训为主题的社团活动,组织学生搜集最美诚信家书家训、家书设计大赛,让学生用微电影的方式还原家训中古典诚信小故事,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对诚信文化的认同感,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走出校园,去当地家训文化纪念馆参观名人红色家训文化和优秀共产党员的诚信意识观,设身处地的感受家训文化。在社区宣讲名人诚信小故事,让诚信观教育走出课堂,让学生既是接受诚信观教育的受教育者又是传播诚信意识的教育者,使普通大众了解中华传统家训文化中的诚信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调查问卷,了解当地的诚信意识程度和对古代诚信文化的了解程度,让大学生在实际调研中了解现状,分析现状,共同献计献策解决现状,加深对自身和他人的诚信意识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讲诚信的好风尚。

【参考文献】

[1]吴默闻.中华优良传统家风与新时代立德树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1):66-70.

[2]李毅弘,戴歆馨.新时代“好家风”论述:内涵、价值与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6):4-9.

[3]栾淳钰.以传统家风“育新人”的时代呼唤[J].中国教育学刊,2019(08):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