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百科知识范例6篇

小学生百科知识

小学生百科知识范文1

编纂理念的创新——贴近儿童.把握过渡.快乐阅读

《上学就看》是针对学龄初期儿童编纂的彩图版儿童百科全书。在编纂此书之初,编辑做了大量调研工作,认真研究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从学前的自由式、兴趣式认知向学校的正规化、学科化的认知过渡。让孩子顺利完成这个过渡并迅速适应现代学校的学科教育要求,同时又能保持和进一步发展孩子求知的强烈兴趣,是所有学校、家长和学生都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就想编这样一套书,当孩子读了这套书后,会对学校的课堂教学更感兴趣,能更积极地向老师提问,也勇于回答老师的提问,孩子和父母的交流会更多。这样孩子能顺利地跨过学校的门槛,同时也能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打好人生初学的基础。这也就是我们为此书所确立的编纂理念。

内容设计的创新——中国特色,人文精神,儿童本位

《上学就看》是一套原创的图书,与引进版突出的区别就在于它跳动着一颗“中国心”。为了让这套书贴近中国儿童,在框架总体设计上,我们把中国内容作为重点,以中国人的观点、视角解读和传递知识。《中国家园》是一个分册,收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主题,从地理、历史,建筑到民族风情、传统文化,再到今日中国,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中国的相关知识,传达了爱家爱国的情怀。书中将“中国心”渗透到各相关部分内容的编排中。把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相互揉合也是本书内容上的一个创新点。品德培育、情感熏陶、习惯养成比学习知识更重要,一部好的童书应注重对儿童心灵和情感的启蒙。我们在设计知识主题的时候,把对人格的塑造、对儿童品德的培养渗透到相关的知识内容中。在内容的选取上我们注重培养儿童爱护自然、保护地球的环保意识,每个知识主题和知识点,每幅漫画和每个互动,环保理念都融入其中。

儿童是这套书的主角,“童年生活”“儿童的权利”“学校”“家庭”等主题页是特为他们设计的。通过图片、文字和好玩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温馨的家庭生活和有组织的学校生活,用儿童画表现他们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告诉他们儿童所拥有的权利和要承担的义务,以及自我保护、安全常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意在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儿童本位的创新设计。

知识表现形式的创新——图解知识.多种功能,启发探索

对于知识表述,《上学就看》不是一般科普图书的平铺直述,也不是传统百科全书的条目形式,而采用了跨页面知识主题的形式,以主题表述知识。利用页面的灵活性,在主题内容的展开上,适应儿童的思维特点,把知识打散,将相关内容组合在一起,实现由点到面、由分散到集中的知识展示,以此来激发儿童的丰富想象力,有效地传递科普信息。

开篇见图,给小读者的第一印象直观形象,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书里有很多他们不知道、没见过的知识,熟悉的是彩色的图,直观生动的画面。这些图画的功能是传递知识信息,它本身要具有美感和故事,是直接的、新鲜的、刺激的。读图,丰富其想象力,吸引其阅读文字和知识;读字,吸收知识内容,增加理解和创造力。从编辑角度讲,儿童百科的编辑制作不是更容易,而是更难。一般百科全书有两三种字体,多的四五种字体,《上学就看》包括中文、汉语拼音、英语有18种字体,一般百科全书的图有三四种——照片、线条图、地图等,《上学就看》的图有照片、手绘写实图、剖面图、手绘地图等十多种。把这么多的图片和文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还要兼顾到知识的递进、画面的变化,确实需要编辑的创新思维和业务功力。

设计制作的创新——情景设计,画面丰富,注重细节

精美的画面、艺术的熏陶,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读书是一种习惯,如何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养成习惯,让他们在读书中感到快乐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上学就看》为此煞费苦心。在图文设计中追求情景化设计,在场景中认知。图的变化很多,小读者翻阅时,丰富的画面是有韵律和节奏的,不会产生视觉疲劳。图不仅猛一看要好看,还要有意思,还要耐看、吸引人,给小读者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在版面设计时我们以游戏、情景和引导、启发为主,避免说教。《上学就看》书名的创新,更是抓住了儿童认知过渡阶段的特点。“上学就看”,朗朗上口,具有号召性、趣味性,还有启发作用。家长、老师,尤其是孩子们会体会到,这个“就”字的含义很多,说明应该立刻、马上去看,表现了一种必须、必然性。书名不仅明确了读者对象,而且具有品牌效应,受到小读者的喜爱。

编辑流程的创新——编辑主导,美编协同,专家把关

通常以文字为主的图书在编纂过程中,文字作者撰稿、编辑文字加工、美编配图各是一个完整的工作阶段,但这种编辑流程已不适应编纂以图为主的儿童图书。《上学就看》打破了一般图书编辑组稿、作者写稿、继而审稿、排版制作的编辑流程,在实践中形成了以编辑为主导、小读者为依托、美编协同制作、专家写稿和把关的编辑流程。编辑工作贯穿始终,先要设定框架和知识主题,和作者确定知识内容,然后根据作者文稿与美编一起设计表现形式,并提供配图,对初步设计好的样张提出修改意见,在样张上改写或重新编写知识点和知识内容。为了编好这套儿童百科,我们首先搞市场调查,摸清行情;继而召开科学、文学、教育等各界专家的座谈会,从内容和形式上探讨编纂理念;为了搞清楚相应年龄段儿童的兴趣点,我们在做好一部分样张后,与北京小学建立合作关系,搞问卷调查,让二、三年级的小学生对我们的样张评头品足,分别打分;在编辑过程中,我们还与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的美术老师和学生建立联系,全程与小读者零距离编书。

儿童百科也是百科,百科就要具有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知识的解读要浅显,但决不意味着降低要求。为此我们请专家当作者,作者中有大学教师、医生、画家、记者、科研工作者。另外,这套书审稿者都请专业人员来做,审稿者中有原中戏的院长徐晓钟、动物所所长王祖望、科考专家位梦华、环保专家郭耕等。由专家组成编委会,全程介入,全程指导。小读者的参与、图文作者和编辑的激情创作、专家的严格把关,使这套书既有创新,又保证了高质量。

小学生百科知识范文2

很多人都喜欢吃八宝粥,因为里面的多种米混在一起美味健康。广博的非语言知识在交替传译中十分重要。广博的非语言知识其实就是百科知识。百科知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交替传译中译员可能会跟不同的人打交道,遇到各种类型的翻译。因此,只有通过平时的积累并做个百科全书的似的人物才能胜任翻译。译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翻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的时候,当时考了百科知识。备考过程中,感觉一头雾水,这看看,那看看,什么英美概况,英美文学,语言学,西方文化还有中国文化等等。当时越看觉得脑袋越大,因为觉得百科的范围实在是太大了。记得考百科的时候,考了塔什干、上合组织、《人性的弱点》、指事、会意、岁寒三友、QE、达摩克利斯之剑、且介、防空识别区、软着陆、顶层规划、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语言、言语、四分法、佛教四大名山、“天花板”现象、小产权房、去行政化、影子银行、摩根大通、泛太平洋和亚细安。看到题目考生也是醉了。那时候非常不理解,为什么翻译要考百科知识呢,而且还150分?同样,在研究生复试的时候,我的自我介绍中提到了辽沈纪念馆。然后,老师打断了我,让我介绍辽沈纪念馆的情况,当时蒙了,因为自己对辽沈纪念馆的常识不是很了解,只是走马观花去过辽沈纪念馆而已。当时,感觉完了,又是百科知识的变相考察。当时还是有点疑惑,怎么还有百科呢。当时自己还没意识到百科的重要性。直到研一上学期,我们小组三人通过练习交替传译时,我才真正意识到了非语言知识在交替传译中的重要性。记得当时我们练习的内容是有关货币升值贬值和汇率关系的。当时听了几句,我就已经卡住了。再往下,就进行不下去了。我当时问小伙伴这个材料讲为什么我完全不懂。小伙伴说这是汇率和货币关系的。我说我高中学理科的,这个没学过,没接触过。于是小伙伴就给细细地讲了汇率和货币的有关知识,然后给我重新读了原文,我就感觉好多了。那时候,觉得百科原来真的很重要啊。同样还是做小组交替传译练习。当时,那段文字不是很简单,但是我翻译出来的内容却是很正确的。小伙伴说你这个翻译的挺好的,我当时说因为我高中学理的,当时挺爱学生物的,而当时练习的内容就是白细胞抵抗细菌的。在大一期末的时候,口译课要考交传,每个同学要一个一个上去过筛子。当时心砰砰跳,担心听不懂卡在那里。到我的时候老师开始读了。但是,没有我想的那么难,因为老师读的那段内容是有关石器时代人们使用工具的,由于有了一点常识历史知识,所以听到一点信息就能顺下来了。所以说百科真的很重要。经过了研一上学期的学习,我从研究生初试、复试时对考查百科知识的疑惑中走出来,我意识到了百科知识的重要性。不亲身去体验,有些东西我们永远体会不到。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交传译员,没有广博的非语言知识根本就无法胜任。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口译笔记法在交替传译中也十分重要。笔记法是交传译员必须掌握的一个方法。因为,做交替传译时,讲话人有可能要讲很长一段内容,如果单凭脑子记忆是不行的。练习笔记首先要形成符号系统。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在别人的口中不一定会出现多少个版本。老师在讲笔记的时候告诉我们,笔记符号要个性化,一个人一个样。正如小品中说的一样,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才知道。当时,我买了一本吴忠明的口译笔记法,开始练习笔记,但是发现笔记符号并不是简单的。平时练习的时候,总是照着文章记笔记,可是实际听的时候,发现笔记符号不会用。第二个问题就是看着笔记符号回忆不出内容。第三个是对于没有建立在自己脑中的新词就不知怎么记笔记了。好不容易形成了些符号,于是进行简单的交替传译练习,但是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对笔记的依赖太强了。在做练习的时候,我就是用笔去记,结果发现自己都不知道记什么了,更不用说翻译出来了。后来,老师说要七分靠脑记,三分靠笔记。这就是说,笔记和脑记要有一个平衡点,找到这个点,杠杠才能平衡。从这一点来看,笔记似乎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你运用好了笔记,它会有助于你的翻译,为脑记减轻负担;但是过度依赖它,反而会赔了夫人又折兵。看看身边小伙伴的笔记,笔记很简单,翻译的时候也很流畅。而自己现在笔记的练习还是不够,路漫漫其修远兮。正如老师课上举的卖油翁的例子,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本文结合自己的一点体会,浅谈了广博的非语言知识与口译笔记法在交替传译中的重要性。一名合格的交替译员,必须具备这两种素质。拥有这两个素质,相信译员在交替传译中会表现得很出色。(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何其莘, 仲伟合, 许钧.(2012). 交替传译[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梅德明.(2010). 英语口译实务三级[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3]雷天放, 陈菁.(2006). 口译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林郁如, 雷天放.(2007). 口译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小学生百科知识范文3

关键词:数学课程 其他学科 整合激趣 学习奇效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不应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应融入各学科组成的大知识之中,所以要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要让学生善于应用数学、会学数学和喜欢数学。”我们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不仅要从现实生活题材中引入数学,而且要注重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可以从这些学科中找到应用数学的广阔途径,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

一、在数学课中感受音乐的优美

在教学“美妙的杯琴”时,我首先让大家欣赏一段敲“杯琴”而成的音乐,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接着说,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制作如此美妙的“杯琴”,怎么制作呢?大家纷纷发言,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利用杯子中水量的变化,制成不同的音高。然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杯琴”。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找到了各种不同的音高,并敲出了“一闪一闪亮晶晶”等优美的旋律。这节课做到了数学和音乐完美结合。另外,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经常设计一些和本节课内容相关联的课中操,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愉快地学习数学。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配上动听的轻音乐,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操作,放松心情,提高效果。这样和音乐结合的数学课堂愉快轻松,学生觉得很新鲜,很快乐,他们的学习情趣浓厚,

二、在数学课中体验运动的韵味

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进行数学练习,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数(100以内),制成卡片,拿在手上。我在操场上画3个圆圈(分别代表2、3、5的倍数),然后游戏开始:是几的倍数就站在几的圈里,6、 10、 15的倍数很为难,30的倍数就更为难了。突然,我发现有孩子站在交界线上,对我说:我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还有的说:我既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我直夸他们聪明。这样把体育和数学结合起来,放松了学生紧张的神经,在欢乐中收获的知识印象会很深刻。

三、在数学课中体会画面的美丽

在课堂上,我经常使用精彩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策略――“倒过来想”时,先给学生欣赏一段公路上的美景,然后倒过来放,行人、汽车、路牌都倒着走,精彩的画面很是吸引人。在教学的时候,学生受到启发,马上明白倒过来想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数学知识和画面就做到了完美结合。

四、在数学课中感受语言的优美

语文和数学是两个好朋友,语文是数学的基础。在课堂运用语文中的故事、诗歌等,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插入故事,激活兴趣。如在讲授“认识钟面”时,我讲了一个《勤快小狗和懒小猪》的故事。讲之前,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认真看仔细听,故事中有多少个正好几时,多少个大约几时?同学们的兴趣马上被激活,听故事的时候,特别认真。“早晨,小狗起床了,小猪躺在床上不肯起来,说:‘我再睡一会儿。’下午,小狗在做作业,小猪在玩,说:‘我再玩一会儿。’晚上,小狗睡觉了,小猪大哭说:‘我的作业还没做完呢!’”(故事中配有插图,图上有不同时间的钟面)故事刚讲完,同学们开始争先恐后地发言。他们把故事中的时间都找出来了,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喜欢小狗,不喜欢小猪,因为小猪太懒了,不珍惜时间等等。本节课巧妙运用故事,激活了兴趣,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数学知识。

2.插入诗句,体会神奇。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在孩子进入小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我让他们感受“1”的神奇魅力,“1”可以表示一个人,一支笔等单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一个班,一个学校等一个整体。有学生说,还可以表示一个世界!我感叹学生的想象力,于是,把握时机教给学生一首诗: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题秋江独钓图》),在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时,就让他们知道数学不是孤立存在的,数中有诗,诗中有数。在教学生认识自然数0~10后,我又教给学生一首古诗(郑板桥的《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芦花皆不见。”既加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又让他们感受数字的神奇,让学生体会到处处有数学。

3.插入成语,感受妙趣。成语是汉语文化的精粹之一。数学和成语有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就连到了一起,例如,在教“认识百分数”时,我让学生自己想想,我们所学的成语中有没有和百分数一致的,有同学考虑再三,想到了如下成语:平分秋色――百分之五十;百发百中――百分之百;九死一生――百分之十;十拿九稳――百分之九十;十全十美,万无一失也都是百分之百等等。这样的课堂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有时候,我也给学生猜一些有趣的谜语,在教完奇数偶数后,我出了几个谜语让学生猜:2、4、6、8、10――无独有偶;1、3、5、7、9――无奇不有。同学们觉得很有意思,充分感受到语数结合的无穷魅力。

五、在数学课中渗透英语

数学和英语看似没有可联系的地方,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还是可以发现他们有很多相通之处。

1.英语注释,加强知识记忆。有些常用量的字母表示和英文息息相关。在教“确定位置”时,在地图上约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并规定北用字母N表示,南用S表示,东用E表示,西用W表示。我在课上及时解释为什么用这几个字母表示:因为英语中的北、南、东、西这几个单词的首字母就是N、S、E、W。通过这样的介绍,同学们的记忆会很深刻。

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如:面积(square)用字母S来表示,周长(circle)用C来表示,体积(volume)用V来表示, 高(height)用h来表示。所有的一切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体积公式,并能进一步理解公式中各个字母的含义。

2.英语加入,增加趣味。在学习加减法时,我用上plus和minus两个单词表示加减法,学生觉得非常有意思,最后的得数也自然而然地用上了英文数字。他们发现,在数学中用上英文很有趣。再比如,学会统计后,我让学生任意说10个英语单词,然后统计一下不同字母出现的次数,这样既练习了统计知识又复习了单词,可谓一举两得。这样的数学课和英语结合,增加了趣味性。

只要我们认真研读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挑选内容,在课堂中,在作业中找准时机,与其他学科无痕对接,就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多方位的教育,为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清风阵阵。

六、在数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百科知识范文4

妈还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嘛

在“”的狂风暴雨中,已被历史认定的大阴谋家康生是一个专爱兴风作浪的人物。爸爸姜椿芳在白区做过地下工作,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长,被日寇逮捕过,在上海当过地下党文委书记,又对有所了解。他早就成了康生和“”的眼中钉,康生说:“姜椿芳貌似老实,内藏奸诈。”爸爸被定成“三反分子”、“走资派”,很快就进入“牛鬼蛇神”的队伍,并进了“牛棚”。“牛鬼蛇神”这四个字的创意本属于杜牧,他在为李贺的书作序时,有这样一句,可他哪里能想到一千多年后,竞有那么多的人戴上“牛鬼蛇神”的帽子。爸爸遭到非人的待遇,每天一睁眼便有随时被传唤和带出去批斗的可能,家中被抄了3次,几乎所有珍贵的东西都被抄走。爸爸没有办法改变失去的尊严和自由的命运。他心里明白,只要不承认强加在自己身上的罪名,便是对抗“”、对抗康生。他预感到自己的问题有升级的可能,一旦被捕,年迈的老母亲承受得了吗?妻子、儿女又会受到什么待遇呢?

有一天,爸爸获准回家取东西,满身疲惫地向家中走去,老远就看见我们的奶奶坐在门前的木椅上,不断向街上张望。离奶奶只有几步时,他的眼睛湿润了。奶奶看着儿子,一种含着悲楚的惊喜弥漫在布满皱纹的脸上,母子一起步人家门。爸爸面对奶奶,想好的话一时难以开口,他变着法儿地问奶奶:“妈!您相信儿子吗?”“妈还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嘛!”“您要相信儿子,没有做过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事,所以您什么也不要怕,儿子的问题总有弄清楚的一天。”这位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儿子做地下工作,当过中共满洲省委交通员的坚强母亲,望着儿子的双眼,有力地点了点头。

第6902号犯人

1969年1月,正是严冬,爸爸从中央编译局的“牛棚”被一辆囚车拉走,从此他与家人失去了一切联系。音信皆无,户口也被注销了。因妈妈没有工作,编译局每月给90元,成了全家的生活费。直到过了4年后,我们才得知他被关进了秦城监狱,在那里犯人没有姓名,可能看管人员也不知道他是谁,他成了6902号犯人。69是指1969年,02是说他是1969年第二个被抓进去的犯人。

囚室有五六平方米,有道铁门和一个木门,门上有镶有玻璃的圆洞,是监管员向室内监窥用的,墙角有个小厕所,离地不到一尺的地方放着一张木板床,监室的昏暗灯光晚上是不关的,睡觉的头要露在外,脸要冲着门,犯人不许在室内走动,只能面对着门坐在床上。每周只有一次放风,每次20分钟,放风地点是用砖墙围起来的放风圈,犯人一人一格单独放风,谁也看不到其他的人。

“”中秦城监狱变成了、、康生一伙残酷迫害革命干部的场所。公安部一名干部是监狱的设计者之一。他在“”中也被关在这里。监狱里大搞法西斯式审查。康生、“”一伙的谎言扭曲了看管人员的灵魂,他们把所有受审人员都看成十恶不赦的敌人。后来我们曾问过爸爸,在狱中您挨过打吗?现在想起来我们是多么幼稚,爸爸对我们说:“当然他们都很严厉了。”后来我们从监管人员那里得知:每次审讯几乎都被拳打脚踢,说这是让犯人清醒清醒。有时全天被罚站,直到晕倒。主审官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还向爸爸宣布:“你每天只能吃一顿饭。”不知怎的,听说只准吃一顿饭,爸爸脑子里下意识地想起了过去自己的战友,在当时那么恶劣的环境下仍然保持乐观的精神,于是自己也坚强了许多。

编百科全书的信念

支撑他要活着出去

爸爸在秦城监狱,在不写材料让他呆坐反省时,他脑子里经常翻腾着一个问题,为什么产生这场浩劫?他苦苦思索,认为主要是整个国家文化落后、人民知识贫乏、愚昧迷信,以致听任在造“神”以及“”之类的胡作非为。中国迫切的问题是要普及知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爸爸联想到18世纪法国的狄德罗等人,通过编写和发行百科全书,为法国大革命发挥了启蒙作用的经验。于是他在狱中下定决心,如果能重新获得自由,将倡议并投身于编撰一部集合古今中外知识大成的现代百科全书,帮助人们吸收、借鉴世界文化之精华,启迪觉悟,克服愚昧。这一理想伴随他度过了漫长而孤独的牢狱生涯。

爸爸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有病得不到医疗,只有苦苦地捱着,眼看病情越来越恶化,但只要有一点有利于活下去的机会,他绝不放过。每次很少的一点放风时间,尽管头晕腿沉,他还是尽力挪动到室外去,他大口呼吸着外面的空气,多看眼蓝天,多走上几步。他想自己的头脑也要保护,否则很难达到目的。他想试试自己的记忆力,试着在心里默诵:“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处,去迎接那雷声……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高尔基的《海燕》他太熟悉了,以前曾翻译过。为了保持记忆力,他回忆所认识的人,每天背上一首唐诗。为了防止丧失语言能力得上监狱孤独症,他常常自言自语,来回数数。他想如果有幸能够活着出去,一定要用这条捡来的生命,用整个余生来填补中国文化的这个空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告诫自己,一定要和死神抗争,一定要活着出去!

秦城监狱铁门紧锁,但无法锁住爸爸要编辑百科全书、为祖国文化事业贡献力量的耿耿丹心,几十年来积累于心中的古代类书和现代百科知识,开始酝酿发酵。虽然他没有一张纸、一支笔,但经过7年狱中的冥思苦想,反复琢磨未来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图景,从宏观布局到细部结构、从组织力量到程序步骤,由艨胧逐渐清晰,一个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腹案成熟了。

爸爸想着如果能活着出去,要联合志同道合的人一块干,还要向中央写报告建议。他又在心中数次写着建议的草稿,建议中一定要写上:

“要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中国全部历史、文化、古籍作出新的叙述和概括,使我国广大人民提高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水平。远离愚昧,大百科全书将是我国人民实现四个现代化不可少的工具,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项基本建设,是客观需要,是历史任务。”

1975年4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编译局当时的几位负责人王惠德、张仲实和军代表来到家中,对妈妈说:“姜椿芳同志已结束审查,明天就可以回家了,编译局派车去接,家属不用去接了。”我们翘首盼望的一天终于到来了。但是狱中的爸爸当时还没有得到这一消息。

第二天,4月19日,早上爸爸在狱中吃了早饭,一个监管人员奉命来到狱室,通知他马上到犯人管理处去一趟,通知他出狱。在那段时间里,爸爸被不断地更换牢房,他感到有新的情况。一天傍晚,一个警卫看看左右无人,对着窥视孔小声说道:“多注意身体,有出去的那一天!”在狱中他从未听到过这样亲切的话语,活着出去的梦想离他愈来愈近了。4月19日这一天爸爸真的可以活着出来了。他问管理处负责人员:“我被捕入狱后,我的党籍是否还存在,我出去后工作怎么安排?”那位负责人说:“你不是被逮捕,这是党审查你;你要补交党费、伙食费;你还是回编译局工作,保留你原级别。”

爸爸在管理处脱下了黑色的囚衣,换上了入狱时穿的蓝色中山装,因为心里太高兴了,恨不得马上飞出去。4月的阳光,已将冬日的严寒驱散,天是那样的蓝,他使劲地呼吸着过去7年里难以得到的自由空气。编译局派来的车接上他向城内开去。汽车开进丰盛胡同后,爸爸在车里远远地望见家门,家门口坐着倚门盼儿归的奶奶。爸爸在最孤独无助时也未流过眼泪。这时他控制不住了,眼里充满了泪水。

编译局几位负责人正等候着他。爸爸是个备受摧残的人,一个患有糖尿病、视力极度衰退的人,一个在狱中熬过近7个春秋的人。迈出牢门才几个小时,他不谈狱中遭受的磨难,不谈休养生息,而是向编译局几位负责人讲狱中的设想,是否可以用编译局现有的编译力量,配备一些有专业知识的编辑,编辑一部大型工具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填补我们国家没有百科全书的空白。爸爸对百科全书的期望何等殷切,对事业是何等执着。编译局的王惠德看到他那苍白浮肿的脸、步履迟缓的虚弱身体,说:“你先好好休息一下,别想得太多,你先参加《列宁全集》的校订工作,别的以后再说吧!”

为审批出版大百科全书尽心奔走

爸爸出狱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他一生有许多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朋友,他们见面时都相互紧紧拥抱,有的激动地只说一句话:“你可回来了。”一切尽在不言中。任何人没有听到他说一句狱中的情况,听到的是他要把余生献给一个事业,那就是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一面搜集阅读有关外国百科全书的资料,一面向熟悉、有可能对百科全书有兴趣的朋友,谈他狱中的设想。他买了一张公交月票,手里拎着黑色公文包,一个一个找,一天接一天挤在公交车上。他身体很差,眼睛又不好,个子不高,一天不小心头在上车时被车门碰破。由于过度的疲劳,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摔倒在马路牙子上。家里人知道,劝他是劝不住的,他出去家里人必须陪着。我们陪他去找专家、学者,陪他去书店、图书馆找资料。爸爸对我们说:“像圣马力诺这样很小的国家,也有百科全书,我们这个泱泱大国至今还是空白,外国友人送本国大百科全书给我们,我们回赠的是《新华字典》,从《新华字典》到大百科全书差着十万八千里呀!”

“”的,让爸爸兴奋得再也呆不住了,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份《关于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建议》诞生了。十年浩劫,百废待兴。邓小平重新主持工作以后,提出: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了一句空话。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科学精神得到提倡和扶持。爸爸预感到一个繁荣的盛世,一个科学文化的春天即将来临了。

爸爸又给中央宣传部、国家出版局送去了书面建议,这个建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情况和建议》上发表,立即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中国社科院院长胡乔木、出版局局长王匡找到爸爸,请他为出版局等单位起草关于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请示报告。爸爸到家后连夜改写,第二天一早就送到出版局。出版局也没有耽搁,马上请中科院、社科院会签,联名向中央提出。请示报告一到,出版局长边春光就签批了,拟请姜椿芳、朱语今、曾彦修为筹备人员,尽速筹备此事。

当请示报告送到中央常委那里,、李先念等老同志都画了圈,表示同意。更令人鼓舞的是邓小平同志不但仔细看了请示报告,还亲自批准了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并批准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负责此项工作。《中国大百科全书》草创阶段可以说一路绿灯。每前进一步,爸爸内心的兴奋都是难以描述的。

中国现代百科全书的奠基人

中共中央批准了关于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请示报告,盛世大业有了开端,但要把中央文件变成浩繁的皇皇巨著,爸爸和他的同事们要组建庞大的学者队伍,要做艰苦细致的编审工作,要走很不平坦的漫长的道路。首先要组织两支队伍:一支是学术撰稿队伍,一支是编辑出版队伍。前一支队伍,人员数以万计,称得上是一支高层次的知识大军,编百科全书就是把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文化艺术、体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的专家学者组织起来,为全书制定框架、选好条目、撰好释文、审读稿件。组织第二支队伍――编辑出版队伍也非易事。当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即批示,要尽快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配备干部,编百科全书需要高水平的学科编辑。

我们都知道,“”结束后,百废待兴,人才奇缺。除了从别的部门商调外,爸爸知道,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的群众中不乏才智之士,决心排除阻力、甘冒“招降纳叛”的风险,从中选拔人才。

著名编辑家、学者刘尊棋和周志成撰文说:《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姜椿芳耗尽心血搞起来的,同他一起从规划到定稿的人,有的是北大荒的“流浪者”、新疆的“农民”,有的是他从公安部门手里接过来的、还没有脱离劳改身份的人。只要有真才实学、属于冤假错案,均量才录用。后来他们在政治上得到,成了大百科的骨干力量。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

钱伟长“分子”的身份还未改正的时候,中国大百科全书即依其学术成就,聘请他任物理学和力学两个学科编委会副主任。季羡林在题为《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的文章中说:“大百科出版社成立时,我参加了许多与大百科没有直接关系的学术会议,在昆明、在成都、在重庆、在广州、在杭州、也在北京,内容颇复杂,宗教、历史、文学、语言都有。姜老每会必到,每到必发言,每发言必很长,不管会议的内容如何,他总是讲大百科,反复论证,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唯恐顽石不点头,他的眼睛不好,没法看发言提纲,他根本没有什么提纲,讲话的内容似乎已经照相制版,刻印在他的脑海中。”朱光潜先生曾对我们讲过:“姜椿芳这个人头脑清楚得令人吃惊。姜老就靠这惊人的大脑,把大百科讲得有条有理,头头是道,古今中外,人名地名,一一说得清清楚楚。他那种执着坚韧的精神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其他的人。我们仿佛看到了他那一颗为大百科拼搏的赤诚的心。我们在背后说,姜老是‘百科迷’,后来我们也迷了起来,大百科的工作顺利进行下去了。”

小学生百科知识范文5

近日,《小康》专访了国际中文版中方主编徐慰曾,年过八旬的徐老讲述了这套世界闻名的百科全书在中国的出版故事。不难看出,《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出版过程,同时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进程的缩影。

记者联系徐慰曾的时候,他正在葫芦岛渡假。得知《小康》要采访他的意愿之后,徐老次日就从葫芦岛赶回。在他的驻地――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座普通的楼房内,徐老打开了话匣子,往事如流水一般轻淌了出来。近30年来的岁月,从事一套书的出版,《不列颠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浓缩着他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在他身上,体现着老一辈出版人对事业的追求。在窗外蝉声的唱和中,徐老说起了《不列颠百科全书》在中国出版背后的故事。

邓小平当场批准中美开创性合作

徐慰曾是1978年起到当时刚成立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的,此时,他已经52岁,饱尝了命运中的横逆和灾难。他更无从知晓,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将从这里开始。

在出版社,他开始是临时工,1979年昭雪后,他被正式调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徐慰曾记得,1979年11月26日,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小平同志第一次接见了时任不列颠公司副总裁的吉布尼等人,当时中方陪同接见的有:国家出版局代局长陈翰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负责人姜椿芳、刘尊棋、阎明复等。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世界的先进成果,来加速现代化建设。在谈到百科全书时,邓小平说,三十几年了还没有搞这些事,这也反映了我们的落后。在美方提出中美双方出版机构合作出版中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时,邓小平说,这是个好事情,并当场就批准了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出版合作项目。

1980年8月12日,中美双方出版机构负责人在美国签订了合作出版的协议书,中美双方签署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关于合作出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协议书”。9月8日,以不列颠公司董事长斯旺森为首的董事会代表团第二次访华。当时正值中国召开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邓小平在百忙之中第二次接见了美国客人,他在会见中指出:中国人民对新的路线、新的方针政策,对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决心是坚定的,同时也是有信心的。我国的形势在粉碎“”以后一年比一年好,这是显而易见的,但现在还有许多困难,还有许多弱点。认识弱点,才能克服弱点;只有认识自己不行,才能努力去学习,逐渐地行起来。认识落后,敢于把自己的缺点讲出来是需要勇气的,我们有这个勇气。外宾们听了之后,非常感动,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这番讲话,认为这体现了邓小平的实事求是精神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决心。他们回国之后,将邓小平的讲话在《不列颠百科全书年鉴》和其他报刊上作了介绍,产生了良好而巨大的影响。邓小平在谈到这次出版合作时,再次对外宾们说:这是件好事情。几乎全世界都知道你们的百科全书在学术领域享有权威性的地位。我们中国的科学工作者把你们的百科全书翻译过来,从中得到教益,这是很好的一件事情。这项工作同四个现代化有关嘛!

邓小平除了称赞这项出版合作外,还对中文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编辑方针作了指示。他对美国客人说:……外国的部分搬你们的就是了,中国部分自己来写,可能还有许多议论、争论和一些不同的看法,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好了。

此次合作中,徐慰曾被任命为中美《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以下称《简编》)联合编审委员会中方秘书、《简编》副主编、《简编》编辑部副主任。徐慰曾认为,在经历了长期的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特别是在“”结束后不久,如果没有小平同志两次接见美国客人,并当场批准这项合作,中国一家出版社要和美国一家出版公司合作出版这样一部涉及许多政治敏感问题且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大不相同的书,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样重要的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编辑方针的指示,也为以后解决一系列难题指明了方向。后来,双方正式成立了由中美双方学者组成的联合编审委员会,委员会开过三次全体会议、十余次工作会议,经过反反复复的协商、讨论甚至争论,最终解决了一系列有争议问题。

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的中方成员中,有刘尊棋、钱伟长、周有光和徐慰曾,以及参加这项工作的400多位专家、学者、译者和编辑。凡是上了年纪的,大多数都受过不公正待遇,有过坎坷的经历,在邓小平的感召下,大家无不以饱满热情,无私忘我地投入了这项工作,最终仅以五年多的时间,使近代中国第一部中美合作的综合性百科全书于1985年问世。

邓小平第三次会见吉布尼

1985年9月10日,邓小平接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编委会副主席弗兰克・吉布尼之前,徐慰曾受组织委托,向邓小平汇报了经他亲自批准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编辑和出版等情况。邓小平三次接见美国不列颠公司代表团和中方文化部与出版机构的负责人时,徐慰曾也在场。会议开始时,邓小平接受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姜椿芳赠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一至三卷,还接受了吉布尼赠送的1968年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英文版第一版的第一至第三卷复制本。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我对这次合作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明年全部出版是很好的事情。这部百科全书是非常有用的。这是知识读物。现在我们搞四化建设缺乏知识,知识不足,应该从多方面取得知识。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后,徐慰曾一直关心国内外读者对该书的反应,并从各方面进行检查,参加各地书展、主动到各购书单位召开会议,倾听各方面意见、建议,发现该书资料单薄、不能满足读者的普遍要求,在质量上也有不少缺点、差错,在装帧设计、图片、印刷质量等方面也比较简单、不太令人满意。随着改革开放的形势日益发展,广大读者对于知识的需求越多、越广、越高,徐慰曾深感自己还没有完成任务,未尽到责任。必须尽快出版一套内容丰富、卷数更多、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的大型不列颠国际性百科全书中文版。

经过了大约五年左右调查、研究,通过和美方协商,广泛听取新闻出版界领导同志和各方面专家、学者以及许多亲友同事的各种意见、建议后,徐慰曾更深认识到出版全本《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自己面临的新任务,必须面对,要排除万难,尽快完成。否则,自己不能算完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前领导小组成员,《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中方主席刘尊棋的委托,也没有做好邓小平多次所说的“这是个好事情”。

贷款出版国际中文版

1994年,《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已近10年,当初的对美合作和编译工作由设在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内的编辑部负责,而出版与发行的工作都由设在上海的中国大百科出版社承担。但随着体制改革,出版社要自负盈亏,国家不再拨经费,特别是上海分社分家独立后,《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全部工作必须统一由北京的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进行,而全面修订更是刻不容缓的事。这时社长单基夫等和徐慰曾几次谈话,希望他再挑担子。后来社委会决定授予徐慰曾全权,由他担任国际中文版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并拨给编译经费200多万元等。徐慰曾等人于1995年2月正式开始组建编辑部,并拟定了一项紧迫的计划,在三年内完成编译工作,并力争1998年出书。

小学生百科知识范文6

关键词:百科知识语义观;认知结构;文化因素;社会价值观;广告翻译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2

一、 引言

认知语义百科观是认知语义学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它建立在传统真值语义的基础上,强调基于身体的经验和想象。它认为意义不是由简单的机械组合,不能完全取决于客观世界,是一种心理现象;通过相互作用,激活相关认知域、知识框架,通过整合获得意义。其强大的解释力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Wierzbicka 对意义的解释做出了回答,认为意义是依赖于人类的知识系统的[3]。Lakoff 和Taylor分别以“母亲”为“父亲”两个角色为认知域,尝试从认知角度解释语义理解对百科知识的依赖性。意大利符号学家Eco则从纯理论的角度阐述语义的分析必须要借助百科式语义研究方法。而在我国,以CNKI为例,认知语义学的研究就有84篇文章而具体到百科知识语义的应用研究目前尚少,大多数为百科知识语义观下的原型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关系的理论性研究。仅有王红卫(2010)运用百科知识语义观对英语词汇教学进行探讨和黄月华、邓跃华(2012)对百科知识语义观的主要内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而对于百科知识语义观下广告翻译的指导尚属空白,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探究其二者的关系,希望能为广告翻译水平的提高做出一点贡献。

在当今社会,广告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广告语言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在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独具特点,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广告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以要求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接受为最终目的。所以广告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转换,它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印象。成功的广告能影响产品输入国消费者的传统习惯、心理、信仰等,实现商品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外来广告都能顺利的进入目的市场被消费者接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的文化理念的差异是翻译者们不能忽视的,这也就对广告翻译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 百科知识语义观

传统语义学认为,意义是“字典”式的。这些意义是整体“打包”于概念当中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认知语义学认为,语义结构在本质上是百科知识式的。也就是说语言单位(如词语)并非“携带”了包装好的意义,而是提供了一个通往概念系统的接入点,这个概念系统就构成百科知识。语言的意义并不能单独脱离与之相关的其它形式的知识。因此,按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来看的话,语义知识和语用知识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别,语义知识和语用的知识其实质都是语义知识。例如,人们对“车”这个概念的认识,我们想到的是车子的部件,比如轮子、车盘之类。速度快、舒适是与之相关的概念,是我们坐汽车的感受。而更高级的是有关概念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后两者是关于“车”这个系统里的相关概念。Fillmore则认为框架是经验的图式化,是一种知识结构,它是概念上的东西。词语是由框架所定义的。Langacker 的认知域理论和Fillmore 的框架语义学理论很相似,他认为词汇概念必须依赖更大的概念结构才能理解。Langacker 把这些概念结构叫“域”(domains)。Langacker 用“arc”(圆上的弧)一词作例子,如果没有首先理解“circle”(圆形)的概念,我们就不能理解“arc”这个词的意义。也就是说,“arc”的概念和“right triangle”的概念有非常密切的联系[4]。这种联系必须体现在概念结构中。Langacker 把“arc” 和“circle”的关系称为“概念凸现”)和“域”的关系。“凸现”是词语所表达的概念,“域”是概念所预设的背景知识或概念结构。语言单位的意义必须由概念凸现和框架共同决定。

因此,认知语义下的百科观认为:语义是植根于使用者的百科知识体系当中的,不能从横组合与纵聚和中求的解释,只有在更复杂的认知结构中才能被理解。也就是说,语义存在于人们对世界的解释当中。而对世界的解释中,人们的背景知识、认知结构和社会文化因素是我们对意义理解的核心内容。

三、 广告翻译策略概述

国内对于广告的翻译研究很多,各家都有自己对于翻译广告的独家见解。从具体的翻译方法直译法到意译法;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为广告翻译做出了贡献。

1、 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所谓直译,就是在不改变原文环境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议入文错误的前提下,将文章或语句详细的翻译出来。它的优点在于能保留原文内容和原文形式。如:Good teeth,good health.这是 Colgate(高露浩)牙膏的广告词。译成汉语为:/ 牙齿好,身体就好。2、音译(Transliteration)许多新词引入时,由于其表达的概念在汉语中尚无对应物,人们往往采用音译将其译出。音译包直接音译法如:Nippon(立邦)、Sony(索尼)、Nike(耐克)等。它的优点在于跨文化下的消费者能够迅速记住该原始品牌,保持异国情调。3、意译法(Free Translation)它是改变原文的修辞特点或基本句式的译法。当原文的构思内容与译文的表达方式有矛盾时,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而采用意译法,反而能传神达意。总的说来,广告翻译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具体策略方面可以分为归化和异化两个大方向。在宏观层面的影响翻译的其他因素出发,大致又分为译者的主体性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文化差异。而这些属于宏观方面的因各项因素基本上是属于本文旨在系统探讨的百科知识体系下的内容。

四、百科知识观指导下广告翻译的解读

(1)主体认知结构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差异。熟悉不同环境下的审美心理,才能做出可以被接受的翻译。我国金利来商标是牌名GOLDLION的中文译意为“金狮”,是喜庆吉祥的象征,狮为百兽之王,暗喻该品牌在服饰行业里独占鳌头。但是,粤语“金狮”和“今输”谐音,部分消费者

就不会认同该品牌,尽管这种深层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自主选择的。为了避免犯部分消费者的禁忌,公司明智的选择把英文GOLDLION之中的GOLD译意为金,LION译音为利来,再合而为一,便成了今天的“金利来”。中文牌名的改动,既不会犯部分消费者的禁忌,又能表现金狮的王者之气,牌名响亮。所以在广告的翻译中,选择消费者认同的认知结构翻译是很有必要的,它直接影响品牌的推广度和销量。

(2)文化认同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这说明翻译是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结合文化背景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在不同社会背景里生活的人有着不同的喜好和禁忌,而很多相同的事物在中西方文化里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文化涵义[5]。比如,龙的象征意义在东西方文化中就是完全不同的。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龙是天子以及高贵的化身,它集九种动物的长处为一身的神物,是尊贵和祥瑞的典范。龙是华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国的象征。与中国不同,在西方人的文化里,龙是一种邪恶的生物。在圣经中,上帝是创世之主,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例如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龙就是巫师的召唤物。是魔鬼和撒旦的化身。了解了这样一种文化差异,中国的商品在打入国外市场的时候就要尽量避免使用译入语民族会产生负面影响的文化意象了。对于译者来说,没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与表达。

(3)社会价值观对广告翻译中的影响

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习俗植根于人们的观念之中[6],也是影响广告翻译的重要因素。由于中西方的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进程不一致,必然会影响到处于这个社会中的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7]。比如,中西方的自我认识存在不同中国人比较强调和谐与统一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认为做人要谦虚谨慎、要随着大流。特别面对赞扬要保持谦逊,不可张扬和自满。独树一帜和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在中国并不是受到很多人推崇。相反,西方人从小被灌输个人主义的观念,所以张扬个性 突出自我,是很受人推崇的做法。这样的价值观差异也影响到了广告文的撰写面对中国的消费者,很多广告会打出老少皆宜的口号,突出大众化和普遍性,营造出一种全家共享合家欢乐的氛围而面向西方市场的广告就常写有especially for you的字样,说明产品是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而专门研发出来的,强调它们的多样性和专属性,让顾客有一种受到重视的满足感和找到专属产品的认同感。

四、 结语

认知语义学十分重视人类语言的语意丰富性和语义理解对百科知识的依赖性,尝试从人类只是角度建立更丰富的语义学。本文基于百科知识观下读者的背景知识、社会文化和认知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其对广告翻译的影响[6],并指出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翻译的可行性。这是对目前众多广告翻译理论的一次尝试性的补充,这样的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我们提高广告翻译水平是大有裨益的。然而这并不能说该方法就是全能的,因为对于意义的理解是带有主观性的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7],不同的人对同一概念的反应是有差别的。这些都能在年龄阶层和性别中得到反映,如何最大程度的缩小这些人的认知差异是可以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果结合传统语义学,相信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概念突显理论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Ronald W.Langacker.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ume I[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82-83,183-189.

[2] Ungerer & H J 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244-246.

[3] 王寅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英语教育出版社,2001.183-184.

[4] 王红卫 百科知识语义观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6):124-127.

[5] 三友,李静 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形象转化[J],中国科技翻译,2003,(3):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