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档案管理方法范例6篇

电子档案管理方法

电子档案管理方法范文1

在纸质档案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收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方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声像档案和机读档案已有显著增长,直至今天,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实现自动化,档案信息的输入、贮存、处理、检索、输出、传递,以及档案的编目和检索基本上都依靠计算机来实现。由于电子文件与传统纸质档案有很大区别,因此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技术和方法也需做相应改变。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重点分析如何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

一、电子档案的特点

电子档案是纸质档案的另一种储存形式,它是以数字代码代替了文字,以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代替了纸张。电子档案是系统化了的电子文件,是经鉴定后有保存价值的且已经归档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此电子档案除了具备纸质档案的一般性特点以外,还具有自身特性,总结如下:

1.人不能直接读出电子档案所载信息,需依靠计算机解码 电子档案不像纸质文献那样使用人人可以直接读出的文字进行记录,而是将信息以数字代码方式记录在磁介质和光介质等载体上,人无法直接读出,必须使用计算机进行解码后才能转变为人可识读的信息。电子档案必须在计算机软硬件、数据库、网络系统都齐全的环境下才能发挥作用。

2.电子档案存储密度极高,所需存储空间小 相较于纸质档案的卷帙浩繁,电子档案显得小巧的多。以硬盘为例,它的容量是以兆、千兆、百万兆为单位的。以1兆为例,硬盘上的1G容量大约可以储存536870912个汉字,如果一本纸质书是10万字,那么1G大约相当于5400本书。据某公司的存储产业市场报告,预计到2016年硬盘的面密度将提高两倍以上,最高将达到1800Gb每平方英寸,从而大大节约电子档案存储空间。

3.便于复制和共享 电子档案的信息可以轻松实现复制和传输,便于异地调阅或形成文件。由于 信息载体和信息可以分离,并通过网络或其他介质进行传输和拷贝,因此便于共享。但也由此暴露出电子档案信息的不稳定性,信息的不安全性。

二、电子档案的管理方法

传统档案管理活动一般分为六个环节: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提供利用。电子档案的管理也可以按照这几个环节进行,只在具体方法上有所不同。

1.信息收集 电子档案信息的收集是档案管理部门将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转化为电子文件或者收集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信息。电子档案信息通常可以分为三类:(1)与纸质档案内容相同的信息。在收集这类信息时,要注意与纸质等文件之间相互建立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建立统一文件编号。(2)在“无纸化”计算机办公或事务系统中产生的信息。应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改动。同时必须随时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并对有档案价值的电子文件制作纸质或拷贝件保留。(3)计算机系统运行和信息处理等过程中涉及的各类参数、管理数据等应与电子文件一同收集。在信息收集工作结束后,将磁性载体的、杂乱的电子文件通过分类、标引、组合,使电子文件处于一种有序状态,并对电子文件进行了分类和编号,组织建立数据库。需注意的是,在收集过程中应当保存备份,并在“电子文件登记表”中登记,并留存纸张打印件。

2.信息整理 在电子档案的整理过程中,不再有“案卷”这一基本单位,因为电子文件借助于计算机,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分类、组合、检索,充分表现文件之间在来源、内容、时间、形式等方面的历史联系,不再需要专门进行分类和组卷。整理工作结束后要进行信息的接收。电子档案的接收方式有两种,一是软盘、磁带或光盘,二是网络归档和移交。不管哪一种方式都需要配置专门的电子文件格式转换设备,对接收档案进行统一转换,以解决对不同格式电子文件的识读问题。总之,电子档案信息整理就是将第一步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组盘,按一定规律,将相关文件通过拷贝组合到同一磁盘、光盘或磁带等载体上,也就是整理接收来的软盘、磁带和光盘。

3.档案保管 电子档案的保管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保持电子档案载体的安全。要注意的问题有:(1)保持环境的温度为16~20℃和湿度为35~45%,以免发生化学反应;(2)注意密封防止灰尘,避免信息丢失;(3)注意避光,防止紫外线对光盘等的破坏;(4)远离磁场和电场,以免发生磁化和消磁,破坏信息;(5)保持载体平直,防止震动;(6)防止有害生物等。注意库房卫生,定期净化空气,防止产生霉菌,并注意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消毒。总之电子档案进入库房以后不是一劳永逸,而是需要定期维护和检测,并适当进行备份。第二,维护所载信息的安全。电子档案保管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防止信息被窃,维护信息安全,一是密切关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及时进行软件升级和更新,适时对电子档案的格式进行转换;二是加强对电子文件利用活动的管理,保证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严格禁止使用封存盘来提供档案利用,电子档案入库载体不得外借,只能以拷贝的形式提供利用,防止利用过程中的泄密和损伤信息。

4.档案鉴定 电子文件的更改非常容易,而且可做到不留痕迹,电子文件从形成到归档有一段较长的时间,所以,在归档时,鉴别归档的电子文件是否就是形成时的、有效的电子文件,即确认归档的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则是首要任务。再者,电子文件具有易逝性、易更改性,因而电子档案必须在文件形成之前就决定其是否需要保存及保存时间长短,因此,电子文件的鉴定需超前,也就是必须在文件形成之初就开始进行。鉴定的内容与纸质档案一样,是对其保存价值进行判断和预测,不同的是在判断过程中要对文件的内容及某些形式特征进行充分的分析。此外,还需要对文件进行必要的技术鉴定,即可读性鉴定、无病毒鉴定和介质鉴定等。因为对于电子文件来说,技术状况与文件的真实性、可读性、应用性范围密切相关,可对其保存价值发生直接的影响,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可读性、可行性在鉴定工作中必须得到全面的体现。

5.档案统计 档案统计就是运用一系列的统计技术和方法,通过表册和数字的形式描述和分析档案工作的各种现象、状态和趋势的工作过程。电子档案统计基本上可以分为:(1)档案统计指标选定。统计指标的确立是进行档案统计的基础,也是档案统计工作的前期准备阶段,档案统计是通过统计指标来表现档案工作的数量方面,用数字的形式来描述档案工作中的现象。(2)档案统计调查。其目的与作用在于获取原始数据,是根据具体统计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格式,保证统计数据可靠、真实、准确。(3)对档案统计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组、归纳整理。(4)档案统计分析。主要是对档案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档案统计工作是档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档案工作质量,提高档案工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6.档案利用 电子档案的利用一般有三种形式:直接查询,拷贝,传输。为保证信息安全和版权,做好电子档案利用管理工作很重要。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对用户的管理和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主要是进行使用权限的审核,首先是根据人员身份进行系统注册登录,由系统自动判定使用者身份的合法性及使用权限,并进行跟踪记录;其次电子档案的内容应设置保密级别和开放程度。(2)对档案载体的管理。一是采用双套制的存储模式,一套保留原始格式,作为归档用途,另一套转换成不可编辑的文件格式作为利用用途,确保电子档案在利用过程中不发生内容的篡改。二是建立一套技术验证机制保证原始电子档案的真实性。(3)安全保密措施。网络传输安全采取的主要方法是物理隔离、应用防火墙以及身份认证等安全技术。根据电子档案的保密级别,建设网络传输保障体系。按照密级,将电子档案利用范围划分为不可用、内部使用和公众使用。还可以采取断点续传的技术,确保电子档案在发生传输中断的情况下,最终获取的电子档案副本保持完整性。

三、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从目前来看,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既是管理的难点,也是管理的重点。笔者认为应从环境、设备、策略、技术等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在每一个环节上堵塞电子档案利用安全的漏洞,使电子档案能够体现灵活性和便捷性优势,充分发挥其作用。首先档案管理人员要增强安全意识,既要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效率,也要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保密意识;其次,应加强电子档案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再次,营造良好的档案储存环境。只有从各方面加强安全管理,才能满足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需要。

电子档案管理的另一难点问题是电子文件的技术鉴定,只有通过对电子文件进行真实性鉴定,完整性鉴定,可读性鉴定和安全性鉴定,才能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完整。在鉴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这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考验。

电子档案管理方法范文2

【论文摘 要】目前,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使一些传统的文件载体不断消失,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正逐渐被很多企业推广运用。办公自动化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信息档案的建立,这种记录信息的手段对企业来说更加方便和快捷,避免了传统的纸张档案的弊端。但是有利必有弊,计算机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导致企业在使用信息档案这一手段时也存在一些弊端,针对这个问题,企业在运用此技术时一点要做好风险的防范措施,力求使风险降到最低。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

目前,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必须的工具的就是电子计算机,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这为企业的办公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企业办公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技术时代,最新的档案方式就是电子信息档案,它对企业在高科技方面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看,电子信息档案并不全是优化,它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与传统的纸张档案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积极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导致企业的数据被盗,所以,企业在使用信息档案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积极主动的制定一些避免风险的措施,以使信息资源更加安全。

一、避免风险的措施

提前预防,在风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进行遏制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经济的方式,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应该以其自身的潜在缺陷为根据来实施控制管理,来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

1.积极引进最新技术。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对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运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积极的训练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来实施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

2.制定一些制度。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那么必要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业要主动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档案管理人员自己制定制度,例如:可以规定只有管理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系统操控,而无关的人员没有权利操作系统等。

3.及时消除风险。为了确保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维修期内,企业尤其要注意随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因为计算机网络的的复杂性,使得控制风险工作也极其的不容易,不过,只要及时且做到全面看待问题,那么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掉。比如,对于那种对计算机激进主义异常敏感的机构来说,为了应对潜在的危险,那么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4.及时进行预防和保护。为了消除危险电子信息档案的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安全防护,其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数据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

转贴于

二、缓解风险的措施

电子信息档案在遭到外界的干扰后,为了把危险降到最小,就需要管理人员尽最大的努力把危险掌控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做才能使风险得到缓解?目前,许多企业开始利用风险转移的策略进行缓解,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缓解就是通过制定实施应变计划、灾难恢复计划、电子信息档案相关资产重新布置等手段来减小电子信息档案及相关资产价值本身或风险的后果或影响。常见的风险缓解方法包括:事前措施、事后措施。前者是指在损失发生前为减少损失程度执行的方案;后者是在损失发生后为减少损失执行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时如果发生危险,那么不管是什么情况,企业都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三、分散风险的措施

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还有一种经常使用的规避风险的措施就是转移策略,所谓转移策略实质上是一种风险的分散,即把风险转到其他的地方,以此来把已经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一般而言,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风险转移的方法实施修正,如:修改配置模式、购买保险、外包给其他机构、或者与提供商签署服务合同等等。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我们可以把复杂的风险问题进行简化,再对原先实施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策略优化改进,创造更加先进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此外,还可以与网络供应商互相协调,让供应商的安全服务符合电子信息档案的使用需要。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外包同样隐含着风险,如果外包人员不符合合同的标准,那么后果会很严重。所以为了预防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那么那些使用电子信息档案的人员要做的就是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标准。

四、评估风险的措施

当风险来临后,企业最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为了把风险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还要积极与其他措施相结合使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预防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引起风险的因素以及其带来的后果。需要实施分析评估的基本内容是:发生危险的概率,危险带来的后果有多大,危险的成本探析,有哪些合适的控制防范办法等等。此外,企业管理者要树立风险观念,积极主动的制定一套体系完善的针对多种风险的预防计划。需要强调一点,如果机构中每个已被识别的弱点通过承认得以控制,这说明企业在安全防范工作中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防范风险的最大弊端在于,许多经营管理者错误地认为电子信息档案无危险性,在使用档案资料时未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案,这对于电子信息档案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在管理期间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这对于档案管理是极为重点的。在进行评估中,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要非常警觉,对于潜在的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并把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要积极采取措施,力求使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小。

简而言之,管理者或管理部门在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时,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即电子文件的风险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风险不是确定的,而是不确定的,而且还可能带来很大的危险,所以一定要有对风险的警觉度,把预防风险看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制定风险防范办法,使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这对于有效规避风险和降低损失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冯惠玲.论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5(3):8~11

[2]王兆新,裘洁.浅议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与保密[J].浙江档案.2004(1):36~37

[3]邹生.开放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4(4):28~29

电子档案管理方法范文3

一、中外电子档案管理理念比较分析

(一)国外电子管理理念

目前,一些信息技术比较发达电子档案管理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大多采用前端控制和全过程管理的理念指导电子档案的管理。电子档案前端控制,是基于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电子文件可以划分为设计、形成和维护三个阶段)提出的,指档案管理工作要再电子档案的形成之前就进行介入,贯穿于整个运行和归档管理过程中,建立起统一标准、相对独立的运行模式,从而保障电子档案真实性和完整性。前端控制理念更加注重文件从孕育到生成的整个动态过程,强调文件跨时空的保管和利用,同时强调电子文件管理过程中各环节责任上的连续,以及电子文件管理中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前端控制理念要求对电子档案的管理要从源头上进行把握,以相互之间关联的视角看待电子档案,在系统设计阶段就要把可能的管理功能纳入其中,以免造成后期的资源大量浪费。该过程对于电子档案管理意义重大,改变过去分环节阶段性管理为协同管理,而协同的关键在于预测后序可能出现的问题使之提前得到解决,尽可能把电子文件各阶段的管理要求放在系统设计阶段予以考虑,来实现功能合理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全过程管理理念要求对电子档案从产生到永久保存或者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都要进行管理,对各个阶段的管理活动进行控制、管理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追求信息资源的最佳效益。

(二)我国电子档案管理理念

我国电子档案管理实践中奉行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整合的管理理念,即针对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各自不同的属性以及特点,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进行一一对应集中统一管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有着各自的优缺点,电子档案具有接收方便、归档及时、信息存储的密度高、存储的方式多样、共享性强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对计算机软硬件环境依赖性强、信息易丢失、易被无痕迹更改等缺点。纸质档案具有载体性能相对稳定、保存时间长、内容不易被修改等优势,但具有文件形成的周期长、检索不便、整理难度大、存储密度小、共享性较差等不足。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进行整合的管理可以扬长避短,形成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关系。目前我国实行电子档案归档时将相同内容的纸质档案一并保存,这样既可以保存具有真实性可靠性的纸质档案,又可以充分发挥电子档案在检索、利用等方面的优势。

二、中外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一)国外电子档案管理模式

国外电子档案的管理模式主要有机构自行分散管理模式和档案馆集中管理模式。采用机构自行分散管理模式有日本,而美国和澳大利亚则采用档案馆集中管理模式进行电子档案的管理。机构自行分散管理建立在文件连续体理念的基础上,是指电子档案存放在档案形成部门。部分机构设置档案室来负责接收、管理各部门档案,或者只负责管理机构历史档案等。这种管理模式有助于避免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相互分离,把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整合到一个连续的过程中;档案馆集中保管模式,即将应归档的电子档案及其载体集中保管到档案馆。根据文件的生命周期对文件进行管理,对于处于现行使用阶段的文件由文件形成机构进行保管。而对于失去现行使用价值的文件交由档案馆进行保管来避免文件生成机构因为其失去暂时的使用价值而对其疏于保管造成的资源破坏,也不利于档案的综合利用。美国于1998年开始启动美国电子文件档案馆项目(ERA),该项目是由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专门针对联邦政府电子文件的持续采集和长久保存而开发。电子文件档案馆将作为集中永久保管文件的专门机构,在电子档案管理链上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在协调全国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方面发挥着枢纽的作用。2005年文件属与著名的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于2011年完成了ERA基本的系统建设和数据准备,2011年9月与IBM建立合作,标志着ERA开发阶段的结束进入操作与运营阶段,文件属还制定了《ERA运营与维护工作草案》对开发商在该阶段的任务进行了部署,还要求大部分美国联邦机构工作人员使用该系统对文件和档案进行管理与移交,公众则可以OPA检索系统对收录的电子文件进行检索。

(二)我国电子档案管理模式

我国对于电子档案的管理模式还处于不断探索中,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企业采用机构自行分散管理模式,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大多采用档案馆集中管理模式。电子档案管理方式主要采用双套制,即将具有重要凭证作用和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采用电子和纸质两种载体同时存储和管理。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的《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档案必须适时生成纸质档案等硬拷贝,进行归档时也必须将电子档案以相应的纸质档案等硬拷贝一并归档。

三、中外电子档案管理法律法规比较分析

(一)国外电子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美国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的电子档案管理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电子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也比较健全,因此,选其作为样本进行研究。美国法律法规对政府、组织和个人的电子档案信息都做了相关规定。美国电子档案相关法律中主要代表性法律有以下一些(见表1)。

(二)我国电子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经过党和政府以及档案工作者不断的努力已经逐步将电子档案管理纳入法制化进程。我国电子档案相关法律中主要代表性法律有以下一些(见表2)。而后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等。

电子档案管理方法范文4

一、管理人员的重要性

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保存和开发利用,都要靠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形成者及其管理人员实施。没有形成者及其管理人员,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培养一支合格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队伍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电子档案管理的特殊性

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这就造成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管理的特殊性。

⒈信息内容数码化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转换为数码或符号,进行存储、传输。纸质档案是由文字、图形、图像等直接显示其信息。这样,管理人员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所记录的信息不能直接阅读,要靠通过相应的软硬技术还原后才能知晓。管理人员如不懂相应的软硬件技术和相关设备,就无法管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

⒉文档处理一体化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和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相关设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离开了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相关设备,就没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可言。纸质档案在归档前的文件阶段,档案人员无须过问或参于管理,无须知道文件产生背景及其印刷等有关技术。待到文件阶段的后期,对那些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由文书人员进行收集、整理、归档。而电子文件归档必须要了解形成电子文件的相应软件和设备。在电子文件设计形成阶段,档案人员就要进行指导,使生产的电子文件能按归档要求归档,并能进行统一管理和长期保存;同时还要了解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产生背景、数据格式、以及相应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电子文件形成后,在使用过程中,档案人员要参于对其管理,熟知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并进行积累。要及时按档案整理、鉴定的有关要求,对电子文件进行收集、整理、鉴定、归档。否则长时期不过问,相关技术发生了变化,设备陈旧或更新,原来的电子文件,在新的条件下必然读不出来,真实记录就可能遭受损失。从管理方面看,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之间很难划分出明显的界限。电子文件的形成者,电子档案的管理者,要通力协作,才能保证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可存取性、可用性、可理解性。因此,在电子文件时代,文档一体化管理,势在必行。

⒊保管保存技术化

电子档案的保存要比纸质档案保存复杂的多,纸质档案只要符合保管、保护条件,就能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而电子档案长期保存就不那么简单。首先要考虑电子档案可存取性、可用性、可理解性等,这就要求不仅保存电子档案所表述的信息,而且还要保存相应的软硬件技术及背景信息等。电子档案所依赖的电子计算机发展很快,设备不断更新,软件技术日新月异,其存储载体性能也不甚耐久,磁性存储载体常有退磁、粘连等现象,光盘也有矫变和保护膜遭受划伤等现象。这些都是影响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的不利因素,需要电子档案的管理人员认真对待,并且要有一套整的对策、技术和措施。

⒋利用形式多样化

档案的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者重要任务之一。我们保存档案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对于纸质档案的开发利用,我国已有一整套的方针政策和方法。对于电子档案的开发利用,将会出现一系列新问题,如怎样保证电子档案的可存取性、可用性、可理解性?又如电子档案利用场所,是允许上网利用?还是只限于在档案馆(室)的借阅系统?还有电子档案的保密问题等等。这些都要根据电子档案的特性,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方法,不能照搬纸质档案开发利用的政策和方法,而且还要有足够的软硬件技术保证才能开发利用好电子档案。

(二)电子档案管理的困难性

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极其困难而艰巨的任务。这绝不是仅仅懂得纸质档案一套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管理人员所能胜任的。也不是仅仅懂得电子计算机技术或数据通信技术的人员所能胜任的。前者不懂电子文件形成、存储、传输、检索、利用等技术,就无法对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进行管理,更无法达到长期保存和开发利用电子档案的目的。后者不懂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原则和管理环节,无法理解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的必要性和严重性,无法实施电子文件的收集、积累、整理、鉴定、归档,也就不可能采取一切必要的技术和措施,长期保存电子档案。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认为凡是从事纸质档案管理的人员,都能管理电子档案室;也不能机械地认为凡是懂得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或数字通信技术的人员,都可以管理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管理是由于电子文件的出现而出现的新的事物。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电子时代,电子档案的实质是技术工程;电子档案管理,实质是一项档案技术工程的管理,是一门新型的档案管理学科。电子档案的管理,要求管理人员既具备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又要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它必须将这两门学科溶于一休,否则就无法对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进行有效管理,这就大大地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二、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必备的知识技能

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的知识的技能,才能适应其岗位职责的要求。

(一)档案管理基础知识

⒈了解档案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明确档案的基本含义、本质属性和档案种类的划分。

⒉掌握档案利用的需求和提供利用的原则、方式和方法,掌握档案管理和利用中有关信息反馈技术和方法。

⒊掌握影响字迹材料耐久的因素;掌握一般声像档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和保护条件;掌握档案库房内外温湿度变化的一般规律; 掌握微生物、鼠类危害档案的防治措施、技术和方法。

⒋了解文件的概念,明确文件及公务文件特点、功能及其表现,划分公文立卷范围和编制立卷类目等。

(二)电子计算机应用知识

⒈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能自动完成信息处理的机器。认真学习电子计算机技术,目的是了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懂得电子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及外部设备等,牢固地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工作原理。

⒉电子计算机软件技术。电子计算机软件是指为了完成电子计算机本身的管理或针对不同的信息处理任务而编制的程序及文档。电子计算机是靠人们把事先编好的程序装进机内之后才能工作,而程序是由程序人员编写和调试。程序人员根据实际需要提出问题,然后确定计算方法,构造数据模型,写出流程图,选择适用的语言,编写出程序并上机反复调试,直到满足实际需要为止。认真学习电子计算机软件技术,就是要了解熟悉电子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和其它数制的转换关系、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等,掌握程序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⒊现代通信及电子计算机网格技术。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所需的各种信息都是依靠以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通信设备来处理、存储和传输的。认真学习现代通信技术,就是要了解现代通信的工作原理及所需设备的作用、性能及发展趋势,掌握信息存储、传输的方法和技术,为管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打好技术基础。

⒋办公自动化(OA)及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电子计算机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部门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办公自动化和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并产生着大量的电子文件。我们掌握了办公自动化、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基本知识,就掌握了电子文件从产生到动作的过程及规律,便于从电子档案管理角度提出电子文件形成和归档的技术要求。

⒌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档案部门应用知识。电子计算机在档案部门的应用,正在两个方面迅速地展开:一是为提高纸质等载体档案的管理效率,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而大量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二是电子文件归档及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也离不开电子计算机。学习电子计算机在档案部门应用知识,就是要了解电子计算机在档案部门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掌握各种应用的典型范例,熟悉其相应的应用程序等。更深入地拓宽电子计算机在档案部门的应用范围。

⒍设备维护知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涉及很多设备,如电子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数字通信的一系列设备、电源设备、调控设备等。了解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对这些设备进行保养、维修是极其重要的。这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我们对这些知识必须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要掌握一些保养、维修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

⒎标准化知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离不开标准化。它涉及到标准制定、贯彻、修订等知识和方法;涉及到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管理、电子文件生成到电子档案管理的工艺流程、保存条件等多方面的标准内容。了解并制定、完善这些标准,才可能做好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

(三)外语能力

电子档案管理方法范文5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人们应用于各个领域,并且慢慢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应用于工作之后,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与此同时,实施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档案管理逐渐由传统管理方法向新背景下档案管理方式转变。

一、电子档案管理与纸质档案管理的比较

(一)在归档时间和方式上不同。对于电子档案来讲,需要及时对电子文件进行信息确认和设置密码保护,以保障电子文件在处理和传送中准确无误,并确保接收部门收到的档案是真实并且原始的。对于电子档案的归档来讲,在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处理好文件之后可以随时归档,也可以运用定期归档的方法,将电子文件生成之后由生成部门经过传输的形式移交给档案管理部门,亦可通过备份的形式交给档案管理部门。同时,管理档案部门可给电子档案编排号码以及设置访问权限,方便以后查找利用。

(二)在分类以及编号管理上与传统档案不同。电子档案的分类管理,是在收到档案之后立刻就给接收到的各个文件进行编号,与此同时也会设置好文件的分类号以及档案号,而且在对电子文件归档的时候也会把它的主题词标出来并著录。这样就方便了档案的查找,只要用户有所需档案的文件号码或者关键词,利用检索工具就可以很快地找到,这也方便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

(三)在保管形式上存在不同。传统的档案都是纸制成的,它的载体比较容易出现老化等问题。电子档案也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多个载体,可能会给电子文件的可读性带来一定影响。因此,要尽量使用统一的形式保存,然后根据需要进行恰当的格式转换,方便以后电子文件的使用。

二、电子档案管理中会发生的问题

(一)易出现电子文件被改动的问题。传统的档案被改动会留下痕迹,通过档案的字迹就可以判断出是否被改动过,而电子文件即使被改动也不会留下痕迹。同时,传送或者是接收电子档案时也可能会出现未经授权就被他人改动或者是截走的问题。

(二)对于判断电子档案是否是原稿比较困难。电子文件是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的,它可以同时在多个计算机上对同一个电子档案进行演示,这就会出现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的档案展示人员所展示的电子档案都是一样的,无法判断出谁的是原始文件,谁的是复印件。

(三)不断地更新电子档案的格式。伴随着信息技术地快速发展,计算机的软件以及硬件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因此,快速变化的电子档案存储格式和结构变化和电子档案最开始的形式也会有一定的不同。目前受技术的束缚,电子档案的签署技术并没有广泛地使用,可能只是在某一个电子档案上进行盖章或者是签名。这就不利于电子文件是否是原件的判断。

三、进一步优化电子档案管的对策

(一)建立电子档案管理制度。重视电子档案的制度建设。第一,要明确电子档案的归档范围。可以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明确电子档案的归档范围。第二,定期对电子文件进行检查。定期对电子文件的信息记录格式及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对于已经归档电子文件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有没有病毒的入侵等进行检查;对于归档电子文件是否是完全的、可靠的进行检查;与之有关的软件等是不是已经和电子文件一起归档;电子档案和与之有联系的纸质档案内容以及有关解释说明是否是一样等等。第三,制定一个电子档案管理规定。对于电子文件的管理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电子文件接收记录以及电子档案归档制度。对于电子档案的归档,把需要的原件或者是草稿以及必要的软件参数和管理数据一并与最终的电子档案归档,并且做好档案的保存工作,不可以把它们分开来保存。电子档案的载体用统一的格式和规格,把归档的电子档案集中并复制几份,一份供用户查阅使用,一份保存起来。

(二)提高电子档案管理员的专业能力。电子档案管理部应当重视和培养管理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水平。电子档案采用的是先进技术,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知识以及档案管理知识。因此,在培养电子档案管理人员时,除了需要培养他们文化素养和提高档案管理知识之外,还要对他们进行计算机技术培训。提高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不仅培养了一些电子档案管理人才,还可以使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快速发展。

总结:

电子档案管理方法范文6

关键词: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管理;电子档案利用

电子档案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各种具有保存价值和重要性的文档进行电子归档和分类,通过计算机手段进行对各种数据的保存模式。在当前的日程工作中,电子档案已成为各个部门各个企业进行档案管理的主要手段,更是当前档案管理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程度虽然已有所提高,但是由于电子档案在管理的过程中其各种手段和理念的不同造成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管理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和缺陷。

一、电子档案使用的主要途径

电子档案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其查全率和查准率是纸质档案无法可比的。然而,电子档案的利用必须建立在相对应的信息技术基础之上,而且还需要发挥管理的软功能才能充分展示其优越性。当前,关于电子档案的利用,其途径主要有三种:提供拷贝、通信传输和直接利用。

1、提供拷贝。拷贝是电子档案使用的第一途径,目的是向使用者提供档案的原始状态,确保其使用过程中的权威性。作为档案部门,当向利用者提供载体拷贝时,应将文件转换成通用标准文档存储格式,由利用者自行解决恢复和显示的软硬件平台。当利用者不具备利用电子文件的软硬件平台时,也可向这些用户提供打印件或缩微品。

2、通信传输。通信传输可以解决使用者无法到达档案所在地的难题,而且可以节省时间和财力,是电子档案在使用中的一个重要方式。所谓通信传输,即用网络传输电子档案,在不同的馆际之间,可以实现档案资源互相交流,以及向相对固定的查档单位提供档案资料,可以通过点对点转换数字通信或互联网络来实现。

3、直接利用。直接利用指的是利用档案部门或另一检索机构的电脑,在档案部门的网络上直接查询。直接利用的特点是可为利用者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使更多的读者同时利用同一份电子档案。这一方法的可能性,取决于档案馆网络系统中可供直接利用的信息资源的多少。

二、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电子档案管理对于各个单位和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是一个新型的技术产物,是信息化技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结合生成的一套完整性,系统化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方法。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者,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从理念上说,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完成有传统管理理念相当前先进的电子档案模式转变的过程,下面,我们将就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

1、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

在传统档案管理中,由于档案工作的特殊性,特别是一些易破碎的档案资料,一般需要大量的人财物力才能够更好地保管,而且还不可避免地存在损坏的风险。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出现,不但为归档提供了快捷的管理手段,而且提供了信息利用的快速途径,免除了立卷归档、检索查找的困难,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归档质量和检索速度,有利于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2、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档案在分裂与整理过程中实现快捷的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电子档案的特点是实物资料的信息化,由于计算机数据在统计和整理过程中运行速度快,能容量大,使得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能够储存诸多的档案信息,以便于日后查找过程中的需求。

3、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满足多样化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对档案的多样性提出了要求,他们不但要看原始的文字资料,更要看原始的图像、视频等资料,而传统的档案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电子档案因为对信息保存的多样性,逐渐成为了满足使用者多样化需求的主要解决方案。档案利用需求的多样性,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的文明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档案工作的服务对象和档案利用需求都会发生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有利于满足这一多样化需求。

三、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的主要措施

由于电子档案提供利用方式的多样化与所依赖技术的多样化,导致利用工作的复杂性。因此,加强电子档案的利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密切配合,并从多个角度展开工作。

1、建立档案利用制度,整合各类档案资源

要建立档案利用审批制度,相关人员需要查阅和利用档案时,必须获得档案主管领导的审批,还要建立档案利用管理制度,档案收藏部门可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档案收集管理活动,使档案收集更为及时,保证电子档案的及时更新,更好的满足电子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并做到电子档案利用和纸质档案利用互补,整合档案资源来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实现电子档案需求利用质的飞跃。

2、规范档案利用方式,避免不可挽回损失

电子档案的利用不能够无原则,应该根据利用者的情况而定,并且依据电子档案内容的密级层次进行有效管理。

3、建立“双套制”模式,确保重要信息完整

所谓“双套制”,指的就是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时提交保存归档。“双套制”管理模式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档案人员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电脑及现代通讯技术,否则就无法介入文档的形成和保管。

4、加强工作人员管理,提高档案保护意识

电子档案由于提供利用方式的多样化与所依赖技术的多重化,导致了利用工作的复杂化。因此,必须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从思想上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技术上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达到既能使电子档案信息最大限度的被利用,又能使这些资源得到可靠、安全、有效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