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说明文范例6篇

小学生说明文

小学生说明文范文1

关键词:明清文学;明清小说;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263-02

“明清小说研究”是赤峰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第六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之一,中国古代文学是赤峰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专业必修课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方向所有专题课,均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选修课程。选修这类课程的学生,都要求在之前修过中国文学专业课,且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基本轮廓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重要的作家作品等都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课程开设之后进一步开设与原有专业基础课程不同、带有专题研究性质的提高课程,是按照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和主要体式进行的,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明清文学史专业课与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与其他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又不同,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明清文学史的基本格局与研究现状基本上是非主流文体的小说和戏曲,占据了中心位置;而主流文体的诗文词,则居于边缘地带。以目前高校通用教材、袁行霈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为例:第七编《明代文学》凡十二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八章(小说五章,戏曲三章),诗文占三章,散曲与民歌合占一章。第八编《清代文学》凡八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六章(小说占四章半,戏曲占一章半),诗文占二章。以赤峰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所用郭兴良、周建忠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为例:第七编《明代文学》凡九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八章(小说六章,戏曲两章),诗文词曲一章;第八编《清代文学》凡七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六章(小说四章,戏曲两章),诗文词曲一章。可见,明清文学史叙述已经完全背离了明清时期的文学真实,但从学术研究和文学演进的角度,又具有一定合理性。名家名著的评析乃小说戏曲章节之主要内容,然精英文学史观与学术研究资源分布不合理。仍以袁行霈教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第七编《明代文学》凡十二章,小说戏曲占八章,其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汤显祖各占一章,另有两章分别讲述“明代杂剧”与“明代传奇”。第八编《清代文学》凡八章,小说戏曲占六章,其中《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各占一章,《长生殿》与《桃花扇》合占一章,另有两章分别讲述“清初白话小说”(主要是《醒世姻缘传》和李渔)、“清中叶小说戏曲”(主要是《镜花缘》和蒋士铨)。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文学无论是从教学角度还是从研究角度,主要方向均为明清小说、戏曲,而其中又以小说为主。这样就出现了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与明清文学专业基础课交叉应该怎样解决的问题,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程讲述什么内容,而明清文学专业基础课程又应该讲述什么内容?对这两部分重合部分又该如何处理?如果都以小说为主,那应该怎样侧重?

基础课和专题课教材的性质与范围:“基础课教材有述有论,以述为主;专题课教材有论有述,以论为主。”就是说,专题课虽然也有传授知识的内容,但比基础课有所拓展和深化;专题课论析的成分居多,尤其是有争议的内容和人物形象塑造、细节描写方面。明清小说研究课开设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拓展学生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明清小说研究的内容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设计:一种是全面综合的研究方式,这种方式带有宏观的史的规模和性质,涉及到的作品比较多,包容面广,力求提炼和概括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文学现象,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比如我们既要讲述明代“四大奇书”、“三言二拍”等明代短篇小说,又要讲述主流小说史之外的其他小说,比如“剪灯三话”系列、《石点头》、“才子佳人”小说系列、《阅微草堂笔记》等;另一种是突出这一时期重要的作家作品,即以在历史上和群众中影深广的文学名著为重点,明代小说重点讲述“四大奇书”、“三言二拍”,清代小说重点讲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通过对具体作品及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文学鉴赏水平,同时也兼及某些相关的文学规律阐释。学生不可能在短期内阅读很多作品,一些在文学史上属于二三流的作品,也没有必要硬性要求阅读,涉及面过宽就容易流于空泛,反而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名著既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研究一些比较复杂、具有典型意义、在学术界争论较多的作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达到提高他们分析能力和鉴赏水平的目的。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吸收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也体现着教师多年在明清小说方面的研究心得。有一些问题,有些在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有些则存在着分歧和争论,在具体课程讲述中,我们应该既介绍共识,也不回避分歧,在摆出各家观点之后,任课教师一般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但由于资料的缺乏或者问题本身比较复杂,一时难以得出结论,也只好实事求是地存疑,以待进一步的考证和研究。艺术方面的欣赏,教师也只是提供一种角度、一种感悟、一种体认,重要的还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自己去思考探索,在审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水平。

为了整合教学内容,经过文学院专家论证,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明清小说部分拟讲授内容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明清文学专业课中关于小说部分一共38学时。总课时工54学时,留下部分课时讲授明清戏曲、明清诗文,其中关于《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这样的名著最多也只能安排6学时,在这样短的时间几乎无法深入探讨这些作品的深层次意义,只能放到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中去讲解。因而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主要讲授内容设计如下:

两表对照可以看出,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尽量避免与明清文学专业课重复。专业课已经讲过的,专题课尽量不再讲述,专题课是专业课的深化。以第十二讲《红楼梦》与《甄执》为例,一部是屡创收视历史记录,网络播放量已突破20亿,独占鳌头、红遍全国的电视剧,一个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文学作品。只要是细心的受众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无论是在语言运用还是情节设置、人物安排等方面都有一定相似之处。本课要结合《红楼梦》与《甄执》具体内容展开讨论,组织学生搜寻《甄执》对《红楼梦》的模仿与借鉴,以期通过时下流行元素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郭兴良,周建忠.中国古代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小学生说明文范文2

一、直面问题:小学说明文教学之“困境”

深入到一线教师的课堂,却发现由于许多老师的文体意识淡化,导致小学说明文文本解读的偏位、教学目标的错位、内容理解的越位等现象。

1.文本解读的偏位

以解读《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课为例,一些教师把重点放在了对埃及金字塔特点的介绍,热衷于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类火星图片,播放彗星碰撞地球、火星的视频,演示火星上水的来源的动画等,来帮助学生揭开火星的神秘面纱。这样的解读显然过于狭隘。说明文文本的教学,应将重点放在说明文文本阅读与鉴赏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上。

2.教学目标的错位

课堂该教些什么,这是课堂有效的起点,但是在这个起点上,恰恰有些老师表现得无从谈起。总体来说,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常常是从重点字词分析到挖掘课文思想内容,而轻视了文本特征的指导,以及新的教学内容的开发。笔者曾经听过一堂课,教师在教《桥之美》的时候,将文本当成散文来教,要学生谈谈桥如何美丽,而关于说明文的文本特征却毫无涉及。目标定位的错位或是不明晰,甚至目标的错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屡见不鲜。

3.课程意识的缺位

“教课文”成了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态。台湾小语会会长赵镜中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和大陆的一位老师共同执教《太阳》一课。我是用《太阳》一文来教说明文的阅读方法,目标指向阅读的方法、策略,而大陆老师通过《太阳》这篇课文教学生认识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从他的这段话中,显然能看出大陆老师仍然是在教课文。课文在前台,课程在后台。同样的课程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课文来实现。“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分不清“课程”与“课文”,我们就可能“南辕北辙”。

4.内容理解的越位

由于许多教师执教说明文时,总是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说明文的教学目标,所以便会无度地拓展该领域的知识:讲《埃及的金字塔》,教师搜集大量埃及金字塔相关的知识给学生阅读;讲《鲸》,教室成了鲸标本展览室……结果是把语文课上成常识课。在这样的课堂上,只关注科学知识,而忽略了语言习得。知识似乎成了说明文教学最核心的东西,而承载知识的语言与表达方式则似乎成了附庸之物。

二、深入探究:语用学破解小学说明文教学困境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非常鲜明地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语文课程的首要而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十分明确地提示我们,语文课程的理解与实施有一个重要的理论背景:语用学。由此,笔者认为,语用学可以打开小学说明文教学的另一扇窗。

(一)语用学的内涵诠释

所谓语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及其规律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语言环境、言语行为、语用规则等诸多方面。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语用学研究语言文字符号的意义及其在不同语言环境里的用法,乃至不同的表达效果,侧重在语言的实用,讲究语言的组织和驾驭,特别关注语言在特殊环境里的特殊表意效果,讲究语言规律的内在探索。

(二)语用学――小学说明文教学“突围之路”的理性分析

1.语境原则,说明文教学“突围”的基础

说明文教学时为什么要凸显文体特征呢?因为说明文在表达的目的、方式和话题等方面,较其他体裁的文本相比,有着鲜明的独特性。而在语用学中,语境通常被学者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其中“情景语境”指向言语行为发生时的诸多客观因素,包括说话的对象、目的、方式、话题等。很明显,这就为“说明文教学时要凸显文体特征”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2.语用规则,说明文教学“突围”的依据

小学说明文文本的最大特点就是描摹的事物或事理“内容具体、真实”“清楚明白”“表达有条理”等,然而这些都体现了语用学的什么理论呢?简单地说,这涉及语用学“会话含意”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又涉及四个范畴:一是量准则,即所提供的信息应该是交际所需的,且不多也不少;二是质准则,即所提供的信息应是真实的;三是关系准则,即所提供的信息要关联或相关;四是方式准则,即提供信息时要清楚明白。我们发现,以上四条准则与说明文这种文体有极高的契合度。

3.语用目的,说明文教学“突围”的催化

语用,即语言运用,是指交际双方在一定的场合,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以某种方式进行的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说明文在表达上具有的一些特点,如结构的完整、语言的精练、用词的准确、逻辑的严密等,是形成良好语用面貌的必备要素,对当下学生语言发展的不足有很好的纠正作用。如果我们能从“为什么这样写”的角度切入教学,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对文本的阅读理解。

三、实践操作:语用学视野下的小学说明文教学的策略

在语用学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认为应从说明文的特点入手,从说明文文本的语用解读切入,精选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为目标,确立精准的学段教学目标;再通过创设各种“语用”情景,让他们感性地“悟得”与“习得”,为说明文教学寻找“突围之路”。

(一)指向语用的文本解读

说明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选择适当的说明文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语用学理论支撑下,文本解读应注重对具体语境的分析,注重语境对文本结构、选材及语言运用上的影响,并为这些语言要素进一步转化为教学资源奠定基础。

1.解读精彩的布局结构

文本结构是文本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文本结构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而思路又隐含在文本的结构之中,通过结构来体现。所以,准确解析文本的结构,是把握文本脉络的重要手段,更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有些文本,只有理顺了结构、理清了思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如《神奇的克隆》一文,作者把“克隆”这一科技问题表述得条理清晰――什么是克隆?哪些可以克隆?克隆有什么益处?还有更有趣的。如《秦兵马俑》课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叙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一句,将全文贯穿成一个经纬分明的整体。“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便是作者要向读者介绍的秦兵马俑的主要特征。从语用的角度看,缺乏整体观照,就无所谓语境的产生,也就没有了语用存在的前提。因此,解读文本的整体结构是使说明文教学“突围”的重要做法。

2.关注文本的言语特色

说明文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其语言运用的最大特点就是准确和严谨。所以在说明文学习中,学生要学会把语言表达得简洁、规范、严密。这是对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补充,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利机会。以《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为例,文中在准确性说明的前提下,以形象化描写的手段,还大量使用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充满情趣。如“发起脾气”“喜怒无常”等词句的运用,形象地拟人化地说明了海洋的特点,使得原本深奥难懂的科学语言变得通俗化、趣味化了。根据以上文本语言特点的解读,我们至少可以做三方面的事:第一,引导学生利用文本说说这些语言特点;第二,背诵积累;第三,学会迁移运用。可以看到,这里的解读直接和教学策略的选用联系在了一起。因此语用指向的说明文文本解读,其实就是从“文本语言促进学生语言发展”角度展开的,它为有效教学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二)确立精准的学段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体现了训练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崔峦先生也曾提出阅读课必须做到“吃准目标”,即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对于学生而言,每一个学段目标的达成,说明文都有着自身的贡献。

1.小学说明文低段教学目标的确立

在低段说明文教学的目标制订中,不需要强化对文体特征的解读,主要还应该以“识字写字、学句写句、朗读课文、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提高阅读兴趣”为主要学习目标。

2.小学说明文中段教学目标的确立

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有这样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可是中段儿童语言发展又存在“语言不够规范,表达不够精确和逻辑性比较差”两大问题。而说明文文本中的语言特点却以“精确、规范、逻辑推理性较强”为主,这正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机会。因此,在中段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较多的注意力引到文本的语言中去,引导学生从一些数字、实例、术语、专有名词和逻辑推理中发现、揣摩文本语言的精确之处、严谨之道,并通过读写结合等手段,学习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语言积累水平。

3.小学说明文高段教学目标的确立

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中又强调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这句话对说明文的教学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能抓住要点,二是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同时,语言的规范、精简、严密,仍然是该年段学生的语言发展方向,也应该纳入到说明文教学的目标中去。

(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说明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外,还要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文字,理解文本内容,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受到思想启迪和情操陶冶。另一方面,还应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了解文本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说明方法,并通过实践性学习,习得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因此,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很重要。笔者认为小学说明文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准确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说明文教学也不例外。只有充分读书,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知内容,获得知识,习得方法,发展思维。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时,师生抓住“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这句话进行品读,一生将此句中的“146米”“40层”这两个数字读得很重,老师就此采用对比朗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点拨:你为什么把“146米”“40层”这两个数字读得很重呢?学生回答道:“因为这两个数字准确地写出了金字塔的高度,同时也说明了摩天大厦的高度,让我们感觉到它很高。”引领学生饶有兴致地去阅读文本,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心领神会,对说明方法有所领悟、有所习得。

2.有效说

说明文教学应时刻关注语言形式,扎实进行语言训练,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因此,在语用指向下,我们必须明确“说”的目的,以此提高“说”的效率。如:在教学《麋鹿》一文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麋鹿,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笔者设计了一个指向语用的“说”的环节,设计了一种假设:(1)你就是一只麋鹿,你会怎样来介绍自己?(2)假如你是姜子牙,你骑着麋鹿上天庭,你又如何向天上的神仙们介绍你的坐骑?(3)如果你是导游,你又会怎样向来参观的客人介绍你的麋鹿?请大家自由选择一种角色,小组交流介绍。注意在介绍的时候要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同时尝试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及时比

说明文的文字大多极为简洁、精练,有时一字之差会导致意义的全面异化。这时,采用“比”的策略,对于培养学生语言的敏感性、准确性,就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如:在教学《恐龙》中“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这句话时,笔者先出示了改动过的一句话,即“雷龙是个庞然大物”,然后让学生将两句话进行比较,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出雷龙是个庞然大物,接着让学生估算雷龙的实际重量(大象的重量一般是4~6吨,雷龙的重量可达到30吨左右),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想象,模仿出雷龙走动时发出的声音,进一步具体感受雷龙是个庞然大物。这里进行的不仅是阅读理解的指导,而且也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指导,体现的正是语用指向。

4.适当写

小学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并不只是单纯地把课文知识介绍给学生,还可以让学生充满情趣地去写。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把“写”挤进课堂,使学生在二度感知文本的同时进行个性化的创造。如在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时,当学习到“科学家们早就呼吁: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食物!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补写练习:“想象一下,未来的餐桌上会出现哪些来自海洋的高蛋白食品呢?”这样,通过仿写、改写、补写等多种“写”的方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有利于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尤其是让学生在动笔实践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勇于创新,我们的课堂就会灵动起来!只有灵动的说明文教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喜欢说明文,也才会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会学”向“善学”发展。

小学生说明文范文3

用诚信妆点礼仪神州,用绿色倡导低碳环保,用孝慈贴满千家万户,用善念传递人间温暖,用大爱创造文明新风,用清廉弘扬浩然正气,用真心铸就辉煌灿烂!共同阅读文明伴我行演讲中学生,请您阅读!

文明伴我行演讲1文明礼貌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老师不但要教育学生学知识,也应该教育学生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中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无不遗憾的发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公民素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随处乱扔垃圾的现象日益严重。据有关报导,有很多外国游客到中国来,看到景区垃圾遍地,便自发组织起来起来垃圾,完毕后才安心游玩。作为中国人,我们在对外宾捡垃圾的行为表达敬意的同时,更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12月19日,我校组织了一次“文明志愿者”活动,开了一场大会,看着文明志愿者庄严的宣誓,我当时真的以为:我们的学校真的要变成文明校园了!可以生活在没有地上垃圾袋,同学与同学之间可以和睦相处的校园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也许我的想法是错误的,我真的没想到,先不说普通的学生,就是“文明志愿者”也是只有“三分钟热度”。大会过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校园里地上还是同学们扔的垃圾袋,同学与同学之间还是脏话成堆……一点也没有改过的样子。难道人都是这样吗?习惯就改不掉吗?

一则广告所讲:一个小男孩正在放风筝,可是风筝却挂在了树枝上,只有踩在公园的椅子上才能拿到,他为了不使椅子弄脏,拿出一张白纸垫在上面,然后站到白纸上取下了风筝,我悟到了“文明,有时就是一张纸的厚度。”播下一个动作,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个品格。文明的事很容易做到,它却是生活里重要的事,也是最难坚持的事。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讲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让我校的文明礼仪之花再结出累累硕果!

文明伴我行演讲2前几天傍晚,我走在一条极其平凡的街道上,白色的纸巾和口袋放肆嘲笑,而夜市上的人们随着嘲笑声的增大而继续乱扔纸巾,有些人士他们则脱掉自己的衣服,上身裸体在大街,有的脱掉鞋子,赤脚在大街。以上表明,文明离我们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在校的每个人都应该做文明学生,养成文明习惯。

一个国家无论多强悍没有文明就没有历史,就没有得到人民拥护和赞赏的目光。讲文明讲礼貌,是做人的起点。每个人来到世上,学习做人就是从讲文明礼貌开始的。在孩子咿呀学语期间,父母首先教其文明礼貌,进入学校,老师教其文明礼貌,到社会上,时时处处都要求人们讲文明礼貌。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

怎么才能做文明学生呢?第一要留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学生的文明习惯可以体现在文明的交往中,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文明礼貌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又是一个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应当从很具体的见到老师,父母主动称呼,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节做起,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这也是社会文明交往的重要根基。

第二要学会礼貌待人和礼仪。俗话说“小树不修枝,长大难成才。”同样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也必须从小培养。礼貌待人就是要会用“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因为这些文雅、和气、谦虚的礼貌用语会给人一种亲切而诚挚的感受。要礼貌待人,就要说话文雅、和气。说话文雅和气,也就是讲话时要文明,口气要和蔼、热情、可亲。古时候,有一家渔民的渔网破了,那渔民正忙着修补,为了不误生产,便让他的大儿子到隔壁张爷爷家去借渔网一用。老大听后,心想这还不简单。于是拔腿就跑到张爷爷家的门口,冲着老人粗声粗气地大声嚷道:“嗨!老头儿,把你家的渔网拿来借我用用!”张爷爷正在屋里吃早饭,听到这些话心里很不高兴,想:“这是谁家的孩子,这么没礼貌?”于是很生气地说了声:“不借!”父亲见老大没借来渔网,便问老大是什么原因,老大把自己借渔网的.经过说了一遍,父亲听后决定再让他的二儿子去借。老二来到张爷爷家门口,轻轻地敲了几下门。不一会儿的功夫,张爷爷从屋里走了出来。老二立即上前向张爷爷鞠躬问好,然后态度和气地对张爷爷说:“老爷爷我家的渔网坏了,请把您家的渔网借我用一天,用完马上给您还回来。”老人见老二这么有礼貌,很高兴地将渔网借给了他。老二双手接过渔网说:“谢谢您!我走了,张爷爷,再见!”听了这个故事后我让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互相说一说,同样是借渔网,为什么老大没有借到,老二却顺利的借来了。通过听故事同学们加深了对文明礼貌地认识。

我们在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努力后,才得以成为长安七中的一员。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是有着不文明的行为。例如,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白色垃圾。尤其星期日教室里/校园内垃圾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人打扫,仍了又何妨;在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室/走廊上起哄打闹,随意撞坏门窗;在例如,有部分同学随意攀爬学校墙头,甚至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害公共财物。所以我们还要爱护环境保护公物。

同学们,让我们全校上下,携起手来,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流的现代化名校而不懈努力吧!

文明伴我行演讲3我们伟大的祖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着称于世,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十分注重文明礼仪。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礼待人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广泛传诵,孔融让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由此可见,文明也是一个国家的冶国之本。

做一个文明的人,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基础,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敬不孝,那么面对社会上的老人怎么会尊?看见幼儿怎么会爱?他根本没有权利涉及道德,否则将会是对道德的亵渎。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香九龄,能温席,得到无数人传誉;现有全国道德模范李美丽无怨无悔照顾公婆的事迹,感动世人。今天我们做文明少年,必须由此开始。

做一个文明的人,其次是要讲文明、讲礼仪。

文明礼仪是律已、敬礼的一种行为规范,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在生活中我们要知礼、讲礼、善礼,做个文明人,不要乱丢垃圾;不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以及抱小孩的乘客让座;按照交通指示和标志行走,不闯红灯;要保护环境卫生,不践踏草坪,不随手摘花。毫不置疑地说,文明礼貌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处处都显示着我们的道德品质。

到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明需要大家来参与,文明的氛围要靠大家共同来营造,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伴着我们成长。

文明伴我行演讲4我们中国世世代代都流传着文明之风,这种情形已持续了上千年,但要让文明之风继续流传,需要我们后人的努力,这就是文明;相比较如果你不珍惜今天,但没关系,因为还有明天;如果你的金钱丢失了,但没关系,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金钱……但要是因为金钱地位等诱人的东西,而抛弃自己的良心、背叛自己的文明、忍受着礼仪任自己糟蹋,那你的人生就彻彻底底地失去意义了!

在这个文明的社会上,需要文明的我们,才能让这个社会显得更加美丽。千百年来我们的中国仍被称作“文明古国”,是因为我们的世世代代人人都讲文明,这样的文明礼仪之风就要让我们子子孙孙传承下去。

文明礼仪其实并不需要从大事中体现的,普普通通的小事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文明,比如:捡起地上的垃圾纸屑,公交车上让座,看见老师主动问好……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文明,只是你不懂去表现出来。我自己就有发现过我心中的文明!有一次:我坐着公交车去青少年宫培训兴趣班,不料,车上剩下唯一的空位置上有一滩水,看见这样,我只能在这拥挤的人群中东倒西歪的站了一会儿,突然,在莲坂站,一个戴老花镜的奶奶上车了,她一手拄着拐杖,一手顶着自己的老花镜,她东张西望了一会儿,发现有一个空的位置,正准备坐到这个位置上。我本以为一定会有好心人会提醒老奶奶。可是,当老奶奶快坐下去时,竟还是没人提醒,我着急了,提高了嗓门说:“老奶奶,别坐!有水!”这时公交车上的人们不约而同的盯着我,都纷纷议论起来,虽然听不见他们说什么,但是我相信一定是赞扬我的话,这时,我便自豪地在心里偷偷笑起来。后来,又有一位阿姨站起来让老奶奶坐下,这使得老奶奶更是乐得不可开支,连声赞叹我和阿姨!

从此可见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有文明的,只是你不善将它表达出来。在帮助他人时,自己会感到十分快乐,此时你就会发现,心中的文明如火山喷发不停的涌出心窝,被帮助的人也会很快乐,因为他们还知道有人关心他们,还有人帮助他们。

文明的道路以为我们铺好,接下来的路就要顽强的走下去,要学会运用文明来帮助自己,甚至帮助别人,别让社会中丑陋的“诱惑”,让你失去诚信,甚至背叛自己的良心。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校园绽放光彩的活力,社会的美丽,让我们唱着歌儿,和美德同行,和文明一起创造美好、幸福的人生。

文明伴我行演讲5文明,几乎在每一刻都存在。不管在什么时候,就拿这一次来说说吧。

小学生说明文范文4

了解小学生什么时候说话不文明及他们说不文明语言的起因。

二、调查时间

2012年7月至9月。

三、调查范围

虹星桥小学六年级学生50名。

四、调查方法

1)观察法:仔细观察不文明语言何时出现及内容。

2)谈话法:通过谈话了解有些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文明,并分析原因。

五、调查结果

1)小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文明:

(1)由于与别人的矛盾而产生愤怒情绪,说话会口不择言,一般都是发生在男生身上。

(2)由于他人的行为、举止或是衣着相貌而取笑别人,说一些不雅的绰号。

(3)很多小学生说不文明语言都是出于一种反抗的情绪,对某件事情不满的时候,甚至难过的时候。

(4)还有大部分人表示,不文明语言是从长辈、周围人的嘴里听来的,有的是看电视、电影学来的,不自觉就讲出来了,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2)小学生讲不文明语言后心理表现或想法:

(1)心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舒服感。

(2)有时边说边大笑,作为一种发泄的方式。

(3)听到周围的人讲过文明语言,所以不认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3)小学生什么时候会说话不文明:

(1)玩的时候:做游戏时有些人会赖皮,然后互相用语言攻击。

(2)公共场合:一个同学在很多人面前让另一个人出洋相,被讥笑的那方就开始了语言攻击。

(3)暗地里:和某人关系不好,不敢当面说,就在背地里说有损于他的话。

六、分析

1)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有些不文明语言是从家里、社会上听来的,还有的是从同学那里学来的。在不文明的环境里,小学生的语言、举止都会受到影响。

2)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表现为用一些不太雅的语言表达心中的不满情绪,作为发泄的方式。有时并无恶意,但造成的影响很不好。

3)高年级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讥笑同学,这也是讲不文明语言的原因之一。

4)现在的独生子女的脾气、度量不算大、吃了亏,嘴上一点也不饶人,这也是原因之一。

七、思考

小学生说明文范文5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英语教学;文明礼仪教育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我国自古就重视礼仪教育。小学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端正英语学习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文明礼仪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已经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创设教学情境,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属于英语学习的开始阶段,教学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跟学生的生活离得也不远。小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礼仪习惯。例如小学英语教材中的“How are you?”“Hello!”“Thank you!”“Good morning/afternoon!”等礼貌性用语是学生最早接触的英语句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懂得文明礼仪就在身边,平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能听懂、会说日常交际用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事先准备照片,课堂上学生与教师进行相应的场景对话:

学生:This is my photo.(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照片。)

教师:Oh,it’s nice.I like it.

学生:Thank you.

之后让学生自己分组进行练习,两个学生一组,拿着班级里的照片进行对话,教会学生当别人夸赞自己的时候,要记得说“谢谢”。再比如,每天早上让值日生站在门口对大家说“Good morning”,还可以在课堂中让两个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个碰到另一个,碰到别人的学生大声说“Sorry”,一个帮助另一个,被帮助的学生大声说“Thank you”。在学习了“What do you do in the evening?”这样的句型后,让学生一起讨论晚上回去做了什么,会给父母倒洗脚水吗?父母做了可口的饭菜时说“thank you”了吗?让学生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讲文明的习惯。

二、利用日常节日、谚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节日、谚语教学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发展。比如:对于节假日来说,新年(Happy New Year)要求家人团圆,吃饺子;三八妇女节(Mar.8th Women’s Day)要给妈妈说声节日快乐;清明节(The Qingming Festival)主要是祭祀先祖,教育小学生要尊重长辈,缅怀革命先烈;教师节(Teacher’s Day)要祝福教师节日快乐,学会尊重教师。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重要的节日,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还可以通过我国流传下来的格言俗语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文明意识和健康的心灵。如团结就是力量(Unity is strength)告诉小学生大家属于一个班集体,要相互团结;当学习动物园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或者图片,让学生掌握一些在公共场所的温馨提示语,如Don’t pick the flowers(不要摘花), Don’t leave litter(不要扔垃圾)等,这样无形中增强了小学生对公共场所环境的保护意识。可见,文明礼仪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朗朗上口、包含生活智慧的谚语资源,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礼仪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文化差异,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在交际的时候涉及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交流方式也不同,语言表达的行为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像中国人彼此见面谈话寒暄的时候,会说“Where are you going?”,但是西方人,比较重视自己的隐私空间,对别人问及自己的年龄和婚姻等问题会比较反感,他们觉得这是在侵犯他们的隐私。所以在学习“How old are you?”这个句型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几个相关的情景,像医生询问病人、警察调查以及表格填写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此句型使用的场合,其目的就是为了启发学生尊重他人。在英语中,当向别人提供帮助或者表达关心的时候,其表达方式是根据对方所愿意接受的程度来决定的。所以,英语语言中礼貌用语相对比较多,比如在拒绝别人的时候要说“Sorry”等,因为西方人不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身上。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小学生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及和睦共处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明礼仪素材,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把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既培养了小学生的语言知识表达技能,也促进了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生说明文范文6

关键词:才子佳人 择偶观 原因 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30-02

所谓才子佳人小说是以才子佳人为主要人物,将对彼此的爱慕、作诗唱和等作为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描写了在上层社会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这一题材在叙述内容上沿袭了以往的才子佳人的爱情悲欢离合的主题,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作出了创新,对于在爱情上的择偶观也一改从前门当户对恋爱价值观而是注重两个人是否情投意合。改变了以往男女主人公大团圆的结局以及门当户对的的恋爱方式,择偶的标准在当时封建社会来讲大大地突破了原有的择偶标准,不再将门当户对作为择偶的唯一标准,才子佳人有了自己的选择权,敢于突破封建传统社会的观念,婚姻的选择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此同时在才子佳人的小说中将其中贯穿了丰富离奇的叙述方式,在手法上改变其传统的叙述方式,将“显扬女子,颂其异能”作为当时作品的主旨,与以往的传统的择偶观相比,才子佳人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又有了新的突破。

一、才子佳人择偶观产生的原因

(一)文学发展的结果

一般来说,首先某个流派发展到鼎盛时期是自身的发展逐渐演变而成,就像我们今天所研究的才子佳人小说也不例外,在唐宋时期,也不乏男女恋爱题材的小说一直存在,只不过到了明清时期发展愈发鼎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具有浓厚的历史积淀,综合到其他多个层面多个角度的因素考虑,逐渐发展演化发展成为鼎盛时期,这是从某种文体自身来考虑。

(二)明清两代小说流派的演进

明清时期的小说主要采用章回体小说形式,小说作为文学发展的一种文体,在明清之际盛行一时。其形成的根源在于明清之际手工业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带动了当时思想文化的活跃,人们在闲暇之时有闲情逸致作诗吟诵,市民阶层的崛起与扩大为明清之际才子佳人小说的演进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演变过程是漫长的,但是其成就也是非凡的,小说的创作也经历了“历史演义”,如众所周知的《三国演义》,文人作者的生活丰富多彩,不满足于单一的写作文体,将自己身边的英雄事迹与幻想出来的神魔小说逐渐发展并更加完善,于是就有了我们所熟知的《水浒传》与《西游记》的出现,这些题材说的出现与发展,为明清之际的小说流派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书坊的推动作用

明清之际的手工业十分发达,出现了坊市制度,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出现了书坊这种专门为文人们阅读提供的场所,书坊相当于现代的书店,是在古代的一种并不多见的专门化机构,为明清之际小说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时,才子佳人小说盛极一时,文人墨客在书坊中可以了解到大量的才子佳人小说,为才子佳人小说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明清之际才子佳人不求门当户对只求你情我愿的择偶观也成为当时文人墨客们对于爱情的主要价值观,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满足的方式之一。

(四)社会思潮的影响

明清之际,各种社会思潮竞相迸发,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人性的欲望在晚明时期对于当时的人们的思想起到了一定限制作用,但是在明中后期出现了王阳明提倡的“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提倡的思想主张迥然不同,在思想上强调解放,人们在程朱理学的束缚下被释放出来,强调人作为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了人的个性解放,正是在这一思想主张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注重人们内心的声音,重视人们合理的情感欲望。正是在这种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唤醒了人们对于内心的觉醒,才子佳人们不再将门当户对作为择偶的唯一标准,而是将相互倾心、爱慕成为了择偶的标准。

(五)受到明清之际的社会背景的影响

古往今来,凡是爱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风平浪静发展的,在才子佳人的小说中也是如此,虽然我们都会认为才子与佳人天造地设,必会成就一段美好姻缘。但是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他们的爱情也无不遭受着艰难与险阻,历经重重磨难,往往会出现曹雪芹讲的“其间必出一小人其间拨乱”这种场景,穿插在故事发展的脉络中,使其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历经波折。似乎美好姻缘修成正果之前定会遭受如此磨难,或遇小人阻挠、或因父母反对、或因种种纠缠,这里讲的“小人”概念较为宽泛,并不是指人品行低下而是范围较广,有的是朝廷的高官,例如《玉娇梨》中的杨御史以及《定情人》中的屠驸马等等,都是朝廷的官员对于才子佳人的美好姻缘中起了阻挠的负面作用;有的是地方官员,还有的是地方的地痞盗贼等等。通过对于这些才子佳人负面斗争的描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官府的黑暗,社会政治的不稳定,才子佳人只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纵观才子佳人的择偶观整体分析来看,往往离不开忠与奸、善与恶、正与邪的政治斗争纠缠在一起。

明清之际才子佳人的择偶观发生了质的改变,不再将门当户对作为择偶的唯一标准,也改变了以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模式,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一系列的进步思潮,解放了当时人们的思想,从传统的思想中解放出来,这种择偶标准不仅在当时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后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甚至在今天仍然沿袭这一思维模式。

二、才子佳人择偶观对后世的影响

(一)改变了传统的择偶标准

在明清才子佳人的择偶观的影响下,一改之前婚姻由父母做主的局面,子女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婚姻,自己是自己婚姻、人生命\的主人。解放了人类的思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能是从前,在这种主流思想的影响下,人们不再局限于当时的思想,才子佳人的婚姻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改变了传统的择偶标准。这种质的改变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

(二)解放了人性

才子佳人择偶观的改变,解放了人类的思想,使人们从传统的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与渴望。改变了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有了自己的理解,敢于求真、敢于思考、敢于创新。有了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于爱情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渴望,不再像当初只是一味地听从父母的意见即使有了自己的想法也不敢反抗。真善美使人类向往爱情、敢于追求爱情。这是明清之际才子佳人的择偶观对于后世最有价值、最具现实意义的影响。

三、结语

明清时期才子佳人的择偶观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必然产物,要牢牢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去分析、解决问题。才子佳人的小说题材丰富与发展了我国小说题材,将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实现了有机结合。回首当今20世纪文学研究的现在发展情况,许多文化学者提出了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本身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管是从文化本身上去分析还是在当时文化产生的背景的比较上,甚至某些作家群体以及新的小说群体的出现都与古代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国学习的学生大部分主要学习汉语,而古代文学除了在高中有过学习,等到大学以后除了本专业的同学,可能就再也没有什么机会去接触这个几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精华了,当下大学生在学习本专业技能的同时,忽略了对自己全方面发展的要求,对自己的管理也是过于松懈,错过了很多学习的好机会,中国传统文化饱经风雨历程走到今天,就是我们炎黄子孙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样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能够继续前进的基石。

明清之际才子佳人的择偶观在历经几千的沉淀后,留给现代人的是厚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在经过几千年来不断地推新、融合、变革、沉淀已经开始深深地融进我们华夏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才子佳人小说可以以文献、制度等各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程式化的形式中。经过了几千年来的变迁与舍得,才子佳人小说的择偶观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角落,成为了当时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一个缩影以及指导人们生活发展的重要价值观,特别是人们的精神领域,文化支配人们思想行为。中国在当今文化浪潮中之所以能屹立不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文化底蕴的深厚,这是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的根基,同邮抢史给予他们历史重任,传统文化的发展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传承性,以后所有的建设、发展都离不开它。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才子佳人的小说题材作为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承接现代化建设事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发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是建立在大学生能够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成为中国文化的建设者和缔造者的基础上。只有当代学生完全植根于民族传统之中才能将语言传播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添砖加瓦,现当代文学对我国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文学能够培养人的气质修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气质,每一种不同的气质从另一个方面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有的人能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奋斗,有的人就是嘴行千里其身不动;在这一个层面上说修养的不同也就直接导致了一个人行为的不同,一个人无论他处在哪个层面上都会有最终的发展与追求,也就是说对于文学的追求就是在追求人对自己修养的提高。明清之际的文学题材更加注重人的精神世界,强调真善美,以及最基本的需求和发展。人文精神的体现由中国文学史贯穿古今可以看出,语言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明清之际的小说发展至今是我国文明的历史结晶。为我国培养新一代富有责任、使命感的接班人,古代明清文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现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中学生、教师队伍以及教育政策都需要作出合理的调整以及探索,将古代文化的精华传承下来。才子佳人小说流派是明清之际发展最为鼎盛的一个小说派别,而才子佳人的择偶观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时文学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又出现许多社会因素,在其共同影响下,才子佳人的择偶观发生了重大改变。其描绘的浪漫而又美好的爱情故事,激励着后人对于爱情有着无限的向往与憧憬,不管是在明清之际还是对21世纪的我们而言,真挚美好而又纯洁的爱情都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值得肯定与赞扬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