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业概论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石油工业概论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范文1

关键词:石油工程 课程教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87-01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针对石油高校中一些非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设置的一门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课程,涉及的专业可以是经济、建工、机械、化工、自动化等,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就业岗位有可能进入石油企业,接触石油领域,为了提高人才的综合性,特此开设了这门课程。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石油地质、测井、钻井、完井、油田开发、采油工艺、提高采收率原理、油田地面生产系统、油气储运与石油加工等方面,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重点[1],涉及的学科有地质工程、石油工程、储运工程、石油化工等,知识点零散,教学难度大。

针对课程设置的内容,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通过实践教学,以生动的图画、设备展示、生产模拟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提高教学质量。

1 提高教学效果研究

1.1?优化教学内容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一门涉及学科领域较为广泛的技术基础课,是加强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对石油行业相关知识深入了解的有效途径。课程的设立目的是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能具有良好的石油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在教学环节,就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对象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完成专业知识的衔接。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对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理论进行重点介绍,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都借助计算机相关软件和设备完成,有了计算原理和思路,对计算手段的认识和调整都会有针对性,这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环节中的能力培养。

1.2?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如果采用板书、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在教室完成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讲解,就会让学生觉得陌生、难以理解。如何把埋藏在地层深处的石油找到、采到地面、进行加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是学生最为直观的想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石油高校的石油工程、地质勘探、储运、化工这些专业都属于学校的主干专业,它们的实验室、展示厅都非常有专业特色,既有实物模型、又有流程模拟、还有现场施工图片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课程教学环节中的手段,通过教学相关单位的协调,安排参观时间,针对授课学生特点组织安排学生参观内容。

以我校为例,除了实验室,还有校园内矗立的井架、抽油机这些实物作为讲解对象,安排学生来到实物面前,针对抽油机上的各个部件形状,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运转的原理,以直观的感悟了解相关知识。

此外,可以模拟实际案例,调动学生探知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为例,在编制开发方案时要完成经济指标评价,通过模拟计算,让学生深入了解开发过程中成本支出与技术指标、收益的关系,确定开发方案。

实践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学生从空洞的讲解中跳出来,让自己明确石油是怎样的液体?油井是怎么打的?采油是如何完成的?石油炼制环节用到的设备都有什么?有了这些基本认知,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就不再摸不着头脑,感觉学习乏味。

如何保证实践教学能进入课程,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入了解学校的教学资源,制定教学计划,通过教务相关人员进行协调,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学生进入实验室参观等环节的畅通。

2 结语

通过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带领学生参观相关实验室,见到实物模型等手段,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开展的很顺利,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感觉知识沉闷、枯燥,学生对石油工程等相关知识也产生了兴趣,起到了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目的。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石油企业文化,大庆精神,石油企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立足石油企业院校特点,不断吸纳以大庆精神为内核的优秀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石油企业院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当前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教育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1]中第七项专门论述“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主张“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辨析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的概念有很多种,有广义的理解,有狭义的理解,这里我们把校园文化的概念界定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2]按照这个概念,我们也可把校园文化理解为学校文化。

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也有很多种,像校园文化的概念一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我们倾向于把企业文化的概念界定为“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3]。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异同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从属于社会主流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因此两种文化有很多的共同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1.相同点:一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以人为着眼点,都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组织文化;二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大致相同的结构.都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次论文网站,学校精神和企业精神分别是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核心。三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学校和企业内部分别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都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凝集作用等。

2.不同点:一是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学校的最高目标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学校追求的最大目标是社会效益。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是在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二是校园文化包含着既有明显差异又有机统一的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教风是教师文化的内核,学风则是学生文化的核心,教风和学风的有机统一构成校风。企业文化则没有这样明显的区分。三是校园文化对社会有很强的辐射作用,但企业文化的辐射作用要弱得多。

二、以大庆精神为内核的石油企业文化之把握

我国石油企业文化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根脉。这个文化根脉,既包含它所体现的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所固有和传承下来的、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又包含它所体现的近现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波澜壮阔实践中所缔造、所形成、所发展了的优秀革命传统文化根脉。“大庆精神脱胎于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具有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和爱国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而上述这两个“包含”,也可叫两个文化根脉,又是不可分割地紧密地融为一体的。“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正是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所产生、所发展起来的。这同中国人民世代传承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一脉相传的。

企业文化的灵魂就是企业精神,它成功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追求、企业员工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文化。大庆精神代表了中国石油工业的优良传统作风,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她是石油的,又是民族的。2008年,李长春同志指出,“铁人精神”充分体现了创业、创新、爱国、奉献的崇高精神,是大庆石油工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要大力弘扬“铁人精神”,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4]“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是其精神内核,“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优良传统作风的是其内涵实质。

三、以大庆精神为内核的石油企业院校校园文化之实践

(一)川庆公司培训中心(学校)的定位及奋斗历程

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川庆公司培训中心 (学校)正是这样一所直接服务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论文网站,隶属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的石油企业培训及石油企业院校。学校占地193亩,建筑面积52720平方米,建有设施现代、环境优越、同期能容纳400名学员吃、住、教的职工培训区和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同期能容纳2000名在校学生的学历教育区。

近年来,中心(学校)重点抓了下列几项工作:

一是准确定位,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确定了“两足鼎立,有所侧重;依托石油,服务川渝”的工作思路。二是紧贴企业,大力发展培训事业。大力树立培训品牌,积极搭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体系。三是保证质量,平稳发展职业教育。按照“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要求,狠抓学生职业技能的增强,平稳推进招生和就业推荐工作。三是落实责任,全力保证安全环保。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

五是固本强基,持续强化基础管理。深入推进“五型”班组创建活动。六是提升实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基础建设走在了集团公司教培基地的前列。七是以人为本,发展成果惠及员工。深入推进师生关爱工程,环境更加和谐。

当前,中心(学校)清醒地认识到,若想贴近企业发展,乘势而为,就必须对公司发展战略深刻解读。制定出学校紧贴公司战略的学校发展之策。

(二)川庆公司及公司“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

川庆公司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于2008年2月25日由原四川石油管理局与长庆石油勘探局的钻探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业务整合组建而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地质研究、地震勘探、钻井工程、井下作业、测井射孔、录井、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土建工程、油气田开发等,具有油气工程技术服务完整的业务链,可为国内外油气田提供一体化工程技术服务。在国内主要服务于西南油气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施工队伍分布于川、渝、陕、甘、宁、蒙、新等7个省市区。国际市场集中在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和厄瓜多尔。

川庆公司“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保障油气为使命,以提升竞争力为根本,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论文网站,大力实施持续、安全、国际化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政治文化优势,不断增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一流的综合性油气工程公司。

(三)中心(学校)因应而生的“十二五”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川庆公司发展战略,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紧贴企业发展需要,打造教育培训品牌,大力实施“3521”发展战略,更加注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更加注重教育培训机制创新,更加注重教育培训实效,着力推进管理创新,质量提升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政治文化优势,不断增强培训中心 石油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行业一流的教培基地,实现川庆公司”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四)中心(学校)以大庆精神为内核的“知行合一”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文化为精神之物,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它需要积累,需要积淀。文化的发展有继承、有创新,构建石油企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必须继承学校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展现校园文化底蕴。

1.旗帜鲜明地树立石油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石油企业精神已经成为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心(学校)按照《川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及时制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2.将人才培养目标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石油精神蕴含端正的人生态度,在思想上拼搏进取,在生活上艰苦奋斗,不贪图享乐,在心理态度上永远保持乐观。奉献的工作态度、高尚的道德追求、高洁的人生操守、高雅的生活情趣,这些恰恰都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必选项。

3.建立有利于石油企业文化特色的学校管理领导体制。规划、指导全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网站,由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精神文明办公室统一实施创建工作,协调各部门,力争做到齐抓共管。

4.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凸显石油行业标识。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载体,我们将“传承石油文化,发扬大庆精神、培养当代铁人”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树立“三老四严”等企业文化宣贯内容展示牌。在学历教学区建设石油企业文化长廊,通过图片,数字以及讲解员培训上岗解说,物质上支撑精神文明的推进。

5.有效利用多种载体,组织好石油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创建活动。利用四川石油学校网站,持续有效地宣传石油企业文化。

6.积极主动融入石油企业文化生活中。2007年组织师生积极参与西南油气田的川西片区“青春川油、激情川油”歌咏比赛,荣获团体一等奖。举办“气田之花飘油香”大型文艺晚会。

7.积极进行石油HSE管理体系宣贯。将中国石油安全文化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

坚持校园文化的石油特色,弘扬和传承大庆精神,是石油企业院校校园文化恪守不渝的光荣传统。石油企业院校校贴近现实,贴近生产一线,数十年如一日地唱响大庆精神和石油工业优良传统的主旋律,通过对石油人才的培养,通过对科学技术难题的攻关,不断为中国石油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EB/OL]. http://law.51labour.com/lawshow-92616.html.

[2]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魏杰.企业与文化塑造[M].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4]李长春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EB/OL].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7/24/content_8765160.htm.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范文3

关键词:石油储运 措施 安全管理

一、石油储运安全管理介绍和现状述评

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对油库也有重大意义,油库火灾发生的主观原因是思想不重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不善和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对于石油企业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加强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防止工作人员对石油储运的安全管理概念的不清晰,而且对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有重要作用,因此石油储运安全管理不仅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而且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石油企业倒闭,石油企业运营产生问题都应该从石油储运安全管理上找到相关起因。无论是表现良好的石油企业还是绩效很差的石油企业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石油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强调的是一系列的过程,其目标是石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实现石油企业良好的运营,构建良好可靠的管理系统所涉及的种种活动的集合。客观原因大都是技术、设备上的物性因素。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大体包括以下因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这五个方面构成了石油企业储运安全管理的全部主体。

二、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大型的石油企业突然倒闭,暴露了石油储运安全管理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石油企业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石油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观念落后,石油企业监督管理部门和运行部门独立性较差而造成的石油企业石油的易燃易爆性、静电荷集聚性和热膨胀性存在的后果。

1.监督管理动力的缺乏是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

石油储运安全管理顾名思义,既是对石油企业自身进行监督管理,因此这个过程存在很多的阻力,没有任何个人或石油企业倾向对自身进行监督管理,即使采取了某种措施监督和管理,很多时候这些行为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很少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石油企业高层管理者不愿意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控制制度,来约束自身和管理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石油企业也淡漠企业管理的因素,认为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但是为了石油企业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健全的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制度不可或缺。很多情况下,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实施过程本质上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才实行的。

2.观念落后是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很多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头脑中,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由于很多一线工人和基层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很多人甚至没有听到石油储运安全管理这个概念,也不了解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所涉及的过程及目标,因此即使制定完善的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制度,也很难付诸实施,将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监督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有的管理者甚至认为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是对企业发展的一种制约和束缚,会加大企业的工作负担。观念上的偏差在石油储运安全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有的企业甚至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实施管理, 这种心态不可能使得石油安全管理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三、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针对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大型石油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于长庆油田来讲,采取化学清洗作业安全管理制定的相关措施,以及储运石油方案与计划书的编制和清洗作业方案的制定,包括施工安全措施,应急方案,组织机构和审批意见,以及长庆油田的填写报告。

1.管理机制和清晰的绩效评估体系是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保证

良好的企业规范制度是一个企业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企业如此,对于任何社会单位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企业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针对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大型石油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于长庆油田来讲,采取化学清洗作业安全管理制定的相关措施,以及储运石油方案与计划书的编制和清洗作业方案的制定,包括施工安全措施,应急方案,组织机构和审批意见,以及填写报告。绩效评估包括很多方面,对于企业来讲,可以有财务绩效,员工工作绩效,产品绩效,虽然不同的绩效衡量企业运营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公正与实用。如果任何绩效考评标准不能够体现公正与实用,那么也不会取得良好的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结果。例如,对于财务绩效如果失去了公正,那么投资者会依赖错误的信息,这样对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造成很大影响,员工的薪酬绩效评价若失去实用和公正,会导致员工消极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企业内控的效果。因此企业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时刻体现体系的公正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结果。

2.良好的组织氛围是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根本保证

现阶段,企业文化的研究一直是石油企业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构建良好的石油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工作环境和企业的正常运行都有重要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文化是一种无形却充满力量的影响力,它对组成整个企业的成员起到约束凝聚、以及协调组织的作用,石油企业文化可以凝聚一个企业的集体力量,推动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财富无法创造出绚烂的文化,然而一个企业凝聚的文化却可以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财富,一个企业建立独特的文化理念,那么这个独特的文化理念无形中就会为企业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企业最终获得生产经营丰收的硕果。组建企业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模式,必须具有超前的风险意识,才能使企业的文化理念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逐渐成长并完善。

四、总结

通过对石油储运安全管理过程的详细描述,发现石油储运安全管理主要存在很多问题。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只有切实制定健全的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COSO,《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整合框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范文4

经济报道在企业报中占有重要位置。企业的改革、管理、生产、经营、销售等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充斥着企业报的大部分版面。但是,经济报道的质量还远远没有和其数量相匹配,其中很突出的一点就是经济报道缺乏理论性。大多数企业报中的经济新闻,往往是成果式的、经验式的报道,对成本、经验背后的更深层次的东西没有做进一步的开掘,没有从理论根据上分析取得成果的深层原因,没有挖掘经验的典型意义在哪里。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的经济报道是照抄单位的经验材料,人云亦云,采访时记者没有实际介入、亲自体会,更难谈上理论性。

记者面对的素材纷繁复杂,要确定哪些有价值,哪些没有价值或只是具有一般价值,需要记者调动自己的理论思维,用理论性的眼光去观察,然后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企业的经济活动很多,企业报记者在采写经济新闻时,进行理论思考,写出理论性较强的经济报道,这对企业报记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中原石油报》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中原油田原油年产量在1988年达到722万吨的顶峰之后持续下降,由此造成石油专业化施工队伍过剩。从1993年开始,中原油田石油专业化施工队伍陆续走向国内外石油技术服务市场,至今有100多支队伍分布在十几个国家和国内20多个省、市。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如果单纯从成果的角度报道无疑也是一条重要经济新闻,也能总结出许多经验。但是,这种经济现象最终说明了什么?《中原石油报》推出《八千里路云和月》、《努力拓展生存空间》等几篇文章,则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角度,揭示了中原油田石油专业化施工队伍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特点,按市场规律办事,积极开拓外部市场的深刻内涵。这样写就反映了这一经济现象的本质,文章便具有了深度。

经济报道与经济理论相结合,应该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使理论既具权威性,同时也尽量通俗化。

理论是虚,新闻是实。在文章中,应处理好理论与新闻事实的比例关系和理论在文章中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理论是统帅,新闻事实是士兵;理论是主干,新闻事实是枝叶。理论在经济报道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能占据很大篇幅。在表现形式上,理论要融于新闻事实之中,通过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叙述、组合、剪辑而凸现出来,或者是用提示性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名家的作品,如艾丰的《中观上的突破--评述襄樊经济崛起之势》,把"中观经济"这一理论概念通过襄樊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工作体现出来,其中的一些小标题如"中观经济的文章主要做在'结合'上"、"协调--中观经济的主要手段"等,则起到了提示作用。

经济报道中的理论具有权威性,能够提高人们对经济现象、经济生活的认识,为指导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理论的权威性是指理论符合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中央的经济政策,符合经济学的观点。记者在写经济报道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运用理论观察、判断经济现象,对于自己拿不准的问题应该向专家求教,不能想当然地写。理论是方向问题,若理论模糊不清,将会误导职工,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企业的稳定,给企业带来损失。对企业经济生活中新的事物、新的发展进行理论总结或理论概括时,应抓住那些代表事物发展方向、反映事物本质、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事物,这样概括出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全面的。反之则是错误的、片面的。

经济报道是企业报的"重头戏",而企业报的经济报道往往带有很强的专业性。企业报经济报道中的理论,有些是专业方面的理论,有些是经济方面的理论,比较艰深难懂,企业报记者在处理时应举重若轻,使之通俗化。要做到理论的通俗化,首先记者要深刻领会理论的含义和其在经济报道中的意义。其次,在表现形式上,要尽量避免专业术语的大量运用或照抄经济学理论概念,应通过记者对理论的理解,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现出来,让普通群众能接受,不要变成"群众看不懂,专家不愿看,领导不爱看"的东西。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范文5

1.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教学内容选择的第二个依据是要结合石油工程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与留学生专业的结合,不仅讲授基本的化学知识,更要教会学生用化学的观点和理论去解决自己专业方面的问题。因此,化学绪论教学、例题选择和科学思维等方面,都倾向性地讲解与石油领域相关的化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普通化学课程中的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在石油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对教师提到的关于石油相关的内容会表现出较大的热情和兴趣,课堂表现非常积极,让授课教师深受鼓舞。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在将来的工作中科学使用化学思维应对实践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的编排设计

留学生普通化学(全英语)教学是向工科留学生介绍化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基本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教学。同时,也是工科专业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通化学教学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学生实际与专业特点,对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的内容都做了精心的选择与编排。理论教学部分,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由易到难的顺序。从化学度量、化学计量学、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等基本概念和简单知识点开始,逐步过渡到化学反应、原子、分子结构、化学键等较难的知识点,以及化学平衡、化学热力学等宏观理论。这样的内容选择与编排顺序,有利于留学生学习接受,降低了开始时的学习难度,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在结合专业特点方面,着重在绪论和最后的拓展部分,介绍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及实验在最新石油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不仅在宏观方面介绍了石油工程发展中应用到的化学知识,而且还介绍了石油工程领域中,最新科研论文对化学知识的使用。同时,在每一章的例题选择及背景介绍部分,都适当向石油工程领域倾斜,做到了与学生专业特点的尽可能的融合。实验教学部分是普通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工科专业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观察实验现象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实验教学对提高和巩固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让他们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观察、思考和解释工作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概况,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结合理论知识对现象和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与判断。实验教学部分做出了细致的安排,总共安排5个实验。实验认识课,通过观看视频及教师演示,让学生对化学实验室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学习实验室安全、基本操作练习等。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主要考虑到石油工程的现场作业会经常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学习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分压定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学习气体体积的测量和大气压力计的使用等。氯化钠的提纯,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如,固液分离的方法、过滤、抽滤、重结晶等,使学生不仅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还能对化学实验有个较为感性的认识。溶液性质综合实验Ⅰ,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解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与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能,盐类水解,沉淀的生成,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溶液性质综合实验Ⅱ,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分步沉淀与沉淀的转化,沉淀的化学溶解,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多重平衡的实验现象及解释。其中,在具体教学中,向学生强调关于缓冲溶液、沉淀生成、转化和溶解等知识在石油钻井领域中的应用等。

二、灵活的教学与管理

中外社会、文化、经济和教育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对留学生的教学管理与中国学生存在很大的不同。在教学上增加灵活性,以适应留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性特点。在管理上,既尊重留学生的生活和民族习惯,也制定了严格的课堂规则,要求学生认真遵守。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使得留学生普通化学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多样的课堂授课方式

给中国学生上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讲授,中国学生也很适应这种模式的教学,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认真听讲,服从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保证课堂秩序与效果。但国外的中小学教育模式与我国有较大差距,留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适应性对于任课老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留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会比中国学生表现活跃,喜欢提问与讨论,只听教师讲授很难维持50分钟。因此,必须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努力增加教学的灵活性,以适应留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主要做法是,在讲课时多观察学生的反应,多增加提问和讨论的环节,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认真听讲,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赢得了留学生的配合与信服。

2.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

留学生的管理原则是尊重学生习惯,严格课堂纪律。对于留学生的管理,一方面,要与国际接轨,尊重他们的习惯与特点,保证他们的合理要求得到满足,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宽容与爱护。另一方面,也要制定严格的课堂规则,让他们知道中国大学是非常严格的、有规则的,他们也会感受到中国教师的认真与敬业。因此,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并不意味着课堂秩序的松散与混乱。实际教学运行中,确实存在部分国家的留学生比较有个性,经常会在课堂上表现出来,尤其是在实验课上,会影响到课堂纪律或者其他同学。对此,采取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具体是,事先制定出详细的课堂纪律与规则告诉留学生,并与最后的考核挂钩。虽然一些留学生的个性比较强,他们会为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努力向教师争取,但同时,他们对规则的尊重和遵守也非常的好。只要说清规则的内容、合理性及必要性,他们一般都会表示理解并认真遵守。

3.针对个体因材施教

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个人情况有非常大的差距。因此,只有熟悉每个留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情况,才能更好地有针对地开展教学。在正式上课前,教师会跟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进行交流,以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包括化学学习的基础、英文水平,以便为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通常,巴基斯坦的学生英文水平和化学基础较好,非洲一些国家的个别学生化学基础稍差。教师就会利用课前、课间的时间充分与学生进行沟通,多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他们对于课程进度的理解。课后教师会利用答疑的时间,有针对性的组织答疑,鼓励学生与教师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三、结束语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石油企业文化,大庆精神,石油企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立足石油企业院校特点,不断吸纳以大庆精神为内核的优秀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石油企业院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当前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教育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1]中第七项专门论述“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主张“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辨析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的概念有很多种,有广义的理解,有狭义的理解,这里我们把校园文化的概念界定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2]按照这个概念,我们也可把校园文化理解为学校文化。

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也有很多种,像校园文化的概念一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我们倾向于把企业文化的概念界定为“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3]。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异同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从属于社会主流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因此两种文化有很多的共同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1.相同点:一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以人为着眼点,都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组织文化;二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大致相同的结构.都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次站,学校精神和企业精神分别是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核心。三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学校和企业内部分别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都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凝集作用等。

2.不同点:一是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学校的最高目标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学校追求的最大目标是社会效益。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是在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二是校园文化包含着既有明显差异又有机统一的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教风是教师文化的内核,学风则是学生文化的核心,教风和学风的有机统一构成校风。企业文化则没有这样明显的区分。三是校园文化对社会有很强的辐射作用,但企业文化的辐射作用要弱得多。

二、以大庆精神为内核的石油企业文化之把握

我国石油企业文化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根脉。这个文化根脉,既包含它所体现的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所固有和传承下来的、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又包含它所体现的近现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波澜壮阔实践中所缔造、所形成、所发展了的优秀革命传统文化根脉。“大庆精神脱胎于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具有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和爱国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而上述这两个“包含”,也可叫两个文化根脉,又是不可分割地紧密地融为一体的。“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正是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所产生、所发展起来的。这同中国人民世代传承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一脉相传的。

企业文化的灵魂就是企业精神,它成功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追求、企业员工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文化。大庆精神代表了中国石油工业的优良传统作风,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她是石油的,又是民族的。2008年,李长春同志指出,“铁人精神”充分体现了创业、创新、爱国、奉献的崇高精神,是大庆石油工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要大力弘扬“铁人精神”,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4]“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是其精神内核,“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优良传统作风的是其内涵实质。

三、以大庆精神为内核的石油企业院校校园文化之实践

(一)川庆公司培训中心(学校)的定位及奋斗历程

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川庆公司培训中心 (学校)正是这样一所直接服务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站,隶属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的石油企业培训及石油企业院校。学校占地193亩,建筑面积52720平方米,建有设施现代、环境优越、同期能容纳400名学员吃、住、教的职工培训区和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同期能容纳2000名在校学生的学历教育区。

近年来,中心(学校)重点抓了下列几项工作:

一是准确定位,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确定了“两足鼎立,有所侧重;依托石油,服务川渝”的工作思路。二是紧贴企业,大力发展培训事业。大力树立培训品牌,积极搭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体系。三是保证质量,平稳发展职业教育。按照“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要求,狠抓学生职业技能的增强,平稳推进招生和就业推荐工作。三是落实责任,全力保证安全环保。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

五是固本强基,持续强化基础管理。深入推进“五型”班组创建活动。六是提升实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基础建设走在了集团公司教培基地的前列。七是以人为本,发展成果惠及员工。深入推进师生关爱工程,环境更加和谐。

当前,中心(学校)清醒地认识到,若想贴近企业发展,乘势而为,就必须对公司发展战略深刻解读。制定出学校紧贴公司战略的学校发展之策。

(二)川庆公司及公司“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

川庆公司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于2008年2月25日由原四川石油管理局与长庆石油勘探局的钻探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业务整合组建而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地质研究、地震勘探、钻井工程、井下作业、测井射孔、录井、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土建工程、油气田开发等,具有油气工程技术服务完整的业务链,可为国内外油气田提供一体化工程技术服务。在国内主要服务于西南油气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施工队伍分布于川、渝、陕、甘、宁、蒙、新等7个省市区。国际市场集中在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和厄瓜多尔。

川庆公司“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保障油气为使命,以提升竞争力为根本,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站,大力实施持续、安全、国际化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政治文化优势,不断增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一流的综合性油气工程公司。

(三)中心(学校)因应而生的“十二五”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川庆公司发展战略,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紧贴企业发展需要,打造教育培训品牌,大力实施“3521”发展战略,更加注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更加注重教育培训机制创新,更加注重教育培训实效,着力推进管理创新,质量提升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政治文化优势,不断增强培训中心 石油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行业一流的教培基地,实现川庆公司”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四)中心(学校)以大庆精神为内核的“知行合一”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文化为精神之物,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它需要积累,需要积淀。文化的发展有继承、有创新,构建石油企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必须继承学校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展现校园文化底蕴。

1.旗帜鲜明地树立石油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石油企业精神已经成为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心(学校)按照《川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及时制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2.将人才培养目标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石油精神蕴含端正的人生态度,在思想上拼搏进取,在生活上艰苦奋斗,不贪图享乐,在心理态度上永远保持乐观。奉献的工作态度、高尚的道德追求、高洁的人生操守、高雅的生活情趣,这些恰恰都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必选项。

3.建立有利于石油企业文化特色的学校管理领导体制。规划、指导全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站,由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精神文明办公室统一实施创建工作,协调各部门,力争做到齐抓共管。

4.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凸显石油行业标识。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载体,我们将“传承石油文化,发扬大庆精神、培养当代铁人”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树立“三老四严”等企业文化宣贯内容展示牌。在学历教学区建设石油企业文化长廊,通过图片,数字以及讲解员培训上岗解说,物质上支撑精神文明的推进。

5.有效利用多种载体,组织好石油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创建活动。利用四川石油学校网站,持续有效地宣传石油企业文化。

6.积极主动融入石油企业文化生活中。2007年组织师生积极参与西南油气田的川西片区“青春川油、激情川油”歌咏比赛,荣获团体一等奖。举办“气田之花飘油香”大型文艺晚会。

7.积极进行石油HSE管理体系宣贯。将中国石油安全文化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

坚持校园文化的石油特色,弘扬和传承大庆精神,是石油企业院校校园文化恪守不渝的光荣传统。石油企业院校校贴近现实,贴近生产一线,数十年如一日地唱响大庆精神和石油工业优良传统的主旋律,通过对石油人才的培养,通过对科学技术难题的攻关,不断为中国石油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EB/OL]. law.51labour.com/lawshow-92616.html.

[2]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魏杰.企业与文化塑造[M].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4]李长春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EB/OL]. 新华网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7/24/content_87651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