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角色游戏范例6篇

幼儿园角色游戏

幼儿园角色游戏范文1

儿童民间游戏进入幼儿园成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过程,从教师的视角看,是根据教育需要对游戏进行筛选、改造或再造的过程。对于儿童而言,这些经过了教师的教育学视角审视后的“幼儿园民间游戏”是否真正是游戏,取决于儿童能否从中获得游戏性体验。①一般情况下,幼儿园民间游戏需要经过一个从儿童不熟悉、不喜欢到逐渐被儿童接纳、喜欢并进而从中获得游戏性体验的过程。从儿童角色的视角看,这是一个从游戏的被动参与者到游戏的主动参与者,最终演变为游戏的积极创造者的过程,同时伴随着儿童兴趣层次的相应变化。 一、游戏的被动参与者:感官兴趣与中间兴趣 不少研究者尝试将儿童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1]实践中,这将主要经历收集与筛选、融于课程两个阶段。其中,融于课程主要是向幼儿介绍游戏的材料、玩法,让幼儿学会并玩游戏。这一过程对民间游戏进入幼儿园课程是必要的,但由于教师往往会“过多强调游戏的发展价值,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强加于(民间)游戏,而忽略了游戏的享乐性,使得游戏空剩下躯壳,失却了真正的游戏精神。”[2]此时活动中的幼儿不是“玩”游戏,而是“被玩”,只是“游戏的被动参与者”。斯宾诺莎认为,“假如有什么事情在我们内部发生,或者说,有什么事情出于我们的本性,而我们只是这事的部分的原因,这样我们便称为被动。”[3]被动有不同程度,可以是完全被动,也可以是部分被动。在当前教师组织开展的幼儿园民间游戏活动中,幼儿基本上是完全被动,随着幼儿学会游戏玩法并逐渐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便由完全被动逐渐演变为部分被动。可见,从儿童角色的角度看,幼儿园民间游戏的第一阶段是儿童为游戏的被动参与者。一般情况下,教师向幼儿介绍自认为有价值的新的幼儿园民间游戏时,幼儿往往会因不了解游戏而不感兴趣,或者只是被漂亮或新异的游戏材料所吸引,此时的幼儿也就只是“游戏的完全被动参与者”,与此相对应的兴趣就是感官兴趣。所谓感官兴趣,即其“指向的仅仅是活动外部的各种‘包装物’,如社会的正面评价、教师表扬、家长奖励、同伴认可等,儿童从活动本身无法得到任何满足。”[4]为了让儿童从事这样的活动,教师必需对活动进行各种各样的包装,以刺激和引起儿童的感官兴趣。这就是许多教师在将新的幼儿园民间游戏介绍给幼儿时,往往要借助于漂亮的游戏材料、录像等形式,并经常伴以口头或实物(如五角星、小红花等)表扬方式的主要原因。随着幼儿对幼儿园民间游戏玩法的熟悉并逐渐从游戏中获得乐趣,其注意力逐渐从游戏的外部包装物转向游戏本身。此时的幼儿便是“游戏的部分被动参与者”,其兴趣部分源于游戏的包装物,部分源于游戏本身,是一种中间兴趣。中间兴趣“既部分指向于活动的包装物,又部分指向于活动本身,具体来说,是指儿童能够从活动本身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但这还不足以激励儿童全身心地投入活动,因此还需要一定程度的‘包装物’。儿童从活动本身获得满足的程度和对活动包装物的需要程度呈负相关。”[5] 二、游戏的主动参与者:自我衰竭的内在兴趣 随着儿童对教师介绍的幼儿园民间游戏的熟悉及在游戏过程中不断获得乐趣,儿童逐渐由被动参与游戏转变为主动参与游戏。“所谓主动就是当我们内部或外部有什么事情发生,其发生乃出于我们的本性,单是通过我们的本性,对这事便可得到清楚明晰的理解。”[6]此时,儿童参与游戏的原因就是因为对游戏感兴趣,所以不再需要教师的奖励、游戏的包装,活动中的幼儿成为“游戏的主动参与者”,与此相对应的兴趣就是内在兴趣。这种兴趣“指向的仅仅是活动内容本身,即活动内核,具体来说,指儿童从活动本身就可以获得足够的满足,此时不再需要各种形式的包装物。”[7]“内在兴趣本质上是主动的,具有一种自我生发与强化的机制,会随着儿童在活动中的不断拓展与深化,而不断加强与提高,反过来又会激发儿童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学习活动,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8]但在游戏的主动参与者阶段,儿童只能“参与”教师给定的幼儿园民间游戏。具体地说,游戏的材料、玩法都是由教师给定的,儿童不能随意更改,也就谈不上“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学习活动”,只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不断重复,这在根本上违背了游戏的本质。因为“游戏具有一种自我生成与更新的特性。在游戏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如游戏材料的增减、游戏中其他儿童的言行、或一些其他刺激等)的影响,儿童有可能生成与更新游戏”。[9]这就意味着,“游戏是一个往返重复、自我更新的结构。游戏有一个开放的结构,它的运动无穷无尽。”[10]可见,在“游戏的主动参与者”阶段存在一对矛盾,即内在兴趣的主动性及其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学习活动的内在要求和作为幼儿参与对象的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固定性与封闭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种结果就是作为幼儿参与对象的游戏的固定性与封闭性过于强大,限制了幼儿内在兴趣的主动性及其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学习活动的内在要求,最终导致内在兴趣的不断衰竭;另一种结果就是作为幼儿参与对象的游戏的固定性与封闭性被内在兴趣的主动性及其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学习活动的内在要求的强大力量冲破或者被教师主动打破,最终导致幼儿内在兴趣的不断强化。在游戏的主动参与者阶段,由于幼儿园民间游戏只是作为儿童参与的对象而非创造的对象,也就是说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只能参与,不能更改,这就决定了此阶段中这一矛盾最终将导致第一种结果,即游戏的固定性与封闭性会限制幼儿内在兴趣的主动性,最终导致幼儿内在兴趣的不断衰竭。因此,在游戏的主动参与者阶段,儿童的兴趣属于自我衰竭的内在兴趣。 三、游戏的积极创造者:自我强化的内在兴趣 “僵死封闭的规则世界只能生产出机械的产品,不能生发出鲜活的生命,真正的游戏就在过程之中、在对规则(共识的规则而非强制的规则)的尊重和重建中展开”。[11]这就要求教师破除强加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上的种种束缚,恢复其“自由”之身与“自我生成与更新”的特性,同时允许并鼓励儿童在玩游戏过程中积极创新游戏的玩法、材料,实现一种“游戏式的存在”。这种“存在是一种犹如生命式的自组织存在,是一种历史的、开放的存在,是完满地实现自己的存在,是在对话中不断生发的存在。”[12]这将不仅恢复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本性,同时恢复儿童作为人的本性,即席勒所说的:“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13]此时,儿童不再仅仅参与教师给定的游戏,而能积极创新游戏,包括发现游戏材料的新特性与玩法、发明新规则等,实现从参与者到创造者的质的飞跃,成为“游戏的积极创造者”。由于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固定性与封闭性被打破,进而获得了灵活性与开放性,允许并内在要求儿童不断拓展与深化,这就契合了幼儿内在兴趣的主动性及其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学习活动的内在要求,从根本上解决游戏的主动参与者阶段的矛盾,为幼儿内在兴趣主动性的发挥创造自由的空间与条件,从而恢复内在兴趣的“主动性”与“自我生发与强化的机制”。这就决定了在游戏的积极创造者阶段,儿童的兴趣是一种自我强化的内在兴趣。那么如何才能破除强加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上的种种束缚,进而恢复其灵活性与开放性,并最终让幼儿成为游戏的积极创造者呢?“留白”策略的运用是关键,②即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中为幼儿留出自由创造的“余地”,主要体现在游戏材料、玩法、时间与空间等方面。正是这种幼儿自由创造的“余地”(即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赋予了幼儿园民间游戏以灵活性与开放性,使教师介绍给幼儿的游戏材料、玩法不再是对幼儿的束缚,而是幼儿得以进行自由创造的基础。例如,有幼儿园在开展了“手帕游戏”之后,在墙面上留了一个空白“手帕变变变”,让幼儿大胆发挥想像,把手帕变成各种各样的物体;在竹筒竹条系列民间游戏演变过程中,该园开始只是向幼儿介绍几种基本的游戏材料和玩法,随着幼儿对材料与玩法的不断熟悉,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发展至今,该园已积累了20多种竹筒竹条系列游戏。这些都是“留白”策略在幼儿园民间游戏指导中运用的初步尝试与成效。#p#分页标题#e# 四、幼儿园民间游戏的阶段与兴趣的连续体 从儿童角色的视角看,幼儿园民间游戏主要包含两大阶段,即游戏的参与者和游戏的创造者。这两个阶段的根本区别在于幼儿是否被允许与鼓励对教师给定的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材料、玩法等进行改变与创新。在游戏的参与者阶段,游戏是教师给定的,幼儿只被允许参与,不能对游戏进行改变与创新,此时的游戏是固定的与封闭的。在游戏的创造者阶段,游戏虽也可能是教师给定的,或教师鼓励幼儿搜集与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游戏,但幼儿在了解与学会了游戏的基本玩法后,被允许与鼓励对游戏的材料、玩法等进行创新,此时的游戏是向着无限开放的,并随时准备突破现有局限性的限制,因此在根本上是灵活的与开放的。其中游戏的参与者阶段又可以进一步细分,这样幼儿园民间游戏就可以分为游戏的被动参与者(包括完全被动参与者、部分被动参与者)、游戏的主动参与者、游戏的积极创造者这样三个阶段。相应地,儿童的兴趣可以分为感官兴趣、中间兴趣、自我衰竭的内在兴趣、自我强化的内在兴趣等层次,由此共同构成一个幼儿园民间游戏的阶段与兴趣的连续体(见图1)。 幼儿园民间游戏的阶段与兴趣的演变方向既可以是从左往右,也可能是从右往左。理想的状态是,教师引导其沿着从左往右的方向演变。这需要教师及时洞察与把握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发展阶段以及儿童兴趣的层次,并采取针对性策略,特别是外部奖赏策略与“留白”策略。具体地说,教师将自认为有价值的新的幼儿园民间游戏介绍给幼儿时,因幼儿对此游戏不熟悉而往往不感兴趣,此时教师可以采取外部奖赏的介入策略,即借助漂亮的游戏材料、多样化的表扬方式等鼓励幼儿了解与学习游戏的材料与玩法。随着幼儿对游戏材料与玩法的不断熟悉,逐渐在玩的过程中从游戏活动本身获得乐趣,其兴趣也就会逐渐从感官兴趣过渡到中间兴趣,此时教师应适时采取外部奖赏的部分退出策略,即逐渐减少对游戏的各种包装物的运用,引导幼儿将注意力逐渐转向游戏本身,进而推动幼儿的兴趣逐渐向内在兴趣方向演变。当幼儿完全不再依赖游戏的包装物就能主动参与其中时,即幼儿的兴趣完全演变成为内在兴趣时,教师就应果断采取外部奖赏的完全退出策略,即取消游戏的各种包装物。为了破除“内在兴趣的主动性及其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学习活动的内在要求和作为幼儿参与对象的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固定性与封闭性之间的矛盾”,教师此时就应运用“留白”策略打破游戏的固定性与封闭性,以获得灵活性与开放性,进而为幼儿内在兴趣主动性的发挥创造自由的空间,并恢复内在兴趣“自我生发与强化的机制”,幼儿园民间游戏由此进入游戏的积极创造者阶段。

幼儿园角色游戏范文2

关键词: 幼儿园 角色游戏 指导方法

角色游戏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具有两个基本特点:角色游戏是儿童独立自主的活动。玩什么主题,有多少个角色,情节如何进行,使用什么玩具,等等,均由儿童自行设计编定,都是依照儿童的意愿、兴趣、经验、能力进行的。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性想象活动的过程。

角色游戏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它给儿童带来极大的快乐,儿童按意愿玩角色游戏,对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支配自己,协调与他人的关系,这种能力的获得对以后成长至关重要。角色游戏是儿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活动,通过游戏有助于巩固与加深知识,发展各种能力,练习手脑的共同活动,促进语言的运用。总之,角色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因此,幼儿园老师正确指导好幼儿的角色游戏是至关重要的。那老师应如何指导好幼儿的角色游戏呢?老师应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想象开展游戏,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幼儿很有兴致地毫不勉强地努力地在游戏过程中学习。老师的指导不是将自己的意图或设计强加于幼儿。

一、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开阔眼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

孩子的生活内容越丰富,知识越多想象就越丰富,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就越新颖充实。老师要善于利用上课、观察、日常生活、劳动、娱乐等各种活动来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每天的生活应有新的内容,使孩子感到充实、有趣。同时要做好家园的配合工作,帮助家长安排好幼儿的家庭生活,使孩子在家庭中获得广泛的知识经验。丰富的生活自然会引起幼儿做游戏的兴趣。

二、准备玩具材料,引发幼儿游戏。

为游戏准备玩具材料,要在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游戏的意愿之后,才能起到引发游戏的作用。和孩子一起为某一主题准备材料,便是游戏的开始,这对孩子来说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有一次我在大班开展角色游戏时,有一个叫林靓果的小朋友提出:“老师,我们开一家照相馆吧。”我说:“今天不开了,没有照相机。”林靓果小朋友便说:“老师,我会用纸折一架照相机,好吗?”“那好,我们就再开个照相馆吧。”结果有几个小朋友对照相馆的游戏很感兴趣,自己分配角色,有的照相、有的画像……孩子自制的玩具虽简陋,但它是孩子的小小创造,不要指责,而要鼓励与爱护。自制玩具虽然简陋,但孩子可用想象来弥补它的不足,从而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三、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

角色游戏的主题一般反映了孩子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主题应由幼儿自己提出,不要由老师硬性规定。特别是大班幼儿应启发他们独立提出游戏主题。启发的方法很多,如让幼儿先想一想要玩什么角色游戏或同组的几个人商量共同提出主题。幼儿独立提出游戏主题的过程,便是他们主动性、积极性发挥的过程。孩子提出的主题,老师要热情支持,对其中不够健康的内容,应采取商量、建议或转移的方法予以改变,切不可简单否定,不要挫伤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老师也可以用建议的方式提出新主题。如过完星期天,老师可以提出:“你们星期天过得好吗?跟爸爸妈妈是怎么过得呢?”有的孩子就会想起,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动物园,我们来玩动物园的游戏吧。老师的建议只是起着启发与参与的作用,不必强迫幼儿采纳,主要应鼓励孩子独立地想主题,并按提出的主题开展游戏。

四、教会孩子分配和扮演游戏中的角色。

幼儿玩角色游戏最为关心的是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并以模仿角色的活动为满足。但在刚开始玩角色游戏时,幼儿只是热衷于模仿某一角色的动作活动,并不明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老师需要给予启发,帮助幼儿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身份,从而更好地模仿这一角色。小班幼儿在游戏时常常忘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因此老师需要随时用游戏的口气给予提醒。老师通过参加游戏的方式提醒幼儿,可保证孩子扮演角色的稳定性和角色活动的丰富多样性。

中班的幼儿对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最为关心,他们的角色意识很强烈,但往往只考虑个人的愿望而不善于分配角色,因此老师要教给孩子分配角色的方法。经过这一过渡,到了大班后,幼儿能与同伴共同商量角色的分配,懂得角色要轮流担任,并学会相互谦让。

为了培养孩子的个性,老师要有意识地让幼儿轮流担任各种角色,尤其是主要角色,不应固定不变。每个儿童在游戏中都应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在更多方面获得锻炼与发展。

五、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

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了解幼儿游戏的意图、能力及行为表现等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孩子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在体力、知识、能力、行为表现、性格等方面均有差异。他们在角色游戏中可以充分地真实地表现自己,只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就可以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和表现,通过游戏教育与训练他们。如一个总爱充当主要角色的小朋友,她能力强、主意多,但对人态度不够和气,当幼儿园的小老师态度不好时,总爱用铃鼓敲打小朋友,我为了帮助她克服缺点,用游戏的口吻提醒她:“幼儿园的老师教得真不错,要是态度再好些,耐心些,那就是个优秀的小老师了。”又如有个小朋友胆子小、孤僻,不爱参加游戏,我鼓励她到娃娃家当妈妈,当公共汽车的售票员,等等。通过充当角色,这个孩子胆子变大了,情绪积极了,上课时也会主动发言了。

六、老师直接参加游戏,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小朋友看到老师和他们一起游戏,成为他们的游戏伙伴时,会感到格外兴奋。老师参加游戏,以角色的身份、口吻具体指导游戏,可以帮助协调有的单调的角色活动,使游戏内容丰富起来。如看到“理发店”的生意清淡时,老师可以去理发,充当顾客,可以启发一些幼儿:我也要理发去了。再如老师当市场的管理员,指出市场里有的摊点里的杂乱现象,督促他们整理,使各摊点井然有序。

七、使儿童愉快地结束游戏。

一个好的角色游戏,一般要有良好的开端、有趣的过程、愉快的结束和再做游戏的愿望。要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老师要掌握时机,即在幼儿的游戏兴致尚未低落时结束游戏,可使幼儿保持继续游戏的积极性。结束游戏的方式很多,可视游戏的内容与情节发展而灵活掌握。有时可以个别提醒结束游戏,如:请收好玩具,整理场地需要较多时间的那组先结束,也可以请游戏情节不再发展的那些组早些结束,有的游戏开展得很好,孩子兴趣很浓,若条件允许,就应让其继续玩完这一游戏。总之,要使幼儿自然地、愉快地结束游戏。

收好玩具、整理场地是结束游戏的主要内容。这是一项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孩子爱护玩具,热爱劳动,做事有始有终,和同伴互助友爱,以及爱整洁等优良品质与习惯。老师对幼儿收拾玩具的情况还应进行检查。根据游戏进行的情况和教育要求,有时在游戏结束后,对游戏进行简短的讲评,可以对游戏内容和游戏表现进行讲评,表扬好的游戏和表现好的幼儿,指出游戏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丁海东编.学前游戏论.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幼儿园角色游戏范文3

关键词: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时代在发展,针对儿童教育很多商业化产品式也在不断地开发,儿童玩的游戏产品和游戏场地也越来越多了,但是我们要知道关于儿童精神世界的构造是游戏,游戏教学的开展是儿童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形式,角色游戏的开展让幼儿能够扮演自己喜欢的人物,在游戏环境构建的过程中给幼儿瑰丽的童年添上一抹多彩的颜色。幼师在开展游戏教学的时候要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内容,注意方式和方法的运用,要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一、游戏场景的设定

现在的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有着良好的家庭环境,他们有很多逼真的玩具。所以,现在幼儿对于成型的玩具没有很强烈的兴趣,所以,幼师可以在游戏场景设定的时候,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废旧的工具或者生活用品来制作一些游戏环境中出现的工具。成品玩具的逼真度虽然很高,但是幼儿不能够根据环境的场景的需要来自己进行特征改造,给幼儿留下的创造性和想象性空间比较小,所以,幼师在进行角色游戏指导的时候,最好给幼儿准备开放性的材料和一些半成品的玩具,让孩子根据自己对游戏环境的理解来改造。比如,幼师想要带领幼儿进入吃早餐的游戏环境,就要让幼儿自己来制作相关的工具,给孩子准备橡皮泥还有褶皱的纸张,一次性的杯子,幼儿能够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回忆生活中的物品形状,幼师发现有的孩子做的包子是绿色的,幼师感觉很遗憾,就询问学生为什么要把包子做成绿色的呀?孩子说绿色的包子是里面添加了蔬菜的果汁,所以吃起来更加健康,这其实是幼儿创造能力发展的过程,幼儿根据生活情景来模拟游戏环境,说明孩子对生活不断观察,孩子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幼师要给予鼓励,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和想象能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二、在角色游戏的扮演中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幼儿游戏是想象和发展的一个过程,幼儿在开始游戏的时候只是知道玩,没有任何想法,但是通过玩幼儿对游戏进行改进和创造,比如,幼儿扮演一些人物的时候,幼儿一般都是喜欢扮演自己比较熟悉或者比较喜欢的生活角色。扮演医生、老师和妈妈的角色,幼儿都是对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加工来创造自己认为的角色,当幼儿在进行工具选择的时候,能够把一个木棍想象成爷爷的拐杖,也可以把它想象成老师的教鞭。在角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幼儿可以把一个工具放在多个环境里面运用,孩子新奇的想法有些是老师都没有听过的,其实这是幼儿想象能力进行发展的一个有效过程。幼师对幼儿的想象力培养的时候,要根据生活实际开展,这样孩子在开展想象的时候可以不脱离实际,通过感性的渗透教育让幼儿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知识积累,比如,在玩动物招聘大会,幼儿作为“招聘员”进行招聘,但是因为幼儿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我们可以给幼儿看人才市场招聘的视频文件,让幼儿对招聘流程有全面的了解,幼儿根据输入的材料进行一些改变,创设游戏环境和游戏情境。

幼儿教师担负着幼儿启蒙的重担,幼师在进行角色游戏启蒙教育的时候要对幼儿的内心世界充分了解,这样才能够起到正确的引导,老师要尊重幼儿的愿望和想法,在指导的时候要根据幼儿的眼光来了解这个世界的发展变化,对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进行培养,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才能够做到既没有磨灭孩子的天性,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能力。

幼儿园角色游戏范文4

但是,在云南地方城市幼儿园中,角色游戏开展的时间不长,教师介入时机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研究将致力于云南地方城市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师介入时机,寻找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介入时机的特点与问题,并结合幼教理论,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改进建议:

一、提高幼儿园教师对角色游戏介入时机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在云南大部分地方依舊存在教师低学历的现象,很多教师没有足够认识在角色游戏中教师介入的重要性,仅仅是因为为了游戏而游戏。幼儿园方面应积极的引进高学历、理论化层度高的教师,为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充实理论基础。同时要加强对教学经验丰富且低学历教师的培训,让教师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能够上升到同一水平,加强教师对学前教育教师介入时机的重视。同时,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积极主动寻求学习的机会,提高自身教育素养。通过网上课程学习或者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进修的机会积极的学习关于游戏方面的知识,努力提高教师介入角色游戏过程中的效率。

教师对自身介入角色游戏时机不断进行反思,使自身的介入效果呈现不断上升的形式,教师可对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更加适宜幼儿发展的介入时机或者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取长补短,通过自身努力,提高幼儿园整体教师介入游戏水平。

二、在角色游戏中强调对幼儿认知的引导性介入

教师应加强对幼儿认知的引导性介入。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日常生活及安全介入是必要的,教师在幼儿园内就要时刻保证幼儿的安全。但是同时,幼儿时期是各方面发展的初始阶段,应充分把握这个阶段,在游戏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的发展,特别是幼儿的认知。在游戏中教师应该把握机会,增加对幼儿认知方面的介入,积极的配合幼儿,而不是让幼儿盲目的自主探究游戏,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只起到维护秩序的作用。同时在游戏开展前,教师可开展相关角色游戏主题的活动,加强幼儿对主题的认识,这样可以减轻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的介入次数,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为游戏而游戏,不致产生为了加强幼儿认知而忽视游戏的本质。

三、教师介入角色游戏时要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

幼儿在幼儿教育这个阶段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主导者,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幼儿在0—6岁这个阶段身心发展不完善,家长及教师分别在家庭及幼儿园中处于教育者的地位。在开展角色游戏过程中,教师受自身喜好影响,在个别区域做重点引导,而相对忽视其他区域的介入;教师注重对日常生活、安全性的介入,而忽视其他方面的介入。这些问题的出现教师都是站在自身的角度看待角色游戏,用自己所认为的去介入到游戏过程中,而忽视了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体。所以,教师应转变自身的认识,学会尊重幼儿,欣赏幼儿,把幼儿当做游戏的主体,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与幼儿平行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为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创造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

四、教师介入角色游戏时要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

幼儿园角色游戏范文5

摘要:《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而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园常见的游戏活动,将幼儿的科学探索溶于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科学探索,能满足幼儿时常参加探索活动的需求与愿望。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进行科学探究较少,所以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对幼儿进行探究兴趣的激发、探究行为的指导、探究结果拓展的指导。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科学探究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每个国家现阶段迫切的需要。作为民族的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的关键。而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主要是游戏活动。所以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行为。教师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行为时要采取哪些指导方式与方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社会活动。[1]”本文所涉及的游戏主要是创造性游戏中的角色游戏。幼儿探究行为是“幼儿主动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现有的材料,通过观察、判断、分析、操作、语言、思考等手段,以达到理解人、事、物与概念的组成和属性为目的的外向型表现。[2]”本文中所涉及的科学是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老师和华东师范大学周欣老师对3-6岁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划分为基础的。本文将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与幼儿的科学探索行为联系在一起,探索了角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因素,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科学探索学习的外在表现并做出总结。对以后老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有明确的关于游戏中科学因素的概念以及明确幼儿在游戏中哪些行为是科学探究行为提供了理论指导。本研究还探讨了教师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对幼儿探索兴趣的激发的方法及对幼儿具体探索行为的指导方法,对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实践意义。

二、角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因素

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游戏可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游戏。其中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3]本文主要探讨在创造性游戏中角色游戏对幼儿科学探索行为的培养。根据刘占兰和周欣对3-6岁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分类,科学包括:常见的动植物、常见的物体、常见的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变化、科技产品与环境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数学认识[4]。通过对概念的对比发现,这两种分类之间存在着粗略的对应关系。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存在着常见的动植物、常见物体和材料、天气与季节变化、科技产品与环境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科学因素。在情景角色游戏《家乐福超市》中幼儿可以通过扮演收银员认识电脑,以及扫描仪的用途。也可以通过扮演顾客在购买超市中各种物品时对物品进行认识。幼儿也可以在玩过家家游戏时通过模仿成人在生活中提醒天气变冷了,小朋友要多穿点衣服来感知天气与季节的变化。还可以在玩过家家时通过对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操作来了解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由于角色游戏是儿童对真实生活情景的再现,所以角色游戏能极大地丰富有的认知世界。

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活动中,存在着诸多的科学教育因素。我们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做有心人去发现这些因素,并抓住教育契机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培养的科学探索行为。

三、 游戏中幼儿科学探究行为的具体表现

对于幼儿科学探究行为,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本文对幼儿科学探索行为的概念主要采用的是周升群在《科学教育中幼儿的探索性行为研究》中对幼儿科学探索行为的定义。由于幼儿科学探索行为表现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得观察难以进行,因此本文根据周升群的观点及在实际观察中的需要将幼儿的科学探索行为分为了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由于本文探究的是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的科学探究行为,所以可将幼儿科学探索行为分为:语言行为上包括向老师提问、探索过程中的表述、独自一人自语、和同伴讨论交流;非语言行为上的感知觉探索、操作。

四、 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行为

(一) 科学探索兴趣的激发

1.在游戏活动中提供尽量真实的材料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游戏材料,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者,在幼儿游戏中不可或缺。目前在幼儿园游戏材料的提供中,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园的经济条件的限制,提供的大多数材料都属于抽象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材料。如塑料盆用作头盔、木棒用作马等。这些材料有助于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但不利于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及活动的发展。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可以适当的提供一些真实的材料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如在角色游戏中《家乐福超市》中,可以提供在超市中常见的物品如蔬菜、水果、生活用品、服装、学习用品等等。让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这些物品的物理或化学特征。由于人对未知世界天生就具有好奇心理,真实游戏材料的提供就会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以引起幼儿进一步的探索。

2.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情境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根据皮亚杰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分段,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处于前运算阶段,此时的他们出现了表象、符号以及直觉思维的特征。此时的幼儿思考问题具有直观性,往往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思考,所以在游戏活动中创设情境才能更贴近幼儿的思维,引发幼儿的兴趣。如果教师只提供材料,而不对幼儿做任何的引导,就会让游戏活动只存在于幼儿简单的操作中,幼儿只是从操作中获得了快乐,而没有对材料的进一步思考。如在角色游戏《家乐福超市》中,如果教师只是提供了超市中的各种物品,而没有创设探索情境,就会让幼儿只是进行简单的交换活动,而并不能理解交易的概念,甚至不知道自己买回来的东西是什么,有什么用处。而如果老师进行情境创设,告诉幼儿我们来到了外星球,在这里物资很缺乏,这里有一个充满魔力的超市,里面的每一样东西都有神奇的魔法,他们对我们的身体或生活都有巨大的好处。现在小朋友你们就是捍卫世界的小勇士,请你们去超市里买一样东西回来,解开它的魔法。让幼儿对从超市中买回来的物品进行探索和认识。创设情境相当于给幼儿提出了活动探究的任务,让幼儿感觉到了责任的存在,让幼儿对任务完成产生了期待也充满了兴趣。

(二) 科学探索过程中的行为指导

1.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提醒幼儿完成角色任务。

幼儿由于年龄等特点,在游戏中经常会忘记游戏的目的,所以需要老师的指导与提醒。在《家乐福超市》游戏中,幼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扮演顾客角色,另一部分是扮演收银员角色。扮演顾客的小朋友在此次游戏中有两个任务,一是到超市购买所需物品,二是解开这些物品的魔法,看看这些东西是什么,有什么用。而扮演收银员的小朋友也有两个任务,一是将东西卖给顾客,并收钱,二是理解电脑及扫描仪的用处及其与生活的关系。在游戏过程中,很多幼儿往往会沉浸在物品交换的快乐中而忘了自己所扮演角色的任务,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提醒。老师可以以角色进入到游戏中提醒幼儿“我们一起来揭开这块土豆的魔法吧!”,也可以以旁观者的角色提醒幼儿“宝贝,快看看你买的这个东西是用来做什么的”。

2.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勇于尝试

幼儿在游戏中往往不能意识到游戏活动中的科学因素,所以老师要从旁提醒并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勇于尝试。在探索过程中,老师不固定幼儿的探索方法,让幼儿自由探索。如在《家乐福超市》游戏中,鼓励买到东西的小朋友通过观察、触摸、闻、尝味道、撕、切等多种方式来探索这些物品的物理和化学特征。从而让幼儿对这些物品的物理属性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3.鼓励幼儿合作、交流

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幼儿的个人能力和资源很有限往往需要同伴的帮助,所以在游戏中,老师要尽量鼓励幼儿合作进行游戏。如在《家乐福超市》游戏中,一个幼儿从超市中买了一些矿泉水回来,他把瓶盖拧开的时候不小心将旁边另一幼儿的白糖给撒到里面了,这时候一个科学现象发生了,白糖不见了。另一个小朋友就非常着急和生气,让这个小朋友把他的白糖找出来。这时候老师可以出来做适当的指导,鼓励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来找一找白糖到底去哪里了。两给小朋友通过放更多的白糖、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最终发现白糖溶化在水里面了。这一例子正是通过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与能力共享,由此可见在科学探究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在相似的科学探索中,有些方法、经验是可以相互借鉴与参考的。所以在游戏时,要鼓励幼儿多和同伴交流,这样能缩短探索的步骤和时间。如在《家乐福超市》中,有两个小朋友分别买了苹果和梨,在他们正准备解开这两种水果的魔法时,老师告诉他们可以先交流一下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看看有没有相同之处。经过两个幼儿的交流、讨论他们决定用同样的步骤对这两种水果解密。在探索的过程中,这两个小朋友最后不仅认识到了苹果和梨的形状、颜色、味道还得出了两种水果在这些方面的异同。这就是交流带来的意外收获。

(三) 科学探索结果的拓展

1.将科学探索后的知识结果进行交流

交流是信息传播与更新的渠道,幼儿将自己的科学探索发现讲出来,分享给其他小朋友,也从其他幼儿出获得新的科学探索发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幼儿在短期内增长大量的知识。所以在游戏活动结束后,幼儿的学习活动并未结束。老师应该组织幼儿将通过操作探索得到的知识经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这样既可以在组织语言中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又可以再与其它获得相同经验幼儿的交流中检查、核对知识的正误、还可以通过听别人讲述获得知识。

2.将科学探索后的技能结果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游戏活动结束后,幼儿在其中所获得的探索技能并不会就此消失。而是能保持一段时间。根据桑代克提出的练习律可知,人们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如果经常使用就会得到保持和强化。相反,如果不用就会减弱或消失。所用幼儿通过游戏所获得的科学探究技能一定要用起来。老师要鼓励和要求幼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要带有发现和探索的眼光,随时发现问题,进行探索。

3.将科学探索后的情感结果用于持续激发科学探索兴趣

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后,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它包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感、对探索行为的满足感,对探索结果的成就感、与人合作、分享的快乐感等等。这些情感都是促进幼儿探索行为发生的内驱力。作为老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些情感,将他转变为幼儿下一次探索的动力。在下一次组织游戏活动或科学活动时,可以先回忆上一次活动时幼儿探索的情景或结果。

五、 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的要求,将幼儿的科学探索行为溶于幼儿园角色扮演游戏不仅能增加幼儿参与科学探索的机会,还能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行为。在角色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及科学现象。在对幼儿进行角色游戏中的科学教育时,老师要首先明白角色游戏中都有哪些方面的科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在角色游戏中主要包含着常见的动植物、常见物体和材料、天气与季节变化、科技产品与环境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等几种科学因素。

其次老师要明白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来的哪些行为是科学探究行为。科学探究行为主要分为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语言行为包括向老师提问、探索过程中的表述、独自一人自语、和同伴讨论交流。非语言行为包括感知觉探索、操作。

最后是老师要如何在角色游戏中指导幼儿的科学探索行为。在游戏前对幼儿探究兴趣的激发可以采用在游戏活动中提供尽量真实的材料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情境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的方法。在游戏过程中对具体探索行为的指导可以采用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提醒幼儿完成角色任务、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勇于尝试、鼓励幼儿合作、交流的方法。以及在探索后对探索结果拓展的指导可以采用让幼儿将科学探索后的知识结果进行交流、将科学探索后的技能结果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将科学探索后的情感结果用于持续激发科学探索兴趣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第2卷

[2]周升群.科学教育中幼儿的探索性行为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2003.

幼儿园角色游戏范文6

一、游戏材料具有操作性

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环境与材料不是摆设,都要以幼儿的操作为基础,具有可操作性。在美观、温馨的同时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并与其产生互动。小班主要以平行游戏为主,而且孩子们喜欢摆弄游戏材料,因此小班角色游戏区的材料要真实、接近幼儿生活,比如娃娃家的炊具、娃娃家的衣服、鞋袜、奶瓶等都是生活中真实物品,在摆弄、操作的过程才能更好地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中大班教师如果为幼儿准备的玩具材料过于逼真,把“饺子”、“馄饨”、“饼干”等精心包装,幼儿就失去了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老师的诸多“不许”,大大减弱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为了不过多的限制孩子,让他们充分自由的玩,在小吃店可以提供少量的成品食物,更多的提供一些半成品如橡皮泥、彩纸、各种菜的轮廓图等,可以让孩子自己制作馄饨皮、饺子皮、将各种颜色的彩纸撕成碎纸片,孩子们尝试自制各种馅料。大班的美林阁餐厅游戏区域给孩子提供了红、黄、蓝、白等各种稀设颜料,根据顾客的要求调制成“牛奶、”“雪碧”、“可乐”、“芬达”等各种饮料等,同时让孩子讨论、制定规则达成一致:给杯子做上不同标记代表冷饮和热饮。孩子们在游戏中品尝他们自己亲手制作的食品、调制的饮料、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更浓了,持续的时间也更久了,角色游戏的情节发展也就越来越丰富了。

二、游戏材料体现层次性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与孩子之间是有差别的,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要为不同需要的孩子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发展。

比如在银行游戏中,小班幼儿使用的是雪花积木代替钱币;中班可以采用点卡和数字结合;大班则可以完全是印有数字的纸币或是银行的练功券、还可以采用借记卡、存折等,不同的游戏材料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要。

小班幼儿具有平行游戏的特点,给他们提供的材料,相同种类的玩具数量应多一些,玩具的体积要大些,颜色要鲜艳些,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使幼儿见到这些玩具就产生强烈的游戏愿望。可爱的娃娃让幼儿看了就想抱一抱,形象逼真的仿真蔬菜、水果、糕点等更能激发游戏的欲望。因此老师在要注意给他们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以引发他们开展游戏的愿望。为避免争抢玩具,在一个时期内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在种类上可适当少一些,而同类物品在数量上应多一些。中、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应多给他们提供丰富的低结构材料,使幼儿有机会自制玩具,鼓励孩子一物多玩、以物代物。将三角包牛奶盒子当做超市里条形码识别器,牛奶管子当做医院游戏中的医生用的体温表等,在促进幼儿社会往的同时,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三、游戏材料富有动态性

研究表明在角色游戏中,并非游戏材料越多越好,而应该根据幼儿的游戏情节发展、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适时的增添各种游戏材料。材料太多或太少都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因此材料应围绕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水平实施动态化投放,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引领孩子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得到发展。

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游戏材料要相应地变化,适当变化游戏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在游戏中要及时关注幼儿的游戏情况,按需要随时增减材料,引导幼儿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如银行游戏中很多小朋友都在忙着取钱,小小的柜员机记得水泄不通,银行工作人员跑来告状:老师,他们都不排队,把我的”柜员机”也弄坏了。针对这个现象,老师没有直接干预,而是提问银行的工作人员:“你去过银行吗?他们那里取钱是怎么做的呢?”围观的小朋友马上说“银行里取钱时是坐在椅子上,还有一个取票的机器,地上还有一米线。”经过老师和小朋友的共同商量马上决定在“银行”的前面增加一米线、等候的座椅、取票机器等游戏材料。聪明的嘉琦从自制体育玩具箱子里拿来一根尾巴当做一米线,瑞泽搬来了小朋友坐的椅子放在“银行”前面,可是取票的机器小朋友犯难了……最后在游戏讲评时小朋友讨论出了柜员机的制作方法。第二天孩子带来了和爸爸妈妈共同收集各种废旧盒子,老师及时制作了取票的机器,适时地为幼儿的游戏增加辅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