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管理体制的构建(共2篇)

企业知识管理体制的构建(共2篇)

第一篇

一、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知识管理就在残酷的企业竞争中管理者不断的探索出来的企业管理方法,它能够有助于企业创新,为企业的蓬勃发展增添动力。现在每个行业运用科技进行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方法,科技的根源是知识的运用,谁能够率先取得科技的领先谁就取得了竞争中优先权。现在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不是一成不变的,技术革新速度不断加快,知识管理能够帮助企业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此同时,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靠企业运用知识来保障的。

2.核心竞争力对知识管理的导向作用

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实行知识管理的最终原因,企业适应市场能力的高低是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知识管理是服务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以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的实施的企业管理方式。

(1)一个企业制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是高于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它是从企业长期的发展角度来思考企业管理,它是指导企业怎么样运用知识管理,它是一个企业保持发展的根源。

(2)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依赖知识的,知识意味着科技。对企业进行知识管理要求企业高层管理人士有居安思危的思想意识,始终保持企业的管理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加强合作意识,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应用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企业创新。知识管理能够被企业应用是因为它能够更好的优化企业管理。

(3)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发展经营中要不断进行自我评价,保持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

(4)知识管理的诸多优点已经得到了验证,世界发达国家已经率先大范围的推广知识管理并且在帮助企业取得核心竞争力方面取得了成功,一个企业为什么要选择知识管理不是某个人能够决定的,知识管理能够在众多企业管理模式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企业不断革新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充分的利用知识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创造力,保证企业始终引领行业发展。

二、在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1.国内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知程度低

根据对全国范围内的部分企业调差显示,超过半数以上的民营企业管理人者还不知道什么是知识管理,只有较少的管理人士听说过知识管理,能够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知识管理的民营企业更是凤毛麟角。根据对西方发达国家调差数据显示,有20%的人不了解知识管理,只有14%的人从未听说知识管理,仅仅有6%的人对知识管理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刻。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对知识管理应用是64%,其中英国达61%,美国达59%。这样统计数据清晰明了的可以看见我国企业和世界发达国家在进行知识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2.知识管理的实践应用程度低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民营企业绝大多数的管理者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新”的管理模式,殊不知在国外它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管理模式,接受调查的企业的管理者对知识管理有畏惧的心理表现,不敢尝试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对知识管理的了解的欠缺是造成这种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现在的我国民营企业只有少数的人开始尝试接受知识管理。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是否实行知识管理有观望心理,但是企业最终实现知识管理是一种大势所趋的情况是不可能被逆转的。

3.知识管理推行困难

在我国企业中广泛推广知识管理有以下困难:首先是企业领导对知识管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在知识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其次是企业员工没有主人翁意识,认为企业的管理问题是企业领导的事情跟自己毫无关系,还有的企业员工不愿意学习新的知识,没有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对企业实行知识管理的热情度不高。最后在已经实现知识管理的企业中,知识管理的程度不够深入,比较片面没能充分发挥出企业实行知识管理的作用。在企业实行知识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问例如信息资源的管理缺陷、员工对知识管理系统操作能力低等等一系列因素都阻碍着知识管理的推行。

三、对企业实行知识管理提几点建议

1.树立知识管理理念,积极探索知识管理实践

世界发达国家已经把企业知识管理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我国的绝大多数对企业为什么实行知识管理还不够了解,需要企业领导高度认识到这种差距。首先我国企业要加快思想转变认识到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性,虚心学习世界发达国家在知识管理方面的经验,尽快缩短管理上的差距,同时在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时不能完全的去复制现有的企业知识管理制度,根据自身情况勇于革新敢于尝试走符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知识管理道路。实现我国企业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的跨越性发展。

2.制定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保证知识管理的顺利进行

企业实行知识管理的目的是把企业所有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建立起企业的电子信息档案,保证企业人员有广泛的学习平台,创造空间,因此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服务于企业实行知识管理,例如制定奖罚制度,以人为本,必须充分利用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给企业员工讲述不断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制定每个部门都能够共享企业知识的管理体制,明确知识就是力量的作用,建立起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让员工在日常生活中,结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以知识为核心进行创新,确保将知识真正转变为财富,保证知识管理的顺利进行。

3.创建“学习型”组织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保持从领导到员工对行业专业知识的渴求程度,强化企业人员的集体意识,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每个企业员工的努力的,只有企业从上到下万众一心不断的加强自我学习,领导者要起到表率作用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吸取先进的管理知识,始终站在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对获取的知识要咀嚼消化不能盲目的去效仿,敢于尝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只有企业形成了学习的范围才能够为企业的不断提高创造基础。

4.营造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企业广泛宣讲企业实行知识管理的原因,让企业人员明白自己在知识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加大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为企业实行知识管理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是企业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要求,知识管理能够将企业的知识资源转变成企业的生产力。我国企业必须加速企业知识管理步伐完善管理体系为企业拥有行业核心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成艳 单位:四川蜀电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篇

一、现行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知识管理体系中存在以下问题:1)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和成果资料很多都由工作者或创造者保存,很少主动上缴。科研人员开展项目研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收集相关信息和知识,重复性文档编撰工作和数据统计工作占用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大量工作时间。2)企业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没有进行必要的整理和重组。正确或者错误的信息、内容丰富或者精简扼要的信息、撰写规范或随意的文档、不同用途、不同命名规则的文档堆积在一起,成千上万,缺乏便捷的使用方式。3)企业设有专门的数据和资料管理人员,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对各种信息进行管理,不符合格式规定的各类信息无法进入档案管理过程。即使企业对不规范的信息进行了收集管理,但档案人员为了规避可能存在的数据错误责任而不愿将这些信息交给科研人员使用,企业知识体系共享比较困难。非电子化档案系统在高科技工作环境下的快捷使用也有一定障碍。4)企业更注重科研生产成果的取得,对技术总结报告、研究过程中的中间成果不重视。科研人员不会主动撰写、上交中间成果和技术文档。知识体系中关键和重要的部分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以上问题很大程度是由以下原因造成:1)知识管理人员信息收集不主动,秉承档案管理工作过程,很少关心企业知识体系中的信息知识从哪里获得,坐等科研员工按照规定汇缴指定的信息内容,很少主动收集企业运营信息。收缴信息时,反复要求科研人员核对数据,修正格式,导致科研人员上缴信息的意愿越来越低。另一方面,上缴的各种文档知识没有便捷的使用方式,科研人员必须清晰表示需要哪一部分知识并且通过各种审批过程后才能获得相关资料。2)没有专业的知识管理人员对收集到的信息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现有知识管理人员缺乏企业主营业务相关专业知识,对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无法进行专业分析和整理,只能做到集中存放。科研人员使用时,就如同在搜索引擎中寻找某个专业信息内容一样困难,更何况大多数企业知识管理体系中还没有建设搜索引擎。3)科研人员完成技术总结、知识归纳的意愿不强烈,研究过程中的中间成果和认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科研人员对分享知识持保守态度,企业对技术总结的鼓励措施不足以让科研人员主动开展知识共享,针对知识传递和互帮互学的行为没有很好的鼓励措施,企业没有意识到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工作者的有效管理。企业经营理念和运行模式不同,在知识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也各自不同。以上这些是笔者针对本企业知识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得到的认识。

二、解决知识管理体系“难建难用”的措施

通过分析知识管理中存在的现象,结合工作环境和人员组成,本企业最终确认利用信息化工具,通过企业内部协同管理平台建设,采取针对措施,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广泛收集、专业整理、共享方便,鼓励创新、注重传承”的信息化知识管理和应用体系,部分解决目前知识体系难用、难管的问题。

1.利用信息系统等多种手段主动收集知识信息

在不打扰科研人员科研工作的前提下,企业必须采取主动方式,尽可能收集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丰富详尽的数据和信息,以备后续加工利用。本企业的具体做法如下:1)利用集中存储系统建立科研人员日常工作数据存储空间。科研人员撰写编制的各种Word、TXT、PPT、表格、流程图、程序代码、图片、录音、录像等中间成果信息都集中存储在专用存储系统中。知识管理人员定期从集中存储中收集信息,加工整理,将其纳入企业知识管理体系。2)企业日常科研和生产的管理过程采用信息系统完成。本企业基于QHSE体系建设了一套协同管理平台。通过该信息系统的应用,管理过程中附带的各种管理文档、技术文档、需要企业主管审核的流程图、图表、报告、论文等各种形式的企业知识文档自然沉淀到知识管理体系当中。3)通过建设企业内部工作协作区、及时通讯系统等多种信息交互平台,方便科研人员相互交流,协同工作,共享知识,交流信息、各种技术文档自然沉淀到知识管理体系当中。4)通过对培训、技术交流、汇报总结过程进行视频记录和整理,将其纳入企业知识管理体系。通过这些工具的应用,在自然工作状态中积累沉淀了企业信息和知识。本企业知识管理人员还定期前往同行业协作企业收集行业相关的各种外部知识,将这些知识整理打包后纳入知识管理体系统一管理。

2.开展知识整理,制作知识地图

知识管理体系中更为关键的环节是知识整理。有序规范和便捷易用的知识体系有助于科研人员开展工作,进行知识创新。知识整理首先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对不规范或不完整的信息进行说明和补充。知识管理人员在确保原始信息不破坏的前提下,通过增加说明进行补充完善。具备系统性、连续性和关联性的信息可以归类形成局部知识体系。文档、图片、信息等命名信息需要进行规范和修正。知识整理的执行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行业技术知识,能够了解信息中阐述的知识点,具备对相关信息进行补充完善的能力。本企业结合自身特点,通过管理层引导即将退休的老专家和长期从事企业主营业务相关操作的人员从事知识整理工作。这些人员通常有30多年伴随企业成长的经历,对相关信息和知识点有充分认识。

整理后的信息和知识需要建立必要的索引和搜索机制,方便科研和管理人员再次使用。知识地图是目前较为流行的知识索引和使用形式,是知识管理系统与互联网应用相结合,深入运用超文本技术的新型知识管理技术。制定知识地图的关键是识别组织知识,从主题和分类两个途径对知识加以整理。首先,可以尝试建立分类知识地图,这种知识地图容易实现,但无法充分揭示知识的相互联系,是一种文档检索目录。其次,可以通过需求以及相关资源为基础建立知识地图,将企业内部职位知识分级、客户知识分级、创造性知识分级等。第三步是建立各类知识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建设各类知识地图能够理清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脉络顺序,为知识利用者提供简单易懂、结构清晰的知识包,方便企业知识体系再利用。

3.建设内部协作机制促进知识共享和应用

知识共享是指员工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知识,使知识由个人经验扩散到组织层面的过程。知识分享是知识管理构成要素中唯一的指数要素,知识共享的程度将成几何倍数影响到知识管理体系的最终效果。知识工作者之间同时存在协作和竞争关系。除非对自己工作有帮助,知识工作者不会轻易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与他人分享。在不愿与他人分享知识时,通常会以沟通、联系渠道不通畅为借口,以企业没有提供合适的共享通道为理由。建设企业内部高效协作机制可以部分解决此类问题。本企业经验做法如下:1)企业运营过程电子化。企业人员在管理过程或科研过程中参与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通过各流程环节的衔接,使工作过程中需要的知识在流程执行中流转,实现知识体系共享。2)建立即时通讯系统、工作协作区机制及FTP文件系统,方便人员相互沟通,组内讨论,数据和信息高效传输,促进科研人员对知识共享的参与。3)常见问题处理说明FQA、讨论区等信息化工具建设使得科研人员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找到相关信息,提升工作效率。4)知识体系全文检索、搜索技术的建立以及知识地图的制作使知识共享更加便捷。

4.加强知识工作者管理促进知识创新

人既是知识存储的载体,又是知识创新的主体。知识管理归根结底是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很多知识管理体系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将知识管理单纯看作科研文档管理,忽视对知识工作者的有效管理。企业需要制定各种激励措促进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承。笔者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建设以员工工作业绩以及学术成就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绩效考核中引入知识创新指标,提升科研人员知识创新积极性,动态管理员工的各类业绩记录和信息。2)建立专家管理体系将科研人员享受的待遇与其学术成就和知识创新度挂钩,建立人才梯队培养体系,多种措施共同作用,营造“知识创新与荣誉待遇对等”的企业气氛,使科研人员愿意在知识创新方面投入工作精力。3)对知识传递给与鼓励,促使知识传递有序开展。积极推动“拜师学艺”、“互帮互学”活动。制定措施确保专家对高素质青年人员的技术培养。对新员工制定培训计划,进行一对一培训培养,促进青年人早日成为骨干科研人员。4)执行“只奖不罚”措施,鼓励科研人员开展主业相关的技术研究工作,提出不同的研究路线和认识观点,鼓励不同学术观点论战,通过观点碰撞,启发创造思想火花,促进知识创新效率。

三、知识管理体系建设效果

笔者所在企业通过4年的知识管理实践,初步建立了包括科研成果、管理制度等在内的企业知识管理体系(见图3)。通过这套知识管理体系建设,企业提升了管理效益,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研究型企业成果和效益增长。

1.知识管理体系助力企业科研成果

随着知识管理体系的深度应用,科研人员知识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升。目前统一管理的文档目录达到546个,文档累计34328篇,每年各类文档收集达到1万多篇。通过专家梯队建设,本企业近几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明显提升。协同管理平台中论文统计数据可以使科研人员便捷的看到自己的科研贡献以及在企业中的科研技术水平,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可以促进企业学术活动进步。从图中也可以看出科研资源投入和产出的基本状况以及人才梯队管理为研究型企业带来的明显好处。随着管理和科研资料的不断收集和整理,本企业建设的协同管理平台逐步成为企业内部知识体系的有力承载体,为知识创新提供便捷工具。

2.业绩履历促进知识工作者管理

本企业建设的协同管理平台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秉承对知识工作者有效管理的原则,协同管理平台主要记录科研工作者的工作业绩、工作经历和学术成就。通过近4年的建设,目前已为318职工分别建立了工作业绩档案,实现了企业组织结构动态管理。员工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查询各自的工作业绩档案,找到个人在企业的点滴成长经历,凝聚企业认同感,感受企业与个人“荣辱与共,共同奋斗”,激发工作热情和企业忠诚度。个人工作业绩档案中各类信息的详细、准确程度能够为科研人员填报各类人事表格节省大量时间,提高有效工作时间,促进企业科研效益的提高。详尽的工作业绩资料以及统计分析功能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领导层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四、结论

作为研究型企业,必须对企业知识体系进行有效管理,促进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针对企业各自特点,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建设模式和应用模式是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慎重考虑的一项艰巨任务。

作者:郑瑞新 商明 林茂 董玉敏 王艳红 单位: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