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创新探索(5篇)

企业战略管理创新探索(5篇)

第一篇:零售企业绿色供应链战略管理创新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广西零售企业如何进行战略管理创新是一个重大课题。文章站在绿色供应链管理视角下就发展广西零售企业的战略管理创新进行了分析。从新形势下广西零售商业市场的总体发展规划、注重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的伙伴关系、注重零售商场价值链经营环境的建设、必须重视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广西零售企业;战略管理

[基金项目]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立项课题:基于绿色供应链视角下的广西零售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合同编号:桂工业院科研201507812;广西教育厅2016年度一般资助课题:基于绿色供应链视角下的广西零售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编号:KY2016YB711。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新兴的低碳经济成为企业运营管理关注的焦点。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全球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的,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关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是要求企业在从事生产运营过程中不但注重与上游(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还要重视与下游企业(客户)之间的合作。在整个供应链的合作过程中,要注意强化环境因素,具体地来说就是在整个产品的生产、供应、销售的闭环中都要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尽可能降低环境污染以到达社会效益最大化,其本质是降低成本的管理思想。零售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本研究是广西零售企业如何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创新战略研究。目前,大量外来零售企业进入广西市场,一方面给广西本土零售企业带来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外来零售业的进入抢占区内市场份额,对广西零售业形成较大冲击,尽管在数量上外来零售商数量少,但多是精锐部队,实力雄厚。在营销战略、价格优势等方面给广西零售业带来巨大冲击,在营销理念和营销战略上,外来企业都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现代商战的营销手段,必然在市场反应、市场竞争及市场服务等方面产生巨大营销力,直接或间接冲击区内零售企业。在营销规模和营销态势上,与本土零售企业相比,外来零售企业具有规模庞大、管理现代化、以连锁经营为主等特点,不仅单个商店营业面积大,经营品种全,营销方式灵活,而且能发挥规模优势,提高营销效益。这必然使广西一批规模小、管理差的零售企业受到强烈冲击乃至倒闭。广西零售企业如何应对这一激烈的竞争环境?对于广西零售企业来说,虽然无力与那些大企业竞争,但也不是说无路可走,应该强化成本意识,注重成本的节约,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所谓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将环境保护意识纳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找到企业制胜的关键点。因此,从绿色供应链管理视角,制定广西内零售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制定新形势下广西零售商业市场的总体发展规划

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作好整体部署,避免无序竞争、避免企业成本增加以及社会环境受污染严重。广西要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企业应该重视商业圈、物流园区、商业设施的建设。从2015年年初,广西区政府提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举措对南宁市的商业经营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广西零售商业应该以此为契机,重视经营理念的培育,在规划和兴建过程中要有全局观念,通盘考虑。未来十年内,南宁市在城市土地的使用方面也做了一套综合整体规划,就是将南宁市打造成三大商业圈,第一个商业圈是朝阳商圈;第二大商圈是五象新区商圈;第三大商圈是以大学商业圈。从这三个商圈发展来看,南宁市最活跃的地带仍然是朝阳路。我们应该着力将南宁朝阳商圈打造成广西最大的商业中心,以市区为中心,呈放射状商业网点分布,努力保持不同业态、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及适度竞争,使其发挥最大的商业功能和作用。通过充分利用南宁市每年举办的东盟经济贸易区这一有利条件,扩大广西的知名度,规范市场秩序,从整个区域范围内的商品体系的架构与空间布局、各商品经营环境等方面进行整体规范,以此为契机吸引更多的外资来广西投资,带动广西零售商业的繁荣与发展。其次,就是要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广西零售企业可以利用自身先天优势去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利用广西“清洁乡村”这一战略,强化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开拓中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市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鼓励消费的政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商务部自2005年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和消费环境有了明显改观[1]。人们收入水平增加及其消费需求发生变化,为大型零售综合商场进入农村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广西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政府应该鼓励零售企业多到农村去开拓市场,同时也应该发挥农村零售企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外来大型零售企业的管理经验,重视现代商贸、零售经营主体之间的合作,不断推动农村零售企业经营的管理创新。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视角下,企业积极研究环境保护对策,将环保投入作为开拓市场、降低成本、实现高效益的有效手段。

二、零售企业注重消费者的体验

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美国的沃尔玛、德国的麦德龙、法国的家乐福等为首的大型零售企业在消费者市场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们通过不断创新,改变了消费者购买和消费模式,也改变了整个零售业的市场格局[2]。其中促使零售业的快速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者更多的倾向于喜欢大型零售商场购物,零售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必须关注消费者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发展。零售业竞争异常激烈,没有特色的零售业是很难吸引消费者。在新的消费观念下,消费者购物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购物,一般是注重休闲和娱乐,因此未来的大型零售商场一般应该具有集购物、休闲、娱乐、饮食于一体的综合商场才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发展趋势。消费者把购物看作是一种体验,在购物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挑选商品,通过与服务员的人际沟通,同时可以感受到商场的购物优雅的环境、商品的质地、气味等重要的心理体验。因此,提高消费者的体验价值是吸引更多消费者的主要措施。消费者的体验价值是指消费者在进行零售商场服务体验过程中,所获得的总收益与其所付出的总成本之差。这个差值越大,说明零售企业带给消费者更多的价值,消费者会更乐意光顾。零售企业必须注重打造自己的服务品牌,提供给消费者优雅的购物环境和全方位的服务体验,形成自己的独特经营特色。当然这种特色不是说不计成本,相反这种特色更加注重成本的节约,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二十一世纪企业的竞争是产品延伸层次的竞争,这种延伸更注重产品的服务价值。

三、注重零售商场价值链经营环境的建设

根据美国著名战略学家迈克•波特的《竞争战略》的价值链分析是从企业内部条件出发,把企业经营活动的价值创造、成本构成同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相结合,与竞争对手经营活动相比较,从而发现企业目前及潜在优势与劣势的分析方法,它是指导企业战略制定与实施活动的有力分析工具[4]。由以下模型可知,构成企业价值链的活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构成企业经营活动的宏观环境,包括政府政策、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文化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一类是构成企业经营的微观环境因素,包括企业吸引物、企业产品、企业自身环境、企业设施、售后服务等因素。无论把企业的宏观环境看作是支持活动,还是把微观环境看作是企业的基本活动,它们都是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零售企业必须重视企业经营环境的建设,为消费者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曾经有学者按照消费者进入店铺的路径将店铺经营环境分为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其中,店铺的外观、店铺的建筑物颜色、周边的环境、商场的标识和招牌是宏观环境;中观环境也就是店铺的内部环境,比如店铺的商品摆放、空间布局、通道设计等;微观环境是指店铺内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最直接因素,如商场的温度、拥挤程度、价格、商品陈列、员工服务态度等。产品是零售企业经营的基础,零售商首先要为顾客提供物美价廉、有质量的产品[3]。商品的质量是保证零售企业顾客满意的基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顾客的忠诚度。现在出现了很多伪劣产品的当今,消费者对零售商缺乏诚信的经营环境下,企业要更加重视和把好产品质量关。同时零售企业必须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由产品整体概念可知,消费者购买的不单纯是产品的有形实体,而更重要的是看重产品的无形部分,比如是否为顾客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维修保养、免费送货上门、安装调试等一系列服务。在商品的经营上,要注意保证产品经营的多样化,并提供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产品,同时还要搞好特色经营,为顾客了留下良好的印象。在商品的选购方面,要为商场提供一定的业务素质高、服务态度好的导购人员,为顾客提供耐心地讲解服务,使顾客感到温馨、热情的感觉。在商场的结账方面,要为顾客提供快速的结账服务。相关理论表明,顾客等待时间越短,越有利于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商场应该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在结款台旁边放一些吸引顾客注意力的生活卡片,从而可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价值链并不是一些独立活动的综合,而是由相互依存获得构成的一个系统。它是构筑零售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石,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价值链。企业通过考察自己的价值链结构并将它们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结构进行比较以此来创造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四、必须重视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注重成本的节约,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为消费者提供购买便利外还要降低购买成本。二十一世纪是网络营销的世界,随着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有的零售商业模式受到很大的挑战,现在不管是大型零售商场还是小型的零售商业必须采用网络、电视、电话购物、或邮购、目录营销等多种销售手段,这样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了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决策支持及运营系统,采用电子商务货币等新支付方式来取代传统货币的支付方式,对消费者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以建立客户忠诚系统等技术措施,使得零售商管理系统由产品管理为中心转向以顾客需求管理为中心[2]。从2011年开始,我国上网人数突破了5亿大关,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发生了变革,即由传统的B2C(企业对消费者)转变为以消费者为核心C2C(消费者对消费者的模式发展,一些企业纷纷建立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个性化营销平台,让消费者参与到企业的产品设计过程,以此来满足日益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个性化发展。目前,南宁百货大楼除了开设实体店之外,也从2010年开始做电子商务,产品涵盖美妆、电子、家居、家电等多种产品。总之,随着新型的零售技术及支付手段的多样化,零售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零售业交易模式,为零售业发展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

五、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零售企业经营的核心是创造顾客,创造需求,企业应该全方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经营模式,真正目的是为顾客购物带来便利,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企业应该充分了解顾客的绿色需求,与顾客进行沟通交流,对顾客的要求能够及时做出快速反应。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满足给企业的整个运营模式提出了更大挑战,要求企业以业务流程为核心,以满足顾客需要为目的,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整合和再设计。变革的方向是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对企业的运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分析,对企业的业务流程构成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和设计。这就要求企业要有整体营销传播思想,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的不单纯是营销部门或销售部门的责任,而是企业整个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市场环境瞬息万变,要求企业有一个敏捷快速的反应运作流程,而传统业务流程是以分工为基础形成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对于规范管理、提高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只能适应静态的、单一的营销环境,大大降低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和速度。

随着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内部分工不断深入和细化,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企业的业务流程不应该是以“老板”为核心,而应该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顾客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的终点,要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才能适应多样化需求的营销环境,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顾客的绿色需求,以此形成企业整体竞争力。

作者:董常亮 单位: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参考文献]

[1]王强,陈丽娜.当代中国农村居民对新兴零售终端选择行为研究[J].财贸经济,2010,(8).

[2]曹鸿星.零售业创新的驱动力和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理,2009,(5).

[3]董常亮.“云”消费时代零售企业竞争力发展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京),2014,(10).

[4]马进军.我国零售商与供应商冲突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国际商务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2009,(2).

[5]张明玉,张文松.企业战略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5-10-01.

[6]王涛.供零战略———供应商如何冲出零售商的货架包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01-01.

[7]代永华,宴宗新.广州市商品流通空间战略布局构想[J].上海经济研究,2009,(2).

[8]刘文纲,杨倩.零售企业自有品牌成长路径研究[J].商业研究,2011,(12).

[9]曲峰庚,董宇鸿.绿色运营战略[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10-01.

[10]王勇跨组织沟通对经销商与供应商长期合作导向的影响[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6,(4)

第二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实证研究

摘要:

公司决策层在战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失误,其公司治理中的缺失,致使甲在制定和实施不恰当的发展战略过程中,对战略实施的风险控制失效。

关键词:

财务战略;企业文化;发展前景

纵观甲公司的财务战略,总的来说,这期间对于公司的利润增长是具有积极的影响的,而且还能与特许商实现合作双赢的局面,更重要的是通过门店数量的扩张,能够期许给公司带来更多的生意。但另一方面来看,甲公司的经营方法是通过出售更多的特许经营权来支持销售的增长,从这种现象来看,公司的发展方向更像是成为一个特许权的提供者,而不是一个固定的和可信赖的A产品生产商。

1财务战略分析

从过去来看,公司通过发展特许经营商的增长而发展的策略应该是很成功的。通过该种模式进入新市场,应该比自营店更容易些,因为特许商对于当地政策法规、经营环境、市场需求有更好的了解。通过特许经营商这种门店扩张方式,公司自身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投入,在未来的经营期内,公司可以保留更多的留存盈余。但是这种模式也在甲前进的道路上埋下了祸根。甲的利润过多地依赖于向新增门店收取的高额特许权使用费,所以甲公司的利润就和特许经营的店面数量的增长密不可分。而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因为门店的数量不可能永远直线增加下去,而由此带来的收入会到达一个临界点之后开始缓慢地下降。同时,由于不遵循市场规律,盲目扩张,势必会让甲自身的产品走上一条艰难的道路。甲公司已经偏离了正常的经营方针,而现有的这种盈利模式不能够长期持续下去,所以公司必须调整经营模式,回归主营业务,注重专注和专业化。从甲公司发展的过程来看,顾客的需求推动是甲公司发展的机会,由于顾客的需求,甲公司从只做生产发展到生产与销售相结合,形成纵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产品的多元化。因此,公司应重新调整市场定位,回归以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进而寻求企业发展的道路上来,通过产品的独特、优质以及不断创新来满足消费者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将盈利重点放在销售产品上,而不是过多的依赖于售卖设备,售卖设备不可避免的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食品行业具有很严格的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因此公司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和操作流程,坚持品质第一、信誉第一、用户至上。另外,在关于组织结构上,甲的生产与分销部负责A产品及B产品产品的经营,而一个部门分管两项业务发生错误或舞弊的概率大于两项业务由不同的部门和岗位负责的情况,同时不利于工作的专业化分工,建议企业可以采取产品事业部的形式对各产品进行管理,每个事业部负责产品的研发、生产与营销,这样可以集中精力与自身的区域,因此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也更有助于实现产品的差异化。

2企业文化分析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导向、激励、协调、约束、维系、教化、优化、辐射的功能。企业文化不只是管理理念和方式,不同的企业文化,会使企业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有不同的认识、理解和反应,不同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形成不同的行为方式、战略思想和战略模式并最终使企业形成不同的竞争力。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和具有关键意义的手段。但是甲公司只是把甲当作盈利的工具,为了获取高额回报,完全不考虑甲的产品形象和未来发展,不惜改变其一贯的经营策略,对甲的经营方式进行粗暴的改革。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导致经营失败,而最终甲也只是在持有7年后卖掉。之后被杠杆收购了的甲又重新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但由于IPO后加盟甲的特许商们需要支付高额的费用,同时这笔费用可以作为公司的营业收入直接入账,所以公司开始执行激进的扩张策略,甚至在一些很差的地点开设门店,而且并未给予这些特许商应有的正常培训。这种做法不但会使产品供过于求,在管理要求不能被严格执行的门店,产品的质量就会参差不齐,这将严重影响甲的品牌建设和企业形象。至此,甲的盈利又再一次迷惑了经营者。其实,在甲的发展之初,人们就应该注意到,甲的成功来源于A产品本身及工厂店的经营模式,同样是由于经营者专注于打造甲自己特有的产品文化,以及为消费者提供的另类体验。公司经营者不应一味追求利润回报,而是应该从产品本身出发,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产品的建设和维护当中,并将自有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及时地传达给特许商,把自营门店和特许门店的文化理念统一起来,才不会出现管理失控,效率低下的情况。而利润应当只是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

3发展前景分析

甲发展的两大障碍:一个是对A产品产品的专注度不够,一个是经营模式的选择有误。从产品方面来说,甲的A产品业务本身是十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公司应当抓住并大力发扬这一优势,走差异化产品战略,不仅生产A产品,同时提供体验服务,为消费者带来双重享受。从经营模式方面来说,甲究竟应该如何把握自营门店与授权门店的比例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通过特许经营可以大幅且快速地提高公司利润,而且公司要发展,就势必要扩张。但公司将企业品牌和产品交出去的同时,也就把很大一部分控制权也交了出去。结论是:甲应当大幅削减授权门店的比例,重新夺回对产品和企业形象的控制权,严格把关产品质量和服务理念。对于特许商应当加以选择和管控,支持和发扬优秀的特许商,排除不良的特许商,对于难以控制和管理的食杂店和便利店可以考虑直接放弃,以保证自营门店和授权门店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最大程度的统一。其次,公司的收入比例也应作出重大调整:公司收入应当以A产品的销售收入为主,其中又以自营门店的收入为主,以特许经营费、配方材料和机器设备为辅。

作者:吕尧梅 单位: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晔: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分析[J].商,2015(11).

第三篇:企业战略管理平衡计分卡应用

摘要:

战略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基于内外发展环境,在自身战略目标的引导下进行的战略动态化管理。当前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在此环境下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不断加强自身的战略管理,由此提升企业服务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平衡计分卡最早提出的时间为20世纪90年代,属于一项全新的企业绩效和战略管理工具,这一管理工具有效的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中可以切实确保企业各项战略管理规划得以贯彻和执行。本文主要围绕平衡计分卡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深层次的研究,首先对简单阐述了平衡计分卡,进而针对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平衡积分卡的应用原则加以详细的介绍,最后详细的论述了战略管理当中平衡计分卡的应用。

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企业战略管理;应用

战略管理指的是企业结合自身内外部发展环境确定相应的战略目标,为了保障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进行科学的执行规划,同时根据自身能力落实相应的规划和决策,在执行过程中采取动态控制和管理过程。当前阶段,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市场环境风云变幻,企业面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对此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战略管理,保障企业自身战略得以落实,从而增强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企业战略管理中平衡计分卡的有效应用展开深层次的研究。

一、平衡积分卡的基本概述

平衡计分卡主要是指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的目标为企业的战略与规划,同时基于企业实际的运营状况,创建四个企业绩效评价维度:其一,财务评价维度:其评级基础为股东利益,重点分析股东利润、风险、利润增长率等多方面,基于此对其财务进行相应的评价;其二,顾客评价维度:这一评价维度围绕顾客深刻的评价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客户自身的满意度。其三,内部业务流程评价维度:其评价对象为企业自身的经营与管理情况,就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状况加以评价,从而确保企业自身的运营更加高效、规范;其四,学习与成长维度评价:该维度的评价强调企业未来可持续性的发展,重视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增强,其评价内容主要包络管理人员相应的管理水平、一线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等。就企业自身而言,平衡计分卡一方面属于一项绩效管理指标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是企业进行战略管理所使用的一项重要的工具。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高效的应用平衡计分卡可以很好的确保企业自身战略得以落实,增强企业战略执行力,进而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

二、平衡积分卡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应用原则

1.结合企业战略目标设计科学的战略计划。在平衡计分卡基础上的绩效管理对于企业战略目标以及机构和个人目标存在的密切联系非常重视,通常而言,平衡计分卡的应用需要基于企业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行动计划,同时将其行动计划加以逐层分解,分给各级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由此建立联系紧密、彼此支持的战略管理机制。

2.强调企业绩效目标。根据战略目标的指引,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合理的应用平衡计分卡,加强企业内部机构、工作人员乃至企业自身整体绩效的全面提升,由此保障企业自身战略目标的达成。因此,在企业组织自身战略管理当中,企业各级经理不仅仅需要对下属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更需要重视切实提升下属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由此促进战略目标的完成。

3.与员工薪酬紧密结合。企业工作人员能否接受战略目标引导相应的关键性指标是企业是否可以将企业整体目标和工作人员个体利益进行有机的结合。通常而言,将工作考核成绩同工作人员薪水相联系,本质上就是将企业整体目标和工作人员个体利益进行结合。在利益的驱动下,企业激励工作人员为了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奋斗。

4.企业全部门共同协作。平衡计分卡的执行不只是涉及了企业战略管理机构范畴内的工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全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工作人员目标的落实的情况会对自身所在机构目标的实现形成影响,而各个部门目标的实现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通常而言,在企业战略规划执行当中,企业战略管理部门发挥着活动组织者、技术支持者以及执行监督的作用。在战略目标落实的过程中,平衡计分卡的应用不能单纯依靠战略管理机构的落实行动,同时还需要企业内部各级领导及其员工一同协作、共同参与完成。

三、平衡积分卡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应用措施

1.确定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制定是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对自己所处的发展环境以及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战略定位,进而充分的了解自身的价值观、愿景和使命,在此基础上,利用平衡计分卡以及企业战略对企业愿景进行阐述,同时利用五力模型、SWOT分析、PESTEL等对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制定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企业管理层详细的审视企业战略最终达成共识。在企业愿景的指导下,确定公司战略目标,同时需要将企业战略目标同员工个体目标实现有机结合,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2.成立战略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为了推动战略管理进一步实施,企业必须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负责,提高战略实施的地位,促进企业战略的顺利实现。此外根据企业具体的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具体的工作职责以及战略管理流程,从而提升管理效率的提升。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保障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编制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计划及相关指标。企业首先需要统一自身的战略方向,在此基础上明确相应的战略目标,从而制定充分体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指标,指标数量不在多,但是必须具有较强的驱动影响。关于平衡计分卡指标的设置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伴随企业所处环境以及自身战略的改变,需要及时对其关键性指标加以适当的调整,由此可以使绩效管理更加有效。平衡计分卡指标一般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竞争需要以及战略目标设定的,通过对平衡计分卡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战略,换言之,一项完备的平衡计分卡可以很好的描述企业自身的战略,同时也是企业战略实现清晰的路线图。企业必须积极的传播战略,确保工作人员对其充分了解,使其制定属于自己的平衡计分卡,使其明白如何组织自身的工作才可以沿着企业的战略方向取得进步。此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必须给予平衡计分卡的执行有力的支持,确保平衡计分卡的顺利实施。

4.根据战略计划指标评估工作成效。对企业战略管理工作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促进管理工作进一步的展开。根据企业制定的战略计划指标对其具体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价,同时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促进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充分利用个人平衡计分卡落实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战略的实现需要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进而促进战略目标的完成。个人平衡计分卡中明确的描述着客户以及财务目标,这些直接的激励着工作人员。其中的学习和成长目标主要是从工作人员自身的发展角度对其工作人员予以鼓励。明确平衡计分卡各项目标的完成之后相应的激励措施,由此可以充分的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企业熟练应用平衡计分卡之后,联系激励机制,促进有效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加强同企业整体战略的联系。创新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将员工个体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充分的结合,由此加大内部工作的驱动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5.总结分析不断完善。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中的不足,并做出合理的完善和优化。在各项指标任务没有实现时,可以结合相应的指标分解关系进行逐层分析,观察相关指标实现与否,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应当对其内外部发展环境再次重新审视和分析,研究其战略环境是否发生了任何变化,由此结合改变的环境对自身的战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平衡计分卡在进行战略反馈和总结时的应用可以很好的保障企业战略管理动态化和有效性。

四、结语

综上,我们了解平衡计分卡是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一项有效管理工具,有效的应用该项管理工具可以显著提升管理效率,促进企业战略得到很好的落实。通过上文的分析和阐述我们明确了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情况,同时这一管理工具相关的应用原则,最后对平衡积分卡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应用措施得到详细的阐述,对于企业战略管理提供详细的理论经验,对于企业各项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武红萍 单位: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贾峰,罗俊辰.平衡计分卡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述评[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368-372.

[2]何江流,陈吉东.平衡计分卡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2013,07:54-55.

[3]李新宏.平衡计分卡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管理观察,2013,19:17-19.

[4]阮平南,邵亚平.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新视野,2010,02:33-35.

第四篇:企业战略管理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

企业战略管理是推动企业壮大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阐释《企业战略管理》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四方面问题:课程体系缺乏本土特色,课程教学方式单一,课程教学缺少实践环节,课程教学评价不科学。提出解决对策如下: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拓展教学途径;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此来不断完善《企业战略管理》教学。

关键词:

《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联合培养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的发展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冲击,很多外来因素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威胁,给它们的生存带来了挑战。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企业需要培养出具有战略性思维的人才。战略性人才可以总结市场经济规律,了解市场运行规则,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1]。

一、《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1.《企业战略管理》的地位

《企业战略管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管理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涉及企业管理的宏观和高层次问题,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整合性课程,所以一般是在学生将基础理论和具体职能管理课程学完之后才开设,因此,在课程设计和定位上,《企业战略管理》是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2.《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系统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会战略分析、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战略的高度确定企业的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谋划并实施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战略措施,控制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中遇到的各种战略制定和实施问题的能力[2],为学生以后的各门专业管理课程的学习建立一个高起点,并为毕业后的企业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缺乏本土特色

企业战略管理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才逐步引进企业战略管理这一模式。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发展比较落后。因此,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中,教材的主要背景和内容多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理论知识也是研究者通过发达国家的战略管理模式研究得出,案例更是由发达国家的典型战略管理案例构成,这就导致了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中缺乏本土特色。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西方发达国家的课程教学不能完全适合本土教学,课程体系缺乏本土特色导致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存在不易接受的特点。

2.课程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进行该课程教学时,多采用课堂讲解、课下做题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多以一些典型的案例来充实内容,前文我们也提到,由于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生长发展在西方,案例多为西方企业,学生很难了解其发展状况,加上受实际情况的限制,学生也不能进入我国的企业深入了解,不能产生探索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时间比较长,学生主要以听讲为主,探究时间短,教师引导、讲解时间较长,学生仍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缺少创新的激情和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降低了学习难度,但是课下可用资源较少,不能及时地加以巩固复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比较低。

3.课程教学缺少实践环节

《企业战略管理》是综合性、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通过课内教学的环节,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彻底消化,由于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性不高,导致学习效率低。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分析掌握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制定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达到增强学生战略决策能力的目的。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院校缺少相应的教学资源,校企联合比较少,或者有些校企联合只重视形式,不重视本质,导致课外实践流于表面,没有达到提高学生战略管理能力的目的。

4.课程教学评价不科学

大多数教师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学校在评价教师时,也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可见,考试仍是当前最重要的教学评价方式。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性、公正性,但是,任何一种方法或体系当它成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时,就会使其弱点凸显出来。为了考试而学习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会主要讲解考试重点内容,这样的评价方式导致学生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实际应用能力比较弱。因此,无论从学生的发展,还是从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讲,都应完善当前的评价体系,建立与教学相适应的多元评价体系。

三、完善《企业战略管理》教学的对策

1.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虽然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国外的案例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企业的经营发展,应多以本土企业案例为主,通过对本土企业的案例分析与理论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应用水平。《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内容比较复杂,综合性强,理解难度大,教师可以在分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部分主要讲解相关基本理论,便于学生理解战略管理理论的相关知识。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过程方面,按照企业战略管理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段讲解,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四方面。

2.丰富教学方式,拓展教学途径

结合《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深奥有难度的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比较低,学习效率不高。可以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探究式学习,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同时,为了方便学生在课下及时巩固复习,可以建立一个《企业战略管理》资源共享平台,学生与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在线交流,互相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实施校企联合培养

学生缺乏实践活动,导致对理论知识得不到很好的吸收和掌握。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利用校内的教学资源与校外的企业实践资源,通过这种有机结合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地进行《企业战略管理》教学。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增加了学生的理论实践环节,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活动当中,学校可以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3]。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丰富了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了企业战略管理的锤炼,为以后在企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应当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原则。应当根据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内容,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

此外,提倡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包括学生课堂表现,出席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报告完成情况等等[4],不能单纯以学生上课的出席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评判的唯一标准。

作者:李丽萍 宋海侠 巩艳芬 王怡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崔薇.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J].现代经济信息,2014(16):87.

[2]冯志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本科教学的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4(12):130-131,134.

[3]周守亮,赵彦志.中外合作办学学费标准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2):95-106,112.

[4]韩晓艳.关注学生评价,促进科学探究[J].家教世界,2013(2):29.

第五篇:企业战略管理措施与展望

摘要:

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崛起,数量在增多,规模也在扩大,进而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然而,由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在经营上几乎是由业主直接管理,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妥之处,如带有独断性的决策、人员安排的不合理、缺乏艺术性和人性化的管理等。中小企业所占市场比重日益上升,也就意味着对经济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大,所以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至关重要,而一个企业发展的前提便是要具备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中小企业;扩大规模;人性化;市场比重;管理措施

当前社会中,不乏成功的中小企业,当然,相对应的是也不乏失败的中小企业,在对这两种走向不同结局的企业进行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中小企业发展比较成功的,大多是因为管理得当,无论是资金还是人事,无论是企业运转还是发展壮大,科学而合理的管理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另外,现如今物价持续上涨,导致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也相应上升,再加上过重的税负,因此,采取过硬的管理措施才能应付如此不利的环境条件,进而实现长远发展。

1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分析和了解中小企业现状才能对症下药,说具体点就是发现中小企业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中小企业涌现至今,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特征,并经历了经济转型期的冲击之后,如今的中小企业已遍布各个地区,其产品和服务范围也相当广泛,然而,纵观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仍是有一些问题始终困扰甚至限制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具体如下。

1.1难以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

中小企业是与国家大型企业相对应的,通常来说,大企业规模大、产品全、设备完善、品牌知名度高,而且所从事的都是知识型产业,因而更容易为人们接受,相反,中小型企业一般是集中于某一种产品的生产,产业相对比较单一,原因在于其规模小、人数少,没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去生产多种产品,即使是与大企业实现了合作,实权也是掌握在大企业手中的。如此也就不难看出,对于市场资源,一般大型企业比较占据优势,而中小型企业只能处于市场资源的夹缝或者边缘。另外,中小企业一般是以加工技术含量低、操作简单的零配件和附属产品为主,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集中在同一行业,内容也大致相同,然而在被大型企业占据大部分的市场资源之后,所剩资源已是很有限,同行业的竞争更减少了单个中小企业所获得的市场资源,即所谓的典型的粥少僧多问题。

1.2面临资金困境

一般中小企业都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合作建立的,资金都出自自身,再以此来经营企业的运转,这样就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资金来自自身,从最开始就可能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而需要贷款;其次,由于国家对中小企业贷款政策的规定,再加上中小企业信用度不及大企业,很可能在贷款过程中遇到困难;再者,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能力比较有限,而所生产的产品也比较低端,还有可能出现设备损坏、质量差等问题,因此获得资金利益比较缓慢,导致资金周转不开,进而陷入资金困境。

1.3人力资源问题

其一,劳动力资源的短缺。中小企业所选择的是剩余劳动力,而在前面我们也已经提到,如今中国的中小型企业非常多,而劳动力资源相对有限,这就造成劳动力资源的竞争。另外,现在很多中原地区的劳动力不断流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就造成局部地区劳动力资源短缺问题;其二,劳动力人员素质不高。从事中小企业工作的劳动力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和知识,大多是由农民工或过早退学的年轻人组成的,文化水平和素质都比较低,更不用提创新思维和能力。另外,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文化水平和素质都可能不高。

1.4管理层的独裁作风

由于中小企业的建立者是个人或少数人组成的团体,因此其的经营一般由这些建立者直接管理,相当于是整个企业都由他们说了算。若是一个开明的领导或团体,在每次做出决策前,都会广纳员工建议,以此为基础制定符合企业发展又保障员工利益的策略。然而也不乏一些专断独裁性质的领导或团体,任何决策都以个人观点或以公司利益为出发点,完全不考虑员工的意见和感受,这样制定出来的策略对员工来说更像是压力和剥削,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基层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向上和向前发展。

2中小企业管理现状

通常来说,造成中小企业管理问题频发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国家方面,相关政策、各种机制机构等;二是中小企业自身方面,缺乏正确的管理理念、人员等。而由此两方面原因造成的管理问题也有以下两个。

2.1缺乏更高更长远战略规划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大多数经营者都以利益为主,一般都只关注企业内部的运作和最后的获益情况,而很少关注外部经济状况,因此也就不会将一些与外部大经济环境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加入到策略的思考和制定过程中。另外,中小企业管理者比较在意眼前的获益,有部分经营者甚至缺乏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勇气。这一切都表明中小企业管理阶层缺乏更高更长远的发展规划。

2.2忽视管理人员的重要性

前面提到,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文化水平不高,自身的管理理念不强,并且也缺乏对管理知识的学习意识。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不重视有管理能力的人才的选用。很多中小企业领导都有这样的观念:员工都是流动的,不需要长期稳定的实用者。因此也就忽视对人才的培养和重用,导致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甚至缺失。

3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措施

针对上述所分析的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管理现状,为了中小企业良性健康发展,进而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将提出以下几条管理措施和适度建议,便于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问题、渡过难关。

3.1中小企业资金管理措施

第一,提高个人和企业信用度,以便在建立企业之初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能凭借良好的信誉赢得贷款;第二,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其实中小企业集中生产某一产品确实比较单一,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专一,因此企业要专注产品质量,避免因质量问题而影响资金利益的获得,维持资金链的正常运转。

3.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第一,合理分配劳动力,中小企业要清楚劳动力竞争激烈的现状,对已有劳动力要合理分配,切忌滥用、混用、误用;第二,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评估和选拔,培训使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评估能使员工发现自己及其工作的不足,督促改正并提高,而选拔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企业内形成竞争氛围,员工也能看到自己的价值;第三,培养和重视有能力的人才,尤其是管理人员,他们发挥着沟通上下级的重要中介作用,也是员工有序工作的引导者和监督者。

3.3中小企业环境管理措施

第一,关注外部大环境,任何中小企业的发展都处于国家发展的大环境中,因此要时常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吸取有益的变化经验,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合理发展计划以及更高更长远的目标规划;第二,内部环境,一方面是竞争氛围的营造,更能带动员工工作情绪,另一方面是良好的工作环境,员工之间的相互帮助、团结协作,领导对员工的关心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沟通等,人性化的环境更能虏获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和忠心。

3.4中小企业创新管理措施

第一,要有创新理念,在传统理念的基础上,发现他人未发现之处,或发挥联想,由已知理念生出无限可能的理念;第二,大胆实践,要具备实践创新理念的勇气,即使是他人没有实践过的,也要用实际行动证明其是否有成为现实的可能;第三,领导支持,这是一切创新得以进行的重点,企业领导要鼓励创新,带领企业以新途径走向新高度;第四,员工配合,对于企业的新项目和新指示,员工要认真接受和参与,这是对自身的提升,也是企业对员工的尊重。

3.5中小企业制度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规矩便是各种制度。在中小企业管理中,大致有三方面重要的制度:其一,管理前的民主制度,即在管理前,要听取整个企业员工的管理建议,博采众长制定管理措施;其二,管理中的调查制度,在管理措施实行或者日常管理中,要定期检查管理实施的效果,及时作出调整;其三,管理后的评估制度,要根据管理措施实践后的企业状况对措施作出评价,保持有效部分,改正错误之处。另外,中小企业制度管理也包括企业各方面规章制度的合理制定和实行。

4中小企业未来展望

4.1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重视

随着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也就越来越能引起国家的重视,未来国家可能会在政策上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支持和关照,如放宽贷款要求等。国家的重视可谓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中小企业要做的是发展好现在,并在未来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发展为国家经济水平提升做出贡献。

4.2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一是由于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未来与大企业的合作方面可能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二是部分中小企业领导人意识的觉醒,在国家支持的大环境中,拿出做大做强的勇气和信心,利用一切资源、克服一切困难将企业发展壮大。

5结语

一个事物的出现和存在都必定有它的道理,衍生于工业化社会的中小企业也是如此,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各方面的阻碍也是层出不穷,然而我们并不能放弃对中小企业的希望,再加上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上升,以及对国家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以种种有效的措施去解决问题,创造与大企业合作的机会,并以创新理念和大胆的实践去探索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路径,进而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作者:刘翠英 单位: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邱爱艳.云计算技术环境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刘艳.中小企业资金管理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程艳.创业型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探讨[J].企业经济,2011.

[4]王晓辉,林琳.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关键因素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