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药物在医院管理的运用

精神药物在医院管理的运用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药物的医院管理及运用。方法:选2017年2月10日~2018年2月15日在医院精神科治疗的患者,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基于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基于用药管理模式。将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精神科患者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精神药物管理中采取用药管理后,取得显著的效果,能预防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

关键词:精神药物;医院管理;运用

随着临床新型精神药物种类不断增加,精神药物使用安全受到广泛重视,精神药物能直接作用在人体神经中枢,能显著改善患者自身精神症状,但是由于长期采用精神药物具有依赖性,同时还具有显著毒性作用,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精神药品种类较为繁多、其不良反应、适应证、用药范围及储存方式也具有显著差异,合理对精神科患者采用精神药物,能保障每位患者用药安全,改善患者预后[1]。因此,本次研究对精神药物的医院管理及运用分析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有案例均为2017年2月10日~2018年2月15日在我院精神科治疗的患者,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基于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基于用药管理模式。观察组100例精神科患者;年龄在21~70岁。男50例,女50例。对照组100例精神科患者;年龄在22~70岁,男51例,女49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统计学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100例精神科患者使用常规管理。观察组100例精神科患者使用用药管理。(1)使用本院自制的精神药物调查表记录每位患者的治疗方法、用药情况、住院时间、性别及年龄等,让每位精神科患者家属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填写完毕后立即进行收回,然后实施信息整理[2]。(2)精神药物分为二类、一类,各项法律条文对精神药物使用安全、储存方式具有显著规定,例如根据精神药品管理方式实施药物管理,再根据卫生部门制定标准实施管理,加大监管力度。精神药品在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说明书实施,而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量调整,应对精神药物配伍禁忌、使用标准情况明确,除了各项特殊情况外,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使用量应避免大于3d、而二类的精神药品处方使用量应低于7d,所有开出的药品处方均需要保存24个月、利于查看[3]。(3)对精神药物使用范围进行明确,明确患者诊断后进行对症治疗,若患者伴有幻觉情况、应给予患者应用精神药物;若患者伴有抑郁症、狂躁症等情况、应给予患者使用心境稳定剂;若患者伴有焦虑症状、应给予患者采用抗焦虑药物;若患者伴有痴呆症状、应给予患者采用促认知药物[4]。

1.3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精神科患者及对照组精神科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对精神科所有患者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测量,主要包括焦虑特征的评价,其中无症状:0分;轻微:1分;中等2分;较重3分;严重4分。得分越高则证明患者的焦虑表现越明显。运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全面评估,根据得分的高低进行分类。0分代表无症状;1分代表轻微症状;2分代表中等症状;3分代表中度症状;4分代表重度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精神科患者统计学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本次研究计量资料(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比较不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

观察组精神科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2.2两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精神科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近年来在精神药物的医院管理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易导致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对患者健康安全造成危害,而在用药过程中实施一项有效的管理十分重要[5,6]。随着临床对用药安全重视度不断提高,使精神药物使用安全得到了多数医务人员重视,加强对精神病管理能显著保障药品使用安全性,预防不合理用药或者药物滥用情况发生。通过实施用药管理后,取得显著效果,在精神药物使用时,应根据每位患者病史、病情、体质进行使用,尽量满足每位患者实际需求,减少药品资源浪费,在保障用药效果、用药安全前提下,能减轻患者负担,利于患者早期康复[7,8]。经研究表明,观察组精神科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精神科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通过在精神药物管理中应用用药管理后,取得显著的效果,能预防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效果。

作者:沈琴伟 单位: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