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申报材料范例

精神申报材料

精神申报材料范文1

[关键词]保险科技;工匠精神;医疗保险人才培养

1何为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精神”,专家们通常解读是:“工匠精神”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态度,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是工匠们在工作中要注重细节、追求卓越、大胆创新、专心执着的工作态度。[1-2]但这些表述都忽略了一点,就是工匠精神的创新动力来自“顾客至上”的理念,来自满足客户需求的孜孜不倦的追求。而当今时代,客户需求千差万别,完全满足所有客户需求是不可能的,坚持“工匠精神”就应该结合自身能力,细分市场,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追求目标不断提高完善产品。

2保险科技人才需要具有“工匠精神”

谢邦杰(2018)介绍微保公司时指出腾讯花大量时间思考“人们需要保险做什么?”“我国保险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及“腾讯能为完善保险功能做什么?”最后确定微保定位保险公司,主推寿险、健康险产品,利用自身社交、网络优势,打通消费者、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及医院信息互通,通过理赔简捷迅速、多样化贴心的增值服务提高消费者满意度。针对保险客户获得感差,推出了运动鼓励金、洗牙等增值服务,增强用户黏性。[3]量子保公司注意到中小微企业与保险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致力为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保险服务。通过B2B2C模式,连接了中小企业和大型保险公司,提供“技术+服务”为中小微企业和保险公司解决发展痛点,提高其的忠诚度;通过数据交换、挖掘和信息处理,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促成保险业务的形成。[3]从上面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到这两家公司的保险科技创新都是坚持了“工匠精神”,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发挥所长,精益求精。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因此,保险科技的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3医疗保险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3.1当今医疗保险专业困境。(1)长期没有专用的专业名称,导致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等缺乏标准化。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没有“医疗保险/医疗保险”专业名称,各校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社会资源分别将其设置在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保险学等专业下以“方向”方式招生。自2014年起,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文件精神,各高校陆续取消了专业方向,“医疗保险方向”字样逐渐淡出在招生简章中,一时之间,该专业何去何从困扰各办学单位。专业隶属不同导致课程设置混乱,虽然都按照“保险+医学”思路设置,但“保险”是按照保险学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还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各校做法不一,缺乏标准化。按照保险学设置,学生就业专业对口,但面临招生难;按照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招生,招生压力小,但由于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编制限制,学生较难就业社保系统和医院医保部门,商业保险就业率呈上升趋势,又显得学生商业保险知识不足,[4]而取消方向,移植商业保险课程更显得突兀。虽教育部开始了“医疗保险”专业,但这种混乱局面还将保持一段时间。(2)教与学良性循环机制没有充分建立。医疗保险专业在我国是新生事物,师资力量缺乏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教师队伍主要由经济管理类教师构成,很多不仅无医疗保险从业经历,甚至无保险学和社会保障学相关知识背景,面临较大的知识结构转型。学校“重科研、轻教学”且不关注科研与教学的相关性,导致部分教师主要精力在科研上,对付教书,即使研究医疗保险,也多从事社会保障体系的宏观政策研究,与学生多就业商业保险现状相左。学生及其家长期望能去社会保障部门或者医院医保部门就职,但实际主要就业区域是商业保险单位,期望与实际不符,导致学生厌学、弃学不同程度存在,更不利于教学互动机制发挥。(3)教材建设与实际需求不符。医疗保险专业建立三十来年,也涌现大批专家致力于医疗保险教材建设,但教材多是谈论医疗保险宏观政策问题,与学生、企业期望的“保险+医学”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需求不符。(4)医学知识培养难以满足行业诉求。医疗保险专业的医药课程长期由医药院系承担,保险、医学“两张皮”现象长期存在,能投入的医学课程有限。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的医药知识“泛”而“广”、重“应用”轻“理论”,与医药专业有较大区别。但由于缺乏专业建设标准,各校医学课程设置不统一,缺乏专用教材,医学教师难以把握教授深度,学生学习难度大。加上现在大学多校区办学,教学资源交叉使用困难,学生医学实践少,这更不利于其医学知识的掌握。

3.2分析市场,准确定位。生产适销对路产品是坚持“工匠精神”的首要需求,本科院校生产的产品是人才,“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是坚持“工匠精神”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通过细分市场可以发现,需要大量的“懂医学、会保险、能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的经济管理类人才,主要从事与“人”相关的常规的核保理赔索赔工作以及与“人”相关的日常保险业务经营、管理工作。尤其是保险科技的飞速发展,保险行业内部分工日趋明细,社会参与保险行业形式更加多样化,进一步加大了对“保险+医药”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因此坚持“保险+医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是没有问题的。另外也应清晰认识,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只是打基础,尤其在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的今天,在本科完成人才整体塑成是不可能的。本科教育应该为学生以后的厚积薄发打基础,“重基础、强素质”,重视对学生创新力培养,这样才能满足保险科技时代对医疗保险人才的需求。医疗保险专业承办单位多是医药学院的经济管理类院系,医疗保险专业培养应该坚持立足“保险+医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积极建设适合医疗保险人才培养的医药卫生知识培养体系;立足医药特色,合理布局卫生经济、商业保险、社会保险与保障、医药技能课程分布;充分利用保险科技带来的师生研究热情,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理念教学改革。

精神申报材料范文2

[关键词]学科建设;输血科;专职秘书

分科室试点配置科室专职秘书,2004-2005年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共设置专职秘书岗位30余名,现共约80余名。临床、医技科室要求具有医学相关背景,并经过岗前培训,期间许多大型医疗机构也纷纷设立专职秘书岗位[1-3]。为适应输血医学发展,输血科由传统的配血、发血逐步转向集临床、教学、科研、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科室,以公共平台的特色功能服务于临床输血患者。在转型升级中,将管理工作精细化,使输血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医院、科室规章制度执行到位,进一步加强患者血液管理、开展输血治疗、推动新技术及输血医学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工作,本院输血科于2012年7月根据学科建设需要配置了专职秘书。输血科专职秘书毕业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获国家职业资格秘书三级证书。

1输血科学科建设要求及工作模式

输血医学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国家对医疗机构输血科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第85号令)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在“320临床医学”下增设“输血医学”二级学科等多项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设置独立的输血科,并对工作职能进行详细的规定,促进输血科由传统的血液储存、配血、发血转化为医疗机构内负责储血、配血和实施输血与治疗的临床科室[4],以基础输血学、输血技术学、临床输血学、输血管理学等学科为亚专业,全方位促进输血医学发展。目前,临床用血工作中的储发血、血液检测及临床用血管理是输血科的基本内容,提供24h临床服务,以患者为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5],开展血细胞单采、血浆置换、血脂去除、自体输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治疗等输血治疗项目和输血门诊,发挥职能作用,拓展输血业务,满足临床科室需求[6]。科学、合理、安全、及时输血,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各医疗机构输血科基本能规范地开展临床输血工作,但发展不均衡,技术业务单一、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仪器设备配置不足、科研研究平台及经费稀缺、输血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无法满足输血医学学科和行业发展需求,阻碍了输血科的发展[7]。因此,输血科的发展需要对现有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

2秘书在输血科学科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2.1科室负责人的助手。输血科是一门亟待发展的新学科,负责人的工作千头万绪,既要重视科室业务发展、学科建设,制定远期、近期规划及科室各项事务的具体管理,又要进行个人临床业务及教学、科研工作,工作量大。同时,输血行业有大量法律法规、指南、标准及医院的规章制度等特点,文件管理及资料收集、整理、保存尤其重要,但输血科人员配置不足,业务工作繁重,无更多的人力资源协助科室管理工作。专职秘书岗位人员,将科室负责人从繁重的日常琐事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医疗、教学、科研及科室学科建设等工作[8]。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室,与行政职能部门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专职秘书成为科室与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充分了解医院职能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动态,全面掌握科室临床用血、输血医学教育、科研、管理及学科建设等基本信息和科室运行情况,将职能部门的工作与科室管理工作进行无缝对接,精准地上传下达,实现职能部门与专职秘书、专职秘书与科室管理的事务联系网。除协助完成职能部门各项工作外,根据运行情况记录科室工作日志,重要事项及时提醒,促进各项事务管理精准化。也为科室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后勤保障工作,如设备管理、物料管理、消防管理及工会管理等,减轻科室负责人的行政管理工作,为负责人做好输血医学事业提供保障作用。

2.2医疗工作中的协同作用。针对输血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制度较多,实验室质量要求高的特点,专职秘书负责对各项文件和资料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和归档保存,建立文件管理体系,便于科室工作人员随时查阅和提取,提高工作效率。因血液的特殊性,输血科有协助行政职能部门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监管和指导的职责,工作复杂,任务繁重,而管理工作大多由专业技术人员兼任。专职秘书可根据医院及科室运行情况,按照日、周、月、季度、半年、年度做好临床用血管理日常工作一览表,持续更新,定期汇总资料,实时跟进工作进展,逐一落实各事务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遗漏或差错,给予提示或协助,确保临床用血管理工作高效、持续、规范。对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专职秘书第一时间详细了解医院申报流程和要求,向科室专家小组征集申报项目,收集基本信息,整理出全套申报材料,使科室管理团队及专家组获得全面的项目信息,及时掌握科室新技术、新项目的基本情况,做出是否申报、进一步论证的决定。对可立项申报的项目,及时完善申报材料上报,对需进一步论证项目,协助项目负责人完成后续准备工作。项目上报后,实时跟进职能部门意见。获批的新技术、新项目实施期间全程协助收集整理数据,反馈职能部门,促进输血医学新技术、新项目高质量地开展。

2.3积极组织输血医学继续教育培训,参与教学工作。输血医学是集人文、医学、科学和技术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专业技术人员及输血医生系统、专业的培训较少,目前多数从业人员由医学检验或其他专业转行而来[7],故继续教育是培养输血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9]。专职秘书从多个渠道收集、筛选优质的输血相关继续教育项目及学术会议信息,协助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自身亚专业方向申请外出参会学习。同时,根据医院及科室要求,协同“三基”讲座项目负责人进行培训前继续教育项目申报、举办时人员召集、学习后的学分授予、效果评价、资料提交及经费管理等系列工作,认真执行“三基”培训计划及科内业务学习安排,做好记录及考勤工作,促进输血科人员学习输血新知识、新技术,完成继续教育培训,更新输血医学理念,优化知识结构。科室提升自身员工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也为基层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搭建学术平台,为医学生提供输血医学知识学习机会,专职秘书及时掌握部级或市级继续教育项目申报时间段及条件,积极配合科室负责人申报各类项目。2017-2019年,协助科室连续成功申报三届“临床合理用血及输血医学新技术培训班”继续教育项目,并承担会务组工作,负责场地选择、时间安排、培训资料准备、授课专家行程安排、参培人员报名及食宿安排等具体事宜,为培养输血医学专业技术人才贡献力量。参与科室2013年向所在高等院校申请检验医学专业学生输血医学定向实习[10],2015年申请开展《临床用血》选修课等在校教育工作,协助课程安排、教研活动组织及授课教师科内及院内试讲、教师资格证申报材料准备等,负责进修生、研究生、定向实习生、普通实习生在科内学习期间的日常考勤工作、讲座安排、生活情况及文件资料管理的学习,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学到知识。

2.4做好科研协同工作,融入科研团队。科室非常重视科研工作,以“科教兴科、人才强科”的发展战略进行学科建设。专职秘书动态掌握科研工作讯息及各类基金项目申报时间点,及时传达,便于科室人员了解最新科研动态。建立科室科研工作档案,收集整理获批课题项目、在研课题进展、已、科研成果、学术任职及外出参会及培训等资料,并随时更新。为科室制定远期、近期、亚专业发展方向、人才培养、学术影响力等详细的计划提供基础材料,科研信息资料共享,同时便于管理团队及时准确地掌握科室的科研工作运行情况,加强科研管理的规范性。作为医院的特色学科进行建设与发展,为提高综合实力及输血医学服务能力,全员参与,共同努力,专职秘书也积极加入到科室科研团队中,参与论文书写、课题申报等工作中。通过科室专家帮助与自身的努力,本人以第一作者发表“间充质干细胞干性维持及多向分化相关LncRNA的研究进展”及完成论文“重庆市输血医学专科联盟建设与实践探索”,以项目负责人获批“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监测与输血质量管理研究”院级课题。从自身工作出发,积极探索,不断进取,融入科室科研团队。

2.5科室文化建设及人才培养辅助工作。加强科室文化建设,专职秘书积极组织集体活动,增加团队凝聚力;制作科室文化墙,记录工作及生活的点滴,营造良好的氛围。科室建立了专业的人才管理模式,培养高层次输血医学人才,专职秘书根据科室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沟通与交流,贯彻落实培养计划,例如掌握职称聘任最新文件精神及要求,定期收集、整理科室人员晋升上一级职称需要具备的条件并温馨提醒,及时通知相关考试、申报日程安排等,指导申报材料的填写,提高申报成功率。促进人才结构优化,提升学科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以适应现代医院的发展[11]。

2.6担当志愿者,参与无偿献血宣传工作。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实施以来,本院积极响应无偿献血号召,在医院的带领下,每年在室外(40℃高温的夏季,血液最紧缺的时候)参与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夏季无偿献血活动,招募无偿献血医务人员,献血过程中为他们全程服务,讲解注意事项,并做好宣传工作,现已坚持8年。每年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参与组织全院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制作无偿献血宣传资料,开展合理用血专题讲座,普及血液相关知识。不仅是完成无偿献血宣传工作,也用自己的点滴力量,为民众起到带头作用,挽救更多生命。

3秘书工作体会

输血科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科室,有较多创新性和突破性工作,要有不畏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成立输血医学专科联盟,从章程的制定、成员单位的召集、启动会议召开及学术活动组织,没有捷径和可借鉴的资料,只有探索与实践。作为专职秘书,不仅要做好事务性的烦琐工作,还应将自身融入科室中,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自我价值。

3.1工作主动积极,被动中求主动。秘书工作的从属性决定了其被动性,但不能被动应对,努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协调、沟通、应变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主动适应工作需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兢兢业业完成工作任务。如职能部门下发文件及通知,仔细阅读,掌握重要精神,结合科室情况精准传达,参与事务的执行,把握“宜早不宜迟”的工作原则,给自己和同事预留充裕的时间。增强服务的主动性,提高业务能力,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处理问题,找准文件精神与本科室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换位思考,充当好科室发展的“润滑剂”。

3.2注重沟通交流,有汇报、常反馈。专职秘书在科室起着桥梁与枢纽的作用,有效沟通是必备技能之一。上传下达过程中正确传递信息,实事求是,不夸大和隐瞒;工作进行中,把握节奏汇报进展情况;工作完成后及时反馈;加强与同事间及上级的沟通交流,既让他们了解工作动态,又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每件事有始有终。如科室目标管理考核指标,每月定期收集相关数据,了解相关指标完成情况,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科室管理团队及当事人,促进各项事情得到落实,精准管理。

3.3做好定位,融入集体。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助手形象,服从工作安排。不断学习进取,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个人发展与科室规划一致,想科室发展之所想,做科室发展之所做,胸怀全局,提高“辅助”的能力与水平。

3.4分清轻重缓急,提高工作效率。专职秘书岗位事务性工作多而杂,且常有意外的不确定性事件。根据工作紧急性、重要程度,制订紧急又重要、重要不紧急、一般3个等级的工作计划[12]。运用时间管理理论,首先解决紧急又重要的工作,其次处理重要不紧急工作,最后做一般工作,考虑需要职能部门或是同事协作工作提前沟通联系,头脑里有一张清晰事务运行图,做完后进行勾选,防止疏漏,从而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优化工作流程,更高效地开展工作。

4结语

精神申报材料范文3

【关键词】科创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一、引言

2018年11月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设立科创板并试行注册制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的增量改革,是我国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渠道、提升资本市场融资效率和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创板是新设立的独立板块,试点“注册制”,实行先由证券交易所审核、之后在中国证监会注册的发行审核模式,全程实行电子化申报,发行审核过程透明、高效,交易所采取多轮问询与反馈回复,期望“问出一个真公司”。截至2019年9月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已受理39家证券公司保荐的152家科创板申报企业,完成33家科创板企业注册。上述152家申报企业行业属性涵盖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医药制造业等20类国民经济行业,具有鲜明的科技性、创新性属性,呈现出“资本服务科技创新”的新气象。

二、科创板企业偏好少数头部券商,申报风险呈现积聚态势

科创板属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新设独立证券交易板块。Wind数据显示,国内39家保荐机构累计推荐申报152家科创板企业;推荐5个以上科创板项目的证券公司有11家,该11家证券公司累计保荐科创板项目101家,约占全部申报项目的66.45%。可见,科创板企业在选聘科创板保荐机构时偏好少数头部券商,申报企业风险向头部券商积聚,一旦发生欺诈发行或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保荐机构将面临赔付投资者的潜在风险和巨大损失。近期,多家科创板申报企业涉嫌财务造假的消息进入公众视野,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某科创板申报企业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数据与大客户披露数据相差甚远,被媒体质疑存在财务造假。某医疗器械科创企业被国家药监局查出9项缺陷且毛利率显著高于同行,被舆论质疑财务造假。某高科技科创企业的技术人员薪酬甚至低于当地平均工资,被市场认为存在很大的财务造假嫌疑。针对招股说明书暴露的诸多信息披露问题,上海证券交易所明确表示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在发行上市环节对落实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要求“理解深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执行力度不够”。2019年7月,两家头部券商擅自改动发行人注册申请文件被监管部门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由此暴露出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2019年9月前后科创板申报企业国科环宇被终止审查、恒安嘉新被证监会不予注册,两个科创板申报项目接连被否表明上交所与证监会对科创板企业严格审核把关,同时反映出保荐机构内部控制未能有效防范和处置申报企业存在的问题。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年会上表示,必须坚持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杜绝“病从口入”。面对科创板金融风险向头部券商积聚,申报企业财务造假现象抬头,证券公司科创板项目风险防控能力预期将承受严峻考验。证券公司是联结科创板企业和证券交易所的“桥梁”和“纽带”,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落实监管部门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要求以及顺利实施注册制改革的关键在于证券公司充分履行实质性审核的“把关”职责。在注册制环境下,证券公司有效防控内部控制风险的核心在于练好内功,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时完善和持续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流程,充分解决内部控制的潜在问题和缺陷,有效化解金融风险积聚。

三、科创板业务内部控制现状及其潜在问题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证券发行体制由行政主导的“核准制”逐步过渡为由市场主导、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证券发行体制的深刻变革要求证券公司对发行定价、信息披露、内部控制、防范利益冲突等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要求更高,保荐机构承受巨大的欺诈发行风险、承销风险和潜在赔偿责任。为完善证券公司自我约束机制,中国证监会于2018年3月《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指引》,指导证券公司提高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水平,有效防控投资银行项目质量风险。该指引要求证券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必须建立内部控制“三道防线”:以项目组、业务部门为内部控制的第一道防线,以内部控制部门或团队为内部控制的第二道防线,以内核、合规、风险管理等公司内控部门或机构为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实行“三道防线”层层复核、层层监督。证券公司保荐业务内部控制体系涵盖自项目申报至企业上市前阶段、申报后至发行阶段以及后续管理阶段。由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披露信息有限,本文主要研讨科创板企业自项目申报至发行上市前这一核心阶段的内部控制。证券公司科创板业务申报发行上市前内部控制流程如图1所示。通过查阅前述152家申报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披露的《上市保荐书》,笔者发现证券公司科创板业务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部审核部门之间责任范围与边界不清晰,缺乏明确追责标准

根据证监会内控指引要求,第二道防线对业务风险实施过程管理和控制,主要围绕申报项目不存在重大法律和财务问题开展工作,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第三道防线通过介入主要业务环节、控制关键风险节点,实现公司层面对投资银行类业务风险的整体管控。在实务工作中,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因同属证券公司中后台部门,远离业务一线,内部审核与质量控制人员的责任范围往往不明确,责任边界不清晰,实际工作流程既有管控空白也有交叉重复,缺乏充分、适当的追责标准。实际上,与质量控制相关人员的检查手段往往有限,主要依赖于现场考察生产经营场所、询问相关人员、审查书面材料、开展分析性复核等。考虑到检查手段相似、减轻业务人员压力、减少检查频次、节省检查资源等因素,证券公司往往在内核前开展多部门联合现场检查,这种做法极易引发部门责任混同、内部推诿卸责,不利于证券公司明确各部门检查职责,提升检查效能;同时,追责标准的缺失和责任认定困难,不利于在风险事故发生后进行事后追责。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充分,内部审核尚未实现全程跟踪管理

在立项审批环节,多数证券公司未在项目承接阶段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在《发行保荐书》中未充分披露项目立项决策机制、项目的风险水平与质量初评情况以及项目可行性论证结果,投资者对项目是否存在“闯关申报”“带病上会”无法形成明确的市场预期。现场内部控制时间往往较短,难以保障“全程跟踪管理”。某A证券公司《发行保荐书》指出,项目负责人于3月8日向质控部提出底稿验收申请,质控部门自3月12日至3月15日对项目实施现场核查并于3月15日出具质量控制报告,3月22日即召开内核会议审议和表决。某B证券公司现场质控、查验底稿以及书面审查材料累计仅有两天时间。质控部门现场检查时间过短,《发行保荐书》未披露检查发现的重要问题、项目风险水平、工作底稿验收结果以及项目小组的整改结果,过短的检查时间难以有效防控项目风险并充分解决潜在问题,内部控制环节存在“走过场”嫌疑,项目是否“闯关上会”“带病申报”,值得继续深究,也有待资本市场进一步检验。某C证券公司仅披露内核程序,未披露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相关的项目内部控制程序、问核程序,未披露内核会后内核意见的落实情况和潜在问题是否充分解决,市场无法获取充分的信息判断证券公司对申报材料的内部控制情况,难以对申报项目的内部控制过程形成合理的“质量”预期。

(三)内核部门未能充分发现潜在问题,出口管理质量管控薄弱

近期,上交所在保荐机构核?时发现证券公司内核部门没有发现主要问题,或者是未全面反映内核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关键风险。根据上交所公开披露的《发行保荐书》,某D证券公司发行保荐书中未有问核程序,未说明问核结论,未披露内核表决的具体情况、内核会后问题整改结论。某E证券公司内核程序仅披露内核机构职责和表决结果,缺少内核工作流程描述,无法充分反映内核工作的时间资源、人员配置、问题发现、风险处置和整改情况。某F证券公司未披露内核委员的具体审核意见,项目组未说明具体的风险应对措施以及问题解决办法。总体来看,内核部门充分发现潜在问题的效能不高,信息披露不充分,出口管理内部控制薄弱,未能充分发挥“出口管理和终端风险控制”功能和“把关”作用。

(四)亟待强化内核会后事项管理,会议意见未全面落实与有效反馈

“保荐制”下,保荐机构“过会”导向严重,内核审核易流于形式。“注册制”以信息披露审核为中心,申报项目需经内核会议审议、形成内核会议意见并反馈申报企业,答复、修改并完善申报材料,保证内核意见均已落实完善后方可启动文件对外报送。实务中,内核部门迫于审核时间压力、“专家型”人才稀缺以及申报材料有效期限制等因素往往疏于内核会后事项管理,申报材料内核会议意见无法全面落实并有效反馈内核委员,在重大问题和风险未能充分解决的情况下即对外报出。上海证券交易所在科创板第二期培训会上指出,在审核科创板申报材料中发现保荐机构申报存在大量材料完备性、文件格式问题,招股说明书存在科创板定位论证不充分、信息披露不真实、行业定位判断偏差、未明确揭示风险因素等十类重要问题,保荐机构内部控制问题较为突出。

四、内部控制体系改进方向和具体措施

(一)明确界定内部审核机构之间的责任范围、责任边界和追责标准

内部控制部门及人员保持独立性是内部审核公正有效的重要前提。科创板吸纳大量高科技创新企业,发行审核专业性强,必须实行三道防线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并按照信息披露规则开展内部审核。保荐机构在项目早期明确内部审核机构的职责,开展内部利益冲突自查,能够提升内部审核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主动防控潜在的项目质量风险、声誉及道德风险,履行中介机构专业责任。明确审核责任范围和责任边界是提升保荐项目质量、增强科创板市场信心的重要前提,同时也能充分保证内部控制人员有效贯彻风险导向审核理念,开展系统的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工作,履行必要的实质性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核证据,得出合理合法、有说明力的结论。厘清三道防线责任边界和追责标准,保证内部审核部门归位尽责,是提升证券公司科创板内部控制水平的关键环节和有力保障。

(二)严格履行审慎核查和内部控制职责,实现全程跟踪管理与可追溯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仍然潜伏着系统性风险,大力开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升市场主导地位,推行注册制必将增加保荐机构和证券交易所的实质性审核责任。严格履行审慎核查职责,确保全程跟踪管理与可追溯,是保荐机构消除和减少审核风险、维护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必由之路。资本市场法治化建设、欺诈发行的民事诉讼制度改革倒逼证券公司强化“全流程”“标准化”的内部控制管理,“可追溯”的内部审核机制可以在司法诉讼发生时保障有力举证,有效维护资本市场法治秩序。具体来看,在立项环节,应当要求项目组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风险自评估程序,在项目承接阶段识别并评估项目整体风险。为及时发现、制止和纠正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质控人员应当提前介入现场尽职调查,开展质控预审核工作。在立项申请提交后,质控部门指定专人预审核项目材料,出具预审意见,项目小组完成答复并反馈之后再启动立项审核。在中介机构进场后,业务人员应当提前通报内核部门,推动质量控制部门在项目早期介入并持续跟踪,充分揭示项目风险,为后续问题整改、重大事项落实和及时申报赢得时间。在项目执行阶段,辅导期内项目小组需向质量控制部门汇报辅导进展情况。质控部门应当优化质控人员素质结构,建立“专家库”,实现专职人员与外聘专家相结合;指定专职人员持续跟踪项目,前往现场了解项目所属阶段、发行人生产经营状况、尽调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检查项目组工作底稿,访谈企业高管,开展现场内部控制,适时风险提示。质量控制部门在辅导阶段、材料申报阶段对项目组的尽职调查工作实施不少于2次的现场检查,保证至少有1名质量控制人员实际参与现场检查工作。项目组在重点核查工作实施之前,应就具体核查计划与质控小组进行讨论并获得质控小组的确认。后续实际核查过程中如有重大事项导致核查计划需要作出重大调整的应当及时与质控小组进行沟通;如有需重点讨论事项,则应由项目组与质控小组、内核工作小组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并予以有效解决或获取充分解释。质量控制部门有必要吸收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严格履行审慎核查职责,全程跟踪管理项目质量,建立现场检查工作底稿制度,记录和证明现场检查报告的形成过程和出具依据,保障现场检查过程“可追溯”,充分发挥信息披露真实性的“看门人”角色,在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保障项目高质量,有效控制不符合科创板质量要求的公司进入资本市场。

(三)充分披露内部控制过程和关键环节信息,引导和增强市场质量预期

信息披露是整个发行审核制度的核心和关键。注册制要求保荐机构实质性审核并保证信息披露高质量。从全球资本市场经验看,国外信息披露机制强调投资者导向,突出信息审核流程的公开性,决策关键信息的简明性和可读性,旨在提升信息披露的市场适应性。科创板的内部控制应当从项目源头抓起,坚持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披露质量信息,充分揭示风险、提高信息含量,突出“一致性”“齐备性”的内部控制信息,满足投资者高质量信息披露的需求。保荐机构结合自身内部控制特点在《发行保荐书》中充分披露内部控制过程信息,充分说明所有核查事项的判断标准、重要性水平确定依据以及与财务会计信息相关的重大事项,有效增强市场对科创板企业审核过程的认知,增进市场对内部控制结论有效性形成稳定预期,弱化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在项目质量控制验收、现场核查和问核时,质量控制部、内核部门应当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质量控制团队具备充足时间和专业人员实地考察申报企业,开展现场核查,防止因申报时间紧迫“倒逼”质控人员草草了结内部核查程序。内核部门应当确保问核程序覆盖全部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督促项目小组认真落实问核程序和责任,全面核查业务执行情况和重大事项核查工作,形成书面或电子文件记录,充分保障项目的申报质量。在内核会议召开前,开展非现场审查是内核部门的有效审核手段,内核部门需要核对申报材料的完备性、完整性并要求项目组补正或更新材料。项目组应当根据内核会议的意见对申报材料进行最后修改和补正,及时将相关回复、文件修改再提交内核小组,待内核意见均已落实,经内核委员确认后再对外报送。上述流程安排既能节约内部控制资源,提高内核工作效率,又可以有效把控项目出口质量。

(四)加强内核会议后重大事项管理,全面落实并有效反馈内核会意见

内核部门应当加强全面落实并反馈内核委员意见,对重大问题和风险事项必须予以充分解决,否则不得对外报送申报文件。内核会议表决一般分为通过(含有条件通过)、暂缓表决和否决等。对有条件通过的项目,必须在条件成就后方可出具正式的内核通过意见。对暂缓表决的项目,须待暂缓事项原因消除或问题得以充分解决后方可申请再次审核,内核部门重新召开内核会审议并表决。对前次内核被否决的项目,再次提请内核前需要提交专项报告,充分比较和说明项目前后差异情况,答复前次内核反馈意见。科学、有效管理会后事项,有效推动证券公司提高项目质量、降低市场决策成本,有效防控欺诈风险,适应证券交易所的“刨根问底”式监管要求。科创板项目内部控制能力是保荐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核部门应当持续加强内核会后重大事项管理,比如内核会后企业经营业绩或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其他重大事项影响项目申报条件、内核会后2个月尚未完成材料报送工作等。针对重大会后事项,内核部门应当考虑内核会议重新表决或重新履行内部审核程序,严把质量关,严格出口管理和终端风险控制,严防项目“闯关上会”“带病申报”。

五、结语

精神申报材料范文4

自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medicaledcuation、CME)概念引入我国后,我国开始了对卫生技术人员CME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探索。1991年卫生部制定了《继续医学教育暂行规定》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CME工作向正规化、制度化方向发展。通过十几年不断实践,我国正逐步建立和健全较为完善的继续医学教育体系。使终身教育的新观念深入人心得以体现,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也从医疗卫生事业的边缘逐步成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现结合市卫生局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谈谈几点看法。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在职人员的知识更新与补充。拓展创新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建立自身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领导重视是搞好继续医学教育的关键。应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亲自抓,业务科室具体承担的工作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此,安庆市卫生局、人事局成立了以杨金奎局长为主任、卞宜心副局长、人事局纪检组长汪久芳为副主任、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继续医学教育的领导、协调、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工作。同时还成立了以卞宜心副局长为主任的安庆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项目评审委员会,负责全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审的领导工作。

2加强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要高效、有序地开展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并针对具体实际,按上级的有关文件,制订详细的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市继教办制订了《安庆市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认可办法》、《安庆市继续医学教育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全市继续医学教育评估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3精心组织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实施

3.1抓好项目申报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申报项目,促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此市卫生局根据《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制定了《安庆市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认可办法》和《安庆市继续医学教育实施意见》,上报的项目必须以现代医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办法为主要内容,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先进性、针对性,申报时应填写相关表格。组织专家认真编写教材或讲义,在申报过程中,责任科室应组织有关专家从教材的内容,根据项目确定的授课时间以及教材质量上入手,严格把关,保证申报材料的质量,以使申报材料得到评审专家的认可。

3.2项目的实施

3.2.1统筹安排、有计划实施项目自项目批准通知下达后,应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精心组织项目的实施,做到全面掌握、顾及全局、统筹安排、落实到人;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教材,妥善安排讲课人员、场所。

3.2.2力求规范、提高效率办班前20天项目负责人必须对教材内容不足的项目及时提出补充内容,杜绝应付。为了保证应有授课时数和质量,防止压缩课时和删繁从简,尽量利用双休日时间进行考核和安排观摩学习,以解决工学矛盾,为了提高讲课效率,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讲课方式如:幻灯、投影、多媒体和现场操作演示等。

3.2.3严肃课堂纪律学员报到以及在会议开幕式上,项目组织者应将注意事项和上课纪律告知每位学员。上课前签到、管理人员在生活上关心学员,老师们在学习上要指导学员,随时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项目结束前举行考试,根据上课情况,考试成绩授予学分,对所有学员应照章办事,一视同仁,为提高授课人员的责任心和授课质量,项目举办结束时学员应对授课老师做出评价。

3.2.4征求意见、总结经验在每期办班过程中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法,征求学员的反馈意见。针对学员的反映和意见,作出办班总结,对今后办班及时间安排、后勤保障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从而使学习班越办越好。

4加强学分证的登记管理工作

4.1加强宣传、人人知晓

2004年以前我省的继续医学教育采取的是考试制度。因此,这项工作是一项全新工作,在转轨阶段,需要组织者做好宣传,市卫生局于2005年12月24~25日举办了全市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通过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干部将卫生部、卫生厅和市卫生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宣传到每个医务工作者,让每个医务工作者熟悉各项政策和制度。

4.2建立学分登记档案

每个人都应建立专门档案并按科室归类,便于查找,便于核对和校验。对单位内部和科室内部组织的业务学习、讲座、病例讨论,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整理好材料备查,切实高效地开展院内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精神申报材料范文5

关键词:档案资质申报;档案工作收集;档案文化建设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市场上的企业也日益发展壮大。企业规模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升而逐渐扩大,档案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会在管理过程中产生大量档案,并且档案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增多,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同时还有着文化属性,档案文化建设展示着一个企业的文化。如今,我国企业越来越关注档案管理工作,重视档案文化建设。

一、档案工作收集与档案文化建设的基本概述

档案是最初的历史记录,事后无法再造,需要及时留存当时形成的文件材料才能在后续进行利用。企业的档案工作质量优劣或多或少能够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档案收集工作是进行档案管理的前提与基础。目前,许多企业的各职能部门虽然会配合档案部门的工作,但有许多员工对于档案收集都不够积极,甚至有许多企业不够重视档案工作。因此,档案工作会存在材料收集不齐全、资料不完整、资料不准确等情况。想要改善企业档案收集工作,首先需要提升企业负责人对于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档案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提高专业水平,重视行政指导,建立完善健全的考核机制。档案文化建设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企业管理经营中的各个环节,包含企业的管理理念、经营思路、人员精神、员工规范、科技创新等,能够有效引导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档案在记录企业发展史的同时还提供了许多实际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方案不仅只有记录功能,其整理分析的过程也是企业人员加深对企业文化认识的过程。企业档案文化是一种将档案作为基础的文化形式,能够帮助相关人员发掘企业文化内涵。社会发展至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正在进行转型,企业加强档案文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与创造力,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价值,能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档案收集工作与档案文化建设能够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企业档案收集工作的好坏会影响到企业档案文化的建设,档案工作人员在收集档案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真实客观的原则,努力完整且准确地展现企业的发展路径与企业的文化历程。档案工作人员在进行档案收集时既要重视宏观又要重视微观,既重视企业的宏观政策、重大事件、重要成就等,又要关注企业的宣传资料、活动材料等。企业在进行档案收集时需要坚持集中领导、分类管理,在维护档案安全与完善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利用的原则。例如说档案工作人员收集企业的典型人物事迹的相关资料,此类资源可以用以宣传,那么档案工作人员既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

二、档案资质申报中加强企业档案工作收集与档案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10号令中第六条规定:凡属企业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企业档案部门移交,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由此可见,国家重视档案工作并且支持企业进行档案资质申报。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于2012年印发了有关《江苏省数字档案室等级评估办法》的通知并积极推动执行,要求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落实措施,明确职责和分工,积极开展数字档案室等级评估工作,全面提高各单位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档案资质申报首先需要提交申报材料,具体包括:申请报告、自评报告、评估申报表、评估打分表以及相关印证性材料。企业想要进行档案资质申报的第一步就是收集制作这些申报材料,如果企业在日常工作中不重视档案收集工作,那么企业收集档案资质申报材料的难度会加大,并且质量也难以保证。档案文化建设是档案资质申报的关键,优秀的档案文化建设是企业进行档案资质申报的底气。档案资质申报是一个企业实力与成绩的体现,为完成市政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申报工作,中亿丰市政分公司于2017年6月历经3个月繁锁辛勤工作,收集并筛选了大量资质维护及升级所需要的原始证明材料。如申报中需整理累计修建城市道路长度30公里以上、累计修建直径1米以上的供、排、中水管道(含净宽1米以上方沟)工程30公里以上、累计修建单跨40米以上的城市桥梁5座以上、合同额8000万元以上的市政综合工程总承包项目5项以上等工程业绩,排查了市政分公司历年来施工的所有施工项目后,最终筛选出“人民路西延工程”、“鲈乡南路(云龙路-南刘路)道路工程”等19个项目作为市政升特的最终项目业绩,工程档案库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三、加强企业档案工作收集的策略

1.建立健全档案归档制度。档案工作人员想要保证档案收集的完整性与准确性,首先需要建立可操作的档案归档制度并不断对其进行健全完善,对归档范围与归档要求进行细化。中亿丰是建筑业民企,仅中亿丰市政分公司目前竣工档案就在5500卷左右,市政工程档案是市政工程活动中自始至终的真实记录,通过档案可以真实再现一项工程实施的全过程。重视市政工程档案管理,进行市政工程档案规范化管理,是对工程管理者在工程后续对工程实体检索最重要的依据。再如科研档案,各类工程获奖证书(国优、省优、市优)、论文、QC成果、专利等数不胜数。健全的档案归档制度能够对各类档案有条不紊地收集与归类,将其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在最需要时有效找出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2.重视档案知识的宣传工作。多数企业存在档案工作落后与不规范的现象都是因为企业对于档案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对于档案工作也不够重视。想要加强企业档案收集工作,应当重视档案知识的宣传工作,提升企业员工的归档意识。可以借助企业微信公众号、微博、企业集团报、月刊等方式对企业员工进行有关档案法、归档制度的主题宣传,主要目的在于让员工了解工作中所产生的资料既是自己的财富,也是公司的财富,应当配合档案工作人员做好资料归档工作。企业在加大宣传工作投入时首先需要考虑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投入,其次需要重视档案队伍的建设投入,最后需要增加档案的宣教投入。

3.档案员及时修订归档范围。新形势下企业档案工作人员应当根据企业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归档的范围与要求。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重要材料遗落归档范围外,从而防止出现企业档案收集不全的现象。例如项目档案验收时,“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质量监督报告”、“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等均应齐全准确真实,但在检查时因个别项目资料员对“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中所要求反映的工程施工内容和验收范围描述过于简单,无法体现工程的实际体量和具体工程指标参数,到后期资料数据整理时又不得再次向工程建设方打报告,要求出证明。这足以说明,资料在前期编制过程中保证资料的完整性是多么重要,不但要求资料从开工到竣工所梳理卷宗的完整,更要求每一份资料所要求体现、要求反映的内容必须完整真实有效。

4.对文件形成进行超前控制。许多归档文件的质量决定于文件形成时,例如重要会议的会议记录或是重要活动的照片,这些材料都是过后无法补救的,会导致归档材料不够完整。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对文件形成进行超前控制,从源头抓起,提前介入档案收集工作,在文件形成的开始便提醒并督促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关注企业文件,监督文件形成质量是企业档案工作人员的职责。企业档案工作人员需要了解企业的工作计划,一旦遇到重要活动要同活动的组织人员提前联系,对于策划人员与实施人员人员进行提醒,强化相关工作人员保存活动材料的意识,在活动结束之后及时做好归档工作。

5.严格验收档案室归档材料。档案工作人员想要提升收集档案的质量与效率就不能只是被动接收,应当全面且严格地验收归档材料,对于各部门的归档材料依照归档范围与要求逐一核对,查看种类是否齐全、材料是否完善,更要重视材料的准确性。如果遇到电子版材料,还需要对照电子版材料的内容质量,保存是否妥当,检查其是否同纸质材料内容一致。

6.制定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有一部分档案在收集整理时只能进行验收档案类别,但是难以验收其完整性与准确性,只能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发现具体问题。针对此类情况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与完善的考核制度,事后追溯考核相关的责任部门与责任人,借助行政手段对其进行制约。以经营合同为例,企业的市场部门可能会在年初对于上年度签订的合同进行收集归档,档案室可以验收归档的合同类材料,但是究竟签订了多少合同,是否有遗漏很难发现。把好文件材料管理关,防止档案的损毁和丢失,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把好文件保密关,保证涉密档案的内容不泄密。企业的部门机构是档案的来源,同时也是档案的服务对象,产生与利用档案的部门最为熟悉了解档案内容与重要性,档案部门可以带领构建档案管理网络,设置专/兼职档案员来负责相应的档案收集移交工作,并对档案员进行专业培训与指导,还可以将档案收集移交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加入档案员的工作考核之中。最关键的是,在一定时期,保持资料人员和档案队伍的稳定,这样才可以使档案工作进一步发展,不论是施工现场还是公司部门的档案管理水平都能提高。

四、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的策略

1.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同企业档案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档案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文化建设能够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有序展开。一个企业如果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不重视档案文化的建设,那么这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是有缺陷的,是不完整的,需要加以改进。第一,企业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重视企业的档案文化建设能够更大程度发挥出档案信息的作用,档案信息本身就包含着企业的优秀文化。第二,在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历程能够给予其一定的资源支持与理念支持,企业的档案可以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企业的精神,这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最后,企业档案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推动企业文化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有助于带动企业档案文化的发展。

2.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完善。企业管理工作关系着一个企业的发展,档案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属于企业档案管理的范围。企业档案文化建设能够记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能够记录企业员工的精神风貌。一个企业想要有效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重视档案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管理工作完善才能更好地进行企业档案文化建设。并且,企业重视档案文化建设还能丰富员工的工作活动,有利于提升员工之间的凝聚力。企业在进行管理时需要重视档案管理,一直以来我国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都不够,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采用信息化的方式进行档案管理与档案文化建设,例如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网络服务平台、对全部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实现数据共享积极推动档案信息化,有助于将档案信息转变为社会经济价值。

3.重视企业档案的二次研发。档案的收集只是档案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想要加强企业档案文化建设,还需要更多人员参与到档案的研发过程中。发展并弘扬档案文化是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而且档案文化是会逐渐变化的,想要展示档案文化的增值功能需要相关人员重视企业档案的再生产,经过二次研发能够更大化挖掘出档案的文化价值与信息资源。比如说,档案工作人员在进行二次研发时可以将具有突出文化价值的发展资料整理成册,或者做成影像资料来进行宣传,这既是一个培育企业员工的荣誉感与责任感的过程,也是一个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的过程。

五、总结

精神申报材料范文6

(一)毫不松懈地抓好对上争取和招商引资。要怀着“一年的工作力度更比一年大,一年的工作效果更比一年好”的信心和决心对待对上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在对上争取上,一方面,要把今年已上报、但还未最后审批的项目,摸清未批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将项目争取到手;另一方面,要根据前段调研已掌握的拟争取的项目情况,拉出单子,分出类别,精心包装,提早上报,争得主动,抽调精干力量,会同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多做工作,争取对上争取的更大收获。要抓住年对招商引资有利的每一个时机,更新思路、迎难而上,充分发挥全体人员的积极性、能动性,细化任务,强化措施,坚决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给科技局新一年度的招商引资任务。

(二)继续突出“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这个重点。围绕壮大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规模,年,要在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产品的申报工作上集中用力,积极与上级业务部门加强沟通,协助企业搞好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的申报材料,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同时,确保我市至少2家企业被认定为部级高新技术企业。

(三)扎扎实实地抓好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积聚各类科技资源向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倾斜,培养壮大各个领域里的创新团队,大力强化自身“造血”功能,提升科技创新平台的创新能力。采取“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组织成长壮大的企业积极申报各级研发中心,增强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优势。

(四)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推广步伐。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市工业、农业及第三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加大引进推广力度,力争明年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社会效益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16项以上。

(五)下大力气抓好专利申报。在做好向社会广泛宣传《专利法》的同时,狠抓政策的贯彻落实,激励全社会申报专利的热情,力争年专利申请总量达到150件。

为圆满完成年工作任务目标,打算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抓好学习,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坚持党组集中学习和全体人员周二集体学习制度,学好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及时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和科技前沿动态,借鉴先进地区或单位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不断开阔眼界,完善工作思路,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努力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促进科技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

二是要加强科技局自身建设,培养一支“能打善战”的科技工作队伍。要在年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年活动所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强化科技管理人员求实、创新、团结、奉献的素质品德,形成快速反应、立即行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自强拼搏、开拓进取、团结协作、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

精神申报材料范文7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一)为确保我局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及时调整充实我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站任组长,分管局长杨瑞超任副组长,各部门及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政务公开日常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市林业局2019年政务公开要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和《市林业局2019政务公开工作台账》,明确政务公开信息工作具体责任分工和重点工作公开时间节点。局党组还多次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政务公开工作,要求林业系统所有二级单位确定专人负责政务公开工作的日常事务,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和办事要求等在林业局门户网站、市政府门户网站等平台进行公开公示,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

(三)强化责任追究。对在推行政务公开中弄虚作假、侵害群众权利和利益,贻误工作或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全面梳理,依法公开政务信息

按照《2019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通知》文件精神,我局就政府信息公开内容,要求各科室和直属单位按照由近及远,逐渐梳理的方式,对各项林业工作动态、林业政策、法规、行政审批事项的基本程序、工作动态、办事指南、年度预决算公开、“三公”经费、部门文件等进行了及时公开,并按照“谁提供、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将上述信息及时公开在林业局门户网站和市政府门户网站,并结合实际及时修订、补充和更新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努力做到公开内容全面真实、及时准确、重点突出、群众满意。

三、丰富形式完善措施

我局结合实际,丰富形式,积极构建政务公开的立体网络,进一步推进我局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开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通过政务公开栏公开信息。局机关及本系统所有单位都在醒目处设置了政务公开栏,并及时更新、完善政务公开栏内容,做到醒目、整洁、有序。

(二)在政府门户网站和林业局门户网站,公布了重新规范梳理的本部门行政职权目录,集中向社会公布行政审批事项依据、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办理期限等。并提供申请文书模板供申请人网上下载,将审批结果也将定期在网上公布,供公众查阅和监督,尽最大努力方便申请人,有效地保证了许可相对人的知情权,增强了我局行政审批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杜绝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三)我单位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公开信息,与林业局门户网站同步,向社会公开国土绿化、森林防火信息和病虫害预警信息等其他重要信息。

(四)通过其他形式公开信息。根据群众需求及时在林业局门户网站林业科技、林农知识、林业技术等各类林业信息,极大地方便了林农;修订了市林业局行政权责清单工作手册、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告知单、办事指南,放置在办公场所,提供给前来办事的群众,告知单上详细记载了工作规程、项目目录、审批权限、事项办理工作流程图、格式申请等情况,确保了行政审批工作公正透明。据统计,2019年度,门户网站共林业信息72条,市政府门户网站33条,官方公众微信号推送145条,官方微博推送116条。

四、突出重点,规范运作

(一)落实制度,规范公开

我局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工作,认真执行林业局政务公开信息目录、公开办事制度、服务承诺制度、政务公开投诉受理制度、定期监督检查和通报制度、政务公开内容备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完善政务公开机制,使政务公开步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局领导重点强调了干部职工在接待来信来访、群众办事等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严格执行省、市及局里制定的各项政务公开工作措施,不允许出现违反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和规定的事件,并将政务公开工作与各科室的年终考核挂钩。向机关干部群众公开了内容,包括机关内部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干部任用、公务接待等重要事项,增强机关内部事务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极大地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二)密切联系群众,重点公开

我局重点公布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突出群众关心、社会关注、与群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重要事项,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指南中,从内容和形式上重点加以公开,重点公开了国土绿化信息、市林业局年度部门预算和决算信息、“三公经费”支出信息、行政权力事项名称、行政许可依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清单、办事程序、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办结时限以及违规违纪投诉举报电话(0396-2115508)。为群众直观、方便、实用地查询和了解我局工作起到重要作用,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勤政为民的目的。

在收获成绩的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主要是信息公开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制度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政策解读情况需进一步加强。

精神申报材料范文8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更好更快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导向,加大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力度,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审批流程、信息数据平台、审批管理体系、监管方式“四统一”,努力构建科学、便捷、高效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二)改革内容。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进行全流程(包括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服务)进行改革;主要是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覆盖行政许可等审批事项和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其他类型事项,推动流程优化和标准化。

(三)工作目标。2020年3月底,全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100个工作日以内,依托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二、统一审批流程

(四)精简审批环节。将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与选址意见书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并联办理,与项目招标方案核准合并办理;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施工图审查备案与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合并办理;合并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核发和用地预审,并联办理划拨土地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的,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并联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和建设用地批准(用地批复);将“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和“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合并为“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在土地供应前完成;将“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审批”并入“防空地下室建设审批”。将消防、人防、技防等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同步进行,在建设单位提交设计方案后,由审批部门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地震安全性评价在工程设计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等评估评价和取水许可等事项在开工前完成;将防空地下室设计条件核定提前到土地供应环节,并在土地供应方案中予以明确;可以将用地预审意见作为使用土地证明文件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将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手续提前到项目开工前办理,项目竣工验收后直接办理接入事宜。

(五)规范审批事项。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清单,明确各个审批事项的法律依据、适用范围、申请材料、前置条件和审批时限,并实行动态管理。

(六)合理划定审批阶段。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和工程建设许可阶段由县自然资源局牵头;施工许可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其他行政许可、强制性评估、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事项纳入相关阶段办理或与相关阶段事项并联办理。

(七)分类制定审批流程。将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划分为政府投资房屋建筑类项目、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线性工程类项目、社会投资类项目(不含带方案出让用地项目及中小型社会投资项目)、社会投资带方案出让用地项目、社会投资中小型工程项目、水利工程类项目、公路工程类项目、电网工程类八大类,分别制定审批流程图。政府投资房屋建筑类项目、水利工程类项目、公路工程类、电网工程类项目原则上按4个阶段办理;社会投资类项目、社会投资中小型工程项目原则上按后3个阶段整合办理环节;不再对社会投资带方案出让用地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将工程建设许可和施工许可合并为一个阶段。

(八)实行“联合审验”。精简整合建设工程领域现场踏勘、设计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测绘测量、竣工验收等环节审查、审批、监管服务事项,建立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实现“联合踏勘、联合审查、联合审图、联合测绘、联合验收”。

(九)推进区域评估和“多评合一”。逐步实现区域评估全覆盖,在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区域,由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对区内土地勘测、矿产压覆、地质灾害、节能、水土保持、文物保护、洪水影响、地震安全性、气候可行性、环境评价等事项实施区域评估。取消企业投资备案类项目中工业项目、小型项目的各类评估,改由项目单位按照规定组织编制评估报告;将各类技术性评估事项由串联分散办理调整为并联集中办理,推行“多评合一”,实现“一次申请、一次告知、同步编制、集中评审”。

(十)推行告知承诺制,实行“容缺办理”。依据工程建设项目告知承诺制实施办法及事项清单,审批部门可根据申请人的书面承诺和信用等情况直接作出审批决定。区域评估范围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对其相应的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对实行“容缺办理”的审批事项,先行出具预审意见,在办理施工许可时完善相关手续。

(十一)建立帮办代办机制,推行联合辅导。组建专门代办帮办队伍,根据企业意愿对投资项目实行全流程或部分环节陪同办理,无偿代为企业办理事项申报及相关工作,变“企业跑趟”为“政府跑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职能部门要研究建立联合辅导机制,组织相关环节的审批人员从“审批后台”走向“服务前台”,根据企业办事需求,主动、全面、系统地提供精准化的咨询辅导服务,提高审批效率。

三、统一信息数据平台

(十二)建立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政务服务网联通,与省级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接,实现在“一张蓝图”基础上开展审批,满足“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跟踪督办、信息共享”等要求。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中各阶段涉及的审批事项全部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行政务服务电子监察。依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在线监管审批行为,实行审批系统外办件无效并问责的制度。财政部门要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设上给予资金保障。

四、统一审批管理体系

(十三)“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统筹整合各类规划,划定各类控制线,构建“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健全“多规合一”协调机制,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加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依据工程建设项目生成管理办法,统筹协调各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提出建设条件以及需要开展的评估评价事项等要求。不断完善“一张蓝图”,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年度实施计划。

(十四)“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依托政务服务中心,整合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和市政公用单位分散设立的窗口,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实行“一窗通办”,并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线上线下融合。鼓励为申请人提供审批咨询、指导、协调和代办等服务。

(十五)“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各审批阶段牵头部门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分阶段制作“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各审批部门共同使用。不同审批阶段的审批部门应当共享申报材料,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

(十六)“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的审批制度,以及牵头部门负责制、审批协调机制、跟踪督办机制、“多规合一”协同规则、审批管理系统运行机制等各项配套制度。

五、统一监管方式

(十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审批事项,要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制定并实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相关制度和监督检查办法。

(十八)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申请人信用记录,实施红黑名单制度,实行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出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

(十九)规范中介和市政公用服务。制定实施中介服务和市政公用服务管理制度,实行服务承诺制,明确并公开各类中介服务标准、办事流程、办理时限、收费标准。供水、供电、燃气、热力、排水、通信等市政公用服务要全部入驻实体政务服务大厅。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立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对中介服务行为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管。鼓励有条件的项目实行全过程工程咨询。

六、加强组织实施

(二十)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督促,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全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二十一)建立联动机制。建立上下联动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全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相关培训计划,加强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