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当前,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培养层次较全,专业特色不明显;专业归属类别较多,培养方向差异明显;课程体系各具特色,标准化程度不足的问题。与之相较,发达国家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完善的行业标准和形式多样的专业教育,拥有多种培养路径,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借鉴国际化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国内各高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搭建大数据与医学有效结合的平台,提升培养层次,拓宽学科交叉融合的广度及范围,通过高校之间联合培养,扩大人才培养范围。

关键词: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层次;课程设置;专业特色;专业归属;课程体系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医学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我国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专业开设之初,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专业目标相近、课程设置雷同〔1〕等问题。而发达国家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且能够将卫生信息化的成果运用于临床诊疗、战略规划、患者管理、运营管理、培训与研究等方面。学习借鉴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经验,提升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水平,才能更好地完成大数据时代的教育使命。

一、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析

(一)培养层次较全,专业特色不明显

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主要为全日制教育,分四个层次———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层次较全。专科层次的专业名称为“卫生信息管理”,主要在医学院校中开设,共31所。开设本科层面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院校共计52所〔2〕,专业名称为“医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药学方向)”,学制4-5年,授予管理学、理学学位或医学学位;开设“医学信息工程”的院校有32所,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研究方向较多,主要有医学信息学方向、医院管理方向、医药信息管理方向、医学信息管理方向,学制2-3年,包括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两种,分别授予管理学硕士、医学硕士、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工学硕士、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硕士。招收院校共计64所。开设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有7所高校,其中4所院校为医学信息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学位类别为管理学博士和医学博士。由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本身固有的综合性和交叉性,我国目前开展医学信息管理本科教育的大多为医药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国内医学信息管理本科阶段人才培养起源于医学图书馆学,并且为了与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方向一致,较多高校将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作为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真正结合医学、医疗大数据的专业特色鲜明的人才教育成果并不多见。

(二)专业归属类别较多,培养方向差异明显

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归属类别较多,人才培养方向差异明显。专科人才培养着重培养技能型人才,基本技能包括:病案管理、疾病与手术分类、医院管理与医院统计,能从事医药卫生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与监测以及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本科人才培养以应用型和复合型相结合为主,主要分四个方向:一是医学图书情报管理方向;二是信息技术的研发及医学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三是卫生统计学在医学数据中的分析处理;四是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培养以信息技术、智能仪器、医学与技术的融合为培养核心。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研究型和高质量应用型为主,侧重于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医院信息管理及标准、医学统计信息及方法研究、医学大数据挖掘等。我国高校各院校类别不同,自身发展存在差异,培养方向及培养目标差异明显。医学信息工程方向、医学信息技术研发方向的毕业生与医疗市场需求结合紧密;综合院校医学图书情报管理方向的毕业生侧重于图书情报管理及分析;一些高校将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医学知识与计算机技术割裂开来,医学课程学时缩减至200学时以内,学生毕业时很难体现出信息学、计算机科学与医学交叉融合的学科优势。

(三)课程体系各具特色,标准化程度不足

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一般分为四类:生物科学与医学类、计算机科学类、统计及方法类、信息组织与管理类。国内医学信息管理行业标准尚未确立,教学体系和结构缺乏统一的设置规划,课程内容侧重点也相差较大。以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为代表的高校生物科学与医学类课程较多,以广东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代表的高校计算机科学类课程较多,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开设医学信息学和信息组织课程较多。医学课程占全部教学总学时的比例,占比最高的院校为吉林大学,达到了39.8%,学生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其人才培养方案中也着重提及了学生需系统掌握医药学基础知识的要求,比较重视学生医学知识的学习。目前,国内高校都是以医药课程为基础,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按照一定比例加入信息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课程来构建课程体系。尽管经过多次修订,但由于缺乏课程设置的标准,导致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知识涉及不深,学生适应性不强。

二、发达国家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分析

(一)具有完善的行业标准和形式多样的专业教育

美国医学信息学会(IMIA)按学历层次、培训对象和方式,将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层次〔3〕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博士后教育,此外,还包括短期培训、单科结业教育、远程教育及其他学位中的特性化教育。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要求具备四个知识和技能模块〔5〕:一是生物医学和卫生信息学核心知识和技能;二是医药、卫生和生物科学、卫生系统组织的知识和技能;三是信息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生物统计学的知识和技能;四是其他选修的知识和技能。英国计算机协会医学信息学论坛(BCSHIFBritishComputerSocietyHealthInformationForum)和英国医学信息学专业委员会(UKCHIPUnitedKingdomCouncilofHealthInformationProfes-sion)的成立,推动了英国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英国高校开设的是医学信息学和生物信息学专业,人才培养分为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主要以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主。硕士研究生教育入学要求具有生物学、数学、计算机科学或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4〕,并具有使用计算机系统的经验及在卫生部门的相关工作经验。德国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分为本科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2〕。德国医学信息学、生物测量和流行病学协会GMDS提出了开发基于能力的“医学信息”本科教育。海德堡大学/海尔布隆大学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是在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医学信息学课程学习,经过2年学习,学分合格者授予医学信息学学士学位,之后选择方向开展研究,答辩合格后授予自然及工程技术科学硕士学位,课程类型主要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课程长度主要为4-6学期。

(二)拥有多种培养路径,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美国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形式多样,强调学科背景。美国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全日制教育多数集中在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在入学条件上要求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或生物医学工程类的学科背景,或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美国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位主要有理学学士、理学硕士、文学硕士、医学博士、哲学博士。本科阶段的主要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较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熟悉医疗行业的工作,了解该专业领域内对信息的核心需求。英国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注重实践工作经验。学习类型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远程学习、继续职业发展。英国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培养主要授予理科学士、理学硕士、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四种学位。德国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学科内容规范。海德堡大学和海尔布隆大学开设的本科专业培养模式为联合培养〔5〕。本科教育涉及医学、软件工程、工商管理和法律、医学信息学;选修模块包括诊断和治疗系统、医疗行业的信息系统、远程医疗/软件开发的信息系统等21个模块单元。发达国家还提供短期培训课程或远程课程,为医疗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学习平台。

三、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出台的《“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为构建覆盖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行业管理、健康服务、大数据挖掘、科技创新等全业务应用系统的人口健康信息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要强化组织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以国家健康医疗开放大学为基础、中国健康医疗教育慕课联盟为支撑的健康医疗教育培训云平台,与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加快培养复合型高端人才和符合实际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6〕。因此,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员将是推动国家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人才,具有医学背景的信息管理人才将更切合各大医疗卫生部门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借鉴国际化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国内各高校从培养层次、课程体系、创新实践等方面开展了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为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储备。

(一)通过多种方式搭建大数据与医学有效结合的平台

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教育部的倡导下,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在探索与企业、医院联合搭建医学大数据平台,成立大数据学院,开展医学大数据分析人才的培养,同时进行医疗大数据的分析、预测,医院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促进信息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有机融合。山西医科大学、广东医学院等高校都尝试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方式搭建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心。学生在实习阶段进入实习实训中心,由实训中心兼职老师负责进行实践教学,用人单位可以在毕业生中进行择优录用。高校与医院的医疗大数据平台,重点与医院科室进行医疗大数据分析,将大数据研究成果与医疗服务过程紧密结合。山西医科大学已组建大数据研究院与健康大数据平台,在大数据与新医科背景下,为医学生开展大数据技术的选修模块课程,形成医学、信息学学科链,为高层次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积极储备。

(二)提升培养层次,拓宽学科交叉融合的广度及范围

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已探索培养高层次、专业化人才的路径,扩大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和范围,推动了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与相关专业的融合和进步。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经验,设定不同类别的医学信息专业技能及标准,具体划分出专业模块,在大专、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中多层次、全方位地构建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框架,规范不同阶段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模块,设置医学知识模块、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提升模块、实践要求模块,使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同时扩大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医学、计算机学科中培养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硕士,实现医学、信息技术的高层次融合。另外,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开展短期培训课程或者远程教学,在卫生服务实践中促进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三)通过高校之间联合培养,扩大人才培养范围

高校之间适当探索联合办学,医科院校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可以尝试与理工院校计算机专业之间开展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完成医学课程模块、基础课程模块学习之后,进入计算机专业学习,选修相应的计算机课程模块,考核合格后,通过学分互认模式,获得学分。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医学学位和工学学位,鼓励医学生进入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发挥医学和大数据分析的学科优势。高校之间通过联合办学,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优化的课程与实践。此外为医学专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开设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技能课程,课程考核合格后,获得医学信息管理师资格,彰显医学信息管理的学科特色,以适应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实现与国际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对接。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吴雅琴.大数据时代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1):83-85.

〔2〕郭文秀,贺培风,李小霞,何小峰,吕艳华.基于国际视野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8):44-45.

〔3〕栗文靖.美国、英国和德国医学信息学研究现状的对比分析〔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

〔4〕吕少妮,任淑敏,王倩飞.美国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11):13-17.

〔5〕秦方,刘海通,曾可,张士靖.国内外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比较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2014,23(11):1-8.

作者:郭文秀 袁永旭 乔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