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信贷业务贷后管理机制探索

线上信贷业务贷后管理机制探索

摘要:近日,银保监会制定出台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模型监控为主、人工干预为辅,切实加强线上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工作。本文总结线上信贷业务具有“五化”特点,提出线上信贷业务发展对贷后管理提出了“六个更高要求”,夯实线上信贷业务发展的基础要做到“三个到位”,建立“六个机制”,做到“五个结合”,提升线上信贷业务贷后管理效能,确保线上信贷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线上业务;贷后管理;机制

近日,银保监会制定出台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模型监控为主、人工干预为辅,切实加强线上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工作。为此,要高度重视线上信贷业务风险管控,积极探索建立具有线上业务特色的贷后管理机制,严格规范贷后管理,确保线上信贷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深刻理解线上信贷业务的内涵、特点

线上信贷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对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和风险管理,采取线上自动受理贷款申请及开展风险评估,完成授信审批、合同签订、放款支付、贷后管理等核心业务环节操作,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提供的用于消费、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等的个人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线上信贷业务具有依托大数据和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全流程线上自动运作、无人工或极少人工干预、极速审批放贷等特点,在提高贷款效率、创新风险评估手段、拓宽金融客户覆盖面、提升整体竞争力和行业形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概括起来具有“五化”特性。一是客户管理数据化。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数据获取渠道不断拓宽,积累了客户海量数据,数据有效性、数据分析能力不断增强,数据已经成为银行的重要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线上信贷业务采取让数据说话的方式方法,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达到管理客户、经营客户、服务客户的目的,实现客户管理数据化。二是运作流程自动化。商业银行线上贷款业务管理制度涵盖了营销、调查、授信、签约、放款、支付、跟踪、收回等贷款业务全流程,所有的业务办理实现全流程线上自动化运作,达到极速为客户审批放贷,既节省资源,提高效率,又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三是经营管理平台化。通过升级掌银架构、丰富掌银版本、优化调整掌银客户端布局、加载产品服务等措施提升线上平台创新支持能力和客户体验水平。做优微信银行体系,打造远程渠道“云服务”平台,做好智能客服、远程视频等重点系统建设,完善掌银、微信、远程渠道及网点的协同机制。强化线上化运营能力建设,推动平台运营、用户运营、产品运营、场景运营以及营销协同,做实运营保障与风险控制。四是获客模式批量化。通过与合作机构业务系统直连对接,实现客户信息线上推送、自动审批,批量化纳入白名单客户管理,实现批量式获取信贷客户。通过加强线上产品的数据、系统、平台建设,增强产品与市场、服务与客户的契合度,提高线上产品批量化获客、活客、留客能力。五是风险管控模型化。线上信贷业务风险监测和预警主要由监测预警模型来完成。充分运用统计学、经济、金融或数学理论,在一定假设和技术手段的支持下,通过数据转化,建立一系列的方法或业务规则,形成配套的风险监控模型。通过监控模型在线上信贷业务贷款申请、准入、评级、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等业务经营管理中的使用,加强对线上信贷业务风险的识别、计量、预警、监控和缓释。

二、线上信贷业务快速发展对贷后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线上信贷业务的特点,使线上信贷业务相比线下不但没有降低风险,反而容易出现授信过度、资金用途不合规等问题,加剧了线上信贷业务管理的难度,催生出了更高的贷后管理要求,表现在以下“六个更高要求”。一是对风险系统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线上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是一项崭新的、系统性工程,对数据、模型和信息科技等提出了更高的全流程、全方位要求。为此,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与线上贷款业务特点相适应的风险治理架构、风险管理政策和业务运作程序、内控管理体系,把线上贷款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之中系统考虑,确保线上贷款业务发展与自身风险偏好、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二是对数据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获取到能够客观、全面、真实评价客户的数据是做好线上信贷业务的关键和基础性工作。要紧紧抓住数据这个根本,按照“内部挖掘、场景获取、基层采集、外部引进”的思路,多渠道拓展客户数据、多角度提升数据质量。要积极跟进和适应客户生产经营规律,及时对数据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更新,以增强数据获得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保证数据连续性和有效性,以满足风险模型对数据高质量管理的要求。三是对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金融业务发展的长久性和可持续性。为切实加强对借款人隐私数据的保护,要建立健全借款人权益保护机制,切实承担借款人数据保护的主体责任。要构建安全有效的业务咨询和投诉处理渠道,确保借款人享有相应的金融服务。要建立风险数据安全管理的策略与标准,保障借款人风险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销毁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数据泄漏、丢失或被篡改的风险。四是对风控管理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线上信贷业务风险管控仍处于探索阶段,风险防控技能、合力、针对性都有待提升。由于线上产品引入外部数据校验机制不足,客观上造成了对外部欺诈、粉饰数据等新型风险点缺乏有效管控。线上产品贷后管理高度依赖系统自动监测预警,预警指标设置是否科学、风险提示功能是否强大就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对预警前瞻性、立体式、精准性的要求更高。五是对管理制度办法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现行比较成熟的信贷管理办法基本上是针对线下信贷业务的全流程管理。由于商业银行在开展线上贷款业务时,对客户进行的是线上全流程化管理,实际上已经突破了现有的信贷制度规定。为此,必须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创新力度,对现行的制度办法进行相应的设计安排,甚至是更高层面的调整完善,尽快制定一套适应线上信贷业务发展需要的制度办法,确保线上贷款业务更加规范有序发展。六是对科技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线上信贷业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信息通信技术的强有力支持。当前,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普遍存在金融数据、系统平台支撑不足,金融场景拓展缺乏统筹,线上产品与外部系统对接不畅,获客渠道单一,科技人员配备不够,科研实力薄弱,严重影响线上信贷业务发展的质量和规模。

三、强化管理,积极创新,探索线上信贷业务贷后管理机制

(一)做到“三个到位”,夯实线上信贷业务发展基础。一是认识理解到位。要认识到线上信贷业务发展方向。这次出台的监管规则导向非常清晰,把线上贷款业务作为未来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为银行利用互联网贷款支持小微和个人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要认识到线上贷款业务所固有的问题和风险隐患。要坚持审慎包容的态度,稳步探索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充分理解线上贷款业务的发展有一个逐步完善、规范的过程。二是基础建设到位。要夯实线上信贷业务发展的数据基础。通过加强数据管理,夯实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要采用有效技术手段,保障借款人数据安全,确保商业银行与借款人、合作机构之间传输数据、签订合同、记录交易等各个环节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和抗抵赖性,并做好定期数据备份工作。要打牢线上信贷业务发展的制度基础。建立和完善有别于传统业务的线上信贷管理机制,健全“基本制度——综合制度——产品制度”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的线上信贷制度体系,并根据业务需要及时修订完善。要夯实线上信贷业务发展的风险管理基础。完善信用评级评分、经济资本计量、减值计量和拨备管理等模型,有效提升线上信贷风险识别能力、抵补能力。要强化线上信贷业务发展的人才基础。按照业务发展需要,配足配齐各业务条线的线上信贷业务产品经理队伍、客户经理队伍、数据分析师队伍,进一步充实集中运营作业、技术研发和模型管理团队,切实为提高线上信贷业务质效夯实人才基础。三是责任明确到位。线上信贷业务涉及到产品部门、客户部门、信用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要按照“统筹推进、各负其责”的工作要求,通过分工合作、加强联动、主动作为,进一步完善线上信贷统筹管理机制。要按照部门职责,明确界定各部门在线上贷款业务办理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以便出现风险后的责任追究。要加强线上信贷业务监管,压实相关部门和人员贷后管理工作责任,切实做到按规定频率对整体业务情况、业务风险进行定期监测;对业务模型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定期后评价和适时调整;对外部合作机构运营状况及合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价;按规定进行线下催收和处置等。

(二)建立“六个机制”,保持线上信贷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全流程动态管理机制。要对业务模型、数据及业务整体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分析和跟踪评估,及时进行模型迭代优化更新和产品要素调整,优化后仍未达到预期风险管控目标的,应对产品实施停复牌和退出管理,确保产品风险可控。要从产品、区域、产业链等维度对信贷业务进行整体风险监测,发现风险及时预警。贷后管理模型应明确风险预警监控的关键指标、预警和控制规则等。二是常态化预警监测处理机制。要通过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模型,设置合理的预警指标与预警触发条件,对借款人财务、信用、经营等情况进行监测,对模型监测出的单笔业务风险,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根据客户用款场景、欠款金额、风险级别等情况,采用额度冻结、短信提醒、电话外呼、合作机构反馈等线上处理方式,风险达到规定级别或通过线上处理方式无法消除风险的,应及时交由人工处理。对于模型监测出的重大风险,除通过人工处理外,还应实现系统自动控制,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从区域、客户、产品等维度进行有效控制,并明确重大风险信号的处置流程。三是信贷资金支付及用途管理机制。商业银行对符合相应条件的贷款应采取受托支付方式,并精细化受托支付限额管理。贷款资金用途应当明确、合法,不得用于购房、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和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不得用于固定资产和股本权益性投资等。要采取适当方式对贷款用途进行监测,发现借款人违反法律法规或未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提前收回贷款,并追究借款人相应责任。四是容错纠错和尽职免责机制。互联网信贷业务出现业务风险的,主要通过对模型的更新迭代纠错。采取自动审批、自动贷后监控的互联网信贷业务,不涉及人工操作的环节,不追究单笔业务该环节相关责任。需要进行人工操作的,若相关人员尽职履责,不应追究相关责任。五是快速高效的风险处置机制。对风险程度达到一定标准的客户,由业务归属行进行线下贷后管理,对其开展人工催收、诉讼、风险处置等贷后管理工作。对贷后管理中发现的数据问题及模型缺陷,应及时进行数据核查和模型迭代更新。对第三方数据提供方、电商平台、核心企业等合作机构,按规定对其经营情况及与银行合作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发现风险预警信息的,要及时进行风险处置。探索改进线上贷款核销模式,进一步明确线上不良贷款核销要件、流程等,构建线上不良贷款核销日常化管理机制。六是产品风险评估审查机制。建立责任清晰、流程规范的产品创新风险评估审查流程,推动风险评估审查嵌入产品立项和投产审批环节,实施新产品风险限额管理,定期组织新产品风险审查。

(三)做到“五个结合”,提升线上信贷业务贷后管理效能。一是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管理本质上就是服务,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在贷后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客户互动与关系维护,推进综合金融服务,增强客户粘性,提高对客户综合服务水平。要防止从便于管理的角度出发,未充分考虑各地资源禀赋、风控水平差异以及风险形成因素,搞“一刀切”现象。二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贷后管理工作要顺应数字化时展要求,坚持系统监控为主、人工干预为辅,注重金融科技运用,加大系统模型开发力度,加强系统自动监测和预警。对模型发出的预警信号,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线下处理、客户信息核查、账户资金管理、现场检查、押品核查、违约处理等。三是预防与处置相结合。对线上信贷业务出现的风险案例,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查找出原因,在严格界定责任的基础上,快速打通不良贷款的下行出口,加大风险处置力度。在做好贷后管理风险处置的同时,更加强调趋势性、苗头性风险信号的前瞻性发现和管理,突出风险预防的作用。四是风控与效率相结合。作为新兴业务,线上信贷业务的发展有一个逐步规范管理的过程,要防止因过分强调风险,而忽视了工作效率。要处理好风控和效率的关系,做到二者有机结合,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同时,真正实现贷后管理的高效率、低成本运作,提高管理效能。五是创新与继承相结合。高度关注同业线上信贷发展动向,密切关注金融同业业务机制变革和成功业务模式的进展,大胆借鉴发展。要加大新业务研发力度,探索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线上信贷业务模式。金融同业协会要发挥自身的管理协调作用,定期组织开展金融新产品评比推介会议,提升整体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作者:余新华 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上海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