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思考

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思考

摘要:文章基于相关研究述评,首先分析了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视域下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视域下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实践教学;职业岗位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

高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最近几年年均有800多万的高校应届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显。换言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关系到毕业生家庭的生活质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事关民生幸福和社会稳定,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亟待研究和解决。应用型高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且绝大多数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后都将走上工作岗位,因此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应用型高校办学质量的集中体现。由于实践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故应用型高校将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衔接起来,有利于毕业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从而提升学校办学的社会声誉。基于此,笔者拟在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视域下,对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加以探究。

一、相关研究述评

学术界有不少学者对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如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众多学者关于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如下方面。①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分析。毛维青等[1]发现学校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都并未真正发挥作用,部分学生参与比赛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刘长石等[2]认为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实践教学仅停留在表面,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并未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张晓雅等[3]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物流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实践教学效果为“不满意”的结论。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李佳颖[4]总结了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基于“现代学徒制”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孙胜元[5]总结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以泰州学院为例,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的“矩阵式”实践教学体系。彭聪[6]分析了目前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产教融合理念,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四阶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此外,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制度,所以我国不少研究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比如,雷正光[7]阐述了德国“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发现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在实践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主导着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徐立臻等[8]从进驻企业实地实习、毕业设计两个方面阐述了爱尔兰高等教育的具体做法及其对我国实践教学的启示;江捷[9]介绍了英国作业和实验、论文和报告、项目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做法;赵明刚[10]总结了美国高校的常见实践教学模式,并对美国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实践教学效果分析的问题,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剧,如何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然而已有文献却对此少有涉及,因此本文从提升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视角研究了改革和优化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现有研究。

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视域下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笔者所在课题组选取了10余所应用型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作为调研目标,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将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视域下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第一,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意识不强。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实习、实训和见习,设置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教学环节的内容,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很少关心专业实践教学跟未来的职业岗位能力之间有什么关联。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应用型高校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意识不够,此外,从职业岗位能力视角重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社会资源,同时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结构也需要更新,因此这是一项涉及面广且难度较大的工作,需要较大的前期投入,且培养效果如何还无法确定,这也是许多应用型高校对于构建适应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够积极的原因。

第二,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师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不太熟悉。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前提是专业课教师要熟悉并掌握相关的职业岗位能力,应用型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师一般是经过学历教育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的,没有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对于企业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不太了解,因此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能力。此外,学校也没有很好地引导和支持专业课教师培养和掌握职业岗位能力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也没有强烈的动机去提升自己从事职业岗位能力教学的能力和素质,这使得本专业难以具备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师资条件。

第三,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时缺乏实践教学的条件和环境。目前,应用型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普遍重视实践教学,且一般将实践教学分为专业实训、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三个教学环节,其中专业实训是在校内的实训室进行,教师给出专业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解决方案;专业见习一般都是去指定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以达到对专业实际工作环境有基本的认识;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大四学年,让学生去实习企业进行定岗实习,接触实际工作,并完成给定的工作内容和任务。这些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目前均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这些问题跟职业岗位能力没有必然的联系,仅仅是用于辅助理论教学。

第四,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缺乏必要的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体制和机制。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需要让其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进行锻炼,需要行业企业跟应用型高校的密切配合,而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营利,故如果没有科学的体制和机制设置,企业就没有参与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环节的动机。在这方面,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成效显著,例如,德国应用型大学采用“企业主导型”实践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在实践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主导着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加拿大应用型大学采用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模式,围绕从事相关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设置学习课程,制定学习计划。

第五,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对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缺乏科学的考核体系。目前,应用型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某些程度上也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但是对于培养效果如何、培养质量怎么样,还没有合理的考核机制进行检验和考核。现有的专业实践教学考核机制是学校给出评分标准,且一般以结果为导向,过程性评价指标很少见到,这使得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没有方向和目标。

三、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视域下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应用型高校一般位于比较偏僻的地级市,由大专院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且一般由所在省的教育厅主管,其本科办学的历史一般较短,办学经验不够丰富,办学条件相对有限,办学条件相对简陋,但这类高校在我国高等院校体系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由于在科研实力上无法跟双一流高校和双一流学科高校比肩,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也不如高等职业院校,这类高校的办学定位一般定位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即学生既学习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也要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相对于双一流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应用型高校学生由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不够专深,就业一般处于比较尴尬的处境,故应用型高校亟须厘清发展思路,更好地对接企业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这样才能够突显亮点,提升办学质量。根据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改革对策。

第一,深入行业知名企业开展调研,厘清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内涵和具体构成。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是随着技术革新和时代变迁而动态变化的,而行业知名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往往代表着本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京东物流、顺丰速运等物流企业总是在行业中率先采用新技术和新理念来优化物流管理,故它们的成功经验代表着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潮流。应用型高校通过深入这样的行业知名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可以让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契合时代需求,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此外,职业岗位能力是多方面的,应用型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瞄准若干个合适的职业岗位作为培养目标,而面面俱到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是不可取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第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有机融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内容。对于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来说,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需要其在学生在读期间全方位地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全过程培养岗位能力和全员参与培养环节。具体而言,在理论教学环节,教师要在课程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内容,并尽量采用分析演示、实践操作等方法开展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就能得到提升。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主要环节在于实践教学,应用型高校应该创造条件跟行业知名企业开展深度产教融合,让学生能够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锻炼,完成一定的目标任务,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第三,专业课教师向“双师型”转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重要基础,故教师熟悉并掌握相关职业岗位能力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前提。目前,有不少应用型高校从校外聘请企业导师到学校进行特定的专业课程教学,但是由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育技能培训,其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有一定欠缺,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从应用型高校内部挖潜,将学校在岗的专业课教师“双师型”化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来说,应该制定配套政策,引导和支持专业课教师去知名物流企业从事顶岗实践,使其熟练掌握相关的职业岗位技能,同时要在此基础上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将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

第四,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与物流管理企业开展深度产教融合,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制度化和规范化。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营利,不会义务为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投入人、财、物等资源,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引导和支持企业利用自身资源跟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的合作,且政府部门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的成效为企业授予相关荣誉、适当减免税收,以引导企业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对于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来说,应与物流管理企业充分沟通,就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目标和措施等方面内容形成制度文件,同时物流管理企业也可以挑选优秀学生为企业服务,通过各方通力合作,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这也能助力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另外,物流管理企业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能力,降低用人风险,如此就可有效实现政府、高校、企业、学生等多方共赢。

第五,改革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实践教学活动,更好地达到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目标。目前,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通常由上课考勤、教师评价等部分构成,其评价标准比较笼统和主观,不便于客观测量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职业岗位能力是一种具体的、客观的应用能力,需要有准确的、可观测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掌握状况。因此,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需要科学构建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这种指标体系应该是既注重结果评价,也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同时应该是具体可度量的,并且还要有相关的制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其积极参与实践教学。

四、结语

本文以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如何在实践教学各环节有机嵌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内容,在教学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对课题组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应用型高校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意识不够、专业课教师对职业岗位能力不太熟悉等五个方面总结了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应用型高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点,提出了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五个对策。由于本文仅从定性分析的角度对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不够全面,故后续我们将基于调研数据,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实践教学质量影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机理、实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衡量、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测度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作者:伍星华 李思寰 刘利猛 单位:怀化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