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隐患分析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隐患分析

【摘要】食品安全是全世界的首要公共卫生问题。想要改善这一问题,首先就要了解造成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隐患的因素后方可对症下药。

【关键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隐患;因素;对策

1造成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隐患的因素分析

造成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隐患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第一方面,饲料、兽药等畜牧业生产料的威胁。市面上的动物食品其喂养料多为饲料,而饲料原料十分容易受到有机氯、有机磷及其衍生物、代谢产物、降解产物等化学农药的污染,随着这些有毒物质的残留,极易造成动物与人类的中毒情况,而且,饲料饲草中含有的黄曲霉菌、赭曲霉菌与禾谷镰刀菌等等会产生的大量毒素,将会直接危害动物的正常繁殖与健康,间接影响人类健康。随着滥用兽药、私自添加违禁药物的事件频发,动物产生了耐药性的同时,药物残留在动物机体中,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第二方面,动物疫病的威胁。就目前已发现的动物疫病种类繁多并且发病范围广泛,发生传染病、寄生虫病和中毒病的病死畜禽的肉、脏器、奶等产品直接影响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虽然,动物所固有的非人畜共患病,例如猪瘟、鸡新城疫等不会直接感染人类,但是它们所分解的毒素将会引起人类的食物中毒。第三方面,环境污染的威胁。所谓的环境污染包括了致病微生物、农药化肥还有工业“三废”污染等等,尤其是病微生物异常可怕,它能够通过污染动物源性食品感染人类,造成人类发病甚至死亡。在近几十年,有些南方发达地区的重污染项目逐渐向北方农区转移,其中的工业“三废”,严重影响了北方农区的环境,这些有毒重金属(如硒、铜、砷)和非重金属化合物,通过富集作用蓄积动物体内,由食物链作用于人类,影响人体健康。第四方面,加工流通领域的威胁。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动物屠宰场的防疫条件与卫生条件不符合《动物防疫法》的相关规定,甚至有的地方没有实行定点屠宰的畜种例如家禽、牛、羊、兔等的屠宰加工,仅仅只是在一些小作坊或者饭店进行简单的处理,造成了畜禽疫病的传播的同时,还严重污染了动物源性食品。再加上运输条件的不合格,没有采用专门的冷藏运输工具,将会受到外界不洁环境的污染,气温条件的影响也会造成发生肉品腐败变质。第五方面,人为因素的威胁。从目前发生的典型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中分析发现,人为因素占主导作用。有部分不法分子为了牟取非法经济利益,在动物源性食品中超量添加了着色剂、防腐剂和香精等化学物质,甚至会为了延长保质期而滥加抗生素和其他抗菌物质。还有部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不按动物产地检疫与屠宰检疫规程进行检疫,玩忽职守,充当违法犯罪分子的保护伞,双汇“瘦肉精”事件就是惨痛的教训。第六方面,检测手段落后,法律、法规等支撑体系不完善的威胁。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不全,依然有安全风险监测基础薄弱、监管技术落后、安全标准数量少等等问题。虽然说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的机构很多,但是这些检测机构点多设在省、市级,而县、乡才是动物卫生监督主战场,由于县乡检疫设备简陋,开展兽药残留与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手段和仪器设备相对匮乏。

2消灭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隐患的对策

2.1充实高素质执法队伍、加强监督管理

畜产品安全监管的前提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为了确保动物源性产品的安全,需要建立一支技术精湛,严格依法行政的执法队伍,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人员保障。在夯实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同时,建立畜产品监控检测网络体系,设置清晰明确的管理架构,方便高效、协调的进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还需要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动物疫病化验室,逐步建立药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检测室,对畜禽还有动物源性产品展开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测工作,严厉打击对重金属、药物、饲料等超量使用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企业与个体经销商,保障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

2.2健全法制,完善机制

想要解决牧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其根本措施是健全法制和完善机制并严格执法。要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畜产品安全法律体系,覆盖到生产、加工还有流通和消费的各个领域,规范动物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行为。并且积极吸取国际先进的牧畜产品的安全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在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大力推广下,建设各项安全管理体系,大力推行GMP标准,并且加强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还有认证工作,积极推行畜禽标准化养殖,保障生产无公害动物源性食品。

2.3重点环节重点控制

首先,强化饲料、兽药的监管工作,在源头上保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要坚持对饲料和兽药市场开展拉网式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对饲料和兽药的生产企业进行严厉密切的监督,规范其生产行为,定期和不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其次,抓好动物的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切实抓好动物疫病的安全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对应急机制应急预案进行完善,及时有效的杜绝或扑灭疫情。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与屠宰检疫工作,确保上市动物产品无特定病原污染。然后,建立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对企业生产的设备硬件条件还有管理制度等软件条件进行强化性审核与检查,建立食品的安全生产可追溯制度,做好产品质量认证。最后,抓好市场准入,尤其是生产者准入、产品准入还有供应商准入。

2.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认识

可以通过各种新闻娱乐媒介或者结合科技下乡等活动,加强对消费者、生产者、饲养者的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全社会对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增强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兽药饲料生产者还有养殖者和畜禽屠宰加工销售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全民的食品安全认识提高了,大家才会自觉的执行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依法生产经营与使用,增强人民群众对存在安全隐患动物源性食品自觉抵制能力与感官识别能力,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水平,做到自觉抵制并监督举报违法生产者和销售者,只有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到食品安全的保卫战中,才能筑牢畜产品质量安全屏障。

3总结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工程,需要不断强化政府监管、行业自律还有社会监督等方向,要建立起以法律和道德为基础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诚信制度,实现“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逐渐形成“公众参与,法律保障,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赵朝山.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3(20):191-192.

[2]高敏,郁杰,沈晓鹏.试论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安全控制[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28.

[3]韩均利,韩建业.浅谈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4):123-124.

作者:李建 单位:成都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