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实践思考

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实践思考

摘要:指出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在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保护区周边分布着大量社区,保护区建设虽然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但也限制了周边社区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使得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为缓和保护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矛盾,保护区管理局应不断明确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相互影响,针对社区管理采取有效地措施,既能有效加强保护区建设,又能促进社区发展。基于此,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社区管理,提出了加强相应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社区发展;管理措施

1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相互影响分析

1.1保护区建设对社区发展的影响

(1)对社区经济的影响。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大量的社区,立地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都比较差,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社区经济收入主要源于农业种植与养殖。长期以来,社区生产力水平偏低,居民收入少,经济发展落后,对保护区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在尚未建立保护区前,村民增收主要依靠林下放牧、采摘药材和蘑菇、开荒种田以及砍伐林木等途径。保护区建立以后,虽然有效加强了自然资源的保护,但保护政策对自然资源以及生产资源的约束又使得社区居民失去了依靠,比如说耕作林地减少、放牧范围受约束、禁止狩猎和砍伐林木等,使得社区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2)对社区生活的影响。社区居民长期依赖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并形成了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建设也大多就地取材,如木、竹、土、草等材料。过去,这些材料采集于周边森林,村民能够自由进出林区进行生产活动,获取相应地生活资料。而自从建立保护区后,保护政策限制或禁止村民进入自然保护区进行生产活动,部分部级保护区直接禁止开发,使得社区群众生活范围受到限制,生活方式也必须作出改变。(3)对社区文化的影响。社区大多位置偏僻,交通落后,各村寨居住着各种少数民族,形成了特定的民族文化。长期以来,因为居住封闭,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而自然保护区建立后,各种信息与文化相继涌入,对社区传统文化形成冲击。思想意识逐渐与外界实现/相互融合,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或经商,“空心村”日渐增多。村内传统房屋破败,部分传统民族村落甚至逐渐消亡,传统民族文化得不到有效继承。

1.2社区活动对保护区的影响

(1)破坏动植物资源。社区民族大多有狩猎习惯,经常非法狩猎或捕获保护动物,盗伐木材,过度采取非木材林产品。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还存在不安全用火的隐患,给保护区动植物保护与森林防火带来了极大困难。(2)破坏保护区环境。为了增加作物种植收益,社区居民往往会沿田边地角私自毁林开荒,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形成威胁,进而破坏生态环境。如尚勇子保护区环境适宜,适宜种植香蕉、茶叶及橡胶作物。面对经济作物种植利益诱惑,社区居民经常会在尚未获得批准的情况下私自开荒种植橡胶、茶叶及其他经济作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3)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各种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极大地改善了社区的发展与生活环境,但也对保护区植物资源造成了破坏,使动物的生活环境受到影响。如公路建设对大象野外迁徙路线造成一定影响。勐腊大沙坝水库建设工程,使得保护区勐腊片区0.17%的区域被淹没,使得陆栖脊椎动物的栖息活动受到限制,同时,水位的提升也造成了诸多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植株的损失。此外,社区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水、固体废弃物、社区生活废弃物以及农业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使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开始严重恶化。

2加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的有效措施

2.1打造美丽社区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保护区管理局组织干部职工到社区周边村委会中,和社区居民共同建设美丽的家乡,开展绿化美丽家乡义务植树活动,种植珍贵树苗。在开展植树活动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生态绿化意识,提升社区居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形成一种人人积极参与生态建设的气氛。为了让社区居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去,保护区管理局及子保护区还应帮助困难社区解决民生问题,让社区居民切实感受社区建设给他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同时,保护区管理局还应注意拉近自身与社区居民的距离,如尚勇子保护区为社区缺水村寨协调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解决架设自来水,改善社区村寨用水条件,同时签订资源共管协议,为社区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

2.2构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机制

保护区内社区居民种植的农作物往往会引来大量野生动物觅食,部分野生动物甚至会将农田作为主要的觅食场所,对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破坏,使得社区农民蒙受巨额损失,这样一来,社区居民和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矛盾也变得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区管理局构建了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机制,针对社区居民的实际损失作出经济赔偿。以勐养子保护区为例,仅2014年,保护区内因野生动物肇事受灾的作物及财产就多达47种,根据国家补偿规定,保护区管理所及太平洋保险公司专门组建了理赔小组深入到社区村寨,及时将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款及时发放到村民手中。

2.3签订社区共管协议,加大资源保护力度

为了让社区居民主动地加入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去,保护区管理局专门深入周边社区村寨,为社区村民讲授大红菌持续利用相关的知识。同时,社区村民和保护区工作者相互签订社区共管协议,共管区域内村民可以按计划采集竹笋、木耳、野菜等植物,提高村民收入水平。但村民必须遵守协议规定,严格按照保护区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不私自进入到保护区内部进行毁林开垦、狩猎、盗伐等非法活动。如有发现进入保护区且从事违法活动者,应及时制止或直接报告给护林员和保护区工作人员。此外,保护区管理局还与相关部门联合,共同开展武装巡护,并加强耕地清查工作,沉重打击了不法盗猎盗伐分子的嚣张气焰,并加强保护生物多样化的宣传,让村民的保护意识得到有效提高。

2.4大力开展社区宣传教育

保护区各管理所从自身实际出发,组织人员深入到辖区内各村寨中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比如说,保护区尚勇管护所在龙门小学通过PPT教学的方式进行了“五个一”宣传,并通过展板、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向该校师生宣传了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知识。同时管理局以GF项目合作在勐仑片区曼纳览爱尼村寨共同种植了一片山桂花树林,题为我和小树一起长,意在融合当地民风、民俗增强社区群众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进而让广大村民更加积极地参与森林资源保护行动中去。

2.5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开发生态旅游

西双版纳作为云南重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区,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如水域风光资源、生物景观资源以及气象资源等。比如说,以热带雨林为主导的雨林资源、水域风光及野生动植物资源,还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各民族的民俗文化活动、民族特色民居建筑及旅游商品等,有着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在这种形势下,西双版纳州积极适应旅游业发展潮流,相继建立了诸多知名旅游景区,如雨林谷、野象谷及望天树景区等,旅游收益不断增长,景区的运作有效带动力社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与增收,能够推动社区经济发展。不仅如此,在开发生态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对民族传统文件的挖掘与运用,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

3结语

历经世代更替,自然保护区社区已经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已经成为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区建设不能一味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当然,社区发展也不能只管经济建设,需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在加强自然环境保护的同时推动社区经济发展,从而改善社区居民生产生活质量。为了强化保护区周边社区管理,需要不断美化社区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机制,签订社区共管协议,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开展社区宣传教育,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内各种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化,为社区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李瑞平.自然保护区社区的管理现状与对策[J].现代园艺,2017(3):40~41.

[2]赵正,李涛,温亚利.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的保护成本收益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15(6):717~726.

[3]王小芳,车宗彩,崔冬龙.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甘肃科技,2016(6):4~5.

[4]张艳.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6(2):169~171.

[5]林建勇.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的现状评价与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2017(2):83~84

作者:李宏松 单位:云南省西双版纳部级自然保护区尚勇管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