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管理分析

大学生情绪管理分析

摘要:互联网经济时代下的快节奏生活,所带来的焦虑、压抑等负能量情绪逐渐成为困扰当代大学生的顽疾。当下大学生的主要构成群体为90、00后,情绪管理能力弱,缺乏抗压能力、心理疾患等比例在逐年增加。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有:父母的溺爱、父母陪伴的缺失、应试教育体制的弊端、经济社会环境改变带来的各种压力等等。情绪管理作为学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大学生来说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能够使大学生身心健康,能够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并能够促进高校管理育人的良性循环及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促进社会和谐。因此,要通过心理辅导、抗压训练、积极引导大学生们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使他们处于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之中,以全方位的增强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关键词:情绪管理;大学生;现状;初衷;原因;意义

1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

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特殊群体,是社会未来的栋梁之才,是行业未来的精英人士。然而,屡见不鲜的大学生悲剧一次次引爆社会舆论。我们不禁开始关注导致悲剧背后的真实原因。原来,长久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成为困扰大学生的顽疾。所以如何调整大学生的负面情绪,释放他们的心理困扰,就成为我们探讨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关键所在。那么何为情绪管理呢?情绪管理是指在面对生活的冲突与矛盾中能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去化解,调节自身的负面情绪,使自身情绪掌控在良好的心理状态循环轨道中。在进行本篇论文前曾对本校所有年级共100名学生做过情绪问卷调查,发现不同年级对于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同。通过图1,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年级的同学认为情绪管理并不是很重要,二、三、四年级中情绪管理重要性的认知越来越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也接踵而至。如何转化压力,调节情绪成为学生的必修课。来看这样一组数据。当出现不良情绪时,不管是几年级的学生,能够乐观面对调整自身情绪的人不超50%,也就是说,在调查的学生中,超过半数的学生不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身的情绪。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下大学生情绪困扰是普遍现象。虽然大家能够认识到关于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对于自身情绪管理的能力却相对缺乏,情绪控制并不理想。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不良情绪对于女生的影响更为明显,男生影响占比起伏不大。男生女生都有清晰困扰的情况,但在受情绪困扰影响上,女生比男生数据要更高一点。虽然男生、女生在生理、思维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但是整体而言,不良情绪对于学习生活的影响都已经超过50%。所以,如果学生这种情绪困扰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或是释放,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心理疾病已经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精神分裂的早期表现多和情绪相关,例如突然的性格改变、情绪反常、意志减退等等,而临床表现在青春期比较多。我国内地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已经达到0.655%。而近年来,我国抑郁症终生患病率已经超过3%,抑郁症病患中致残率47%,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自闭、偏执等很多不良情绪已经开始侵蚀学生,或多或少地心理疾病已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2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初衷

(1)合理的情绪管理能够让学生正视自我,从而实现学业成功。对于学生而言,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去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地方,并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没有谁是足够完美的,不把自己捧入星辰,不让自己卑微入地。在学业方面,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够让我们在好与坏的成绩中找得平衡,会时刻提醒自己:没有注定的命运,只有不努力的人生,等到我们中年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成功的秘诀只在于坚持,没有一门考试能决定未来的人生。在挫折与困境中,在期待与现实中,我们会以昂扬向上的姿态,一路向前,寻找适合的方法,不怨天尤人,不妄自菲薄,终体会到那超然的快乐。对于生活,我们只有始终怀抱热忱,生活才不辜负我们的生命的厚重。认识自我,放平心态,放低姿态,不骄傲,不否定,在错误中吸取教训,在失败中积累经验,一定会成为学业的优胜者。(2)合理的情绪管理能够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完善学校管理。俗语“气大伤身”何尝不是负面情绪对我们身体健康影响的真实写照呢?每年的5月25日被定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事实上学生的情绪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一部分,日益重要。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在于调节消极情绪,控制超积极情绪,在两种情绪中保持平衡。人不可能一味处在高潮,更不会永远处于低谷,保持平和,有助于学生的心态平稳,保证身心健康。当学生们都处于一种适当的情绪管理中,更有利于老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只有搞好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面貌建设,才有可能保证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3)合理的情绪管理能够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从而促进社会和谐。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谁也脱离不了社会这个群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取决于舒适感,如果双方都是带着愉悦的情绪交往,那么好感度会迅速上升;如果带着苦闷的情绪交往,那么双方都会生厌的,更加不满。对于学生而言,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用友善的态度去对待他人,更能赢得他人好感,也更容易获得集体归属感。我们应该打破过去我们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其实精神疾病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过分发狂的行为,例如情感淡漠也已经成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种。事实上,如果人与人之间都能带着一颗真诚之心去面对身边所有人,这是社会的荣幸,这样社会该少去多少纷争,该增加多少平和,该降低多少的精神疾病发病率,而这终促进社会和谐。

3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影响因素

3.1个人角度

21世纪已经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购物、聊天、阅读、影视等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而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网络的重要性更体现在游戏方面,所有的休闲时间都沉浸在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绝地反击等游戏中。游戏作为当今文化的一种载体,其中所传递的文化价值观念很容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暴力文化等。手机智能化的实现,随时随地地上网更是成为可能。很是触动的一个画面是大家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全部在低头看手机,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也许手机已经将两个明明距离很近的人在拉远,人与人隔着一堵无形的墙。对于孩子来说沉溺在虚拟网络世界更能获得安全感,肚子饿了叫外卖,衣服没了上淘宝,日常需要找跑腿,朋友交流有视讯等,总之手机在手,天下我有……在手机的陪伴中时间不断流失,而情感沙漠在渐渐形成。

3.2家庭角度

90后、00后是当今大学生的主要构成群体,自幼生活在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遮蔽之下。为了所谓的前途,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性去为孩子的未来铺路,孩子只要按部就班,就能享受到轻松的人生。而正是这种不费吹灰之力得到的人生使得孩子缺乏责任感,面对困境时缺乏勇气,承受挫折能力差。进入大学后,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弱势在集体生活中的不适应产生的逃避情绪导致的休学或是退学;或是集体生活中的个体差异而发生矛盾,负面情绪引发的悲剧事件等等。有些父母因为平时工作忙,在物质上最大程度地满足孩子却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导致孩子情感缺失。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某某学生是典型的南方男孩,父母是社会精英、事业型强人,孩子平时由保姆或是外婆来管。孩子在高考后考上了一所北方的大学,通过学校新生群认识了一位学长,抱着对新学校的好奇开始了和学长的联系。进入大学之后,学长的关心成为这位学生在异地求学生活里最深的慰藉,于是对学长生出了情愫。在越来越长的时间相处中,感情的小火苗逐渐开始燃烧,学长去外地实习之后,这个男学生开始产生各种不适感。等到被学长拒绝后,情绪越来越差,患上抑郁症,选择休学,休学后一度选择轻生。这个案例究其根本在于父母缺失给孩子带来的情感缺失,从而无法正确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以致患上心理疾病甚至走上极端。

3.3学校角度

就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来说,在学校孩子沉溺在作业题的海洋,在假期孩子奔赴在兴趣班的战场。老师关注的是升学率,父母关注的是能不能考上大学,定义成功的标准是能否顺利通过高考。十年寒窗,孩子的世界里只有书本、只有考试、只有分数。在这般情况下,学生的情绪很难被得到正确引导或是疏导,因为所有的情绪或是生活都得给高考让步。于是在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后,轻松成为大学校入校后的主要状态,而在这两种极端状态中的落差感给大学生带来了一种超乐观情绪或是悲观情绪。考入大学就是到达终点而忽视没人指挥的生活该如何继续,是盲目跟随还是人云亦云,这两种情绪都会对大学生产生错误的引导。现如今应届生的就业压力相对大,考研或是考公务员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很多学生从大二大三开始准备,一战不成继续二战三战,但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枯燥的学习生活、不甚满意的考试成绩使得学生负面情绪滋生,对自己的不认可蔓延到生活方方面面。有些学生在就业后无法适应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情绪低落,工作怠慢消极。再者,教育体制主要偏向于理论型而非应用型,学生学会更多的是考试、考试、考试,教会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树立学生自信心,以更加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挑战,显得尤为重要。

3.4社会角度

是不是时展得太快以致于我们的灵魂跟不上我们的步伐?这是怎样无可奈何地拷问?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对于金钱、权力的追逐日益喧嚣尘上,于是抱怨、不满、心累、压抑等消极情绪愈来愈频繁地占据我们的内心。处于大众舆论风暴中心的娱乐圈近几年因语言暴力等造成抑郁自杀案件开始增加,其实在学生中何尝不是这样?因为语言暴力而导致精神崩溃,最后患上精神疾病。其实,以什么样的眼光就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而眼光取决于我们的心态。快节奏的社会压力使负面情绪超出我们的负荷,愤世嫉俗,冷嘲热讽别人的生活,情绪成为行为的主宰者,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4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方法

4.1心理疏导

色彩心理学认为不同颜色对于情绪有不同的影响。明朗的色彩能够使人产生兴奋热情的感受,而且有利于促进人的智力发育,激发人的创造力;清冷的色彩能够使人生出忧郁之感,影响大脑神经细胞发育。长期生活在黑色的环境之中,烦闷压抑,减短人的寿命,长期生活在白色之中,极易诱发头痛症等。学校或是老师应该通过色彩美学对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疏导,以实现颜色的直接心理效应。利用情绪ABC理论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学生的不合理情绪加以疏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学生遭遇低迷、遇到挫折之时,对于学生大脑中的“绝对化、过分化、糟糕化”等想法疏导转化为有意识的合理观念。通过主题班会、学生谈心等方式清除学生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的心理宣泄途径,可以通过自省、反思等方式消化那些苦难,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了解心理学的变化规律,培养自制性,与强者为伍,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4.2抗压训练

从简单的放松训练入手控制紧张情绪,然后通过趣味抗压游戏训练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多人组合的团队游戏,让大家消除彼此陌生感,推翻人与人见面时那无形的墙。在压力来临时,通过体育运动等方式减缓肌肉等生理压力,在相对强度的体育训练中放空自己。通过幽默笑话、搞笑段子等诙谐易乐的方式调节生活压力。加强抗压意志的锻炼,每天予以自己强大的心理暗示。

4.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转移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参加校园内外课余活动,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调节学生紧张的生活节奏,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获得认同感、成就感。例如我们班级曾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比赛,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放松身心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能力,还可以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选出有代表性的项目带领学生去做实地考察。在这样的过程中,想法得到验证,既是对学生的肯定,也能让学生发生自身的不足。有学生曾提过关于关于开办一个慢节奏生活理念农场的想法,我们通过市场对比、电话咨询先做前期调研,然后在本地进行选择实地考察,学生开阔思路的同时心情也得到舒缓。事实上,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他们去看到更大的舞台,不做眼前的井底之蛙。他们看到的世界越大,才可能有更大的格局,去激励自己变得更好,对自己做出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们只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会放下虚拟的网络世界,让现实变成自己的安全港湾。

参考文献

[1]孟佳.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的编制[D].山西医科大学,2012.

[2]王飞飞.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6.

[3]许若兰.论大学生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116-118.

作者:史建芳 单位:山西工程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