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模式优化与创新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模式优化与创新

[摘要]企业“用工荒”和院校专业学生“就业难”是目前酒店行业最为关注的矛盾之一。文章通过充分分析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传统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和缺陷,以优化和创新为导向,从创新思路、创新实践和创新反思三个方面提出具体优化创新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模式

酒店实习作为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酒店实习教育模式中存在问题较多,严重影响学生、酒店、学校三方利益的共同发展,传统模式的种种缺陷使其学生难以在实习的过程中实质性提升自身工作能力。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的传统模式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将酒店实习作为教学重点。在酒店实习正式开展以前,由学校方面和既定酒店达成合作关系,然后高职院校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工作,时间一般设置为一年。普遍而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酒店实习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切培训均有酒店方面全权负责,虽然有部分学校会正常安排课程学习,但部分教师以协调人或者复制者的身份出现。例如,指派特定的实习指导教师人员不定时的去酒店进行巡防考察。通过时间较短的上岗技能指导、工作职责划分等教育后,便由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带领学生正式上岗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其他针对实习学生的特殊培训,直至实习期全部结束。同时,部分酒店甚至连上岗前的培训都没有,认为学生已经在学校习得专业知识,便让其直接上岗工作。在具体的工作划分方面,酒店普遍安排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学生从最基层的工作干起,并且这些岗位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继而省去大量的培训精力和成本,同时还能够环节酒店人力资源方面的压力。在具体的薪资待遇方面,大部分酒店会支付给实习学生较低的工资,普遍为正式员工的30%到60%之间,加班费用基本也是按照上述比例进行折算的,同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酒店在使用实习学生期间不为其支付工资的现象。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的传统模式的具体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依照常规性的实习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存在问题较多。

(一)重视实践性教学而忽略理论教学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的传统模式过于重视实践性教学而忽略理论教学,理论作为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在这样的模式下市场导致学生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工作脱节,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在长达几个月到一年的实习阶段,直接进入顶岗实习,面对从学校到社会突如其来的高强度工作、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将产生巨大压力,继而大量实习学生在此期间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体力、精力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的状态,造成学生过于疲劳、对工作应付了事,变相成为实习酒店的廉价人力资源,难以挤出时间去对每天的工作进行总结,也缺乏精力去思考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的转化过程,难以实现创新发展和实质性发展。然而,上述内容正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安排学生进行酒店实习的核心目标。

(二)实习教学模式较为传统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的传统模式具有岗位单一,学生实际接触工作范围极为有限的问题。在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大量岗位从设置开始到实习结束几乎一成不变,酒店也只会在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对岗位进行适当调整,学生难以获得大幅度的岗位调动机会,其根本原因在于酒店不希望增加岗位调动带来的成本负担,也不想为管理工作带来麻烦。然而,酒店每一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流程、管理方法均具有较大的差异,学生长期在相同部门工作,将难以了解掌握其他部门的工作特点、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除此之外,酒店对于各阶层员工的管理制度相对严格,不容许员工以自行串岗的方式进行工作。因此,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学生如果想入全方位、深层次的了解掌握其他部门的工作内容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例如,某学生在海南省某四星级酒店铁板烧餐厅进行了长达半年的顶岗实习,却在事后表示自己没有学到过多的技能和知识,虽然自己岗位的内容基本已经全面掌握,但是对其他部门的具体情况浑然不知。由此可见,传统模式下的酒店实习,是造成学生接触面狭窄的关键原因,严重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模式的优化与创新策略

(一)优化与创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模式的基本思路

1.实习与课程同步实施,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酒店实习的过程中,应充分融入课程教育内容,紧密围绕实习展开课程辅导,课程的具体内容包括和酒店管理相关的理论课程、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方式等。继而,建立一种理论和实践互利并行、横纵穿插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践工作,对理论知识形成有效巩固,并且还能使学生有效对比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提高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除此以外,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实习期间的教育和提醒,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工作视野、技能视野,使学生将思考问题的角度上升到市场经济的层面。2.建立岗位轮换制度,拓展学生岗位接触范围。酒店作为一种以盈利性为目的的服务性企业,在考虑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问题时,时常以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普遍要求学生实习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虽然这种条款不利于学生随时性的变动,但是缺位其单位内部的岗位轮换奠定有利条件。因此,学校在于酒店签署合作协议以前,需要明确自身的岗位轮换需求,要求酒店一个月为学生提供一次自主选择岗位的机会,有效拓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岗位基础范围,使学生全方位、具体化了解酒店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和情况,大幅提高实习的质量和效果。

(二)优化与创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模式的实践

1.准备阶段。高职院校需要事先与酒店具体约定实习时间、部门、轮换制度细节、上课安排时间以及学生薪资待遇、安全问题等各种类事项;高职院校根据具体合同、协议设置调整教学规划,设置时期期间的讲授科目,如酒店管理课程、餐饮管理课程、客房服务课程等;具体安排学生时期期间的生活问题,设置专项人员入驻酒店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全程管理,并对酒店进行实时性监督。2.正式实习阶段。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正式实习开展的前期阶段,学生由于难以适应由学习到工作的转变过程,从而出现思想波动、心态复杂的情况。针对此种状况,相关心理辅导人员、教师需要对此类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科学教育;设置学生具体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上课时间,建议学生每星期休息两天,继而充分利用这两天的休息实践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和实习心得总结;由于实习基地可能与高职院校距离较远,相关教师人员如果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可以邀请当地旅游专业教师帮忙工作;在正式实习的中期,也就是实习开始三个月到四个月期间,驻酒店的指导教师需要和酒店管理人员商议岗位轮换事务;在学生整个实习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不定时的邀请各部门专管人员对学生进行统一授课和工作经验传授等。3.实习考核阶段。为确保实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高职院校应提前对实习单位进行科学评估,事后对指导教师工作情况、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整体打分。

(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模式的新模式的反思

1.创新实践成果。第一,实践和理论教学的双层收益,利用三个月或半年的实习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们对酒店行业产生了一个比较系统化、全面化的认识,不仅满足学生两到三个岗位的岗位轮换需求,并且对酒店管理工作也产生了较为深刻的了解。此类一边工作、一边上课、一边听取专家讲座的全新实习模式,能够有效环节学生工作强度过高导致的心理压力和身体负担,解决学生缺少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巩固、实践工作反思的问题。第二,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心智成长快速,从没有面对过社会风雨洗礼的普通学生转变为能够有效应对工作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认清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现象,正视工作中的艰难险阻。2.学校、实习学生和实习酒店三方利益关系仍需改进。在本酒店实习模式中,学校,实习学生与酒店三面方面利益仍然存在协调性不足的问题,不仅浪费酒店和高职院校的管理精力,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从三方利益的角度审视该模式,学校和酒店在达成合作关系以前必须做好准备,尽可能考虑其中可能发生的利益冲突,以达成共识、促进教育发展、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为目的,摆正各自心态。3.优化合作质量。优化合作协议和合同的质量,并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和酒店对于实习这件事,虽然持有不同的目的和态度,但是二者的最终期望均是希望通过合作实现彼此之间的共赢,继而将这种合作关系长期维持下去。为降低实习过程中二者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双方在合作开展以前需要进行充足的谈判,将协议、合同的各个细节、条款予以充分处理,使其更加具体化和标准化。与此同时,为使学生的实习过程保持一个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需要在其实习的过程中融入一定比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树立“实习为学习”而不是为了赚取经济利益的意识,确保学生能够快速、稳定地端正心态,增强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酒店实习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酒店实习模式所具有的缺点和问题较多,需要通过酒店、学生、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建立一种全新的酒店实习模式,继而对问题和缺点形成改善作用,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教育事业、酒店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昌贵,王丽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3):100-103.

[2]秦炳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146-149.

[3]战丽娜.博弈论视角下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管理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5):212-213.

作者:杨静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