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财务精细化管理分析

科研院所财务精细化管理分析

摘要: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到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再到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现阶段对科研院所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有挑战性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的变化,要引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本文从科研院所的角度,探讨在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科研院所;精细化管理

一、科研院所财务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它源于企业管理,最早可以追溯到1911年,有着“科学管理之父”之称的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最早提出精细化管理思想。从国家财政的角度,早在2007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要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必须大力推进依法理财,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在2008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又提出“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因为事业单位的发展,特别是科研院所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经费的支持和保障,所以,笔者认为,科研院所财务精细化管理也从此开始发展起来。

二、科研院所财务管理现状

(一)经费来源多元化,财务管理难度大

目前,科研院所经费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财政拨款,该类经费每年按照各单位的人员规模和专项工作需要,由财政部门提供较为稳定的人员经费和项目经费保障;二是竞争性科研项目,该类项目主要是从科技管理部门,像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申请,目前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该类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和基地和人才专项等五类;三是市场竞争类科研项目。该类经费是通过市场竞争行为,签订科研任务委托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完成科研任务。项目类型的不同,必然会导致财务管理模式的不一致。

(二)政策推陈出新,财务人员挑战大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不断推动事业单位和科技体制改革,像《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803号—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等,这就需要财务人员不能只埋头核算,还要紧跟管理改革发展的趋势,全面掌握新形势下财务技能,应对管理改革变化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信息化水平滞后,财务工作效率低

目前,企业正在探索和尝试人工智能、AI技术、财务机器人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而作为事业单位的科研院所,由于其特殊的单位性质,大部分只停留在信息化阶段,个别单位甚至还在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这种差距,源于管理思想的落后,不愿意打破现有财务管理模式;源于信息化人才匮乏,缺少既懂得财务,又懂得信息化的人员;源于可借鉴经验少,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比较成熟,但是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还在摸索阶段,而且事业单位类型太多,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院等,不同类型的单位,管理要求不尽相同,可操作经验和方法更是缺乏。这种滞后的信息化水平,与科技经费的不断投入不成正比,严重制约科研院所财务管理水平的发展。

三、科研院所财务精细化管理必要性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

2014年国务院批转了财政部制定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要求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夯实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2015年正式《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建立了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此次改革有利于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对提升科研院所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的需要

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803号—行政事业单位》中,明确提出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业务规模和管理需求构建管理会计组织体系,包括预决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成本管理等。这些体系内容正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体现,同时管理会计又提供了实现上述具体内容的工具和方法,如绩效管理可应用关键业绩指标法、平衡计分卡,成本管理可应用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完全成本法等。加强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有助于科研院所财务精细化实现。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需要

财务精细化管理与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而财务管理工作也是从这些方面开展的。所以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建立健全科研院所内部管理控制水平,提升财务分析水平,增加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廉政建设。

四、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从管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理论运用到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并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行合理调整。

(一)事前计划

科研院所财务管理是既有常规性工作,又有突发性工作。首先,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建设是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其次,设计科学合理的审批流程,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是开展精细化管理的条件;最后,优化会计岗位设置,按照“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原则,科学地设置会计岗位体系,并制定定期轮换机制,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事中检查

财务工作具有多而全,细而精的特点。完善的制度,科学的流程,合理的岗位这都是开展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第一步。要充分利用好内审和外审两方面的手段,对照岗位职责,工作要求规范,不定期开展检查。内审的优势在于熟悉单位基本情况,尤其是业务情况,很容易开展工作,劣势在于独立公证性受一定的影响,而外审的优势在于独立的第三方,公正性较强,劣势在于对单位工作不是很熟悉。所以,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利用各自优势,对财务精细化管理中的问题“把号脉,用好药”。

(三)事后总结

总结的作用在于不断完善财务精细化工作,树立精细化管理的思想,让这种理念深入人心,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能够找出工作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培养财务人员勤于思考的习惯,不能只会埋头苦干,不会抬头看路。

五、结束语

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理念正在逐步被引入到科研院所管理中来,同时也在发挥着优化财务管理的作用,从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必会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研院所地良性发展贡献财务人员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新形势下科研院所精细化财务管理探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8(183).

[2]关于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8(184).

作者:闫磊 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