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管理中人本化理念的融合

大学教学管理中人本化理念的融合

摘要:国内多数高校选择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主导力,对校内学生实行实际有爱的人文关怀,致力于为学生搭建个性独特的发展平台。不仅充分调动校内所有学生及教师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师生们充分发挥创造力,更培养出专业性超强的管理团队,以此科学合理地实施教学管理制度,构建美好和谐的校园环境,让人本化理念在师生深度认识的基础上更高效地形成。

关键词:教学管理;人本化;理念融合

教育的中心是学生,以开放和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已经把实现教育的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缔造终身教育的基础作为教育的最高宗旨。高校要久远发展,必须在教育管理制度中贯彻落实人本化管理。

一、高校教学管理中人本化理念的科学内涵

管理实践的根基离不开人本化理念的历史演进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提倡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制定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经过周详严谨的计划与严格的监督达到快速提高工作效率的最终目的。在行为科学诞生后,人们渐渐通过实践总结出“管理的核心和动力都源自于人”的真理。而基于管理理论升华后形成的人本化理念的焦点是努力提高存在于人类体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个想做好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必须充分领悟到人是决定管理工作能否做好的最重要因素。充分发挥创造性,积极与他人协调好关系,明确自己背负的职责,对自己的价值有准确定位,为完成工作任务奉献个人的力量,是每一位管理成员必须做到的。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非人本化的表现

(一)对教师而言,管理行政化现象依然严重。学校作为一个行政体系实施管理的缩影,在教育系统管理中高度集中的现象已经根深蒂固。学校长期死守“行政化”管理,行事始终拘泥于规章制度。使教学科研人员每每处于被忽视地位,被行政管理人员支配的他们虽然饱腹学识有强大创造力却一次又一次地与创新机遇擦肩而过。因为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主体,掌控着学校所有的管理,教学科研人员只是他们管理过程中的一小颗“螺丝钉”。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培育出来的人才处处拘泥、惧怕变化、缺乏挑战力和创新力,都是同一类别的,没有让他们鹤立鸡群的独特风格即缺少个性。现今社会对个性化人才的需求是紧迫的,个性化人才的匮乏带动高校改革现今的教育管理模式,强化创造性和个体性,给予人才绝对的尊重,调动教师教学管理的积极性,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个性化的人才,以此满足人才市场的空缺,并达到构建品牌高校的目的。

(二)对学生而言,缺少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目前国内现行教学管理制度的特征是:在科学管理的现行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刚性。对集中控制的强调较为过分,在教学中缺乏相应的自由尊重,大学生寻求不到能满足自身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平台等,这些都是当今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现如今,一些学生选择调换专业,原因是这些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当他们知晓所学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之后,换专业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学生缺乏自主选择学习权利,更是现行教育的瓶颈之处。

(三)在教学管理中,制度化过重、人文关怀欠缺。而今,部分高校抛却合理的科学理论指导,选择依靠老旧的经验进行教学管理。虽然部分高校在教学改革的驱动下引入大量来自国外的教学方法与管理理论,但在运用时却依旧古板呆滞,并没有将其与我国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只停滞在照搬阶段。把教学的正常运转作为出发点,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并确保其规范性上下力,全方位限制人的行为,依旧机械地执行一成不变的教学计划,师生墨守成规照章办事坚持不违规的准则,以上问题不但不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反而妨碍国内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性渐渐显露,高校实施教育管理改革已进入急不可待时期。而在高校内融入人本化理念,是解决高校教学管理方面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三、构建高校教学管理中人本化理念的设想

目录,发达国家已经将人本化管理理念运用在高等教育管理领域,这一举措推动了高校教育的发展。国内可以结合高校教育的真实情况,从西方发达国家实行高校教学管理的得失中积累经验,再从以下方面入手对高校进行人本化管理培育。首先,应当清楚了解培育人本化的高校教学管理最主要的要素是去除老旧观念接受新式观念,提高个体的认知力,加强体制内管理,理解人本化理念中“人”是大学的核心内在含义,因为大学管理活动最注重的是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协调和统一。而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主管部门领导必须先注重自我素质能力的提高,充分认识到维持和提高高校竞争力的关键是高校师生的质量,要打造良好的学校品牌更离不开师生质量,领导阶层应对自我有精准的定位,充分理解自己作为改革顾问与当头兵背负的责任,从而做好教学活动的领头人,全身心服务于教学活动。教师具有的权利会在实施人本化管理后得到大幅提升,相应的,教师会有更大压力背负更多责任,必将能很好地转变教师长期处于等待教学与科研人员的不良状态,让教师始终有更饱满的活力应对任务和上岗方面的竞争。学生也会因为实施人本化管理获得更多的选择权与自主权,积极参与管理,增强使命感与主人翁意识,彻底改变曾经被动管理的不利局面。其次,努力在教学管理上加快对以往管理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并致力于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与科学化,而要做到这些,必须把以往的管理者本位彻底转变成学生本位。如今,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方向是创新和素质教育,只有改革过于注重统一的管理模式且同时实行柔性管理才能最大化地满足这一要求。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尝试允许已经读完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让其选择攻读辅修专业或者第二专业甚至允许其攻读双学士学位,向人本化管理方向一步一步靠近。最后,激励最重要的方法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激发和鼓励师生的热情。激励可以将人内在的动力转化成外在的行动力,从而更容易获得成功。所以为实现高校的人本化管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各个高校可以通过调查老师和学生之间对教学的心理需求,制定出老师乐于教学、学生勤于学习的方案。通过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学金调动学生与老师的积极性,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更能有所成效。设立专门的人本化管理部门,使人本化管理教学落到实处。对于人本化管理的落实,能接任它的团队必定是在研究人的方面有一定造诣的,团队整体的高素质更能影响实际教学管理。所以要实现人本化管理,必须先成立一个人本化教育团队。第一先要进行多次训练,让管理者有更好的管理能力,更好地掌握管理知识和科学文化技能,从而提高各种能力。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更好地运营部门,许多部门都会采用责任制约束管理者,实施轮岗制,更好地监督工作,通过行为规范的确立推动管理人员履行职责,增强责任感,实现目标。管理部门的活力与动力来自竞争,没有竞争与比较就难以了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通过竞争可以挖掘更多的优秀人才,让优秀人才在更高的岗位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这是让部门长治久安的良性举措。大学教学管理的主要特征有两点:一是复杂的教师和学生的人格,不同的人格特性可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轻松活跃的自主学习氛围,落实人本化的教学管理,是培养健全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二是人本化的大学教学管理需要全体教师和学生不懈努力,通过人本化管理的不断探索,培养更健全的人格和更富有创新思维的学子。在人本化教育管理中体现更多学校之间、学生之间和老师之间的竞争。所以,以人为本的人本化管理理念在大学教学管理中发挥着难以取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军亮.大学教学管理中人本化理念缺失及实现途径分析[J].时代金融,2017(08):310.

[2]胡炜.大学教学管理中人本化理念缺失及实现路径研究[J].民营科技,2016(02):261.

[3]黄鑫,胡晓佳.浅谈大学教学管理的人本化理念及其实现[J].才智,2018(27):74.

作者:吕航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