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探究

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探究

【内容摘要】互联网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的新形式“互联网+”,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分析了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的实践创新,确定了培养方向、形成系统的课程开发机制以及创建以“学习课程-练习项目-社会实习”为流程的三位一体健康管理实践措施,了解了对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操作技能水平,影响专业人才的专业思想,明确了建立专业人才知识体系的要求,搭建了教师能力提升平台,使培养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工作进展的更加顺利。

【关键词】“互联网+”;健康管理;专业人才;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增加,使得对专业化健康管理服务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只有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才能使这一现象得到缓解。基于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科学新工具“互联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由此,可在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时,将“互联网+”应用到其中,建立起能与社会发展方向相适应的健康知识管理体系,对培养人才的质量进行保障。

一、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推行措施

(一)确定培养方向。健康服务业在人口基数不断上涨、生活水平快速提升以及购买力日趋强大的背景下不断发展,对第三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使健康管理服务能个性化发展,可以通过新兴互联网健康服务产业,分析具有医疗移动使用服务的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可穿戴仪器的推进,使之成为一大特点优势。在“互联网+”和人口日趋老龄化的背景下,可以培养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目标[1]。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资源,依据培养专业的方向,进行吸收融合,建立针对老年群体进行服务的“医学+信息技术+管理学”模式,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和应用,对老年群体进行有效合理的健康监测、评估、干预、教育等。

(二)形成系统的课程开发机制。作为基础环节的专科知识课程设置,通过利用专业相关知识教育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专科人才。在资源方面,虽然专业医学院的教学质量比较优越,但对于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仍然需要通过新起的健康管理专业,去进行实时评价,据此来进行论述证明[2]。通过建立“院区之间可进行资源相互共享+联合专业进行协助”的系统开发课程机制,使建立新开发的专业相关知识课程体系时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为了开发新型课程资源,可以广泛地在相关机构医院、养老院、健康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对心理护理、学校的基本资料、康复等传统专业学科上进行深入发掘,使得健康管理专业通过健康管理与服务,能够进行资源相互沟通分享,同其他院系专业相互协助合作。为了使健康管理相关知识体系与服务,能够在社区服务、运动健康、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的管理中得以建立,需首先完成特征较为突出、范围合理、比例分配均匀、信息化的“必修+选修、专业课+常识课、专业基础课程+核心专业课”系统课程体系的创建[3]。建立健康管理心理学、运动保健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管理服务营销等基础专业课程。为了开发新兴的健康管理专业,可以利用优化的课程系统和开发机制,使培养人才的质量能够得到保障。

(三)创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方法。以三年为一周期,创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案是以“学习课程-练习项目-社会实习”为流程。在这三年中,在校进行学习科目课程包括练习操作,时间约为两年半,剩下的半年,需要到社会上的相关机构进行社会实习,与此同时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也要在此期间完成[4]。在对相关知识课程学习一年后,便可以开始根据教师给予应用类科技研讨项目,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和临床试验。例如,在实施项目时,可以让学生去收集老年健康信息,创建慢性老年病知识库,建立管理实验室和演示社区的应用等。为了有效学习相应的课程知识,熟练进行实践操作,可利用项目实际演练的方式,使学生积极进行参与和实践[5]。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扩展学习相关的课程知识,并进行相关的实际应用。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对市场需求有相关的了解,并能对自己所选择和学习的专业,坚持自己的专业思想,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发展有合理方向。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将学生的专业思想,合理有效地融入到“学习课程-练习项目-社会实习”过程中[6]。

二、“互联网+”对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对人才创建知识体系的影响。为了确定扩展学科和培养人才的目标方向,需要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作为我国新型开发学科,健康管理专业正在被建立,目标是建立一个着重于积累健康管理技能、研究领域和健康管理知识范围广泛、结合中西医特点于一身的健康服务与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体系[7]。现如今,人们逐渐意识到,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并且更新速度非常迅猛,使得人们需要加快建设和塑造知识体系的步伐。由此可知,为了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专业知识体系,需对“互联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加强,为了使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得到适应,可以通过健康服务业的上、下游产业讲授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等相关医学知识[8]。

(二)对提升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的影响。以课堂教学为主的高等教育一直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缺乏,教师在教学时课堂效率不高,主要是由较少的教学实践环节所引起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非常少。现如今,我国在健康产业细分领域呈现互联网化趋势,日趋增多的产业、行业,要求对于教学实践目标的制定不宜过多,同时使实践环节中的问题得以解决,促使学生对专业操作技能能够进行熟练地掌握。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通过产业、市场发展角度进行分析,设计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合理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水平得到提升,培养其成为健康管理与服务的专业人才[9]。

(三)对加强人才专业思想教育的影响。作为课程教学和专科教育的基础点和中心点,专业思想能够让学生理性认识和了解自身所学专业与以后从事与专业相关联的职业,是一种从信念、感情到行为平稳的综合心理品质。由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受到以多种渠道进行信息快速传播的互联网的影响,在大量的信息诱惑下,教师若不及时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会使得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迷失自己原本的目标方向。为了让学生对专业方向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通过健康服务与管理的新方向,提高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的情绪能够更加平稳,顺利走上健康管理与服务专业之路。

三、建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一)基础保障建立有力的师资队伍。由于新兴起的健康管理专业的专业实用性较强,对于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研究管理能力需要加大提升的力度。聘请国内外知名的专业水平较高的教授,进行学术交流,联合具有健康管理专业的相关院校,建立起“互联网+”交流平台,使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得到保障[10],使学院能够拥有一批保证教学质量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二)基本条件招纳高质量生源严格管理。为了扩大生源,使生源的质量得到保障,学校应该做好招生的宣传工作,创建大数据健康发展中心,使健康管理专业对社会的影响力得到提高。为了培养人才,在学院的协调管理下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在专业思想方面进行合理分工,将专业思想教育融入到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未来将主要从事个体或人群健康方面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应具备服务与管理两种基本技能。因此,在校期间应学习医学、管理学以及信息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接受健康服务与管理基本训练,具备健康服务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要重视思想品德、文化修养、个性、人格以及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等方面的培养。

(三)培养基石建立培训实践基地。通过“医、管、信”与省会发展相结合,增加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数量和课时,为健康管理专业创造良好条件,为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石。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不断发展的老龄化,为构建健康中国,需要对健康管理专业进行探索,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创建完善的健康管理专业知识体系培养人才机制,进行实践创新,加强招生宣传,对专业思想进行强化,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使健康管理与服务的人才培养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作者:刘佳 孙明哲 李雪璨 王然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