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

摘要:本文首先从学科专业发展、课程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并进一步详细阐述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希望能为广大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践;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学科专业发展方面的意义。从学科专业方面来看,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工商管理下的一个二级学科,较大类学科来说,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方面的内容,都与社会生活联系更加密切。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还涉及许多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行为学等多学科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相结合,从而组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相应模块。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中,强化教学的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促进教学社会实践的开展,还能结合行政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的社会实践,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二)课程建设方面的意义。从课程建设方面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的各种课程,如员工招聘与甄选、员工培训、工作分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事测评等课程的教学,都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并通过项目研究、案例分析、实验实训、辅导答疑、学生科研活动、企业实践等丰富的课程教学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学实践的参与中,促进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

(三)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意义。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是面向企业发展所开设的专业。而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方面的工作也日趋重视,如何激发企业管理者的创造性,如何调动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挖掘企业内在潜能,提高组织效率和生产效率,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所面临的战略问题,而只有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帮助学生企业发展需求,并在工作设计、人事匹配、绩效管理以及薪酬管理等各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积极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第一,人才培养的理念比较滞后,培养的目标不够明确。这些年以来,在传统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是从事理论的研究,培养人力资源专业的管理的人才,但是并没有明确的市场需求,也不知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同学毕业之后怎样服务社会。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整个院校对于国家的产业发展、人才管理的变化没有充分的了解,以及对于市场的调查研究。所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进行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预判的时候缺乏了基本的认识,导致高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缺乏市场的研究。在我们现在的许多高等学校里面,很多的管理者主要倾向于就业率的提高,而忽视了对于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性提高。很多的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并没有现代化教学的手段以及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素养还有待提高。这一些挑战导致了我们的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缺乏了对于专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人才,在进入到市场以后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有一些人力资源岗位毕业的学生,在正式踏入社会时并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整个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地位。第二,许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高校,实际教学条件较差,实践教学的课程很少。许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着重在专业课程上加强理论研究。但是却缺乏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验室建设,也没有培训教学方面的相关实践内容。根据笔者的观察,许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而且对于一些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只是倾向于案例的教学。但没有经过实践的相关练习,并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国内现在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公司都是一些较少的公司。而且并没有和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合作化的办学。许多的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这个方面并没有真正的重视这个学科,而仅仅是当作学校的一个常规学科,对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投入经费非常的少,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硬软件设施都达不到我们的市场需求,整个实践教学质量也比较低。第二是因为实践教学的课程比较少。许多的高校侧重于理论的提升以及专业课程的设置。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总占比的学分较少,与西方的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整个专业的课程。技能与实践的占比比之相差了40%以上,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对于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太少,并且绝大部分学校都缺少了实践课程的研究,整个学分设置也比较的低。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学校实践课程的教学水平较低。第三,双师型的教师不足,缺少稳定的发展机制。在我们国家目前的许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很多的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一方面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很多专业课的老师只是采取了。理论讲授的方式,但并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很多的学校都没有具备双师型的教师。许多的教师仅仅毕业于高等院校,取得了研究生学历。但对于这部分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师,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没有相关的实践经历,所以讲授的内容也仅仅是停留在书面上的。缺乏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高校任课教师自身根本没有从事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所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自然也是和社会需求相差甚远。另外一个方面,很多企业是学校实习岗位的提供者,但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考虑人力成本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对于有专业知识的本科生来说,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很少愿意从基层做起,从最吃苦的岗位做起。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管理的岗位,而缺乏对于实习岗位的正确认知,这一些问题都导致了我们学校的理论知识,很难和实践内容相结合。综上所述,由于实践教学课时、学分偏少,双师型专业教师不足、缺乏稳定的实习岗位等影响,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不高。

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一)树立实践型人才教学培养目标。高校要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明确实践性人才培养定位,确立“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强能力”的教学培养目标。“厚基础”,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必须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并牢固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数学、劳动法学等相关理论基础。“宽口径”,要求专业学习必须有更宽的口径,除了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外,还要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各类心理学、社会学、基础会计、企业文化以及应用文写作等更为宽泛的知识,便于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建设。“重应用”,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前提下,积极通过建设校园基地、完善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拓展学生的应用技能培训渠道。“强能力”,要求学校积极安排课时,让学生参与到包括“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等方面的教学实践之中,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二)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首选,要构建实践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社会市场调研、征求专家意见和配合企业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做出科学调整。其次,企业要从学分、课时等多个方面,相实践性教学倾斜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训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次,实践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学习与应用。通过良好的校企合作,让学生深入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用理论指导工作,并在工作中完善理论,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践能力。最后,高校还要积极完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让学生获得更加符合社会实践的知识学习和教学引导。

(三)积极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方法的选用,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实现。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更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线上资源的运用,及情景化教学、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方式,激活课堂教学,让学生的主动参与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利用移动职能终端,强化与学生的课外交流,通过课外的互动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从而确保教学实践的效果最大化。

(四)拓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渠道。首先,要积极建立完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校内的实验及实训,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学校要积极完善“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协同教育,共建高校教学课堂体系的形式,构建完整的“实践育人”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帮助学生的实践中形成能力。再次,高校要加大对经费投入,积极调研市场需求,深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通过与大型社会研究机构、跨国企业等机构的更大规模的合作,培育出符合时展的高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鲍丽娜,王敏,谭刚.基于质量需求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8,24(06):86-90.

[2]田红娜,范呈丰,李永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基于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调查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6):30-31.

[3]赵玉,王申红.普通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析——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巢湖学院学报,2013,15(02):152-155.

[4]宋翎.高职文科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探索,2012(02):110-113.

作者:焦琳娜 曾菲娅 时淑玉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