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创新研究(6篇)

企业管理创新研究(6篇)

第一篇: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品牌策略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内涵

企业经济管理指企业为了实现提高生产效率,使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各个职能单位及员工之间同步和谐,各个环节配合的,均衡地实现企业目标。企业管理包括企业的内部审核、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等多方面的管理,针对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而言,企业的经济管理必须转变现有的企业经济管理理念,树立品牌创新意识,从战略全局去推动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创新,在企业管理中必须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内部的调控与管理,从而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获得利润完成企业目标。

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我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经济领域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面临来自自身和外部的巨大冲击,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获得发展的机遇,以此保持企业的活力,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中。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就要以经济管理创新作为突破口,以市场为导向,牢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不断创新科学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企业获得超额的市场利润和市场份额,企业才可能赢得获得发展。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对于发展和提高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是缺乏先进的创新管理理念。企业虽然在新时期的巨大压力面前深刻地体会到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在经济管理方面没有创新的转变,对经济管理的组织协调方面还很缺乏一定的控制能力,经济管理体系创新的品牌建设的战略性与紧迫性仍然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认识。另一方面,企业在在内部经济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管控。在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普遍存在着内部的控制目标过于简单化与形式化,企业缺乏统一的指挥协调机制。在我们国家的很多企业中企业内部经济控制停留在内部会计的管理控制,就当前的市场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全面的经济管理不能再是纸上谈兵,企业的财务审计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企业的资金财产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故流失,但是企业的经济管理不能把财务管理作为唯一手段,会在一定程度上甚至给我国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四、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品牌策略

(一)建立健全经济管理体系,加强制度创新

一个企业经济管理约束力最主要的就是制度因素,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一个企业要进行经济管理创新必须注重制度的创新。实施制度创新它主要是指通过制定一些条款和公约,促使企业成为一个高效运营的经济团体,从而使得企业的产品开发更具有生机活力,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发展;要通过制度创新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系列员工激励体系,企业在制度运行过程中也要把握适度原则,不能因为约束与限制阻碍企业的蓬勃发展,更不因为企业太开放而承担诸多风险。同时,企业制度创新也要加强对企业的整个运营过程进行有效的操控,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主要方向进行规划、调整、控制和协调,不断提高制度的控制与约束能力。

(二)实施新型的经济管理战略,加强理念创新

贯彻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加强理念创新。通俗地说就是要以观念的创新、思想的转变作为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基础,在企业内部实施经济管理的理念。就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来讲,在我国的企业中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思想落后观念陈旧,因此他们缺乏先进的思想观念、敏锐的危机意识与强烈的竞争意识,不能把握和创造机遇,所以说很多经济管理的阻力仍然来源于管理理念。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只有原有的陈旧的、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看法与思维都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实施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创新,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管理方法与敏锐思维模式来指导企业的经济管理和改革创新之路,从而企业不断地提升自我,企业自身不是由国家强制引导自身真正实现深化改革与强化管理的目的,树立起企业科学经济管理体系,从而使企业在集约化的经营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三)实行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加强人本创新

新形势下显而易见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能否发展制胜的最关键因素,我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开展实施一系列人本创新活动,开展实行人力资源创新管理活动,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一个企业实现高效的经济管理的创新。从根本上讲,首先我们要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模式,作为企业要加强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工作技能培养,以物质与精神的激励相结合为主要方法,以此来调动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四)注重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创新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在管理创新中的重要内容,弘扬现代企业精神是企业管理文化的核心,它对企业间的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乏企业文化、缺乏企业精神的企业是不会拥有企业凝聚力的,一个企业要克服企业运营的缺点可以运用企业文化管理塑造严格的外在着装标准和形成独特的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彰显现代化企业的独特性。同时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形象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只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才会吸引人才,而一个企业的诚信度、企业与自然环境的亲和度以及企业参加公益活动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社会形象,进而形成一个企业的声誉。从而使企业的工作人员在企业中工作更体会到自身的存在价值感,以此获得较高的工作舒适度和满意度。

五、结语

新形势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应该抓住机遇与挑战,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品牌建设,从而促进企业稳步向前发展。

作者:胡雪文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第二篇:现代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一、前言

人们所处的经济社会以及经济环境每天都在发生着改变,市场因素、政治因素、人为因素以及一些突发事件,都能够对相关的经济体产生一定的冲击或者影响。在这样一个不确定性不断放大的经济体系之下,企业经济管理上的创新活动显得意义重大,它不仅代表着对先前体制以及工作方法的调整,更体现着企业上下以及各个部门在现今的大环境下,极高的应变能力以及强大的执行力和把控力,毕竟不论是哪个方面的一次创新都将涉及部门、员工、与外界的合作以及一些体制规章上的变化,创新活动从企划到实现将会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

二、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在我国,国有企业与其他性质的企业相比有一定特殊性,它们由国有资产包括中央以及地方政府投资或者控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之下,它们需要体现一定的行政性,对社会经济以及国家方案,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或者使命,是我国现有经济体系下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像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等等,都是具有一定的历史的,有的还是由老牌企业或者国家部门转变而来,它们在市场上的资本量、规模以及市场占有率等等都是有目共睹的。与此同时,在庞大的国有企业内部,人们在有关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比如成本控制、员工配置、经营理念等方面,仍然显示出了一些不足,问题的发现、研究直至解决,也需要在一个高效的状态下得到实现,这才能够体现国有企业在经济管理上的优越性。其中一些显著的问题包括人员结构以及部门设置上欠缺科学性,人力资源管理陈旧;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难以结合,实用性有待考证;部门以及团队整体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氛围不浓厚等等,这些现阶段企业中常见的问题对于国有性质的大企业更加重要,这些管理层面的问题解决的如何,会直接反映在市场竞争以及企业整体的长久运作之中。

三、现代国有企业中经济管理创新要点

(一)强调管理结构创新

一个与企业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相适应的管理结构是企业内部员工工作奏效的前提。国有企业一般设置的分支机构以及部门较多,覆盖的地域也比较广,随之而来的就是部门的设置、人员的配置以及管理层级的划分。然而大多数的国有企业由于其成立时间早,历史比较长,导致一些结构上的更改或者调动非常困难,各个部门或者机构之间的较大的关联性也使得人们对于管理结构上的变动更加谨慎,个别部门或者人员“吃空饷”、一些管理环节缺乏实际意义等等现象,都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对此,人们可以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之下,根据地区或者部门的业务量、工作量或者是员工数量,来相应的减少一些岗位或者部门的人员设置,或者有侧重点的对一些岗位进行增减,来将企业的管理结构置于一个科学数量关系的指导之下,从而减少经济管理活动中的“无用功”的现象。

(二)合理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想要将大型的国有企业置于一个稳步前进的地位,管理者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包括每位员工都需要实现“洗脑”,这所谓的“洗脑”指的是将人们在国有体制下长久以来形成的“大锅饭”观念,以及一些好逸恶劳的想法彻底的洗去,再重新的往大脑中注入新时期下积极奋进的工作态度以及实用的管理技能。说到创新,大多数企业往往能够顾及理论或者实践中的一方面,管理知识与理论上的学习能够成为人们工作的指导,促成某种正确理念的产生,而一些管理方法的实践,往往能够更加明确的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将一些创新理念有效的转化为可见的实践活动,或者是将一些工作上的窍门和方法总结升华成为一些指导方针,都能够促成更好的经济管理活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活动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无论是在技术一线还是在幕后的办公室工作中,人们都应该对一些有益于管理工作的方法或窍门保持敏感度,做到善于总结、勇于实践,合理的处理实践与理论的关系,保证管理活动切实有效。

(三)注重学术氛围的构建

经济管理上的创新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在人们的探讨和交流中得出,因此,国有企业中良好的学术氛围的构建是必不可少的。不论员工年轻还是年长,或学历高低与否,对于经济管理工作的不同想法都能够碰撞出火花,而这些容易被忽略的火花往往是一些有价值的新技术以及新方法产生的前兆。所谓学术氛围的构建实际上就是企业被要求给不同层级和岗位的员工提供一个学术讨论性质的平台或者机会,这些言论或者思想的目的在于为企业减能增效,提升持续发展能力。一些部门的管理者可以定期的为员工召开会议,探讨包括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市场开拓等等方面的问题。另外,这种平台还可以拓展到网络甚至媒体,国有企业可以用一个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姿态,去接纳更多有益于企业长久发展的意见或者建议,一个用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思想环境也能够就此形成。

四、总结

由于国有企业性质与功能的特殊性,人们更需要在谨慎的态度与科学的理论指导之下开展经济管理活动。在这一领域的创新需要人们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一个健康、合理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结合企业各个部门员工实践上的配合,其经济价值、理论价值等等都会相当明显的反映出来,由此而产生的效益以及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将对企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作者:王健 单位:莱西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中心

第三篇: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创新

1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

(1)电子商务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影响。

现如今,市场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变为人力资源的竞争,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力,是由电子商务技能型的人才进行控制的,它使得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引进、奖励、培训、录用以及测试等方面的工作都变得更加容易,且所需要的费用也得到了降低,为企业的发展凝聚更多的人才;同时,借助于电子商务进行人才招聘已被更多的企业所采纳,相关的人才流动手段和人才测评等也日益流行起来,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自由、顺畅,这不仅促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好地跟上时展的步伐,而且也带动了企业其他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2)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影响。

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最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电子商务的发展与进步要求财务管理要逐步实现从静态事后核算到参与企业经营过程的、动态性的方向转变,从具有独立职能、内部性的管理模式向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集成性管理方向的发展,从封闭式、单机性的财务数据的处理手段到集成化、互联网的方式迈进。总而言之,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要具有战略性、智能性、预测性以及实时性等特征,督促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与进步。

(3)电子商务对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影响。

在实施电子商务之后,企业的各个生产阶段都能够运用网络进行联系,传统意义上的直线生产也可以逐渐转变为网络经济背景下的并行生产,如此一来可以节约诸多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督促企业更好更快地完成现场管理与全面质量的管理。电子商务对企业生产流程的重要影响可以概括为生产过程的现代化、低库存生产以及数字化的定制生产等,使得企业的生产、供应、配送与设计各环节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

2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良好策略

(1)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人力资源在社会各行各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更是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详细一点来讲,首先,企业要做的不仅仅是坐等着电子商务环境的成熟与完备,而是应当根据实际发展情况,积极有效地运用现有的便利条件,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人力资源的录用、引进与培训等方面的优势,开发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通过电子商务专题会议、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邀请外界专家来企指导等多种方式,使得电子商务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普及力度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其次,企业领导者要经常性的深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员工针对电子商务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从而在集思广益的前提下为电子商务的合理运用提供必要的帮助,也拉近了与员工之间的距离,督促企业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面对着知识经济和电子商务、经济全球化等浪潮的冲击,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只有不断地加强完善与创新,才能在这股浪潮中冲出一片天地。具体来说,一是要注重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要放在企业的无形资产、财务目标的变化等方面,要规定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到企业税后的利润分配等,让理论的完善指导着财务实践的顺利进行;二是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要结合自身财务的实际情况,构建与完善更为合理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从传统的纸质数据、电算化的初步磁盘数据到网页数据的过渡和转变,帮助与引导企业逐步实现企业财务和业务的协同以及审计、查账、远程报表等动态性的管理,在减少管理成本的情况下,不断地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让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跟上时展的步伐;三是要注重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除了必要的防火墙设置、用户权限规定、常规性的检查等工作之外,还要派遣专业人士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针对电子商务背景下财务管理的走向,对该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的补充与完善,让企业的整个财务工作迈入更加科学合理的轨道。

(3)强调企业生产管理的创新。

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中,企业生产管理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重视企业生产管理的创新,不仅是企业应对电子商务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更是企业实现长足发展的保障。企业要在更大的程度上重视现场管理,也就是从生产基层就进行对人、生产方法、物料以及设备等多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构建更加科学的基层管理体制,将成本管控与工作质量提升融入到生产过程中去,从而达到效益更高、成本更低、质量更高的局面;还有,要重视产品的低碳性设计和营销,一方面要强化低碳产品的生产工艺与设计,另一方面还要强化外部营销,在降低营销成本的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新,发掘出更适合企业产品发展的广阔平台,这不仅是满足电子商务发展要求的关键环节,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再有,企业生产管理的创新还要注重“软实力”的完善,即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构建与完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是通过树立一种新型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与职业理念等所营造出的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因此企业领导者要采取诸如员工手册内容的完善、设立文化宣传栏、以特定文化为主题的拓展训练活动等方式,让企业文化迅速渗透到员工的思想及工作中去,逐步培养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扎实地推动各项生产管理质量得以强化的同时,也为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顺利推行提供了重要的“软实力”基础。

作者:程李平 单位:平煤股份六矿

第四篇: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创新初探

1建筑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特点

1.1建筑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档案资源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价值的档案综合。当前因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档案管理进行创新必然要向着网络化、电子化、动态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发展。建筑企业之前的档案管理主要是依靠人工,建筑档案的分类整理、使用检索等全靠手工作用效率较低。现在建筑工程档案的数目日益增多,工程资料、图纸数量也很庞大。对这些档案依照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大量的纸质档案不仅保存困难、翻阅不易,还不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对档案管理进行创新,并且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给建筑企业的档案管理发展方向带来了发展方向。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必须要抓住新的发展模式,在档案管理中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使得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可以与时俱进保持创新,不断提高建筑企业档案管理的科技含量。

1.2建筑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对建筑企业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后可以实现档案的信息化存储,并且可以自动化查取档案;档案信息可以进行实时共享、档案信息化管理具有智能化、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进行社会化服务。

2当前建筑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虽然电子信息技术给建筑企业的档案管理的创新指明了发展方向,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在目前阶段对建筑企业的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

2.1档案安全问题

对建筑企业的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虽然有种种便利,但是它也存在本身就具有的缺陷。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化技术本身的安全性就无法得到保障,硬件资源极易被人为破坏也容易受自然灾害破坏,软件资源和信息化系统易受到病毒破坏,同时因为内部管理措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建筑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安全性问题有待解决。

2.2没有相关标准和立法

因为档案管理本身就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又是一个新兴的档案管理方法。同时因为建筑企业基地分散、施工单位流动性大、施工期限长等问题档案一般进行多头管理,因此标准化问题成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一大难题。档案管理信息化作为新兴事物,相关立法程序较少,出现问题很难运用法律方式解决。

2.3相关技术支持不全面和技术人员缺乏

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因其保管条件、保管期限等方面的局限性,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那么最终带给建筑企业的不仅不是便利反而会适得其反。在建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初期,需要把很多的纸质档案进行扫描转化,但是当前多数单位装备的扫描仪数量少转化慢,无法短时间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当前掌握信息技术又明白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的人才匮乏,无法满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3建筑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3.1建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可追溯系统

建筑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对其档案管理需要建立可追溯系统,对文件自动生成、修改,保留文件的原始状态。在对建筑企业档案可追溯系统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文件自动生成的可靠性,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

3.2制定信息化档案的使用制度

建筑企业在实行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之后,一定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统一的档案格式标准,在对档案进行相关查阅利用时也应制定相关制度,使得档案的利用者按照制度填写利用原因和利用内容。在进行档案利用时必须要遵照制度,使用专门的软件狗,防止档案被恶意修改或者被传播。因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必然会带来相关的电子文件,这时要对电子文件按照国家相关安全保密制度进行保密,保证系统安全。

3.3完善技术支持进行技术人员培训

建筑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技术支持需要遵照当前信息化技术发展,吸收信息化技术新的成就保证档案的长期安全。对于相关技术人员的匮乏问题需要对档案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素养和工作技能。在对建筑企业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的培训中应该添加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培训,使得他们可以掌握相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知识技能。

4结语

建筑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最主要的方向是对建筑企业的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使建筑企业的档案管理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发展为信息化管理模式。我们知道,档案信息是可以用于解决企业面临的纠纷和问题,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它可以间接的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作为建筑企业实现了档案管理的创新对其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解决建筑企业因基地分散、施工单位流动性大、施工期限长,带来的建筑企业的档案管理收集整理难度大、管理繁琐等一系列问题。

作者:万彩霞 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第五篇: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创新

一、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阶段,对其调研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在开展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前期,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调研不充分的问题。因此,如果企业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类、整合、进行检索以及编码工作,就可以很容易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企业信息档案的规章制度,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形成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库,做到真正的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档案信息的管理,实现档案信息化。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只有2%的企业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企业档案信息等相关数据的管理。由此可见,建立数字化的档案数据库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更有利于企业更好的收集、处理、积累具有信息价值的庞大的档案数据。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要加强对其调研。

(二)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力度不够,针对性不强,档案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档案信息化建设受到很多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比如高层领导不够重视,导致协调沟通不到位,又如档案人员对档案的管理能力不够好,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单纯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对工程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因而不需要太专业的知识和专业人才,导致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业务水平偏低、来源杂乱,这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三)档案信息化的探索、开发和建设传统化。

目前国内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开发都流于“表层化”,仍然以比较简单的介绍、汇编和存储为主。比如在数字化的扫描或者目录录入方面,只是由传统方式转变为数字化的网络化的保管,在建立开发的工作中,更多的是改变了档案信息存储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没有实质上的突破,甚至有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从不进行档案的编研及相关的检索工作,至于具有综合性、专题性的档案信息化的调研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

二、关于解决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方案

(一)通过几种手段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加强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管理。

加强对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要有针对的根据建筑企业档案的实际情况进行,要着重于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系统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与操作的培训。同时也要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软件系统维护人员的培训,这其中包含:数据的管理、各个业务模块使用权限的控制以及意外事故的处理等。加强建立档案移交、管理分类方案。对于工程项目竣工档案,集团公司档案管理部门要形成一整套的收集、整理、移交规范。对企业档案、文件的分类以及其组卷原则,都要有统一的要求。

(二)从顶层设计入手,同时培育复合型人才,积极建设并完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

将档案信息化管理规划到企业的发展中去,依照国家及行业的规划,同时结合企业自身档案信息化发展现状,制定切合实际的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发展规划。总体规划要从信息化现状、建设目标、系统构架、行动路线、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等方面出发,既要有短期要求,又要保证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长期目标,使档案信息化不盲从、杂乱。要加强基础理论、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对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学历要求、专业对口性要求。加强对相关人员现代化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在恰当的时机引进专业人才,增强团队实力,为企业更好地服务。

(三)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引进新的方法,用应用来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立。

改变企业档案一归档、保管工作为主的局面,注重档案的应用、扩展范围,提高员工参与档案管理的比例,形成全员参与的好局面。同时应用更加专业档案管理方法,充分利用IT新技术。

三、结束语

企业档案信息化是一项系统而又全面具体的工程,利用好这项资源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创造经济效益,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创造动力。

作者:陈美 单位:长治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第六篇:企业文化传承与管理创新研究

一、企业文化内涵的解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文化”一词不仅是人类社会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还诠释为民族性。如,中国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换言之,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东西”,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主要指制度、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就企业管理实践而言,企业文化既强调观念性,又突出实践性和系统性。在广义上,企业文化能够解构为由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的系统。在狭义上,企业文化解构为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实践诸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的系统。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成立于1954年,是新中国最早组建的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公司。“成立之初,曾参与我国石油工业‘五朵金花’的培育,建成了当时打破美国技术垄断的国内第一套催化装置”。60年来,伴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公司承建了国内和海外大、中型石油炼厂、天然气处理厂、化工厂、油气储运及相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完成的近400余套大型装置全部都一次成功投产。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对公司的一系列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营造国有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新常态,有助于不断培育企业文化“软实力”,并在特定战略引领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公司企业文化实践分析

按照组织文化系统分析的思维逻辑,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企业形象、文化实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中国石油一建公司企业文化系统。具体分析如下:

1.企业价值观

企业文化突出表征为“以企业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企业价值体系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其中,企业价值观是企业主体的价值观念,具体表征为企业的基本信仰、使命以及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基本理念、基本准则。公司的愿景是,努力做“国内最强,同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化工石油专业建设公司”。公司明确了“发展、管理、效益、和谐”的工作方针。在企业文化实践的意义上,企业价值观一般经历了由最初的经验上升为人们所共同拥有的理念,并通过内化过程形成一定意识和一定目的基础上的信念,以及达到共识的成长过程,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约束协调、维系、教化、优化以及提高企业形象和信誉等功能。同时,企业价值观集成了企业发展观、经营观、绩效观、领导观、员工观、客户观、学习观等多个方面。因此,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我国经济运行新常态下迈向成功的必要前提,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企业精神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精神。所谓企业精神,就是企业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由企业的性质、宗旨、使命及其战略发展所决定的积极的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企业的优良传统和企业管理的主导性文化理念,决定着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方式。公司伴随着石油工业创业史,创造了一个个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丰碑。同时,公司的企业文化也揭示了企业精神社会历史性、群体性和动态性、创新性等方面的特征。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传承“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纪律、铁的作风”等群体心理定势和正向价值追求,形成了“不讲条件,吃苦耐劳,敢打敢拼,勇于奉献”的企业文化传统,即“铁军”文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公司承担的大连石化350万吨/年催化裂化、兰州石化80万吨/年乙烯、独山子石化百万吨/年乙烯等工程项目都成为行业样板工程,体现了支持石油工业快速发展的“排头兵”的优势。

3.企业伦理道德

在系统学意义上,企业价值观处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称得上企业文化的“精髓”,而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则是企业伦理观。在企业伦理道德文化中,公司工程技术伦理道德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工程技术伦理涉及工程中的技术伦理和技术中的工程伦理。而质量管理的价值理念、安全管理的价值理念是其中的主流意识。为业主谋划、让用户满意、兼顾工程相关方利益,是公司的服务理念和伦理道德的价值追求。多年来,公司质量管理贯彻实施GB/T1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坚持道德建设与员工教育、规章制度相结合,唱响合规管理正能量。公司相继树立了多名集团公司级劳动模范和百面红旗工程队先进集体,立标杆、树形象,党员做表率,员工向模范学习,以点带面,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文化氛围。公司坚持以法律为底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了公司“铁军”文化。

4.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征和外在形态,是企业在顾客及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如,企业产品质量的优劣、企业服务能力和队伍素质的高低、企业诚信和社会责任的履行,以及作风、纪律、制度、场容的文明程度等。公司代表着石油炼化建设和石油化工建设领域的先进生产力。公司的综合吊装实力60年来始终保持石油化工行业最高水平。2014年,MYQ型5000吨门式起重机的自行设计与制造进一步彰显了核心能力。同时,公司通过开展“五型”班组建设活动,努力建设“作风硬、技能精、打得赢”的“铁人”工程队,彰显了新时期企业的品牌形象。2014年,公司获得建设板块“科技创新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4年,公司321工程队荣获中华总工会“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5.企业文化实践

企业文化建设固然离不开企业外部环境的支持和配合,但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维度观察,最终还是要通过企业文化培育和企业文化实践来完成。企业文化实践综合了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企业形象等方面,将企业文化“软实力”体现在企业的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并形成群体理念和外在行为方式。从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高度不断探索新常态下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科学构建企业文化实践的理论体系,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管理实践。公司承建的兖州煤业榆林60万吨/年甲醇装置获化学工业优质工程奖,参建的苏丹喀土穆炼厂扩建工程被评为200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公司在广西石化完成的220万吨/年蜡油加氢反应器吊装被评为“中国十大经典吊装工程案例”。优秀的工程建设业绩和荣誉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炼建第一军”的位势,展示着中国石油一建公司“铁军”文化的魅力。

6.“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

系统方法的特点在于辨识系统中的要素并从整体上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以认识矛盾、把握规律,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正确地解决现实问题。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本质要求。按照系统方法的思维逻辑,系统要素具有结构性和层次性,分析企业文化的关键就在于厘清各个要素,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结构和层次关系。研究表明,企业文化系统结构中的核心层由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等要素构成,它们决定着整个企业文化的方向和本质。而企业伦理道德则处于中层,常常表现为成文和不成文的规则,对组织成员言语和行为起引导和制约作用。企业文化的表层则涉及到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实践等要素,它们彰显着企业文化的风格和品位,记录着企业文化建设的传统和历程。同时,企业文化各要素之间既依次递进、相互影响,又相互统一、相互促进。譬如企业形象(CI)的导入可以理解为企业无形资产增值的利器。根据国际设计协会统计,“在企业形象上投入1美元,可产出227美元”。公司的“铁军”文化,就是在60年艰苦创业过程中形成的理念、传统、风格、习惯,以及习俗的积淀,也是在企业文化实践意义上主观改造与培育扶植和高度概括的结果。为此,笔者认为,任何优秀的企业文化富有个性并基于企业战略,同时也离不开商业准则、离不开群体心理定势的培养。企业文化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经济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常常表征为吸收性、时代性、系统性、隐蔽性、特殊性、动态性等特点。总之,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伦理道德文化,“确立了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约束”。

三、企业文化管理创新途径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软实力”系统;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培育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能力,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所谓企业核心能力就是“企业对所拥有的各种技术和技能进行协调、整合的能力”。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新任务,公司文化建设实践,如何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将企业文化“软实力”有效地转化为企业领导团队的带头作用和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是值得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的问题。

1.在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炼和概括企业核心价值观

通过调研,笔者认为,公司还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和国内外先进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赋予企业价值观新的内涵,努力实现传统文化传成与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统一,并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企业文化手册,颂扬公司60年来艰苦创业好事迹,弘扬团结进取正能量。譬如,企业文化手册,它承载和体现着企业经营管理思想,承载着企业各项工作的基本准则和文化理念。在宣传《企业文化手册》过程中,需要坚持从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入手,突出安全质量理念、服务理念、职业理念、团队理念等。同时,宣传《企业文化手册》以员工守则和行为规范为重点,对领导突出“政治坚定,立党为公”规范要求,对普通员工突出“热爱本职工作,争做岗位能手,恪守职业道德”行为守则教育。另外,宣传《企业文化手册》要注意从现场作业活动入手,把管理理念、质量安全理念贯穿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

2.塑造企业品牌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进行整体上谋划和战略设计。公司企业文化要结合当代工程建设的特点,努力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并通过企业形象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坚持文化实践,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典型、学先进。企业文化理念的传播,离不开传统文化,离不开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优秀的故事。二是干工程,带队伍,构建企业文化软实力。公司开展新时期创先争优活动,以典型示范为主要方法,综合运用了自我教育、理论教育、情感激励、社会实践和心理咨询等方法,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了公司工程技术服务水平。三是要强调企业制度的硬约束,注重建章立制,学会用长效机制让企业文化落地。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先进的思想理论指导,更离不开完善的企业运行机制作保障。公司某工程队针对某项目大型压缩机和110kV高压变电所电气仪表施工作业组织任务重、工期紧的特点,编制每周每班一次的作业活动中的培训和实际操作指导计划。每星期三晚上,以星期四的作业任务及有关图纸为内容进行知识培训,在星期四的作业现场进行实际操作技能指导,并在下班前进行总结记录和评价。

3.加强沟通,凝心聚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公司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坚持“三贴近”原则,加强对员工的理想信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条主线,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在强化企业精神教育的同时,搞活思想政治工作,使员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一是从领导开始,积极倡导和垂范企业文化。二是在沟通管理方面下功夫,积极传播优秀企业文化。对公司而言,公司党委和行政“一把手”着力培育和发挥班子成员的创新能力。努力实现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上下工序之间、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零距离沟通,以提高团队和员工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注意让员工把企业文化理念转化成个人自觉行动。公司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注意加强企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相融合,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提炼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4.加大组织力度,推进企业文化创新迈上新水平

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想和行动的统一,必须建立一套工作制度,确保其有序运行。企业文化创新管理需要建立工作目标,把工作目标细化量化,形成工作计划,将工作计划逐级分配到各部门和个人,并按计划分步实施。一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新优势,加大企业文化传播力度。同时,在组织网络建设方面多下功夫,完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力求取得实效。二是加强工会“家”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目视文化建设,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三是创新文化管理载体,组织企业员工积极践行企业文化。如,公司近年来开展的“五型”班组创建活动,就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四是给力学习,不断提升企业文化新理念。现代企业组织集体学习的意义在于提升团队学习力、创新力,增进团队智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公司传承的“铁军”文化为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正能量,引领企业全体员工谱写了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历史新篇章。“三严三实”从做人、为政、创业三个不同角度,对党员干部作风养成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方向。当前企业组织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就必须切实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依法治企,做到合规管理,推进廉洁企业生态和文化建设。

作者:聂增民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