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统计分析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合理有效发挥统计分析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使风险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从而有效降低经营风险,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风险管理的现状,探讨了统计分析方法在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中的应用。

关键词:统计分析;风险管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

统计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现代科学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强大工具。统计分析能够合理有效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科学预测和分析风险发生的几率,从而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了金融领域的科学与安全。

1统计分析和风险管理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和分析信息数据的学科,它普遍运用在经济领域。统计分析是指定量分析不确定性问题的规律性,使国民经济正常有效运行。风险管理对现代企业和金融机构极其重要。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法律法规的解除,发生风险的几率日益高涨,风险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力。利用现代金融风险科学管理来使这些风险成本和损失降到最小,并使得金融业的风险有效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这些都表明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风险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极其重要,对解决风险管理和控制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统计分析在风险管理应用中的作用

首先,统计分析能有效降低操作风险资本,释放资金,增强银行业务发展势头。它为金融机构提供信用风险控制服务和数据信息,能科学高效识别团伙欺诈、欺诈等高风险行为,既使金融机构降低了金融风险,又避免了资本损失。其次,利用积累风险数据和建立长期风险数据库,为今后运用更加灵敏、更加准确的计量方法做好数据信息储备。对主要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这些成熟的统计信息数据分析方法能够用来准确评估、衡量和正确判断信用风险,进一步使金融业的风险规避能力得到提升,加快信贷审批速度,最大限度地减小风险。最后,可有效降低商业信用审计中主观原因的影响,使企业更加安全和完整,从而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帮助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3统计分析在风险科学管理中的运用

3.1统计分析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1)我国金融业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首先,重贷轻管。贷后管理薄弱,金融机构对客户信贷资金的使用缺乏后续依法检查、合理监督和有效限制。其次,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型。我国对金融信用风险全过程的研究相对薄弱,侧重单因素分析研究,金融部门没有自身的综合定价模型,定价政策因人而异随意性过强。最后,告知不到位。当客户的信用到期时,没能及时告之,他挪用了信用资金,面临更高的信用风险。(2)如何运用统计分析知识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统计分析在零售和商业信用风险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极大地控制风险的发生和发展。①零售信贷风险。零售业务因为个人贷款的风险相对较小,单一违约对金融机构造成的影响很小,可以采用信用评分统计来规避风险。通过定量信用评分模型,从金融机构或信用机构的数据库中提取申请人的信息并进行加权,转换成评分来评估申请人的风险状况。②商业信用风险是最致命的风险。商业信用违约概率所遭受的损失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对于我国的商业信用风险,常用定性方法和法规来分析一级信用评价体系。运用统计数学模型——KMV模型,违规数据库能有效地映射公司的实际违规频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

3.2统计分析在市场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1)我国市场风险管理中的问题。①中国当下的市场风险预测评估技术比较落后。市场风险预测评估的统计模型已经过时,缺乏很多衍生工具,这直接决定了市场风险科学管理。②跟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金融市场风险科学管理机制落后,缺乏全面统一的体系和一整套完善、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③我国市场风险外部监督管理措施不完备。没有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隐藏着一定的金融风险。(2)何运用统计分析知识提高市场风险科学管理水平。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VaR方法提供了在一定时期内由市场因素造成的资产价值潜在变化的可能性。运用VaR方法能够清晰地反映金融资产的整体市场风险,从而制定科学高效的方法规避风险。

3.3在操作风险管理中统计分析的应用

(1)我国操作风险管理中的不足。首先,操作风险科学管理的意识不强,片面强调事后管理统计分析,轻视事前和过程中的措施及效果分析。其次,注重审计而忽略了运营风险的统计分析。未建立科学完善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缺乏积累长期损失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动态频率、重要相关信息的时间跟踪和记录,缺乏事件的风险数据统计分析和量化。最后,统计人员在金融操作风险领域面临的数据计量方面缺乏培训,无法科学、快速地收集和计量操作风险中的数据损失。(2)如何运用统计分析知识加强操作风险管理。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并采用定量统计分析方法——风险损失模型法。量化风险和数据模型是财务部门进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由于操作风险从一开始就高速发生,内容广泛,很难收集损失数据和确定损失大小,这影响了统计分析技术的缓慢量化,风险损失模型方法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其次,对中国金融业而言,《标准规则法》不仅完善了基本指数法的漏洞,而且条件也不如先进的计算方法严格,这种方法对度量风险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因此中国目前适合应用这种统计分析方法。

4提高统计分析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1)改变企业风险管理的思维。要明确海量信息在大数据时代的价值,加强统计分析在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合理运用,利用科学合理的统计分析为企业风险有效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2)建立“执行—预警—反馈—调整”的信息统计分析和管理机制,第一时间反馈企业投资等工作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对可能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和发展的因素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3)企业必须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在企业风险管理期间,务必不断加强员工统计经济学等有关理论的分析研究,使员工对数据更加敏感。

5结束语

风险控制要求企业既采用面向统计的分析方法,又采用一些非定量分析和风险管理框架,整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从整体上控制和规避企业风险。

参考文献:

[1]孙港.浅析概率统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2):191-192.

[2]康卉妍.统计在精算与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J].西南财经大学财讯,2017(22):160.

[3]李晓宇,孙万松,张凯.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6(1):17-19.

作者:王艳丽 单位:深圳市罗湖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