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5篇)

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5篇)

第一篇: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摘要: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近些年来,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财务管理不可忽视。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然后分析了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希望能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残酷的市场竞争势必会压缩企业的生存空间。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往往会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必须通过一切合理可行的方式加强对财务的管理,从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何为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指的是依据企业综合性目标的有关指导,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资金分配、经营活动、经济效益进行合理规划管理[1]。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范围虽小但是涉及到许多细节内容,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考虑。从财务处理对象来看,包括企业与投资人、债权人、员工以及其他企业之间的各种财务关系;从财务活动的角度来看,包括资金的筹集、分配和发放等[2]。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功能

首先,企业财务管理的控制成本功能。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市场动态变化的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市场的变化情况,对企业的开支进行合理控制,通过对市场的分析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实现控制成本的目的。其次,企业财务管理具有财务监督的功能。财务监督功能的发挥,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使得企业的资金投放和调配更加合理,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再有,企业财务管理具有资金管理的功能。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充足的资金保障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一)强化资金管理,合理使用资金

上文笔者已经提及过,企业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必要的资金保障,如果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资金受到制约,那么企业的顺利运行就难以实现,资金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作用巨大。因此,企业一定要强化资金管理,合理使用资金。第一,快速周转企业资金,及时回收所拖账款。很多企业对外存在各种被拖账款的现象,这些账款的及时回收能够保证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资金充足[3]。第二,做好资金管理的基础工作。比如,对于银行的限额支票以及结算票据一定要妥善管理。又比如,重视企业和银行间的账目校对工作。第三,做好企业应收账款和往来账款之间的清理和核算工作,确保应收回账款能够及时收回。第四,严格控制企业的负债比例,投资项目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考察,防止盲目投资的情况出现。

(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财务预算管理作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意义重大。所以,企业应当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只有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才能够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企业可以采取编制预算的措施,对企业内部财务指标、经济效益目标等进行评估和分析,对执行状况提前了解,充分发挥出财务预算的功能,为企业的财务预算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建立健全财务监督体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由于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监督体系并没有建立健全,使得财务管理的水平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了能够完善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企业就必须健全内部财务审计管理监督机制。企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认真分析研究财务管理工作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成立一个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科室,逐渐对这一科室进行丰富与分级,每一科室都交由专门人才来完成,实现财务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普遍都比较高,但是并不排除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不符合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要求的情况。所以,一定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岗中培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工作队伍,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三、结语

总而言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企业要想提升经济效益,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必不可少。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从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监督体系、财务管理人员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淡晓微.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改革与开放,2014,12(06):69-69.

[2]何跃.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与资产经营管理相结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J].财经界(学术版),2014,24(08):88-89.

[3]张丽.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探讨与研究[J].中国商论,2016,36(23):40-41.

作者:张合 单位:即墨市市场建设服务中心财务科

第二篇: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

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且财务报表的分析与应用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工作而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本文从阐述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报表的主要内容入手,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报表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应用

财务报表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这意味着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当在合理使用传统方法进行分析的同时更加积极的利用好信息系统,最终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切实的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报表简析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报表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以下从应用价值、主要内容、影响因素等方面出发,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分析。

(一)应用价值

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报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众所周知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企业本身所面临的竞争水平也越来越高。故在这一前提下如果企业希望实现自身的良性、健康发展,则应当通过全面的财务报表管理工作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其次,因为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本质上属于财务报表的分析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对于现阶段的现金流量量、所有者权益、资产分布内容进行全面的判定,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起到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掌握好企业经营规模变动情况的效果。

(二)主要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报表的主要内容包涵有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数据。通常来说企业财务报表的主要内容涵盖有企业的债偿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上述内容作为可以反映出企业经营情况主要标志的数据实际上也代表着企业的整体运营能力。其次,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判定企业是否具有债偿能力也会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的信用等级判定,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

(三)影响因素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报表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首先应当根据一定时期内企业的财务数据资料来进行。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财务数据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部分情况下并不能真正的反映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因此企业如果考虑到这一因素则应当将会计资料进行计算和对比,并且通过分析其关联程度来进一步的推测出财务分析的结果。其次,在现阶段中用来分析企业财务情况的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等方法。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通过灵活的选择方法,将其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就能够较为合理的分析出企业财务情况出现变化的原因与性质,最终可以在此基础上较为合理的预测出其企业未来一段实践内的发展趋势。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报表应用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报表的应用应当具有综合性,以下从完善企业运营模式、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分析产品生命周期等方面出发,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报表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一)完善企业运营模式

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报表应用能够有效的完善企业的运营模式。工作人员在完善企业运营模式的过程中首先应当透彻的了解到企业的成本结算情况以及近期收入水平,以及相关费用支出,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于企业的成本与收入差异水平进行透彻的分析。其次,工作人员在完善企业运营模式的过程中还应当发现企业在采购与销售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来帮助企业进行内部销售与采购流程的完善工作,最终能够让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来进行自身销售策略的调整。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完善企业运营模式的过程中还应当通过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改善来进一步的提升资产自身的利用效率,最终能够在深入的挖掘出数据背后真相的同时为企业的管理层提出更加中肯发展与规划建议。

(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报表应用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工作人员在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实现内部管理工作能够起到加强企业各个环节风险控制效率的效果,在一方面提升了企业资产安全水平的同时也达到了协调企业资金运作的效果。其次,工作人员在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的过程中还应当适当的增加对财务报表披露的深度与广度,从而能够在提升数据的有效性的同时也能够持续的完善各项会计原则在财务报表中的应用,最终能够在客观分析企业财务资产项目的同时也合理的提升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分析产品生命周期

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报表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加精确的分析产品的生命周期。工作人员在分析产品生命周期的过程中首先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进一步的完善财务报表,还应当能够做到站在企业管理的方向来对于企业的经营特点进行分析,例如通过对于企业产品生命周期进行分析,就可以做好与企业管理人员的沟通与协调工作。其次,工作人员在分析产品生命周期的过程中还应当了解企业管理层对于财务报表的真实需求,就可以在提供出针对性报表的同时进一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结束语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通过加强自身学习能力来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专业水平与责任意识,从而能够在为企业优化财务报表的的同时,为企业的健康运营提供必要的数据分析基础。

参考文献:

[1]孙中权.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4):84-85.

[2]王卫.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01).

[3]田野.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中的应用[J].国际商务财会,2011(07).

作者:孔文亭 单位:郑州工商学院

第三篇: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与内控方式

摘要:

目前我国的企业市场在不断发展,企业也在不断壮大。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内控方式,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的企业的会计部门有着不同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控方式进行研究,找到支持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从而使企业更具战斗力和凝聚力。

关键词:

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控方式

会计财务活动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它在市场经济中起到了纽带作用。企业的每一个步骤都会有会计财务的参与,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但是其中一些工作总会受到社会、技术以及管理等的限制,让企业的发展止步不前。如果问题不解决,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停止或受影响。因此,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与内控方式一定要经常整改才能增长企业的竞争力。

1.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与内控的概念和作用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和管理制度都会影响企业的操作,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就是明确企业制度,增加企业竞争力的。会计的概念我们应该都有所了解,可是什么是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呢?工作人员用科学的方法管理企业的财务是财务管理,企业内部财务的管理和监督,实现经营企业的目标和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这些都属于内部控制的范围。企业的首要保障就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和内控处理得好,企业的经营成本就能减少,资金利用率得到提高,企业就能顺利开展平常的运作生活。此外,会计信息的提高和企业的制定决策还有反映企业活动的时候也需要这两项工作。

2.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与内控的目前状况

2.1企业内部理念不够深入

我国企业存在理念单一的问题。在一般人的想法中,一个企业的财产管理者就应该是创办者,负责人也应该是入股人。可是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负责人来管理财务方面的事,这中间就会出现许多漏洞和问题。要完善企业内部的观念,企业负责人和员工脑海里应该建立完整的制度和理念。

2.2企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在企业中,对企业员工的素质一定要有严格的要求。目前的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基础知识不是很高,进入企业的门槛也降低了,这些员工的业务水平达不到一定的要求,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2.3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

综合来看,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做假账的现象还是有的。真实的信息和对外公布的信息不一致,更有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更降低了企业的可信度。人无信不立,一个企业没有了信誉度也不能够长远发展。

3.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与内控存在的问题

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大多数企业都在改革模式下发展,企业在不断壮大,根据实际情况,我总结出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有几点不足。

3.1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企业在日常管理的时候都比较注重经济最后的结果,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就被忽视,因此,财务管理意识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都是企业所缺乏的,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制度不能为企业活动指引正确的方向。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实施了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良好制度,但是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因为这些企业没有进行预测和防范等工作。

3.2企业的方式比较落后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如果财务管理制度的方式和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不思改进不跟潮流,那么管理工作中必然会出现较多的错误。会计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准确性,试想一下,没有准确性的财务管理的企业还能健康稳定的发展吗?

4.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与内控的整改措施

4.1建立科学的制度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为了操控进行一些制度的建立,而是根据内部情况和规范的管理作为基本点,以成本与收益相互照应的前提建立管理制度。各个部门的合作也在财务管理中占有很大的地位,并且每个部门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负责人,企业才能更好地运行。

4.2应当做好预算

企业能够正常运营靠的就是企业财务的运算,这是前提也是基础。凡事都会有其自身的原则,企业运算也不例外,可行性和科学性也是企业运算的根本。在进行企业财务运算的开始一定要多加考虑,并且在操纵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完善,这样财务管理的质量才会不断地提高。

4.3加强内部监督

一个严格严谨的制度是企业良好的运作程序,国家为企业管理和控制制定的《公司法》就是企业保驾护航的根本,每个企业都应该严格遵守。一旦在操作的时候有什么问题,一定要严格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尤其是对企业的管理层,她们不仅要起带头作用,更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徇私舞弊,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帮助企业。

4.4建立电子信息技术

在企业中实现电子信息化,是适应21世纪创新发展的要求。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更为了企业运行中会出现人为操作错误的一些问题,需要在会计财务管理中建立电子信息。实现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利用电子产品或者一些软件化来进行烦琐的数据统计,这样还能实现内部控制实施的效率,减少一些不必要意外情况的发生。

4.5重视审核工作

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明确审核工作的重要性,工作人员总会有疏忽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管理者建立审核部门,派遣专业的审核人员将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发现,防止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问题出现的时候。一定要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审查工作和财务工作最好不要在一起,这样才不会造成干扰,才能发挥审核的真正的作用、意义和应有的价值。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讲述了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现状,概念和常见的问题。企业需要采取手段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从而解决企业发展不稳定的弊端。为了能让企业走得更远,必须做好财务管理与内控方式两项制度,这样企业慢慢地强大起来,才能够逐渐走在世界发展的前端。

参考文献:

[1]高琴波.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分析[J].内控与审计,2013.

[2]任娜林.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分析[J].财会探析,2014.

[3]王晓娟.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4.

作者:李鹏 单位: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第四篇:企业转型升级中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对企业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财务管理必须形成体系化的大财务管理方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在企业转型升级中,财务管理应如何转变观念、积极应对,改进财务管理等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

转型升级;管理会计;财务体系化管理

今天,社会需求发生根本的转变需要产品更新换代,当前走老路的企业前途艰难,尤其是那些高投入、高污染的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些促使企业进行战略转型升级。企业转型升级中要求企业内部组织需要优化,作为核心管理部门之一的财务管理应在这一新的形势下进行自我改革、创新,迎接新的挑战。本文就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在转型升级下财务管理如何创新进行了探讨。

一、新常态下,企业发展转型升级中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

进入到“十二五”末以来,我国从工业大国正向服务业强国转换,中央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在过剩的产能输出同时也可带动本国及沿线国家产业升级。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者必须通晓战略型、经营型业务,能对公司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积极的支持,为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的条件,能对公司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以客观考核各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对公司战略目标提出调整建议,因此需要的人才必须是业务与财务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首先,企业的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需要得到财务大力推动,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有战略思维,要具有国际化视野,积极参与到战略管理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其次,战略的实施必须有具体的产业或者产品来实现,必须有为一线业务提供最优良的服务的意识与能力,因此财务人员要熟悉业务知识,具备业务与财务管理有机融合的能力;第三,财务人员要具备辩证看待风险的能力,既要有识别风险的能力,又要准确把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第四,熟练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技能,掌握国际化战略与公司远景战略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的行业分析、对目标收购公司进行估值,熟悉现代风险管理技术,理解和运用国际会计准则以及所在地的会计准则等等。此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比如利用金融衍生品规避外汇管理风险、掌握外语利于沟通、熟悉世界商业信用遵守规则,特别是熟悉相关业务的发展与国际化融资、投资和财务管理之间的联系。

二、当前财务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简析

随着财务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财务人员已从传统、繁重的核算任务中解脱出来,作为财务管理的中心职能已经产生变化,从会计核算转向以战略管理为导向,以管理会计为基础的集成财务管理体系。当前仍然不少企业的财务管理还没有紧跟上企业发展趋势,财务管理如果不能紧跟新的形势转变,可能会造成其从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力变成发展的阻力,拖了企业发展的后腿。当前财务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会计仍停留在资产安全、做好核算的较低层次上及其原因简析

当前,仍有很多财务管理停留在财务核算与事后监督的低层次上。会计监督仅仅局限于对日常财务收支的事后监督上,个别财务管理人员宏观格局不够,热衷于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监督,而对重大经济活动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则显得无从下手。在账务处理时,停留在及时入账、账实相符等基础上,没有从这些业务上找到改进管理的地方;在资产管理上,着重强调的是资产的安全性,没有考虑资产效益方面;管理上停留在事后监督、事后追责,没能从事前规划,事中落实抓起。也就是说,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事务性的工作,一般工作人员记账、算账、报账的多,进行财务分析决策的少,能运筹全面工作、利用财务工具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高级人才更少。在财务数据实际处理过程中,单独的数据很多,数据没有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即便有了些许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反馈慢,无法第一时间提供给决策层贻误了决策时机,错失良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首先,习惯思维影响。我国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时期的指导思想对现在仍有一定的影响,计划经济下财务管理是被动安排的按部就班,由于长久的工作习惯沿袭,或者老财务工作者在传、帮、带中的偏差,财务管理可能仍停留在核算、报账、保证资产安全等低层次要求上,对于财务发展趋势与现代财务建设体系的认识仍处于初级阶段。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自我定位低。一般财务人员把自己定位为事务性的人员,只要做好资产安全,流程合规即可,类似把自己当做企业决策者的财产安全管家,认为财务管理不要过多的涉及业务方能更好做到保密、安全,然而长久以往必然与业务的割裂严重。第三,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重视不够,认为财务人员只要为企业做好账目,能应付政府或者其他相关利益者的检查即可。最后,现代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中,对财务提出的新需求没有加以沟通、培训提升与宣贯强化。如信息化建设初期,由于基础差,需要补足的东西多,给财务人员带来额外的工作,久而久之信息化建设被认为成效看不到,多余的工作,如果没有及时沟通化解工作中的困惑又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信息化建设便成了业务的对立面,没能成为助力业务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的助推器反而成为阻力;如内控建设,财务认为把控了风险就是做到尽职尽责,而业务部门认为内控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业务进行。

(二)财务人员层次结构失衡及原因

上面提到财务管理仍停留在初级阶段,这与当前财务管理人员结构的失衡有很大关系。据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数据及中注协的相关显示,到2015年底,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达553万人,但取得高级会计师资格17.6万人,执业注册会计师仅9.6万人,从人员结构方面来说,中高级人才比重不高,尤其是高层次的人才占比不到10%,能进行财务分析决策、能运作大型企业集团财务部门的财务总监级等更少。造成人才结构失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人才培养不足与自身定位不高有关。近些年很多大中专院校、人才培养机构在专业设置上只是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财务知识和技能,培养没有方向性。从财务会计从业者本身来看,本身的自我定位不高,观念更新慢,对于财会行业趋势发展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职业规划不完善,造成了中低端财务人员找不到好工作,但企业需求的高级财会人员缺口大这一局面。第二,财务人员工作强度大,薪酬没有竞争力,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不能留住有经验的财务高手,造成人才流失。第三,企业人才使用与需求脱节。企业本身发展不够充分,不需要资本运作等高级的财务人员,不能给财务人员提供提升能力的机会。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量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改制上市后得到飞速发展,甚至一批企业跨出国门,直接到世界舞台上与欧美一流企业竞争。企业发展的跨越式发展,人才梯度没有养成,出现人才断层,对汇率管理、国际商务规则熟练掌握以及对不同国家财务制度、上市规范熟悉的人员成了紧缺人才。

(三)财务管理单兵作战的多,协同形成集成体系化管理的少

目前财务管理中设立了资产管理、会计、出纳、产权登记、合并报表以及融资岗位等,但是很多情况下,仍然各自为政,信息没共享,核心的财务分析、价值管理、内控管理等没有足够的重视,尤其是与业务的融合方面处于落后,甚至空白。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务的管理体系化差。上下级的财务管理不成体系,或者各成一家,甚至完全割裂,可能体现在会计核算方法不统一,财务信息化层次不齐,信息无法有效共享,没有建立全面预算体系,没有有效的关键业绩管理指标。以至于上级的财务管理无法监控到位,无法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总结提高。第二,企业的基础管理比较落后,无法做到业务与财务有机一体。财务与业务是割裂的,业务与财务融合不佳,可能是时效性不佳或者口径不一致,两者的数据甚至是矛盾的。比如,前方市场订单的接单无法得到财务成本等基础信息支撑,只要有订单就接,可能生产越多亏损的越厉害,可能一些存在大的潜亏,长此以往必将拖垮企业。第三,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其他业务的信息是完全割裂的。表现在本身的财务管理只停留在财务核算方面,财务管理功能极其弱。没能通过强大的信息化软件,通过强大的财务分析功能,通过数据分析加以提炼成有价值的信息。或者形成了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但内部沟通渠道不畅造成信息孤岛,信息无法共享,延误了决策的良机,为决策提供战略支持就更无从谈起。

三、财务管理协同形成集成体系化管理可行方案的建议

随着IT信息化技术的快速跟进,我国的财务管理的水平也得到了突飞猛进,与国外的大型巨头的水平的差异也越来越小,企业的集团管控实践是从集中开始的,如财务集中、资金集中,但目前大多集团企业的管控模式侧重于财务管控。会计也从简单的核算转为管理,如何有效的进行财务管控也成为企业管理必要的课程。现就建设集成体系化财务管理,从财务管理的低层级次转向高层次管理、优化人才结构、建设有竞争力的协同集成化体系方面提出作者的一些建议。

(一)建立起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体系,有效建立企业内部协调机制

用管理会计的思想来做集团的管控,可以借助集团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契机,改造业务流程,植入管理会计思想,利用IT系统的快速、高效,不间断的运行的特点,建立起企业的数据库。并通过推送技术,把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上下管理者,以便管理者掌握信息,并形成督促机制。通过信息化技术,可通过规范授权与问责,有效沟通协助,打开组织边界,建立起涵括全员参与、全过程管控、全业务包括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建设初期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比如通过丁丁、QQ、信使等现代沟通软件建立专家工作群组。通过专家群组的意见,建立统一的编码、会计核算制度、规范填报与审核流程以及专业商务沟通条例等内部沟通协调制度,逐步建成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的,以绩效为管理目标的一套有效的企业内部协调机制。

(二)建立起强有力的财务战略咨询中心

财务战略咨询中心的职能为:一是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并从财务战略角度提出优化的建议,确保财务战略应当始终保持与企业其他战略之间的动态联系通过战略规划与实施,落实企业的战略落地,优化资本的配置与使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二是建立可行考核关键业绩指标体系,比采用EVA考核、缩短管理层级、压降应收款与存货资金占用,业务方面,比如鼓励创新,对于研发投入业绩加分,科技获奖或专利奖项方案。三是规范投资战略、融资战略及收益分配战略活动。比如严控非主业投资、投资项目后评价体系,考虑企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匹配融资的结构,优化资本机构,降低融资成本。四是研究国家与企业发展动态,研究企业发展先进前沿做法。比如全员持股、启动混合所有制改制的方案中,企业财务战略中心能够做好这些方案测算、评估,最终从财务战略角度提出有价值的意见等。财务战略管理终极目标就是财务战略的实施能促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三)加强财务系统的集团管控力,逐步建成协同集成化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法人组织是管理会计得以实施的根基所在,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级次的组织架构非常关键。通过对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财务制度和IT平台的优化,简化层级、打通组织界限,提高总部直管,可使得国际化集团的全球财务组织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运作。另外,总部必须强化建立统一规范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统一制定二级甚至三级的核算科目。建立起资金归集中心,或财务公司,以资金为纽带,集中结算、资金调配等信息化服务,为各级经营组织提供更完善、更准确、更有价值的财务数据,促使持续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综合解决方案。

(四)建立起高效简洁的信息反馈平台,供决策者决策

建立的信息反馈平台能让管理者第一时间了解到业务一线信息,让关键财会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最高管理层。利用管理会计中的运营分析功能,通过统计,数据归纳,利用数据挖掘工具,找出KPI指标,利用商业智能,可以建立类似借鉴飞机的驾驶舱模式呈现给高层管理者。将企业中现有的财务、统计等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借助联机分析处理(OLAP)工具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可以及时了解某个业务分部,某家单位的财务绩效,甚至业务进展情况,以便于管理者阅览并作出选择。同时兼备专项信息的推送,比如对标管理中的短板指标、大宗产品价格波动、应收款与存货的资金占用预警、资本结构现状、低效无效资产清理及组织压减进展,还有技术创新成果进展等专项信息,让决策者便于快速决策。

(五)优化财务管理的人才结构,注重管理会计人才的培训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财务是不直接创造价值的间接部门,所需的人员需要严格管控,把70%的资源用到直接创造价值的部门去,整个财务都是服务性的部门,保持高效的运作才是企业运营的目标。另外,由于现代财务转型管理会计与财务战略管理,真正做到高阶的管理会计人员,既熟悉业务又精通财务管理,既做好会计核算又擅长财务管理,既娴熟业务又善于沟通的多面手,养成复合型人才,不但懂业务,而且需要会沟通、懂得沟通的复合型的管理会计人才组成强有力的执行力团队。上述建议方案的实施都需要通过人才来实现,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需引起高度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会计工作范围和内容逐渐从传统单纯记账、报账型的“簿记”转到参与管理的“会计”,从单纯地“把关守口”、按制度办事转到公司理财。“现代化”、“电算化”大势所趋,只有这样,财务人员才能摆脱大量繁杂的低效劳动,才能实现工作重点转移,才能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加强监督上来。鼓励基层的财务管理人员是学会转型发展,中低端的往高级管理人才进阶。当然,公司也需要能建立起在社会上有一定竞争力的薪酬计划,不会养成容易维持难的尴尬景遇,得不偿失。

四、结束语

现代财务管理在集团管控中起了重大变化,财务管理如何深化应用,进一步推动集团管控模式从财务管控向战略管控和运营管控转变,融合业务价值型的财务管理,财务服务好业务,实现企业战略规划。这些转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借助一些企业转型升级、管理提升的东风方能比较顺利地推进。比如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升级、央企之间的重组并购、企业文化再造等一些良好的契机,优化流程,利用多软件的体系化建设,借助软件公司在云计算、移动应用等新技术方面突破,赋予财务新的价值使命,进行系统化的转型升,这有助于财务成为推动新形势下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助力器,财务协同形成集成体系化管理更有可能得以实现。

作者:蓝茂煌 单位:中国中材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财务部

第五篇:零库存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零库存”管理模式作为当代企业库存管理的创新产物,逐渐被世界各国的企业所认识并实际应用,其对企业的积极作用,受到各国企业青睐,各企业在不断的将其纳入实际管理中。但从目前的实际的运行情况来看,仅有一小部分企业能够从“零库存”的管理模式中获得实际收益,而其他大部分企业未见成效,甚至管理水平倒退,这其中的原因有待我们进一步分析。本文通过对“零库存”管理模式的具体涵义、其对企业的积极影响以及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风险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管理建议,以协助企业清楚的认识“零库存”模式,提升企业实际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

零库存;风险;应用;应对;管理建议

一、“零库存”管理的涵义

(一)“零库存”管理的内涵

“零库存”其实并不是没有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它主要指企业所需物料在采购、生产、销售以及物流等多个环节均处于快速周转状态。从数量角度看,“零库存”指的是保持合理的库存量,也就是企业需要制定必要的库存控制策略,从而保证企业的实际库存数量合理,并且最小化,当然也不是说以库存形式存在的物资为零,为了应对紧急情况,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存储一部分物资。从物流运作角度看,“零库存”指的是物资在仓库的存储周期最短,也就是“零库存”管理模式下,仓库中的物资应当最大化的缩短物资存储周期,争取保持出库和入库的同期化,使企业所需物资实现由静态仓库存储向动态的运输过程存储转变。从成本角度看,“零库存”指的是企业物资的库存成本最少,也就是企业根据既定的“零库存”策略,在保证库存数量合理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仓库建设成本、折旧费、库存管理费等费用逐渐减少,进而实现库存成本最小化的目的。

(二)“零库存”管理的对企业的积极影响

1.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第一,实行“零库存”管理模式,可以使得企业所需存货数量最小化,从而使得企业存货管理相配套的仓库规模、仓库数量和对应的管理费用逐渐减少,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存储成本;第二,实行“零库存”管理模式,将会使得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在一定程度上简化采购过程,降低采购风险,从而降低采购成本;第三,实行“零库存”管理模式,企业生产设备的作业效率和质量都会相对的提高,进而降低由于质量问题造成的质量成本。

2.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对于企业来讲,大量的资金都是库存物资占用,企业在实行“零库存”管理模式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这部分资金占用,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其它发展项目,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因资金不足造成的财务风险,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可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一般来讲,企业实行“零库存”管理模式,对于供应商的供货时限和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企业内部的各个经营环节有了新的要求,需要企业内部各环节能够及时的发现各类质量问题,从而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进而增加企业产品的质量。

二、企业实行“零库存”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一)存在计划人员通过不合理转嫁物资的运作风险

一般情况下,如果企业的库存管理由供应商进行,那么,库存物资是在使用之后进行结算,这样就是使得生产企业没有了库存压力,企业计划人员为保证实际生产的需要,都会通知供应商尽可能多的补充物资,这种情况下,短期内很容易造成供大于求的情况,另外,不合理的库存积压,可能导致物资的调拨和退回风险,这样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旦情况发生逆转,这就会使得企业面临巨大的库存压力,导致大量订单取消或修改,风险较大。

(二)存在缺货和违约的风险

对于实行“零库存”管理的企业来讲,首先需要获得销售订单,在根据实际订单进行物资采购和生产,这种情况下,常常会导致客户的订货周期比较长,使得企业很难及时的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客户满意度降低。由于库存比较少,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加之,供应商间的联系不紧密,很容易发生断货,这样就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另外,由于客户的需求并不稳定、产品质量不稳定及原材料供应不及时等情况都会导致企业无法在合同要求的期限内提供客户所需的产品,进而丢失客户和订单,对于企业的形象和信誉都是很大的打击,同时,由于未按合同执行,还会带来违约风险,违约成本也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三)存在单一供货商的风险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实行“零库存”管理的企业都会存在同一个问题,就是企业为了稳定与供应商之间的供需关系,通常只与一家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短期来看,这种选择单一供应商的方式,会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间的合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大大减弱了企业对供应商的控制能力,对于自身所需求的物资的质量、价格等情况无法保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良性发展。一旦,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破裂,这对于企业来讲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四)存在供应链意外“断裂”的风险

企业在实行“零库存”管理模式前都会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但是一般都是根据经验来判断是否可行,存在的风险很难预见,当然实行的过程也很难控制。比如,当企业的供应链受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政治动荡等不确定因素的破坏时,企业很难再短时间内应对这样的大规模变化,可能会导致物资供应、生产、运输等环节的临时中断,会使企业经营稳定性受影响,甚至瘫痪。

(五)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

现阶段,信息共享是时代的主流,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及技术平台给企业带来了便利,当然,也会带来灾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的信息泄露问题时有发生。各企业开始引进必要的管理系统并通过网上进行业务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成本的节约,获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这种竞争优势是建立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一旦企业的管理系统被窃取、篡改或者网络攻击,导致企业的机密信息外泄,将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信息泄露风险也是目前各大企业在“零库存”管理模式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应对“零库存”应用风险的管理建议

(一)加强物资需求计划和采购管理

对于实行“零库存”管理的企业来讲,应当加强物资需求计划和采购管理工作,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物资的消耗规律和生产销售进度科学的制定物资需求计划,并适量采购,尤其是对必须在设备进行大规模检修的情况下才能更换的备件,需要同时参考项目的可行性、需求计划的全面性、及时性及采购的周期等各方面内容,进行评估,避免因计划不准确,造成物资滞留或短缺的情况发生,占用资金。

(二)加强企业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对于实行“零库存”管理模式的企业来讲尤为重要,企业应当要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加强供应商管理工作,保证物资供应商的多元化,即保证每类物资都可以至少有两家或两家以上的稳定供应商,避免单一供应商因其垄断地位,控制物资价格及供应量,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增加成本。

(三)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实行“零库存”管理模式的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必须内外兼修,一方面要防止外部入侵,另一方面也要防范内部人员泄密可能,同时需要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对于企业员工应定期培训,提高其安全风险意识以及技能素养,最大化地降低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风险和信息泄露风险。

参考文献:

[1]史丽月.戴尔零库存管理模式研究[J].管理会计,2015(14).

[2]袁帅.对中国企业实行零库存管理的浅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6(7).

[3]董鹏,马桂花,常青平,吴嘉伦.供应链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零库存反思[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5(2).

[4]臧桂琴.浅析企业零库存管理问题[J].经济师,2012(2).

[5]辛向阳.浅析企业零库存管理模式[J].当代经济,2011(10).

作者:周媛媛 单位: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