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范例

财政预算

财政预算范文1

2016年,宏观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各项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十分集中。收入方面: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大幅度减税降费措施,包括全面实施营改增、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清理取消减少收费等,这些政策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也将大幅减少财政收入。综合以上因素,经过认真测算分析,2016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期增长目标为10%。支出方面:增支政策多、刚性强。推进脱贫攻坚工程,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政策补助标准,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公车和养老改革,实施“两城两基地”战略和推进“四个”建设等等,都需要大幅增加支出,收支矛盾是近年来最为突出的一年。

(一)2016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2016年预算编制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县政府相关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细化预算编报内容,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障基本民生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加大预算公开力度,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范财政风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2016年县级预算总体安排情况

1、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总体安排情况

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50363万元,增长11%。加上级补助、结转资金等,收入总计224450万元。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4450万元,增长34.8%;加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支出总计224475万元。需要说明的是,按照财政部规定,上级补助收入按市财政提前告知数安排。债务收入暂不列入年初预算,待市财政确定我县债券规模后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报县人大常委会审批。

2、县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总体安排情况

2016年县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安排32750万元。收入预算加上提前告知上级专项转移支付,2016年县级可安排基金支出40939万元,按照“以收定支、集中财力、确保重点”的原则,与公共财政资金统筹安排使用。

3、县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体安排情况

2016年,县级社保基金收入预算66005万元,支出预算57015万元,预计基金滚存结余53264万元。分险种情况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5984万元,支出5871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含新农合)收入39958万元,支出37818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9748万元,支出13120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315万元,支出206万元。2016年县级预算安排的具体情况在《预算草案》进行了详尽解释。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新预算法规定,预算年度开始后,在人大批准本预算草案前,可以预安排部分支出。2016年1-2月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228万元,主要用于保障1-2月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和机构运转。

(三)2016年主要支出政策

1、支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帮助企业争取政策性资金。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支持产业链招商、集群招商。加大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投入,努力争取上级奖励资金,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完善信贷担保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积极筹措资金,加大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投融资平台、投资担保平台、土地收储平台、人力资源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区持续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支持城区道路、供排水、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拉大城市框架,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支持加大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力度,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支持文化娱乐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区生态宜居功能。

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三农”发展水平

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认真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效节水灌溉、土地整理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农业基础支撑能力。支持高产创建、配方施肥、防灾减灾等科技推广,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支持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支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着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财政奖补美丽乡村试点和建制镇示范试点建设。推进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乡村畅通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安排专项资金,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支持打好脱贫攻坚战。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加大扶贫开发财政资金投入,财政支农投入新增部分重点用于扶贫开发,一般性转移支付、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按照“转、扶、搬、保、救”的要求,提高资金使用的针对性有效性。

3、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

优先保障教育发展。支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将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作为改革重点,调整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政策。研究制定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鼓励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实施“特岗教师”等计划。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职业年金制度。落实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待遇,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继续做好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提高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推进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结合新型城镇化,调整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建立有序分级诊疗格局。推动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经费核拨机制改革。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强化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体系。支持环境监测体制改革。完善财税支持政策,持续支持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工程。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和林业生态建设,支持卫生县城和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大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优先或强制采购力度。

财政预算范文2

2016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实施《预算法》,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紧紧围绕县委决策部署,主动适应财政工作新常态,深化财政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快释放改革红利;优化支出结构,严控“三公”经费,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依法理财,加强内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二)财政收入预期目标和支出安排情况

公共财政收入预期目标和支出安排情况。全县公共财政收入预期目标21,599万元,增长6%,上级补助收入112,755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9,105万元,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63,973万元,上级专项补助39,677万元),上年结余6,313万元,减上解支出1,486万元,总财力139,181万元。公共财政支出安排139,181万元,下降21.92%。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是平衡的。县本级公共财政收入预期目标21,599万元,增长6%。县本级公共财政支出安排131,381万元,下降20.66%。

基金收入预期目标和支出安排情况。全县基金收入预期目标3,000万元,下降4.97%,上级专项补助收入342万元,上年结余1,917万元,总财力5,259万元。基金支出安排5,059万元,下降52.19%。结余200万元。县本级基金收入预期目标3,000万元,下降4.97%。县本级基金支出安排5,059万元,下降51.71%。

(三)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计情况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计82,082.11万元,上年结余16,541.25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计80,931.09万元,结余17,692.27万元。

(四)政府性债务预计情况

2016年年初全县政府性债务金额为94,334.33万元。当年预计举借债务55,743万元,当年预计偿还债务378万元,年末预计政府债务余额为149,699.33万元。

(五)依法理财,抢抓机遇,努力完成2016年工作任务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为确保完成2016年工作目标,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本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扎实推进以下工作。

1、努力壮大财政收入规模。

2016年,我县的经济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单纯抓财政收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为此,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形成合力,努力解决财力不足问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一是大力开展对上争资。重点关注财政体制改革动向,认真研究财政体制改革对我县当前和未来的影响,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围绕国家和省里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大解析研究力度,准确捕捉上级资金投向,积极争取上级优惠政策、重大项目和财政资金的支持。二是加大力度培植财源。围绕县委确定的“4+1”主攻方向,按照“稳定现有财源、发展新兴财源”构建财源项目的梯形结构的思路谋划财源工作。跟踪宝鑫碳化硅、新医圣制药改扩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难题,确保项目尽快达产达效。大力支持煤化工业园区建设、东方聚能石墨深加工和北药种植加工等项目,促进企业早日投产经营,形成新的税源。三是强化收入征管。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齐抓共管的征管机制,进一步增强工作合力。及时研究经济运行和税源变化情况,加强主体税种、重点企业,重点税源监控,切实抓好挖潜堵漏,确保税收应收尽收。

2、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继续加大民生资金投入力度,全力保障县委、政府安排的各项民生支出。一是加大教育投入。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步完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和救助力度,重点推进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提标扩面。三是加大“三农”投入。重点保障涉农资金及时、足额、安全发放。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路建设,深化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重点解决垃圾处理、污水排放问题。四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大力推进城市棚户区、塌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建设,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

3、加快财政改革步伐。

全面贯彻落实《预算法》,稳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一是改革预算管理制度。继续完善全口径预算体系,加大预算统筹力度,硬化预算约束,坚决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继续抓好预决算公开,充实公开内容,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常态化。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与部门预算编制有机结合。二是建立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继续完善国库集中收付信息系统,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三是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动态监控政府债务的规模,切实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

财政预算范文3

(一)打好一个基础,做实“三项工作”

2013年至今,盐湖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主要重心是结合盐湖区实际情况,着力打好绩效管理的工作基础,完善绩效管理支撑体系,做实了三项基础工作:制度建设、“五个智库”建设、绩效氛围建设。一是领导狠抓落实,健全管理体制。2013年以来,盐湖区区长王吉敏曾多次在会议和调研中指出要进一步推进盐湖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盐湖区财政局局长吴建创同志牵头就绩效管理工作在局内多次展开了研讨会,制定了绩效管理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并相继出台了《盐湖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盐湖区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内部工作规程》、《盐湖区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及《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意见》四个文件,完善了各相关制度办法,拟定了绩效管理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为绩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13年12月盐湖区财政局正式成立了预算绩效管理股,抽调了局里相关业务人员,专门负责绩效管理工作,为绩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统筹规划设计,建立“五个智库”。2013年至今,盐湖区财政局按照省财政厅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要求,对绩效管理工作进行了系统研究,努力破解绩效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难题,建立了具有盐湖特色的“五个智库”即:“指标库”、“范本库”、“专家库”、“中介库”、“项目库”。“指标库”涵盖了11个类别的指标体系,并且把绩效指标明细到了二、三级指标。从8个方面完善绩效评价工作相关文书的文档格式及内容构件,建立了“范本库”,提升了预算绩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夯实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基础。“中介库”收录中介机构130余家,“专家库”收录专家300余位。盐湖区财政局截止目前已将有关财政支出268个项目纳入“项目库”的管理范围,实行跟踪式绩效监管。三是开展业务培训,加大宣传力度。2013年以来,盐湖区财政局按照“以业务工作为主体,以培训和宣传为两翼”的工作思路,在会计培训会、绩效联席会等会议上,先后多次开展绩效管理的培训宣传工作。另外,盐湖区财政局通过简报、新闻等形式,积极宣传绩效管理工作,为营造良好的绩效氛围,强化绩效理念打下基础。

(二)落实一个根本,突出“三个加大”

2013年以来,盐湖财政本着落实“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这一根本,着力提升财政资金绩效,切实做到“三个加大”:加大绩效目标的管理、加大绩效评价的范围、加大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一是实现财政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全覆盖。盐湖区财政局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编制预算时,要求各预算单位在申请项目资金时就提出项目资金使用应达到的绩效目标并在年终或项目结束后,展开绩效自评。连续两年将区级财政项目资金全部纳入绩效管理的范围,在全市率先实现财政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全覆盖。二是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为了统筹安排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抓好绩效重点评价工作,每年4月左右,盐湖区财政局都会组织召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联席会,对绩效评价工作进行统一安排与部署,将社会较为关注的民生项目列入本年度绩效重点项目评价年度工作计划。从2014年起,盐湖区财政更是积极探索预算项目事前评价,进一步尝试对部门整体支出综合评价。另外,自2013年起每年年底,盐湖区财政局都要对本年财政支出纳入绩效管理的项目全面开展绩效自评工作;并对50万元以上项目的绩效自评报告展开抽查复核工作。三是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是绩效管理工作实施的根本保证,也是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为此,盐湖区财政局出台了《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从制度上明确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操作流程和实施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盐湖区财政局及时将绩效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预算单位,并要求预算单位填报反馈书及整改报告,并将其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相结合,作为下年安排预算的参照,进一步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绩效。

(三)围绕一个中心,推进三个公开

2014年以来,盐湖区财政局围绕“阳光财政”这一中心,积极构建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制度,2014年已将财政重点评价及整体支出的评价结果在财政内部全面公开,今后将进一步在政府内部全面公开并逐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二、盐湖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绩效氛围基本形成

通过两年多的绩效氛围建设,盐湖区已经营造出良好的绩效氛围,盐湖区财政局各业务股室及政府各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已逐步接受并认可,绩效理念已经开始发生转变,“用钱必有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在各单位及业务股室已经开始萌芽,预算绩效管理基本实现常态化。

(二)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建设基本完成

盐湖区财政局通过建章立制,逐步规范流程;研究探讨,科学建立智库;加大宣传、加强业务培训等手段,加快实现了“三个推进”:即推进绩效管理支撑体系建设、推进绩效评价机制建设、推进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制度建设,已初步构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这一体系,落实了财政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要求。

(三)绩效管理的优势已经凸显

财政预算范文4

关键词:财政预算;管理;转型;路径

财政预算管理的整个工作中,其不仅要对组织内部人员的利益负责,还应真正发挥其功能与优势,最大化满足社会公众与国家的合法利益。基于此,相关单位必须在财政权利、社会权利、工作权利三方面进行革新与完善。在不断强调与突显公众权利的基础上,应能制定相对完善与科学的财政预算管理法律法规。从而,确保相关工作在具体实施与落实的过程中,能形成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而若想达成预期转型目标,相关单位应在财政预算管理模式、管理流程等方面进行积极的优化,从不同的维度去推进财政预算管理的转型。

一、明确财政预算管理转型的关键点

财政预算管理的可持续性,对社会大众的切身权益将产生深远影响。而在财政预算管理进行转型的过程中,若想确保其能顺利、高效的达成预期的设定目标,应明确了解与掌握其管理模式优化与个性的关键点。

(一)确保工作主体的独立性

相关单位在对财政预算管理模式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应尽量对具有一定重复性及紧密关联性的工作进行整合。并指派专人负责具体的工作内容,实施定岗问责制,确保工作主体的独立性。在保证绩效指标的独立性与管理工作的协调性基础上,促使各个部门能够协调发展,大力提升财政预算管理效能。

(二)坚持系统性与整合性原则

财政预算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国计民生。其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诸多方面,其各要素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财政预算管理寻求顺利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始终坚持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去设计完善绩效管理标准。

二、财政预算管理转型的有效路径

(一)财政预算管理向精细化模式转型

纵观当下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中的整体趋势,主要是借助政府的力量去逐步推进与实施相关工作的。尤其,在获取相关管理信息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基于国家层面推向的公开条例。相关部门在对财政预算与决算中的数据记录进行整合时,无论是对信息的、传播,还是针对技术的优化等各个方面,都需为社会公众开启限制性的制度作为基础,形成一个更具有一定完善的制度与法律法规的系统,去实际开展与落实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信息化背景下,各种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不断涌入的过程中,审计机关若想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以更崭新的姿态去面对当下的管理中诸多问题,应能在财政预算管理模式上进行及时、科学的转型。相关人员应结合当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从自身独特的运行体制出发,逐渐向精细化管理进行过渡。而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与工作效果,不仅影响着自身的发展态势,更关系着公众利益与各企业利益。因此,在寻求多方利益平衡发展的过程中,既要确保各经济体能公平、合理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还需保证能有效的推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在具体实施相关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在充分保护我国民众的合法权益的同时,还要做到有效促进产业的升级与顺利转型。基于此,财政预算管理转型的过程中,应合理明确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以及各个企业的参与市场竞争的具体流程与标准,进一步促进财政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相关单位应能及时制定、完善与优化每一项财政预算工作的繁杂的过程,其在各个环节上牵涉的问题较宽泛、复杂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社会民众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士,他们大部分人无法深入的了解财政预算方案与财政报告,在这个方面形成一个限制性发展的要素。由此导致财政预算公共参与性不佳,在此情况下,对全面推广与提升公共预算相关知识成为当下必须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充分保证提高参与代表与民众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财政预算的精细化管理。从预算管理人员的角度出发,相关人员应制定易于更多人理解的预算编制,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实施问责管理。相关人员应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并逐渐加大培养专门的社会专业组织。即在国家相关部门的主导下,专司预算审议职责,对辖下单位预算草案给予合理的意见与建议。并客观的督促相关各级单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修改与完善,从而进一步加大财政预算管理精准度。

(二)财政预算管理应注重向法治化推进

财政预算管理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备完善的管理条例或是相关的法律、法规。若想最大化发挥财政预算管理的优势与作用,应确保具备良好的法律保障机制,能够严格执行工作规范。而公共参与式的财政预算管理模式的完善,并不能表示就能在本质上提升其管理质量,其只能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重点在于财政预算管理法规的执行层面,其能否做到按照预期将工作落实到实处。财政预算管理在转型的过程中,应逐渐向法治化推进,并能不断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执行性与可操作性。相关单位应在法律法规的执行的可行性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将其作为财政预算管理转型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相关单位应积极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实践力度,并促使形成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在具体开展相关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在实践行为上进行深化,并使社会大众、企业等能对绩效管理理念建立正确的认识。创建科学、完善的即时清理机制,去强化财政预算管理法律法规功能,这对于有效处理财政预算领域的合法性与财政预算法律法规之间协调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对全面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等,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并确保相关规定能顺利的实施与落实。相关人员应正视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目前存在的漏洞问题,并能基于不断强化管理的效率,形成监管合力,全面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质量与法律效能。相关单位应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实施机制与执法监督制度,以此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能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与流程,认真的开展与落实每一项财政预算工作。尤其,针对一线的执行人员,应逐渐加大监管力度。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财政预算的管理人员,不仅是权利的主体,更是履行义务的个体。因此,在确保提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效能的过程中,应有效的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管理的法规法规,并在各个实施环节进行科学的监管机制,确保其财政预算工作真正迈入法治化管理。

(三)创建更为透明化的财政预算管理流程

在引导社会公众能积极的参与到财政预算管理活动的过程中,确保其发挥大众监督的优势与作用,应创建一个更为透明化的财政预算管理流程。在更多的人融入到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时,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财政权利的约束功能,但同时也成为简单化管理的弊端。因此,相关单位应该创建良好的财政预算管理的运行环境,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其一,在确保公共参与能产生积极影响的基础上,应赋予其一定的法律职责与义务。即,应在法律维度上对社会公众进行科学、恰当的引导与督促。尤其,针对游离在法律管理范畴外的参与主体,应对其财政预算管理形式进行“定性”。在确保其合法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从而这部分人员具体实施工作时,基于规范引导与法律保障下顺利完成特定的任务。第二,在制定具有一定公信力、透明化、合理化的财政预算管理流程的过程中,基于法律效力,可更有效的体现公众的意志诉求。在多主体共同参与下,都能够基于统一的执行标准与工作流程,能形成正确的工作方向。在这个过程中,若想体现财政预算管理流程的透明化,相关信息应进行公开,可接受大众投票等,去检验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与大众认可度。第三,在专家论证、社会听证、公开审查等方面,制定统一的标准与制度。在多方主体参与财政预算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面对大众监督,同时还要确保工作的专业性、合理性、合法性等。相关单位应建立吸收与采纳公众合理意见的相关制度与具体流程,在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保证财政预算管理的民主性、科学性。第四,相关单位应制定严格的财政预算管理程序。在社会公众参与到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制定出具体的步骤与流程。即,需设计严谨、科学的管理程序,以此确保公众参与的广泛性、公平性、全程性与持续性。在这个过程中,应加强技术条件支撑力度。针对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涉及的每一个步骤与流程,都应形成有序的运行标准。

(四)设定科学的绩效目标评价体系

相关单位应科学设定绩效目标评价体系,以正确目标为导向,对相关工作内容的实施进行有效的反馈,确保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质量的大幅提升,并能从中获得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的重要参考信息。譬如针对财政申请、编制、审查、批准,还是预算方案的修改、调整等,都可制定相应的绩效目标评价指标。由此,使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各项工作,不仅可有序的进行与实施,还可保证其能形成有效的反馈。在确保各个工作环节顺利、有效运行的同时,还应给予科学的问责等,确保财政预算工作等能高质量的完成。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在实际开展财政预算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应确保工作主体的独立性,并能坚持系统性与整合性原则,去科学优化管理模式。财政预算管理进行转型的过程中,应逐渐进行精细化管理,并通过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管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设定科学的绩效目标评价体系,能有效突显社会权利。相关人员应创建完善的管理程序与工作步骤,确保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公正性、民主性、公开性。

参考文献

[1]李媛,孔德丽.深化预算评审转型推动预算管理改革——论预算评审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J].山西财税,2018(9).

[2]廖金卫.我国财政预算管理转型路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5(25).

[3]胡建美.基于财政社会学视角的新农村治理转型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4]朱志峰.财政预算管理转型路径研究[J].经济纵横,2013(11).

[5]韩灵丽.中国财政预算“软约束”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3.

财政预算范文5

目前,我国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发生状况的事业单位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些状况对于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而言是非常不利的。这不仅仅降低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还造成了事业单位管理理念的滞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许多的事业单位管理没有意识到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是将其作为财务部门的普通工作处理。这不但体现在上级领导没有对这项工作引起重视方面,而且还体现在一些部门日常的工作态度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人事和行政部门在处理这项工作时工作热情不高。实际工作中,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没有对预算资金作出一个全面的理解,并且其专业能力不足。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使用的数据还是参考前一年的,这与实际结果是不相符合的。此外,没有制定出合理的规章制度也是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中的一大问题。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这项资金的来源相对较广,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获得,即事业性收费返还款、上级的财政拨款以及单位固定资产收益收入。以前,政府缺乏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导致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状况相对较差,这些资金几乎全部落入事业单位自有资金中。事业单位一般将这些资金作为单位员工的福利发放,有的将其消费在日常生活上。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国家相关的政策,也使得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工作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加上财政部分没有对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这里特别指出实际过程中资金的支付方式为委托支付。这样一来,财政部门无法了解到资金的真正用途,在拨资金划入单位银行账户时,财政部门已经结束了对这笔资金的管理。即使事业单位努力改善自身的运营模式,使得事业单位向着非营利组织方向发展,然而事业单位还是背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它必须使得这笔资金实现应有的价值。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作出任何改变,相关的政府部门必须履行好监督职能。需要指出的是,预算编制工作的不合理性也是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尽管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中,计算过程已经相对准确,然而在投入使用时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在进行专项资金的核算工作时,未将其具体的指标明确化。对于一些相对不重要的项目,没有及时对其进行验证并且实行。如此一来,既使得工程的整体目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也使得分期目标的可行性没有得到证实,整个财政预算资金管理过于随意。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结合以上提出的种种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来改善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工作。

1.加强对管理工作的认识,转变已有的管理思想近几年,为提高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的效率,有关部门就这项工作进行了多项变革,比如预算编制的改革、重点项目由政府集中采购等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资金的管理机制,目前这些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在事业单位开展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知识培训显得很有必要,它能够使得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改变管理理念,意识到预算资金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要在具体的工作中树立“全位通力协作进行管理”的思想,使得管理人员加强与其它部门之间的交流,使得资金的使用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2.建立并且使得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完善和其他行业的工作一样,预算资金的管理工作必须以满足法律法规为前提。进行这项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国家必须制定出有关的法律法规对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进行约束。

3.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通常来讲,预算的编制必须严格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尽量减小工作中出现的误差。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使得预算编制做到精细化处理,其主要是指:对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采取以上措施,能够使得政府部门对财政资金的支出了如指掌,同时对于预算资金的评估工作也是相当有利的。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对过去已有的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优点以及弊端,深思熟虑后再对各项支出标准进行确定。在计算一个项目的预算支出时,要对每个环节的具体花费进行记录,以便全面地掌握到资金的使用状况。必须改革以往的“切块预算”管理模式,使得预算支出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透明。事业单位难免存在一些不能细化的预算支出,对于此类预算支出可以使用“项目合同”的方式来监督资金的使用状况。这个过程必须要求有关的负责人签署合同,合同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即必须指出资金的流向、结果预测等等。除此以外,还存在一些专项的建设预算,这个阶段必须考察需要建设的工程的具体情况,在全面地对其进行审核之后,方可依据工程的进度来支付资金。此过程中禁止“一刀切”的做法,一旦预算资金的使用发生了意外状况,与预算资金相关的多个责任方都必须受到相应的惩处,这主要是为了从整体上提高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编制的质量。

三、结束语

财政预算范文6

关键词:财政预算;监督执行;问题对策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财政预算规模也不断扩张,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管理问题,为了能够继续发挥财政预算对我国经济良好的推动作用,必须要对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才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是我国行政能力的提升重要标志,通过法定程序审批的基本财政收支关系到国家民生、经济大计,必须要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为财政编制落实有效性提供保障。

一、财政预算管理内涵

(一)内容特征

财政预算是我国组织财政配置的重要方式,也是各级政府根据自身职责对财政进行预算管理的行为,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财政预算的工作效率以及资源配置效率。财政预算管理主要是通过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等环节贯穿高效管理概念,沿着财政预算目标出发,为各个环节的连贯性提供保障,从而形成健全的财政管理体系。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管理理论的发展,财政预算管理也在不断的进行探索总结,结合全新预算管理理念,将传统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内容进行优化,为财政预算的发展奠定基础。财政预算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法治性,财政预算管理关系到国家发展,必须要严格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管理,在时间、内容、组织者与体系上都有着严格的法律要求,具有一定的法治性;二是多元性,财政预算主要目标是能够更好的进行社会公共利益的提升,而社会公共利益的多样性与广泛性诉求就成为财政预算需要进行投入,从而使得财政预算的主体多样化;三是公开平等性,财政预算其实是政府政治经济活动的体现,所以进行财政预算管理都需要做到公正公开,便于社会公众的监督,确保国家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更好的推动国际经济的发展。

(二)财政预算管理优化必要性

许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主要都是由国家进行拨款,通过财政资金保证各单位的业务工作能够顺利展开,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因此对于财政预算管理监督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有着严格要求,尤其是财政管理是否高效率运行,都是财政预算管理必须要重视的内容。因此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能够帮助各级政府提升行政运转效率、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为地方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做出重要贡献。

二、财政预算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一)财政预算监督弊端

当下财政预算管理的监督体系主要是以各级人大代表为主,然而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整个财政预算管理监督体系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利于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公开化,也不利于其接受大众的监督。另外财政预算监督体系的弊端如果不解决也不利于政府公信力的增强。因此对于财政预算的监督问题要进行重点关注,一定要及时的进行优化调整。首先,在于监督约束力的弱化,因为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受到地方政府、经济、政策性工作等因素的影响,预算执行通常是缺乏力度的,或者说财政预算执行深度不够;而且加上财政预算资金不能够及时的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与单位上,客观上会形成资源的隐性配置或者二次配置,导致预算执行应有的约束力与严肃性从某种程度上被弱化了。其次,就是实效性有所欠缺,整个预算审查报告比较笼统,很难够在短时间内分辨出各项财政预算是否合理、实效性是否强,因此更多的监督审查流程无法发挥出实际作用,导致财政预算管理的各项报告无法得到有效的角度,在实效性上有所欠缺。

(二)财政预算实施问题

财政预算管理下财政预算实施是财政预算管理能否发挥出实际作用的核心环节,因此财政预算实施环节需要重点关注,对其问题进行充分分析,才能够将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出财政预算的有效性。首先,财政预算实施制度自身并没有完善。由于财政预算管理涵盖财政预算的监管、实施、编制等职能,而在具体管理工作当中,很难对各个环节进行明确的划分,致使预算拨款部门将编制权、实施权以及监管权等一体,直接将整个财政预算管理的风险汇聚到预算拨款部门;而且整个财政预算编制过程会使得各个部门通过多种方式争取更多的预算资金,在实施过程中才能够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因此由于财政预算实施制度的缺陷造成了实施困难较大的局面。其次,实施力度欠缺,当财政预算生效后,从法律角度就产生执行力,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财政预算编制的粗放从而各项实施工作也比较粗糙,存在一定随意性,甚至为某些徇私枉法的情况埋下隐患。

三、提升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加深预算实施管理,贯彻相关法律法规

财政预算部门重视预算编制的实施过程,保证相关法律法规能够贯穿到整个预算编制实施的过程。财政预算部门一定要加强执行力,坚持无预算的编制无法支出的原则,针对预算指标进行严格控制,构建完善的预算编制、执行业务操作标准,对于财政项目的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必须要实时监督。结合财政预算管理中,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的不断扩张,通过该制度提升财政资金运营效率,对预算实施环节进行合理的控制。而且结合2014年新《预算法》,各个财政部门要以该《预算法》作为基础,针对新的预算执行要求、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普及。一方面财政部门要针对预算严肃性进行维护,确保财政预算的严格制度执行。尤其是在预算经过审批之后,执行过错中不能够因为其他影响因素而打折扣。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加大执行力度宣传,积极贯穿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为财政预算管理的有效运转提供保障。

(二)积极优化财政预算工作,打牢预算管理基础

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编制是核心环节,要对其进行实时管理,加强基础性工作,以零基预算作为基础,同时对定额定员标准进行深入的科学性研究与制定,对于定额标准要遵循财政预算的规模、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能够将各项财政预算编制工作与实际情况相辅相成,帮助财政预算管理提升基础工作水平,夯实预算管理基础。另外在对财政预算工作进行优化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部门间共性,避免由于工作的变化而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财政预算工作的进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财政预算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要积极探索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弊端,同时结合当下社会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优化,积极正面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推诿、回避相关问题。希望财政预算管理能够在国家政府的带领下不断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法律,为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何欣.财政局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2):176.

财政预算范文7

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786万元,完成预期目标的35.36%,同比下降38.0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614万元,完成预期目标的37.77%,下降29.08%;基金收入完成172万元,完成预期目标的7.75%,下降92.3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税收收入完成5,591万元,完成预算目标的32.97%,下降24.59%,其中,增值税完成772万元,完成预期目标的22.13%,下降21.78%;所得税完成1,232万元,完成预期目标的37.79%,下降48.40%;营业税完成1,453万元,完成预期目标的43.70%,增长5.37%;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385万元,完成预期目标的41.80%,下降12.10%;资源税完成136万元,完成预期目标的9.71%,下降48.29%;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277万元,完成预期目标的27.98%,下降34.05%;房产税完成347万元,完成预期目标的82.62%,增长15.28%;土地增值税完成425万元,完成预期目标的53.13%,增长15.80%;其他零散税种完成564万元,完成预期目标的23.88%,增长30.55%。非税收入完成4,023万元,完成预期目标的47.33%,下降34.51%,其中,专项收入完成351万元,完成预期目标的21.40%,下降78.47%;行政性收费及罚没收入完成2581万元,完成预期目标的51.62%,下降19.07%;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完成1,091万元,完成预期目标的58.66%,下降17.60%。

二、上半年支出情况

地方财政支出完成40,632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0,221万元,完成预算的44.49%;基金支出411万元,完成预算的23.7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833万元,完成预算的45.79%;公共安全支出2,008万元,完成预算的35.39%;教育支出10,864万元,完成预算的45.73%;科学技术支出618万元,完成预算的44.7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84万元,完成预算的39.8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24万元,完成预算的45.14%;医疗卫生支出5,600万元,完成预算的61.37%;节能环保支出658万元,完成预算的54.3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526万元,完成预算的52.24%;农林水事务支出2,089万元,完成预算的28.33%;交通运输支出1058万元,完成预算的20.45%;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282万元,完成预算的48.71%;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73万元,完成预算的28.08%;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260万元,完成预算的43.41%;住房保障支出2,487万元,完成预算的87.51%;粮油物资管理事务支出257万元,完成预算的56.73%。

三、上半年的主要工作

上半年,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克难攻坚,加压奋进,全面贯彻落实县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和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全力组织收入,优化支出结构,统筹调度资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证了财政刚性支出和重点支出需要。

1、狠抓征管,全力组织财政收入。

面对经济下行、市场低迷、重点税源税收下滑等困难,财税部门多措并举,攻坚克难,全力组织财政收入。落实收入责任制。科学细化和分解目标任务,将任务落实到部门,落实到责任人。定期召开收入协调分析会、财税联席会议,采取督查督办、限时办结等措施,确保应收尽收。开展清缴陈欠税专项行动。采取提前介入、互通信息、全程跟踪监控、适时代扣代缴等方式,突出抓好陈欠税清缴,上半年,清缴欠税3600万元。强化非税收入征管。组织专门人员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费基测算,准确把握理论数据,科学制定实际收入计划。依托国资办对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进行排查,清理超期租赁、隐瞒不报租赁、低价租赁。上半年,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1,091万元。

2、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以来,财政部门始终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统筹资金,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了各项民生支出。上半年,投入各项民生资金3.6亿元,同比增长9.1%,占财政总支出的47.97%。其中,发放粮食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大豆补贴等资金8,509万元;投入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和扶贫等资金1,836万元;投入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和校舍安全资金1,116万元;投入城乡低保资金、五保供养和临时救助补助资金3,316万元;投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助8,868万元;投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和机关事业医疗保险资金7,556万元;发放再就业资金1,723万元,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城市绿化和节能环保资金3,228万元,切实改善了人民生活环境。

3、深化改革,财政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按照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和透明理财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各项财政改革,推动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法治化进程。电子政务管理又有新进展。全面实施财政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动态监控系统上线运行,对预算资金支付的前期计划申请、事中直接支付等数据进行监控、预警,提高数据审核的严谨性和准确性。财政信息公开有序推进。全县57家一级预算单位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了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开展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按照文件精神,将2013年及以前年度的结余专项资金1557万元收回,重新安排使用。推行“阳光采购”。取消了定点采购单位,并于5月1日正式实行网上采购,上半年政府采购金额达2116万元,节约财政性资金202万元。不断扩大投资评审范围。引入中介机构,参与投资评审,增强投资评审能力。上半年,共审核工程项目46个,审核金额1757万元,审减资金574万元,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减少了资金的流失。上半年,财政工作在困难中前行,为全县的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税源贡献率下降,刚性支出需求急剧增长等现象依然存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面临收支矛盾突出、保障压力巨大的困难。以上问题事关我县经济发展,在下步工作中要妥善解决。

四、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全力做好下半年财政工作

为应对当前的财政形势,下半年财政部门应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奋力克难攻坚,努力确保应收尽收。

围绕全年收入预算目标,按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思路,把组织收入作为当前最主要的工作来抓,力争应收尽收来缓解支出压力。加大重点税源专项清查力度,深挖潜力,以查促收、以查促管、堵漏增收;加强零散税源征管,做到重点税源与零散税源、大税种与小税种并重,弥补收入缺口;强化财税收入目标管理,完善征管激励制度,调动征管部门积极性;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及时解决组织收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收入应收尽收和及时入库,努力促进全年财政收入目标顺利实现。

2、坚持开源节流,全力保障重点支出。

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工资性支出按时足额发放到位。保障民生重点,按照“以事定钱”、“钱随事走”的原则安排重点支出,进一步提高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水平,切实保障民生实事落到实处。加强资金调度,切实加快支出进度,简化资金审批程序,对专项资金做到文到即转、文到即拨。积极盘活财政资金存量,统筹安排使用已回收资金,尽快把收回资金调整用到保民生、补短板、增后劲的“刀刃”上。从严控制会议费、培训费和差旅费等一般性支出,大力压缩“三公”经费,推进厉行节约工作长效化、常态化、制度化,确保全年完成只减不增的既定目标。

财政预算范文8

关键词:财政预算;预算管理;预算监督;体制改革

财政预算管理是国家正度的重要职能之,其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可以充分体现当前国家财政管理的水平。而财政监督的有效性是保证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有效落实的重要措施,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所以,现在加强对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的研究意义重大。

一、当前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预算编制时间紧、质量低。通常在进行财政预算编制的过程大概需要经历两、三个月的时间,相对紧张,不能保证资料收集的全面性,如此一来,编制的预算不能真实反映经济信息,从而对财政的手指安排造成严重影响。另外,在较短时间内不能对项目进行深入论证,影响内容的精细性。其二,内容不够完整。财政预算应该包括政府所有活动的开支,但是当前的预算内容只包含了政府对内资金这一单项内容,而忽视政府外部资金的预算管理。对于政府外资金通常是由部门进行单独管理和安排,从而导致财政无法对这笔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从而导致政府对资金的分配权遭到分割,导致预算内容有失完整。其三,约束力不佳。按照相关规定,财政预算是在完程一系列程序审批之后形成的,并且不能进行随意地修改,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审批程序不明确,并且随意性较强。另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项目的细化程度不足等原因,经常会出现预算随意变更的情况,事实证明,当前的预算编制在约束力方面有待提升。

(二)在参政预算监督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对监督机制本身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在财政资金运行中监督机制极为重要,其是保证资金运行安全的关键。当前,对财政预算的管理重点主要放在了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方面,但是对监督体制的重要性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认识。其二,预算监督执行难度较大。预算编制的专业性较强,由于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所以,在监督难以落实。同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也缺少相应的日常监管。其三,人大监督效果不佳。在财政监督管理中人大部门的监督极为关键,但是由于人大对预算的审批没有足够的时间,在短时间内根本不能发现其中深层次的问题;另外,难以实现对资金落实的审查,形式化严重。其四,社会外部监督力度不足。我国财政预算的监督管理也需要公众力量的参与,但是当前我国财政监督的透明性不强,只有政府相关部门具有了解的权利,公众参与性不佳,也难以行使其监督权利。

二、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的相关对策

(一)提高财政预算的精细性

首先,要将预算的编制内容进行细化,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要根据分税制财政体制来进行预算编制,保证支出预算和财政收入的精确性;其次,加大零基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第三,加强综合预算编制,进行收支分管。收支分管方式有利于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将政府内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中,从而增强政府对资金的分配权。

(二)增强人大监督

对于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为了保证监督效果,要对人大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人大监督人员的法律素养。另外,在具体监督执行公祖中,监督人员需要正确分析工作的重点,加强对预算编制监督以及对预算调整的监督,同时还要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从而有效提升人大对财政预算的监督效果,保证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三)增强预算监督的公开性,提高公众参与度

财政预算监督还要增强外部监督,扩大外部监督实体。对于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要增强其公开性和透明性,可以保证社会各界可以对其内容进行实时了解,并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保证公众对财政预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对财政预算中的重要决策和事项一定要向社会进行公开,征求公众意见,从而保证公众对财政管理的参与热情。另外,还要增设公开途径,通过网络、媒体等现代媒介来听取公众对财政预算编制和安排的建议。

(四)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加大审计监督

要严格约束财政预算,确保已经审批后的财政预算编制不得随意追加和调整。即使不得不追加预算时,财政机关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用制度来约束财政预算过程中的个人决定行为,杜绝随意追加项目的恶劣现象。还应进一步改进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方式,要做到转变审计思路和审计方法,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当审计部门对财政部门实施监督时,要全面切实地审计监督财政资金和项目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分配和确定情况,以便在最后预算执行情况对照中发现预算执行的问题。加强审计监督的力度尤其要注意限制审计负责人的权利,不能让审计负责人参与到财政决策之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良好运行,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财政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在今后的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的改革中一定要认清当前存在的重要问题,并提高对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加大人大以及社会公众对预算管理的监督力度,增强预算本身的约束力,同时还要加大审计对财政预算的监督,从而保证财政预算编制和落实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景东,月甫,家宗.对加强财政预算监督的思考[J].山东人大工作,2007(11).

[2]陈继纯,姜旭英.对完善财政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7(4).

[3]汪萍,谢勇.财政预算监督的难点及对策[J].财政审计,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