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范例

公路建设

公路建设范文1

由于由各级财政部门拨付,运行机制不顺,相关手续审批繁琐,并需要一定的费用,对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增加了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难度。危桥数量大,安全状况差我市农村公路桥梁中30%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砖桥、圬工拱桥,年代久远,荷载标准和水平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加之大吨位车辆绕行,使农村公路上的危桥也快速增加。在安全设施方面,由于农村公路建设期资金相对不足,建设标准相对较低,只注重主体质量,而忽视了边沟、排水等附属设施的质量,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标志、标线、防护设施等)没有同步到位,尤其是遇到灾害,损毁严重;部分农村公路没有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告标志,公路的安全隐患相当严重。

养护管理长效机制有待完善虽然近几年来,各级交通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但是在“人员、资金、责任、考核、奖惩”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养护资金除税费改革后划转地方财政的补助外还没有其他稳定的来源,责任主体落实仍然不到位,监督、考核、奖惩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许多地方的乡管所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重建轻养、以建代养现象仍普遍存在;养护技术水平依旧较为落后,仅能达到清扫的要求。总体看,一个长效、高效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仍未确立。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对策为了促进农村公路和谐发展,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2011年10月份河北省财政厅和河北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印发了《河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笔者认为,《办法》确定了县级人民政府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养护资金筹措及定额标准也得以确定和细化。

为了贯彻落实这个办法,真正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县级政府是农村公路的养护主体农村公路工作属地方事权,县级政府是责任主体。实现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县级政府落实主体责任:一是将农村公路作为县政府日常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二是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资金渠道,要严格按照《办法》中的有关标准要求,落实资金,并做到“专款专用”;三是将农村公路工作列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标(我市部分县(市)政府已经将农村公路列入了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任务中,并按照占年度考核总分的5%的比例计入总分),组织验收考评,严格奖惩兑现和责任追究;四是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完善考核标准,研究制定建设和养护规划,组织实施年度计划,确保目标完成。

加强农村公路发展的行业指导交通部门做好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进一步发挥行业优势,拓展行业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行业指导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省、市政府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增强行业管理的话语权。一是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办法或指导意见,规范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行为;二是切实加强对县级交通部门的行业指导,加大对基本建设程序、工程质量和资金落实、资金使用情况的督导检查,并作为考核依据。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工作的执行主体,协助政府落实好主体责任,主要职责包括编制上报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建议计划,执行上级下达的建设计划并做好项目管理,组织实施养护工程计划,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组织协调、检查考核乡(镇)政府管理养护工作及农村公路设施的保护工作。三是认真细致的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落实“七公开“制度,加大协调力度,理顺资金拨付渠道,为又好又快的完成年度建设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提高农村公路防灾减灾能力结合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和危桥改造工程计划,注重提高公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全面改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条件。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桥梁隐患大排查工作,各县已经将排查情况上报了当地政府。接下来要加快桥梁改造的力度,按照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桥梁改造计划。一时难以改造的要根据不同的技术状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加强巡查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另外从项目的立项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将必要的安全设施考虑进去,按照“安全、经济、环保、有效”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实施,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抗灾和防灾能力。加大农村公路路政工作力度现在我市的农村公路基本上都没有进行公路用地确权,虽说有的县(市)部分县级公路进行了确权,但沿线老百姓不认可。其主要原因是无农村公路占用公路用地确权经费,一方面要协调当地政府对农村公路进行确权。另一方面加强对超限超载车辆的源头治理,加强对公路桥梁上下游二百米范围内随意取土、挖沙、采石等违法行为的治理力度,遏制超限超载车辆上路,杜绝农村公路上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损害农村公路现象的发生,切实保护好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有效维护了农村公路路产路权。

公路建设范文2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随着国家投资重点逐渐向农村公路建设转移,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大规模建设中也遇到了许多诸如建设、管理与养护等方面特别是后期养护的问题,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也逐渐被交通行业及社会各方面所关心。目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形成了交通部、省交通厅、地市交通局、县交通局四级行业管理,县、乡、村政府或部门分级实施的管养体制。   多方参与已经成为农村公路管养的突出特点。本文在分析现阶段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优缺点及组织形式等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建议,为下一步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农村公路的管养既有直接实施者,又有多个间接参与者,既有行业管理者,又有具体组织实施者。按照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不同,基本可以分为四种,即: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公路养护。   该模式是农村公路养护中采用最多、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式。在费税改革之前,许多地方都规定了农村居民承担法定公路建勤义务工和车辆建勤工,利用农闲季节集中养护农村公路,这是群众突击季节性模式的基础。该模式组织者一般是乡级政府或者村委会,群众出劳动力,市县交通局部门或乡级政府补助部分砂石材料费。主要适用于道路等级低、交通量小、专业机械化难以开展的乡道和村道,尤其是路线长、人口密度低、地形条件相对恶劣的山区,实用意义更强。该模式最大优点是充分发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长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对缺乏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但随着费税改革的实行,“两工”逐渐取消,从政策上讲,村民已经没有进行农村道路养护的义务,其适用范围缩小到通过“一事一议”的村道养护。尤其是现在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出,该养护模式实施难度越来越大,所需费用也日益增加。   随着群众突击季节性维护难以组织以级养护费用不断上升,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出行要求越来越高,农村道路的一般性养护需求逐渐加大,需要相对专门的人员进行日常养护,因此,分段承包到户的农村公路养护模式逐渐形成。一般情况是根据路段等交通量大小、养护材料远近等测定每公里所需养护经费,然后以招投标的方法承包给农户并签订承包责任书。组织者一般为市县级公路养护部门或乡级政府。该模式是专业化、市场化养护公司的雏形或者低级形式,主要用于交通量小、等级较低的一般农村道路。养护内容也仅限于路基、路肩、边坡和低等级路面的日常性养护。优点在于易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引进竞争降低了养护成本,而且此种小规模零星形式作业模式,也比较符合农村公路分布广的特点。   该模式是与干线公路养护类似的一种养护模式,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由县级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以道班的形式在重要农村道路沿线布设;另一类是由地方交通主管部门领导,作为其在乡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如交管所或者交管站从事养护生产;第三类是乡政府领导的机构对乡道进行养护。从目前来看,这是目前农村道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式。   该模式优点是由于具备一定的养护机械和相对固定的人员,道路养护质量较高,除了大中修外基本能够完成农村公路和桥涵的养护工程。缺点在于与养护管理没有分开,具备一定的管理职能,生产效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养人不养路”的现象。乡级政府领导的道班金属临时性机构,常常资金困难,养护队伍不够稳定。   当前,针对此种模式弊端开展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改革,方向主要是进行管养分离,以工程量计量养护经费,公路养护实行合同化管理,养护队伍实行企业化管理,由事业性管理单位向企业性养护生产单位转变。   养护公司是拥有独立注册资金、相应设备及技术人员和施工资格,在工商税务部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资金调配和人事权利,在法律上与公路管理部门处于独立平等地位的,真正面向市场的经济实体。专业公司养护真正实现了养护的管理与生产分离,执照性质可分两类,一类是适应市场的要求,有社会性资金建立起来的股份制公司,另一类是由的公路管理机构剥离管理职能扣,经过改制建立起来的股份制公司。   农村公路养护采取专业公司养护的模式,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主体较少,投标不具备竞争性;另一个是资金问题;第三具是目前尚缺乏对承包商的有效监督。优点是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养护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管理部门从具体的事务管理转向合同管理,公路养护质量高效率高。缺点在于,由于农村公路分布相对分散,对于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不够大的地区,尚难以全面推广。   鉴于上述四种养护管理模式的分析,农村公路要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理念,将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机构精干、体系完整、职能明确、权责一致、管理顺畅、运转协调、行为规模、有效监督、办事高效”的养护管养体制,有利于地主经济发展,能够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效维护农村公路养护市场秩序,真正做到农村公路“有人建有人管有人养”。为此,提出主要建议如下:   (1)实现养护管理和养护生产的分离或部分分离。这是农村公路管养体制的基本要求,督促由企业管理的公路部门下属单位促使其成为真正企业法人,把公路养护生产从管理机构中分离出来,组建农村公路养护公司等不同性质的专职管养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   (2)在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不够成熟或难以发挥市场作用的时候,根据各地的特点和不同情况,积极探索建立和健全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流动性养护相结合制度,建立完善各种形式的养护承包责任制,包括分段到户、道班承包等,全面推进定额养护和计量支付。   (3)根据本地区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路面结构形式等特点,制定相应的养护技术标准,推广应用公路养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降低养护成本,发挥养护资金效益。在一定的管理体制条件下,充分实现模式的多样性,保证其足够的灵活性。#p#分页标题#e#   (4)积极培育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配置农村公路养护资源的主要途径。首先要积极培育县级统一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并逐步融入整个公路养护市场中。改变原有养护在较为封闭的行业内部进行的模式,以提高养护生产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将养护生产逐步推向社会,适应市场化要求。   (5)积极筹措包括养路费、财政转移支付和农拖费等各方面资金,逐步实行公示、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农村公路养护供给效率。在养护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实行公开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业主、养护施工、养护监理三方面相互监督、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公路养护新体制。

公路建设范文3

一、建路修桥,民生基础设施大提升

(一)公路建设联网见效

2019年全面完成村组公路硬化,全镇范围内的国道、县道、乡道等干道及村道,村组道实现联网,达到村村通,自然村村通水泥路。彻底解决村民行路难,农资产品运输难问题。为民通行,为群众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初到11月底,我镇通过国开行贷款项目筹资519万元,硬化最后一批通自然村水泥路18条共13公里,村道拓宽5条15.7公里。

(二)危桥改造全面完成

今年初我镇组织村组干部对全镇各村桥梁运行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所有桥梁建档立卡。排查出2座危桥并组织项目立项和申报,同时镇村开展资金筹集,促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1、星村石子河危桥改造项目,于2018年底开工建设,总投资117.8万元,于2019年元月竣工验收,2月份通车投入使用。

2、长龙村长龙桥危桥改造,于2019年6月份立项,8月份启动建设,总投资115.3万元,于10月初竣工验收。

(三)公路升级改造提升项目进展顺利

X809大田至茶亭下23.6公里县道升级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年底前项目二级路段面层以下将全面完成,确保在春节前后解决星村片五羊等5个村村民的通行问题,我镇将继续加强项目服务,积极配合施工单位解决一些诉求和矛盾纠纷,确保全线于2020年实现全线通车。

二、专业养护,乡村道路保障通行

(一)、2019年我镇聘请有资质的专业公路养护公司——信丰成明德公路养护公司助力我镇的乡村道路的养护,今年专业公路养护里程达181公里,比去年增加50公里,有力地保障了乡、树道的通行水平。

(二)、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对在公路建设和养护方面上级下拨的所有资金到账后做到及时拨付、专项专用。同时,我镇还结合“大村长”制、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攻坚行动,农村建设等拓宽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加大公路建设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大提升工作。

(三).开展“路长制”工作机制。我镇开展对全镇范围内所有公路进行“路长”全覆盖,切实加强“路长”的覆职尽责,加强对所有公路的巡查、整治。有力解决了公路有人管,公路有了隐患有人排查、报告并且能得到及时的整治。为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公路安保和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每年组织村、组干部对公路临涯、临水,路桥、急弯、边深沟路段及山体滑坡易发地段进行摸排,发现的情况统计汇总,建立台账。做好公路安保必须的实施安装和汛期出现的安全隐患的整治工作。我镇今年共投入资金31.6万元,其中用于安装安保实施27.8万元,隐患整治3.8万元。

三、2020年工作打算

1、完成分散居住的通小组公路8条6.3公里的硬化,使我镇所有分散居住但达不到20户以上的居住点村民解决通水泥路问题。

2、全力服务好X809线至县道升级改造项目的施工建设,协助解决施工单位和沿线村的一切矛盾纠纷和诉求,使项目能如期完工,争取在2020年全线23.6公里实现通车。

公路建设范文4

一、智慧公路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智慧公路建设和发展还处在探索阶段,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属于在探索性发展、尝试性应用和不断完善的积极进程中。由于智慧公路理念及相关研究比较超前,要想真正实现理想中的公路“智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总结智慧公路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智慧公路建设标准及相关规范的缺失由于理念超前,相关技术施工应用还处在摸索和实践中,短时间不可能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应用规范,使得现有的智慧公路建设无法找到统一的认证标准及规范。介于“新基建”理念和内涵的提出,将有助于制定暂行的行业标准和评价手段。(2)公路智慧化程度及发展进程难以确定当前我国公路信息化建设水平和理想中要实现的“智慧公路”建设标准还相距甚远,公路智慧化程度无法考量,智慧化程度也无法判断。现阶段来看,智慧公路建设及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过程,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智慧化未来似乎存在无限的可能。因此,应该赋予公路智慧化一个阶段性的定义和发展进程的量化标准。(3)智慧公路建设运营带来新问题随着智慧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内涵的不断丰富,相应的配套技术和任务也要不断的完善和更新,发展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整个大的交通系统,比如如何在前期已建成的较初级的智慧公路上改进新的智慧建设,而新的建设又如何实现公路建设、运营、管理、养护一体化体系的重构等等。因此,智慧公路建设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去解决这些难题。

二、“新基建”理念下智慧公路建设体系构建

在融合“新基建”发展理念的背景下,我国智慧公路建设将会在传统道路建设中更多融入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围绕公路的建设、运营、管理、养护各个环节,将会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的融合发展,并尽可能组成一个完善的体系。(1)传统公路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融合传统的公路建设,如路基路面、桥梁、隧道、功能区、收费站及路内路外附属设施等,将融入信息化的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智能情报平台等信息交互的系统,通过图像、语音、红外等感知体系采集人-车-路-环境信息,再以5G基站数据传输,大数据比对和人工智能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提供车路协同、车车协同,最终实现传统公路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融合满足无人驾驶的智慧道路建设。(2)智慧公路信息管理系统的融合基于上述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立,构建智慧公路的路网监测、运营管理、应急管理、养护管理、交通管理等信息管理子系统。实现数据信息实时采集、快速整合、云计算与及时共享的运行维护管理系统,使整个交通系统的运维实现信息化高效管理。(3)高效的数据集成与精准的数据处理融合以往采用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然后做出决策的模式,现在在“新基建”理念下向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应用转变,轻松实现机器对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决策和控制,构建面向用户需求的数据集成处理平台,如大数据云计算平台、信息交互共享平台等。通过人工智能数据处理,采用机器深度学习、算法优化更新等手段提高系统整合数据信息与快速处理数据的融合发展能力。(4)系统整合与信息服务的融合将上述系统整合的信息及时与道路各参与方共享,并为公众出行提供精准信息服务,同时为交通系统中人-车-路-环境提供万物互联的信息网络平台。此外,系统整合与信息服务的融合还能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的出行需求,如定制交通出行的私人路线,实现车路协同、无人驾驶功能等,为更好的实现交通的智慧提供可能。

三、结语

公路建设范文5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形势的深化,各种经济承包责任扩大了施工管理的内容,同时也使数量、成本与质量的矛盾愈显突出。因此,现代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管理的内涵比过去更为丰富,它不仅受到思想、技术、组织、经济等方面的制约,并兼有咨询、顾问、参谋、控制的涵义,还涉及到工程法规、行为科学诸多因素。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现时特点的施工质量管理方式和质量保证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就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作粗浅的见解,仅供同行参考。   1、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质量的关键,有利于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监控作用。为此,即要加强“四个层次”的控制和各层次的职能,即政府监督,项目法人、社会监理和企业自检。要在建立公路监理制度上,逐步建立起四个层次的管理体制,又要理顺“三者的关系”,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单位三者的关系。并概括为:(1)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的关系,是依据工程建设发包和承包合同或协议,构成承发包的关系;(2)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通过监理服务协议或合同确认职责、权限和经济关系;(3)监理单位与承包单位之间没有合同关系,也没有任何经济关系,而仅仅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同时,还要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监理、检验和质管组织:①监理工程师依据监理办法和监理办法和监理合同、独立、公正地行使监理职权,对建设单位和承包(施工)单位均具有监督权,以负责保护双方利益。②建设单位要组织检验小组,对施工单位进行质检和抽检。③施工单位要成立各施工点质管小组,负责自检、专检和互检。   2、加强质监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质量管理总目标,也是为质量管理创造前提条件的最基本的工作。只有重视基础工作,才能坚持做到施工中的“四有”、“五化”,即:有方案、有标准、有制度、有目标;施工规范化、操作规程化、技术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数据科学化,才能确保建设总目标最合理的实现。   (1)明确技术标准、强化标准工作   ①各项工程的设计资料、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艺要点,质量检验方法和评定标准,以及工程监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文件资料,统一印发至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使其人人目标明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②各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等文件,在开工前送交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   (2)强化检测手段,做好计量工作计量检测工作的加强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为强化检测手段,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试验室,配专职人员负责常规试验和抽验工作。   (3)重视质量信息,用数据指导施工项目建设在开工前,由建设单位(指挥部)将各种原始记录表、检验记录表、测试报告表及统计表格等发至施工单位,并规定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定期报送各种资料。通过检验测试人员提供的资料,及时掌握现场随时发生的质量情报和数据,以便及时分析质量动态,采取应急措施。   (4)建立健全责任制建立和健全质量责任制,制定各级职责范围,实行联质奖惩制,发挥经济制的作用。   3、加强质量控制   (1)设计质量的控制   对路基、路面、桥涵结构设计的图表、资料文件因未经施工实践,不尽合理及遗漏、错误部分往往不易暴露,除开工前通过设计文件会审控制外,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要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①重大变更应要严格按设计变更报批手续,按规定程序办理。   ②非重大变更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现场会审处理也可以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审处。   ③对设计不详、漏误及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监理工程师可以书面明确解释或补充规定。   (2)材料质量的控制   原材料是工程实体的组成部分,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求施工单位:一是把好材料采购关;二是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测试鉴定;三是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和半成品。   (3)施工质量的控制   抓好各施工阶段,以防患于未然。对施工单位的各施工阶段要通过定期检查评比,有的放矢地对重点突击的问题进行现场检查、评比和交流,对存在的问题,施工要点、注意事项等,质监部门以书面形式发至施工单位,目的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   4、严格质量检验质量检验是评检施工质量能否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标志着质量好坏的程序,其关键在于做好下面几点。   (1)明确质量检验标准、内容和手段   检验标准主要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即达到规范化、规程化、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检验内容主要对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结构整体和部件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检验,使质量事故尽可能地消灭在施工过程中,这样使工程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检验手段是通过仪具测试和试验数据结果反映出来的。对技术标准高、工艺较复杂的项目,其检验标准另有设计规定的要求,并经质量监理人员检查后方可签认。   (2)高标准、严要求、把好质量关   无论管理制度、工艺措施、规范、规程、规定要求,还是从平时检查到具体指导,从关键部位到每道工序,都必须强调一个“严”字;对出现的质量问题,更要严肃认真,不一丝不苟地进行妥善管理,该返工的一定要返工,该停工的也一定要停工不能迁就。检查和评定,评估和建议,都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各级技术负责人,对质量管理,要做到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果评审和信息反馈工作,纠正过去往往偏重事后把关,管结果,不管中间检查和因素的习惯。#p#分页标题#e#   5、结束语   为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加强基础工作、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把关工作。目前如何围绕这三个环节,结合当地条件,尽可能充实,丰富其内容,强化其手段,建立一套科学和适合国情、省情的实际情况和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乃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重点工程施工实践证明,要想建立科学的、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我们还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仍有许多困难。   公路工程线长面广,有些工程施工季节性强,施工队伍的条件和素质要求还不相适应,工程监理工程起步晚,缺乏成熟经验,检测手段还不先进,都有待于我们作出更大的努力,逐步加强完善质量管理工作。工程监理,负责监督工程质量、进度、保护双方利益。建设单位要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的作用,支持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监理工程师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

公路建设范文6

一、公路建设养护技术

1.公路建设养护的主要内容。公路建设养护就是对建设公路的保养与维护,这不仅仅是公路建设全过程的养护,也是对被破坏的部分公路进行修复[1]。公路通常在建成通车以后,因为长时间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使得公路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除了受到来往车辆车轮的磨损,也十分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因此,公路建成通车后必须采取养护措施,并且应用相关技术不断进行更新和改善公路路面和路段。

2.公路建设养护技术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公路建设养护技术的关键因素是其施工材料。施工材料的好坏往往影响了公路的质量,随着绿色建材的广泛应用,绿色施工材料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另一方面,施工技术也影响着公路建设情况。针对不同的公路受损状况,公路建设养护技术往往也不相同,因此,在实际的公路建设养护工程中,施工部门需要针对公路的路况、受损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养护技术[2]。

二、公路建设养护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总里程及公路密度均呈现快速增长的形势,下图展示了2013年到2019年的全国公路总路程情况,从2013年的435.62万公里增长到2019年的501.25万公里,公路密度从45.38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到52.21公里/百平方公里。随着我国汽车数量继续增加,现有公路的压力也在增加。公路养护已成为我国公路运输业的主要任务之一[3]。近年来,国家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投资大幅度增加,公路建设养护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2019年,全国公路养护里程达到495.31万公里,比2013年增加接近70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8.8%,比2013年增加1.3个百分点。

三、公路养护施工技术

1.公路养护施工技术组成。公路养护施工技术主要由以下五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是路况检测技术,这种技术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的特点;二是公路养护的分析和决策技术,这种技术具有科学性;三是公路损坏原因诊断技术,该技术具有先进性;四是公路养护设计技术,具有适应性强的特征;五是公路养护材料及工艺,具有节能和环保的特点[4]。

2.公路养护工艺

(1)微表养护技术。在公路的投入使用过程中,公路路面被破坏现象时有发生,如渗水、小裂缝、上油、松动等。针对这种情况,公路部门可以采用微表养护技术进行处理[5]。该技术可以用于施工条件较差的环境,通过路面的快速凝固来完成公路养护任务。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技术的选择,以适应不同公路条件的要求,以确保养护工作顺利进行。(2)再生养护技术。沥青路面在再生养护技术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废旧材料的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满足公路使用的实际需要。再生养护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被动公路养护技术,具有维护成本较低,而且也具有节能环保的作用。相比之下,再生养护施工工艺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环境污染。(3)快速修复技术。传统的公路养护施工从开挖到填筑周期长,工作效率低。材料的凝固时间也影响施工效率。公路交通量相对较大,路面受到损害就可能导致交通安全难以得到保证。快速修复技术是顺应时展的新技术,采用无氮硬化加速器进行公路填筑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近年来,我国也加强了对快速修补施工技术的研究,主要采用快速凝结材料,目前来说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公路养护施工质量。为了保证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稳定发展,我国对于公路工程质量加强了管理。我国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在现阶段的工程建设管理中,由于某些岗位的管理人员对公路工程进度缺乏有效的监督,整个工程的施工期可能会被延长。如果施工过程缺乏对项目进度的可见性,导致项目实施过程进展缓慢,施工期的延长导致经济效益的丧失。另一方面,建筑材料监理不到位导致许多施工单位原材料使用不能最大化。例如,许多建设单位没有专人负责监督现场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工地的原材料经常短缺。建筑材料监管不力也会导致不合格的原材料掺入公路建设中,使用此类建筑材料会埋藏安全隐患。

四、公路建设养护措施

1.公路建设养护设计

(1)线路设计。从目前公路养护工程的发展情况来看,设计方案往往受到实际地理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产生差异。例如,对于视距不足但不符合规范和标准的横脊路段,可以根据资金限制结合地形设计紧急停车区,对于曲线平坦但没有超高的路段,可以调整地基厚度以恢复曲线平坦。旧路和路拱的沉降量不能达到路面等级的路段,应按照当地公路管理有关规定处理,并改善路拱[6]。(2)路面设计。在公路养护路面设计中,必须考虑公路的实际使用要求和运输量,并且要在考虑该地区公路地基条件和自然气象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在修复路面之前,必须对路面上存在的拥挤、裂缝等损害进行有效的处理,以保证旧路的平整度,促进修复的顺利进行。对于交通量相对较大的路段,可以铺设覆盖层,对于交通量中等的路段,旧路破损不严重,交通量对路面整体性能要求不高。(3)路面大修补强设计。对于以重型车辆行驶为主的公路路段,在财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柔性基层加固方案,在水泥路面更换过程中,需要根据路面的具体形式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案。有的路面在养护的过程中需要对问题路基进行全面挖掘和浇注混凝土,一旦发现水泥混凝土的破损率大于规定的标准,可以考虑进行公路整体上的修复。

2.公路养护施工实施

(1)规范化管理。公路养护施工的实施需要按照技术规范和操作程序进行,不仅要保持现场清洁,对于公路废料、垃圾和临时设施应该及时清理、拆除和运离工地,以保持工地整洁。另外,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统一的管理细则,在施工现场设置工程和技术使用的标准,对于工程名称、范围、开工、竣工时间、施工现场负责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公路养护也要接受社会监督。

(2)改善施工条件。公路建设养护工作要经常保持现场的清洁卫生。对公路现有地下管线进行深入调查和加强保护。在公路建设养护施工前积极调查了解,详细掌握施工区域现有地下管线的布局和数量,明确施工作业程序,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工程设施出现故障。在车辆的交通运输过程中,对于运输车辆的承重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防止车辆因超载而损坏道路或者桥梁,减少后期养护的压力。

3.公路建设养护保障

做好廉政建设是公路建设养护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养护工作的实施,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方针政策来保障我国公路建设的持续发展[7]。其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以及《公路养护法律法规》的第十一条就对公路养护分级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相关部门也举办“公路建设养护与安全法律培训班”,这些政策和培训的出台,加强了公路建设养护过程中的管理,从而保障了公路建设养护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4.公路建设养护措施及建议

(1)分析国内外成功的公路建设养护的改革措施,从中吸取先进的养护经验,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另外,相关部门需要通过组织员工教育和培训,让所有的员工都能掌握相关的操作程序、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从而促进公路建设养护工程的顺利实施。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对公路养护工程建设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争取当地群众对公路养护工程建设和生产的大力支持。

(2)组建公路养护实施技术研发团队,通过对养护施工技术不断地研究和创新,分类分级对公路建设养护进行完善,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养护技术的发展,避免因为错误的操作而造成的自然资源浪费[8]。另外,公路建设养护工程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加强建设人员的全面管理,确保建设领域没有违纪违法行为。相关的建设人员也要自觉执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在公路养护施工过程中接受群众监督,从而促进公路的良好使用。

(3)公路建设养护实施必须从实际情况来考虑和设计施工的方案。相关人员需要分析施工方案中的细节,并且不断要求施工中反馈公路建设养护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得公路建设养护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公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将公路养护工程中的安全隐患排除,从而促进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相关部门还要呼吁大家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注意对公路的保护,行驶的车辆承重一定要在合理的、规定的范围内。

五、结论:

公路建设范文7

关键词:农村公路;施工建设;养护管理

对于我国区域分布来讲,农村地区地域占比相对较大,且分布呈现着分散化的特征,想要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自然会涉及农村公路的建设。就目前来看,我国施工单位在开展公路建设时,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施工模式落后,信息管理滞后现象严重,这样不但会使得整个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更是会诱发较为严重的施工管理问题,使得国民出行与交易质量受限,经济利益也会因此受到较为不利的影响。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出现,施工单位在开展公路工程施工时,自然要明确建设工作与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1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在新中国的新乡村建设中,加强对农村道路的建设,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提高养护管理的整体质量是相关部门所要重视的一大内容。无论是国民的生活出行还是通商往来,公路工程的存在为农村地区与其他城市构建了相应的交流平台,改变了农村地区的经济模式,从而保证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存水平,我国县乡公路路面状况如表1所示。此外,想要满足我国农村地区扩大内需的要求,促进国民消费增长处于良性态势,有关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也是极为关键的。作为流动状态下的管控模式,公路建设与人口总数以及资金内容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品质,也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正面和高效的推动。不仅如此,在21世纪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农村公路施工的必要前提,实施这些举措,可以加强国家对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统筹规划,加强对公共资源的配置,从而保证人民的生存品质得以改善[1]。

2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存在的弊端

21对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不足

认知程度不足是当前我国施工单位以及国民所存在的一大问题,受到公路施工的材料与工艺影响,在开展农村公路建设时,施工单位缺乏对其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既没有遵循相关标准进行相应的养护处理,同时在材料方面也是以低质量、低寿命为主,这样不但会使得公路建设质量大幅度下降,道路路面病害现象频繁发生,同时也会使得国民的出行质量与安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对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而言,农村公路建设的认知水平不足,会极大程度上损害国民的经济利益,无法打破存在城乡协同发展之间的坚固壁垒,后续的发展也会因此受到阻碍。

22前期建设标准较低,遗留隐患较大就

目前来看,我国在开展农村公路施工时,所选择的公路等级大多以四级路为主,或者是等外路,这种路面本身的流量承载力相对较小,质量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不但容易出现残缺严重的情况,同时还会产生线路规划不合理的情况,使得整个公路建设质量无法达到预期标准[3]。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有关公路建设的需求不断提升,人均车辆持有量不断增长,使得这类低等级公路建筑频发病害,且养护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农村地区的人口经济发展也很难得到有效保障。究其原因,是因为农村地区的公路建设往往会面临资金困难的问题,施工单位自身的能力匮乏,使得整个公路基础结构无法达到预期标准,这样不但会使得整个公路的可使用周期相对较短,养护工作所面临的压力也会大幅度提升。

23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有关乡村道路的建设内容往往会面临养护方面的技术问题,尤其是对于养护工作而言,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限制了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对国民的出行质量与区域发展也会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4]。此外,在开展公路建设施工时,受到施工技术层级的限制,在安全防护管控方面会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比如说陡坡、危桥以及安全路肩方面,要么是质量不过关,要么是所设计的工程系数不满足安全性建设标准,民众的出行安全不能保证,他们的工作也会受到影响。不仅如此,资金投入与管理也是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公路建设所要考虑的一大难题,部分施工单位在开展施工作业中仍然是以传统的造价管理手段为主,进而导致农村公路建设效率与质量受到阻碍,自身的经济发展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5]。24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机制不完善养护制度的不完善会使得农村公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受到不利影响,国民的出行也会因此遭到安全威胁。就目前来看,我国在有关农村公路的施工过程中,并没有一个较为完善且可靠性的施工管理机制,管理手段缺乏先进性,优化制度相对滞后,这样不但会使得整个管理内容风险性提升,同时也会对后续工作产生较为明显的阻碍[6]。另外,由于养护机制本身缺乏完善化处理,这就使得施工人员在开展养护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危桥修整方面的搁置问题,农村公路施工功能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正因如此,施工单位在开展农村公路建设时,需要加强对养护机制的重视程度,并依照相关标准完成内容的完善,进而来确保农村公路施工与养护质量能够达到预期标准。

25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方面的资金缺少保障

资金问题一直都是农村地区工程建设所存在的弊端之一,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时,都会受到资金层面的限制,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差限制了当地政府的可调动资金总数,加上国家在这方面的投资并不存在固定周期性,只能够依靠当地自身来完成招商引资工作,这样便会形成一种无法打破的恶性循环,农村公路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养护工作也不能合理进行,进而导致国民的经济发展也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7]。

26超限运输造成道路损毁严重

超限运输是当前我国农村公路经常会面临的问题,为了满足自身地区的经济发展,施工单位并没有对车辆的体积与重量加以限制,很多大型车辆与重型车辆都会在本就不存在较强荷载力的道路上行驶,频繁地对路面进行碾压,撕裂整个公路路基的内部结构,从而产生较为严重的损毁情况,同时也会引发交通中断的现象,从而给乡村的发展带来更大的负面效应[8]。为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相关人员只能够选用路障的设置来对车辆加以限制,但这种方法无论在效果还是质量上都问题比较突出,致使交通超载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后续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

3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措施

31建立科学的发展理念

为了确保整个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则需要对人员所具备的思想理念进行优化,建立并完善科学的发展理念,要由地方政府先提高对农村公路的重视程度,明确该工程对于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再依照当前地区的发展水平与态势对工程项目进行修改,既可以有效地改善工程建设的质量,又可为以后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地基[9]。此外,相关部门还要提高对新技术的引进工作,参考其他地区的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需求,依照相关标准完成养护成本的管控,增加经费使用,从而保证在乡村区域工作的人民的生命品质得以切实改善。单一的路面防护工作并不能够解决相应的问题,反而会使得整个工程质量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公路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因此,有关单位在进行公路维修时,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将工作中心由路面进行转移,还要对排水系统以及安全防护系统进行多方位检查,通过合理的手段进行公路养护作业,以此来确保后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人员的经济发展也能够得到有效保障[10]。除此之外,宣传工作也是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除了要对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工作加以重视外,还要适当地选用信息化手段加以宣传,使得农村地区的人口能够明确公路工程对自身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时转变思维上所存在的限制,这样不但能够有效降低农村公路所存在的功能性问题,对于我国乡镇可持续发展也会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32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

对于施工单位而言,想要确保整个农村公路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便要明确资金使用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的手段完成养护资金的利用,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控制资金,保证农村道路维修工作的正常进行,整个工程透明化、公正化,人们可以通过登录网站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翻阅,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人们对农村公路施工的认可程度,同时也将在长期的现代化建设中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效果[11]。另外,相关部门在开展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时,还要增强不同部门的协调性应用,依照相关标准完成公路工程的建设,明确养护管理内容所涉及资金分配要求,并采用较为有效的管理手段,使得整个经济建设能够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以此来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需求。1)融资渠道的拓展化应用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应当提高对公路建设与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同时也将在长期的现代化建设中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效果。2)对于社会资金投入来讲,农村地区应当通过宣传的方式提高国民的参与程度,以此来提高公路建设与养护工作的整体效率,并通过对公路冠名权的竞争、或者是实现公路周边区域绿化权的方式来完成招商引资,将所获得的融资反馈到公路施工建设中,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质量,同时还能够降低外界因素的干扰,确保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够得到有效保障[12]。3)公路养护成本的有效管控是我国农村地区公路养护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以农村地区人口为主,为其创造相应的收入,并且还能够实现对公路养护成本的有效管控。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人员能力不足的情况,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存在问题,因而相关部门需要对人员自身的综合能力加以培养,并依照相关标准完成后续的养护工作,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风险因素的干扰,确保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不受影响,同时也会对农村公路建设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4)为了防止发生养护专项资金被他人挪用的情况,相关部门需要设立较为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并国家将会进行全面的监控和观察,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严密的监管,保证下一步的工作能继续下去。加强对社会的监管,对养护资金项目进行实时的信息化公示,才能够确保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国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社会经济建设方面也能够因此得到有效保障。

33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体制

实现完善化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对于整个地区经济建设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相关部门而言,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积极进行风险防护工作,实现责任内容的细化处理,以此来提高农村公路管理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进而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1)相关部门在开展责任机制的优化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内容上的调整,通过外包或者是委托的手段来完成相关工作,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同时还能够对管理内容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进而来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期间,有关方面要根据地区的差异性,全面地对全路段的维护特征进行全面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工作内容的分配,由专业人员来对整个工作责任加以承担,在发生问题时能够从责任源头进行锁定。不仅如此,相关部门在开展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中,还要对人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加以重视,通过合理的手段提高人员的参与程度,以此来营造良好、完善、舒适的生活环境。2)完善激励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对于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工作而言在建设的同时,有关的部门也会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修改,并确保养护规章制度能够既可以有效地改善道路的整体质量,又可以促进区域内的社会发展,并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则需要施工单位对激励制度进行改革,提高工作的工作效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结语

公路建设范文8

 

吉林省高速公路建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以省会长春为中心向周边辅射的高等级公路网络,大大促进了吉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纵观我省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是在国内尚无成熟模式借鉴的情况下,在实践中不断认知、探索,努力寻求切合吉林省高速公路建设特点和运行规律的管理模式中进行的。在当前吉林省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对高速公路建立起这一庞大的科学、高效的建设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1吉林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模式沿革   吉林省高速公路建设走过的是临时指挥部管理模式到常设职能部门管理模式的历程。建设第一条高速公路时,资金的缺乏可以通过亚行融资来解决,但人力资源的缺乏对工程建设管理的瓶颈制约更为严重。当时成立了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省长任指挥,各相关厅(局)主要领导作为成员,共同参与管理。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并非常设机构,即指挥部是针对一个项目。在人员配备方面可以称得上是举全省交通系统之力,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吉林省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长平办公室,由省交通厅的一名副厅长任主任,到项目通车之前共有职工一百三十余人。1995年建设长吉高速公路时,又设立了一个指挥部,同样是非常设机构,也是由省交通厅的一名副厅长担任主任,共有职工一百一十余人。指挥部设立之初尚未考虑两个项目建成后机构及人员的去向问题。随着长营高速公路、营白二级公路、长余高速公路、吉江高速公路、延图高速公路等几条高等级公路的陆续建成通车,两个指挥部的人员已经历了多次分流,但机构依然分设,其中的弊端逐渐显现。一是由于项目储备的原因,无法保证两个指挥部都同时兼有项目,富余的人力资源既不能分流到管理部门,又不能参与其它项目的管理,短期内呈现人力资源的闲置,无法合理充分利用。二是机构分设,虽然能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对项目管理有一定益处,但存在缺少沟通交流,有效资源无法共享,优势不能互补等问题。两个指挥部工程管理方式、手段皆有差异,无法使全省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在统一的标准、制度下运行,对高速公路建设总体质量和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三是指挥部为临时性机构,人员总是面临分流之虞,对于个体而言,难以确定一个可靠的发展目标,对其工作状态和心理健康构成一定影响。   对于机构整体来讲,具备一定工程建设管理经验人员随着项目建成通车的分流,对于人力资源储备而言是一种损失。因为项目管理具有周期性的特点,重新培养一批有经验的业务骨干尚需时日。有鉴于此,2003年,经吉林省编委批准,对长余(平)办、长吉办进行了整合,成立了职能明确的常设机构--吉林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局,自此,吉林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逐步形成了统一化、规范的管理态势。   高建局成立后,并未象大多数事业单位一样,形成一种程序化、常态化的运行机制。按照吉林省“十一五”高速公路网规划要求,我省将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一千五百多公里的建设任务,新建项目达12个,完成投资568亿元,工作量是过去的6倍以上。   过去是由一百多人负责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现在是由一百多人负责十几条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在当前的建设形势下,如果按照原有的模式管理,从组织机构形式和人员配置上都无法适应工作需要。因此还需在创新管理模式方面寻找出路,以超常规的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组合应对特珠时期的建设形势需要。   2006年12月吉林省编办批准高建局升格为副厅级单位,增加了人员编制。并于2007年3月起陆续在厅直单位抽调了的优秀干部组建了高建局新的领导班子,为高建局完成建设任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新领导班子到任后,审时度势,树立新的管理理念,重新确定了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2建立科学、合理、精简、高效的内设机构是完成建设任务的重要保证   按照吉林省编办的批复,高建局内设机构为10个,业务部门主要包括:计划合同处、工程技术处、项目管理处、交通工程处、征地法规处、试验检测管理处。高建局仅2007年负责管理的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就有7个,筹备新建的项目还有5个,如果严格按照批复的内设机构形式,显然无法实现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因此高建局根据“十一五”的工程建设形势及行业管理的需要,重新调整了内设机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并采取区域化管理的项目管理模式,即将项目管理处分设为若干个项目管理办公室,从各业务部门抽调人员组建项目管理办公室,形成在项目建设期间人员相对固定的机构设置。根据项目的技术复杂程度、里程长短等特点,各项目管理办公室设主任1名、副主任2至3名,组成项目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建设的现场调度和指挥,并配置相应的技术、管理人员,对自建项目实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外部环境协调等日常管理工作,对委托管理项目、行业管理项目的建设行为、工程质量、建设工期和投资情况进行监督、指导、服务。局内各业务处室主要负责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项目建设期间的技术支持、服务与指导,参与重要事项的审查工作等。目前已先后成立了吉延、图珲、松辽、营松、长松、省地共建项目管理办公室,基本上形成了高效、顺畅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   3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是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力争锻炼出一支“观念新,本领硬,作风实”的队伍,为我省高等级公路建设事业提供良好的人才储备,从而实现工程优质、队伍优秀的目标。在充分发挥原有人员能力的基础上,针对人员结构不合理,工程技术人员不足,而工程建设形势紧迫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1)充分发挥原有人员的潜能,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能力开发和岗位管理。高建局原有人员大多在原长余办、长吉办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工程建设管理经验,是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储备。因而我们注重充分调动现有人员的积极性,对能力突出,成绩显著的人员予以提拔,委以重任。并在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人员的业务专长及特点,将我局原人员进行了统筹调配,使其充分发挥在专业、工程管理经验、业务能力等方面的特长,以期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p#分页标题#e#   (2)拓宽渠道,广纳人才。在省交通厅的支持下,我们先后从全省交通系统选调了一批专业能力强、工程管理经验丰富、能担当工程管理重任的业务干部,配备在业务部门担任重要职务。   (3)公开招聘,充实基层业务力量。   (4)选聘了多名道桥专业应届大学毕业生,安排他们深入工程一线进行锻炼,为改善职工队伍的层次结构打好基础。   (5)吉林省交通厅选派青年技术骨干到高建局锻炼,改善了原有交通工程类专业人员不足的状况。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高建局道桥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4问题与思考   回顾吉林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采取的组织机构形式,无不与当时的工程建设形势、从事工程建设管理的人力资源状况等密切相关。“十一五”期间我们所采取的组织机构形式,尽管基本适应了建设形势的需要,为全面完成高速公路建设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仍面临着项目管理人才不足等困难。此外,不可回避的是,我们在省地共建项目的管理模式上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以期切实建立起权责明确、高效顺畅的管理机制。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将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培养、锻炼出一支求实、创新、奋进的建设队伍,优质、高效地完成我省高速公路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