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规划设计范例

公路规划设计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1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规划设计;工程质量

公路是交通运输业的主要基础设施,不仅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的出行服务,还可以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公路作为中国交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对中国经济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质量低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形成威胁。所以,为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设单位需做好公路工程的路基路面的规划和设计,制定出完善的施工方案,充分保证公路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稳定性,使公路工程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进而推动中国公路工程良好发展。

1公路工程路基路面规划设计的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各项基础设施也正在不断完善,公路工程规模也不断扩大。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建设行业的市政竞争愈发激烈,对公路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单位需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进一步提高施工水平,保证公路工程质量的同时促进中国公路工程良好发展[1]。从实际情况看,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主要取决于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设计,在建设公路时,因公路的路面和路基通常会暴露在大气中,公路路面和路基的稳定性会受该地区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人为因素也是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原因之一。当公路投入使用后,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经常会出现路面破损的现象,严重阻碍了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良好发展。因此,需重视公路工程路面路基的规划和设计,充分保证公路工程路面路基设计的合理性,杜绝因不合理的设计而导致路面路基出现沉陷等质量问题。

2公路路基路面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2.1避免出现裂缝

在公路路面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因此,规划路基路面时必须从根本上避免此现象发生。裂缝大多由收缩现象引发,与材料含水量、塑性有很大的联系,选择材料时必须进行综合考虑,对材料性能进行测试,确保其符合公路设计要求。施工时使用碱水等材料,可减少裂缝的产生。

2.2掌握基层平整度

路基稳定性对公路安全有直接影响,规划设计路基路面时,必须积极采用有效措施提高路面平整度,保证道路通畅,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上涌现了许多种类的建筑材料,稳定材料的接头较多,会影响路面的平整性。施工时应尽量采用缓凝性物质,加强对摊铺尺寸的控制。布料器转速较快,会影响公路的平整度,因此必须了解影响公路平整度的各个要素,做好路堤压实工作,避免公路出现下沉。在碾压公路前,安排专人对其进行检测,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环节,及时解决控制,防止问题严重化。

2.3处理软土地基

实际调查发现,软土地基路段会因为地基沉降出现跳车现象,设计时对钻探的布控比较少,导致很难发现软土地基;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对其缺乏了解,计算方式不统一,参数不确定,与实际情况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导致材料流失,公路强度也会因此降低。处理软土地基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比如公路工程标段为2km,淤泥质泥土分布较为广泛,属于软土地基,周围鱼塘数量较多,处理路基时可以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方式,在表面铺设砂垫层,减少地基含水量,与排水管道形成压差,有效加固土体。

2.4做好路基路面排水

路基受水资源影响会出现各种病害,施工单位必须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做好排水工作,进行地面排水设计。一般设置急流槽排水,高速公路中需要铺砌防护,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式是预制板块加固。进行路面排水设计时应注意各个影响因素,尽快排干水分,避免其深入路基。路面排水方式可以分为分散排水和集中排水,分散排水适合用于地段长、平坦的路面,应用这一排水方式时,需特别注意对路面植物的保护;集中排水则需要设置混凝土预制块,形成一个三角形集水槽,可以达到良好的排水效果。

3公路工程路基设计的应用

路基是公路路面施工的基础条件,是决定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保证公路路基的稳定性,进行公路路基设计时,应到现场察看并了解以往路面的状态,进而设计出合理的路基。从实际情况来看,路基需要承担其交通工具的承载质量,还要承担其路面的质量,路基的压力也因此进一步增加[2]。由此可见,需科学设计路基,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在保证公路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加强路基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促进中国公路工程迅速发展。

3.1路基的作用

公路不仅需要承担交通工具的质量,而且多种自然因素也会对公路造成影响。因各个地区的地质环境、水文变化不同,往往会直接影响公路的路基质量。路基作为公路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公路路面的基础,是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土工构筑物,必须严格按照公路区域进行路基的设计,根据规定标准进行路基的施工工作,确保路基能够承载路面的荷载,从而对路基的稳定性、耐久性及安全性进行充分保证[3]。在对公路工程路基进行设计时,应当充分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和水文变化,并仔细进行分析和研究。

3.2路基的设计

3.2.1路基的形式

路堑、路堤和半填半挖作为路基的主要形式,通常情况下,1.5%为路堤路拱横坡度,3%为土路肩坡度。在填土路堤上设置路侧取土坑时,如果取土坑与路基边缘的高度差距超过6m时,需要设置2m宽的护坡道。如果地面横坡为1∶5时,需在路堤基底进行台阶开挖,在开挖之前需清理掉表面的杂物。如果台阶宽度小于1m时,要在台阶底部设置2%向内倾斜的纵坡。

3.2.2路基边坡

从实际情况看,路基边坡坡度合理与否会对路基的稳定性造成直接影响,确定路基边坡的坡度也成为了路基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地质环境、水文变化以及边坡的土质也会对路基的边坡坡度造成影响,需根据设计经验和规定标准来确定路基边坡的坡度。而路堤边坡的坡度则需要按照边坡高度和填料类型确定,并设计高路堤边坡的坡度,然后选择砌石来实施陡坡路基的填方工作。路堑边坡的坡度需根据土质、地下水、边坡高度以及岩石特点来进行确定。

3.2.3路基宽度

路基宽度是行车道路面及其两侧路肩宽度之和。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路基宽度的设计。在设计路基宽度时,需将路基宽度中的多种车道计入路基宽度,根据该地区的交通量设计路面的宽度,确保路基宽度不会影响路面正常行车。

3.2.4路基高度

在设计路基的高度时,应当对路基状态等因素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在设计路线纵断面时对路基填挖的高度进行确定。路基上方的土层为中度湿润状态时可保证路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确定路基最小的填土高度时,应当根据公路的排水情况以及路线状况来确定最终的路基高度。

4公路工程路面设计的应用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公路工程已然成为中国发展建设的一部分部分,而公路工程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路面设计合理与否。在设计公路工程路面时,应当遵循规定的要求和标准,并严格控制设计工作的质量,从而对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行充分保证。需对当前的设计体系进行完善,使公路工程设计工作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推动中国公路工程良好发展。

4.1面层的类型

从目前来看,公路工程中的路面承担着交通工具的荷载,然后抵抗交通工具所产生的磨耗。路面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4.1.1柔性路面

柔性路面的刚度较小,主要依靠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抵抗行车的荷载,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时产生弯沉变形的路面,柔性路面因自身抗弯强度较小,会将荷载传送至路基,路基承受的荷载就会进一步增加。

4.1.2刚性路面

刚性路面即水泥混凝土路面,该路面的刚度较大,而且抗弯拉强度也相对较高,与其他路面相比,刚性路面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水泥混凝土结构层会处于板体的工作状态,而且竖向弯沉也相对较小。研究显示,水泥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就是路面承受行车荷载的主要力,如果板体出现分布或扩散,传送至路基的压力就会相对较少[4]。

4.1.3半刚性路面

半刚性路面指使用石灰、水泥等无机结合料处置的土或碎石以及含有水硬性结合料的工业废渣修筑而成的基层,前期具有柔性路面的力学性质,而后期刚度和强度又会幅度增加,但最终的刚度和强度仍不会超过水泥混凝土[5]。

4.2沥青路面的设计

面层、基层和底基层均是路面结构层的组成部分,而垫层可归为路基处置层或功能层。路面面层是承受行车反复荷载的部分,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保证充分发挥路面面层的功能。在进行路面设计时,应当按照规定的施工要求确定面层的层数,面层层数通常分为3层。为保障路面行车安全,需保证面层的密实度较高,还要具有较高的耐磨能力和稳定性。在路面结构层中,路面基层是主要的承重层,所以,较高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是路面基层需具备的重要特质,在对基层进行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基层物理力学的性能指标。除此之外,路面的垫层是土基和底基层之间的结构层,可对排水等提供帮助,还能够降低半刚性底基层的拉应力,最大程度减少层间的模量比。

4.3路面材料及最小厚度的确定

如果选择双层式的面层,那么上面层材料就可以选择细粒式的沥青混凝土,而下面层材料就可以选择粗粒式的沥青混凝土。在选择基层的材料时,应当对施工区域的材料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根据施工地区交通量的多少来选择最为恰当的材料。

5结束语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2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沥青路面

0引言

市政道路工程是我国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基路面规划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水平,还能为其他各项工程建设提供参考。研究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基路面规划设计,要从路基路面的设计要求以及影响其规划设计的因素出发。

1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设计的要求

对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进行规划设计要满足以下3点要求:①路基路面要具备承载能力。行驶在路面上的车辆会对路基及底基层造成影响,使路面结构产生一定的碎裂或位移情况,造成道路条件恶化,引起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因此在对路基路面进行设计规划时要重点考虑其承载力问题。路基路面的承载能力主要包括刚度和强度两个方面。路基路面要能承受住车辆的压力,其自身的各层面结构也要有足够的刚性,避免出现变形、碎裂等情况;②路基路面的结构要有足够的耐久性,随着时间变化,温度影响及路面车辆对道路的磨损程度就会越大,路基路面的结构设计要能满足使用时长的需求;③路基路面的设计要能满足功能性需求。在设计路基路面时,要对经济性及功能性充分考虑,设计出的路基路面不仅要满足成本需求,也要保证路面光滑、平整程度。

2影响市政道路路基路面设计的因素

影响市政道路路基路面设计的主要因素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路基路面设计要充分考虑道路稳定性因素,包括道路周边的地质条件、气候和水文条件以及地基土的主要类别;另一方面,承载能力及周边环境也是影响路基路面设计的重要因素,包括对周围交通流量的估计、周边车辆的种类及重量、车辆对路面所造成损害的程度、车辆轴承载力及承载效果换算、此条道路的使用时长以及周围交通情况等。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着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的规划设计。

3市政道路路基路面具体规划设计研究

3.1路基规划设计

路基主要是由路基本体与其相关设施所构成,其中路基本体指的是路基断面中需要挖填的那部分,而路基设施是指与路基相关的工程设计建设,主要为了保障路基的稳定性,如防护栏、排水沟、加固设施等。市政道路,多为主高速公路或支线高速公路,路基作为路面的基础部分,是整个道路建设的承重主体,承载着路面结构及路面上面车辆的重量。根据我国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所规定,路基的压实工作要在含水量至少2%的环境下进行,以潮湿环境为宜。在进行实际压实工作时,要测试潮湿环境下的CBR值,再依据此处路面的土质,可在公路的每1km处进行1~2次的CBR实验,如果此处道路的土质类型变化不大,就可以选择此段公路的平均CBR值来作为此条公路路面的设计值[1]。以贵遵复线为例,其周边地形多为山岭,基于此种地形,在设计路基高度时,要将路堤设计在2.6m以上,以方面进行后续的通道设计工作。保持路基的稳定性和干燥程度,可避免其受到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响。设计方面加入挡土墙能够减少建设公路占用耕地及农田的面积,挖掘方式上多采用半填半挖方式。据调查,建设此条高速公路需要面对最大的不良地质就是软土,可以采取换填土、碎石加垫、塑料排水装置等处理方式来解决。此条高速公路的总排水工程为103729m3、片石护坡工程总体积为456718m3、网格植被坡总工程体积为327819m3、喷锚式护坡总体积为928173m3、其中不良地段共有2456m,占用了7892.2亩土地。

3.2路面规划设计

如图1所示,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路面结构由垫层、基层以及面层所构成。垫层在整个路面的最下方,其功能是防冻、隔水以及排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基层的环境条件;基层位于垫层以上,是主要负责承载路面上车辆重量的结构,其在承载重量的同时,也能够将重量分散到垫层之中,因此属于路面结构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基层需要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强度,能够承受大型车辆的重量;面层作为路面最顶上的一层需要平整和光滑,也要能够经受车辆的摩擦,同时要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和不透水性,以避免积水侵入地下对基层和垫层造成损害。路面各个结构的厚度及建设选材要根据路上交通量、车辆重量以及具体的功能要求来设计。

3.2.1混凝土路面

混凝土路面设计方面。由于混凝土结构延展性差,土板较坚硬,在长期使用中,路面上车辆会对路面造成损伤,其损伤形式包括错台、挤压导致路面混凝土块碎裂以及断裂等[2]。因此在进行混凝土路面设计时要设计焊接缝,以路面在经过高温及车辆长期摩擦产生的损害为主要损害方式,在设计标准规定及交通规定范围内,车辆的承载力以及路面温度影响的综合应该不超过混凝土路边能够承受的压力强度,基于此将某段市政道路的使用期限定为20年,稳定性概率定为80%,而稳定性指标定为0.86,其路面承受等级分别为中级以及高级。混凝土路面的具体结构设计要包含以下5方面内容:①混凝土路面设计要依据稳定性概率及稳定性指标来建设;②调查此条公路附近的交通情况,通过调查确定此条公路建成后每日的车辆承载次数,以此确定交通等级,基于此对路面的具体结构厚度及材料情况进行设计,初步拟定数值;③选择这一路段使用混凝土材料的最低拉弯程度的标准值,通过一定次数的测试确定整体混凝土路面的拉弯性程度,再与垫层及基层的材料确定所有使用材料的回弹标准值,以进行配比来完成设计;④根据整个公路所在的区域及路基土类型来确定路床顶部的回弹标准值,通过回弹标准值来计算路基层顶部的回弹模量值;⑤计算随时间变化车辆对路面的磨损程度以及温度对路边的损伤程度,以此判断设计方案是否能够满足混凝土路面建设的功能性需求,若满足,就可开展施工建设,若不满足,则要对路基各部分结构厚度重新进行计算,此处需要注意,在设计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时,要将道路路基的防冻厚度放入设计考虑之中。

3.2.2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相较于混凝土路面来说结构相对较软,其对变形的适应能力也更强。设计沥青路面的方式多以经验法及力学法为主,而我国多采用力学方法进行沥青路面设计。一般情况下,沥青路面设计多为非线性,其路面结构是一种多层的体系,由不同材料的土基及结构层所构成,车辆对路面产生的变形作用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车辆在沥青路面上多为瞬间性作用,在路面结构中产生的应力可以看做是一个弹性体,通过应用弹性层状体系的相关理论来进行路面设计。沥青路面设计的结构层由底基、基层和面层所组成[3]。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公路的具体功能性需求,选取当地比较充足的材料,以分期施工的设计原则,建设成既能发挥各结构层材料的最大效能,又能承载住路面上的车辆的合理结构体系。沥青路面的厚度设计包括以下5部分:①计算该公路一个车道内的车辆累积标准量,若是双向道路,就要在计算的基础上乘以0.6~0.8之间的系数来加以调节。再根据土块的类型及路基断面的形式来确定此路段路基的回弹标准值,②根据计算出的数值来初步设计路面的结构方案,再对各个结构材料的抗压性回弹指数及刚性强度进行试验,计算拉力范围,以此确定各个结构层的设计参数;③计算底层的拉力范围以及路基表面的回弹弯沉度;④在计算完拉力范围及回弹弯沉标准值后检验是否满足此段道路的功能性要求,若不满足,就要改变路面结构层及材料设计,重新进行计算;⑤比较几种设计方案的技术要求及施工成本,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方案确定路面的结构设计。

4结论

综上所述,在进行路基规划设计时,压实作业最好要在潮湿的环境下进行;在对具有较强刚性度的混凝土路面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各部分结构的稳定指数;对沥青路面进行设计时,要注意拉力范围及回弹弯沉的标准值,若设计出的结构不满足功能性需求,还要对各结构层厚度进行重新规划。

参考文献

[1]柳淑珍.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的规划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2):287.

[2]王玉.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的规划设计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9):243.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3

【关键词】县乡镇;绿色通道工程;规划设计

1县乡级绿色通道工程的概念

1.1绿色通道的定义。绿色公路是由城市管理者在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下设计和开发的新环境绿色交通解决方案。其主要目的是消除城市中心的高速公路,用绿色道路、大道、自行车道、甚至河流代替,让生活舒适的社区氛围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县级绿渠建设基于公路、铁路、运河和水库,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两侧造林、沿线绿化、美化,是村落及树木、灌木、花、草的有机组合[1]。

1.2国外绿色通道发展现状。目前,国外还有很多因高速公路而造成道路拥堵的城市。有时候,人们不需要12车道的高速公路进入城市。当人们找不到通往市中心的高速公路时,他们一定会选择绿意盎然的出行方式。城市中心的高速公路拆除是趋势。将高速公路换成“绿色高速公路”,会将市民带入绿色的环境中。西雅图、多伦多计划使用景观大道来转换他们的高速公路[2]。

1.3我国绿色通道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家和地区政府更加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大幅度增加了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农村公路建设体系日趋完善。快速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发展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求,是农村工业化和乡镇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是增加群众收入、帮助农民摆脱贫困的直接方式。2015年—2018年,中国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同比增长较快,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增速高于我国公路建设总投资。预计到2050年,我国农村交通将更安全、更方便、更智能、更高效、更绿色低碳,确切落实乡村群众的出行需求,确保乡村振兴的稳步推动发展。

2县乡级绿色通道设计过程及重点问题

2.1绿色通道设计过程。乡村绿色公路的建设应该以节约能源和资源为基础,绿色道路的设计反映出一定程度的秩序和专业知识。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规划设计、施工组织、运维管理等多个方面。在道路规划和管理设计以及操作中要坚持规划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绿色公路功能按照绿色高速公路的目标,采用高速公路的基本功能,形成有序、安全、舒适、环保、节能、高速的“和谐路网”,改善社会运输需求的平等性,降低运输建设和维护成本,提高道路运输服务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流动性。

2.2设计过程的重点问题。①在绿地建设领域,专业项目配置和投资相对有限,对合理分配和使用资源有更高的要求。道路系统从建设到投入运行都需要很多资源和能源。比如,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绿色道路必须改善高能耗的现状,改善运输系统中对非可再生能源的过度依赖和使用。②建设道路必然会影响原有的生态系统,如减少耕作面积、改变周边水系统结构、减少物种多样性、破坏植被等。绿道必须有良好的环境调整。为了解决环境破坏的问题,在道路工程和辅助设施的制造中可以采用以下技术:减排技术和“三废弃物”的无害处理技术,用于维持、修复、改善和重新调整自然环境和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的技术。③建筑商和使用者的道路安全是绿色道路建设的重要方面,如道路设计安全、紧急救助设施、工程人员的人身安全等。安全保障问题是当今绿色道路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此外,绿色道路还必须保护道路交通使用者的健康。

3县乡级绿色通道建设的相关建议

3.1科学规划施工方案。为了突出乡村绿色公路建设的特点,保持施工建设质量,坚持高规格规划的指导,要在充分征求村镇居民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制定行动计划。根据县乡建设体系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改造规划的具体方案,制定县乡级绿色道路规划方案。①干线公路绿化总体规划。制定公路、省道、县道、乡道的绿色廊道绿化建设框架方案,确定绿化树种、规格,按照公路等级越高、树种规格越高的基本原则进行绿化,将公路、省道、县道及部分乡道绿化纳入全局重点绿化工程。由县绿化指挥部组织实施,其他农村公路绿化由乡镇负责。绿化运营指挥部负责落实。②绿色走廊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协调,即与农村环境卫生改造相结合,从小规模水利建设和连接村镇的公路建设入手,实现道路和渠道的绿化,使绿色道路建设与相关工作相辅相成。

3.2加大绿色公路建设资金投入。探索政府引导、部门联动、群众联动、社会参与的多维、多层次投融资渠道。①增加政府财政支出。政府可以依据县级公益林管理措施,将公路、省道、县道纳入县级公益林管理,每年给予一定的生态补偿。帮助政府、林权人和公民实现三赢局面。②加强企业招商引资。促进农村城乡结合环境整治、进行小规模水利建设等,打造绿色通道示范亮点。③引导和鼓励社会不同经济主体采取不同的造林投资方式。

3.3严格考核推进绿色通道建设。地方和县级相关部门要把绿色通道建设放在重要议题上,形成领导细心、主管注意、业务和技术精心的工作模式。为了完成目标和任务,需要将任务分解,在不同层级上签署责任书。城镇内和公路可见范围内的绿色苗木由县林业办公室承担,其他费用应由负责组织应用的单位承担。运输部门负责秧苗和种植园的供应管理和保护。水系绿化资金、栽管一律由县水利局负责。①定期检查和验收,对乡、县直属单位进行考核,并通报全县。②每年都举办绿化廊道建设种植大赛,实行“两站式”管理,乡镇党委书记、县直属单位“第一负责人”要定期介绍经验并发表意见。③要重点关注建设短板,针对一些县级直管单位不重视绿色走廊建设的情况,应采取在县级媒体曝光、专人负责等措施。督促各单位都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林业部开展工作[2]。

3.4完善绿色道路建设机制。1)改善产权的利弊机制严格遵循“谁拥有、谁共享、谁管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稳定森林权利,依法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出租、转让、培育业主、促进森林土地使用权和管理权的转移,鼓励社会各个领域参与县乡的绿化和绿地建设。2)改进输入机制采取个人捐赠、单位融资、项目投资、财政年度预算等多元组合,继续坚持多种来源筹资。严格禁止向中小学生和脆弱群体分配和征收款项。3)改善森林管理机制村庄负责道路绿化嵌套,运输局负责苗木的获取、种植、管理和保护,并实施公共采购。同时,幸存的幼苗被交给村庄,按照“谁种地、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负有产权和管理及保护的责任。运输部门和村庄应当随时监测和检查管理保护情况。树木、森林、绿地和绿色通道全年都要由专门人员管理和保护[2]。

4结语

当前县乡级绿色公路建设模式,正快速推动我国绿色乡村生态环境的发展。要想推进绿色乡村道路建设的持续发展,我国各级环保部门和道路施工单位应当积极加强专业人员技术提升,完善各项施工管理体系建设,培养优秀的专业道路建设队伍,以此来保障我国乡镇绿色道路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源,刘彦良.浅析绿色公路设计理念及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6):52.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4

 

稻城•亚丁具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其中青杨树(Populuscathayana)生态防护林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生命禁区的奇迹”。此次青杨林主题公园规划设计,正是依托600余hm2青杨树生态防护林为基础,将“生命禁区的奇迹”规划设计成为集“游览、休憩、教育、实践等人文活动与生态系统保护”于一体的主题公园。景观面貌上采用保护性设计,即最大限度地参与自然,营造具有野趣的景观。这种景观空间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带来了生趣。当人的活动介入到公园中,就产生了情趣。当野趣、生趣,情趣可以和谐共存时,人和自然之间也就达成了某种默契,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的生命圈。规划理念体现在对原有基地形态上的尊重,形成在原有肌理和脉络上进行新一轮的设计叠加。现有特征,作为历史记忆的片段,保留了人们对这块地的开发痕迹。新一轮的规划基本保留原有方格(林网,路网)网,改良形成新颖的游览车道、步道和广场,同时采用大胆的圆弧和斜线将原有肌理加以强化突出,形成现代感极强并个性鲜明的新规划骨架。新与旧景观元素的穿插叠加,形成传统与现代意识在同一场地中的有趣对话,从而实现以改造为主,推陈出新的造园理想。   1概况   稻城,古名“稻坝”(藏语音译),意为“山谷口开阔地”。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此试种稻谷,祝其成功,奏设“稻城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东侧,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稻城其北距州府康定432km,理塘147km,省会成都810km,南距云南中甸300多km(图1)。稻城县幅员总面积7323km2,县城海拔3745m。是一个典型的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县,工业的发展较为薄弱,经济发展的主体仍是传统的农业和较低层次的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境内三大主要河流为稻城河、赤土河和东义河,支流有巨龙河和俄初河均汇入木里县水洛河注入金沙江,属金沙江水系。稻城县地处亚热带气候带,由于青藏高原复杂地形的影响,使得全县呈现青藏高原型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特征,属大陆季风高原型气候类型。   2资源评价   规划区拥有受国家、以及国外林学界高度重视和普遍赞誉的“600余hm2青杨林”、红草地以及特色城镇———稻城及独特的民居建筑文化、江河径流、天然的茹布查卡温泉等自然景观资源、藏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建设青杨林主题公园的资源优势明显并富有特色。随着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等五大精品旅游区和西环线全面启动,三州通县油路工程基本竣工,康定机场、稻城机场和亚丁通往泸沽湖、香格里拉县(中甸)跨省公路建设在即,其交通环境将较大改善,可进入性大大提高。毗邻的云南香格里拉县、丽江已成为旅游热点,泸沽湖正在形成旅游热点,稻城旅游接待环境巳得到极大的改善,青杨林主题公园开发的外部条件也基本成熟。   3规划原则   3.1整体性原则   稻城青杨林主题公园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工程以及公园建设项目在满足对青杨林进行保护和其自身功能发挥的前提下,要充分与建设区其他功能组分形成有机的结合,满足系统整一性的要求。   3.2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异质性原则   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并实现物种多样性与景观多样化原则,以求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种类生态位,利用各种自然景观,创建稻城河、傍河两岸美丽的生态环境。   3.3生态、景观、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的原则   稻城青杨林主题公园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工程主要体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但也不能忽视经济效益,应合理、适当地兼顾经济性原则,从而实现生态、景观、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3.4景区景点绿化相结合原   则森林公园绿化要以景区绿化、景点绿化相结合为原则,各景点及景区绿化要力争有不同的植物景观特色,使森林植物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   4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   4.1总体布局   稻城青杨林森林主题公园北起桑堆南到查卡,东起省母乡西止色拉乡。主要由(桑堆乡—金珠镇—省母乡—色拉乡—傍河乡)等乡镇组合成主题公园,南北长约12km,东西长约9km,规划总面积2263.3hm2。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800.47hm2,景区规划面积745.13hm2。根据稻城县青杨林生态观光资源特色与空间分布特点,将主题公园归结为“113”型规划格局,即“一线、一中心、三景区”(图2)。一线:桑堆乡至色拉乡线:(本区主要景点有—红草地—白塔—青杨林)。一中心:核心景区:(以金珠镇杨树林为中心景区)。=三景区:城西(色拉)景区;城东(省母)景区;城北(白塔)景区。(以金珠镇为中心根据资源分部按东、西、北规划为三个景区)。   4.2功能分区   稻城青杨林主题森林公园景区,由核心景区和景区组合构成。核心景区:以金珠填青杨林城西(色拉)景区;城东(省母)景区;城北(白塔)景区规划区(图3)。景区:以色拉、傍河、省母的山水风光、红草地湿地水生植物和如布查卡温泉水体物质为基础,形成高质量的风景旅游资源。   4.2.1核心景区   本区位于城西(色拉)、城北(白塔)景区省道216线傍河北岸由稻城至寒桑村公路左边青杨林内的疏林地,规划占地面积5.4hm2。景点有:世外青杨林:本区位于稻城西郊,为稻城去郊外过渡区域,这里一大片茂密的青杨林,秋季树叶金黄一片,为游人提供青杨林景观观光、休憩等场所。主题森林公园主入口(主大门):公园主入口(大门)位于稻城迎宾大道右则,是青杨林森林公园的门面、对外形象窗口,在此处规划修建藏式主大门。公园次要出入口二门):次要出入口位于稻城216省道至寒桑村路口处,是金珠镇进入青杨林公园风景区的次要出入口。入口处设旅游服务站,以导游图、图片、实物等形式向游客介绍安排旅行活动服务等项目。湿地植物观赏景观区:位于公园主入口右侧,青杨林内与民族风情园彼临,规划面积约1.2hm2的湿地植物景观观赏园,在水域内栽植高原水生和耐水湿观赏植物,如:珠牙蓼、湿生扁蕾等,以丰富公园景点景色和植物品种资源。高原观赏(花卉)植物收集繁育区:位于县林业局龙古苗圃内。规划为。33hm2高原观赏(化卉)植物收集和繁育园,收集品种40个~50个观赏价值高且易于载植的品种进行推广栽植,以丰富公园景观和进行高原植物科普教育。民族风情园:位于公园主入口处右侧,规划面积8hm2。在园内散生青杨林中现有分布已建藏式民居,并初具规模;可开展藏式农家旅游接待(藏家乐)初步服务。主题公园管理区:公园管理区位于公园民族风情园区南面,现林业局驻地苗圃内,规划面积1.8hm2。青杨林纪念碑(小广场):纪念碑(广场)是森林公园标志性的景点,是纪念重大节日活动及重要领导同志、国内外友人视察等纪念性活动场所。游乐园:位于民族风情园广场东侧,规划占地面积为0.4hm2,园内设置一些小型健身器具及游乐设施,并对其健身特点和游乐规则作相应说明,以供游人健身和游乐。民俗商业街:商业街造型古典,运用现代的建筑手法表达了传统地域风格,满足了旅游商业及餐饮娱乐的多功能需求。基地由拓展训练营、体验农业园、汽车旅馆等组成,丰富旅游结构。野营区:野营活动是户外游憩的一种,是暂时性地离开都市人口密集的地方,利用帐篷、睡袋、小木屋在郊外过夜,享受大自然。#p#分页标题#e#   4.2.2景区   色拉风情摄影点:位于省道216线色拉乡,规划占地0.01hm2。规划在公路旁设置标示牌和风情摄影区平台,供游人拍摄色拉日出晨景及草地美丽的色彩(图4)。藏白马鸡驯养管理区(观光园):本区位于城东(省母)景区青杨林中部,规划占地10.67hm2。驯养场旨在研究白马鸡,开展人工饲养,保护国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傍河人工湖景观区:位于县城迎宾大道桥傍河的下游1000m段的区域,水面积15.93hm2。规划在大桥的下游河道1000m处修筑溢水大坝,将该段流域水面抬高2m,以增加水面面积和蓄积,形成傍河人工湖景观区。在该区域内增设水上游乐设施开展水上游乐项目。   5浏览线路规划   5.1公园景观车道游览线路规划   在公园城西(色拉)景区规划景观车道,其游览线路为:公园大门停车场———公园大门———民族风情园区———公园管理区———沿青杨林大道———滨河大道———野营景观区。   5.2公园景观步道游览线路规划   公园青杨林内供游人休闲、游憩的步道,该步道与各景点相连且相循环,游人可从各景点出入景观步道。   5.3公园景观马道游览线路规划   在公园城东(省母)景区、城北(白塔)景区规划景观马道,其游览线路为:多功能民俗活动景观区———沿傍河岸过稻坝拱桥———再沿傍河岸(青杨林对岸)至扎冲沿稻城河上游岸边———省道216县沿路———卡公口藏族文化特色景区停车场———青杨林及县城全景观景平台景区(图5)。   6结语   通过对稻城县城附近600余hm2郁闭成林的青杨树林的规划,一方面将青杨林主题公园打造成为稻城发展旅游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稻城森林城市建设以及开展青杨林森林旅游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为有效的保护好被誉为“生命禁区的奇迹”的600余hm2青杨林,并更好的发挥其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使得对600余hm2青杨林进行保护性开发成为必要和必然。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5

1.公路的路基路面部位的规划设计相关要求

通常来讲,扩建改建类型的公路工程项目对于施工品质以及后期经济效益的要求相对比较高,路基路面部位作为公路整体系统的核心区域,是进行质量把控的重点部位。扩建改建类型的公路,其实际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将会造成项目工程的施工中需要应对原有线路以及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等多重要素的影响和制约,这样的情况大大增加了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执行的困难程度,所以必须搞好路基路面部位的规划设计工作的品质把控。基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研究,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要完成如下的工作内容:①进行详细的事前调查工作。扩建改建工程一般情况下需要针对原有的公路路面实施相应的处理,保证施工之后新、旧路面能够牢固地结合,从而满足相应的工程项目标准的要求。经过详尽的事前全面调查的环节,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将会对于公路线路的具体状况获得比较全面掌握和理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的完美实现。②实施相对优选的设计方案。公路系统的路基路面的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之中,可供选择的相应的技术方案以及工艺施工方法有比较多的类别,为了能够确保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建造最终目标的顺利达成,因此在公路的路基路面部位的规划设计步骤中一定要做到实施相对优选的设计方案,应用高品质的建造工程指导解决方案,有效保证项目工程的经济效益。路基如图1所示。

2.扩建改建类型公路的路基路面的规划设计方案简述

2.1实际工程的概况

某地一条扩建改建类型的项目工程的路线总长度为36.5km。原有的公路路基部位的宽度为13.15m,属于二级公路的范畴,计划通过此次施工作业以后升级为一级公路系统,路基部位的宽度在施工之后将会增大到26.5m。依据相关的规划设计规定,在公路的路基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路基部位的强度以及稳定程度,并且还要考虑环保方面的相关规定和要求,防止连带发生相应的地质灾害。通过改建扩建工程的施工,既要保证符合水文以及公路路线通道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道路路基的稳定性能。秉承经济发展和科学性完美融合的基本原则,确保路基高度尺寸的有效把控,使其符合相应的设计规定。从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收集的现场调查报告等资料中可以了解到,应用路面加铺处理操作的施工策略,可以显著提升路面部位的有效强度,实现路面部位的施工作业要求。下文将结合道路路基路面的具体规划设计的情况,实施相应的设计要点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2.2路基部位的规划设计要点

2.2.1填方路基的规划设计

2.2.1.1

填方路基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假如施工中的填土高度数值超出上路床部位+路面厚度数值的总和,此时在进行填筑施工作业之前,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需要组织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超挖换填的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防止路基部位潮湿的因素对于工程面目的品质产生的影响。

2.2.1.2

浸水情况下路堤的规划设计,针对位于河沟以及水塘区域的公路线路部分,假如路基部位的水平位置处在设计水位之下,这样的情况下,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需要选取相对稳定性比较好的建筑原材料作为填筑工序使用的材料,位于边坡区域则需要选取M7.5水泥砂浆砌片石作为相应的填筑使用的材料。对于新、旧路基的搭接接触区域,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在原始路基加宽区域的侧边坡采用挖掘台阶的操作模式,对于旧有的道路的边坡区域的表层相对松散的土体进行挖掘操作,挖开45cm以后再实施台阶形状的施工,把台阶部位的宽度设定为2.1m,施工作业的同时需要确保适当的开挖坡率以及原有路面的路基部位的一致性,公路的路床及其下方区域需要进行双层金属材料的加筋网材料的布置。

2.2.1.3

新、旧公路的基搭接接触部位的处理,本文中研究的面目工程属于道路的加宽工程,因为公路两边可能存在农田,因此新、旧路基间可能发生的沉降量的游侠控制工作将会存在巨大的挑战,通过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需要选取单侧路面拓宽的规划设计方案,配合双侧拓宽的施工模式,从而实现占地的最小化目的。

2.2.2挖方路基的规划设计

依据道路路基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选取挖方路基部位边沟外侧的区域,在此处设计宽度数值为1.1m的落台,挖方边坡的高度数值如果小于12m,就需要选取一级边坡的方案。如果边坡的高度数值大于12m,就要依据每10m为一级的作业操作标准来实施,每级间需要设置宽度尺寸为2.1m的台阶区域,比如平台的截水沟区域,如果边坡的高度尺寸小于10m,就不需要台阶。挖方施工的线路路段如果没能采用单坡的施工方案,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就会考虑选取放缓类型的低边坡方案,缓慢过渡到其最大高度边坡的坡率水平,最终制作成为一个纵向的弧形坡面形状。

2.2.3路基工程的排水设计

公路工程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在路基工程排水系统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完全按照总体规划的技术基础理念,科学合理确保公路工程路基及农田灌溉水利相关系统,防止发生大规模农田被占用的状况。公路工程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组织施工及现场操作,科学合理设置各种类型的排水装置,采取设置永久排水与临时排水相结合的技术方式,强化排水性能。在路堑边沟的下端区域,根据现场真实状况设计渗透沟,最大限度地确保地下水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快速下降,进而达成快速排水的目的。

2.3公路路面规划与设计研究

2.3.1公路路面的典型结构

根据国内公路路面施工作业相关技术方案,上部表层的最大安全设计厚度为4.125cm的AC-12C,中部表层最大安全设计厚度为6.875cm的AC-20D,下部表层最大安全设计厚度为7.175cm的AC-23B,密封层最大安全设计厚度为1.135cm的SB-S变性沥青同时碎石封闭层,上部基层最大安全设计厚度为17.175cm的5.15%水泥混凝土安全平稳碎石基层,下部基层的最大安全设计厚度为18.985cm的水泥混凝土安全平稳碎石基层,底部基层最大安全设计厚度为20.385cm的4.125%水泥混凝土安全平稳碎石基层。参照国内公路项目工程路面规划设计的技术要求,公路路线项目工程路面结构层下部设计最大安全设计厚度为15.115cm的级配碎石方垫岩层,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地确保合理厚度的填方路段碎石垫岩层,公路工程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切方段必须挖除掉15.375cm厚度的路床,进而完成碎石换填相关操作。路面如图2所示。

2.3.2公路路面加铺相关技术方案及具体措施

(1)在新路面超出原始路面21.875cm~27.195cm的区域,针对原路面加装金属钢筋网片,进而将厚度设计为8.935cm~14.925cm的碎石层,完成以后进行沥青面层的铺设。(2)在新路面超出原始路面27.175cm~72.985cm的区域,针对原路面加装金属钢筋网片,进而将厚度设计为15.985cm~40.125cm碎石层及安全厚度是8.125cm~14.915cm的碎石层,进而完成铺设作业。(3)对于新建公路路面超出原始路面高度≤20.175cm的区域,抑或新建路面明显低于原始路面的高度,采用将原始水泥路面进行完全挖除的技术方案,需要挖除掉25.135cm,随后再根据新路面进行设计与施工。

2.4路基相关典型横截断面研究

根据扩建改建公路规划设计的层面分析,针对路基典型横截断面,公路工程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采用设计最大安全速度81.715km/h的双向四车道路基的全尺寸宽度,具体参数值是25.125m,公路中心区域宽度设计参数是3.985m。基于此,距路堤边沟外端区域1.125m,设定界限用地区域。在坡脚外端1.385m以内,挑选合理的超高模式,确保公路工程中央隔离区域保持水平状态,最大限度地确保机动车道横坡与硬路肩基本一致。

3.改扩建公路路基与路面规划设计过程中的项目经验汇总研究

3.1加强公路工程项目初期重要参数数据信息的归类与收集

扩建改建公路路基与路面规划设计工作的进行及落实,公路工程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准备好项目工程初期重要参数信息的归类与收集工作,为后续的技术设计模板的优化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与保障。依照扩建改建公路路基与路面规划设计技术要求和法规标准,最大限度地确保公路项目工程的建造品质及经济效益。

3.2基于科学合理的公路路基与路面规划设计基本准则

扩建改建公路路基与路面规划与设计的进行及落实,公路工程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需要秉承科学合理规划设计的基本准则,将全部技术细节及重要节点进行合理把控,确保公路项目工程的工程品质。比如:公路工程路面拼接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必须确保路面拼接的安全力矩符合相关法规及技术标准的受力系数范围,将新路面与旧路面的最大安全拼接宽度进行科学把控,基于此将路面的挖除余量进行合理控制。依照公路工程路基与路面合理构造层最大安全厚度的基本设计原则,进行台面搭接的规划与设计,最大限度地确保公路路基与路面结构层搭接区域的安全稳定性。

3.3公路路基与路面整体规划设计相关方案的研究

由公路路基与路面改扩建相关项目工程的正常施工作业角度研究,公路工程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完全依照改扩建公路路基与路面既定规划设计技术方案进行施工,最大限度地防止施工作业过程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影响工程的效益。针对公路工程路基与路面规划设计技术方案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及探索,快速突破关键施工技术的难点,准确给出防范及对应的解决方案。

4.结语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6

关键词:乡村规划;产业规划;设计;规划建设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城镇化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到2016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7.4%,[2]但仍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乡村的未来如何发展将直接关系着这部分人的幸福生活,关系这部分人的去留问题,但由于历史的种种因素,城市和乡村“二元”结构的存在及“重城轻乡”的思想使乡村规划建设一直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3]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的过程中,“大建设”加“大破坏”的混乱城市化[4-5]已经给乡村文脉的传承、保护和人居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6]在新型农村发展建设过程中,产业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产业规划决定村庄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进步空间,而建设规划决定了村庄的空间形态的科学化制定,[7]健康的景观格局是维持村庄产业发展及人文精神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条件。[8]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规划者应把产业发展和建设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发展经济的同时着眼于打造一个不同于城市的生态景观面貌。[9]近年来,随着农村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只有通过对农村建设的科学管理,引导和控制农村建设,才能保证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平均每天约有20个行政村消失,[10]应该如何对待那些即将消失的乡村,能否把传统乡村空间实践与村民社会组织完美融入制度化的乡村规划中;怎样建设保留下来的乡村,使乡村规划实践主体与传统的空间建构主体有机统一,科学合理地传承乡村社会历史文化和地域空间特征,这是历史赋予规划实践者的一个重要使命。

2项目概况

徐场村位于河南省兰考县固阳镇西南角,距离兰考县城17.5km。该村从1985年开始生产民族乐器,目前,乐器生产企业已发展到52家,民族乐器产品主要有古筝、古琴、琵琶,并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年产各类乐器52440台,年产值达9500万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徐场村村域范围内总用地2.8km2,全村耕地320亩,主要分布在村落四周。该村地形平坦,无集体建设用地,目前正在申报中。

2.1发展优势

在中央、省、市全面推动特色示范村建设进程中,徐场村作为河南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的示范村,获得了各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鼎力支持,能得到优先发展的机遇,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优势:古典民族乐器制作产业成为其显著的特色,也是整个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发展的核心。2)徐场示范村村民和村支两委强烈要求发展和积极参与建设的意识。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东郑公路和日南高速贯穿示范村北部,南接兰考县城,距县城约17.5km,距东明黄河森林公园约7km。3)水资源较为丰富:距离黄河11.8km,黄河水为示范村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水资源,水利设施条件较好。同时地下水水质良好,储量丰富。4)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资源和纯朴的民风、民情,古琴加工制作手艺闻名全国。

2.2示范村整体风貌

村庄肌理良好。村庄空间呈南北长,东西窄形态,四周环绕农田。道路贯穿村舍与广场,路面干净整洁,绿植覆盖率较高。空间布局紧凑。村舍依路而建,房屋以现代风格为主,自然村则较好的保留了传统风貌。屋青砖青瓦和红砖红瓦房、现代平房、别墅错落有致,无大体量建筑。

2.3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1)产业结构特色欠鲜明,乐器制作作坊过于分散,不利于规模集约化发展,同时村庄古典乐器产业操作不规范,大多数家庭作坊没有专用操作间,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噪音和锯末扬尘,对居住环境造成较大污染。2)村落传统风貌不足,建筑多为90年代的砖混结构房屋,造型单调缺乏特色。个别房屋空置,年久失修,星星点点的蓝色铁板房,突兀地出现在民居中,与村落环境显得格格不入。村民住宅设施大多数比较简单、适用,宅基地占地较多,土地浪费现象严重。3)公共服务设施有待提升。道路雨水污水排放设施不完善;电力设施相对滞后,村民扩大生产后电力线网无法及时跟进,出现私自拉接电线,既不美观也不安全。垃圾无分类收集处理。4)公共空间以杂植为主,缺失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化符号,路灯等街头小品及附属构筑物,设计粗陋,缺乏美学效果。

3总体规划设计

3.1对接上位规划

根据《河南省兰考县县域新农村建设规划(2015-2030)》,?阳镇规划定位为兰考县副中心,是兰考县两个中心镇之一。范场行政村行政村职引导方向为工业型,被列入历史文化特色村。主导产业以泡桐产业链,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板材加工产业链下游发展,规范?阳民族乐器产业发展。

3.2产业发展定位与目标

根据徐场村在生态环境和民族乐器产业氛围方面的优势,同时又考虑到其他方面的限制,将徐场村定位为兰考县特色村庄中的“中国古琴古筝手工作坊式特色产业村庄”,以古琴和古筝作坊体验为主导产品的“中国民族古乐器文化体验基地”,规划目标把徐场村建设成为聚焦古典乐器制作,放眼中国、专注古典,兼顾历史经典与创意产业,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休闲度假功能的主题小村庄。1)树立文化品牌,打造高品质古琴古筝手工作坊部落构建并强化徐场村“琴”有独钟的古琴古筝手工作坊村落形象,提炼家庭式古典乐器制作的文化元素,建立徐场村人琴合一的价值认同,多角度保留保护现有村庄古乐器制造的乡土习俗和文化本底,打造享誉世界的古琴古筝手工琴坊部落。引进国际知名古琴古筝演奏家和受益人落户村落,加强古乐器的创新研发。2)打破单一业态,创建中国民族古乐器文化体验基地围绕古琴古筝手工作坊制造产业,创建我国古乐器文化博览、演艺、制作、培训等体验基地,传播古琴古筝文化符号,打破徐场村原有单一制琴和板材供应的业态,丰富和延伸古琴古筝产业链条,增设会展、观光、体验、培训等现代服务业态。3)提升村容村貌,建设最具吸引力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基于对现有村庄肌理的保护,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空间,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村庄空间治理,更新提升整体村容村貌,增强村民的集体意识。开展具体的文化活动设计展示和村庄环境改造行动策划,使村民真正参与到村庄发展过程中,并逐渐形成村民与发展动力之间的互动。通过民族乐器文化体验活动、古乐器制作手工艺体验等,实现乡土教育功能,培育乡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3四村联动发展规划

范场行政村村域包括四个自然村,分别是范场村自然村,徐场村自然村,周场村自然村,李新庄村自然村,目前,规划在建行政村村委会,位于四个村庄的中心,包括电商平台、卫生室、活动室、便利店、文体广场、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中心与一体。范场行政村规划结构为“一心,两核,五组团”。其中“一心”指公共服务中心,承载区域行政、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和电子商务等公共服务功能。“两核”即会展休闲核与金融商贸核,会展休闲核承载古乐器展销、体验以及休闲等功能,为徐场村古乐器产业的发展提供公共服务支撑;金融商贸核位规划提供金融、商贸、特色餐饮等商业服务功能,旨在促进范场行政村的金融商贸发展。产业组团和范场居住生活组团,周场居住生活组团,李新庄居住生活组团三个生活居住组团。综合服务组团包含公共服务中心,会展休闲核与金融商贸核三部分,承载了范场行政村村域的生产、生活和金融商贸等综合服务功能;徐场特色产业组团以徐场村为核心,主要发展古典民族乐器的加工制造与销售;其他三个生活居住组团,主要作为村民生活居住区(图1)。

3.4四村道路交通的联动规划

道路规划是新农村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点。道路建设应首先具有当地特色的、与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相适应的道路网规划,示范农村道路建设规划要将新农村建设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使新农村对内有合理的路网,对外有与城市相连接的便捷的交通,逐步减少城乡差别,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并保证道路建设可以符合新农村生态发展、经济生活的基本要求。[11]1)路网结构的规划。规划将闫坝公路和?仪公路升级为县道,道路红线宽度为20m,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规划将现状村村通道路升级为乡道,道路红线宽度为14m,采用三级公路标准;将村内小路升级为村道,并将其进行拓宽,道路红线宽度规划为10m;过村庄段考虑到村庄内房屋建筑间距,为减少拆迁量,将红线宽度调整为5-8m。新的规划道路体系将四个自然村贯穿联动,有机结合,加强了村与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部分道路硬化与原有道路的疏通。将现有土路进行道路硬化,使徐场村村庄道路100%道路硬化;尽量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疏通原有村级支路,以形成完整的路网系统。3)道路两侧路面治理。将现状道路路面两侧的障碍物进行清理,以拓宽现有道路路面的实际利用宽度,以改善村内交通环境。

3.5公共服务设施的联动规划

为加快各组团融合发展,提高徐场村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融合是各个组团融合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应当树立整体发展理念,推进理念融合,加强统筹协调,推进规划融合,联建共享设施,推进布局融合,以公共卫生、文化教育设施、体育设施为重点,加强服务设施的联动建设。

4徐场村整体规划

4.1基本原则与规划内容

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基本农田为前提,提出村庄空间规划管制措施。以产业发展预测人口及用地规模,控制村庄建设用地总量。以落实产业需求为核心,充分落实精品产业、文化展示、生态体验等产业对空间的功能要求。村域层面落实支撑产业发展和村庄提升性要求的各类基础设施。

4.2徐场村空间结构规划

通过对村庄的居住、各类产业的分区布局,在村庄整体空间上形成了“一轴、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一轴”,指古乐器产业旅游发展轴。“多组团”,指现代农业组团、古乐器制造组团、会展休闲组团、商业贸易组团居住生活组团等5个组团(图2)。

4.3徐场村产业布局规划

徐场村域产业规划主要分为9大片区。分别为北部的观光农业种植区,西北部的高效农业种植区,中部的古乐器制造区,南部的居住生活区,东部的古乐器展销区、古乐器体验区、公共服务区、金融商贸区和特色餐饮区。观光农业种植区,以千亩桐林和观赏性农作物种植为主,吸引游客游览观光,了解桐木有声的材料特性,介绍徐场村是全国乐器板材市场的最大供货基地。高效农业种植区,以种植有机果蔬和农作物为主,是游客采摘和种植的体验区。古乐器制造区,主要位于徐场村北部,是古琴古筝手工作坊集群区,入户观光手工作坊制作过程。居住生活区,主要位于南部,村内一层老宅居住集中区域,吸引游客欣赏北方地区的民居建筑风貌(图3)。

4.4村庄建筑规划

村庄建筑整体色彩应以灰色为主,红色(建筑屋顶、少量彩钢瓦)和蓝色(厂房、简易彩钢瓦房)相间其中的风貌。以中原地区郑州、开封地区的传统村落如海上桥、方鼎、朱仙镇等村落风貌来看,结合徐场村的特色,平衡整体村庄的色彩,获得村落建筑色彩体系,以70%的灰瓦青砖为材料,20%白灰墙和10%木构门窗作为点缀。除了对徐场整体风貌进行整治和再造,对于村民未来自行加建房屋进行严格的色彩控制,以形成“青瓦为主、灰墙白墙为辅”的建筑整体风貌。

4.5村落文脉规划设计

创新与发展徐场村民族乐器制作品牌,提升乐器品牌知名度,提升其乐器文化符号,传播制作古琴、古筝等民族乐器的文化形象,凸显徐场村民族古典乐器和音乐文化的深度与内涵、艺术表现力、审美价值以及乐器产品的形式,打造国家民族乐器生产基地。传播民族乐器手工制作的文化符号提升作坊主的创新技能和音乐素养,传统民族乐器教育走进本土中小课堂,承办多种新式的古典民乐活动。

4.6公共空间规划

1)文化广场。保留原有广场功能布局,改善地面铺装,控制周边居民住宅的建筑风貌。增加古琴文化介绍,增加浮雕文化墙。以提升文化场所精神内涵。2)街角公园。在原有规模和形态上,增加亭子,座椅和重新铺装地面,以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控制周边建筑的风貌,在民宅外墙处种植常绿灌木。道路东侧的民宅入口处进行绿化,与街角公园和谐呼应,有机统一。3)停车场公共景观空间。从风水的角度上重新设计,创建游人停留空间,做到动与静的分离。优化道路与景观的关系,让游人能够在照壁前留影且避免游人对道路和车辆造成干扰。4)竹林公园。坚持低影响开发理念,利用原有的垃圾焚烧坑改建为生态景观污水处理系统。基于原有的树林,对其改造绿化,种植竹子,增置竹林七贤抚琴为主题的雕塑,丰富文化内涵,构建居民和游客的休闲游憩场所。

4.7道路美化

村内主要道路的排水设施上通过加种绿植的方式进行美化。庭院中的墙背景采用传统景框模式借景、透景。打通部分围墙,以建成通透式围墙设计,对于封闭墙面,可以采用彩绘的方式进行美化,增加文化艺术内容,绘制内容可以是中国传统乐器的各种形式与简介和传统经典诗歌。

4.8低影响开发建设

乡村建设应坚持低影响开发建设理念,将海绵城市建设措施用于乡村建设,转变思想,改变用水方式,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创建系统性的乡村水系空间网络格局,提升加工制作车间环保意识,作坊应配备废水处理装置,设置标准喷漆房加废水废气处理装置,与此同时,当地政府部门要起到引导和督促的作用,创新乡村环保的工作机制,促进生态人居环境的建设。

5结语

通过对徐场示范村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分析,总结出在实施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着眼于村庄规划建设的各个方面,注重村庄规划与产业规划的有机结合,创新发展本村产业特色,因地制宜,解决好功能配置,总体布局,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筑风貌和生态景观等问题,从根本上改善村庄面貌。加快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促进乡村产业经济持续的增长,摒弃城乡二元结构,重视顶层设计和村民的积极参与。在这一过程中,乡村产业规划和生态空间格局是乡村建设治理的中心和重点,应深入了解村民的需求,以村民视角,结合规划专业知识,协调好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乡村优美如画的自然环境的诗意写照,做好示范农村规划建设是我国面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提高农村生活环境质量和精神文化品质的重要手段,是发展乡村经济与文脉的传承、发展和保护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历史性任务,这个过程中涉及了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总的来说,就是一场综合、全面、艰巨的社会变革。

参考文献:

[1]王昀.向世界聚落学习[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国家统计局:2016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7.4%www.stats.gov.cn/tjsj/sjd/201707/t20170711_1511794.html

[3]朱志萍.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变迁与城乡一体化[J].软科学,2008,22(6):104-108.

[4]吴良镛.北京宪章:建筑学的未来[M].中英文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吴良镛.中国建筑文化的研究与创造[R].北京:百家讲坛,2005.

[6]崔伊飞,谭海平.生态规划和设计在新农村聚落景观中的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9):184-185.

[7]申妍.北京新农村规划编制体系框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23):116-118.

[8]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等.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景观安全格局途径[J].城市规划学刊,2006(5):38-45.

[9]张静,丁奇.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探索:以北京市延庆县刘斌堡村为例[J].生态环境,2007(4):144-146,159.

[10]李萍君.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的使命[J].消费导刊,2007(8).236-236.

[11]张广芬,刘刚.新农村道路规划与设计探讨:以太原市东峰新区道路规划设计为例[J].城乡规划,2010(3):34-35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7

引言:

公路建设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为促进山区经济发展,需全面推进山区公路建设。但山区公路建设面临着地形复杂、环境恶劣等问题,大幅增加公路路线设计的难度。因此,如何克服地形、地质、坡度等影响,设计出安全性高、环保性优、经济性好相统一的公路线路,成为公路路线设计的重要研究问题。

1.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概念

通常情况下,无论是山区还是寻常地区,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过程中始终要遵循着路线最大的规定,尤其是在进行桥梁部分、隧道部分的施工过程中,都要根据线路进行相应的设计与施工。正因如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不仅要对路基横截面所要承受的实际应力进行计算,还要对不同部分材料进行较为合理的选择,并根据山区的实际地貌形状不同适时改变所建隧道的类型与长度,将洞口的朝向是否符合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需求的概念加以考虑。

2.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影响因素

2.1地形。地形复杂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路线需要横跨高山、峡谷等地形,大幅增加了线路的设计和施工难度。通常,山区高速公路横波比例大于1∶4,甚至在部分特殊路段比例可达1∶1。复杂路段地基设计过程中,需先进行宽平台设计,并通过实施路线路基加筋、支挡等措施提升路基的稳定性。因此,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过程中,对较陡的横向地形,应尽量选择绕行,以降低工程施工难度。若无法实现绕行的路段,则必须做好路基或桥梁的合理设计。

2.2不良地质。山区公路建设往往会遇到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情况,尤其是在碎片化地质结构的山区路段。地质问题主要出现在工程施工阶段,为施工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选择线路时必须全面、充分地勘查好线路的走廊带地质情况。线路在经过地质比较复杂的路段时,既会增加路线设计、施工难度,还会大幅提高项目成本,更会影响公路的运营安全性。因此,需要在设计路线过程中,以绕开不良地质作为设计的第一准则。对无法绕行的路段,需要尽可能缩短复杂地质路段距离,在确保施工和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做好项目造价控制。

2.3环保因素。山区地形复杂,土壤质量差,部分线路路段的植被较少。在施工过程中,开挖时会将大量泥土覆盖在植被上,从而破坏原始地表植被。若无法做好植被的保护工作,将受到重力、水、风等因素影响,加剧沿线植被的破坏。公路建设会带来严重的粉尘、噪声污染,对线路沿线的人和动物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线路走向及沿线地形地质情况进行考虑,在确保不影响驾驶员视线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

2.4规划因素。山区公路线路规划时,需把道路功能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如该路段在整个道路线路网中能发挥重要的经济作用,则需将其作为促进周边经济发展的关键路段。所以,在确保道路建设合理的情况下,尽可能与城镇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在不影响出行的同时,促进周边经济的发展。鉴于道路运营中产生的噪声会对人民生活造成影响,对部分经过住宅区的路段,需要合理设置声屏障,以尽可能减轻噪声影响。此外,对经过军事基地、自然保护区等路段,则需要做好各方之间的沟通,以采用最优化的整体规划设计。

2.5工程方案和造价因素。不同的公路路线设计方案,其项目建设成本也完全不同。在山区高速公路施工中,往往需要建设高架桥,包括路堤、隧道、桥梁等建设,需要的成本比在平原区更高。在复杂地质、地形的路段建设,不仅施工难度更高,而且工程造价更高。因此,在公路路线设计中,在保证线路安全的基础上,需从工程造价方面考虑做好线路总体设计。

3.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存在的问题

3.1地质问题。在当前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过程中,地质问题是需要施工企业重视的。我国土地辽阔,即便是同一座山区也会出现不同的地貌,地形无比复杂,低谷与高峰之间海拔距离相对较大,正因如此,为确保山区高速公路能够顺利施工并且满足人们当前的出行需要,施工企业要在进行路线设计的过程中对实地进行深入勘测,以此来降低高速公路对行驶车辆的影响,从而提高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性。由于山区的地貌较为复杂,不同区域的土质在硬度、粘黏性以及含水性等方面也会有所不同,软土一类的土壤土质显然无法满足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要求,以至于高速公路的施工工程无法顺利进行,对最终质量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在进行高速公路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对附近山体的土质以及环境因素进行调查,避免因暴雨等恶劣天气出现山体滑坡等情况出现,对国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

3.2环境问题。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山区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会将工程经济效益放在首位,通过减少相关的施工成本预算与支出来最大化提升工程单位利润。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相关单位往往会忽略在建设山区高速公路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这是由于在进行山区高速公路施工的过程中,路桥单位所要进行预测思考相对复杂,在实际施工时也要面对极大的难题,因此需要通过不同程度的操作手段来降低山区高速公路的施工难度。尽管山区高速公路的施工效率会以此得到有效提升,但同时也难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与危害,比如说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将线路上的树木进行砍伐或者对土壤进行挖掘,都会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在施工结束后,周围环境需要较长时间进行生态修复,当发生洪涝灾害或者泥石流等情况时,高速公路附近缺乏足够的森林防护带,进而对过往的行驶车辆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3.3设计问题。与平原地区不同,山区的地形地貌相对复杂,人们对于寻常高速公路的设计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山区的建设需求。对平原地区的高速公路设计建设而言,不需要过多考虑地形所带来的问题与影响,只需要遵循相应的路线设计即可,但山区在这方面却有较为明显的不同,无论是土质还是地形走向,在路线设计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都会对其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如果在进行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时还一味地使用常规的高速公路建设框架,便会使整个山区高速公路的施工因各种因素无法顺利进行,即便最终竣工后,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也无法满足相关要求,严重还会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出现塌陷等问题,对国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

4.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问题的应对措施

4.1根据地质进行选线。路桥单位要想确保山区高速公路的最终质量不会受到影响,就要在进行路线设计阶段根据当地的土地质量进行合理的线路规划。在进行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对所要施工的山体区域进行深入勘探,明确并掌握相应的地质条件,以此为基础再进行山区高速公路路线的设计。地质条件是山区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决定了山区高速公路质量能否符合相关设计要求,是国民生活出行的重要保障。正因如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开土质糟糕或者周围环境相对恶劣的区域,选择地质条件较为优质或稳定的区域,以此来提高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4.2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环境保护也缺乏重视,在这种环境下,施工单位在进行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以及施工的过程中,要将环境保护放在工作重心,以此来响应国家的相关号召与政策。在进行路线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有意避开相关的电路网络设施,并对其做好充足的防护准备,以此来确保山区附近生活的人们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在进行山区高速公路的材料选择以及采购过程中,需要选择低污染的绿色材料,以此来减少因公路建设而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现象。另外,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确保周围的土质地貌不会因此受到大幅度的影响,所造成的污染处于环境修复的可承受范围内,极大程度上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等情况的发生。

4.3线路设计符合相关要求。据统计,山区高速公路上所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要大于平原区域的高速公路,这是由于山区高速公路因环境原因需要进行大量的弯道设计,加之有山体进行遮挡,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人们无法察觉到另一边的情况。正因如此,路桥单位在进行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应要求,确保高速公路弯道与山区的实际情况相契合,并设立较为合理的限速标识,确保国民在行驶过程中的生命健康安全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从而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5.结语: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8

关键词:交通发展对策;长江中游;中心城市;区位;交通设施

0引言

长江中游是指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段,长927km,占长江长度14.7%。长江中游城市群,又称“中三角”,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部级城市群,包括湖北13市、湖南8市、江西10市,其中:武汉、长沙、南昌是核心城市;宜昌、岳阳、九江等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1]。岳阳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交通较为便利,位于部级京广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的十字交汇处,是长江中游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湖南首位门户城市。岳阳港是全球港口50强,是全省唯一的长江干线港口和长江对外口岸,也是湖南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下辖的岳阳国际集装箱港为“长江八大良港”之一。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等国家交通主动脉在境内交汇。岳阳三荷机场自2009年开始筹建,历经近10年于2018年底正式通航,实现了岳阳人民的蓝天梦。岳阳已初步形成公铁水空综合性大交通格局。

1现状认知与分析

1.1区域与对外交通。1.1.1全省唯一长江干线港口,但发展受到多重制约。岳阳港区位优良,岸线资源丰富,全港宜港深水岸线共67.3km,拥有11个港区,货运通过能力近5000万t,是长江中游水陆联运及干支中转枢纽,也是中部地区首个货运吞吐量突破亿t的大港。但目前发展受限,岸线私有化程度较高,规模集约化不足,公共岸线仅占已开发岸线的8.85%[2]。此外,临港产业复杂,货种附加值低,集疏运体系滞后等制约了港口发展(见表1)。1.1.2位于机场客流阴影区,具备发展航空货运潜力。岳阳机场建设等级较低仅为4C,服务湘北及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区人口,腹地位于武汉、长沙高铁1h时空圈内,在区域内缺乏竞争力,航空客运发展方向难以适应岳阳实际需求。此外,大型货运机场不需要严重依赖腹地货源[3],岳阳具备打造航空货运枢纽的潜力:位于全国中部,2h航程可覆盖全国80%的GDP;非省会城市和人口密集城市,航空客运量不高;空域、土地资源相对充裕(见图1)。1.1.3陆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于区域,瓶颈特征延续。岳阳境内公铁设施建设普遍滞后于区域,对接相对被动。随岳高速、杭瑞高速等区域高速公路岳阳段近2年才通车,是全线最晚通车的区段。与常岳九铁路衔接的常德—张家界铁路、九江—南京快速铁路均已在建或待建,仅岳阳境内的常岳九快速铁路建设尚未启动,湘北东西向铁路通道在岳阳境内中断,不满足岳阳融入长江经济带、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的要求。2016年修编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4]中,重庆—常德段、九江—南京段铁路均为高速铁路,仅常岳九铁路规划为普速铁路,未来岳阳段东西向铁路通道将成为区域内铁路客运瓶颈。

1.2城市交通。1.2.1过境交通干扰较大,道路网存在结构性问题。由于通道稀缺、客货混行,对外道路城区段交通压力较大。省道306是100km洞庭湖岸线唯一跨湖通道,高峰小时交通量是3条穿越主城区交通干道中最大的,超过3000pcu[2]。洞庭大道作为省道306和省道201在主城区的行驶路径,也是货运主通道,中大型货车高峰小时交通量为各通道最多达200辆/h[2]。作为城市主干路的洞庭大道上客货运交织较为严重,影响城市交通正常运行。经统计,主城区主、次干路密度分别为1.94km/km2、0.65km/km2,支路密度为2.50km/km2[2],路网总密度远低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要求[5],尤其是次支路严重匮乏,而主干路规模又过高。主城区路网规模不足和级配关系倒错,导致主干路承担功能混杂,路网间距过大缺乏分流路径,既不易于疏解交通,又影响公交运行,进一步加剧拥堵。1.2.2公交设施水平低、布局不合理,服务水平低。岳阳公交线网密度、公交车万人拥有量、公交车均场站面积都与国家标准有一定差距。近年来,主城区建设用地增量经济开发区最多,城市重心东移现象显著。场站严重缺乏和布局不合理导致公交线网无法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进行优化调整,只能依靠延长线路满足客运需求。公交服务水平不高,城区居民公交平均出行时耗最长为43min,高于28min的小汽车出行[2]。1.2.3停车供给缺口大,结构不合理,布局不规范。近年城区机动车年均增长率超过15%,而全市千人机动车拥有量135辆,远低于同等规模城市,岳阳机动车增长潜力较大。目前主城区停车缺口高达70%,随着未来岳阳机动车总量进一步增长,停车难问题将会更加严重。此外,岳阳停车还存在停车结构不合理和停车布局不规范的问题,体现在配建、公共、路内停车比例分别为75∶7∶18以及70%路内停车设置在主干路而非交通量较小的支路。1.2.4部分节点拥堵,交通运行和管理水平待提高。通过对高峰小时主城区交通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整体交通量和饱和度不高,部分节点拥堵的主要原因是信号控制不合理甚至缺失、交叉口缺少合理渠化设计。长期以来,由于对道路交通设计不够重视,主城区交叉口渠化不良、红线展宽设计理念缺失、交通标志标线缺损等现象较普遍。

2交通发展对策

2.1构建对外开放枢纽,助推实现城市目标。为了实现岳阳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在交通方面借力省会实现长岳一体化,打造长江中游重要的航运中心和区域协作的航空货运枢纽。由于长江中游三港腹地严重重叠,竞争与生俱来[6-7],基于岳阳港开放层次高、政策优势明显,提出岳阳港与武汉港、九江港错位分工,发展国际贸易,并借力省会辐射优势形成长沙—岳阳组合港区,拓展战略发展空间,从而实现构建长江中游贸易物流港的目标(见图2)。图2长江中游3港功能定位和发展优势近年来,长沙机场航空货运发展滞后于客运,年均增长率是后者1/3,而岳阳机场发展货运有潜力,通过航空客货运功能分别向长沙和岳阳机场集中,实现区域航空南客北货的格局,并通过建立中部航空货运基地和区域仓储配送中心等多种措施为岳阳机场增加货源。港口和机场层面长岳间的分工合作已经显示两者未来的联动发展关系。而现状交通联系中,长岳间需求也非常强烈,总体联系仅次于长株,其中铁路联系全省第一。为解决长岳间旺盛的联系需求,通过新增城际、干线公路和市域快轨,打造长岳间“3铁+4公+1轨”复合通道布局。

2.2强化陆路交通设施,支撑市域发展格局。《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提出岳阳市域城镇格局为“一轴三带”,其中:“一轴”指京广发展轴;“三带”指常岳九发展带、益岳九发展带、荆岳平发展带。通过强化客运轨道系统、完善货运铁路,优化高速公路网、加密干线公路网,可实现相邻区县机动车30min可达、其他地区机动车60min可达的要求,实现京广发展轴不少于2条高速交通设施、3条发展带不少于2条交通走廊的能力目标(见图3)。

2.3加快推进轨道交通,一体化培育都市区。基于培育都市区的发展目标,对交通设施提出在30km半径的尺度内实现30min通勤圈的时间目标。在时效性方面,准时可靠的轨道交通具有天然优势。对照国办发[2018]52号[8],岳阳未来具备建设轨道交通的条件。为保障主城区与都市区其他区县之间30min内到达,岳阳轨道交通出行速度不应低于60km/h,即未来应在都市区规划市域快轨提升核心城市的引领作用,支持都市区一体化发展和空间结构布局的实现。

2.4多管齐下以人为本,打造主城品质交通。2.4.1响应中央精神,践行小街区的规划理念。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9]。岳阳现状主城区主干道建设超前,次支路严重不足,导致道路通达性不高,交通运行效率较差。而密路网、小街区其支路系统发达,街道尺度宜人,通过开放的交通方便出行,并实现开发模式的转变。2.4.2构建分层分级的公共交通系统。为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合理调配公交运力,在岳阳主城区规划2层次公交线网,其中:骨干公交连接城市分区,沿主要客流走廊,串联主要客流集散点;普通公交主要是分区内部线路,保障公交覆盖率。为保证交通走廊的集约化运营和支线区间多线路、便捷化的集疏式运营,建立基于枢纽的公交模式,服务不同类型交通转换,在岳阳主城区规划3级公交枢纽,分别为区域综合客运枢纽、组团间换乘枢纽、组团内换乘枢纽。2.4.3规范停车用地管理,推动停车产业化。住建部、国土部2016年8月31日《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及用地政策的通知》[10],通过提出解决停车场建设用地不足和资金缺乏等问题的指导意见和对策,进一步规范城市停车设施用地管理。对于岳阳来说,除了落实国家政策以外,还需强化停车设施专项调控,通过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保障停车用地落实(见图4)。2.4.4开展交通综合改善,缓解主城交通拥堵。缓解交通拥堵需要进行多个层面整合多种方式的综合交通改善,包含但不限于道路、公交、停车、交管等,需要因地制宜制定远近结合、面向实施的推进计划,是一个不断深化的滚动规划。结合深圳1996—2013年多轮综合交通改善的经验,岳阳正处于第一轮和第二轮之间,岳阳近期需要由点及面逐步开展交通改善工作(见图5)。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