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论文范例

数学学科论文

数学学科论文范文1

设计主要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学科教育理论、新课程、学科教育研究三个模块。各模块具体内容如下:学科教育理论模块包括学科教学理论、学科课程理论、学科学习理论;新课程模块包括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典型课例分析———兼谈新课程学科教学设计、新课程专题研究;学科教育研究模块包括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学科教育研究简介、优秀学科教育研究介绍、教育论文写作。这三个模块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课程功能。

其中,学科教育理论实现在职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学习本学科领域的教学理论、课程理论和学习理论;新课程模块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而设计,旨在使教师领会新课程标准中蕴涵的课改理念,提升相应的学科教学设计能力,“新课程专题研究”环节依据新课程中增设的学科专题开设,帮助教师解决在新增学科内容方面带来的困难;学科教育研究是在职教师普遍感到困难的薄弱环节,也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经过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以及多年教学实践的磨练后,这一环节的具体内容设计对有效教学将起到极大的专业提升和引领作用。

职后高师“学科教学论”的课程内容设置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贴近时代脉搏,体现新课程要求职后高师“学科教学论”的课程内容设置必须敏感于时代对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也就是要“与时俱进”。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就是要关注新课程、反映新课程、体现新课程。关注学习者,突出职后特点任何课程设计如果脱离学习者的具体特点,都很难较好地实现课程内容的适切性。教师学习是成人学习的一种,既有成人学习的一般共性,又有教师学习的专业特性。因此,在课程内容选择、呈现方式、评价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应对此特点做出回应。重难攻坚,把握教师专业化发展薄弱环节职后学习作为教师继续教育诸多形式中的一种,必须依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针对薄弱环节,设计、选择、实施学科教学论课程,把握教师职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要素,在课程内容选择和设计上,为教师的职后学习搭建适宜平台,很好地起到专业提升与引领作用。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针对职后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教育对象的发展特征分析,设计了主要针对新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学科教育理论、新课程、学科教育研究共三个模块。在数学学科中,结合学科具体特点,设计各模块的具体内容如下:

模块一。数学教育理论,含三个分支,分支一数学教育基本理论:一般教育理论对数学教育的影响;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波利亚的解题理论;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目标教学”理论与中国高考;中国的“双基”数学教育。分支二数学课程理论:课程的基本概念;数学课程理论研究概说;古代外国数学课程概况;中国古代数学课程概况与突出成就;欧洲数学课程的发展;中国近现代中学数学课程的演变。分支三数学学习理论:“学习”与“数学学习”概说;基于行为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基于认知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基于人本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

数学学科论文范文2

一、引言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教学程序,它既是教学理论的运用,又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同时又是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的体现,对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并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得不到有效地激发,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传统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低、实效性差,无法适应现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因此,新时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尤为重要,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善数学教学状况以及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结合课外书上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讲课时完全按照备课内容来讲,没有任何创新可言.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而非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培养的是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而非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只能过于僵硬化的思考问题,不能将问题进行有效的转化,并不能达到培养高中生的逻辑思维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转型的要求

为了有效地实现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型.教学模式的转型有一定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1.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要以教学思想的转变为前提

高中教师太过注重学生的分数,一味的将自己单一的解题思路、解题思想硬塞给学生,使数学课程枯燥无味,不能起到培养学生钻研创新的能力,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结合大纲的教学要求、按照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将学生知识的应用和独立思考、转化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2.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要有教学方法的支持

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板书相比,多媒体教学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定理变得具体生动,提高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要想保证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需要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优点相结合,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

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的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时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激发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明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只要学生对数学有足够的兴趣,就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不断进行研究与创新.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要想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逐渐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如立体几何的解析,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这样抽象问题具体化,改变了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途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从中体会数学的奥妙,达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不同的立体图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立体图形,从而产生足够的好奇心,激发着学生不断探索,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

4.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思考,这不但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使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新时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要到起辅导与监督作用.要想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善于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从而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三角函数”学习中,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公式,而是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进行推导,由于组与组之间无形的竞争,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王恒之间的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充分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5.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必须体现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总目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不仅要体现在多种教学方法上,更重要的是必须体现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总目标.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主要学科,高中数学教育要为提升学生全面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总目标而服务.所以,新时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更加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只有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切实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学质量.可见新时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必要举措.

作者:倪大勇 单位:江苏省泗阳中学

第二篇: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基本途径浅析

一、更新观念,做好过渡铺垫

观念是大脑对客观环境的正确反映,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行为的结果。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教育观念。也就是说,教育要与时俱进,并且一直是发展的。当前,教育的资源,重视程度都不存在很大问题,重要的是观念。教学观念不解决,即使有好的教材,好的教学方法,也无法到得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要有教育发展的大局观,更要有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内涵的敏锐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体来讲要从以下几点入手:逐步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这个问题需要有很好的过渡,但一定要有这个意识。彻底转变教学方法,由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自主性;更新课堂模式,改变传统课堂的封闭模式,逐步走向开放教学,包括课堂环节,学生活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由数学课堂的组织管理者变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者;将学习活动由原来的简单掌握基础知识,到终生学习,素质提升学习。

二、努力开拓、建立多种课堂模式

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传统的教育过程过多强调的是教法,然而学法指导往往被忽略。我们知道,教学的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他们应该是最活跃的因子,教师只是这个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那就只有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对于高中数学来讲,近几年探索了多种模式,如小组讨论模式,教师布置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生对学习主题分头学习讨论,并进行汇总报告,集中讨论,教师总结。这样的模式既然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又能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将教师的作用发挥到指导,设计和服务中来。还有就是专题课,有些数学问题不是能通过理论讲述,练习习题就能解决的,一定要通过对数学规律的掌握,对数学问题的感悟才能解决。这就需要专题讨论和一些实践模拟。只有灵活机动的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营造高效率的课堂。

三、要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的教学是各种教学因素的综合体,从资源建设,到理论水平,到教学手段,任何环节都不能差。所以,在更新观念,建立新型模式的同时,要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及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在各种教学场合大规模使用,其中数学的利用率也开始高起来。一方面,从广义来讲,多媒体的利用将是方向性的,教学的多个环节会被简化,如数学板书,花费教师很多精力,并且达到不了应有的效果,很多教师练习板书画图,虽然手法很好了,但和多媒体技术比起来,相差很远,如此说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具有划时代性的。此外,很多数学问题具有抽象性,恰当引进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利用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等制作课件,既能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得到享受,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数学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如:在“函数的图象”的教学中,用flash制作图像动态图,生动形象向学生们展示函数图象的数据关系和变化特征,同时用更多突破展示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研究该函数图象的兴趣。

四、精心设计活动课拓展课堂平台

活动课是课堂的延伸,是新型课堂模式的具有实践性的主要内容。高中数学课的活动课要精心设计,既不能过于娱乐化,失去高中生的学习态度,又不能过于死板,让活动流于形式。在设计活动中,一是要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设计符合年龄阶段的课程,另一个是基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如教学《统计》一课时就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活动课。这个活动的设计既不能太复杂,超过学生的理解范畴,也不能和教材一样,没有任何难度或者缺乏生活化的东西。比如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进行一次实地考察,并统计有些数据,如马路上国产车的比例,矿泉水包装的种类和人们的喜好等。这样的活动都是生活化的东西,学生不会感到陌生,但却都关联到了数学课题问题,不会远离教学问题,又能增强兴趣。

五、利用教学评价开发学生价值

教学评价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过去,传统的评价就是以分数高低为标准。新的评价应该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前提,同样也不能完全以学习的结果为依据,要客观评价学生的发展、态度和情感。此外,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可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最后,评价应该是个性化的,不能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用个性化评价方式,比如,利用多次作业等级法,通过升降级的方式激励学生上进,给落后的学生更多机会。

六、总结

总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模式是一个开放的研究课题,一定有很大的潜力,广大教学工作者要开动脑筋,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创新课堂模式,提供高效课堂的新思路。

作者:邹启科 单位:贵州务川中学

第三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这种方式的运用从根本上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正基于此,小组合作学习迅速得到推广,但纵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我们却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认识不深入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传统教学方式基础上提出的创新学习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继承,但个别老师对此缺乏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全盘否定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盲目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同时,个别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把握不够准备,对其本质没有深刻理解,将小组合作学习当做合作讨论,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引导,

2.时机不当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个别老师盲目追求学习方式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时机盲目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学生动手实践环境安排小组交流,甚至一节课安排多次小组合作学习。因为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3.分组不科学

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时多为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教室中学生座位编排多是按照学生高矮次序而来,这样的分组虽然简单易行,但并不科学,小组间在性别、成绩、性格等方面没有做到综合评估,人员搭配不够合理,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能够进行优化组合和优势互补。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见建议

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以学习方式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教育理念从“以知识为本位”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可以说,现代高中数学教育的责任,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因而,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了当务之急。

1.坚持学生为主体与老师为主导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树立“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理念,正确处理师生关系,逐步形成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首先,老师在讲授新课程前,先向学生介绍有关基础知识、可能用到的公式、定义等,并引导学生预习学习内容,为学生对新课程的理解做铺垫。其次,老师承担着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知识的筛选、整理以及掌握方法的引导。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次进行教学,分层次制定学习目标,树立问题意识,让课堂充满问题,让学生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观念,并参与研究,思考、讨论问题,老师与学生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2.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小组成员相对合理性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形式上的分组交流,也不仅仅是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而是要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小组人数要合理,以4—6人为佳。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其次,分组应该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再次,组内成员最好有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并坚持小组成员的流动性和动态化,可以是组间角色互换或轮换,也可以是组内成员互换或流动。

3.任务难易适当,合作时机议题设计要巧妙

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合适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般而言,比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学生自己独立学习或者开展全班教学即可,那些比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就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作为引导者,老师要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但仍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促进他们去思考提高。

三、总结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需要我们老师投入足够的耐心、精力以及对学生的关爱,不断吸取当代先进教学理念,不断充实自我,努力实践和探索,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朱向鹏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城阳三中

第四篇: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构建策略探讨

一、生成性教学的内涵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将每一节课堂都视为独一无二的智慧与激情的共同体.由此,生成性课堂具有生成性、互动性、开放性、动态性的特点,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场所.值得注意的是,生成性数学课课堂的核心是学生个人,课堂教学必须围绕学生的需求展开,致力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性.生成性数学课堂的宗旨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数学课堂归还到学生手中,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对症下药.生成性课堂构建的根本途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处于平等地位,师生之间共同思考、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创造出高效、轻松的课堂氛围.

二、构建生成性课堂的策略

1.师生角色定位,营造生成氛围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既是课堂的主导,又是课堂的主体,数学课堂教学常常采用“大锅饭”和“满堂灌”的方式.在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们难以实现自身的主体性和主导性,学生的积极性也就难以被调动.在生成性数学课堂的构建中,教师需要强调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学生走出传统数学学习的误区,实现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他们才能真正融入生成性课堂.例如,在进行《函数零点问题》的复习教学中,教师不妨利用一题多解的方式,为学生构建生成性数学课堂。

2.创设活性情境,控制生成要素

生成性数学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数学教学情境的使用,而且必须是活性数学情境,可以通过预设情境来达到预期目的.生成性数学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走出课堂导学案的束缚,利用数学课堂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控制”来实现课堂生成要素的控制.但是,走出导学案不等于没有导学案,离开导学案的按部就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教学进度和课堂安排,保持原定的教学安排.同时,教师必须为学生们留出一定的活性时间,以供教师进行生成性课堂调整和供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查漏补缺.我们不妨以“圆与方程”的情境创设为例,把握其中的生成要素.

3.鼓励学生质疑,强化生成探究

高中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样重要,对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作用显著.同时,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生成数学思维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质疑能力的过程.要想实现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需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尝试与学生们交朋友、谈感情.只有突破了传统数学教学的限制,师生之间的关系才会改善,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才会得以实现.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氛围来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古语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必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这样的思想,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对此,我认为,教师可以利用故意出错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尝试偶尔故意写错或说错,引导学生发现教师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函数单调性的教学时,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出三次函数以及斜直线的图形,向学生们讲述:凡是奇函数都是单调函数.在图形的诱导下,这样的论断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质疑.此时,教师不妨将此题作为判断题布置给学生们,要求学生们进行判断.很快就有学生提出质疑,对于正弦函数y=sinx,其是奇函数,但是在其定义域内,它的图象并不具备单调性.此后,教师可以反复实施几次,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质疑.学生们在进行质疑的过程中,自然会涉及到数学知识的讨论与求证,在小组合作和师生合作的模式下,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也在无形之中得以实现.

三、总结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教学,更是师生之间的相处、经历与创造的过程.学生是数学生成性课堂的唯一主体,教师必须秉承为学生服务的原则,为学生做整体规划和宏观控制.只有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才能最有效的发挥其自身的潜能,实现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性.

作者:王跃梅 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无论是工作或者学习,兴趣都是影响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兴趣可以促进学生或者工作者集中更多的精力去解决问题,给与兴趣爱好者内在的动力。新课程改革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仅仅是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培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例如,在空间几何教学章节,教师可以拿出很多实例,如一个多面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怎么拼接而成的呢?用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很多问题贴近生活,引导学生自己去讨论。教师通过引导,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去探索,搞明白这些问题,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当中,获得知识。从而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助于教师打造高效课堂。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果要打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下足功夫,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习,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思想。高中数学教学任务重,教学内容多,学生的压力大,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真正的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转换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机会讲出自己的想法,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讨论。很多教师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不敢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怕耽误高中宝贵的教学时间,但是事实证明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显示出高的教学效率,但是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时间长了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因此,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能怕耽误一时的时间,只有探索出新的高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真正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特别对一些典型题目的讲解,可以采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自学意识,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虽然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教学的重点,但是新的教学观念已经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有效帮助教师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学生自学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提供学生自学的环境,引导学生自学,让他们认识到自学的好处,让学生自己愿意学,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一旦自己有了学习的意识,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例如,在进行高中数列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进行新课教学之前让学生提前自学新课知识,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加快教学进度,这样学生也容易掌握新课程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摸索中发现,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合作,采取小组合作式学习,效果很好。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他们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语文、思想品德及英语课程中,合作学习教学法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合作学习是一种被证明的高效学习方法,采用该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合作的良好习惯,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五、总结

总之,高中数学是高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这些措施,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作者:隋绍斌 单位:福建福州市铜盘中学

第六篇:高中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分析

一、什么是有效性教学

如今的中学数学教学,有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一直出现,尤其表现在教学效率的低下.老师很辛苦地教学,学生也很辛苦地学习,但最终却没有一个满意的学习成果.针对这个问题,不少学者在实践中积极努力地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法,以期实现有效性课堂教学.其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即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关注老师的教学方法.经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继而应用于实践之中,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善于动手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尽可能调动起班级里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终说来,“有效性教学指的是教师在遵循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的情况下,用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积极构建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1.构造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题型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主要任务是为了培养和活跃学生的大脑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高中数学中的不少例题都有很多种解法,教师不可只求答案而忽略了锻炼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途径之一.高中新课标对此就作了说明,要求高中数学课程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挥,主要是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探究活动也要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围绕这些重要的知识点,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多见一些围绕这些知识点的例题,留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继而逐步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起来.例如:直线方程这一知识点的题目,直线方程要满足两点要求,一是过点(2,3),一是要求在两个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对于这样的题目,假如学生一开始就以正常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这时,截距是0的情况就会被忽视了.那么求得的结果就会只有一个,但事实上还有一个正确答案可能会被忽视.一个答案是大家容易想到的x+y=5,还有容易被忽视的情况:3x-2y=0.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有意识进行引导,引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这就有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注重情境化教学,培养探究问题能力

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大多都是强调题海式训练,让学生为解题而做题,强调解题的数量,强调解题模式和规律的记忆,但却忽视了解题的质量和效果,忽视了在解题过程中的乐趣.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只会与预期的学习目标相偏离.究其根本,还是归于我们没能综合地考虑教学问题和学生学习特点,只是一味地填鸭式教学,这样必然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最终导致学生丧失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并加以重视,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知欲;二是要把问题的切入点找准,这样学生才能快速有效地联系起自己的所学知识,将积极性全面、积极地调动起来,紧跟老师的解题思路认真思考,一步一步解除关卡,体会解题的乐趣.例如:已知,tanA=1/7,tanB=1/3,且A、B为锐角.求A+2B的值.一道题目给出后,教师先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分析题目,分析出这道题目考查的是什么,不要着急忙于套题型套公式.经过思考后,我们发现这是综合考查了公式tan(A+B)和y=tanx单调性两方面的知识点.所以,对于这道题目的解答,考虑到题目的已知条件,先选择正切函数将A+2B的正切值求出来,接着再依据题中条件确定A+2B的范围,接着判断出函数值的正负,最后便能求得A+2B的值.让学生根据所需要的条件,逆推式探索,自行进行解答,老师在一旁进行点拨,最终得出答案.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考查的知识点,引出公式,让学生自己进行自主思维的拓展,老师根据情况有效地点拨,最后总结思路.课后,再进行相关例题的巩固练习,这样一来学生便能把这类问题的解答方法掌握住,从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科技改变命运,科技提高效率.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目标与任务.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对提高课堂效率非常有效.多媒体教学的有效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观察力.多媒体可以展示丰富多彩的形式,可以实现抽象概念和复杂公式的形象化和具体化.这种技术的运用,对教者来说,不仅节约了黑板书写的时间,而且突破了板书空间的局限化和定式化,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对学生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运用多种感官增加信息获取量,而且彻底改变了从前的死记模式,让记忆时间更久,更形象.在这样的氛围中,许多空间性的思维能够直接反映在屏幕上,动画的设置,会让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有趣.例如在讲解到点、线、面的知识点和关系时,教师先将立体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教师从旁指导其观察图形,线与面是如何平移,是如何变动的,以及各要素间有着怎样的关联.通过图形找出相关的解题条件,推理论证.如此一来既加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又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了形象的记忆,拓展大脑的想象空间.

三、结束语

数学学科论文范文3

1学术评价的内容———学术创新

论文审稿人对科技论文的学术评价内容是对学术创新性的评价,无创新就无需评价;同时,科研工作者的学术创新需要学术评价来引导[11],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1学术评价是学术创新性的评价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新鲜事物(包括新思维、新领域、新材料、新方法等)不断进入,这个世界才能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才会更加丰富多彩,方便快捷。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创新是学术研究的原动力,创新是学术成果的生命力。科技论文审稿人进行学术评价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学术成果的创新性评价来完善科学理论体系,来推动科学技术进步,进而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和人类社会全面的进步。

1.2学术评价引导学术创新

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其学术创新除了系统教育、实践经历、创新潜能外,还需要学术评价引导。科技论文审稿人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对该领域极其熟悉,其知识技术水平都应在作者之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往往能给作者非常专业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学术评价引导学术创新大致有3条途径:一是政策引导。政策引导主要是国家在战略、职称、就业方面的引导,如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奖励政策、各种人事政策。通过学科评价以政策的形式引导研究者进行相关研究,也引导刊物刊登相关研究成果。二是载体引导。主要是学术刊物和评刊者的引导。科技期刊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报道的往往是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水平,揭示该学科领域的公关方向和难点。专业研究人员通过查阅相关期刊、报纸、网络等载体刊登的知识创新成果,了解专业研究动态,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方向和方法等。三是专家引导。主要是学术权威和学术审稿人的引导。科研工作者通过专家审稿意见修正自己研究内容、方向和研究手段。在研究前期,论文审稿人的学术评价通过已发表的期刊论文引导作者的研究定位;在周期内,引导作者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2学术评价的主体———审稿人

在学术评价中,论文审稿人是学术评价的主体。作为学术评价的主体,论文审稿人必须遵循科学原则和价值原则。只有在充分遵循这2个原则的基础上,才能有理有据,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没有学术成见、学术歧视和学术偏见,客观公正地对论文作出有效评价。如图1,论文审稿人在审阅稿件的过程中是创新引导的关键,是政策引导和载体引导的实施者,同时又能影响载体的引导和政策的引导。审稿人该如何评价论文的创新性,如何保障审稿人充分发挥审稿权限,审稿人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水平判定,审稿人的知识与劳动报酬等问题都是期刊在选择审稿人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的问题。

2.1审稿人队伍建设是期刊质量的保证

期刊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队伍和审稿人队伍的建设。编辑队伍对稿件学术水平的把握主要在初审阶段,而审稿人队伍掌握着文章的学术水平评价(生命线),其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因此,加强期刊审稿人队伍建设是期刊质量的保证。

2.2审稿人的遴选

审稿人作用的发挥取决于编辑对审稿人的遴选。编辑人员在拿到稿件后,需要快速准确地找到合适的审稿人,并非职称越高、学历越高或者是官职越大就越适合当审稿人。编辑要根据文章研究的内容、方法找到从事过该类研究的科研人员担任审稿人,不应受到级别、职称的限制。这点在科技论文的审稿中尤为重要。现在,新兴的、发展迅猛的一些研究领域,比如IT、多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纳米科技等,其研究者大多为年轻学者,为这类文章找一个站在最前沿的博士生来审阅,可能比年长的资深教授更合适,因为他们知识更新快,接受能力强,具有更强的创新性和动手能力,更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也更能发现文章的缺陷和不足。

2.3审稿人的责任意识

审稿人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水平同等重要,担任科技论文的审稿人需要具有超强的责任意识。这不仅是对编辑信任的回馈,更是对作者和刊物的负责。有一些审稿人要么对于审稿长期不给予回应,要么就是不给出有针对性或结论性的意见和建议,甚至是泛泛而谈或者照搬文中观点,等等。一个优秀的审稿人是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负责任地、公正地对文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性和结论性的意见,便于编辑判断文章的质量,也便于作者的修改提高。

2.4审稿人的报酬

审稿过程是一个再学习、再认知、再发现的过程。科技论文中涉及到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定量化研究中的数学建模、公式证明推导、实验过程的制定等,这些都需要审稿人一一去验证,会花费审稿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审稿人接受期刊的邀请对论文进行评审并给出意见,这一贡献是非常大的,理应有一些适当的回报,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回报,还需要对审稿人的这种学术贡献提供权威认证,当作其学术成果的一部分;但现状是科技论文的审稿费普遍处于低下水平,一般为100元/篇,有的低至50元/篇,最高也不过300元/篇,这个比例相当少,这种审稿费水平与科技论文审稿人的投入严重不符。另外,审稿人的审稿成绩没有得到肯定,大多为匿名审稿,只有少数同行评议记录平台(如Publons)能够提供权威的审稿人成果认证,让审稿人工作获得同行认可。因此,提高论文审稿费、认可审稿人学术贡献不仅是对审稿人知识与劳动应有的尊重,也是建立完善充足的审稿专家队伍的重要举措之一。

3审稿人如何评价论文的创新性

随着研究内容的日趋深入和研究手段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想在新的研究中有所创新也日益艰难。而作为科技论文来说,其创新不仅体现在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的创新,更有研究方法的创新和研究结果的创新,对论文审稿人来说,要时刻保持其视觉敏锐性,识别该研究的闪光点,即评价论文的创新是辨别论文是否具有发表价值的重中之重。中国政法大学徐海燕教授认为:“一项学术研究是否具有创新性,主要应从开拓研究领域、使用研究方法、运用论证资料、阐明观点或理论方面是否具有创新性等四个方面进行考察。”一般来说,论文审稿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论文进行创新性的评价。

3.1科学问题的甄判

科学性是学术成果的底线,创新性评价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的评价。科学性是基础,无科学性其创新性是无从谈起的。科学是关于事物本质属性及其规律性的认识,以及获取这些认识的方法。审稿人首先必须甄别论文的科学问题:是描述性的?解释性的?评价性的?预测性的?其次必须判识论文是否是在做本质属性与规律性的探讨。只有判定了文章具有科学性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评价。

3.2研究意义的评价

研究意义包括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二者必有其一,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论文常常是二者兼得。审稿人必须就论文所阐发、隐含的研究意义进行评价。判别研究意义的3个视角:1)放大效应。解决此科学问题,可收管中窥豹之功,可形成新的研究热点。2)连锁效应。解决此科学问题,有利于许多相关科学问题的解决,推动研究向纵深发展。3)结节效应。解决此科学问题,有利于突破研究的瓶颈,推动研究领域的拓展。

3.3学术创新的评价

学术创新区别于技术创新,主要是科学的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所谓的思路创新、内容创新、观点创新均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创新。论文审稿人在进行理论创新的判别时,主要是判定该论文是否达到以下几个目标:能否完善学科的理论体系;能否推动学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能否促进新的研究领域甚至新的学科的形成。若能达到其中之一,都可以判定为该论文具有理论创新。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数据也从有限数据到海量点云数据发展,同时,科学研究方法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由定性转为定量,传统纸质手算到高能计算机的飞速秒算海量数据。论文审稿人对方法创新的判别应该是看该方法是否达到以下要求:能否更有效获取已知的科学认识;能否获取更加精准的科学认识;能否揭示更多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若能达到其中之一,都可以判定为方法上有创新改进。

4结束语

数学学科论文范文4

1.学生的学习状况

学院管理工程系金融专业是一个文理兼收的专业,以文科生居多。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据调查分析,68%的学生由于长期在数学学习中遭受挫折,自信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数学是冰冷的符号运算和逻辑推理”“学不完的定理,做不完的题,学数学苦不堪言。”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约占调查人数的70%)认为,升入大学后学数学就没有用或仅有一点儿用。调查数据显示,75%的学生认为大学数学不适应专业学习,有同学在问卷中写道,“我们老师讲课认真负责,但是我就是提不起兴趣,看不到数学和我的专业到底有何联系。”60%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不好,“老师讲得很累,我也听得好累,结果还是学不好。”

2.教师的教学状况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都愿意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程建设上,数学课课时锐减,这种做法忽视了数学课程的重要性,既打击了数学教师的使命感,也给师生留下数学无用的错觉,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多数数学教师为纯数学专业出身,对经济、金融、管理类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多,不能将数学知识与经济管理领域知识有机结合,仍讲授普通的数学知识,上课讲题做题,考试考题,这种“讲授+做题”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容易看到数学在其专业上的应用,更易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

3.经济数学课程改革十分必要

学院学生学习数学主要是“上课记住知识,考试记住答案”,只要将知识记住,就算是成功。这也导致学生只为考试而学,正所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调查数据显示:有78%的学生认为不喜欢数学课程的主要原因是觉得数学与专业课无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数学时缺乏学习动力。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后续专业课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数学知识,也制约了专业课的学习。此外,高职的《经济数学》课程和普通高校的数学课程从教学对象、目标、方式来讲都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想,大胆改革经济数学课程。高职的经济数学课程应以应用为主,突出职业性和应用性,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课程改革的实践

1.选用适合的教材

选取适合高职经管类专业的《经济数学》教材,是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目前,教材的版本繁多,内容大体相同,但质量也存在差距。之前使用过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济数学》,但其内容与普通数学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做了一些删减和经济应用补充。课程组成员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编写了适合我院经管类专业的《经济应用数学》教材。这本教材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规划教材,突出了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贯穿了数学和经管类专业课的联系,强化了数学应用,淡化了数学推理,增加了数学实践内容和数学美欣赏等内容。

2.改革教学内容,突出经管类特点

学院管理工程学院会计电算化、国际金融和营销三个专业中,《统计学概论》《财会管理》《市场调研方法与技术》《个人理财》等很多专业课程都与数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弹性分析和边际分析就利用了导数知识,最优化经济问题就对应着最值分析和线性规划,决策风险需利用概率统计来解决等等。拉普拉斯曾说:“数学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是人们为了解决科学问题而必须精通的一种工具。”因此,《经济数学》的教学内容要注重教学的实用性,需要更多地联系相关专业课程,把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课程组将人类必须的经济活动选择为教学载体。对于每个人而言,是指收入、支出、理财三种经济活动;对于集体或公司而言,指的是成本、收益、利润。经济活动是贯穿《经济数学》这门课程始终的一条主线,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围绕着这三种经济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容易产生兴趣。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一般是先讲数学理论(定义、定理),然后是求解和经济应用,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很容易听到半截就失去了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将教学过程做了一个大逆转,先用常用的经济案例吸引学生,为了解决经济问题,自然引出数学知识,然后再介绍如何求解,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例如,在介绍经济函数时,我们的做法是:用生活实际中的收入、支出、理财三个经济案例做铺垫,通过案例复习函数的概念,引入理论知识,最后再给学生任务自己建立函数。这样,学生既学习了函数知识,也在实践中学会了建立其他的经济函数,提高了学习效果。在案例引入和数学知识讲授部分,可采用微课教学的形式,改革学习方式。结合教学内容,我们录制5-10分钟的微课视频,事先发给学生观看,由于微课内容少,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可以用任意的时间学习,和传统的课堂授课的方式相比,显得不那么呆板,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增强学习信心。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思维活跃,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的语言尽量生动幽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故事性强、实事性强的内容。例如,在讲弹性分析时,可拿“中国大妈抢黄金”作为案例;引入洛必达法则时,可以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洛必达是数学家中的“高大上”。用数学小故事来引入数学知识,能活跃课堂气氛,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小组合作做任务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多实践。某些比较简单的经济概念或经济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用手机、网络等信息化方式自己查阅。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创设问题和情境,师生共同探究,带领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一步步走向成功。这种师生互动的方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复杂的数学计算与求解,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或数学软件。单纯的考试不能对学生做出全面的评价,因此改革评价机制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经济数学课程可以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采用课堂提问、任务报告、小论文、平时作业和考勤等方式综合评定。任务报告在课堂上小组讨论完成。小论文是结合专业实际情况,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小建模报告,考核方式是开放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人合作共同完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使用现代化工具。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认为这种考查方式不但可以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也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是更为科学的考核方式。

三、课程改革实践的反思

1.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强调以主体自己的经验为基础建构新知识。学生学习活动主要是在学校环境中,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持下,经济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创设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探究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体会学数学的妙不可言。

2.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经济数学是数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的交叉科学,因此,教师在平时不仅要加强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也要注重学习经济管理类的相关知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点,恰当地引入实际的案例,既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3.缩小班容量有利于教学的展开

数学学科论文范文5

一、巧妙设置教学悬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结合学生好奇心和求胜心较强的心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兴趣。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经验,巧妙设置悬念,营造良好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了“三角形面积”的知识后,提问学生:如果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与底不相等,那么,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一结论还能成立吗?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不同等底和等高的情况下不存在一半或两倍的关系。但如果两者之间的面积与高或者底一定,那么三角形的底或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或高的几倍。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

二、提供“说数学”的机会,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大胆去做、去说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表征数学的重要途径。面对抽象的数学逻辑知识,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更快、更深、更准确的掌握数学理论与数学概念这是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说数学”就是在“做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强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说数学”比“做数学”更加重要,因为“说数学”是让学生超越生活经验和直观经验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说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质数和合数》这节课的时候,首先给学生刘举出一些数,并且告诉学生像5、7、11这样的数就叫做质数,而像4、9、12、24这些数就叫做合数,然后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大胆的讲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有些学生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因数个数是2个的就是质数。”也有的学生说:“因数包括1和它本身的数就是质数。”还有的学生说:“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数叫做质数。”

看到同学们踊跃发言,教师要多给予掌声,不管学生的想法和表述是否正确,都应给予鼓励,然后让学生互相比较,是否能取长补短,使自己的表述更加完善准确,经过交流讨论最后同学们给出了最后的结论,一致认为最准确的描述是:“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数叫做质数。”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交流、归纳出来的概念记忆会更加深刻,学习效果必定事半功倍。除此之外,为了使学习效果更好,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过程以及体验和心得,做到及时反思总结,在不断尝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我,学会用数学思维去看待问题。

三、总结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灵活设计教学方案,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张景云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大屯小学

第二篇

一、创设情境的具体意义

1.亲近数学

归根结底,小学数学绝大部分是对于现实问题的反馈。通过情境的创设,换言之,就是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中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生便自然而然能够结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数学运算,参与数学活动。所以,教师创造什么样子的情境非常重要,能够承载将要学习的内容是基础,还要尽可能辅以有趣活泼的生活元素,让学生深刻了解数学,亲近数学。

2.明确学习任务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终极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而,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尤为重要。由心理学可知,学生一旦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就能够更有目的地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动机得当,更加利于问题的解决,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巧妙有趣地出示问题,学生带着热情投入寻求新知识的活动,不自觉中意识到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不自觉地动脑动手,从而接收新知识。

3.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合理适当的合作竞争都能够使人获得更多知识。小学生之间合理的竞争能够刺激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比赛能够使其意识到队友的重要性。创设合作竞争的情境,譬如“抢红旗”“,送糖果”的具体方式,使小学生力争上游的心态展现出来,竞争合作中掌握了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二、创设具体教学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根据具体的内容、具体的知识创设情境,能够使小学生提起学习兴趣,燃起学习热情,从而师生之间营造了一种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创设的具体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互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积极的、向上的、自主的学习模式。小学数学的习题讲解课堂,老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或是通过数学模型设计一些简单的奖项,回答正确给予相应奖励等。

2.创设故事情境

讲故事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一款模式,故事中构造的童话人物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数学教学,老师绘声绘色讲解故事情节,营造出学生自身就是故事中人物的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譬如,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运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因为嘴馋先后吃掉猴哥八戒沙师弟的西瓜,分别设问题还剩几块西瓜、八戒吃掉几块西瓜等,提问中,老师还可以自己或者找一个扮演八戒的同学进行惟妙惟肖的表演,小学生在无限乐趣中轻松学会加减法的简单运算,总的来说,就是学生想听故事,老师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继而轻松愉快地在听故事中学到新知识。

3.创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尤其是稍低年级的学生,正是活泼烂漫的年纪,多动是通病,在课堂上的专心听课时间必然少之又少,十来分钟想必是不错的表现了。因而,通过创设游戏情境,使得小学生对于更会使其转移注意力的数学课堂更加专心一些,从而更易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游戏中接受新知识,还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创设游戏情境时,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游戏规则,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游戏,从而欢快地讨论了解学习内容,老师再做出最后总结,更加巩固小学生所学数学知识。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境必须明确其意义所在,合理选取情境材料,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包含所要教授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如此一来,才能很大程度上避免现存问题的频频上演。合理科学地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加轻松高效地获取知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充满活力地发挥才智,真真正正体现出课堂情境教学的实际功能和意义。

作者:马晶晶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八滩镇第二中心小学

第三篇

一、关于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方法已经有了很大进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可是,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就是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整天研究如何教,不是研究学生如何学。数学学习的各种问题层出必穷,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接受的知识就能明了、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有时并不是同步进行的,想象得很好,表达不一定很好,也就是说运算的好不等于说的就好。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明白计算就可以了,教师一定把时间放在学生的表达上;学生掌握分析解答应用题就可以了,教师不突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几道抽象的应用题强化训练,训练是可以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创新意识扼杀在摇篮里就得不偿失了。有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实质上就是感觉枯燥的说理没有意思,学生说理能力是理解问题之后逐渐形成的,学生能解答问题逐渐就能说出道理,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一定边做边说,促进学生的良性循环。不当的教学方法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安排教学过程的一切,教师准备上课需要的一切,学生处于接收器的位置。

例如,讲授应用题时,教师不是向学生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介绍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反映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就是完全由教师安排教学程序,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无须学生更多的思考。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茫然被动的状态,只为教师的教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比如,讲授应用题时,教师不是向学生介绍面对新的问题想象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向学生介绍解决问题要用到的知识。讲授三步计算应用题时向学生介绍如何做,两步的和一步的应用题,然后整合它们就可以了。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让课堂真正发挥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作用。

二、关于对策措施

1、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当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频繁,掌握所有的知识是不可能的。学生一定适应新时代的形势,学会生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教学的任务,自己的责任,注重传授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理念,既要育人,又要教书,不能只教书不育人,把自己放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上好每一节课。彻底摒弃旧的知识体系,不能为了考试成绩高而教学,不能让学生为老师教学服务,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差就发脾气,必须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2、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与否决定着教学改革。教师一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师德修养,树立为教育事业贡献一切的理念,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研读新课程理论,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研究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掌握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理解程度,必须从一定的高度来驾驭教材,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教师一定用更好的心态、更高的境界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教师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存,走在学生的前列,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阐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树立以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积极进取,与时俱进。为基础教育尽绵薄之力。

作者:段志江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环岭中心校

第四篇

一、促进数学生活化教学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由于,一些学生认为数学与生活实际相隔较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升学用的,加上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于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和公式原理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就应该在授课的时候列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事例,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缩短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讲人教版教材小学六年级《圆柱与圆锥》这个教学模块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提前进行观察,可在上课前一周给学生布置好任务:“请同学们通过一个星期的观察,找到我们身边的物体是圆柱或是圆锥的,同时做好记录。”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结合了以前学习的数学知识,以及通过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最终,说出了很多关于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事例,“我观察我妈妈的化妆品纸盒是圆柱形的”“我观察了我们家的水杯也是圆柱形的”“我知道圣诞老人的帽子是圆锥形的”……教师在讲到圆柱与圆锥这节课的时候,学生就能轻易的理解圆柱和圆锥性质不同的原理了,并且可以根据他们之间的联系通过教材中给的数据计算出平方数值。由此可见,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增加课堂活动

“角色扮演”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课堂教学之间的距离,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生活中的数》的时候,采取了分组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教师首先将全班的学生分为N个个体,一个人代表一个数,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记住自己表示的数字,然后我随机说出一个数,代表那个数字的学生立即站起来,准确率最高的同学获胜。”每个学生都积极的投入到了活动的准备当中,十几分钟后老师提问,有的同学说:“我是3”“我代表10 ”“老师我是40”这样富有情趣的数学课堂,能有效的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的学习情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身体、心灵的解放,同时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有效的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教学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最关键的是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精神和科学技能。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探索中,潜移默化的掌握数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当然,构建高校课堂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广大教育人员的共同努力,让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在新课标教学改革中绽放光芒。

作者:徐国超 单位: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育才实验学校

第五篇

一、师生互动

(一)用生动的事例打动学生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比起枯燥呆板、千篇一律的解答,课堂上良好的师生互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教师通过讲故事,举例子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但它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陈景润读中学时,他的数学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道闻名世界的数学难题。老师格外强调了难题诞生的背景,这让陈景润记住了那个带着遗憾离开人世的数学巨擘哥德巴赫,以及他留下的1+1的谜团。试想如果没有那段引人入胜的故事背景,哥德巴赫猜想作为证明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的规律被一语带过,也许数学天才陈景润的创造力还在仰望这颗自然科学皇冠上的宝石。

(二)鼓励学生编题

鼓励学生自己出找规律的题型,可以考察学生对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在出题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又能找到学习中的盲点。根据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充分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为老师,需要真正的放权。学生自己可以完成的,老师绝不干预。与此同时,鼓励学生互为老师,交换题目来做。每个人熟悉的规律有限,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智慧有利于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学生养成自主编题的习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二、发散思维

(一)万变不离其宗

找规律侧重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能不能找到规律要看学生的思维够不够发散。单纯局限于数字或图形本身的表述肯定不能碰到规律的触角。学生需要在数字、图形里透漏的信息寻找解题的线索。有些信息是为了干扰学生的正常判断,造成复杂的假象。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只要在找到规律的注脚,思考规律可能触及到的方面,自然能够扫除雷区,一马平川。

(二)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原是精神病理学的一个术语,在近代心理学上被广泛运用,是形容创造性思维奔发的情景。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上运用头脑风暴,首先需要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把找规律的题型汇总起来。学生自由畅谈解题过程,分享发现规律的心得和技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碰到大家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一般性问题分成几个方面剖析。讨论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积极活跃气氛,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可以穿插一些智力游戏,如猜谜、脑筋急转弯等。

三、总结

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学生创造力的启发大有裨益。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侧重对找规律题型的训练,有利于在学生心智发展阶段思维、逻辑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课堂情景模拟,师生互动,发散思维等教学方法,结合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们相信,这不仅是对找规律题型的教学研究,更是对启迪人类创造力的崭新探索。

作者:周丽丽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白峰镇中心小学

第六篇

一、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思维敏捷的学生举手解答,反应比较慢的学生只能听之任之,根本没来得及仔细思考,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只能附和于思维敏捷的学生,听别人答题,不动脑思索,失去了思维想象的信心,逐渐养成懒惰的习惯,这部分人占学生总数一半之多。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组织讨论合作,不能见到问题就讨论,瞬间就回答。只有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思考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才能对学习感兴趣,有成功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景,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1、导入新课的提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必须注重新课的导入。导入新课结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借题发挥,创设问题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习兴趣。例如讲授圆的认识时,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关于圆同学们都熟悉,你们有哪些问题想问呢?学生立即回答,有的说圆如何画呀?有的说圆的周长和面积如何计算呀?有的说圆有哪些特点呀?有的说圆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呀?这样,借题发挥,让学生提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自主学习的提问。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一定给予正确的指导,不能让学生盲目学习,提出问题要有科学性,创新性,有价值。例如讲授年、月、日时,教师直接说出问题的实质,这节课我们自主学习,然后说出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可以吗?学生通过自学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出发现的问题。有的学生说为何一年只有十二个月?有的学生说如何计算一年的天数?为何一年有闰年和平年的划分?有的学生说为何闰年比平年多一天呀?教师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讲授重点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计算、释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

1、领会编书出题者的意图,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小学数学教科书每一知识的讲授都有相关的例题,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讲授学习例题的方法,学生自学例题,获取知识。例如每道例题教材的讲解不是一步到位,还有一些解答环节,还有一些解题过程,教师让学生准备一支红笔,按照解题思路把相关的步骤写出来,例题中原来的解题步骤有哪些原理、定义、法则、概念写出来,让学生弄懂这些问题的实质,根据编写者的意图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学习掌握数学思维想象的过程。

2、学会运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前后知识密切相连,几乎每一新知识点都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迁移过来的,教师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讲授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时,指导学生运用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组合推导出圆柱表面积。  

四、自主探究,注重实践操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教学必须注重实践,让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动手,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例如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让学生把其中一张沿着任意一条高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拼成已学过的图形(长方形),观察、测量、比较,提出问题:剪拼后的图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吗?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剪拼成的图形长与宽一样吗?一到学生最后得出结论:S平行四边形=底×高。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想学——会学——学会,优化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作者:焦书英 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营城子镇中心校

第七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情境创设缺乏针对性

以为教师在讲“认识对称图形”时,本来可以选择如圆形、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等学生比较熟悉的图形来引导学生对对称的现象加以了解和认识,但是有些教师为了突出新颖选择一些联系不紧密、不容易让学生联想的图形来创设一个情境。这就使得学生不容易明白教师这样设计的目的,而且更容易迷惑。

2、教师课堂控制力变弱

数学常被人们认为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新课改之后,为了迎合新课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精神,一些教师一味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和发言,原来沉闷的课堂如今已变得热闹非凡。这种现状就造成了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力变弱,在课堂教学中容易被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或事件影响教学的进度,进而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除了讨论和发言外,还有一些教师常采用物质奖励、不精准评价或者是过多的表扬等行为让学生有非常好的自我感觉,甚至对于一些犯了错误、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的行为,教师也不敢对学生加以批评。诚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课堂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不能仅仅是形式上的,而应该让学生从内心对数学感受兴趣,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教师对课本钻研程度不够

备课是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只有有了充分的课前转变,教师才能够在课堂上发挥地游刃有余,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往往“一次备课受用终身”,而且教案是在上课之前临时准备的,有时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教案的惯例,许多教师会选择相互之间抄袭。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一个依据,匆忙的准备就使得教学的内容不能够很好的做到具有针对性和规范性,这就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针对以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针对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的掌控能力,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做好“二度备课”

“二度备课”是教师在备课中遵循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步骤对原有教案的补充、修改和完善。在“二度备课”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对教材深入研究,这就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的内容;课中的“二度备课”能够让教师时时得到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反馈信息,能够在讲课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讲课的语言、速度、内容和顺序等等;课后的“二度备课”则是教师对课后的及时反思和评价,从而对整个教案在内容、讲课方式和教案设计上有总的评价,有利于教师对教案的整体提升。通过“二度备课”能够让教师做到对教材、教案、讲课内容以及学生有更具全面性和针对性的了解与把握。

2、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但这也要求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教师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研讨和进修班来增加知识的储备,也可以到高校进行进修,只有自身的素质得到了提升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地知识,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过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就更应该做到精密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环环相扣,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数学有一个系统的、深入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做好内容的安排和精心设计外,还要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新的问题。当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掌握的同新知识相关连的旧知识那么就越能顺利获取新知识,知识的正向迁移就越顺利。

作者:陈永涛 田伟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归昌乡中心小学

第八篇

一、合作学习的随心所欲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真正理解新理念下良好学习习惯的精神实质。必须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一部分教学常规和学习习惯,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突出思维质疑、认真倾听、标新立异习惯。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真正理解新理念下良好学习习惯的精神实质。

2、让学生亲身感悟良好学习习惯在实际的学习环境中的重要意义。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只说不做,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亲身体验、感悟良好学习习惯是何等的重要,是学生一生学习的需要。

3、把握启发与引导的最佳时机。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正处于激烈搏击的时期,积累的数学经验、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策略杂乱无章,有待于静静的思考,仔细琢磨,融为一体,经过整顿,让学生体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教师一定把握启发与引导的最佳时机,否则恰得其反。

二、探究学习时的畅所欲言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操作实践教学,一般经过是让学生主动探索、进行汇报交流程序,教师一定增加一个“回忆活动过程,表达体会”的环节,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例如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推导公式”教学片段: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哪一种图形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呢?生:是用学过的图形吗?学生纷纷议论,都说用三角形。师:请同学们用纸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操作后惊奇看到拼成了平行四边形,计算两个三角形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师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组拼,学生顺理成章得出探究结果,我们不禁要问:这种方式属于探究吗?教材就是这样设计的,学生有些疑问,为什么老师已开始就就知道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学生感觉茫然。事实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拼图并不陌生,以前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学习时已经掌握了拼图操作,探究中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使探究更有意义。对策措施:

1、研读新课标,吃透教材。教师一定注重教材的研究,吃透教材,研读新课程标准,探究教学内容、学习素材和蕴含着的数学思想。必须对教材详细地“解读”。弄清每一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推敲教材所蕴含的知识、思想,理解作者真正的编写意图,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

2、掌握学情,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每一名学生,掌握学情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提。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学生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哪些问题需要学生讨论?哪些知识学生学习会遇到障碍?需要教师点拨指导?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三、教学情境创设的多彩多样不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与思维的发展

创设教学情境这一教学理念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它是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纽带。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情境创设越来越多种多样,花里胡哨,阻碍了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发展。例如讲授《认识人民币》时,多媒体课件播放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物品,问学生:超市摆放了这么多物品,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教师就是想由物品的标价引导认识人民币。没必要让学生欣赏超市里众多的物品。学生看到商品真的会想到人民币吗?对策措施:

1、明确创设教学情境做什么。创设情境时,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进行分析,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找到情境与数学知识的切入点,为学生创设真实、有效、客观的情境。

2、创设有价值的学生需要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一定引起思维碰撞,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符合学生心理需要。尽量不用绚丽多姿的画面,必须突出教师的表情、语音语调、动作姿势和数学内在的魅力,最大限度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干扰。

3、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不能急于过多的解释与引导,必须提供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领悟能力。

作者:孙学义 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营城子镇中心小学校

第九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小学生具备一定的平面和立体几何基础的常识。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中对图形认识部分,要求小学生对立方体和长方体特征有所了解。对立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进行了解,这一部分的学习基础是让学生在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前提下,对长方体和立方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一部分内容难度系数并不高,主要特点是让学生仅仅依据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进行学习,进而根据记忆来了解和认识立方体和长方体,最后的学习和掌握程度是非常粗略的,而且由于小学生并不真正理解其所学内容,即使当时学会,一段时间之后也是很容易遗忘的。在这个对立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进行了解这部分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可以这样做,数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个袋子,在其中装上长方体和立方体等多种物体,让学生摸袋子里的东西并猜测它们的形状。

通过这种探究式教学的方式,小学生们对于物体和图形的认知兴趣大大提高,通过“摸”这一实际操作,也可以让小学生经历从实物出发,到模型学习的过程,再回到书本上的图形学习,最后到对立方体和长方体以及正方形和长方形概念的对比和掌握,最终实现让小学生们对立方体和长方体形成初步的了解,掌握一定的立体几何知识,为小学生为初高中以及大学的后续学习与探究提供良好的几何基础。在小学数学对立方体和长方体的学习过程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小学生们通过自我的探索研究,来掌握相关的几何知识,让小学生们在充满趣味性和交互性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中形成清晰的立方体和长方体的概念。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小学教师探究式教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数学专业知识和数学课程教学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方面要求小学校园要对教师们进行专门和系统的探究式教学培训,使得教师们逐渐领悟和接受这种创新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组织小学教师们开展探究式教学示范课讲授活动,让各位小学教师在互相交流各自探究式教学经验与不足的过程中提高。

(二)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一种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探究式教学便是如此。因此,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顺利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就需要构建切实有效的教学情境。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数学教学情境时要注意下几点:首先,要明确探究式教学情境中所包含的数学问题;其次,寻找构建探究式教学问题情境的最恰当的切入点;最后,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依据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的特点,来确定探究式教学情境。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数学探究式教学情境中,要切实紧密的围绕小学生所要学习和了解的数学知识,从小学生们的年龄、心里和认知水平及已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前提,构建起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情境,进而起到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思维,激发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注重将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在我国的开展,探究式教学必将是未来小学教学的一个改革方向。各个小学目前也已经认识到这一情况,对于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了探究式教学的培训。但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虽然接受了探究式教学的培训,对于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也有一定的掌握,但却很难将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与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相结合。据此,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探究式教学相关的论文及著作来补充探究式教学相关理论,并且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总结在探究式教学中收获的经验,反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自己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总结

数学学科论文范文6

一、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的教学语言十分重要,“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就能说明这一点。教学实践也证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一改课堂教学中的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的氛围,使整个课堂充满欢乐、笑声,使学生的情绪一直处于一种饱满的状态,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教师的语言风格和语言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又能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与融洽。如我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就用了含有比喻的谜语:“姐妹三人赛跑,个子有矮有高,小个要走一格,中个要走一圈,中个要走一格,大个要走五圈。”当学生猜对后,再拿出钟面模型,指给学生谁是大个?谁是中个?谁是小个?我们用这样形象生动的谜语进行教学,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课堂上,让他们产生极大的愉悦感,使其大脑保持连续和持久的亢奋,减弱或抵消一部分的紧张和疲劳,变“苦学”为“乐学”。这比起直接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讲钟表知识更加有趣,也更具感染力。又如,我在教学“真、假分数”时,就引导学生多多地留意“真、假”二字。告诉学生在如今的商品经济大潮中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买东西时,一定要注意辨别东西的真、假,才不会上当。而我们在学习分数时,也要掌握识别“真、假”的技巧,才避免受骗。在进行“假分数的化简”时,可以这样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打假”,要“扒去”假分数的外衣,让其现出原形。我们知道,“打假”是当今社会的一热门儿话题,我们在教学时,将它巧妙地“移植”在数学课堂中,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就能大大增强教学的风趣与幽默,调节课堂气氛。再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时,我利用小黑板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0.75÷0.12,商是6,余数应该是()。A.3B.0.03学生立刻拿出纸和笔开始列竖式计算,只是片刻,有的学生就举起了小手。我逐一问去,所有举手的学生的答案均是A。于是我就说:“你们中计啦!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话语刚落,学生就又开始检查自己的算式,但都没有发现错误,脸上一片茫然。我说:“你们只要验算一下:用被除数-商×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余数。”学生验算后,便恍然大悟。这时我告诉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不要被“敌人”的表象所迷惑,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如此幽默的语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了理解与记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这句话说明当师生情绪对立或者关系不融洽时,学生就会本能地拒绝教师的一切要求,这样便导致本可以避免的负面效应又出现了。而幽默和风趣,可以称得上是让师生关系和谐的上佳润滑剂,它可以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可敬、可亲,让师生心的距离得到最有效的、最大限度的缩短,从而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幽默的作用如此之大,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幽默时必须注意遵守下面两个原则:一是协调原则,即将声语、态语、目语密切配合,不矫揉造作,让学生感到自然和谐;二是适度原则,即在课堂上不可一味幽默,应亦庄亦谐,适可而止。

二、挖掘学生中的趣味因子,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精彩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双边互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蕴藏着的潜能是无穷的,只要我们教师能够留心发现、细心寻找,学生自身的趣味因子就一定能被发掘出来。比如,某特级教师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一节知识时,采用的就是让学生编口诀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亲历口诀是由加法而来。探规律——得数的十位数总比几9得几少1;得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的和都是9;得数都是一对一对的,如18和81、27和72、36和63、54和45;几个9就是比几十少几,如六九就是比60少6,三九就是比30少3……记口诀——可以边读边记,可以对口令记,可以看得数记,可以从大到小记,可以从小到大记……而最形象的就是将手指当作教学资源,运用学生的双手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感到虽然9的口诀多了、数字大了,但是记忆起来却没有半点困难。这比让学生利用原本较为抽象的方法记忆效果更好。又如,教学“数的整除”这一单元,这一单元在小学阶段颇为有“名”,因为这个单元中概念多、较抽象、易混淆。所以,在教学时应当力求“旧课”上出“新意”。(1)纲举目张。将零乱的知识有序地“串”起来。本单元的概念很多,但“纲”就是“整除”。在教学时,要抓住“整除”这个概念,以它为知识的核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出这些零乱的知识点(概念)间的联系,并将它们由点及片、由片及面地“串”起来,画出知识网络图。这样,就能使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建构,让学生在学会梳理方法的同时,培养自己分析、判断的能力,培养小组协作交流、合作学习的品质。(2)旧题新装。将整除、质数、合数、约数、倍数,及能被3、5、2整除的特征,再加上偶数、奇数等相关知识重新包装,让学生耳目一新。教师可将生活中的门牌号、电话号码、出生年、月、日等,编成有趣的密码,让学生猜,并选出保密程度最强的一级全班交流。在下课时,也可以做这样的游戏:能被2和5整除的离开教室、能被3和9整除的离开教室。具体做法:在一上课,班长喊了起立、师生互相问好后,教师先不让全体学生同时坐下,而是宣布:“学号是质数的同学坐下!学号是合数的同学坐下!”最后只剩下一人还在站着,我便问他:“你怎么不坐?”他尴尬地笑了笑回答:“我没办法坐啊!”我问原因,他说:“因为我是1,我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我不能坐!”我又问:“那你是什么数呢?”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叫整数、自然数,也叫奇数。”这样就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生成的教学活动中,使他们的内在动机被充分激发,发散思维被充分调动,既让学生体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开放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既让学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又使学生体验了数学的精彩。

三、总结

总之,只要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得法,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精彩,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赵文华 单位:河北省平山县温塘镇北马冢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一、课堂问题的提出策略

1.发问

发问是课堂提问实施的首要环节。发问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提问的效果。(1)发问语言要精炼、明确。数学语言本身即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因而教师在发问时既要顾及数学的这种特点,同时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如果问题表述不够明确、过于空泛,学生就会抓不住要点,回答就会失去针对性。教师在发问时,无论是在内容、要求上,还是范围、措辞上都应力求准确。对于较长或较难理解的问题,应适当重复一遍;一般的问题,不易重复,以免学生养成不注意听的习惯。(2)发问时机要灵活。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双方交互动态的过程。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教师在备课时没预想到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把握发问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要根据课堂实际灵活提出相应问题,以调整和改善教学活动。

2.待答

研究表明,课堂提问过程中的待答,应该包括两个最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学生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总会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问题提出后要有一个适当的停顿,这个停顿既不可太仓促,也不可太拖拉。过于仓促,学生来不及思考,做出回答低效甚至无效;过于拖拉,学生注意力分散,且浪费课堂时间,影响课堂效率。停顿时间的长短,一般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反应情况(如举手情况)而定。“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一段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回答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学生在表述回答的过程中,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回答存在问题,或者发现自己的回答不够完整等等。因此,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也要给予合适的等候时间,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回答作出说明、补充或更改。

3.叫答

教师的叫答一般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面向全体;二是区别对待。(1)面向全体。即叫答的对象要分散,避免集中在几个优等生身上,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问题的思考,做好回答的准备。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在同学面前展示自我。偏爱式的叫答,忽略了中等生,冷落了差等生,长期下去,那些被冷落的学生,就会产生消极的,甚至厌学的情绪。(2)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其认知发展水平、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等都会有所不同。教师在叫答时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对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使他们能够答出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理答

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答案或做答后的处理。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总结,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提出正确答案的回答者,应及时给予鼓励、赞扬,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对于回答有误的学生,也要避免责备、讽刺,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或者增加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加以铺垫。只有在一个宽松、愉悦、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才能保持轻松的心理状态,才能敢于想、敢于表达。

二、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

1.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

尽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已经意识到“问题”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问题的提出者往往还是局限在教师身上,课堂提问仍是教师的特权,学生始终处于“被提问”的被动地位。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问题的,更不可能撞击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2.创造学生提问的机会。

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身心发展特点,运用不同方式设计、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切实感到有问题要问。其次要开放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预留课堂“空白”。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给学生造就萌发问题的机会,产生问题的空间,提供学生质疑、争辩的机会。

3.指导学生提问的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不等于就会提出问题,掌握提问的方法才是会提问的关键。毕竟课堂时间是有限,在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思考时间和空间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以提高课堂效率。数学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提问。而这一切究其根本还是要求教师紧跟教育发展的脚步,时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提问观,最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作者:罗立新 单位:浙江临海市桃渚镇方山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战场,是连接学生和教师的桥梁和纽带。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双向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均衡性、全面性和选择性,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教师单一注入的模式,注重师生间情感和认识的交流方式,努力营造生动、灵动的课堂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在教与学中和谐发展。促进师生间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氛围的方式多种多样,目前来讲最行之有效的便是有效的课堂提问。一个合理的、科学的问题就像一枚纽扣,纽住了教师,扣住了学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灵上的共通。例如,在小学数学倍数内容学习中,教师可以假设问题:我们班级有男同学30人,女同学15人,请问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人数的几倍呢?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切成了20份,分给了爸爸5份,请你剩下的份数是爸爸的几倍呢?通过这种合理、有趣的问题提问,引发学生积极回答的主动性,消除学生紧张情绪的同时使回答出问题的同学产生强大的自信。

二、创设贴切生活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求学的欲望

“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同时也必须应用于现实生活。”这是荷兰数学家弗赖登诺尔对于数学的整体概括。新课标强调学科内容、课程内容与生活实践的整体联系,强调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基础性原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充分发挥教师的想象力和创新力,结合丰富的生活资源,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转变为贴切生活的实际活动,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用数学的语言来阐述生活,用数学的结构来理解生活,更学会在生活中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小学数学人民币兑换的内容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钱,钱可以让我们买到喜欢的玩具,买到好吃的东西。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种钱币么?如果我们要去外国游玩的话,带我们的人民币就可以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积极回答。通过这种生活化情境的导入,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和探索求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质量。

三、合理选择和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是社会经济、科技不断发展的结果。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多种媒体的有效结合,实现教学知识与媒体技术的交互性、集成性和可控性。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传统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形成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最大程度上完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图像、声音、影像等技术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多媒体组合教学和电教化教学模式。例如,在小学数学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图形的图片、图形之间转换的动画等等,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了解图形的基本知识和结构,体验数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四、重视课堂教学信息评价和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将教学传授出的知识信息通过条件反射回来,并对反射回来的知识信息再次整理、调节,使教师和学生能够进一步调整数学教与学活动的质量,使教师能够明确掌握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况,探明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漏洞和原因,发现自身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弊端,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教师日后的数学教学活动能够更加富有成效。总之,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生活实际为教学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条件,以信息评价反馈为教学指导,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课堂学习中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作者:苏军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良邑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活动经验探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需求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小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及应用技能,初步学会利用数学思维去分析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数学素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加之,天生活泼好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再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与小学生的心理规律、特点极不相符。为了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应当基于活动经验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简单地说,就是在有效课堂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取得较高教学影响力的课堂。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能够充分的利用课上的40分钟时间,极大了提高了教学效率。最为主要的是,基于活动经验组织构建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满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需要,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相适应,促进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发展。

二、充分利用活动经验,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1.设置故事化的问题情景,引导小学生动手实践

著名学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自己的指尖上”。这句话告诉我们,小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能够直接或亲身的体验知识的形成和获取过程,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让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特点创设故事化的问题情景,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带着问题去思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周长的认识”一课时,很多小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周长的认识是“一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这一固有认识,基于此创设问题情境。如,提出“围着运动场跑一圈”中“一圈”是什么意思?让小学生在课件上运动场图上画出“一圈”的意思,然后将“一圈”替换成“一周”,使小学生对“周长”形成逐步地认识。紧接着,组织小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测量各种形状的周长,让小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关于周长的知识。

2.设置生活化的问题情景,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是小学数学新课标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便于发展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小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能力。我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回归生活,积极引用生活中的数学素质,为此应设置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小学生利用与已知的数学知识去自主探索新知,发展自身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如讲“圆柱体表面积“一节内容时,投影圆柱体和圆柱体表面展开后的复合幻灯片,学生就能清楚地认识到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两个相同上、下底圆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组成”。而侧面展开后恰好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上(或下)底面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即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起源于观察,观察又给思维提供资料。幻灯、投影能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的材料,使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有助于教师凭借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小学数学教学已经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及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此来确保学生的综合发展。近些年,在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学生接触的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小学数学应基于活动经验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让小学生在故事化、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下开展学习活动,便于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满足今后学习与发展的需要。

作者:杜荣兴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涂坊中心学校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浅析

一、设计新颖是一种智慧

1.题型新颖

传统的课堂练习都是写、讲、练,难免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小学生好动、好奇、爱参与,如果把课堂练习的题型设计成动态模式,就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激起学生兴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在讲完“元、角、分”后,我为同学们准备了好多物品,贴上价签,把教室变成了超市,一部分学生成了售货员,一部分是顾客,学生们利用手中的学习币,可以进行自由购物。大家一听都兴奋了,纷纷行动。李红买了一块巧克力5元,付了一个一元和两个两元。王军买了一个3元5角的玩具小熊,给了个10元,售货员徐明不知道找多少钱,我提示他们把元化成角,徐明一下子明白了。还有的发现钱少,不够买;有的没零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这一一得到了化解。学生全部参与,每个孩子都得到提高,教室里洋溢着快乐的气氛,不知不觉中大家都巩固了知识,达到了教学要求。

2.题材新颖

数学是是一门理性强的科学,虽然它不能像语文那样浪漫满屋,但是只要老师善于设计,课堂练习也可以推陈出新,千变万化的。比如在学习数的读法时,我就让学生填成语:()牛()毛、()龙戏珠、()湖()海等。还可以填古诗:()去()()里,烟村()()家。亭台()()座,()()()枝花。又如在学百分数时,“百发百中、百里挑一、五十步笑百步”,用百分数表示。课堂练习打破常规,别出心裁,让学生领略了别样风采,学生们耳目一新,学习的欲望更加强烈了。

二、灵活多变是一种智慧

1.空间灵活

比如,在学图形的认识时,学生们先从身边找图形,书包里、教室里,大家共同寻找,互相讨论,纷纷议论,书本、橡皮、尺子、窗户、门、黑板都成了学生的认识的目标。然后,我又布置“到家里和妈妈一起找图形”的练习作业,家里的电视、冰箱、床、桌子、电脑等有成了学生学习的对象。通过校内外的练习,学生们对图形有了新的认识。当学生把测量所得的数字汇总在一起,老师用红笔在上面打上大大的对号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在学生心中激荡,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思维灵活

学生的程度、性格不同,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独立解题能力。练习题要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存同求异,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解题思路来解答。比如在讲角的初步认识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题:让学生用三根小棒,摆出不同的角(三根就会有无数种摆法),查出有多少个角?分别有多少个锐角、钝角、直角?有多少种摆法?这道题灵活多样,每个学生答案都不一样,又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每发现一种新方法学生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不断惊呼。实践出真知,学生们不断进行思考、完善、创新,新的思路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和感悟是其乐无穷的。

3.层次灵活

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学生掌握知识的快慢和深浅不同,另外学生们基础程度不齐,课堂练习就不能千篇一律,作业设计时也要体现个性差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这样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又能循序渐进,学生易于接受,才能不断进步,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每次作业设计都分高、中、低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学生做不同的题,只要达到既定的目标就算优秀。在钟表认识中,我设计了下面一题:早上我们6时起床,下午6点放学,三种作业如下:A:用24小时计时法表示两个6时。B:两个6时有什么区别。C:从上午6时到下午6时共经过了几个小时。成绩优秀的做A.B.C三题,中等的做A.B两题,差一点的做A题。难易程度不同的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或多或少获得知识,从而获得心理满足。

三、贴近生活是一种智慧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体会一下便能知道,实践探索、亲自参与是何等的重要。新改版的课本生活味浓,教师设计课堂练习时也要贴近生活,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体验,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真正结合起来。比如在讲“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我就带领孩子们在公路边统计十分钟内有多少辆货车,多少辆大巴车、多少辆小轿车通过,十分钟通过的什么车最多,什么车最少,水到渠成时,我又提了两个加深的问题,在下个十分钟,哪种车可能通过的最多?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这样,使课堂练习不再是面对书本作业,而是在动态中进行,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四、总结

数学学科论文范文7

一节有效的数学教学,结果是教师通过课堂的教与学达到或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大家都知道,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两部分组成,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有很多条,而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联系交流的场所。只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才能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虽然教学环境、每个教师教学风格和每个学生的基础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课堂教学任务已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正确态度。根据教育家克鲁斯所做的观察研究,与课堂有效教学相关的主要有三大因素,即使教师必须做到的:①充满激情,富有耐心;而不是平淡无情,急躁心烦。②科学严谨,求实认真;而不是毫无准备,漫不经心。③循循善诱,想象丰富;而不是单调乏味,敷衍了事。克鲁斯认为有效课堂教学往往是师生都能实现预期的目标,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投入到工作去,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收获。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我认为教师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①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②挖掘自身情商,能与90后00后学生坦然交流。③夯实自己所教专业知识。④掌握一套有助于学生学生的规律和技巧。新加坡教育家Gotbinathan先生指出: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整个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收获,不然就谈不上课堂教育的成功。

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个重要条件

行为学家认为:如果学生通过不断刺激和条件反应从事学习的,就要有所刺激才会表现。教育心理专家通过实验:学习过程是一个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需要通过大脑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根据上面理论观点以及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经历,觉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几个因素影响:

(一)和谐课堂,寓德于教

课堂是师生一起交流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主要阵地。在这里除了有信息转化过程,也有师生之间浓浓的感情交流的过程。据调查,98%的中学生都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的课堂才喜欢这门课程。中学生自控能力较弱,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玩心较重,上课、听课及课后作业都不能自觉完成;需要老师、家长不断提醒督促;学习上缺乏持续性和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这表明: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影响他们的成长,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必须注意情感教育,积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同时,现代的学生民主意识强烈,对学生说风凉话甚至体罚学生将是非常失败的课堂。不管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充满热情,关心帮助每个学生,到处洋溢着正能量是老师需要的素质。教师每一个友好的动作、充满信任的笑容、每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都可以变为轻松和谐的一节课堂。现代课堂提倡教师三位一体: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渗透思想教育。教材中也经常有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话和优秀人物等,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激励学生克服重重困难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如在初中第一节课讲述负数时,强调中国是世界上首先用负数的国家。战国时期李悝在《法经》中已出现使用负数的实例:“衣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公元3实际世纪刘徽在注解《九章算术》时率先给出负数定义。而西方直到1572年,意大利数学家邦贝利在他的《代数学》才给出定义。讲到勾股定理时给学生详细的讲解定理名称的来源,并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先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比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早了好几百年。学生听完这些古代中国数学的伟大成就必然有所触动,可能还会唤醒,激励部分学生,这样将大大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理解教材,提升教研

数学教材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经过反复比较,再三斟酌编写出来,它体现了数学课堂的基本理念,承载着丰富的数学内涵。一线教师只有结合长期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挖掘处理,按照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既要知道教材的表层意思更要理解教材的深层次内涵;教学不是简单的复制教材,而是丰富教材,完善教材。教师只有对所教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充足了解,按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利用处理教材,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设情境,主动参与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老师们结合自己丰富的经验设计一些既能体现教学重点又与当前热门话题相结合就可以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中去,学生也将不知不觉无意识的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课堂中去,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信息技术,合理利用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图形理解能力不一样,为了突破这些难点。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即丰富了我们的课堂,也为我们更好地突破课堂教学难点提供了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图形中折叠与展开时,有些初一学生很难想象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很快就理解。再比如:学到轴对称、图形翻折、中心对称图形、位似等这些章节时,如果能够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可以直观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化了学生的空间概念。

(五)转变观念,科学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学习评价方案也随着。数学课堂应当对学生的上课参与情况,小组合作探究情况,举手发表观点情况等进行评价。比如数学教学实践制定评价表;此表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自我测评,数学方法等,力争将学生的笔试和动手,动口能力结合起来;将平时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结合起来,不断调整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想参与,敢合作探究,不怕出错,有效的完成学习内容,最终使数学课堂教学进入良性发展状态。

三、结语

数学学科论文范文8

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调整,以引导学生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为目的。作为教师是否知道这些从何而来?清楚具体内容有哪些?才会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对教学知根知底。良好的教学不应是像教师在课前预设教案般机械执行,而是课堂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不断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提升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适当配合讲解或谈话,促使学生避免掌握一大堆空洞死板的概念,同时引导学生清楚准确地感知教学重点的对象,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高中的美术鉴赏阶段是义务教育“美术欣赏”(欣赏与评述)的进一步深化和理解。同学们运用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运用感知、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已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在制定这种理解性的教学设计前,对美术家和作品的了解可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的审美享受。在发散性思维中,围绕目标,培养自己动脑、动手的能力,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空间,实现较高层次的研究性学习。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若能多多提高对美术鉴赏方法,提高绘画风格、流派知识和对基本发展脉络的了解,便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作品和美术家。

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理解出现的现象与问题

理解是唯一有价值的学习,是学生在已经了解到的知识层面上重新建构自己对于这方面的感悟。在新结构主义学派的三位代表人物:皮亚杰、奥苏伯尔、布鲁纳,他们十分重视学习者内在的理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如皮亚杰的观点是,学习是学到越来越多的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构建了新的认知图式,这种构建过程在本质上就是理解。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即是一个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学习与理解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奥苏伯尔所认为的理解就是他所极力主张的有意义学习,即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这些名家都提到了理解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而如何做到在教学中整体把握高中美术新课程呢?如何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进行课堂学习,老师在预设理解性的教学设计或在实际课堂教学时,切勿使用口号式、命令式的言语,系统全面地使学生获得创造性思维。只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种理解式的课堂教学设计才能生动活泼,使抽象的书本知识点易于被学生理解吸收,而转化为他们的精神财富,不至于造成学生对于该科内容的混淆。

三、在美术教学设计中创造创新性研究学习

美术是人类特有的精神产品,通过平面和立体的形式,表达人类思想、情感和意识形态的精神的物质化显现。由于美术是由人创造并最终服务于人类,所以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美术就被归入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并列。在这其中,又由于美术的塑造性而被称之为造型艺术,但“造型艺术”这个概念也是有局限的,因为像舞蹈、戏剧、艺术体操等表演艺术也同样强调造型性。所以研究高中美术教学、研究高中美术教学设计对于教师是有很大意义的。教师要依据具体的理解目标和任务、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现实的教学条件,有所区别地进行教学设计并据此展开创新性教学。同时,教师还需要做实践性的研究性学习,以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理解的目标。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