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论文范例

公共卫生论文

公共卫生论文范文1

目前,国家制定和实施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结核病防治,艾滋病防治,其他重大传染病防治,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农村改水改厕,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地方病和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促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相关专项培训等。各地在国家制定和实施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上海市增加了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江苏省增加了血吸虫病防治项目,安徽省增加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和妇幼卫生监测等项目。从2009年开始,国家和地方投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越来越多。笔者所在的县2010年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7个,总投入241.6万元;2013年项目数增加到17个,增长了2.4倍,总投入增加到476.9万元,增长了近2倍。

2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只有管理原则,没有管理细则

为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管理,财政部和卫生部制定了《关于印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地根据财政部和卫生部规定也先后制定了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细则。如安徽省于2010年印发了《安徽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10]1168号),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筹集、拨付,使用范围和报账要求,监管主体和内容,违规责任的追究等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而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如何管理使用,至今没有出台具体管理办法。

2.2只知道不能做什么,不知道应该做什么

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等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如何使用管理,目前能够作为政策依据的,只有2004年财政部和卫生部出台的《关于印发中央补助地方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通知第11条规定:专项资金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及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定,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平调、挤占和挪用;不得用于卫生部、财政部下达项目管理方案规定用途之外的项目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支的其他费用;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或抵充行政事业经费;不得用于各种罚款、偿还债务、捐赠赞助、对外投资等支出。这些原则性规定,使县级卫生和财政主管部门只知道项目资金不得用于什么开支,哪些支出是违规的,是不符合项目资金管理要求的;而对于项目资金可以用于什么支出,哪些支出是合理的,是符合项目资金管理要求的,却并不明确。

2.3使用部门不知道如何用,管理部门不清楚如何管

由于没有具体的管理办法,使用部门不知道如何使用,管理部门不清楚如何监管。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只能根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管理的一般原则去分析判断某个具体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是否符合要求。由于对政策和原则的理解不一,项目资金在具体使用管理时无章可循,各自认为各自有理的情况时有发生,项目资金使用进度慢,效率低,直接影响了项目的实施进度和效果。

3细化项目资金管理的基本要领

目前,当务之急是参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结合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实际,研究制定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细则并由财政和卫生主管部门以文件形式明确。

3.1确定项目资金管理原则

项目资金管理原则包括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一般原则是指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必须符合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管理的一般原则。即: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项目资金必须专项用于项目实施,不得用于与项目无关的开支。必须按项目设置明细账,专账核算每个项目资金的收支和结转余情况。未经主管部门批准项目经费不得拆借使用,不得自行留用。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应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特殊原则是指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应符合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特殊要求。包括符合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原则,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原则和注重实效原则。这些原则包括:一是所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必须严格遵守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国家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都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可以开支的项目应予以保证;没有明确规定的开支项目一般不得在项目经费中列支。二是项目实施单位应根据项目实施方案,认真编制项目经费使用预算。项目经费使用预算包括项目经费总额、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和支出进度等。项目经费预算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报卫生主管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备案,作为项目资金使用和监管的依据。三要注重实效。项目资金的使用必须以完成项目实施任务为标准。在不违反国家明令禁止使用范围之外,凡是能够保证项目任务完成的开支都是应该允许的,不能以各种借口阻碍实施单位使用项目资金。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方式这一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3.2明确界定项目资金的开支范围和标准

根据国家制定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结合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实际,一般来说,项目资金开支的范围可以界定为服务对象补助费、劳务费、药品费、耗材费、误餐费、交通费、宣传费、督查费和其他费用等9个方面。服务对象补助费是指支付给项目服务对象的专项补助费用,包括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费用、重大传染病病人医药费补助和生活费补助等;劳务费是指支付给项目组织实施人员的加班等劳务费用,包括外请专家劳务费用;药品费是指项目实施直接消耗的药品费用;耗材费是指项目实施消耗的直接材料费用,包括医用耗材、办公耗材和其他材料费用;误餐费是指确因项目实施需要统一安排误餐的费用;交通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交通费用,包括租车费、加油费等;学习宣传费是指为保证项目实施开展的项目培训、会议及各种宣传活动发生的费用;督查费是指项目主管部门和技术指导单位对项目实施开展监督检查发生的费用;上述未包括的专项用于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开支的经费列入其他费用。各项费用的开支标准,实施方案有明确规定的,按实施方案规定的标准执行;实施方案没有明确的,按当地卫生和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标准开支,总额不得超过项目预算。

3.3使用专用报销封面

公共卫生论文范文2

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对疾病预防的理论与实践,并提出了许多的疾病预防方案。加强对疾病的预防,能够有效减少疾病的产生。因此,在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和疾病防治中,积极推广"预防为主"的疾病控制方针,比对疾病进行治疗更加重要和关键。在我国新医疗改革的方案中指出,要建立一个健全的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此外,还要加强对疾病防治、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专门服务网络体系,充分利用相关的网络媒体,加强对城乡居民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以及宣传医疗卫生和健康文明知识,增强农民的健康生活意识。在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和疾病防治的知识宣传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医疗方案政策。虽然新农村医疗合作政策为农民的就医费用减轻了一定的压力,但是,农村医疗仍然存在着看病困难以及医疗设备落后的情况。虽然国家政府在农村医疗事业上加大了出资力度,但是,农民的传统就医观念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农村的许多不良习惯,都会给农村公共卫生的管理和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很大的困扰。积极推广"预防为主"的疾病控制方针,首先要从转变农民的生活观念入手,增强农民的生活健康意识,积极加强对农民疾病预防重要性的讲解,让农民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减少疾病的发生几率。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农民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在农村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治的医疗事业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为农民建立起相应的健康档案。在农民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中,要由相关的专家对信息数据做好把关,确保数据传递过程的安全。通过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及时地将最新的医疗信息传递给农民,提高农民的疾病预防意识,为改善农民健康水平打下坚实地基础。通过乡镇卫生所采集的农民基本健康信息,然后由技术人员建立起电子化的健康信息档案,让农民准确掌握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在管理健康信息档案时,健康档案一定要符合相应的国家规定标准,保证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流,并具备交互实用性和可携带性。另外,健康档案的建设对象为农民,许多农民由于本身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对于专业的医学知识了解并不是特别清楚,因此必须要符合农民的知识水平,让农民在登录查看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时,能够读懂里面的内容,准确了解和掌握自身的身体情况,及时做好对疾病的防治。

3.借助通信技术,提高信息化的使用效率

移动通信技术作为互联网技术的一项信息传输技术,随着3G和4G业务的不断发展,手机上网已逐渐成为主流,手机上网的便捷性和普遍性,能够让农民随时随地登录健康信息管理系统,查看自身的健康信息情况,监测农民近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对健康的影响。通过手机健康信息的查看个监测,能够使农民及时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证身体的健康。同时,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员也可以通过手机3G网络服务,向农民宣传健康生活知识,及时向农民传播疾病预防信息。并对最近流传的疾病进行报告,让农民做好及时预防工作。另外,在农村常见疾病的预防工作中,农村公共服务人员可以通过对农村流行疾病做好总结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

4.讨论

公共卫生论文范文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仅仅关注疾病的治疗工作,而是加大了对疾病的预防和防治等方面的关心。医学的宗旨是预防疾病,保障人们的健康,可大多数人却认为医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治疗疾病,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总体来讲,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我们的目的不仅是治愈,更重要的是如何预防,可见,加强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临床医学不仅要关注治疗还要实行为病人讲解预防知识等相关服务措施。在公共卫生方面,由于其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育不够导致公共卫生的人才较少,缺少了对公共卫生工作普及,同时医务人员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对临床医学的知识了解甚少,不能有效的将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相结合。

2社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整合的必要性

在我国公共卫生方面主要是通过预防为主,同时加强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落实工作,所有的工作人员也都在实行。对于整个卫生事业来讲,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是一体的,单纯认为预防是公共卫生的范畴,治疗是临床医学的范畴,这样的思想是不正确的。为了加强人民的保健措施,我们要将公共卫生的知识融入临床医学,使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近几年来,公共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其主要内容主要是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以上服务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真正的为患者解决了许多难题,可见在公共卫生中加入基本的医疗方面知识,能有效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医学中加入少量的预防知识也能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率,由此可见,将社区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进行整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讨论

3.1增强社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整合的作用

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整合的相关机构就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成立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使社区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整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功能,我们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措施,可以在医院、社区等各个地方加强人们对公共卫生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对于慢性疾病的管理等,我们要在社区内加强各种慢性疾病知识的学习和教育宣传,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并知道如何做好预防。让人们意识到医疗也是公共卫生体系的一部分。

3.2加强全方面人才的培养

一直以来,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的教育存在分离现象,所以很多人的知识具有局限性,不能满足现状,为了将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更好的结合,可以加强全方面人才的培养,充分开拓医务人员的眼界,增加对公共卫生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让医务人员在疾病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多方面提高自己,培养出具有综合性的医疗服务现代人才。

3.3加强卫生应急能力,构建综合性卫生体系

对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各部门同时发挥作用,医疗机构作为核心机构,是控制突发事件防控的关键。为了实现综合性卫生体系的构建,我们进行信息收集、应急指挥中心、综合处理站以及现场处理等公共卫生应急平台,所有部门均可从此平台获知最新消息,实现信息共享,避免了信息的浪费。

3.4加强社区的管理,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很多慢性疾病我们不能一下根治,只能暂时的缓解症状,为了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加强了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的整合,实施社区综合性管理。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干预管理,定期为社区老年人进行血压和血糖的测定,开展老年人俱乐部,加强老年人的锻炼,增强其免疫力。定期开展讲座,为老年人讲解某些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

4小结

公共卫生论文范文4

(一)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淡薄

公共卫生的安全意识是通过高校的卫生教育进行宣传的,目前民办高校普遍对公共卫生安全知识的教育工作重视不足,在这种基础上,淡薄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是民办高校发生公共卫生危机的严重隐患,一旦发生大面积的集体疫情、或者遇到严重的其他危机事件时,很难进行有效的自我救护,造成疾病疫情的大规模扩散以及群体性恐慌事件。特别是很多民办高校学生在进入高校的校园之后,失去了父母和亲人生活上的关怀,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对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他们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淡薄。

(二)学生公共卫生安全知识不足

目前民办高校的学生对公共卫生的基本常识了解的比较少,对如何防范公共卫生危机更是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学生的公共卫生知识的缺失往往给高校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带来严重的问题。所谓公共卫生安全知识是指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公共卫生是事故的必要的防范知识和基本的卫生常识。通过笔者的实地调查,目前在我国的民办高校,学生的公共卫生安全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超过60%的学生认为自己只有最基础的公共卫生安全知识,对于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没有经过充分的考虑。另有64.7%的学生坦诚自己在学校中从未接受过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对民办高校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工作不了解。

(三)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未得到有效实施

所谓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是指民办高校在处理和处置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过程中,事先拟定的用以在紧急时期进行有效处置的既定方案。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能够在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的时候帮助民办高校有效的控制事态发展,保证民办高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但是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国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的制定虽然比较完备,但是在实施方面,很多民办高校并未对现有的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进行有效的执行,造成了民办高校在公共卫生危机的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四)民办高校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不明确

我国民办高校公共卫生管理涉及多个方面,既包括公共卫生危机预案、制定和实施,也包括高校在处置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管理机构、辅助部门等设定。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普遍有公共卫生危机预案,但是在高校公共卫生管理的具体职责划分上,存在比较大的问题,高校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混乱,高校在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没有清晰的思路,造成了目前在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中,缺乏统一的综合管理协调机构。

二、解决我国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对策

(一)做好高校学生公共卫生危机教育与预防

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事先预防,预防为主的思路是管理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工作的中心思路,加强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工作的措施很多,其中重要的方面即是加强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公共卫生教育,通过教育普及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的应对知识,使民办高校学生在公共卫生危机发生是成为一个独立的应对个体,推动危机的尽快解决。应急教育的教育在于普及应急处置知识,包括在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爆发时如何进行自救和他救,通过常见的应急知识教育,帮助民办高校学生树立危机应对和防范的意识,在公共卫生危机爆发时,能够冷静面对、妥善处置。通过课堂授课、课下活动等形式,对民办高校学生普及应急教育,并加强训练和演练,做到防范于未然,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应对危机的意识和能力。

(二)做好周密的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

在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中,制定科学周密的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对于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制定科学周密的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又可以细分为机构的设置和预案的制定两个方面: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预案的制定是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软件。预案的制定,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高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结合民办高校的具体情况。

三、总结

公共卫生论文范文5

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从事大地测量、海洋测量、投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等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有动态大地测量与环境变化及灾害监测、空间大地测量理论与技术、精密工程测量与三维工业测量、海洋测量技术、交通导航工程、土木工程测绘、海洋工程测绘、水利工程测绘、矿山工程测绘等。开展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测绘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的矛盾,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通过培养,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基于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

2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根据人才培养标准,借鉴我国的测绘行业目前正处于升级转型期,各事业单位、国企、民营企业单位都亟需掌握基础理论、能从事高新技术工程的人才。从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两方面入手,设计以下培养模式。

2.1“高校+企业+项目”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与企业联合培养。以校企共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或联合实验室为培养平台,充分利用校企双方在人才、技术、设备和环境方面的资源,优势互补,以企业的生产或科研项目为牵引,通过共同承担科研项目或共同完成生产项目,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良好的工程环境,营造真实的工程氛围,同时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合作双赢。这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能够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联合培养中得到利益,尝到甜头,弥补企业在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方面的投入,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

2.2“培养+就业”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兼顾研究生和企业双方利益,保证企业能引进需要的专业人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企业双方有合作意向后,签订就业意向协议。企业投入一定的培养经费,指定专门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第二导师,实际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科研项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必须到企业任职若干年。这样,如果是在职学员就读新模式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更容易得到企业的支持,有利于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非在职人员也能较好地解决本人的就业问题,一举两得。

3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建设

按照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有关课程设置文件精神,以培养测绘工程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遵循实用性、针对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原则,融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和“CDIO”工程教育理念,参照国家“注册测绘师”任职资格标准,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

3.1课程设置突出职业色彩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因其生源的特殊背景,所应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和专业知识的深度以及研究能力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特点,导致了其课程体系构建必须遵循以下规律:课程教学从强调学科内容转变为强调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课程体系从单一教材转向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因素的整合;关注学生职业背景及工程体验,在课程教学中加重职业的色彩,强调理论性和职业性的完美统一。

3.2课程体系构建

1)以企业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由于专业学位硕士教育作为具有显著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所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从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入手,认真分析行业背景、企业技术现状和人才需求,根据国家及行业发展需求确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职业所需要的“构想—设计—实现—运行”能力为主线,对照行业企业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分析与目标设计;提炼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要素,明确理论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安排和学位论文方向等内容,以此构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2)按模块化组织教学内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应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改变以往以学科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体系的传统,按照行业企业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学科知识重组。为此,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从行业发展需求出发,在遵循学科和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设置课程体系。在组织课程体系时,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1)公共必修课模块:主要包含自然辩证法、外业、知识产权课程。与此同时,设置信息检索、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工程建设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等公共选修课。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品德、较高的学术基础、较好的职业素养,重在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科学意识和必要的知识修养。2)基础理论模块:主要包括应用数理统计、高等应用测量、现代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工程课程,主要目的是夯实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为专业课学习创造条件。3)专业课模块:包括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专业课以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本位进行设计,适当把“注册测绘师”职业资格认证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归纳、凝练,融合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部分课程及相关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若干模块化课程,为学生参加职业资格应试打下基础,推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的衔接,使学生具备一些岗位需要的专项知识和能力;根据学生可能的就业去向,设置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地理信息工程、遥感信息工程、GNSS技术研究与应用等方向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4)学位论文与专业实践模块:这一模块是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环节,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它是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在企业的综合实践,结合自己所参与的实际工程项目进一步锻炼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职业综合能力。

3.3与职业任职资格对接

形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职业素质指导与训练研究是新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之一。依据国家“注册测绘师”资格认证标准,以“测绘工程案例”教学及以满足“注册测绘师”任职资格为核心设计课程教学体系,补齐测绘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国家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困难之短板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能顺利通过任职资格考试,获得国家承认的任职资格,同时提高他们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

3.4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手段还是课程教学,它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形式。以往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缺失在课程教学方面较为突出,为避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一直存在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间不能兼顾的矛盾,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构建要以提高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继承测绘工程学院办学传统,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利用合作企业测绘工程项目资源,产学研结合,企业深度参与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实施及管理,构建测绘专项设计实践、工程项目设计实践、工程项目实施实践、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测绘新技术应用创新实践等实践教学体系,以企业为主导,全面参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4结束语

公共卫生论文范文6

1.1建立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

软件工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特点。在课程教学实施中,首要任务是建立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目前,相关的教材都是围绕软件工程理论的两条主线来阐述软件开发的过程。首先,基于项目的生命周期方法讲述传统的软件开发过程;其次,第二条主线是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软件开发过程。为了保证理论的完整性和体现项目实践性,再加上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用的教材主要突出了以下几方面:1)完整的理论性,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软件工程中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若没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项目实践将成为“无源之水”,无从谈起。2)较强的实践性,教材的内容体系强调基本原理、方法在项目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适合高职学生的主动学习。3)与时俱进的技术先进性,软件行业发展一日千里,先进的技术出现较快;教材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软件工程中的新技术、新方法。4)自主学习的便利性,给出了“软件工程项目实践”的完善方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方便。

1.2构建项目开发团队

对于大学生而言,主动实践是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将软件11-1、2,软件12-1、2班的同学,以4到5名同学划分为一个项目小组,各个项目小组选定一个典型项目。项目来源于企业生产实践,经过加工与改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项目有明确的实施要求及考核标准。在各项目组中,按照行业要求划分各个同学的角色和职责,具体如下:1)项目经理(1)2)系统分析员、软件设计师(1+1)3)软件开发工程师(1)4)测试工程师(1)

1.3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式教学

根据软件工程主要用于进行软件项目整体设计的要求出发,通过对具体的项目开发流程而讲解和实践,使原本抽象的原理、技术能够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又能被学生充分地吸收并运用到各自的项目实践中。对此,我们开展了案例式教学,在教师以典型项目案例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流程为:布置任务→明确知识与能力目标→讲述相关知识点→讨论分析案例→完成单元任务→教学小结→项目实践→学习效果评价。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达到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项目组提交作业的形式,是项目的阶段性的分析和设计文档。软件工程课程授课时间为60学时,其中,课堂学时为40小时,实践学时为20学时;在40个课堂学时中,分配10个学时给学生上讲台讲课进行项目验收。在项目验收环节的课堂上,由进行验收的项目经理进行主导,在课堂上介绍本组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项目成果。此时,同时进行小组相互点评,气氛活跃。“学生上课程”和“组间互评”的教学方式,突出了学生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不断训练职业技能,形成认真严谨的职业态度。

2实施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环节

在实践环节中,要求各个项目小组开发不同的典型项目。一个项目组的同学按照既分工又合作的要求,完成一个完整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需的分析、设计文档,突出项目分析与设计这条主线。在实践环节中,让学生相对独立地完成,教师采用点拨方式或共同探究的方式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充分展现自己的设计思路,实现了“学生为主体”式的项目实践。项目小组根据项目需求制定项目计划,进行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编写各阶段的工程文档。小组以整体形式定期与教师沟通设计结果。以项目小组为团队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一种团队式学习模式。小组成员之间可以通过交流型、调整型、共勉型等学习形式,实现团队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和学习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3制定符合教学特点的课程考核体系

由于采取的教学方法的改进,传统的考核方法已不能适应于课程考核。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采用了“学生参与、分阶段项目考核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在“项目实践”环节为防止学生敷衍了事,要对所完成质量进行考核。每一个单元任务及其对应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都要考核。即实施了过程化考核,改变仅以期末考试定成绩优劣的考核形式。课程考核标准由三部分组成:过程考核(作业、考勤)20%,小组项目实践60%,期末理论考试20%。2)制定过程考核评定标准,项目小组实践成绩的评定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项目小组成绩由过程性成绩与最终的项目验收情况组成。过程性成绩由教师和其他项目组共同评定。3)个人成绩由根据小组具体成员的答辩成绩来评定,答辩的内容为小组成员在项目开发中所完成的任务;其中,评定项目经理的个人成绩时,还应考查其的组织、管理能力。上述的评分标准,以学生主体的项目实践考核为基础,而且评分的侧重于软件开发过程性。同时,考核标准兼顾了团队实践与个人表现。由于考核工作量比较大,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几位有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协助完成此项工作。

4结束语

公共卫生论文范文7

1.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情况

蒙古族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总问卷及各个维度的平均分均在4分以上,情绪调节能力良好。

2.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性别差异男性蒙古族大学生和女性蒙古族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情绪控制维度上,呈现了显著的差异(p<0.05),女性蒙古族大学生的情绪控制水平要高于男性蒙古族大学生。注:*p<0.05;**p<0.01(下同)

3.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年级差异

在年级方面,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总分有显著差异(p<0.05)。根据事后检验得知,大三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低于大四。

二、蒙古族大学生攻击性行为情况

1.蒙古族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总体情况

2.蒙古族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

在性别方面,攻击性行为的总分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蒙古族大学生言语攻击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p<0.05)。就总分来看,男生的攻击性行为总分明显比女生高。在其他维度上,男女性别差异不显著。

三、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和攻击性行为的相关关系

情绪控制与攻击性行为中的言语攻击存在显著相关,也就是说,情绪控制能力越强,言语攻击行为越少。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攻击性行为中的言语攻击存在显著相关,说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强,言语攻击行为越少。

四、相关建议

1.对于情绪管理能力较低或攻击性行为水平较高的蒙古族大学生

建议对其情绪管理能力进行干预,干预方式可采取思政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结合引导、心理教育、心理预防以及各类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2.应加强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辅导。

要重点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素质,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增长见识、开阔心胸,教给他们遭遇情绪不适时寻求外界帮助的技能,以及理智地对攻击性行为进行调控的技巧,不要过度压抑情绪,也不能任由情绪肆意发泄。

3.要重视对男性蒙古族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培训。

在对男性蒙古族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能力辅导的时候,要重点加强对他们理智控制攻击性行为的能力。

4.鼓励蒙古族大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社团

公共卫生论文范文8

微信作为一款手机软件与个人信息紧密相关,新媒体的智能手机能够随时随地上网,这是个人电脑不能做到的。微信公众平台相比于其他网络平台在传播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1.1操作的便捷性

注册微信公众平台是无门槛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没有注册的QQ号进行登录注册。平台管理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推送简单信息,消息发送之后会在终端通过微信平台通知用户;大学生受众群体在浏览信息的时候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实现对信息的阅读。

1.2信息的高到达率

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方式是一对多的传播,直接将信息推送到用户手机上,实现用户对信息的强制阅读,而且信息的到达率几乎是100%。

1.3富媒体传播形式

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手机终端可以随时随地浏览资讯传递消息,碎片化的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同时使得社交不再限于文本传输,而是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的富媒体传播形式,这一特点迎合了“有图有真相”的社交圈倡导的理念,更加符合大学生对信息多样化的要求。

1.4一对一的沟通机制

虽然微信公众平台是以广播的形式开始,但一旦用户回应,互动又转回一对一的形态,而这种一对一,并非像微博一样是公开的。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互动更像是双方互相递送“小纸条”,这样有针对性的交流,不仅更容易获得对方的信任和支持,而且用户回复的质量更高,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应用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1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受关注度高

根据腾讯官方公布的信息,仅仅发展了1年8个月的微信,用户已经突破2亿。在这庞大的群体中大学生成为微信的重要用户,而目前,微信用户数量已经超过6亿,每日活跃用户超过1亿。根据艾媒咨询所做的关于“2013年中国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研究报告”,近九成的用户近半年内使用过微信,占比达到88.30%,其中经常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占比达24.10%,偶尔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最多,占比达42.50%。这说明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已经获得了用户的青睐,微信公众平台也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这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2.2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不足

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总体来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缺乏健全的安全教育机制,安全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当前高校尚未形成专业化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多数高校承担安全教育的仅仅是保卫部门的管理人员,由于高校对保卫干部缺乏安全教育的系统培养,导致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停留在传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问题上,教育内容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很难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二是高校安全教育还采用开设安全讲座、学习安全知识手册等传统的教育模式,虽然这种教育方式针对性强,内容贴近实际,但这种方式让大学生感到枯燥,形式化严重,缺乏互动性,得不到大学生群体的认可,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三是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安全教育采取一种漠视的态度,主动接受安全教育的意识不强。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系统性的安全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这促使高校安全管理者必须要寻求新的教育平台,构建新的教育模式,以确保安全教育的效果。

2.3大学生青睐新型教育模式

传统高校安全教育的弊端使得大学生对新型安全教育的模式比较向往。一份针对高校700名大学生的关于安全教育形式的调查报告显示,46%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愿意接受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的安全教育;对于学校开设网络安全教育平台,60%的被调查者表示一定会或者可能会参与;对于借助何种网络开展安全教育更易接受的调查报告显示,学生更愿意选择微信、微博的形式。这为高校安全管理者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安全教育提供了基础。

3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载体作用

3.1突出信息推送,做到“内容为王”

面对众多相似的公众平台,用户往往容易出现审美疲劳,只有将公众平台的信息推送功能做出特色才能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在内容上要符合学生的安全需求,要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根据高校案件特点,适时发送有关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的知识,增加心理健康、社交安全、文化安全、网络安全等新型的安全问题;在信息编辑上,要图文并茂,突出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心理上更易接受;把握好信息推送的最佳时间,不要让推送的信息影响用户的学习,一般以17时至18时为宜。微信公众平台在信息的选择上也要做到因人制宜。对不同群体的大学生所侧重的信息要有所区别,注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使安全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如针对新生应以适应新环境教育为重,对安全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使他们学会面对和调节突如其来的各种压力;针对女生要以人身安全教育为重,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3.2借助平台,实现“以案讲案”

高校常发案件在作案时间、地点、手法上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微信公众平台所推送的消息可根据当天社会或校内所发生的案件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分为“警情播报”、“法制专栏”、“微警讲堂”等版块,以案讲案。将案件的作案时间、作案空间、案件相关人、案件相关行为、案件相关物等要素进行重点分析,教育大学生如何正确有效地预防类似案件,达到“吃别人的堑,长自己的智”的效果。

3.3引导大学生参与平台建设

高校的安全教育不能只是往下灌输,而要讲实效,让更多的大学生直接参与学校的安全教育,使他们成为安全教育的主角。高校应充分发挥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将微信公众平台开辟成大学生共同参与建设的安全教育新阵地。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可以由大学生提供,将供稿人的信息在所推送的信息中展现;可以将大学生在平台内的精彩评论进行汇集,以信息的形式进行推送;也可以利用平台将以安全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团日活动、宿舍活动等进行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动学生营造成一个重视安全、学习安全、宣传安全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4应用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4.1转变传统的安全教育观念

一是高校管理层要转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安全教育应是学生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必修课,应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在时间上、内容上和效果上得到保证。二是高校安全教育者要转变对安全教育模式的认识,安全教育不能仅仅通过集中讲座、宣传展板、学习安全教育手册等平面媒体传统方式进行,新媒体应该在安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利用。三是高校大学生群体要转变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安全重于泰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视安全教育。

4.2微信公众平台需要开发信息反馈功能

当账号管理者将一条信息推送出去后,无法得知信息被多少人有效阅读,又有多少人在朋友圈上加以分享和评论。这导致后台运营者无法准确地根据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信息的筛选和分析。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开发评分功能,用户对推送的信息进行点赞支持或者反对;或者在每条信息推送之后,当用户阅读或传播该条信息时,系统直接向微信平台管理员反馈信息,然后管理员对推送的信息反馈情况加以汇总和分析,使管理员对内容产品与受众需求的契合度有更清晰的认识,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

4.3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需要优秀的编辑人员

在安全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的整体运营中,编辑人员是串联运行后台和大学生用户的纽带,他将各种安全教育的信息通过运行后台源源不断的输送给大学生用户群体。因此编辑作为一个把关人,不仅需要拥有新闻的敏锐性、知识的丰富性和视野的广阔性,还要拥有对受众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对各方面信息的整合和分配能力,所以作为微信运营后台的安全教育管理者要具有良好的媒体素养,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安全知识,才能成为真正的校园意见领袖,才能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作用。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