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工程质量控制研究

建筑企业工程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

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建筑施工水平,借助“一带一路”、“走出去”等国家战略,已经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崭露头角,各企业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也投入的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发应用,文章全面分析了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并参考了国内外质量管理的研究理论及方法,建立了项目管理系统分阶段质量控制模型。然后通过专家评估法与检查表法的结合,对系统进行质量监测,运用变更控制法来分析如何对质量监测产生的偏差进行控制。能够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对加快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质量控制

1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发展现状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最基础、最主要的工作,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代表着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前,建筑企业使用信息系统管理工程项目的并不多,因为建筑企业从事的项目建设大多是一次性的,所以没有必要为此开发专用的项目管理系统;另外,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筑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需要承担太大的风险,所以他们还没有意识到需要使用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管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企业的管理责任大大增加,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承担的风险也要大得多,一旦在某些环节上失误就容易造成很大的损失。此外,由于工程项目一般规模大、周期长,项目建设内容复杂,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信息量非常庞大,并且呈越来越多的趋势。近些年来,国家在大力推广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应用效果也存在一定问题,还有大量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使用纸张进行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数字化、信息化的水平相比于其他行业而言,处于一个相当落后的状态。而一些已经开始使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企业,也存在信息标准不统一,设计不够规范,重复录入数据过多等问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信息沟通不畅,效率及质量低下,沟通成本也居高不下。我国的建筑企业一直是国家“走出去”战略的率先落实者,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深化落实,我国大量建筑企业需要将过剩产能逐步海外市场转移,面对国际市场的残酷竞争,如何在与国外这些大型建筑企业同台较量中不落下风,必须依靠先进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与支持,大力发展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是必由之路,目前国内多家建筑企业在此均做出有益探索,建设了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系统,比如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牵头组织研究的“建筑企业和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开发和应用”在“十五”期间就首次进行了建筑企业和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模式和实施方法的研究,并开发出了相应的软件产品,进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而其他各大建筑企业也在近年来大力开展了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2质量管理理论概述

质量管理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而开展的各项管理活动的总称。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对质量管理提出了定义如下: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质量管理的发展与工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2]。质量管理理论进入20世纪后,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大发展而不断完善起来的,当人类进入产业资本化时代后,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展,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而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3构建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分阶段质量控制的总体模型

任何项目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关于项目生命周期的定义在业内有多种表述,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定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提出:项目是分阶段完成的一项独特性任务,一个组织机构在完成一个项目时通常会将项目划分成一系列的阶段,以便于对项目更好的管理和控制。项目的各个阶段的集合就构成了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各种不同的项目类型关于其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有很多种不同的划分方法,能够划分成很多种情况。1970年RoyceWinston提出了著名的“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一种线型顺序模型,是项目自始至终按照一定顺序的步骤从需求分析进展到系统测试直到提交用户使用的一种模型,它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自顶向下的软件开发方法。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成果从一个阶段传递到下一个阶段,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评审或测试,以判定是否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各阶段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综合“项目管理生命周期模型”和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思想和优缺点,文章提出了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分阶段质量控制的总体模型,该模型将项目开发过程从开始到结束,分为八个阶段,依次为甲方需求调研与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正式立项启动阶段、实际需求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现阶段、系统测试阶段、系统运行及维护阶段、结束阶段。每一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包括三项工作内容,依次为各阶段工作团队资质和工作计划质量控制、工作过程和活动质量控制及工作产出物质量控制。在质量控制中的工作团队资质和工作计划内容中,主要进行的工作为:(1)对各个阶段的工作团队(以下简称为乙方)进行资格审查;(2)通过资格审查后,由乙方提交该阶段的工作计划、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成果;(3)乙方提交工作计划之后,由甲方负责审查乙方的工作计划。在质量控制中的工作过程和活动内容中,主要进行的工作为:根据该阶段的工作计划,将实际过程的进展情况与工作计划进行对比,对比对的结果进行质量监测,并控制产生的质量偏差。在质量控制中的工作产出物内容中,主要进行的工作为:甲方根据本阶段乙方提交的工作计划,与乙方工作的实际产出物进行对比,通过质量审查对产生的偏差进行控制。

4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质量控制实践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质量控制模型建立之后,各责任单位就要紧紧围绕该模型,结合质量控制的方法,实施有效和必要的质量控制。对于质量控制工作必须涵盖项目的整个过程当中,一般分为监测和控制两个阶段:监测的主要目的是记录、汇总并汇报有关项目质量数据的信息;控制就是使用质量监测提供的数据对项目进行控制,确保项目质量与计划保持一致。专家评估法是一种常用的质量评审方法,在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质量控制总体模型中,非常适用于各阶段工作团队资质的评审,并联合检查表法对各阶段工作成果进行审核。检查表是为每种文档专门构造的条目清单,用来收集数据、检查和掌握整个项目的关键点,项目工作质量的检查表法就是通过检查表的制定和填写,来保证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符合其质量要求的质量控制方法。项目工作质量的检查表法要求每次检查都有严格的检查记录,并授权相关人员对检查结果进行评审,决定检查结果是否能够接受。这种方法简单有效、处理便捷,通过检查表中所列的检查科目和清单,核实项目的实际工作进展,从而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6]。在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质量监测阶段完成之后,根据质量监测收集到的记录和数据,要及时对产生的质量偏差进行控制。在信息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如果通过监测手段发现存在各种质量偏差,而引起偏差的原因是项目计划的不完善,或是项目计划存在较大问题所导致,那么就应当使用变更控制法,通过建立严格的项目变更控制流程对各阶段的变更请求进行有效的评估以及优化优选,从而使项目变更能够做到影响最小化和项目利益的最大化。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开发实施各阶段的变更控制流程为:(1)变更请求提交。由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小组联合确认后提交书面变更申请书给项目经理,该申请书中应当清楚的说明申请变更产生的背景,变更的具体原因、需要变更的内容以及此变更批准后将会对项目的实施进展所造成的影响,对已经确认的里程碑计划产生的影响也需要一并说明,并提出相关的保障措施。(2)变更请求接收。项目经理在接收变更请求时,应检查变更请求的内容是否清晰、完整、正确,提交的材料是否齐全。(3)变更请求评估。由项目经理评估变更请求的特征,确定变更影响的范围和修改的程度,如有必要,必须召集相关人员以及相关专家,组织专门的变更请求专项评估会议,对可能影响项目进度和范围进行全面与准确的分析,为最终的变更决策提供充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决策数据。(4)变更请求决策。通过对变更请求的详细评估,将相应的内容提交后,由项目经理召集并主持专门的变更请求决策会议来决策是否同意变更请求。如果最终的决策会议不同意变更,那么项目将按照原定计划来实施;如果同意变更,那么将由质量管理与控制小组根据变更内容,制定新的项目计划。新的项目计划制定完成后,重新提交给项目经理审批,经审批通过后,项目将按照新的项目计划来实施。

5结束语

文章以项目管理和软件项目管理理论、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了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质量控制的特点,通过分析并结合软件项目质量控制和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等相关理论,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质量控制模型,并结合软件质量控制的方法,实施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文章的研究最重要的是提供了一条针对于建筑企业信息系统进行质量控制的思路,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还存在许多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应当在质量控制模型的建立以及质量控制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工作,使质量控制能够更加有效。

作者:骞巍 单位: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杜锦谊.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8.

[2]张凤荣.质量管理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约瑟夫•M•朱兰,A•布兰顿•戈弗雷.朱兰质量手册(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约瑟夫•M•朱兰.管理突破(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5]朱少民.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李心科.软件故障分析及质量评估方法的研究[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