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

通信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

【内容摘要】

随着通信技术和通信产业的不断发展,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的通信人才,要求高校构建相应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本文围绕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通信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基金项目】

本文为河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5JG053)和2015年度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指委“重大、热点、难点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105-Y14)成果。

一、引言

当前,国家的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优秀的通信工程人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了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这个计划的实施,有助于提升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都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要求高校构建相应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确立新型教学目标、教育理念、教育方法

当前已经有不少国内高校开展了以卓越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卓越计划”,但社会的认可度不高,说明“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培养模式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以及社会需求脱节;二是课程体系及理念与卓越工程师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培养失调;三是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机制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有偏差。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不能闭门造车。

高校要与企业密切合作,一方面能够了解社会急需什么样的人才,以便确定专业方向;另一方面能够了解企业对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的具体要求,明确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并可结合自身资源,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

(二)教学理念的转变主要在于对教育方式、学生能力的新认识。

工程教育必须完成从培养精英人才向应用型人才的转变,重实践、重运用,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同时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

(三)教育方法的创新要与“大工程观”的概念结合起来,为工程教育创设一个“工程化”教学情景。

可运用翻转课堂、思维导图等新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中。同时,运用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将科学理论与实践训练、知识获取与品德培养、社会知识与专业教育、求知与创新,通过“工程化”实践情境这一载体有机地融合在工程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

三、构建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理念的树立。

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的通信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是高校构建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先导。只有以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实践,才能实现教育的最初目标,进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其总体目标是:培养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工程专业理论知识,获得工程师相应训练,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创新性思维及系统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一定的领导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有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卓越人才。

(二)培养方案的制定。

1.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包括基础科学、工程教育、专业知识等。基础科学模块,培养学生学习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基础技能,同时引导学生为本学科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工程教育模块,按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设置工程模块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掌握相应的工程技术知识、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知识,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方向,集成知识、配以实践、发展个性,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2.实践教学。

通过对校内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形成包括实验课程、工程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组成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模式的建立。

1.理论教学改革。

(1)应用思维导图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思维导图也译为脑图,可把大脑的思维以可视的方式表现出来。作为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其能充分运用右脑,以全脑的概念综合运用图形、色彩、文字、符号等形式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它以关键词和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当需要为一个主题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时,思维导图有助于我们跳出固定的思维去作横向的思考。(2)建立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知识的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以互动的形式,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课程应用模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基础上,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该模型主要由课外和课内两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分别由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部分组成,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支持的师生活动,详细描述课程应用的具体步骤以及各活动之间的关系。

2.实践教学改革。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我们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联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由“基础型、专业型、应用型、创新设计综合开发训练型”多层次实验项目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打破传统的二级学科界限,站在大信息技术的学科平台层面上,科学地设置各学科的实验项目,建立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本校实际情况的较为完整的实验体系。加强多层次实践教学,多层次是指基本层次实验、综合研究性实验、探索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另外课外实践分四个层次,即学生自选实验层、设计竞赛层、大学生训练计划层和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层。开放实验室、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培训、论坛。其间,学生有获奖、获专利、等成果,可给予奖励。建立实习基地,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学校管理、企业指导。企业为学校提供仪器设备,定期派工程师来指导工作,双方诚信合作。

(四)师资队伍建设。

要引进高水平和高学历优秀人才,优化师资结构。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建立正规的教师培训机制,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可尝试将实训环境移至校内,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转换。适当邀请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优秀专家来校指导,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加强科研水平的提高,通过教学带动实践,并促进科研的发展。走合作化道路,加强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共建实验室,共同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

四、结语

对通信专业人才的培养一直在不断探索。通过“卓越计划”的实施,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优化原有的课程体系并加强实践教学改革,逐渐构建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通信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培养一大批“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通信专业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

作者:王小旗 冯红梅 李赓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颖,张宏科等.通信工程特色专业改革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6

[2]阎敬文,黄盛璋.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8

[3]刘岚,章坚武.关于计算机通信专业建设的思考[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5

[4]李赓,张长森,吴君.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1

[5]马冬梅,朱正伟.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0,8